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材料力学-切应力计算

材料力学-切应力计算

材料力学-切应力计算
材料力学-切应力计算

第四章弹性杆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 4-3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梁受横弯曲时,虽然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但一般情况下,切应力

对梁的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因此对由剪力引起的切应力,不再用变形、物理和静力关系进行推导,而是在承认正应力公式(6-2)仍然适用的基础上,假定剪应力在横截面

上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导出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1.矩形截面梁

对于图4-15所示的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作用剪力F Q。现分析距中性轴z为y的横线aa1 上的剪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剪应力成对定理,横线aa1两端的剪应力必与截面两侧边相切,

即与剪力F Q的方向一致。由于对称的关系,横线aa i中点处的剪应力也必与F Q的方向相同。

根据这三点剪应力的方向,可以设想aa i线上各点切应力的方向皆平行于剪力F Q。又因截面高度h大于宽度b,切应力的数值沿横线aa i不可能有太大变化,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基于上述分析,可作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力方向均平行于剪hj力F Q。

2)切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

图4-15 图4-16

基于上述假定得到的解,与精确解相比有足够的精确度。从图4-16a的横弯梁中截出dx

微段,其左右截面上的内力如图4-16b所示。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4-16c所示,现欲求距中性

轴z为y的横线aa1处的切应力。过aa1用平行于中性层的纵截面aa2C1自dx微段中截出

一微块(图4-16d)。根据切应力成对定理,微块的纵截面上存在均匀分布的剪应力。微块左右侧面上正应力的合力分别为N1和N2,其中

y 1dA 。

A *

由微块沿x 方向的平衡条件

这样,式(4-32)可写成

N 1

I

dA

A *

My

1

dA Ms ;

z

A * I

z

(4-29)

N 2

II

dA (M dM)y 1dA

A *

A *

I z

(M dM)。

*

^n^Sz

(4-30)

式中,A 为微块的侧面面积,

(ii )为面积 A 中距中性轴为

y i 处的正应力,

将式 N 1 N 2 (4-29)和式(4-30)代入式 dM *

nr S z

bdx 0

4-31),得

bdx 0 dM S ;

dx bI z (4-31)

F Q , dx ,故求得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 y 处横线上各点的剪应力

* F Q S Z bn (4-32)

式(4-32)也适用于其它截面形式的梁。式中, F Q 为截面上的剪力;

I z 为整个截面

对中性轴z 的惯性矩;b 为横截面在所求应力点处的宽度; S y 为面积A *对中性轴的静矩。

对于矩形截面梁(图4-17),可取dA bdy i ,于是 *

S z

y i dA

A

2(h

y 2)

电(

h!

y 2)

上式表明,沿截面高度剪应力 4-17 )。

按抛物线规律变化(图

在截面上、下边缘处,y= ± h

, =0;在中性轴上,y=0, 2 切应力值最大,其值为

1

1 r

尸蛰

T *17

A"

y

图 4-17

* S z

0,得

max

3 F Q

2 A (4-33) 式中A=bh,即矩形截面梁的最大切应力是其平均剪应力的 32倍 2.圆形截面梁

在圆形截面上(图4-18),任一平行于中性轴的横线 端处,剪应力的方向必切于圆周,并相交于 此,横线上各点剪应力方向是变化的。但在中性轴上各点剪应 力的方向皆平行于剪力 F Q ,设为均匀分布,其值为最大。由式 求得

aa 1两 y 轴上的c 点。 (4-32) max

4Q 3 A (4-34) 因 图 4-18 d

式中A 2

4d

,即圆截面的最大切应力为其平均切应力的

43倍。 3.工字形截面梁

工字形截面梁由腹板和翼缘组成。式( 4-32)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翼缘上切应力很小, 在腹板上切应力沿腹板高度按抛物线规律变化,如图 4-19所示。最大剪应力在中性轴上,其 值为 F Q (S Z ) max max dI z

式中(S z ) max 为中性轴一侧截面面积对中性轴 的静矩。对于轧制的工字钢,

可以从型钢表中查得。 式中的 计算结果表明,腹板承担的剪力约为 (0.95?0.97) F Q ,因此也可用下式计算 max 的 近似值 max

F Q h 1d

.

f l 式中h 1为腹板的高度,d 为腹板的宽度。

图 4-19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作者:————————————————————————————————日期: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外力偶矩计算公式(P功率,n转速) 1.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 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杆件横 截面轴力F N,横截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 3.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 a 从x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 4.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 标距l1;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直径d1) 5.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6.泊松比 7.胡克定律

8.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9.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0.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11.许用应力,脆性材料,塑性材 料 12.延伸率 13.截面收缩率 14.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15.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系 式 16.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实心圆 (b)空心圆 17.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 T,所求点到圆心距离r)

18.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19.扭转截面系数,(a)实心圆 (b)空心圆 20.薄壁圆管(壁厚δ≤ R0/10 ,R0为圆管的平均半 径)扭转切应力计算公式 21.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扭转刚度GH p的关 系式 22.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 直径不同(如阶梯轴)时或 23.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24.塑性材料;脆性材料 25.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 或 26.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 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常用公式

材料力学常用公式 1.外力偶矩计算公式(P功 率,n转速) 2.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 3.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杆件 横截面轴力F N,横截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 4.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a 从x 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 5.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标 距l1;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直径d1) 6.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7.泊松比 8.胡克定律 9.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 10.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1.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12.许用应力 ,脆性材料 ,塑 性材料 13.延伸率 14.截面收缩率 15.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16.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系式 17.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实心圆 (b)空心圆 18.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T,所 求点到圆心距离r) 19.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20.扭转截面系数,(a)实心圆 (b)空心圆 21.薄壁圆管(壁厚δ≤ R0 /10 ,R0为圆管的平均半径) 扭转切应力计算公式 22.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扭转刚度GH p的关系式 23.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直径不 同(如阶梯轴)时 或 24.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25.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26.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 或 27.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 式, 28. 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 29.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 , 30.主平面方位的计算公式 31.面内最大切应力 32.受扭圆轴表面某点的三个主应力, ,33.三向应力状态最大与最小正应力 , 34.三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 35.广义胡克定律

工程力学第九章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课时授课计划 掌握弯曲应力基本概念; 掌握弯曲正应力及弯曲剪应力的计算;掌握弯曲正应力的强度计算; 掌握弯曲剪应力强度校核。

I D (d

根据[M],用平衡条件确定许用外载荷。 在进行上列各类计算时,为了保证既安全可靠又节约材料的原则,设计规范还规定梁内的最大正应力允许稍大于[σ],但以不超过[σ]的5%为限。即 3、进行强度计算时应遵循的步骤 (1)分析梁的受力,依据平衡条件确定约束力,分析梁的内力(画出弯矩图)。(2)依据弯矩图及截面沿梁轴线变化的情况,确定可能的危险截面:对等截面梁,弯矩最大截面即为危险截面。 (3)确定危险点 (4)依据强度条件,进行强度计算。 第三节梁的剪应力强度条件 一、概念 梁在横弯曲作用下,其横截面上不仅有正应力,还有剪应力。 对剪应力的分布作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各点处剪应力均与剪力Q同向且平行; (2)横截面上距中性轴等距离各点处剪应力大小相。 根据以上假设,可推导出剪应力计算公式: 式中:τ—横截面上距中性轴z距离为y处各点的剪应力; Q—该截面上的剪力; b—需求剪应力作用点处的截面宽度; Iz—横截面对其中性轴的惯性矩; Sz*—所求剪应力作用点处的横线以下(或以上)的截面积A*对中性轴的面积矩。 剪应力的单位与正应力一样。剪应力的方向规定与剪力的符号规定一样。 二、矩形截面横梁截面上的剪应力 如图所示高度h大于宽度b的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剪力Q沿y轴方向作用。 将上式带入剪应力公式得: 上式表明矩形截面横梁截面上的剪应力,沿截面高度呈抛物线规律变化。 在截面上、下边缘处y=±h/2,则=0;在中性轴上,y=0,剪应力值最大,

材料力学-切应力计算

第四章弹性杆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 4-3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梁受横弯曲时,虽然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但一般情况下,切应力 对梁的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因此对由剪力引起的切应力,不再用变形、物理和静力关系进行推导,而是在承认正应力公式(6-2)仍然适用的基础上,假定剪应力在横截面 上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导出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1.矩形截面梁 对于图4-15所示的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作用剪力F Q。现分析距中性轴z为y的横线aa1 上的剪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剪应力成对定理,横线aa1两端的剪应力必与截面两侧边相切, 即与剪力F Q的方向一致。由于对称的关系,横线aa i中点处的剪应力也必与F Q的方向相同。 根据这三点剪应力的方向,可以设想aa i线上各点切应力的方向皆平行于剪力F Q。又因截面高度h大于宽度b,切应力的数值沿横线aa i不可能有太大变化,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基于上述分析,可作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力方向均平行于剪hj力F Q。 2)切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 图4-15 图4-16 基于上述假定得到的解,与精确解相比有足够的精确度。从图4-16a的横弯梁中截出dx 微段,其左右截面上的内力如图4-16b所示。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4-16c所示,现欲求距中性 轴z为y的横线aa1处的切应力。过aa1用平行于中性层的纵截面aa2C1自dx微段中截出 一微块(图4-16d)。根据切应力成对定理,微块的纵截面上存在均匀分布的剪应力。微块左右侧面上正应力的合力分别为N1和N2,其中

y 1dA 。 A * 由微块沿x 方向的平衡条件 这样,式(4-32)可写成 N 1 I dA A * My 1 dA Ms ; z A * I z (4-29) N 2 II dA (M dM)y 1dA A * A * I z (M dM)。 * ^n^Sz (4-30) 式中,A 为微块的侧面面积, (ii )为面积 A 中距中性轴为 y i 处的正应力, 将式 N 1 N 2 (4-29)和式(4-30)代入式 dM * nr S z bdx 0 4-31),得 bdx 0 dM S ; dx bI z (4-31) 因 F Q , dx ,故求得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 y 处横线上各点的剪应力 * F Q S Z bn (4-32) 式(4-32)也适用于其它截面形式的梁。式中, F Q 为截面上的剪力; I z 为整个截面 对中性轴z 的惯性矩;b 为横截面在所求应力点处的宽度; S y 为面积A *对中性轴的静矩。 对于矩形截面梁(图4-17),可取dA bdy i ,于是 * S z y i dA A 2(h y 2) 电( h! y 2) 上式表明,沿截面高度剪应力 4-17 )。 按抛物线规律变化(图 在截面上、下边缘处,y= ± h , =0;在中性轴上,y=0, 2 切应力值最大,其值为 ■ 1 1 r 尸蛰 T *17 A" y 图 4-17 * S z 0,得

截面应力验算

截面应力验算 4.6.1使用荷载作用阶段计算 (1)混凝土法向应力验算 此阶段为有预加力和全部恒载作用的阶段,通常是跨中截面上缘可能出现最大压应力和下缘最大拉应力(或最小应力)。 计算公式如下: s p g js g js y j y s W M M W M W M A N 021++ + - = σ s p g js g js y j y s W M M W M W M A N 021---+= σ 式中:N y 、M y —由有效预加力产生的预加内力; W js 、W jx —分别为对上、下缘的净截面抵抗矩; W 0s 、W 0x —分别为对上、下缘的换算截面抵抗矩; W g1、W g2—分别由第一期、第二期恒载产生的弯矩; M p —由活载产生的弯矩,有组合Ⅰ和Ⅲ的两种情况; 混凝土法向应力验算: 按规定,载使用荷载使用下,混凝土法向压应力极限值如下: 荷载组合Ⅰ: 0.5R a b =14MPa (见表10) 荷载组合Ⅲ: 0.6R a b =16.8MPa 在使用荷载(组合Ⅰ)作用下,全预应力梁截面受拉边缘由预加力引起的预压应力必须大于或等于由使用荷载引起的拉应力,即σh ≥0通过各截面上下缘混凝土法向应力计算,其结果表明受拉区(组合Ⅰ)都未出现拉应力,最大压应力为11.336MPa ,故符合上述各项规定。

(2)混凝土主应力验算 此项验算包括混凝土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对前者验算主要为了保证主梁斜截面具有与正截面同等的抗裂安全度,而验算后者是保证混凝土在沿主压应力方向破坏时也具有足够的安全度。计算混凝土主应力时应选择跨径中最不利位置截面,对该截面的重心处和宽度急剧改变处进行验算,所以选择1号梁的变化点截面,对其上梗胁、净轴、换轴和下梗胁等四处分别进行主应力验算: a.剪应力计算 计算公式: τ=τ g1 +τ p+g2 -τy 式中:τ—由使用荷载和弯起的预应力钢束在主应力计算点上产生的混凝土剪应 力; τ g1—第一期恒载引起的剪应力, 其中载截面净轴(j-j ) 上τg1= b I S Q j j j g -1; 在换轴(o-o )上τ g1 = b I S Q j o o g -1; τ p+g2 —活载及第二期恒载共同引起的剪应力,其中在净轴(j-j )上 j j b p g g p S I Q Q -++= 022τ;在o-o 上的o o b p g g p S I Q Q -++= 022τ; Q p —活载剪力,有(汽-20+人群)和挂-100两种情况; τy —预加力引起的剪应力,由钢束锚固时产生的和σs Ⅱ损失产生的剪应力 组合而成; 各项剪应力计算和组合情况见表22所示。 b.主应力计算 按规定,当只在主梁纵向有预应力时,计算公式为: 22)2 ( 2 τσσσ+-= hx hx zl 22)2 ( 2 τσσσ++= hx hx za 式中:σhx —预加力和使用荷载在计算主应力点上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按σhx =σh ±σ计算; σh —在计算主应力点上由预加应力(扣除全部应力损失)产生的混凝土 法向应力,由钢束锚固时产生的和σs Ⅱ损失产生的法向应力组合而成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外力偶矩计算公式(P功率,n转速) 1、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 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杆件横截面轴力FN,横截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 3、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a 从x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 4、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l,拉伸后试样标距l1;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直径d1) 5、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6、泊松比 7、胡克定律 8、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9、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0、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1 1、许用应力,脆性材料,塑性材料1 2、延伸率1 3、截面收缩率1 4、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1 5、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系式1 6、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实心圆(b)空心圆1

7、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T,所求点到圆心距离r )1 8、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1 9、扭转截面系数,(a)实心圆(b)空心圆20、薄壁圆管(壁厚δ≤ R0 /10 ,R0 为圆管的平均半径)扭转切应力计算公式2 1、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扭转刚度GHp的关系式2 2、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直径不同(如阶梯轴)时或2 3、等直圆轴强度条件2 4、塑性材料;脆性材料2 5、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 或2 6、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2 7、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2 8、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 ,2 9、主平面方位的计算公式30、面内最大切应力3 1、受扭圆轴表面某点的三个主应力,,3 2、三向应力状态最大与最小正应力 ,3 3、三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3 4、广义胡克定律3 5、四种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3

《材料力学》第章%B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B习

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习题解 [习题7-1] 试从图示各构件中A 点和B 点处取出单元体,并表明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 [习题7-1(a )] 解:A 点处于单向压应力状态。 2244 12d F d F F A N A ππσ-=-== [习题7-1(b )] 解:A 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 331616 1d T d T W T P A ππτ-=== MPa mm mm N 618.798014.3108163 36=????= [习题7-1(b )] 解:A 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 0=∑A M 04.028.02.1=?--?B R )(333.1kN R B = A σ A τ

)(333.1kN R Q B A -=-= MPa mm N A Q A 417.01204013335.15.12-=??-=? =τ B 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MPa m m m m m m N I y M z B B 083.21204012 130103.0333.1436=??????==σMPa m m m m m m N b I QS z z B 312.0401204012 145)3040(13334 33 *-=??????-== τ [习题7-1(d )] 解:A 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MPa m m m m N W M z A A 064.502014.332 1103.39333=????==σ MPa m m m m N W T P A 064.502014.316 1106.78333 =????== τ [习题7-2] 有一拉伸试样,横截面为mm mm 540?的矩形。在与轴线成0 45=α角的面上切应力MPa 150=τ时,试样上将出现滑移线。试求试样所受的轴向拉力F 。 解:A F x = σ;0=y σ;0=x τ 004590cos 90sin 2 x y x τσστ+-= A F 20 45= τ 出现滑移线,即进入屈服阶段,此时, 15020 45≤= A F τ kN N mm mm N A F 6060000540/30030022==??== [习题7-3] 一拉杆由两段沿n m -面胶合而成。由于实用的原因,图中的α角限于0 60 ~0范围内。作为“假定计算”,对胶合缝作强度计算时,可以把其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与相应的许用应力比较。现设胶合缝的许用切应力][τ为许用拉应力][σ的4/3 ,且这一拉杆 A τ B τ B σA τA σ

材料力学-切应力计算(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四章 弹性杆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4-3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梁受横弯曲时,虽然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 σ,又有切应力 τ。但一般情况下,切应力对梁的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因此对由剪力引起的切应力,不再用变形、物理和静力关系进行推导,而是在承认正应力公式(6-2)仍然适用的基础上,假定剪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导出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1.矩形截面梁 对于图4-15所示的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作用剪力F Q 。现分析距中性轴z 为y 的横线1aa 上的剪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剪应力成对定理,横线1aa 两端的剪应力必与截面两侧边相切,即与剪力F Q 的方向一致。由于对称的关系,横线1aa 中点处的剪应力也必与F Q 的方向相同。根据这三点剪应力的方向,可以设想1aa 线上各点切应力的方向皆平行于剪力F Q 。又因截面高度h 大于宽度b ,切应力的数值沿横线1aa 不可能有太大变化,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基于上述分析,可作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力方向均平行于剪hj 力F Q 。 2)切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 基于上述假定得到的解,与精确解相比有足够的精确度。从图4-16a 的横弯梁中截出dx 微段,其左右截面上的内力如图4-16b 图4-16 图4-15

所示。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4-16c 所示,现欲求距中性轴z 为y 的横线1aa 处的切应力 τ。过1aa 用平行于中性层的纵截面11cc aa 自dx 微段中截出一微块(图4-16d )。根据切应力成对定理,微块的纵截面上存在均匀分布的剪应力 τ'。微块左右侧面上正应力的合力分别为1N 和2N ,其中 * 1I 1** z z A z A S I M dA I My dA N == =??σ (4-29) * 1II 2)()(* * z z A z A S I dM M dA I y dM M dA N +=+= =??σ (4-30) 式中,*A 为微块的侧面面积, )(II I σσ为面积*A 中距中性轴为 1y 处 的正应力,?=* 1*A z dA y S 。 由微块沿x 方向的平衡条件∑=0x ,得 21='-+-dx b N N τ (4-31) 将式(4-29)和式(4-30)代入式(4-31),得 0* ='-bdx S I dM z z τ 故 z z bI S dx dM * = 'τ 因 ττ='=,Q F dx dM , 故求得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 y 处横线上各点的剪 应力τ为 z z Q bI S F *= τ (4-32) 式(4-32)也适用于其它截面形式的梁。式中,Q F 为截面上的剪力; z I 为整个截面对中性轴z 的惯性矩;b 为横截面在所求应 力点处的宽度;* y S 为面积*A 对中性轴的静矩。 对于矩形截面梁(图4-17),可取1bdy dA =,于是 )4 (222 2111* y h b dy by dA y S h y A z -===? ? 这样,式(4-32)可写成

材料力学切应力计算

第四章 弹性杆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4-3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梁受横弯曲时,虽然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 σ,又有切应力 τ。但一般情况下,切应力对梁的强度与变形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因此对由剪力引起的切应力,不再用变形、物理与静力关系进行推导,而就是在承认正应力公式(6-2)仍然适用的基础上,假定剪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导出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1.矩形截面梁 对于图4-15所示的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作用剪力F Q 。现分析距中性轴z 为y 的横线1aa 上的剪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剪应力成对定理,横线1aa 两端的剪应力必与截面两侧边相切,即与剪力F Q 的方向一致。由于对称的关系,横线1aa 中点处的剪应力也必与F Q 的方向相同。根据这三点剪应力的方向,可以设想1aa 线上各点切应力的方向皆平行于剪力F Q 。又因截面高度h 大于宽度b,切应力的数值沿横线1aa 不可能有太大变化,可以认为就是均匀分布的。基于上述分析,可作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力方向均平行于剪hj 力F Q 。 2)切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 基于上述假定得到的解,与精确解相比有足够的精确度。从图4-16a 的横弯梁中截出dx 微段,其左右截面上的内力如图4-16b 所示。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4-16c 所示,现欲求距中性轴z 为y 的横线1aa 处的切应力 τ。过1aa 用平行于中性层的纵截面11cc aa 自dx 微段中截出一微块(图4-16d)。根据切应力成对定理,微块的纵截面上存在均匀分布的剪应力 τ'。微块左右侧面上正应力的合力分别为1N 与2N ,其中 图4-16 图4-15

材料力学公式汇总

材料力学重点及其公式 材料力学的任务 (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 外力分类: 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 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即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相互作用力 截面法:(1)欲求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时,可沿该截面把构件切开成两部分,弃去任一部分,保留另一部分研究(2)在保留部分的截面上加上内力,以代替弃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3)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截面上和内力。 应力: dA dP A P p A = ??= →?lim 正应力、切应力。 变形与应变: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拉伸或压缩;(2)剪切;(3)扭转;(4)弯曲;(5)组合变形。 静载荷:载荷从零开始平缓地增加到最终值,然后不在变化的载荷动载荷:载荷和速度随时间急剧变化的载荷为动载荷。 失效原因:脆性材料在其强度极限 b σ破坏,塑性材料在其屈服极限 s σ时失效。二者统称为极限应力理想情形。塑性材 料、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 []3 n s σσ= , []b b n σσ= ,强度条件: []σσ≤??? ??=max max A N ,等截面杆 [] σ≤A N m a x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杆件在轴向方向的伸长为:l l l -=?1, 沿轴线方向的应变和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l l ?=ε, A P A N ==σ。横向应变为:b b b b b -= ?= 1' ε,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关系为:μεε-='。 胡克定律:当应力低于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εσE =,这就是胡克定律。E 为弹性模量。将应力与应变的表达式带入得:EA Nl l = ? 静不定:对于杆件的轴力,当未知力数目多于平衡方程的数目,仅利用静力平衡方程无法解出全部未知力。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变形几何关系—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dx d φργρ=。物理关系——胡克定律dx d G G φ ργτρρ==。力 学关系dA dx d G dx d G dA T A A A ? ? ? == = 2 2 ρφφρρτρ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t p W T R I T = = max τ;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max ττ≤= t W T ,可以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定许可载荷。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 l p l p dx GI T dx GI T ?;等直杆:p GI Tl = ? 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p GI T dx d = = '??,][max max ??'≤='p GI T 弯曲内力与分布载荷q 之间的微分关系 )()(x q dx x dQ =; ()()x Q dx x dM =; () ()()x q dx x dQ dx x M d == 2 2 Q 、M 图与外力间的关系 a )梁在某一段内无载荷作用,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弯矩图为一斜直线。 b )梁在某一段内作用均匀载荷,剪力图为一斜直线,弯矩图为一抛物线。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 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 外力偶矩计算公式(P功率,n转速) 1.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 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杆件 横截面轴力F N,横截面面积A,拉应力为正) 3.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 角a 从x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 4. 5.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前试样标距l,拉伸后试 样标距l1;拉伸前试样直径d,拉伸后试样直径d1)6. 7.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 8. 9.泊松比 10.胡克定律

11.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12.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 公式 13.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 14.许用应力,脆性材料,塑性 材料 15.延伸率 16.截面收缩率 17.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G,切应变g ) 18.拉压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之间关 系式 19.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实心圆 20.(b)空心圆

21.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 矩T,所求点到圆心距离r) 22.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23.扭转截面系数,(a)实心圆 24.(b)空心圆 25.薄壁圆管(壁厚δ≤ R0 /10 ,R0为圆管的平均 半径)扭转切应力计算公式 26.圆轴扭转角与扭矩T、杆长l、扭转刚度GH p的 关系式 27.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 直径不同(如阶梯轴)时或 28.等直圆轴强度条件 29.塑性材料;脆性材料

材料力学习题册答案-第7章应力状态

第 七 章 应力状态 强度理论 一、 判断题 1、平面应力状态即二向应力状态,空间应力状态即三向应力状态。 (√) 2、单元体中正应力为最大值的截面上,剪应力必定为零。 (√) 3、单元体中剪应力为最大值的截面上,正应力必定为零。 (×) 原因:正应力一般不为零。 4、单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圆和三向均匀拉伸或压缩应力状态的应力圆相同,且均为应力轴 上的一个点。 (×) 原因:单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圆不为一个点,而是一个圆。三向等拉或等压倒是为一个点。 5、纯剪应力状态的单元体,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值相等,且作用在同一平面上。(×) 原因: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值相等,但不在同一平面上 6、材料在静载作用下的失效形式主要有断裂和屈服两种。 (√) 7、砖,石等脆性材料式样压缩时沿横截面断裂。 (×) 8、塑性材料制成的杆件,其危险点必须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所建立的强度条件来校核强度。 (×) 原因:塑性材料也会表现出脆性,比如三向受拉时,此时,就应用第一强度理论 9、纯剪应力状态的单元体既在体积改变,又有形状改变。(×) 原因:只形状改变,体积不变 10、铸铁水管冬天结冰时会因冰膨胀被胀裂,而管内的冰不会被破坏,只是因为冰的强度比铸铁的强度高。(×) 原因:铸铁的强度显然高于冰,其破坏原因是受到复杂应力状态 二、 选择题 1、危险截面是( C )所在的截面。 A 最大面积 B 最小面积 C 最大应力 D 最大内力 2、关于用单元体表示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如下论述中正确的一种是( D )。 A 单元体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 B 单元体的形状不是任意的,只能是六面体微元 C 不一定是六面体,五面体也可以,其他形状则不行 D 单元体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但其上已知的应力分量足以确定任意方向面上的硬力 3、受力构件内任意一点,随着所截取截面方位不同,一般来说( D ) A 正应力相同,剪应力不同 B 正应力不同,剪应力相同 C 正应力和剪应力均相同 D 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不同 4、圆轴受扭时,轴表面各点处于( B ) A 单向应力状态 B 二向应力状态 C 三向应力状态 D 各向等应力状态 5、分析处于平面应力状态的一点,说法正确的是( B )。 A a σ=0时,必有a τ=max τ或a τ=min τ B a τ=0时,必有a σ=max σ或a σ=min σ C a σ+90a σ+及|a τ|+|90a τ+|为常量 D 1230σσσ≥≥≥

混凝土正截面应力的计算详解

构件正截面的承载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1构件弯曲后,其界面仍保持平面。 2截面受压混凝土的应力图形简化为矩形,其压力强度取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截面受拉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予考虑。 3极限状态计算时,受拉区钢筋应力取其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或f pd(小偏压构件除外);受压区或受压较大边钢筋应力取其抗压强度设计值f′sd或f′pd。 4钢筋应力等于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不大于其强度设计值。 5.1.5 桥梁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采用下列表达式: γ0S≤R(5.1.5-1) R=R(f d,a d)(5.1.5-2) γ0——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公路桥涵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取用1.1、1.0、0.9;桥梁抗震设计不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S——作用(或荷载)效应(其中汽车荷载应计入冲击系数)的组合设计值,当进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等超静定结构的承载极限状态计算时,公式(5.1.5-1)中的作用(或荷载)效应项应改为γ0S+γp S p,其中S p为预应力(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引起的次效应;γp为预应力分项系数,当预应力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γp=1.0;对结构不利时,取γp=1.2;R——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R(?)——构件承载力函数 f d——材料强度设计值 a d——几何参数设计值,当无可靠数据时,可采用几何参数标准值a k,即设计文件规定值。 5.1.6计算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时,锚固区内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在锚固起点处取为零,在锚固终点处取为f pd,两点之间按直线内插法取值。预应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 a应按表5.1.6采用。 表5.1.6 预应力钢筋锚固长度l(mm) 注:(1)当采用骤然放松预应力钢筋的施工工艺时,锚固长度应从离构件末端00.25l lr处开始,l lr为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传递长度,按本规范表6.1.7采用; (2)当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pd与表值不同时,其锚固长度应根据表值按强度比例增减。 5.2.1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和截面受压区混凝土同时达到其强度设计值时,构件的正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应按表5.2.1采用。

材料力学应力状态

关键词:单元体的取法,莫尔应力圆的前提 有那么一个单元体后(单元体其中的一对截面上主应力=0(平面)或平衡(空间),也就是单元体的一对截面为主平面),才有这么 一个隔离体,才有那么一个莫尔应力圆和表达式 也就是:取的单元体不同,则单元体的应力特点不一样,从而用截面法求任意截面上的应力取隔离体列平衡方程时,隔离体的受力特点不同,从而球出来的表达式也不同,只有这种表达式才适合 莫尔应力圆。 因此拿到一个单元体后,不要急着应用莫尔应力圆,要先看它的特点适合不适合莫尔应力圆,也就是σα和τα的表达式球出来以后还是 不是下面的这个公式。

特别还要记住,这个公式里的夹角α是斜截面的外法线与σx 作用平

σy的形式。比如,面的外法线之间的夹角,这样公式中才是σx— 当α表示的是斜截面的外法线与σ1所在平面的夹角,那么公式就是σ1—σ2的形式;不论是谁减谁,应力圆的性状都不变; 1.首先,先有主平面和主应力的概念,剪应力为0的平面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2.然后,由于构件受力情况的不同,各点的应力状态也不一样,可以按三个主应力中有几个不等于零而将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划分为三类: ?单向应力状态:只有一个主应力不等于零,如受轴向拉伸和压缩的直杆及纯弯曲的直杆内各点的应力状态。 ?二向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有两个主应力不等于零,如受扭的圆轴,低压容器器壁各点的应力状态。 ?三向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都不等于零,如高压容器器壁内各点的应力状态。 3.然后,根据受力宏观判断是单轴应力状态还是平面应力状态还是三轴应力状态,取单元体关键,单元体取的不同,单元体上的应力也不同,做莫尔圆的繁简程度也不同,对于平面应力状态,当然要用主应力=0的那个截面参与单元体截取; 4.单轴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三轴应力状态是由主应力等于零的个数决定的,不受单元体取法的影响,也不是看单元体的三对截面上是否都存在正应力;比如单轴应力状态下,也可以取出一个单元体,让这个单元体的各平面上都有正应力和切应力,但是它仍然是单轴应力状态;同样,平面应力状态下,也可以取出一个单元体,让其各平面上都有正应力和剪应力,但它仍然是平面应力状态; 5.按不同方位截取的单元体,尽管作用在这些单元体上的应力不同,但是在它们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为二者表示的是同一点的应力状态,因而可以从一个单元体上的应力求出另一个与其方向不同的单元体上的应力。 6.既然怎么取单元体不影响一点的应力状态:无论你怎么取,应力状态就在那里,不会发生变化,那么就可以取主平

材料力学切应力计算精编

材料力学切应力计算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第四章 弹性杆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4-3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梁受横弯曲时,虽然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 σ,又有切应力 τ。但一般情况下,切应力对梁的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因此对由剪力引起的切应力,不再用变形、物理和静力关系进行推导,而是在承认正应力公式(6-2)仍然适用的基础上,假定剪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导出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1.矩形截面梁 对于图4-15所示的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作用剪力F Q 。现分析距中性轴z 为y 的横线1aa 上的剪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剪应力成对定理,横线1aa 两端的剪应力必与截面两侧边相切,即与剪力F Q 的方向一致。由于对称的关系,横线1aa 中点处的剪应力也必与F Q 的方向相同。根据这三点剪应力的方向,可以设想1aa 线上各点切应力的方向皆平行于剪力F Q 。又因截面高度h 大于宽度b ,切应力的数值沿横线1aa 不可能有太大变化,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基于上述分析,可作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力方向均平行于剪hj 力F Q 。 2)切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 图4-16

基于上述假定得到的解,与精确解相比有足够的精确度。从图4-16a 的横弯梁中截出dx 微段,其左右截面上的内力如图4-16b 所示。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4-16c 所示,现欲求距 中性轴z 为y 的横线1aa 处的切 应力 τ。过1aa 用平行于中性层的纵截面11cc aa 自dx 微段中截出一微块(图4-16d )。根据切应力成对定理,微块的纵截面上存在均匀分布的剪应力 τ'。微块左右侧面上正应力的合力分别为1N 和2N ,其中 * 1I 1** z z A z A S I M dA I My dA N == =??σ (4-29) *1II 2)()(* * z z A z A S I dM M dA I y dM M dA N +=+= =??σ (4-30) 式中,*A 为微块的侧面面积,)(II I σσ为面积*A 中距中性轴为 1y 处的正应力,?= * 1 * A z dA y S 。 由微块沿x 方向的平衡条件∑=0x ,得 021='-+-dx b N N τ (4-31) 将式(4-29)和式(4-30)代入式(4-31),得 图4-15

材料力学-切应力计算

精品文档 第四章 弹性杆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4-3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梁受横弯曲时,虽然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 σ,又有切应力 τ。但一般情况下,切应力对梁的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因此对由剪力引起的切应力,不再用变形、物理和静力关系进行推导,而是在承认正应力公式(6-2)仍然适用的基础上,假定剪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导出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1.矩形截面梁 对于图4-15所示的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作用剪力F Q 。现分析距中性轴z 为y 的横线1aa 上的剪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剪应力成对定理,横线1aa 两端的剪应力必与截面两侧边相切,即与剪力F Q 的方向一致。由于对称的关系,横线1aa 中点处的剪应力也必与F Q 的方向相同。根据这三点剪应力的方向,可以设想1aa 线上各点切应力的方向皆平行于剪力F Q 。又因截面高度h 大于宽度b ,切应力的数值沿横线1aa 不可能有太大变化,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基于上述分析,可作如下假设: 1)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力方向均平行于剪hj 力F Q 。 2)切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 基于上述假定得到的解,与精确解相比有足够的精确度。从图4-16a 的横弯梁中截出dx 微段,其左右截面上的内力如图4-16b 所示。梁的横截面尺寸如图4-16c 所示,现欲求距中性轴z 为y 的横线1aa 处的切应力 τ。过1aa 用平行于中性层的纵截面11cc aa 自dx 微段中截出一微块(图4-16d )。根据切应力成对定理,微块的纵截面上存在均匀分布的剪应力 τ'。微块左右侧面上正应力的合力分别为1N 和2N ,其中 图4-16 图4-15

应力与强度计算

第三章 应力与强度计算 一.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了杆件发生基本变形时的应力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基本变形的强度计算。 1.拉伸与压缩变形 1.1 拉(压)杆的应力 1.1.1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拉压杆件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σ,且为平均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N F A σ= (3-1) 式中N F 为该横截面的轴力,A 为横截面面积。 正负号规定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公式(3-1)的适用条件: (1)杆端外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即只适于轴向拉(压)杆件; (2)适用于离杆件受力区域稍远处的横截面; (3)杆件上有孔洞或凹槽时,该处将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横截面上应力分布很不均匀; (4)截面连续变化的直杆,杆件两侧棱边的夹角020α≤时,可应用式(3-1)计算,所得结果的误差约为3%。 1.1.2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如图3-1) 图3-1 拉压杆件任意斜截面(a 图)上的应力为平均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全应力 cos p ασα= (3-2) 正应力 2 cos ασσα=(3-3) 切应力1sin 22 ατα= (3-4) 式中σ为横截面上的应力。 正负号规定: α 由横截面外法线转至斜截面的外法线,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ασ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ατ 对脱离体内一点产生顺时针力矩的ατ为正,反之为负。 两点结论: (1)当00α=时,即横截面上,ασ达到最大值,即()max α σσ =。当α=090时,即 纵截面上,ασ=090=0。 (2)当045α=时,即与杆轴成045的斜截面上,ατ达到最大值,即m ax ()2αα τ=。 1.2 拉(压)杆的应变和胡克定律 (1)变形及应变 杆件受到轴向拉力时,轴向伸长,横向缩短;受到轴向压力时,轴向缩短,横向伸长。如图3-2。 图3-2 轴向变形 1 l l l ?=- 轴向线应变 l l ε?= 横向变形 1 b b b ?=- 横向线应变 b b ε?'= 正负号规定 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2)胡克定律 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E σε= (3-5) 或用轴力及杆件的变形量表示为 N F l l E A ?= (3-6) 式中EA 称为杆件的抗拉(压)刚度,是表征杆件抵抗拉压弹性变形能力的量。 公式(3-6)的适用条件: (a)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即p σσ?; (b)在计算l ?时,l 长度内其N 、E 、A 均应为常量。如杆件上各段不同,则应分段计算,求其代数和得总变形。即 1 n i i i i i N l l E A =?= ∑ (3-7) (3)泊松比 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