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爱婴区新生儿安全护理

爱婴区新生儿安全护理

爱婴区新生儿安全护理
爱婴区新生儿安全护理

爱婴区新生儿安全护理

【摘要】安全护理是护理范畴的重要部分,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社会结构的变更,产科的安全护理从单纯的平安生产转化为注重产婴身心整体安全。自2009年9月我院加强了安全设施建设,改善了住院环境,进一步加强了爱婴区新生儿的护理,并开展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项目,做到了新生儿安全护理,收到了广大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和称赞,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爱婴区;新生儿护理;安全

安全护理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安全护理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院从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分娩总数960人次,与以前同期分娩人数相比较,产妇及家属对爱婴区新生儿护理满意率从原来的85%上升到98.5%,新生儿护理差错事故及新生儿护理投诉为零。

1影响安全护理因素

1.1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

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1.2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

新护士、新设备的进入有一个培训、适应、磨合的过程。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不安全隐范,发生护理差错。

1.3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

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4管理层的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2安全护理的措施

2.1对新生儿密切观察

初为人父母者常沉浸于小生命诞生所带来的喜悦而忽略了许多必须关注的问题,又因育儿知识的缺乏而显得手足无措。这就要求产科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事故发生。由于胎儿糖原储备不多,新生儿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护士应在12h内多次指导并帮助产妇及时喂哺新生儿,尤其在寒冷季节,夜间,产妇熟睡等情况下,更应加强巡视,防止新生儿低血糖症状发生。因新生儿食管的弹力组织和肌肉组织发育不完全,新生儿常有溢乳。溢乳、喂哺过多、喂哺后即平卧,易致新生儿窒息。护士要勤于观察,发现异常及时翻身拍背,必要时用吸管吸出呕吐物,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2.2加强新生儿护理

在护理新生儿时他们常会哭闹,惊慌及拥抱反射等,需护士动作

轻柔敏捷,注意保暖,降低新生儿的恐惧,增加其安全感,使新生儿舒适。新生儿必须母乳喂养,护士应指导正确的喂哺姿势,督促喂哺。脐部应每日数次用95%的乙醇擦其根部以助其干燥。大小便排泄后,以温水清洗拭干,更换一次性尿布。预防接种时应向家长解释清楚,以免不必要的惊慌和恐惧。新生儿沐浴时,观察任何异常和产时损伤,及早发现与治疗。沐浴水温用温度计测量为38~40℃左右,室温为26~28℃,以防烫伤或着凉。爱婴区新生儿常规进行抚触,婴儿抚触被认为是对婴儿健康最有益,最自然的一种医疗技术,护士给予新生儿简单,系统的抚触能加强新生儿的免疫和应激能力,减少哭闹,改善睡眠,加快排泄,增加进食。采用标准的婴儿抚触操作,在室温28~30℃下,新生儿沐浴后在婴儿浴室中进行,并邀请新生儿父母及家属在旁观看。我院派医务人员进行新生儿游泳专项培训后,开展了新生儿游泳训练。在经培训后的专职人员一对一全程监控护理下,选择新生儿安静觉醒精神状态时进行游泳,以健壮新生儿体格,开发智力。

2.3对新生儿的安全防范

新闻媒体偶有报道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而导致写错新生儿性别或错换新生儿,导致医疗纠纷事件,及医院失窃婴儿的个案,这也是爱婴区安全护理的焦点。一旦发生事件会对医护人员,产妇及家属的身心造成很大困扰。更会使医院及科室蒙受声誉和经济损失。要做好核对工作必须从询问病史,书写病历,填写表格入手,在新生儿沐浴、更衣、抚触、游泳、预防接种、护理、治疗各个环节上严肃、认真、细致核对新生儿母亲姓名和新生儿性别,才能杜绝差错事件的发生,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一、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1、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 性。 2、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3、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与视网膜 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4、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5、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 及痛苦。 6、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 7、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 8、落实新生儿安全巡视,防止发生新生儿意外死亡。 9、建立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引,减少皮肤损伤。 10、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细则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指引。 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查瞧后按左手食指印确认。做好宣教工作,监护人应提高防盗意识,防止新生儿被盗。 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 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如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场,按“谁办入院谁办出院”来

办,但必须保留该家属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监护人的委托书,并注明与新生儿的关系。 4、新生儿实行佩戴双腕带制度, 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 人查对后补戴,手腕带应含有姓名、性别与住院号等基本信息,必须每班确认。 至少同时使用姓名、 5、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性别/年龄等 2 项核对患儿身份, 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 操作。 6、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儿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7、新生儿出院时落实好登记制度。 (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 2.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 施, 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4℃之间。 3.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 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4.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 小时记录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出生体重<1500 克的早产儿,在出生 5.早产儿使用“鸟巢”, 后予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至体温恒定,建议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

母乳喂养新生儿安全管理规定

母乳喂养 新生儿安全管理规定 xxx人民医院

目录 WHO《促进母乳喂养的十点成功措施》 (1) 《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2) 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 (3)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试行) (7) xxx医院医院母乳喂养规定 (9)

WHO《促进母乳喂养的十点成功措施》 1、有书面的母乳喂养规定,并常规的传达到所有的卫生人员。 2、对全体卫生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有关规定。 3、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4、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开始母乳喂养。 5、指导母亲如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保持泌乳。 6、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任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7、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新生婴儿24小时在一起。 8、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安慰物。 10、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1、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或橡皮奶嘴的广告宣传。 2、禁止向母亲免费提供代乳品样品。 3、禁止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这些产品。 4、禁止向母亲推销这些产品。 5、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赠送礼品或样品。 6、禁止以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 签上印婴儿的图片。 7、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真实 性。 8、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产品标签都应该说明母 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代价与危害。 9、不适当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应推销给婴儿。 10、所有的食品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这些食 品的的气候条件及储存条件。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971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为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 1、人员管理 ⑴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主任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3年以上护士担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⑵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⑶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⑷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浅议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步提高,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 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因此, 人们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高的要求, 为使护理服务和护理质控能够得到提高, 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本文就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讨论。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风险防范;护理风险 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满28 d的婴儿。新生儿在生理方面有许多特点, 为了更好地护理孩子, 必须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征。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 一般在出生后3 ~4 d起, 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因此, 这时的肤色稍带黄色。1 周前后为黄疸高峰起, 大约2 周后自行消失。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 防御能力差, 容易损伤或细菌感染, 发生脓疱疮、疖子等。新生儿呼吸较快, 可达40 ~80次/min, 有时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这是呼吸中枢发育还不够完善的缘故, 属于正常现象, 以后逐渐地稳定下来。但若发现新生儿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 就应尽快就医。新生儿的脉搏无规律, 以每120 ~140次/min为正常。正常新生儿体温应在36℃~37℃之间。但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 控制血管舒缩的植物神经功能不够健全, 体表面积大, 皮下脂肪少, 容易散热, 因此体温波动较大。因此, 新生儿的体温易受外界影响, 室内温度调节很重要。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平均为3 000 g。在出生后2 ~4 d内, 由于排泄大便, 以及皮肤开始排泄水分, 呼吸和大小便也丢失大量水分, 身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导致了体重下降, 约下降出生时体质量的3% ~9%, 大多在200 g左右, 这是暂时性下降, 大约1周左右可恢复。新生儿胃容量小, 呈水平位, 胃贲门括约肌松弛, 幽门发育较好, 最初只能容不足30 ml的流食, 所以容易出现溢奶现象。2周内可逐渐增到50 ml 左右。一般出生后10 h内排出粪便, 呈深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 而第2天或第3天排出黑黄混杂的过渡性粪便, 第4天始应变为正常新生儿的黄色粪便, 每天排尿一般4 ~5次, 一星期后每天可达10次左右。 2新生儿的护理风险 医院环境、设备、卫生条件等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风险,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同时医院和医务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护理人员是医院最前线、跟患者接触时间最长最频繁的工作者, 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由于新生儿护理工作量很大, 护士劳动强度较大, 工作压力重, 护理人员思想浮动, 加上过快的人员更新,使得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下降, 被投诉的现象有所增加。医疗护理行为具有高风险性的隐患, 如护理工作对护士的压力、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不满、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善、护理业务技术水平等。 3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3.1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组织实施并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的保证。制订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 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会诊制度、护士长夜安全护理查房制度等, 以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系数,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 3.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术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护理人员配备和科学的工作流程, 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 对新上岗护士从综合实力、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 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并指定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 以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 加强护患沟通。

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

目录 一、2012年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 二、2012年新生儿科护理绩效奖金分配表 三、2012年新生儿科护士绩效考核细化标准 四、2012年新生儿科优质护理阶段性总结 五、2012年度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总结 2012年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 1、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全科护士与科主任签订医疗护理安全责任状,确保护理安全。 2、继续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供满意服务。 3、做好新生儿科搬迁工作,确保病人、仪器安全搬运。 4、搬至老大楼 5、6楼分成新生儿内一、内二科,做好搬迁后的病房消毒,床位摆放,物品整理,仪器准备工作。 5、要增加护士8—10名,增加护理队伍。 6、加强护士分层培训,重点今年新聘护士,每周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理论由护士长负责,操作由带教骨干负责,课后考核,严格带教,每周晨间提问,每月护理查房和大型业务学习,每月定期开护办会,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配合护理部做好护士定期考核工作。

7、成立新生儿护理专业培训中心,每年培训两期,每期半年,每期接受5—10名进修护士,加强对进修护士的带教培训工作。 8、撰写并发表护理论文3—5篇。 9、争取申报护理科研课题。 10、鼓励护士开动脑筋,开展护理新技术1—2项。 2012年1—6月新生儿科优质护理阶段性总结 1、2012年初全科护士每人与科主任签订2012年医疗护理安全责任状,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2、2012年1月17日新生儿科搬迁至新装修的内科大楼5、6楼,5楼NICU,6楼新生儿普通病区,病房扩展,布局更合理,安全,环境更加美观、整洁、舒适,能够提供更加优质护理环境。 3、增加新护士12名,使护士达到53名,能够优质护理工作更加细化,人员更加充足。 4、继续实行APN排班,增加护理二线班,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5、加强基础和危重患儿护理,每周组长及护士长检查督促工作,将存在问题记录、分析及改进措施。基础护理、危重患儿护理合格率达到100%。 6、加强护士分层培训,N1-N5分层制定培训计划、目标、落实及考核评价。重点年轻护士三基训练,坚持每周晨间提问,每周护理小讲座,每月护理查房和大型业务学习,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7、每月召开护办会,听取护士的心声,讨论分析如何改进护理工作,如何做好优质护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培训记录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培训地点: 主讲人: 培训对象:全体护理人员 培训主题:新生儿安全管理 培训内容: 一、护士进入新生儿室前进行严格的技术操作培训 (1)包括心肺复苏、新生儿人工胸外按压方法、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机构呼吸的管理、氧疗。 (2)各种动、静脉穿刺技术(颞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脐静脉、中心静脉、股静脉),换血疗法、全静脉高营养(TPN),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样技术,新生儿留置针的应用。 (3)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及其参数的评价,呼吸机的连接及各参数的调节,机械通气时气管内吸痰及气管内冲洗技术,暖箱的调试及使用,微量输液泵的使用,氧疗技术。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按照监护记录单中设置的各项监护指标逐项认真填写。 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包括物品、病情、各种贵重仪器使用情况及性能交接。提前20分钟接班,了解病情书面交接内容,查看上一班各种记录是否完善以及医嘱执行情况。床边交接患儿,打包查看:面色、皮肤、精神、反映、呼吸、心率、血压、体温、进奶情况、是否呕吐,大、小便情况,静脉补液是否通畅、有无渗漏及局部皮肤改变,了解24小时补液总量、补液速度、已输入量、余量,用药事效果,病情变化以及特殊治疗等。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尽量取右侧卧位,避免劲部过度前曲或后仰,避免用物阻新生儿口、鼻腔,以防窒息。 四、维持体温正常,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保暖措施(热水袋、增加包被、增高环境温度、暖箱、远红外辐射台等),使患儿处于适中温度的环境中。 五、晨护要求:根据病情进行沐浴或擦浴,做口腔、眼部、脐部、皮肤、臀部护理,更换小单、衣服、包被、尿布等,婴儿用品专人专用,用后消毒处理,同时观察病情变化及进展情况、有无病发症等。 六、工作人员入事前,更衣换鞋,接触患儿前、后要严格洗手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爱婴区新生儿安全护理

爱婴区新生儿安全护理 【摘要】安全护理是护理范畴的重要部分,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社会结构的变更,产科的安全护理从单纯的平安生产转化为注重产婴身心整体安全。自2009年9月我院加强了安全设施建设,改善了住院环境,进一步加强了爱婴区新生儿的护理,并开展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项目,做到了新生儿安全护理,收到了广大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和称赞,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爱婴区;新生儿护理;安全 安全护理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安全护理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院从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分娩总数960人次,与以前同期分娩人数相比较,产妇及家属对爱婴区新生儿护理满意率从原来的85%上升到98.5%,新生儿护理差错事故及新生儿护理投诉为零。 1影响安全护理因素 1.1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 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1.2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 新护士、新设备的进入有一个培训、适应、磨合的过程。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不安全隐范,发生护理差错。 1.3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 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4管理层的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2安全护理的措施 2.1对新生儿密切观察 初为人父母者常沉浸于小生命诞生所带来的喜悦而忽略了许多必须关注的问题,又因育儿知识的缺乏而显得手足无措。这就要求产科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事故发生。由于胎儿糖原储备不多,新生儿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护士应在12h内多次指导并帮助产妇及时喂哺新生儿,尤其在寒冷季节,夜间,产妇熟睡等情况下,更应加强巡视,防止新生儿低血糖症状发生。因新生儿食管的弹力组织和肌肉组织发育不完全,新生儿常有溢乳。溢乳、喂哺过多、喂哺后即平卧,易致新生儿窒息。护士要勤于观察,发现异常及时翻身拍背,必要时用吸管吸出呕吐物,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2.2加强新生儿护理 在护理新生儿时他们常会哭闹,惊慌及拥抱反射等,需护士动作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新手一儿在儿科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新生儿期又是生理功能进行调整适应宫外生活的时期,掌握新生儿期的特点,对医疗、护理、保健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儿科医学知识及专业护理技术,还要随时排除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住院病儿的安全。先将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报告如下: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新进医护人员频繁培训时间短。新生儿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同情心、爱心、耐心、细心。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家属产生不安全、不信任感。 新生儿无陪护,无语言行为表达能力只能以哭闹表达不适。由于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如配奶、喂奶、换尿布、婴儿沐浴、暖箱和光疗箱的使用都由护理人员完成,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配奶污染,发生胃食管返流而窒息、体温不升,烫伤、皮肤压疮、坠床、针刺伤、暖箱、光疗箱温的骤变、穿刺取血后压迫不到位等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患儿异常哭闹时未能及时评估。 环境:新生儿对外界的抵抗力差,而病区不能严格区分感染、非感染病房,由于患儿多,环境消毒不及时等。特别在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增多,病房拥挤,使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医护人员忙于诊疗和护理,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可危及生命。 新生儿病房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新生儿监护室元陪护,因此护理工作量大且繁杂、琐碎、液体滴速要求高,输液时间长,液体易外渗需重新穿刺频率高。婴儿啼哭加上各种监护仪器噪音得不到良好的身心调节,久而久之将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反感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药物外渗:新性儿患者大多数是危重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全身各脏器发育不完善,入量不能满足机体基础需要量,经常需要静脉输注渗透压高的营养确何热卡的供给。使用呼吸机的患儿用力月西、多巴胺、多巴酚酊胺等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由于新生儿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静脉注射过程中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养性改变,需要经常更换穿刺部位,既增加工作量,也给患儿带来伤害。 2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教育:对新进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作为新生儿护士必须具备爱心、同情心、耐心、细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学全调适自己的心态,要学全换位思考,掌握与患儿家属的语言沟通技巧,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得到家属的尊重和理解,让家司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2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防止配奶污染。喂奶时不可离开患儿。患儿沐浴时,注意水温及安全。正确进得护理记录。加强对床栏的性能

医院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1.新生儿佩戴腕带 (1)产科新生儿佩戴腕带前要将新生儿抱至产妇面前确认性别(暴露外生殖器),请产妇说出新生儿性别,医护人员复述;初步与产妇确认新生儿有无外观畸形后填写新生儿腕带及胸卡信息,与产妇核对确认后将腕带系于新生儿腕部,松紧适宜(容一小手指)(2)儿科新生儿佩戴腕带时要与家长共同核对新生儿住院信息(新生儿姓名、性别、病历号),在移动护理中为新生儿打印腕带。将新生儿腕带与住院信息核对后系在新生儿腕部。 (3)随患儿体重增长随时更换手、脚腕带,腕带佩戴松紧适宜。 2.防止身份错误 (1)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安全。 (2)核查时机包括:入院时,每日晨晚间护理时操作前、中、后,新生儿外出检查离开、返回病区时,更换床位前、后,陪住人员更换时,出院时。以上时间责任护士须对腕带进行核查,腕带佩戴松紧应适宜,如有遗失脱落应及时按规定重新佩戴。 (3)如需在佩戴腕带侧肢体进行操作(例如留置针穿刺等),须将腕带移至其他肢体并妥善固定,避免遗失。 3.产科安全措施 (1)病区护士与接新生儿医护人员对照新生儿病历查对新生儿

性别及胸卡信息无误后,在新生儿病历背面交接记录处接者签字,同时确认有新生儿脚印。 (2)新生儿除洗澡、治疗和检查外须母婴同室。 (3)新生儿在新生儿洗澡区时必须由护士照看,并对新生儿安全负责。 (4)为新生儿洗澡前、后要认真核对腕带,无误后方可送回,并与产妇核对腕带。 (5)外出检查时由医护人员和新生儿家人一起陪同。 (6)新生儿出院时,护士与产妇共同核对新生儿腕带无误后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上双方签字。 (7)新生儿腕带脱落/字迹不清/需要更换时,由两名护士共同核对确认,更换后两名护士持新生儿病历再次核对腕带。 4.儿科新生儿室安全措施 (1)在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规范下按照规定时间探视。 (2)外出检查时由医护人员负责陪同。 (3)将新生儿抱离或放回病床,以及治疗前后均须核对腕带并确保腕带固定良好 (4)新生儿出院时,医护人员与家属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无误后在患者出院通知单上签字后方可离院。 5.医院安全防范措施 (1)病区设门禁系统。 (2)保持病区大门24h处于关闭状态。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2014

一、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1、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3、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4、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5、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及痛苦 6、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 7、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 8、落实新生儿安全巡视,防止发生新生儿意外死亡。 9、建立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引,减少皮肤损伤。 10、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细则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指引。 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查看后按左手食指印确认。做好宣教工作,监护人应提高防盗意识,防止新生儿被盗。

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如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场,按“谁办入院谁办出院”来办,但必须保留该家属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监护人的委托书,并注明与新生儿的关系。 4.新生儿实行佩戴双腕带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手腕带应含有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等基本信息,必须每班确认。 5.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等 2 项核对患儿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操作。 6.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儿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7.新生儿出院时落实好登记制度。 (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 2.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 C?37.4 C之间。 3.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4.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小时记录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为新生儿病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 1、人员管理 ⑴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组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护士担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⑵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⑶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⑷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⑸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2、科室管理 ⑴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⑵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⑶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⑷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⑸应当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⑹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⑻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⑼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防止丢失、错抱等不良事件发生,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平安,关系医疗安全和医院社会形象,必须从制度上、根本上切实加以解决。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主任、护士长同为本科室新生儿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新生儿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本科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二、科室要加强新生儿安全知识教育,在病房醒目位置张贴安全防盗宣传资料,向产妇及家属告知新生儿安全相关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探视人员随意进入;控制产妇的陪床人员,每床只许一人陪床,避免人员流动过多。 四、产妇入院后,安排床位,建立病历,确定生产方式和时间。如进行自然分娩,所在科室要与产房确定生产时间;如进行剖宫产,所在科室要与手术室确定手术时间。 五、临产时,由病房护士核实无误后,携带产妇病历,陪同产妇一起进入产房或手术室,并与产房或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准备待产或手术。 六、新生儿出生后,应让产妇或家属看清新生儿的性别,并立即进行产妇和新生儿的标识工作,在病历上按好新生儿脚印,待产

妇确认后按其本人手印,同时将附有产妇全名、腕带编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住院号、科室、床号等一致信息的两条不可转移的腕带,分别戴于产妇及新生儿手腕。 七、在其他病人被送入产房或手术室之前,产妇及新生儿均应被转移出产房或手术室,送入病房,对照科室、床号入住。产房或手术室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母婴腕带信息,核对无误后进行交接班并签字。 八、住院期间,严格实行母婴同室,婴儿车与病床标签配对,保证新生儿时时刻刻在产妇及家属视野范围内。护士要在产妇床旁交接班,清点新生儿数目,并做好记录。要经常巡视,认真盘查接触新生儿的人员,发现可疑人员立即通知保卫科。 九、如新生儿患病转入儿科,必须在家属在场的情况下,产科责任护士与儿科责任护士双向核对患儿母亲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核对正确后,儿科责任护士方可接收患儿。 十、患儿需外出检查时,必须通过摇篮床、婴儿床进行转运。责任护士应明确患儿检查的项目及时间,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核对后,必须与其家人一起将患儿抱至诊室检查,检查结束回病房时,再次由护士双人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放至其床位上,继续治疗。 十一、新生儿在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新的身份识别腕带要护士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制作。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产后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降低感染,保证新生儿安全。方法通过分析新生儿安全管理现状,总结常见的安全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预见性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护理人员配置和专业知识培训,产妇健康指导和防范意识,母婴同室病房安全管理,新生儿沐浴护理等安全管理措施对新生儿的健康尤为重要,减少或避免了潜在的风险发生。结论做好新生儿的安全护理和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新生儿在护理期间的安全隐患。 标签:新生儿;安全管理;护理 新生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免疫防御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易感染,无自卫意识,不具备安全防范能力,需要给予细心、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尤为重要,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与进步,护理更注重于质量、安全和服务管理,护理安全关系到外界对医院的评价,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标志[1]。实施预见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产科病房安置管理的关键,在工作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确定护理安全管理内容,加强管理,完善并制定各项制度,把握好每个护理环节,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我科近年来通过加强健康宣教,认真落实告知义务,护理人员配置和专业知识培训,产妇健康指导和防范意识,母婴同室病房安全管理,新生儿沐浴护理等安全管理措施,共同做好新生儿的安全管理,避免了因新生儿安全而发生的护理纠纷。 1 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新生儿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尚未发育成熟,免疫防御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无自卫意识,不具备安全防范能力,需要给予细心、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纵观护理研究文献,在新生儿临床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种。 1.1新生儿基础护理问题新生儿生命体征颇具特色,皮肤比较细嫩,免疫功能未发育完全,呼吸频率高,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基础护理要求较高,目前针对新生儿基础护理的问题主要有配奶污染、喂奶时发生胃食管返流而窒息,新生儿烫伤、摔伤,热水袋、暖箱和光疗箱的使用、更换尿布、婴儿沐浴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部分医护人员不按照三查七对操作流程导致给药错误,甚至有护理人员急于完成手中任务,不按规章或操作流程办事,造成严重后果[2]。 1.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新生儿护理的工作强度大,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有同情心、爱心、耐心等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医护人员肩负的使命不言而喻,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足时导致医疗事故的直接因素。护理中的主要问题是医护人员更新情况过于频繁,专业技能和责任性不够强,管理制度不完善,查对不严、接班不认真,护理人员作风不严谨,护理业务技术不合格,违反操作规程,应变能力不足,服务不到位,巡视患儿不及时,未体现慎独精神,工作体系不够科学合理,与患儿家长缺乏沟通技巧[3]。

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完美版)

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范文【导语】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篇一】 xxxx年,是我来到医院工作的第三年,这一年我已经褪去刚参加工作时的青涩,越来越适应和喜欢自己的工作,将近年关总结如下:这一年祖国喜迎xx周年,全党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医改如火如荼进行着,以扩大基本医疗的覆盖面。而我个人则在产科二病房度过了愉快的一年。 工作中能够深入浅出地对产后妇女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产褥期护理的健康宣教,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喂养等专项操作,认真细致进行新生儿和待产妇产程的病情观察,熟练配合方案正常分娩百余例,对妊高征、糖尿病、甲亢等高危妊娠产妇的病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地学以致用。 另外参与十余例新生儿抢救,参与1例胎盘植入产后出血产妇的抢救。全年工作兢兢业业,无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发生,得到产妇和同事肯定。 此外参与门诊产妇学校孕妇健康教育材料的编写,促进科室健康教育规范化。协助护士长为门诊产妇学校讲授产前健康教育内容并参

加了北京妇产护理学会的相关培训。此外在工作中认真指导见习和实习同学,积极协助带教老师完成本病房的带教工作。 总之,在这个和谐温馨的环境里,我度过了愉快一年,希望未来一年在科研和工作中取得更大进步。 【篇二】 转眼之间xx年很快过去,回首过去,从医院建院至今,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相互帮助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实行感动式服务,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在思想道德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医院,热爱科室,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政治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涵养,完善基础,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专科理论知识学习,认真做好笔记,为工作服务病情观察提供理论指导。在临床工作方面 总所周知,新生儿的特性,呱呱落地,一生啼哭在亲人们的喜悦声中出生,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护理这个可爱,浑身软绵绵的小家伙,如何喂奶,如何换尿布,如何观察,不管是早产,足月还是过期产,他们的抵抗力都低的多。也脆弱的多。 作为一名新生儿科专科护士,无时无刻都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他人请教,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工作能力,指导家属如何喂养,如何护理。而有些工作我从来也没有接触过,如疫苗接种,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在不断的学习和请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儿护理情况,统计监护室内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总结不安全因素,并就其防护措施展开分析。结果140例新生儿监护室患儿中5例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包括1例院内感染、3例针刺伤、1例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率3.57%。造成新生儿监护室内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及组织管理因素等。结论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因外界多种因素、人员因素及技术因素等影响护理质量,导致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影响患儿疾病治疗。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护理知识的普及、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 标签:新生儿监护室;不安全因素;防护措施;院内感染 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主要是生产后存在危重疾病的患儿,新生儿不同于其他患儿及成人,对其的照看应该万分小心。对于临床医护人员来说,护理安全是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缺乏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抵抗力也较弱,如果没有合理的护理措施,可能导致多种不安全事件[1]。本次研究以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患儿为例,探讨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儿护理情况,140例患儿中男76例、女64例,年龄1~20 d,平均年龄(10.4±3.4)d。排除肺炎感染、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衰竭、黄疸患儿,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由患儿家属签署同意书。 1.2方法统计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总结不安全因素,并就其防护措施展开分析。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对数据进行描述和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140例新生儿监护室患儿中5例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包括1例院内感染、3例针刺伤、1例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率3.5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造成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及组织管理因素等。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一、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1性。 、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2 伤、烫伤。 网膜视儿治疗用氧和,、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3 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4 、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5 及痛苦。 、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6 、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7 、落实新生儿安全巡视,防止发生新生儿意外死亡。8 、建立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引,减少皮肤损伤。9 、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10

二、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细则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指引。1. 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查看后按左手2. 食指印确认。做好宣教工作,监护人应提高防盗意识,防止新生 儿被盗。 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3.理新生儿出院,如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场,按谁办入院谁办出院”“ 1. 来办,但必须保留该家属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监护人的委托 书,并注明与新生儿的关系。 新生儿实行佩戴双腕带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4.双人查对后补戴,手腕带应含有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等基

本信息, 必须每班确认。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 5.“ 性别年龄等项核对患儿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2 操作。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ICU6.之间流程)的患儿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新生儿出院时落实好登记制度。7. 发生低体温、(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 烧伤、烫伤。 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1. .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2 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之℃37.4 36.5℃ 间。 .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3 皮肤),温箱出入紧贴应面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8年3月修订日期:2013年5月新生儿病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 1、人员管理:⑴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⑵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⑶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⑷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⑸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2、科室管理:⑴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⑵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⑶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⑷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

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⑸应当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⑹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⑴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⑵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⑶病室空气要清新,每季度做空气培养⑷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手套。未穿规定工作服或入室衣者不能随意在病房走动。⑸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⑹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①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体温表、听诊器、呼吸机湿化瓶等。雾化吸入器、吸氧装置一人一用,吸痰管一用一更换。②患儿使用后的奶头、奶瓶应统一一人一用一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早产儿暖箱、蓝光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蓝光毯,辐射台每天清洁,每周更换一次做终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