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艺实验指导书

工艺实验指导书

工艺实验指导书
工艺实验指导书

前言

实验是《机械制造工艺学A》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用于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做出如下要求:

一、预习实验

在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实验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二、上实验课

1.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或旷课。

2.上课时遵守学生实验守则,按使用方法照章严格操作,严禁违章操作,并注意安全。

3.上课时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准确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掉电源,并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整理,恢复到原始状态。

5.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三、撰写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实验报告书写要工整。

按照《机械制造工艺学A》课程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此实验指导书,共有“车床静刚度测量”和“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机床主轴回转精度测试”三个实验。实验成绩应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综合评定。完成全部实验方能取得参加期末课程考试的资格。

实验一车床静刚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床静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熟悉机床静刚度的测定方法。

3、巩固所学机床刚度的概念,画出机床静刚度曲线。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机床静刚度Ks是机床在稳态下工作(无振动)的刚度,它衡量机床抵抗静载变形的能力。

静刚度的概念,一般用下式表示:

Ks=F/Y

式中:Ks---------------静刚度(N/mm)

F-----------------切削力(N)

Y-----------------在F作用下刀刃与加工面之间的相对位移(mm)。

但是从工艺观点来研究问题时,我们认为在切削分力Fy方向上的变形要比其它切削分力作用方向上的变形大得多,所以Fy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占主要地位,故又可以用下式表示工艺系统刚度

Ks=Fy/Y

工艺系统在受力情况下的总位移量Y是各个组成环节的位移量迭加,根据测量数据可得出:刀架刚度Ks D=Fy/Y D

前顶尖刚度Ks Q=Fy/2Y Q

后顶尖刚度Ks H=Fy/2Y H

在根据车床变行Ys为前后顶尖变形位移的平均值和刀架变形位移之和。

Ys=Fy/Ks=1/2(Fy/2Ks Q+Fy/2Ks H)+Fy/Ks D

化简后

1/Ks=1/4(1/Ks Q+1/Ks H)+1/Ks D

这样车床静刚度Ks即可求出。

本实验采用三向刚度仪的静态测定法测定车床静刚度。车床静刚度测定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中1、前顶尖;2、接长套筒;3、测力环4、加力螺钉;5、弓行加载器;6、模拟车刀图中弓形加载架刚度足够大,其变形略去不计,通过加载器上的加力螺钉5进行加力F。F

经钢球传至测力环3,由测力环的千分表指示出所加F力的数值。床头、尾座、刀架部件均在F 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位移,三个部位各安装一个千分表,测其变形位移Ys Q、Ys H、Ys D。在根据公式计算出床头、刀架、尾座各部件的刚度,然后计算出机床静刚度Ks。

实验时,加载螺钉孔间夹角a=15°,β角选为30°。

根据公式:Fx=F?Sina

Fy=F?Cosa?sinβ

Fz=F?cosa?cosβ

注意事项:

1.实验前擦净弓形加载器支架中心孔,调好机床可动部件和紧固部件,弓形加载支架与主轴的联接要牢固不得有松动。

2.实验所用千分表,在使用前要检查灵敏度,安装时要调好零点(预压1圈)。

3.每次加载或卸载后,不应立即读数,应停一会再读数。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

1.车床CA6140。

2.弓行加载支架。

3.测力环。

4.模拟刀杆(自制),安装在车床小刀架上。

5.千分表磁力表座。千分表读数值(0.001mm)。

四.实验步骤

1.主轴和尾座各安装顶尖,将弓形加载架用接长套筒开口槽套与支架上的定位杆上,将其固定,将尾座固定螺钉紧固好。

2.分别安装三块表,调整好零位。

3.用弓形加载支架上的加力螺钉上的钢球压紧测力环,事先有一个预紧力。

4.用加力螺钉由小到大依次加载,记录每次加载以后车床床头、刀架、尾座的变形位移。

5.用加力螺钉由大到小依次卸载,记录每次卸载以后车床床头、刀架、尾座的变形位移。

附图外圆车削时力的分解

加力仪读数格数与载荷关系表

五.分析整理实验数据

1

2、计算车床平均静刚度

按公式分别计算刀架刚度Ks D、前顶尖刚度Ks Q、后顶尖刚度Ks H最后计算车床平均静

刚度Ks。

3、画出车床各部件(床头、尾座和刀架)的刚度曲线

六. 思考题

1. 实验中,加载曲线与卸载不重合,为什么?

2. 当载荷去除后,变形恢复不到起点,什么因素影响的?

实验二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研究一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尺寸的变化规律,分析其误差的原因,掌握加工过程误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悉运用计算机辅助误差测控试验平台进行误差数据的采集、运算、结果显示和打印。

2)熟悉直方图的作图法,能根据样本数据确定分组数、组距,由直方图作出实际分布曲线,进而将实际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比较,判断加工误差性质,评定工序能力系数C P ,根据给定的精度要求估算合格率。

3)熟悉R x -质量控制图的作图法,能根据R x -图判断工序加工稳定性。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D913型轴承检查仪

2、100根外圆为020

.0025.030+-Φ粗磨曲柄销

3、装有“统计过程控制(SPC )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加工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系统误差指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前者称常值系统误差,是由大小和方向都一定的工艺因素造成;后者为变值系统误差,由大小和方向有规律变化的工艺因素造成。随机误差指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随机的 ,是许多相互独立的工艺因素微量的随机变化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实际加工误差往往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现,因此,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要判断是某一因素起主导作用,必须先掌握一定的数据资料,再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判断误差的大小、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等。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

统计分析方法可用来研究、掌握误差的分布规律和统计特征参数,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区分开来。

1.误差的分布图分析法:

根据概率论理论,相互独立的大量微小随机变量,其总和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这就是说,对于随机误差,应满足正态分布。

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随机变量全体(总体)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可用部分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值x 和标准差S 来估算,其值是很接近的。这样,就可由抽检样本来估算整体。

在机械加工中,用调整法加工一批零件,当不存在明显的变值系统误差因素时,其尺寸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根据上述原理,在本实验中,通过检测曲柄销直径,来模拟一批零件的加工误差的数据样本,不同直径,可以看成是该加工工艺系统中众多随机误差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该误差数据样本绘制实验分布图(即直方图)和正态分布曲线。若该分布图呈正态分布,表明加工过程中是影响不突出的随机性误差起主导作用,而变值系统性误差作用不明显;若分布图的平均偏差与公差带中点坐标不重合,表明存在常值系统误差;若所分析的误差呈非正态分布,则说明变值系统误差作用突

出。

实验分布图(即直方图)和正态分布曲线的绘制方法如下:

假设有一个误差数据样本,其样本容量为n ,样本数据的最大值为max x ,最小值为min x ,并记极差 min max x x R -= 。

将数据分为K 组,K 的选取与样本容量n 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可参见教材。

确定K 值以后,即可按D=R/K 确定组距。样本值落在同一误差组的个数即为频数i m ,频数与样本容量n 之比,称为频率i f 。以组距为横坐标,以频数为纵坐标按一定比例作出各个数据组的长方形,就构成了直方图。

正态分布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

其中σ、μ是正态分布曲线的两个特征参数,分别为随机变量总体的标准差和均值。 样本的标准差的估算值为:

根据x 和S 即可绘出样本的正态分布曲线。 2.点图法

由于分布图法采用随机样本,不考虑加工顺序,因而不能反映误差大小、方向随加工先后顺序的变化,此外,分布图法是在一批工件加工结束以后进行分析的,它不能及时反映加工过程误差的变化,不利于控制加工误差。因此,如何使工艺过程在给定的运行条件下,在给定的工作时间内,稳定可靠地保证加工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工艺过程稳定性的问题。

按照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律,无论何种分布的大样本,其中小样本的平均值趋向于服从正态分布,这样,从统计分析的一般角度,认为若某一项质量数据的总体分布的参数(例如σ、μ)保持不变,则这一工艺过程是稳定的。因此,可通过分析样本统计特征值x 、S 推知工艺过程是否稳定。总体分布参数μ可用样本平均值x 的平均值x 估算,总体分布参数σ可用样本极差的平均值R 来估算。通常采用点图(控制图)法来进行工艺过程稳定性的分析。用点图来分析工艺过程稳定性

2

12x y μσ-??- ???

=

S =1

1n

i

i x x n ==∑

首先要采集顺序样本,这样的样本可以得到在时间上与工艺过程运行同步的有关信息,反映出加工误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便对加工工艺过程质量的稳定性随时进行监视,防止废品产生。

误差点图有个值点图和样组点图两类,其中样组点图较常用的是R x -点图(即平均值-极差点图)。R x -图是平均值x 控制图和极差R 控制图联合使用时的统称。前者控制工艺过程质量指标的分布中心,后者控制工艺过程质量指标的分散程度。

根据数理统计的中心极限定律,即使不知原始数据的分布,但它们的平均值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总体分布越接近正态分布,样本平均值的分布就更接近正态分布,此时所需样本的容量也可越小。

R x -点图的绘制方法如下:

1)数据抽样

绘制R x -图是以小样本顺序随机抽样为基础的,通常的要求是在工艺过程进行中,每隔一定时间,如半小时或一小时,从这段时间内加工的工件中,随机抽取几件作为小样本,小样本的容量N=2~10件,求出小样本的统计特征值的平均值和极差R 。经过若干时间后,取得K 个小样本,通常取K=25,这样,抽取样本的总容量一般不少于100件,以保证有较好的代表性。在本实验中,采取小样本容量N=5, K=20。 2)绘-

X 点图和R 点图

以分组序号为横坐标,每组尺寸的平均值-

X 为纵坐标绘制-

X 点图;以分组序号为横坐标,每组尺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R 为纵坐标绘制R 点图。-

X 、R 分别按下式计算:

∑==n

i i x n x 1

1 min max x x R -=

式中: n ——每组的工件数(即小样本容量); x i ——第i 个工件的尺寸;

max x 、 min x ——每组误差的最大、最小值。 再绘R x -图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线。

根据数理统计中的推导,在-X 图上,-

X 的上、下控制线和中心线分别按下式计算:

R A X UCL += R A X LCL -= X

CL =

式中:x 为样本平均值-

X 的平均值

i x ——第i 个小样本的平均值;

k ——小样本的个数; A ——为常数,可查表1得到。

在R 图上,R 的上、下控制线和中心线分别按下式计算:

R D UCL 1= R D LCL 2=

R CL =

式中: 为小样本极差i R 的平均值;

1D 、2D 为常数,可查表1得到。在R x -图上画出平均线、控制线,就可根据误差点的变化,

判断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三.实验步骤

1.构建数字化零件尺寸检测装置.

检查曲柄销所使用的检具为D193型轴承检查仪,如图1右侧所示,其主要功能用于测量圆柱形零件的外径。工件位于触头1、触头2与测头之间 ,触头1与千分表测头保持一条直线,触头2

1

1k

i

i x x k ==∑1

1k

i i R R k ==∑

则作为工件在仪器上定位的辅助支撑。B531型电子数显千分表的RS232输出接口可以和PC计算机主机串口相连,计算机接收千分表测得的数据。

图1 数字化零件尺寸检测装置.

2.进入统计过程控制(SPC)软件

双击桌面上的“工序质量控制”图标,等待几秒后进入主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主界面

3.选择串口设置

计算机主机箱后有两个串口,必须为千分表指明使用的串口号。单击菜单栏上<设置>下的<串口设置>,设置串口为COM1。

4.参数设置

单击菜单栏上<设置>下的<参数设置>,设置参考尺寸和标准件的尺寸大小。

5.工位信息设置

单击菜单栏上<设置>下的<工位设置>,或工具栏的【工位设置】设置工位信息如下:

零件名称:工件名称零件代号:自行设置(与他人有区别)工位:工位包括精车,粗磨,精磨三部分,选择本次操作数据时对工件哪个部位检测。

上偏差:本工件允许高于标准工件的最大尺寸,用于控制直方图的上限,其值为本零件的名义尺寸

加上上偏差的值。

下偏差:本工件允许低于标准工件的最小尺寸,用于控制直方图的下限,其值为本零件的名义尺寸减去下偏差的值。

样本数组:在进行工件数据采集时,每隔一定时间内抽取的样本数。

名义尺寸:零件的名义尺寸

图3 工位信息

6.实时测量

(1)用标准件进行标定,将电子数显千分表清零。

(2)用鼠标点击“接收数据”。

(3)依次测量100个曲柄销。

(4)用鼠标点击“停止接收”。

7.画直方图

单击显示区上的【直方图】,系统将实时测量得到的数据文件进行分布图分析并在显示器上绘制直方图(如图4所示)。

图4 直方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说明系统无变值系统误差,曲线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说明系统存在常值系统误差。

8.画X-R控制图

进行实时测量后,可单击【控制图】图标,可以得到X-R图。

图5 X-R控制图

从X图中可看出X的中心线为7.9252,上控制线为7.9314,下控制线为7.9191,没有点子超出控制线。

从R图中可看出极差的平均值为0.0105,上控制线为0.0224,下控制线为0没有点子超出控制线,而且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综合X-R图可知:加工工艺系统是稳定的。

9.能力分析

进行实时测量后,单击【能力分析】图标,可显示能力分析界面,如图6所示。过程能力判断

点击窗口上的【评定】,将显示对本次采集数据的评定。

图6 能力分析

10.退出

点工具栏上的“退出系统”即可退出。

四.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点图法中每组小样本的均值和极差。

2.按实测数据画出频数分布表,计算出样本的平均值 ∑==n

i i x n X 1

1 和样本的标准偏

3.按实测数据,计算出总平均值 ∑==k i i x k X 11 和极差平均值 ∑==k

i i R k R 1

1。

4.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1)绘制直方图和实验分布曲线,判断加工误差性质,求出工序能力系数,估算合格率;

S =

x-图,判断稳定性。

2)绘制R

五、思考题

1、分布曲线图有什么功用?

x-图有什么功用?

2、R

实验三机床主轴回转精度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床主轴回转误差产生的原因。

2、熟悉机床主轴转速、主轴回转精度的数字化测定方法。

3、学会分析机床主轴回转精度的测试结果。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1、机床回转精度测试的相关概念

1)机床主轴回转精度

机床主轴回转精度是反映主轴回转时轴心线在空间所产生的运动误差。如果该项误差为零,意味着主轴回转时能使轴心线保持稳定不动。显然,对于车床来说,主轴若能达到这种状态就能车削加工出理想的圆截面形状。当实际上由于主轴轴承滚珠、滚道存在形状误差,以及主轴装配在轴

承中所出现的装配调整误差,主轴在回转时的轴心线必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微小晃动,从而构成了主轴回转误差。由于该误差不可避免,加工过程中,将使工件截面轮廓出现形状误差,如椭圆形、棱圆度、波纹度等。

2)测试方法

本实验采用动态测试法。它采用一个基准球作为测试基准,通过安装一个到两个传感器,就可以得到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以方便进行机床性能的评估和加工误差的预测。

2、测试内容及方法

1)测试内容

机床主轴的转速测试、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测试、回转精度测试结果分析

2)测试方法

机床主轴的转速测试:机床启动后,通过固定的采样频率,采集指定的整圈数

据,由采样频率和每转采集点数算出转速。

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测试:机床启动后,现测出转速,然后通过转速设定一个合适的采样频率,使得每转的采样数据量为1800点,然后采样10圈数据,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圆心,并计算出最大圆和最小圆来求得圆度值。

3)回转精度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每一转数据样本的FFT分析,可以求得机床主轴振动的各次谐波的振动幅度。

4)系统标定

标定是通过塞规和机床刀架刻度来调节和确定涡流传感器与标准球之间的距离,本实验通过软件的标定来确定系统的灵敏度,如图6所示。

3、系统结构

本实验由标准球及相应的夹持机构夹具、精密涡流位移传感器、调理电路板、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等部分组成。精密涡流位移传感器拾取主轴回转跳动信号,采集到的跳动信号经过调理电路放大、滤波,再送给数据采集板进行A/D转换和USB数据传输处理,最后传给计算机。霍尔传感器通过最大圆盘上的磁铁测定机床主轴转速。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

涡流

传感器的

安装:涡流

传感器装

在特定的

支架上,它

对准标准

心轴轴心

线且过球

心的水平

面上。感应端面距离球最近的位置0.7mm。

霍尔传感器的安装:霍尔传感器正对磁铁,距离永久磁铁2~3mm的距离。

4、软件的使用方法

(1)开机

打开电控柜后,打开插线板的开关,再打开控制箱的电源开关,最后打开电脑电源,进入机床主轴回转精度测试系统。

(2)机床主轴回转精度测试系统的操作界面简介:

1)主界面显示

系统启动后主界面如图2所示:

软件主

界面

界面分

为瞬时

区、圆

坐标、

单圈测

试结果

和功能

菜单及

操作按

钮五个

区域。

瞬时显示区用于显示在转速测试或者回转精度测试后的每转采集结果。

圆坐标显示区用于回转精度测试后的每转采集数据的圆坐标显示。为了更清晰的呈现,加入了

大图显示功能。

单圈测试显示区用于转速测试或者回转精度测试后的每转采集数据的分析结果。

操作按钮区中共有5个按钮,其中“设定坐标”可以实时调整坐标刻度,以适应信号变化。如

图3所示

图3 设定坐标

2)参数设置

点击参数设置按钮进入参数设置对话框如图4所示。在该界面中,除“调整后的分辨率”和“系统量程”不能进行更改,其它均可自行设置。

图4 参数设置界面

3)转速测试

开启车床等速度稳定后点击“转速测试”。测试完成后,转速将会显示在主界面的“单圈测试结果”显示区中。

4)回转精度的测试

开启车床等速度稳定后点击“回转精度测试”。测试完后,各项结果都会在主界面的相应显示区中进行显示。

5)结果分析

在“回转精度测试”后,点击主界面的“结果分析”进入结果分析界面,如图5所示,该界面对所测10圈的回转精度以表格的方式显示。其中“平均值”是所测点在回转一圈时的半径平均值,“ 3S 值”是半径的标准偏差。界面中的频谱图给出了最大的频谱值及其位置,时域图可以和实时显示区一样用鼠标点击查看,可以查看点击处的角度和半径。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课组编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类型-操作型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 1)、寻找扫描光迹 将示波器Y轴显示方式置“Y1”或“Y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开机预热后,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①适当调节亮度旋钮。②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③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旋钮,使扫描光迹位于屏幕中央。(若示波器设有“寻迹”按键,可按下“寻迹”按键,判断光迹偏移基线的方向。) 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五种显示方式,即“Y1”、“Y2”、“Y1+Y2”三种单踪显示方式和“交替”“断续”二种双踪显示方式。“交替”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使用。“断续”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时使用。 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开关一般选为“内”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Y通道。 4)、触发方式开关通常先置于“自动”调出波形后,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常态”,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示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

设备与工艺实训指导书

设备与工艺实训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凸轮开口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多臂开口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投梭机构和打纬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掌握卷取和送经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 凸轮开口机构小样机、多臂开口机构小样机、1515织机、剑杆织机。 三、实验内容 观察五大运动的机构。 作业题: 1.开口机构的含义、作用以及类型。 2..凸轮开口机构原理 3.画出有梭织机平纹凸轮开口机构简图。 4.织机开口清晰度对织造有何影响? 5.投梭时间的早迟对引纬、织造的影响。 四、基本知识 开口机构 开口的含义:在织机上,按照织物组织的要求,把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的运动,简称开口。完成开口动作的机构称为开口机构。 开口机构的作用: 1)使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 2)根据织物组织的要求,控制经纱的升降次序。 开口机构的类型: 1)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织制平纹、斜纹等简单织物,可用2-8页综框。

2)多臂开口机构——织制较复杂的小花纹织物。一般用16页综框,最多可达32页综框。3)提花开口机构——织制复杂的大花纹织物。直接用综丝控制每根经纱的升降。 一、凸轮开口机构 1、综框联动式凸轮开口机构 例织制平纹, ·综框的下降:靠凸轮作用 ·综框的上升:吊综辘轳回转时的联动作用 特点: ·中心轴(凸轮轴)每一回转,形成两次梭口; ·梭口高度由凸轮的大小半径之差及踏综杆作用臂的长短决定; ·综框的运动规律由凸轮外廓形状决定。 织平纹时,织机主轴每回转一转,经纱开口一次,而踏盘每回转一转,则要开口2次.

2、多臂开口机构的分类 1)按传动方式分 单动式:主轴一回转,拉刀往复一次,仅形成一次梭口。 特点:每页综框配置一把拉钩,拉动拉钩的一把拉刀由织机的主轴传动,因此主轴每回转一转,拉刀仅往复一次,形成一次梭口。机构的结构简单,动作剧烈,织机速度受到限制,适合低速织机。 单动式多臂开口机构的拉刀往复一次仅形成一次梭口,每页综框只需配备一把拉钩(如图7-15),拉动拉钩的拉刀由织机主轴按1∶1的传动 比传动,因此主轴一转,拉刀往复一次,形成一次梭口。由于拉刀复位是 空程,造成动作浪费。 复动式多臂开口机构上,每页综框配备上、下两把拉钩,由上、下两把拉刀拉动。拉刀由主轴按2∶1的传动比传动,因此,主轴每两转,上、 下拉刀相向运动,各作一次往复运动,可以形成两次梭口。 复动式:主轴每回转两转,上下拉刀各作一次往复运动,形成两次梭口。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示波器、音频信号发生器、交流数字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电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学时 2 学时 三、实验仪器及实验设备 1、GOS-620 系列示波器 2、YDS996A函数信号发生器 3、数字交流毫伏表 4、直流稳压电源 5、数字万用电表 四、实验仪器简介 1、示波器 阴极射线示波器(简称示波器)是利用阴极射线示波管将电信号转换成肉眼能直接观察的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电子仪器。示波器通常由垂直系统、水平系统和示波管电路等部分组成。垂直系统将被测信号放大后送到示波管的垂直偏转板,使光点在垂直方向上随被测信号的幅度变化而移动;水平系统用作产生时基信号的锯齿波,经水平放大器放大后送至示波管水平偏转板,使光点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这样就能在示波管上显示被测信号的波形。 2、YDS996A函数信号发生器通常也叫信号发生器。它通常是指频率从0.6Hz至1MHz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具有直流电平调节、占空比调节,其频率可以数字直接显示。适用于音频、机械、化工、电工、电子、医学、土木建筑等各个领域的科研单位、工厂、学校、实验室等。 3、交流数字毫伏表 该表适用于测量正弦波电压的有效值。它的电路结构一般包括放大器、衰减器(分压器)、检波器、指示器(表头)及电源等几个部分。该表的优点是输入阻抗高、量程广、频率范围宽、过载能力强等。该表可用来对无线电接收机、放大器和其它电子设备的电路进行测量。 4、直流稳压电源: 它是一种通用电源设备。它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所需要的稳定的直流电压或电流当电网电压、负载、环境等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稳压电源输出的电压或电流维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使电子设备或电路的性能稳定不变。直流电源通常由变压、整流、滤波、调整控制四部分组成。有些电源还具有过压、过流等保护电路,以防止工作失常时损坏器件。 6、计频器 GFC-8010H是一台高输入灵敏度20mVrms,测量范围0.1Hz至120MHz的综合计频器,具备简洁、高性能、高分辨率和高稳定性的特点。 5、仪器与实验电路的相互关系及主要用途: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样本

目录 实验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观摩实践 (3) 实验二、机床夹具的设计观摩实践 (4) 实验三、机床刚度的测定 (5) 实验四、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10) 实验五、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实验 (14) 实验六、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观摩实践 (15)

实验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观摩实践( 2学时) 一、实践目的 了解工艺规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掌握高效自动化加工机床和普通机床 的加工特点和应用场合。 二、实践环境 机械加工车间, 包括通用机床加工环境和高效自动化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典 型的工艺规程。 三.实践要求 1、学生在观摩实践之前, 应复习或预习教材或课堂笔记上的相关内容, 带着若干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求答案。 2、学生在实践中要做好记录, 按实践内容认真整理并写出实践报告。 四、观摩实践内容 1、经过观摩,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几种格式, 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2、经过观摩, 分析对于不同生产类型, 工艺特点有何不同? 3、经过观摩, 总结分析高效自动化加工机床和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艺规程有何不同? 4、经过观摩, 总结工艺规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5、对实践有何感想和建议?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由实验指导教师给出学生实验成绩( 优、良、中、及、差) , 其中差为不及格。实验报告占70%, 实验过程占30%。

实验二、机床夹具设计观摩实践( 2学时) 一、实验目的 了解常见通用和专用机床夹具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并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夹具。 二.实验所用设备或模型 1、三爪卡盘、四爪卡盘、虎钳等通用夹具。 2、典型车夹具、铣夹具、钻夹具等专用夹具模型各一套。 3、普通卧式车床一台、铣床一台、摇臂钻床一台。 三.要求 1、学生在观摩实践之前, 应复习或预习教材或课堂笔记上的相关内容, 带着若干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求答案。 2、学生在实践中要做好记录, 要按实践内容认真整理并写出实践报告。 四、观摩实践内容 (1)经过观摩, 分析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的特点。 (2) 经过观摩, 分析车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与车床如何联接? ( 3) 经过观摩, 分析钻模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摩中见到的钻套结构形式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4)经过实物观摩, 分析车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5)实物观摩中见到的哪些夹具设有对刀装置, 以结构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对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韶关学院自动化专业用) 自动化系 2014年1月10日 实验室:信工40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必读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安排的,共计14学时。第一个实验为基础性实验,第二和第七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其余为综合性实验。本实验采取一人一组,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 1.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编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内容、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画好必要的记录表格,以备实验时作原始记录。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上实验课不得迟到,对迟到者,教师可酌情停止其实验。 3.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未经老师许可不得任意动用。 4.实验时应听从教师指导。实验线路应简洁合理,线路接好后应反复检查,确认无误时才接通电源。 5.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实验期间当场提交。拒绝抄袭。 6.实验结束时,不要立即拆线,应先对实验记录进行仔细查阅,看看有无遗漏和错误,再提请指导教师查阅同意,然后才能拆线。 7.实验结束后,须将导线、仪器设备等整理好,恢复原位,并将原始数据填入正式表格中,经指导教师签名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实验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3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4 数码管显示电路及应用 实验5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6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实验7 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路试验箱各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实验芯片的外形和引脚排列 3、掌握实验芯片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集成芯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74LS04(六反相器)、74LS08(四2输入与门)、74LS10(三3输入与非门)、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和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数字电路基本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路工作过程是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在时间和数量上不连续的信号。 (1)反映事物逻辑关系的变量称为逻辑变量,通常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表示两个对立的离散状态,反映电路上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称为二值信息。(2)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有导通和截止两种对立工作状态。三极管有饱和、截止两种对立的工作状态。它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分别用“1”和“0”来表示导通和断开的情况。 (3)在数字电路中,以逻辑代数作为数学工具,采用逻辑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来研究电路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必关心具体的大小。 2、TTL集成与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的测试 TTL集成与非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门。实验采用二4输入与非门74LS20芯片,其内部有2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4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74LS20芯片引脚排列和逻辑符号如图2-1所示。

数控编程与工艺实验指导书

. . . 《数控编程与工艺》实验指导书 主编:科达、胡周玲 主审:吴明友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 .

前言 本实验指导书适用于数控类专业,是《数控编程与工艺》课程的配套用实验指导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数控程序指令及相关的工艺知识,本课程主要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数控车、铣采用托普OpenSoftCNC仿真软件,电火花线切割采用CAXA线切割软件。本实验指导书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并不依赖与某个计算机仿真软件,适合于学生练习。

. . . 目录 实验项目1 数控仿真系统操作练习 (1) 实验项目2 基本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3 刀具半径补偿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4 数控车床基本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5外圆切削固定循环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6数控车床程序指令综合使用 (1) 实验项目7数控铣床基本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8 镜像功能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9孔加工固定循环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10 用户宏功能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11 数控铣床程序指令综合使用 (1) 实验项目12 CAXA线切割系统指令 (1) 实验项目13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使用 (1) . . . .

实验项目1 数控仿真系统操作练习 一、项目编号: 二、实验课时:1课时 三、主要容及目的 (1)熟悉数控仿真系统的菜单。 (2)掌握在数控仿真系统进行程序编辑、编译、管理的方法。 (3)掌握在数控仿真系统进行程序仿真操作的方法。 四、托普OpensoftCNC仿真系统的使用方法 (一)程序管理 在程序管理界面下,您可以进行有关数控加工程序文件的各种操作,如读入程序、查错编译以及程序编辑等。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程序编辑。切换至程序管理界面: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解答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典型结构冲模拆装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对模具的拆装,进一步熟悉模具的结构; 2、通过对所拆模具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掌握各类模具的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零件间的配合关系及拆装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模具的能力; 3、通过对模具的拆装,并绘制模具装配图以一些主要模具零件图。提高快速绘制模具草图的能力。 二、冲模的分类及冲模的主要零部件 1冲模的分类 冲模按工序组合程度可分为:单工序模、级进模、复合模。 冲模按导向方式可分为:无导向模、导板模、导柱导套模 (1)单工序模 单工序模是指在一次冲压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工序的模具。单工序模按工序性质分类 可分为落料模、冲孔模、弯曲模、拉伸模、胀形模、翻边模等等。 (2)级进模 级进模是指在压力机的一次冲程中,依次在几个连续不同的工位上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工序的模具,级进模又称连续模或跳步模。级进模根据定位装置的不同,有四结构: (a)由导料板、挡料销、始用挡料销、导正销组成定位部分的导正销级进模. (b )由导料板、侧刃组成定位部分的侧刃级进模。 (c)由导料板、侧刃、导正销组成定位部分的级进模。 (d)由导料板、自动送料机构、导正销组成定位部分的级进模。 (3)复合冲模 复合模是指是指在压力机的一次冲程中,在同一个工位上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工序的模具,复合模按结构可分为:正装复合模、倒装复合模。 2、冲模的主要零部件可分为工艺构件和结构构件两部分。

三、实验仪器 1实验设备:冲压设备; 2、实验模具:冲压模具若干副; 3、实验工具及量具:游标卡尺、直尺、扳手、螺丝刀、铜棒、手锤、零件盒。 四、实验步骤 1认真观察实验模具,并推测模具的种类、工作原理; 2、将模具上、下模部分分开,确定模具的种类及组成模具各零件的作用; 3、由工作零件推测制件形状和毛坯形状,并按比例绘制制件草图和毛坯草图; 4、拟定模具拆装工艺过程。对于模具零件间的过盈配合部分和部分过渡配合部分, 拆卸到组件为止。在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个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相互关系及拆卸顺序,以便重新装配。 5、在拆卸时和拆卸后,分析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特征、形状、定位和固定方式;验证并修正前面推测的制件形状。 6、分析模具其他零部件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它们与相关零件的位置关系;模具定位和紧固零件的结构形式、作用、要求和数量。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15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参见挂件说明。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挂件说明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

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 度,并比较“3”点电压U 3和“6”点电压U 6 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 ct 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 信号和“6”点U 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 (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 形如图2-1所示。 图2-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3)调节U ct (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 1 ~U 6 及输出“G、K” 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4)

工艺实验指导书

前言 实验是《机械制造工艺学A》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用于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做出如下要求: 一、预习实验 在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实验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二、上实验课 1.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或旷课。 2.上课时遵守学生实验守则,按使用方法照章严格操作,严禁违章操作,并注意安全。 3.上课时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准确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掉电源,并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整理,恢复到原始状态。 5.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三、撰写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实验报告书写要工整。 按照《机械制造工艺学A》课程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此实验指导书,共有“车床静刚度测量”和“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机床主轴回转精度测试”三个实验。实验成绩应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综合评定。完成全部实验方能取得参加期末课程考试的资格。 实验一车床静刚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床静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熟悉机床静刚度的测定方法。 3、巩固所学机床刚度的概念,画出机床静刚度曲线。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机床静刚度Ks是机床在稳态下工作(无振动)的刚度,它衡量机床抵抗静载变形的能力。 静刚度的概念,一般用下式表示: Ks=F/Y 式中:Ks---------------静刚度(N/mm) F-----------------切削力(N) Y-----------------在F作用下刀刃与加工面之间的相对位移(mm)。 但是从工艺观点来研究问题时,我们认为在切削分力Fy方向上的变形要比其它切削分力作用方向上的变形大得多,所以Fy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占主要地位,故又可以用下式表示工艺系统刚度 Ks=Fy/Y 工艺系统在受力情况下的总位移量Y是各个组成环节的位移量迭加,根据测量数据可得出:刀架刚度Ks D=Fy/Y D 前顶尖刚度Ks Q=Fy/2Y Q 后顶尖刚度Ks H=Fy/2Y H 在根据车床变行Ys为前后顶尖变形位移的平均值和刀架变形位移之和。 Ys=Fy/Ks=1/2(Fy/2Ks Q+Fy/2Ks H)+Fy/Ks D 化简后 1/Ks=1/4(1/Ks Q+1/Ks H)+1/Ks D 这样车床静刚度Ks即可求出。 本实验采用三向刚度仪的静态测定法测定车床静刚度。车床静刚度测定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中1、前顶尖;2、接长套筒;3、测力环4、加力螺钉;5、弓行加载器;6、模拟车刀图中弓形加载架刚度足够大,其变形略去不计,通过加载器上的加力螺钉5进行加力F。F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电子技术实验1》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仪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的用途。 2.明确上述仪器面板上各旋钮的作用,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波形和测量电压、周期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DF1731SC2A可调式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一台 DF2170B交流电压表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1.调节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100mV的正弦波信号,将操

2.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接入交流电压表测量,配合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MAPLITUDE POWER”旋钮,使其输出为100mV。 3.将上述信号接入双踪示波器测量其信号电压的峰峰值和周期值,并将操作方法填入下表。

四、实验总结 1、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及存在问题等。 五、预习要求 1.对照附录的示意图和说明,熟悉仪器各旋钮的作用。 2.写出下列预习思考题答案: (1)当用示波器进行定量测量时,时基扫描微调旋钮和垂直微调旋钮应处在什么位置?

(2)某一正弦波,其峰峰值在示波器屏幕上占垂直刻度为5格,一个周期占水平刻度为2格,垂直灵敏度选择旋钮置0.2V/div档,时基扫速选择旋钮置0.1mS/div档,探头衰减用×1,问被测信号的有效值和频率为多少?如何用器其他仪器进行验证?

附录一: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 1.用途 (1)输出基本信号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输出幅值从5mv~20v,频率范围从0.1HZ~2MHZ。 (2)作为频率计数器使用,测频范围从10HZ~50MHZ,最大允许输入为30Vrms。 2.面板说明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最新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2010年2月

目录 实验一车刀角度认知 实验二切削用量的选用 实验三车刀刃磨 实验四轴类零件加工工序设计 实验五工艺尺寸链分析 实验六专用夹具方案设计 实验七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 实验八机械装配精度及其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实验一车刀角度的认知 一、实验目的 1.认识车刀的基本结构 2.了解车刀的几何参数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1.车刀结构(三面两刃一尖) 图1车刀结构 2.常用车刀角度(前角、后角、副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图2车刀角度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外圆车刀数把

四、实验步骤 1.对照图1认识并牢记‘三面两刃一尖’及其所在位置和结构特点,学生互相提问。 2.按照图2认识、掌握车刀的6个常用角度(前角、后角、副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五、实验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画车刀的常用角度,画在作业(或实验报告)上。 六、思考 1、粗车外圆时,如何选择刀具角度?

实验二 切削用量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概念 2.了解并掌握切削三要素与切削加工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切削三要素 切削速度Vc: 主运动的线速度,单位磨削速度用为 m/s ,其他加工的切削速度习惯用m/min ,主运动是旋转运动时,切削速度计算公式为 1000πdn v c 。 进给量f :工件或刀具每转一周,刀具沿进给方向与工件的相对位移。单位是mm/r 。 背吃刀量a sp :工件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主切削刃与工件过渡表面的瞬时接触长度在垂直于基点工作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大小) 三、实验步骤 播放数控铣削的各工序切削用量的视频 1粗加工的切削用量视频 2半精加工的切削用量视频 3精加工的切削用量视频 四、实验要求 学会分析不同加工阶段,讨论切削用量的选择。 五、思考 1、考虑刀具耐用度和加工质量前提下,如何合理选择切削用量三要素?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合肥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电力电子器件 仿真过程: 进入MATLAB环境,点击工具栏中的Simulink选项。进入所需的仿真环境,如图所示。点击File/New/Model新建一个仿真平台。点击左边的器件分类,找到Simulink和SimPowerSystems,分别在他们的下拉选项中找到所需的器件,用鼠标左键点击所需的元件不放,然后直接拉到Model平台中。 图 实验一的具体过程: 第一步:打开仿真环境新建一个仿真平台,根据表中的路径找到我们所需的器件跟连接器。 元件名称提取路径

触发脉冲Simulink/Sources/Pulse Generator 电源Sim Power Systems/Electrical Sources/ DC Voltage Source 接地端子Simulink/Sinks/Scope 示波器Sim Power Systems/Elements/Ground 信号分解器Simulink/Signal Routing/Demux 电压表Sim Power Systems/Measurements/ Voltage Measurement 电流表Sim Power Systems/Measurements/Current Measurement 负载RLC Sim Power Systems/Elements/ Series RLC Branch GTO器件Sim Power Systems/Power Electronics/Gto 提取出来的器件模型如图所示: 图 第二步,元件的复制跟粘贴。有时候相同的模块在仿真中需要多次用到,这时按照常规的方法可以进行复制跟粘贴,可以用一个虚线框复制整个仿真模型。还有一个常用方便的方法是在选中模块的同时按下Ctrl键拖拉鼠标,选中的模块上会出现一个小“+”好,继续按住鼠标和Ctrl键不动,移动鼠标就可以将模块拖拉到模型的其他地方复制出一个相同的模块,同时该模块名后会自动加“1”,因为在同一仿真模型中,不允许出现两个名字相同的模块。 第三步,把元件的位置调整好,准备进行连接线,具体做法是移动鼠标到一个器件的连接点上,会出现一个“十字”形的光标,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一直到你所要连接另一个器件的连接点上,放开左键,这样线就连好了,如果想要连接分支线,可以要在需要分支的地方按住Ctrl键,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拉出一根分支线了。 在连接示波器时会发现示波器只有一个接线端子,这时可以参照下面示波器的参数调整的方法进行增加端子。在调整元件位置的时候,有时你会遇到有些元件需要改变方向才更方便于连接线,这时可以选中要改变方向的模块,使用Format菜单下的Flip block 和Rotat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