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学教育生活化还是数学化——基于数学教育哲学的

数学教育生活化还是数学化——基于数学教育哲学的

数学教育生活化还是数学化——基于数学教育哲学的
数学教育生活化还是数学化——基于数学教育哲学的

数学教育“生活化”还是“数学

化”——基于数学教育哲学的思考

【作者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来源】《教育学报》2017年第3期P41-47页

【分类号】 G633.6

【分类导航】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教育->中等教育->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数学

【关键字】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教育生活化数学化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关于“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争论就不绝于耳。别的学科教育生活化尽管也存在一些问题,但都没有数学

教育领域的争论如此激烈。这说明“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问题

与数学学科的性质具有根本关联。要阐明“数学教育生活化”

引发的争议,需要从数学教育哲学视角进行深入分析。从数学

教育哲学的视角看,无论在本体论、目的论还是方法论方

面,“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观点都存在一定偏颇。“数学教育

生活化”主要关注“横向数学化”,属于数学认识的初级阶

段。基于数学学科的特性,“纵向数学化”在数学教育中具有

更加重要的价值。因此,数学教育不应简单地走向“生活化”,

而应该走向“数学化”。

【全文获取】pdf下载

收起阅读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争论

传统数学教育比较注重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很少顾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呼吁数学教育联系生活,于是便有了“数学教育生活化”“学校数学向生活数学回归”等提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也提出:“数学课程

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2]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实践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引发了许多学者尤其是数学学科专家的批判质疑。我国数学家杨乐指出:“我们数学界的看法是,现在搞教育的同志,有时候过多地强调了教学法,对数学内容的本身有关注不够的地方。”[3]郑毓信教授也认为,“数学课程改革中所应注意防止的又一种倾向,即因突出强调‘生活化’而完全放弃了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另外,从理论的角度看,对于‘数学课程向实际生活的回归’这样的提法,我们则更应当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4]新教材通过情境设计,“贴近生活论”,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就是没有数学了!”[5]别的学科教育生活化尽管也存在一些问题,但都没有数学教育领域的争论如此激烈。这说明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问题与数学学科的性质具有根本关联。因此,只有从数学教育哲学的视角进行思考,深入分析数学以及数学教育的本质,才能找到“数学”与“生活”出现冲突的根本原因,从而解决“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问题,为数学教育改革厘清方向。

二、“数学教育生活化”:基于数学教育哲学的审视

按照英国数学教育家欧内斯特(Ernest. P.)的观点,数学教育哲学至少应该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1)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即数学哲学问题;(2)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即数学学习论和认识论问题;(3)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即数学教育的目的论问题;(4)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即数学教学的方法论问题。[6]ⅵ郑毓信教授也认为数学教育哲学主要应当研究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数学?就是所谓的数学观。第二,为什么要进行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教育观;第三,应当如何去进行数学教学,或者说,究竟什么是数学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学习观。[7]综合来看,数学教育哲学主要从数学(教育)的本体论、目的论与方法论三个方面探讨问题。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审视数学(教育),并对“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观点进行反思。

(一)数学的本质:数学是经验科学还是观念科学

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利于我们从根本上了解数学,也为数学教育研究提供思考的基点。正如法国数学家赛姆(Thom,R.)所言:“事实上,无论人们的意愿如何,一切数学教学法根本上都出自于某一数学哲学,即便是很不规范的教学法也如此。”[6]ⅵ不正视数学的本质问题,便无法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争议。

1.数学是观念科学

数学史上关于数学本质的论述观点甚多,但如果从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角度划分,则多数数学家都可划归为理性主义的阵营。与古巴比伦、古埃及的经验主义数学观不同,古希腊的哲学家、数学家最早开创了理性主义的数学范式,并使数学具有了形而上学的特征。最早提出“万物皆数”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世界采取了一种神秘的数理解释,并且随着这种“神秘灵感的深化,它使思辨的数学从实用的计算中决定性地脱离开来”[8]。柏拉图继承并发展了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思想,认为数学对象是比物体更高级的本体,它们在本性上先于可感事物,并独立于事物而存在,不像事物那样易受变化的影响。其后的数学家、哲学家如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弗雷格与罗素、希尔伯特、胡塞尔等,都对数学理性主义的发展厥功甚钜。理性主义数学观虽然承认数学起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但认为数学的形成与发展依赖高度的逻辑化与形式化,数学在本质上是观念科学。“尽管历史地看,几何学是从丈量术发展起来的,但几何学一旦形成,就不再依赖于丈量术。黑板上的三角形是否准确,不会影响几何学关于三角形的定理。因为纯粹几何学是本质科学,而丈量术即便发展成为丈量‘学’,也仍然属于经验科学,它们依赖于本质科学或观念科学。反过来却并不成立。”[9]

同时,理性主义数学观认为,数学的研究结论也是自足的,不需要经验世界来证明。自然科学理论是否成立需要实验与观察事实的支持,而数学就不一样,无论是否有现实基础,只要逻辑推论没有错误,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就是说,数学是纯粹思维的产物,最重要的不是符合现实,而是逻辑自洽;不是实用性,而是理性精神。数学描述的不是自然规律,而是上帝的蓝图。“从逻辑的角度看,要问一个公理系是否为真?那是没有意义的,只能问它们是否相容。”[10]42“数学家成功与否和他的努力是否值得的主观标准,是非常自足的、美学的,不受(或近乎不受)经验的影响。”[11]100

2.数学是经验科学

相较而言,持经验主义数学观的哲学家、数学家要少得多。经验主义数学观主要存在数学发展的早期,如古巴比伦、古埃及的数学家。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如穆勒(J·Mill)等也持有类似数学观。穆勒认为,数学命题是经验的一般化,是直接经验的归纳。

3.数学是拟经验科学

拟经验主义数学观是在对基础主义、绝对主义数学思潮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纯粹经验主义数学观不同,拟经验主义数学观在强调数学包含经验性的同时肯定数学的演绎化、形式化和公理化特性;与对数学作静态理解的理性主义数学观也不同,拟经验主义数学观常常包含历史、社会与心理视角的动态分析。如英国拟经验主义数学哲学家拉卡托斯(Imre Lakatos)认为数学知识是可谬的,数学是一系列的假设——演绎系统,历史、非形式数学在数学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提出了数学知识的发生理论。在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基础上,欧内斯特提出了数学哲学的社会建构理论,他认为数学客观性本身应被理解为社会性认同,数学知识建立在社会成员所共同拥有的自然语言基础之上。郑毓信教授曾经从数学发展史的角度将数学知识划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水平:原始水平、素朴水平、理论水平、(纯)形式水平,并认为原始水平、素朴水平、理论水平的数学知识都包含着经验与拟经验成分,只是到了形式水平才具有了模式真理性,完全切断了数学理论与客观实在的联系。[11]94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Fredenthal)从拟经验主义数学观出发,认为生物学上“个体发展过程是群体发展过程的重现”这条原理在数学学习上也是成立的,个体数学学习也像数学发展史那样经历着由具体到抽象的不同层次,它们是:情境层次、指涉层次、普遍层次和形式层次。[12]

从静态的角度与数学发展的结果看,理性主义数学观对于我们理解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动态的角度与数学发展的过程看,拟经验主义数学观为我们认识人类或个体数学知识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纯粹的经验主义数学观已很少得到人们的认可。

(二)数学教育的目的

数学教育生活化强调数学的实用性,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需要我们首先思考一个问题:数学是实用的还是无用的?

1.数学是实用的还是无用的

数学界广为流传着“数学家用了很长的时间,给出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但答案一点用也没有”*这个笑话是指: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乘着热气球,在大峡谷中迷失了方向。他们高声呼救:“喂——!我们在哪儿?” 过了大约15分钟,他们听到回应在山谷中回荡:“喂——!你们在热气球里!”物理学家道:“那家伙一定是个数学家。”工程师不解道:“为什么?” 物理学家道:“因为他用了很长的时间,给出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但答案一点用也没有。”的一则笑话,这则

笑话与其说是对数学家的嘲笑,倒不如说是数学家的自我标榜、自我炫耀。尽管数学对社会现实的客观作用是巨大的,但它并不以此作为主观发展的目的。与此相反,数学是人类思维的游戏,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并不以在经验世界中产生的作用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同时,与自然学科相比,数学的作用具有间接性与滞后性,常常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强力推动作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另外,从数学的发展阶段看,如果说素朴水平的数学还保持着与现实生活比较密切的联系,理论水平与形式水平的数学则很少对现实生活起到直接的作用,相反它们常常需要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数学定理涉及现实时,它们是不确切的;当它们是确切时,它们就不涉及现实……公理化的步骤在于把逻辑形式同现实、同实际的直观的内容严格分开……公理是人类精神的自由创造……。”[10]41-42由此可见,数学本身的非实用性目的与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用性目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弗赖登塔尔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问题:“数学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用处与目的之间的分歧,任何一个其他的教育领域,都不像数学教育那样,在无用处的目的和无目的的用处之间有着如此之大的距离。”[10]63此矛盾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则是数学教育目的观的分歧。

2.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在思维”还是“外在应用”

豪森(G.Howson)和梅林·奥尔森(M.Olsen)曾对不同人群所持有的数学教育目的和期望进行了分类,提出数学教育有两种目的:S—基理型和I—基理型。S—基理型是社会的或内在的目的。它从社会对个体素质的需要来看待数学,重视系统的数学知识、文化和价值的传播,重视数学思维的作用,这种数学教育功能的价值取向称为数学的社会取向。I—基理型是作为工具的或外在的目的。它从数学知识对个体是否有实用性来看待数学,重视无异议的有用知识,为学生提供达到一定水平的有用数学,这种数学教育功能的价值取向称为数学的工具取向。[6]154由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内在素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因此,下面我们主要从内在思维与外在应用两个方面比较这两种数学教育目的。

数学教育生活化关注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属于外在应用取向,在这种应用取向指导下,很多具有思维训练价值但无实用性的数学内容都被排除在外。当然,现实问题的解决也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但这种数学教育取向却存在两个重要缺陷:首先,现实生活问题只是数学问题的一部分,更多的数学问题来自于数学内部;其次,由于数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抽象的模式而非特殊的现实情景,[13]因此,超

越具体情境、超越现实生活进行抽象思考就成为了数学思维的根本特征。在生活问题解决的教学中,如果仅仅满足于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具体问题而忽略数学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或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数学事实背后更加普遍化的数学理论或数学结构,就容易忽略数学最基本的特性,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就会受到限制。美国“问题解决”运动主要代表人物舍费尔德(A. Schoenfeld)教授在反思“问题解决”运动时曾经指出,“现在让我回到‘问题解决’这一论题。尽管我在1985年出版的书用了《数学解题》这样一个名称,我现在认识到这一名称的选用是过于狭窄了。我所希望的并非仅仅是教会我的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别人所提出的问题,而是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地思维。不用说,问题解决构成了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但这并非全部内容。在我看来,数学地思维意味着:(a)用数学家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即具有数学化的倾向:构造模型,符号化,抽象,等等;(b)具有成功地实行数学化的能力。”[14]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年轻人思考。[15]282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则认为,“数学的最大优点就是它的灵活性。数学如果为了迎合某些应用而失去了它的灵活性,它就僵化了。”[10]73我国数学家杨乐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首要的应该是提高素质、水平和能力,而不在于能把具体内容直接用到某一方面。应用意识当然也是要培养的,但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应该比其他的更重要。”[3]可见,与数学教育的外在应用取向相比,内在思维取向更加基本、更加重要。

(三)数学教育的方法论

如果说数学最基本的特性是理性精神,恐怕没人会提出质疑,但如果说,数学认识不需要借助经验,这恐怕会引起不小的争议。数学认识是遵循着由概念到概念还是由经验到概念的发展路径?生活经验是遮蔽还是促进了数学观念的认识?这是探讨数学教育方法论之前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1.生活经验遮蔽还是促进了数学观念的认识

“生活经验遮蔽还是促进了数学观念的认识”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认识论问题,在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那里,可以窥见不同观点的端倪。柏拉图强调经验世界与理念世界的不同,认为只有理念才能成为数学研究的对象,通过经验不能获得数学观念,甚至会妨碍、误导数学观念的认识,“我所说的意思是算术有很伟大和崇高的作用,它迫使灵魂用抽象的数来进行推理,而厌弃在辩论中引入可见和可捉摸的对象……”[16]亚里士多德虽然接受了柏拉图的先验论,但与柏拉图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经验在数学观念获得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也就

是说,柏拉图是认为数学观念是超验的,是经验所不能把握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学观念虽先验但并不超验,数学观念的唤醒常常需要经验的刺激。但他们都承认,数学在本质上是先验科学,当经验认识与数学观念不一致时,经验认识应服从数学观念,也就是与经验到概念的认识路径相比,由概念到概念的认识路径更加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反观我们的数学教育,在谈论数学教育生活化时,我们关注的是经验对数学观念认识的促进作用;在讲生活化妨碍了数学认识时,我们关注的是经验对数学观念的遮蔽。不同的认识论导致了不同的数学教育方法论。在数学教育方法论上,我们究竟应该关注经验归纳还是概念推导?关注生活中的数学还是结构的数学?

2.数学教育的方法论:“生活的数学”还是“结构的数学”

欧内斯特把教师的数学观分成三类:问题解决的观点、柏拉图主义的观点和工具主义的观点。问题解决的观点把数学看成一个动态的、由问题推动发展的学科;柏拉图主义的观点把数学看成一个静态的永恒不变的学科,它通过逻辑而将知识组织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结构;工具主义的观点则把数学看成由事实、法则、技巧构成的一套工具,受过训练的工匠熟练地利用它达到一些外在的目的。[6]170这些数学观决定了教师的数学教育观与教学模式。与此相似,弗赖登塔尔也根据教育实践中教师数学观的不同将数学教育划分为机械的、经验的、结构的和现实的四种教学模式。下面我们根据弗赖登塔尔的分类对数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四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机械主义教学模式即“教现成的数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灌输选好的教学要点,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和强化训练来学习算法。教师严格按课本和教学计划讲授,学生没有经历探究的过程,而直接学到了数学结果,数学知识就像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这种数学教学既没有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也不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结构与思想方法;既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未切中数学的本质;既是“非心理”的,又是“非数学”的。不求甚解的填鸭式教学属于机械主义教学模式。

经验主义教学模式即“做生活中的数学”。这种教学模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感悟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增进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妨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抽象性。“数学教育生活化”基本上属于经验主义教学模式。

结构主义教学模式即“做结构的数学”。这种教学模式关注数学的结构性、严格性和符号化,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亲自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联系。由于过早强调抽象和演绎的教学,超越了多数儿童的学习能力,只能使少数数学天赋较高的儿童得到不错的发展,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难以通过这种教学获得应有的数学能力。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获得很好地发展,过分强调形式化的教学,脱离了他们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致使他们难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真正内涵。由皮亚杰、布鲁纳等发起的“新数运动”基本上属于结构主义教学模式。

现实主义教学模式以拟经验主义数学观为基础,组合了经验主义与结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观点,可归结为“做生活——结构的数学”。弗赖登塔尔及其同事认为现实主义教学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数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注重数学教学从现实生活出发,又重视数学教学的严格性与结构化;既注重经验的归纳,又注重概念的推导,并把它们分置于数学教学的两个方面、五个阶段。两个方面即横向数学化与纵向数学化,五个阶段即直观阶段、分析阶段、抽象阶段、演绎阶段与严谨阶段。与此类似,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尔也把数学教学分为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数学理论的应用三个阶段。[17]乔治·波利亚(Geogre Polya)将数学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形式化阶段和同化阶段。探索阶段接近于学生的行动和感受;形式化阶段引入了具体概念,上升到概念化的水平上;同化阶段是一个洞察事物内部属性的尝试。[15] 283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生活化”在本体论、目的论与方法论上的观点主要为:(1)在本体论上,认为数学是经验性科学,因为生活化就意味着经验化;(2)在数学教育目的方面强调实用性,认为数学教育要来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3)在方法论上,认为数学认识遵循着由经验上升到数学观念的认识路径,数学教育要从学生的经验世界、生活世界出发,注重经验归纳的探究方法。可见,无论是在本体论、目的论与方法论方面,“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观点都有失偏颇。数学教育不应简单地走向“生活化”,而是应该走向“数学化”。

三、走向“数学化”: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 “数学化”——数学教育的有效原则

“数学化”是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指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在弗赖登塔尔的数学化思想中,最重要的观点有三个。一是数学化的

对象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客观事物,一类是数学本身。对客观世界进行的数学化被称为横向数学化,其结果是数学概念、运算法则、规律、定理和为解决具体问题而构造的数学模型等;对数学本身进行的数学化被称为纵向数学化,其结果是不同层次的公理体系和形式体系。二是数学化的方法——“再创造”。弗赖登塔尔认为与其让学生学习现成的数学或已完成的数学,不如让学生学习活动的数学或再创造的数学。三是数学化的合理性标准——自然有效。数学化的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也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数学结构,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说它最自然,是因为生物学上‘个体发展过程是群体发展过程的重现’这条原理在数学学习上也是成立的,即数学发展的历程也应在个人身上重现,这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说这种方法最有效,是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真被掌握,和可以灵活应用;而更为重要的是,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10]编译者序

(二)“数学教育生活化”只是“数学化”的初级阶段

根据弗赖登塔尔对横向数学化与纵向数学化的区分,“数学教育生活化”主要属于横向数学化,也就是数学化的初级阶段。下面,我们引用弗赖登塔尔数学化途径的分析对这个观点做进一步阐述。

表1 数学化的四种途径[18]

注:“+”表示强化;“-”表示弱化。

由表1可见,机械主义教学模式既很少让学生经历横向数学化,也很少让学生经历纵向数学化;经验主义教学模式关注到了横向数学化,却忽略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很少关注到数学知识的抽象化、形式化特点;结构主义教学模式则与经验主义相反,关注到了纵向数学化,却忽略了横向数学化,忽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和学习基础;而现实主义的教学模式先从横向数学化出发,再进入纵向

数学化阶段,在学习初始阶段关注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又关注到了数学学习的抽象化、形式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因此,“数学教育生活化”只是数学化的初级阶段,过分、不恰当地强调“生活化”,有可能造成数学教育的“去数学化”。

(三)“纵向数学化”在数学教育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

由于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模型,因此,在数学教育中,“纵向数学化”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这便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便是在横向数学化的教学中,也要尽量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只有在学生缺乏经验基础而难以理解数学内容时,才要给他们提供经验背景,当学生能够脱离情境进行形式化思维时,就要引导他们进行概念推理。也就是说,即使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也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学生思维抽象性的提升。当然,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借助学生的数学经验以及比较直观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思考。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数学内容、学生的思维水平灵活选择横向数学化还是纵向数学化,相对来说,低年级学生横向数学化教学会多一些,高年级学生纵向数学化教学会多一些。但都需要教师明白,生活经验只是数学教育不得已而借助的手段,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才真正地体现着学生的数学素养特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2.

[3] 杨乐.谈谈数学的应用与中学数学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0(3):3-9.

[4] 郑毓信.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生活化与个性化取向[J].教育研究,2003(6):90-94.

[5] 曹一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及其争鸣问题[J].数学通报,2005(3):14-16.

[6] Paul Ernest.数学教育哲学[M]. 齐建华,张松枝,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 郑毓信,郑玮.从HPTM到HPTS[J].全球教育展望,2007(10):82-87.

[8] 莱昂·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M]. 陈修斋,译.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1.

[9] 倪梁康.现象学的方法特征——关于现象学与人类学、心理学之间关系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7.

[10] 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 陈昌平,等编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1] 郑毓信.数学真理的层次理论[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89(4):93-102.

[12] 王兆正.经历数学化:从“数学生活化”到“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回归与超越[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41-44.

[13] 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04(4):28-32.

[14] A Schoenfeld. What Is All the Fuss About Problem Solving[A]//A Schoenfeld, Lawrence Erlbaum. Cognitive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1987: 189-215.

[15] G.波利亚.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M]. 刘景麟,曹之江,邹清莲,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6] 莫里斯·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M].张理京,张锦炎,江泽涵,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9-50.

[17] 胡建军.思维体操与思维文化中学数学教学创新[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18] 付云菲.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研究[D/OL].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5-09-07T15:33:23.44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作者:李小梅[导读] 渠县三汇镇第五中心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李小梅 (渠县三汇镇第五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究竟如何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很多学生总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深奥难理解,造成之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材和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脱离,学生学到的理论性过强的抽象的数学。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并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灵活处理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筛选、补充、整合、自主设计学习内容,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教材中那些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习自己身边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借助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起到了沟通实际问题与其数学含义的桥梁及思维杠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景中去,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利息》一课前,就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银行存款、取款。同学们在存款的过程中知道了存款的意义,通过与服务员的交流,懂得了存款和利率的种类。在取款的过程中学习并初步接触到税前利息、税后利息及本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几家储蓄机构利率的观察和比较,懂得了利率的高低是由中央人民银行根据需要统一调节的。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和基础,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也就感觉比较轻松,并感受到数学问题生活化的乐趣。 三、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五、设计生活化的数学练习 教材中有一部分的习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较远,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此,在练习环节将原有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习题,做适当的改变,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以加深理解新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多媒体显示一个花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母亲节到了,老师来到了这家花店想给妈妈买一束花。问:老师想买7支康乃馨,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老师想用30元钱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 这样进行教学,既把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无穷魅力,又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促使学生以积极的、轻松的、愉快的心态投入学习,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课堂上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持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有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个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起,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表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和个性形成,高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

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 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 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 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 的实践 10 级学校教育 07 号 目录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 境(二)组织生活化问题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2.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一)数学教学与 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二)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设计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生活化激趣探索 正文: 人类“结绳计数” 告诉我们: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存在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 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本课教学重点是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难点是灵活运用百分数,会分析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的情感。本课内容百分数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从生活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安排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二、案例设计:《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设计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带有百分数的物品,请拿出来。(学生拿出了有关物品放在桌上。) 师: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生:百分数。 师:谁来说一说?会读吗?知道它们的意义吗? 生1:羊毛含量占这件毛衣的90%,有90%是羊毛。 生2:这瓶酒的酒精含量占这瓶酒的48%,不太辣。 生3:实际完成是计划的150%,超额完成了。 生4:我国人数占全世界的25%,我国人口比较多。 生5: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的5%,人多地少,要

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生6:…… (多名学生上台介绍。)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收集,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谁会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吗? 生: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帮老师开个信息发布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校本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仁 里 集 镇 实 验 小 学 王杰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仁里集镇实验小学王杰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实验,初步用生活化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假如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若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方式,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中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2、理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3、构建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使用对比实验、经验总结、调查研究等方法: 对比实验法:同类班级对比实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合作能力等方面对比,分析实验效果。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注意一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验过程中,有计划有总结。争取在各阶段做好课题研究的分析、总结和反馈工作。 调查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教学效果的测量,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试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 中期报告 龙门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二、前阶段概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能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真正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 (2)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生活化”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3)深入开展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我们的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有新

的起色,无论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知道从生活中找寻它的模型。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3.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课研,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高效课堂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等,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沙龙等活动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都撰写了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自“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

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蒙洪才

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蒙洪才 发表时间:2012-09-29T14:15:38.92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蒙洪才 [导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八一实验学校蒙洪才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人教版第四册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例3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新学期开始了,小芳准备添一些学习用品,带了50元来到商店,请你们帮助小芳出一出金点子,要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 学生甲:我买一盒水彩笔和一块磁性画板,再买一本笔记本8元。 18+24=42(元); 42+8=50(元) 学生乙:我买一个书包和一个转笔刀。 30+17=47(元) 50-47=3(元) 学生丙:我买一个文具盒、一盒水彩笔、一本笔记本。 12+18+8=38(元) 50-38=12(元) 学生丁:我先买一支自动铅笔、一个文具盒。再买一本笔记本、一盒水彩笔。 2+12=14(元) 8+18=26(元) 50-14-26=10(元) …… 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都应该给予肯定、表扬,不能强求学生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_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_数学论文 一、案例背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百分数,会分析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的情感。本课内容百分数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从生活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安排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二、案例设计:《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设计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带有百分数的物品,请拿出来。(学生拿出了有关物品放在桌上。)师: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生:百分数。 师:谁来说一说?会读吗?知道它们的意义吗? 生1:羊毛含量占这件毛衣的90%,有90%是羊毛。 生2:这瓶酒的酒精含量占这瓶酒的48%,不太辣。 生3:实际完成是计划的150%,超额完成了。 生4:我国人数占全世界的25%,我国人口比较多。 生5: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的5%,人多地少,要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生6:…… (多名学生上台介绍。)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收集,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谁会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吗? 生: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帮老师开个信息发布会。 (多媒体出示。)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65%,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14%,但日本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做一次性筷子,我国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 学生各抒己见。 生1:65%表示日本的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 生2:14%表示中国的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 生3:我们要注意保护森林环境,不能过度砍伐树木。 2.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登陆万州,据统计,去年洋快餐的营业额是中式快餐营业额的150%。 生1:洋快餐的营业额是中式快餐营业额的150%。 生2:洋快餐的营业额比中式快餐营业额多50%。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开题报告 陈述人:张高英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恭请各位指正。报告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 1.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要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同时《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由此可见,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2.现实状况。我校是一所企业移交政府学校,在与其他学校的激烈竞争中,教师更多重视的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数学观片面、陈旧,对数学应用缺乏了解。大多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去学习数学,为了考

试的需要去学习解题,忽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学生虽然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学习和应用的脱节。 我们要研究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它注重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减少数学的枯燥无味,让学生远离对数学的畏惧,亲近数学。 我校数学教研组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学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培养,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我校数学教学的改革。为了加大我校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学校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为实验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以期能克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当前我校学生的数学观片面、陈旧,对数学应用缺乏了解。大多数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去学习数学,为了考试的需要去学习解题,忽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发我校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我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生活的创新者。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预计的研究突破 1.国外研究状况

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1、创设生活画面情境。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

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 学中能 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了,大家走进校园,你会看到校门口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两旁一共有多少盆花吗?”、“今天大家是刚来学校的,大家互不认识,你知道我们班的每组各有几个同学吗?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吗?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吗?全校又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还不知道,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从中了解到会计算出来,这就是我们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有信心学好它吗?”又如,在教学“ 10 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 个李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 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 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2、创设生活体验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去配 置生活原型,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却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工作总结 张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 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书本 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必须深入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笔 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只有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将生活化的理念深深地根植于脑海里,才有可能 使教学行为加以改变,才有可能把数学教学生活化践行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如此,作 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与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定会垂直作用于学 生并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身为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 材内容,并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把生产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把 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去,使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科学地、 恰到好处地相互融合。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 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 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 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 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能使学生感受到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要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 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2.新课教学生活化。 在进行新的数学知识教学时,要采取科学的生活化方法,例题的选择与编写要尽可能贴近学 生的生活实际,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尽可能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可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学校运动会拔河比赛中,规 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 赛中得到40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 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 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如在讲述函数内容时,可编写以下练习:我校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