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抗战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人

抗战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人

抗战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人

【篇一:抗战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人】

在战火中成长——中国抗日小英雄的传奇故事自古英雄出少年。抗

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

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

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

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

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

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

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

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

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

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

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

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

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消息”树上的小哨兵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

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

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

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

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三个小英雄:张玉芬(左)、牛中才(中)、

温三郁(右)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

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

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

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

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篇二:抗战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人】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篇1 :潘东子 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潘东

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而潘东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作仇与爱。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撤退,临别时,父亲留

下冬子一颗红五星。柳溪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亲为掩护乡亲,

被捕后从容就义。在党和前辈们的照顾下,冬子迅速成长起来。他

和宋大爹一起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向游击队投降。在游击队

筹盐活动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搜查。在搞情报时,他沉着地应付

恶霸地主胡汉三的多次试探与盘问,最后勇敢地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冬子的父亲前来迎接。冬

子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他带上了那颗心爱的红五星,光荣

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来。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篇2:范学富范学富,1927年出生在太康县王集

乡范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侵入中国,中国大部分地区被日

本占领,日本人在中国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强奸妇女,

无恶不作,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人牌水深火热之中。在这

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进驻了太康

战岗区(老区)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扩大地下武装,发展地下组织。

就在这时十二岁的范学富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由于他机智勇敢当上

了通讯员,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在敌人封锁的县城里,他都

是准时无误的把信送到。

对日寇冲满仇恨的范学富,向军部领导申请下连队与日寇会战,以

报民族之仇。在通许县欧牙岗,白天潜伏,夜间突然袭击,第二天

又打了一天,打败了日寇,打死打伤日本兵五、六十名,缴获机枪

十挺,步枪短枪不计其数,汽车五辆,咱们的人不会开,部队要转移,泼上汽油,把汽车烧掉。

游击队由通许转移到杞县县城,任务夜间炸日本的碉堡,由于日军

工事坚固,三十团一营偷袭猛攻,敌从我寡,我军指挥不当。战士

们与日军浴血奋战,一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失败了,为了保存实力,撤退转移,隐藏起来。

抗日战争是一个自卫的革命战争,是要动员全民族力量去奋斗才能

持久与胜利。艰苦的去把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不可

摧毁的力量。

游击队在发展,在壮大。这时的范学富已经升任三十团一营三连连长。部队转移到睢县西停寺,游击队发展壮大了,加上老老百姓后

防的支援,打了一个漂亮的仗。这天鬼子大摇大摆的出来扫荡。在

西停寺潜伏的游击队单等着鬼子的到来,待日军的后卫部队钻进了

包围圈时,指导员郑子明一声命令,霎时间平静的西停寺西侧变成

了一片火海,成百上千的手榴弹在敌人的头上脚下爆炸,横飞的弹片,闪闪火光,连同硝烟与尘土,一下子把长长的日军队伍和公路

都吞没了。

冲啊,杀呀! 战士们大喊着从工事里,草丛里飞奔出来。范学富带领

全连战士杀进敌群,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如入无人之境。用刺刀、大刀、长矛等武器奋勇拼杀,浴血奋战。在公路上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大刀砍在鬼子的头上如同切西瓜,刺刀穿在鬼子的肚子上好似

扎蛤蟆。红缨枪显出他特有的威风,到处枪尖白光闪烁,枪头红缨

飞舞,杀的日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三十团打了一个漂亮的仗,离不开指导员用兵有方,指挥得当,离

不开群众的后防支援,离不开战士们英勇奋战。打死打伤鬼子一百

多名,俘虏一百多名,炸坏汽车三辆,缴获三辆,机枪十二挺,步

枪弹药不计其数。

三十团转移山东与国民党八十一师作战,把敌人牵引到河北定朝南

戏台集全部消灭。部队整训,加入了刘邓大军南下,到大别山和国

民党作战。久经沙场的范学富病倒了,部队领导批准范学富回家养病。

回到家乡后,经一番治疗,在家庭的悉心照料下,病情得到了很大

的好转。家乡正在剿匪反霸,范学富参加了地方组织。与国民党伪

县长郭馨坡大队长姜停燕在逊母口彭庙业岗连续作战,在人民群众

的配合下,连战连胜,最终消灭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全国解放了,范学富在家乡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搞土改,打土豪分田地。到改革开放任村支部书记,他特别了解民情,关心群众,得到

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范学富今年八十四岁了,身体健康,爱说爱笑,每天在公园里和老

年人在一起说话聊天,讲他当年战斗经历,讲的津津有味。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篇3:王朴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9年,

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住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

野场村,11岁时

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

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

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

残行为,让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一起,王朴也是其中一个,

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

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

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 。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

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

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鬼子和你这个狗汉奸! 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的,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 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

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

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 于是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汉奸!

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八路军、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为了纪念王朴,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

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篇4:张嘎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

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

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

了一名小侦察员

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

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

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获得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篇5: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

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

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

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

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

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

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

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

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

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

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站住! 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

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

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

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

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

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 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

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

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

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

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

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

送啊! 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 有人回答:喂牲口

的! 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

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

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

哪一个? 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

喂牲口的! 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

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

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

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

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

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

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

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

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

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

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

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

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

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

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 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 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

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 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

枪啦! 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

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

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

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

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

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

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 海娃顾不

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 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

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

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

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 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 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

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获得

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猜你喜欢:

【篇三:抗战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人】

在抗日战争胜利日到来之际,小编给大家讲几个,同学们听了一定

很感动。抗日小英雄有很多,我们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朋友,

不能忘记他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立志献身全面建设小康,

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抗日小英雄的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

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

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

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

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

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

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

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

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

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

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

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

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

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最后,海娃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李爱民

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

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

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

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

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

八格亚路,举起手来! 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

衣领。另一个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

起来!

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

驴吗? 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

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

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

临时据点被我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

的屠刀下。那年,他13岁。

相关阅读:儿童团简介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

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和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

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

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

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

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

的革命接班人。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

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

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

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

跤输了还不讲,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

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

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

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

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

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

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

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

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村外有一个大山坡,这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绿的青草间开着

点点的小花。二小就在这片山坡上放牛,这里美丽安宁,二小躺在

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没有鬼子该多好。

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知道

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

鬼子的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

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

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

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

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

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

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

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

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

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

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

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幼名兰贵,1929年生,河北完县人。王朴从小跟

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

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

属活动。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

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

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

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

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

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

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

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

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

汉奸。

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野场

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岁的王朴、王

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他抗日

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

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雨来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

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

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

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

《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

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

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

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

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

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

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

钻儿,还有许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

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

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

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

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

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

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

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

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

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

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

声音。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

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

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翻开书。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出外卖席子回来了。

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

雨来问爸爸说:爸爸,远不远? 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

溜的脊背,说:这哪儿有准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

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赶快把村里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

妈妈问:区上在哪儿? 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叫他

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哐啷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不大一会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过了

晌午,雨来吃了点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

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

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

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

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唔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

的缸搬开。雨来两眼楞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 李大叔跳

进洞里,说: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喀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

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

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

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

搡搡回到屋里。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 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

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 雨来说:捡来

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 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

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

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

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望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

白的糖块。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 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

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

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

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

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

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

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五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

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

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

呜呜地哭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

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

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豆腐啦!卖

豆腐啦! 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雨来怎么还不见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

河沿跑。

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

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 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

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

鬼子走了?

啊! 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

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