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SSD硬盘测试指导

SSD硬盘测试指导

SSD硬盘测试指导
SSD硬盘测试指导

SSD硬盘测试指导

一、固态硬盘介绍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

SSD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基于闪存的SSD: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SSD。数据保护不受电源限制,能适应各种环境,但是数据存储受存储芯片擦写寿命的限制,后文会对SSD存储芯片的寿命做说明。

基于DRAM的SSD: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它仿效传统硬盘的设计,可被绝大部分操作系统工具进行卷在设置和管理,并提供工业标准的PCI和FC接口用于连接主机或者服务器。应用方式分为SSD硬盘鹤SSD银盘阵列两种。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所以应用场合收到限制。

所以目前,民用产品更倾向于基于FLASH的SSD。下面对基于FLASH的SSD进行重点介绍。

SSD与传统机械硬盘的对比:

优点:

1、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2、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

3、相对固定的读取速度,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时间;

4、写入速度快(基于DRAM),硬盘的I/O操作性能佳,能够明显提高需要频繁读写的系统的性能;

5、无噪音;

6、低容量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与发热量较小,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较高;

7、出现机械错误的可能性很低,不怕碰撞、冲击和震动;

8、工作温度范围大;

9、体积小。

缺点:

1、成本高、最大容量低;

2、由于不像传统硬盘那样疲敝于法拉第笼中,固态硬盘更容易收到某些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如断电(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尤甚)、磁场干扰、静电等。

3、写入寿命有限(基于闪存)。一般闪存写入寿命为1万到10万次,特制的可大100

万到500万次,然而整台计算机寿命期内文件系统的某些部分的写入次数仍将超过这一极限;

4、数据损坏后难以恢复。一旦在硬件上发生损坏,如果是传统的磁盘或者磁带存储方式,通过数据恢复也许还能挽救一部分数据。但是如果是固态存储,一但芯片发生损坏,要想在碎成几瓣或者被电流击穿的芯片中找回数据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5、能耗较高,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在任何时候的能耗都高于传统硬盘,尤其是关闭时仍需供电,否则数据丢失。

固态硬盘与传统硬盘优劣势对比

可见,目前SSD应用限制主要在于其价格和使用寿命,但是通过SSD和传统硬盘的合理搭配可以适当的弥补其缺点。使用SSD作为系统盘,因为SSD没有机械结构,不存在搜寻盘区,内径外径数据的区分,所以读取速度会较机械硬盘有质的飞越。使用大容量机械硬盘存储数据,如文档,音视频等。

基于FLASH的SSD基本结构

SSD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主控芯片、存储芯片、缓存芯片。

主控芯片:

主控芯片在SSD中的地位就相当于电脑中的CPU,其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作用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那么这颗“大脑”又是如何计算的呢?

在SSD中,Page为最小的读写单位1,Block为最小的擦除,编程单位。其中1个Page

为4KB,1个Block由256个Page组成,1个Plane由2048个Block组成,2个Plane组成1个Die,也就是最小的芯片(4GB)。

我们首先来假设一个主控和主控往每个颗粒的Block里写入4KB闪存颗粒的环境:1个8通道8位的主控连接到8个Die上,为了解释方便,假设了每个Die里就一个Block(实际要复杂很多)。当主机要进行写入操作时,会首先发送一条要求写入命令,比如写入4KB。当主控接到主机发来的指令后,往颗粒1的Blockl里写入了1个4KB(占1Page)。

如果主机需要再写入8KB,那么主控会往颗粒2的Blockl和颗粒3的Blockl星各写入4KB。

如果写入的是32KB,那么主控就会一下子往每个颗粒的Blockl里写入4KB,这样就能发挥出这个SSD主控理论最大的写入,相对4KB来说最好情况下可以得到8倍的速度(取决于主控对通道的优化、颗粒当前的文件状况等)。一般来说SSD可采用多通道技术以提高SSD 的读写速度。

闪存(存储芯片):

SSD的性能不是单纯靠主控决定,使用不同的闪存颗粒也会影响实际性能。很多山寨SSD 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低速的闪存颗粒,造成SSD性能低下,实际使用并不比传统机械硬盘快。甚至还由于生产做工差,容易造成SSD不稳定、用户数据丢失等问题。

基于FLASH的SSD中,存储单元目前可分为三类:SLC(Single Layer Cell 单层单元)、MLC(Multi-Level Cell多层单元)和TLC(Trinary-LevelCell三层单元)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闪存颗粒主要有SLC、MLC、TLC:

SLC=Single-LevelCell,即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超贵(约MLC3倍以上的价格),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Multi-Level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

TLC=Trinary-Level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厂家叫8LC,速度慢寿命短,价格便宜,约500次擦写寿命,目前还没有厂家能做到1000次。

影响SSD性能除了闪存颗粒的不同,还分有厂家同步异步。Intel同步、镁光同步就比Intel异步、镁光异步要好,还有些SSD会采用三星异步和东芝同步颗粒。使用异步、同步

也会对SSD的性能有所影响。下面简单介绍下如何区分同步、异步颗粒。

同步和异步闪存颗粒都是同一家生产线上下来的,颗粒的品质优劣才有了同步和异步的区分。简单来说,异步颗粒是在原厂检测中,无法通过所有最严格的测试,在性能降低后,只能跑异步模式,不能再跑同步模式,而其他方面的质量测试都能通过,原厂依然判定其为合格产品,这就是异步颗粒。

缓存:

“缓存”,单纯的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延缓存放。简单的说,“缓存”是为了平衡高速设备和低速设备之间的速度差异而存在的。它的作用是让低速设备尽量的不拖高速设备的后退,在SSD中运用缓存芯片也只能做到“尽量”减少这种现象,而不能达到100%的准确运算。SSD上的缓存一般都是1或者2颗DRAM颗粒构成,起到数据交换缓冲作用。像OCZ最新

的VTX4则在PCB面板两面各焊接一颗256MB的缓存颗粒,三星830系列拥有自家生产的

单颗256MB DDR2 SDRAM缓存颗粒。

“缓存”,单纯的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延缓存放。简单的说,“缓存”是为了平衡高速设备和低速设备之间的速度差异而存在的。它的作用是让低速设备尽量的不拖高速设备的后退,在SSD中运用缓存芯片也只能做到“尽量”减少这种现象,而不能达到100%的准确运算。SSD上的缓存一般都是1或者2颗DRAM颗粒构成,起到数据交换缓冲作用。像OCZ最新

的VTX4则在PCB面板两面各焊接一颗256MB的缓存颗粒,三星830系列拥有自家生产的

单颗256MB DDR2 SDRAM缓存颗粒。

总的来说,影响SSD的性能的主要还是主控芯片和闪存颗粒,不同的闪存颗粒,读写次数也不一样,读写次数也直接影响SSD的寿命。面对SSD速度大幅度提升,已经能够实时

的处理数据,缓存在提升SSD速度方面影响并不太大,所以依据缓存大小来判断SSD的速

度是不科学的。

SSD的性能测试:

在拿到SSD的同时需要确定几点信息:

a、SSD的主控芯片厂家

b、SSD是否有缓存及缓存的厂家

c、FLASH的厂家

d、性能测试报告

e、可靠性测试报告

f、规格书

使用CrystalDiskInfo查看硬盘的的基本信息和健康性。

性能测试一:AS SSDBenchmark

在测试前需要注意上图红色框内的信息,确认4K是否对齐,AHCI模式是否打开。

连续读写(Seq):首先是持续测试(Seq),AS SSD会先以16MB的尺寸为单位,持续向受测分区写入生成1个达到1GB大小的文件,然后再以同样的单位尺寸读取这个,最后计算平均成绩而给出结果。测试一完毕,测试文件会立刻删除。

4K:再来是随机单队列深度测试(4K),测试软件会以512KB的单位尺寸生成1GB大小的测试文件,然后在其地址范围(LBA)内进行随机4KB单位尺寸进行写入及读取测试,直到跑遍这个范围为止,最后同样计算平均成绩给出结果。由于有生成步骤,本测试对硬盘会产生一共2GB的数据写入量。本测试完毕后,测试文件会暂时保留。

4K-64K随机:到随机64队列深度测试(4K-64Thrd),软件则会生成64个16MB大小的测试文件(共计1GB),然后同时以4KB的单位尺寸,同时在这64个文件中进行写入和读取测试,最后依然以平均成绩为结果。本步骤也同样产生2GB的数据写入量。本测试一完毕,测试文件会立刻删除。

访问时间(ACC time):接着是数据存取时间测试(Acc.time),软件会以4KB为单位尺寸,

随机读取全盘地址范围(LBA),写入则以512B为单位尺寸,随机写入保留的1GB地址范围内,最后以平均成绩给出结果。

对于最后的得分并不用太在意,只关注具体的性能指标即可。

点击附加测试可以测试其复制基准和压缩基准性能,如下图:

SSD性能测试二:CrystalDiskMark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硬盘性能测试软件,但测试项目非常全面,涵盖连续读写、512K和4KB数据包随机读写性能,以及队列深度(Queue Depth)为32的情况下的4K随机性能。队列深度描述的是硬盘能够同时激活的最大IO值,队列深度越大,实际性能也会越高。测试的规模大小可以进行选择,可以测试连续读写速度和随机的读写速度,这里测试规模为1000MB。

SSD性能测试三:ATTO Disk Benchmark

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进行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2.0K直到到8192.0KB分别进行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能够很好的说明文件大小比例不同时对磁盘读取、写入速度的影响。

SSD性能测试四:HD Tune

通过“基准”、“随机存储”来测试SSD的读取/写入性能。

擦写寿命测试

使用Burn In Test 进行测试,SSD固态硬盘的擦写寿命。打开Burn In Test 设置Disk测试项。

设置Disk测试参数。

点击绿色三角后开始测试。

在SSD的规格书中一般会有SSD的擦写寿命,或是累计写入数据量。当使用Burn in Test 累计写入数据到达这个值时,SSD很有可能会损坏。检测SSD的健康性可以使用CrytalDiskInfo 软件进行查看健康性。

另外,可以使用Easycopy进行实际的文件拷贝测试,可以选族不同种类的文件,如大小相近的批量照片文件,高清电影,琐碎的WORD文档等来模拟实际的文件拷贝场景。测试可以选择本地硬盘—本地硬盘,本地银盘—U盘,U盘—本地硬盘,本地硬盘—移动硬盘,移动硬盘-本地硬盘等多种实际常用的数据拷贝场景。

最新整理SSD硬盘测试结果分析怎么看的

S S D硬盘测试结果分析怎么看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对S D D硬盘进行性能测试等,不过一般为英文,而且很多专业术语,很多用户看不懂,网络上流传的硬盘测试图一般是英文版的软件界面,即便看的懂英文,也很难解释这些数据的意义,本题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数据的含义和测试疑虑。 硬盘测试结果分析: 注:以金胜E3000s为例为大家解读S S D在A S S S D 测试软件所代表的成绩。 金胜 E3000s-120采用了7m m超薄设计,内部构造也较为简单,P C B仅一面贴有电子元件。S S D方案为: S F2281+英特尔同步M L C,由于采用如此方案,在速度和整体性能来说,相对来说成绩比较突出。 A S S S D的主要测试,也是网上最常见得到测试成绩的,是它主界面上持续、随机、存取时间等8个相关测试,另外还有压缩和文件复制测试。使用这个软件可以评估这个S S D的传输速度好不好。 在S A T A I I I接口上测试,读写成绩分别为:481M B/s、419M B/s。读取速度在这里表现还算正常,而持续写入 会受相当多的因素影响,包括盘内剩余空间的多寡、盘

内数据分布、系统节能设置等等都会对测试成绩产生显著的影响。首先是持续测试(S e q),A S S S D会先以16M B 的尺寸为单位,持续向受测分区写入生成1个达到1G B 大小的文件,然后再以同样的单位尺寸读取这个,最后计算平均成绩而给出结果。测试一完毕,测试文件会立刻删除。 关于随机测试,产生最多疑问的就是单队列深度的随机测试成绩,经常能见到有刚接触S S D的人会问:为什么这个项目的成绩低那么多?简单的理解,持续测试是整体跑分,而4K文件是同一时间处理一个小文件或者64个小文件。成绩当然会看起来比较低。再来是随机单队列深度测试(4K),测试软件会以512K B的单位尺寸生成1G B大小的测试文件,然后在其地址范围(L B A)内进行随机4K B单位尺寸进行写入及读取测试,直到跑遍这个范围为止,最后同样计算平均成绩给出结果。由于有生成步骤,本测试对硬盘会产生一共2G B的数据写入量。本测试完毕后,测试文件会暂时保留。 64队列深度的4K B测试,只是同时写入和读取的文件数量不同。单队列正常情况下是写入会比读取成绩高1.5倍(2倍)。而64队列深度的正常情况读写都要比持

SSD硬盘寿命测试方法

1 使用centos 6. 2 等linux系统live cd引导设备。并安装LSI megacli命令包。 2 使用MegaCli 来取得RAID 卡下硬盘的信息: 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 1 /opt/MegaRAID/MegaCli/MegaCli64 -PDList -aALL 这样可以查出RAID 卡下面的内容.会显示如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Enclosure Device ID: 252 Slot Number: 7 Device Id: 28 Sequence Number: 2 Media Error Count: 0 Other Error Count: 1 Predictive Failure Count: 0 Last Predictive Failure Event Seq Number: 0 PD Type: SATA Raw Size: 119.242 GB [0xee7c2b0 Sectors] Non Coerced Size: 118.742 GB [0xed7c2b0 Sectors] Coerced Size: 118.277 GB [0xec8e000 Sectors] Firmware state: Online, Spun Up SAS Address(0): 0x1e394d57aa996b80 Connected Port Number: 7(path0) Inquiry Data: 0000000011070303A99EC300-CTFDDAC128MAG 0007 FDE Capable: Not Capable FDE Enable: Disable Secured: Unsecured Locked: Unlocked Needs EKM Attention: No Foreign State: None Device Speed: 6.0Gb/s Link Speed: 1.5Gb/s Media Type: Solid State Device 注意上面几个地方,上面会输出很多这样的信息,只有Media Type: Solid State Device .表示这是SSD .其中Device Id: 28 这个需要记下来.这个过一会使用smartctl 查询时会需要.我们可以见到上面都显示了硬盘的型号:Inquiry Data:

SSD固态硬盘速度检测工具as ssd benchmark 使用方法

SSD固态硬盘速度检测工具as ssd benchmark 使用方法 AS SSD Benchmark 官方版是我们最常见的硬盘检测软件之一,它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产品的写入性能,对于4K读取的测试也非常的专业和准确,但是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来自德国的软件,目前没有中文注册,因此很多朋友不太了解各选项的含义,不知道SSD固态硬盘速度检测工具as ssd benchmark 使用方法,使用起来也有一点困难,没有中文版那么简单明了,那么小编这里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各个项的意义,方便大家更好的使用该软件! 如上图所示我们看到左侧的说明以及右侧的Read(读取)和Write(写入)成绩显示,使用之前点击上方的三角下拉框,选择我们需要测试的盘符,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测试项目(Seq、4K、4K-64Thrd、Acc.time): 1、Seq(连续读写):即持续测试,AS SSD会先以16MB的尺寸为单位,持续向受测分区写入,生成1个达到1GB大小的文件,然后再以同样的单位尺寸读取这个文件,最后计算橱平均成绩,给出结果。测试完毕会立刻删除测试文件; 2、4K(4k单队列深度):即随机单队列深度测试,测试软件以512KB的单位尺寸,生成1GB大小的测试文件,然后在其地址范围(LBA)内进行随机4KB单位尺寸进行写入和读取测试,直到跑遍这个范围为止,最后计算平均成绩给出结果。由于有生成步骤,本测试对硬盘会产生一共2GB的数据写入量,测试完毕之后文件会暂时保留; 3、4K-64Thrd(4k 64队列深度):即随机64队列深度测试,软件会生成64个16MB大小的测试文件(共计1GB),然后同时以4KB的单位尺寸,同时在这64个文件中进行写入和读取,最后以平均成绩为结果,产生2GB的数据写入量。测试完毕之后会立刻删除测试的文件; 4、Acc.time(访问时间):即数据存取时间测试,以4KB为单位尺寸随机读取全盘地址范围(LBA),以512B为写入单位尺寸,随机写入保留的1GB地址范围内,最后以平均成绩给出测试结果。 AS SSD是每一个固态硬盘用户必备的一款检测软件,其准确性和完善的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充分的参考价值,感谢大家关注系统城下载站,我们将继续为大家提供更多精彩内容!

常见三星固态硬盘数据恢复方法

常见三星固态硬盘数据恢复方法 支持家族和通用信息 1.1 支持家族 PC-3000 SSD 2.4.5为例,目前支持如下 SAMSUNG family l Samsung MLC (S3C29RBB01-YK40 CPUbased); l Samsung 470 Including Apple models(S3C29MAX01-Y340 CPU based) ; l Samsung PM810 (mSATA version of 470) (S3C29MAX01-Y340 CPUbased); l Samsung 830 Including Apple models(S4LJ204X01-Y040 CPUbased); l Samsung PM830; (S4LJ204X01-Y040 CPUbased) l Samsung 840 (S4LN021X01-8030 CPUbased); l Samsung PM840 (S4LN021X01-8030 CPUbased); l Samsung PM841 (S4LN021X01-8030 CPUbased); l Samsung 840 Pro (S4LN021X01-8030 CPUbased); l Samsung 840 Evo (Including mSATA) (S4LN045X01-8030 CPUbased); l Samsung PM851 (Including mSATA) (S4LN045X01-8030 CPUbased); l Samsung CM871 (S4LN054X02-Y030 CPUbased); l Samsung 850 Pro (S4LN045X01-8030 CPUbased); 1.2 通用信息 1.2.1 驱动器初始化 访问存储在驱动器上的数据首先需要完成初始化过程。它由几个阶段组成,可细分为:将掩膜ROM固件加载到RAM,并执行。 闪存芯片测试。 驱动器将闪存中固件装入RAM,转交控制。 驱动器从服务区读取结构,并生成映射。 驱动器读取其配置页面。 如果所有上述阶段都成功通过,则驱动器报告就绪,返回其标识数据(型号.容量.序列号等),并允许访问数据。如果有文件系统问题,建议启动数据提取器并提取数据。

SSD硬盘测试指导

SSD硬盘测试指导 一、固态硬盘介绍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 SSD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基于闪存的SSD: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SSD。数据保护不受电源限制,能适应各种环境,但是数据存储受存储芯片擦写寿命的限制,后文会对SSD存储芯片的寿命做说明。 基于DRAM的SSD: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它仿效传统硬盘的设计,可被绝大部分操作系统工具进行卷在设置和管理,并提供工业标准的PCI和FC接口用于连接主机或者服务器。应用方式分为SSD硬盘鹤SSD银盘阵列两种。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所以应用场合收到限制。 所以目前,民用产品更倾向于基于FLASH的SSD。下面对基于FLASH的SSD进行重点介绍。 SSD与传统机械硬盘的对比: 优点: 1、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2、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 3、相对固定的读取速度,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时间; 4、写入速度快(基于DRAM),硬盘的I/O操作性能佳,能够明显提高需要频繁读写的系统的性能; 5、无噪音; 6、低容量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与发热量较小,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较高; 7、出现机械错误的可能性很低,不怕碰撞、冲击和震动; 8、工作温度范围大; 9、体积小。 缺点: 1、成本高、最大容量低; 2、由于不像传统硬盘那样疲敝于法拉第笼中,固态硬盘更容易收到某些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如断电(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尤甚)、磁场干扰、静电等。 3、写入寿命有限(基于闪存)。一般闪存写入寿命为1万到10万次,特制的可大100 万到500万次,然而整台计算机寿命期内文件系统的某些部分的写入次数仍将超过这一极限; 4、数据损坏后难以恢复。一旦在硬件上发生损坏,如果是传统的磁盘或者磁带存储方式,通过数据恢复也许还能挽救一部分数据。但是如果是固态存储,一但芯片发生损坏,要想在碎成几瓣或者被电流击穿的芯片中找回数据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5、能耗较高,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在任何时候的能耗都高于传统硬盘,尤其是关闭时仍需供电,否则数据丢失。 固态硬盘与传统硬盘优劣势对比

最新软件测试报告模板分析

(OA号:OA号/无)XXX产品名称XX版本(提测日期:YYYY.MM.dd) 第XX轮 功能/性能/稳定性/兼容性测试报告

修订历史记录 A - 增加 M - 修订 D - 删除

1.概述 (4) 1.1 测试目的 (4) 1.2 测试背景 (4) 1.3 测试资源投入 (4) 1.4 测试功能 (5) 1.5 术语和缩略词 (5) 1.6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环境 (6) 2.1 测试软件环境 (6) 2.2 测试硬件资源 (7) 2.3 测试组网图 (6) 3.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7) 4.测试结果分析(大项目) (8) 4.1 Bug趋势图 (8) 4.2 Bug严重程度 (9) 4.3 Bug模块分布 (9) 4.4 Bug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测试结果与建议 (10) 5.1 测试结果 (10) 5.2 建议 (11) 5.3 测试差异分析 (11) 6.测试缺陷分析 (11) 7.未实现需求列表 (11) 8.测试风险 (12) 9.缺陷列表 (12)

1.概述 1.1 测试目的 本报告编写目的,指出预期读者范围。 1.2 测试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该项目历史做一些简介。 1.3 测试资源投入 //针对本轮测试的一个分析 //测试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

基于SSD的目标检测研究与实现

基于SSD的目标检测研究与实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目前的计算机行业中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其中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的发展速度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作为其领域之一,最近几年由于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而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 其中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已经成为深度学习中一个流行且热门的研究分支,最近几年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优异的成果。目标检测的目的就是将图像信息中的目标物体进行分类和坐标定位。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实现了数据信息处理的端到端技术,能够完成语音、图像、文本等数据信息特征的自动提取,此方法越来越多被应用于目标检测算法中。但是该网络的劣势之处在于包括的层数越多,其拥有的计算参数也越多,其计算量巨大,从而导致在硬件计算力相对薄弱的机器设备中难以得到充分的训练,致使算法模型无法实时运行。 为此,本文做了如下研究分析:(1)研究分析了卷积神经网络架构的基本组成原理和运算法则。分析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解析网络层、函数等具体运用策略;总结了目前常见的一些目标检测算法基础网络和模型。 (2)提出一种优化的目标检测算法模型OSSD(Optimized 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分析出原始SSD算法模型的基础网络VGG-16的层数较多和计算参数量较大,并在此基础上对神经网络层数和卷积核做优化调整;本文添加了一个预测模块,对特征信息进一步提取。 这两个方面的改进在检测精度上都有所提高。(3)设计了一个实时目标检测系统。

硬盘SMART检测参数详解

硬盘SMART检测参数详解 用户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莫过于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发现硬盘崩溃了。诸如RAID的备份和存储技术可以在任何时候帮用户恢复数据,但为预防硬件崩溃造成数据丢失所花费的代价却是相当可观的,特别是在用户从来没有提前考虑过在这些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时。 硬盘的故障一般分为两种:可预测的(predictable)和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后者偶而会发生,也没有办法去预防它,例如芯片突然失效,机械撞击等。但像电机轴承磨损、盘片磁介质性能下降等都属于可预测的情况,可以在在几天甚至几星期前就发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对于可预测的情况,如果能通过磁盘监控技术,通过测量硬盘的几个重要的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会发生故障”。那么在发生故障前,至少有足够的时间让使用者把重要资料转移到其它储存设备上。 最早期的硬盘监控技术起源于1992年,IBM在AS/400计算机的IBM 0662 SCSI 2代硬盘驱动器中使用了后来被命名为Predictive Failure Analysis(故障预警分析技术)的监控技术,它是通过在固件中测量几个重要的硬盘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会发生故障”。 不久,当时的微机制造商康柏和硬盘制造商希捷、昆腾以及康纳共同提出了名为IntelliSafe的类似技术。通过该技术,硬盘可以测量自身的的健康指标并将参量

值传送给操作系统和用户的监控软件中,每个硬盘生产商有权决定哪些指标需要被监控以及设定它们的安全阈值。 1995年,康柏公司将该技术方案提交到Small Form Factor(SFF)委员会进行标准化,该方案得到IBM、希捷、昆腾、康纳和西部数据的支持,1996年6月进行了1.3版的修正,正式更名为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全称就是“自我检测分析与报告技术”,成为一种自动监控硬盘驱动器完好状况和报告潜在问题的技术标准。 SMART的目的是监控硬盘的可靠性、预测磁盘故障和执行各种类型的磁盘自检。如今大部分的ATA/SATA、SCSI/SAS和固态硬盘都搭载内置的SMART系统。作为行业规范,SMART规定了硬盘制造厂商应遵循的标准,满足SMART标准的条件主要包括: 1)在设备制造期间完成SMART需要的各项参数、属性的设定; 2)在特定系统平台下,能够正常使用SMART;通过BIOS检测,能够识别设备是否支持SMART并可显示相关信息,而且能辨别有效和失效的SMART信息; 3)允许用户自由开启和关闭SMART功能; 4)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能提供SMART的各项有效信息,确定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能发出相应的修正指令或警告。在硬盘及操作系统都支持SMART技术并且开启的情况下,若硬盘状态不良,SMART功能会在开机时响起警报,SMART技术能够在屏幕上显示英文警告信息:“WARNING IMMEDIATLY BACKUP YOUR DATA AND REPLACE YOUR HARD DISK DRIVE,A FAILURE MAY BE IMMINENT.”(警告:立刻备份你的数据并更换硬盘,硬盘可能失效。)

固态硬盘测试报告

本次测试分别对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在同一环境下得出以下结论: 优点 启动快 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读取延迟小 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根据相关测试:两台电脑在同样配置的电脑下,搭载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了31秒,两者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差距。 碎片不影响读取时间 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时间。 写入速度快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写入速度极快。 无噪音 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装有风扇,因此仍会产生噪音。 发热量较低 低容量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会较高。 不会发生机械故障 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工作温度范围更大 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工作,一些工业级的固态硬盘还可在-40~85℃,甚至更大的温度范围下工作(e.g: RunCore军工级产品温度为-55~135℃)。

体积小重量轻 低容量的固态硬盘比同容量硬盘体积小、重量轻。但这一优势随容量增大而逐渐减弱。直至256GB,固态硬盘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盘轻。 抗震动 比起传统硬盘,固态硬盘抗震能力要强很多,使得数据能更加安全地保存。 缺点 成本高 每单位容量价格是传统硬盘的5~10倍(基于闪存),甚至200~300倍(基于DRAM)。 容量低 目前固态硬盘最大容量远低于传统硬盘。(美国公司Foremay推出了EC188M系列固态硬盘2TB。)传统硬盘的容量仍在迅速增长,据称IBM已测试过4TB的传统硬盘。 易受外界影响 由于不像传统硬盘那样屏蔽于法拉第笼中,固态硬盘更易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如断电(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尤甚)、磁场干扰、静电等。 写入寿命有限 写入寿命有限(基于闪存)。一般闪存写入寿命为1万到10万次,特制的可达100万到500万次,然而整台计算机寿命期内文件系统的某些部分(如文件分配表)的写入次数仍将超过这一极限。特制的文件系统或者固件可以分担写入的位置,使固态硬盘的整体寿命达到20年以上。 数据难以恢复 数据损坏后难以恢复。一旦在硬件上发生损坏,如果是传统的磁盘或者磁带存储方式,通过数据恢复也许还能挽救一部分数据。但是如果是固态存储,一但芯片发生损坏,要想在碎成几瓣或者被电流击穿的芯片中找回数据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当然这种不足也是可以牺牲存储空间来弥补的,主要用RAID 1来实现的备份,和传统的存储的备份原理相同。由于目前SSD的成本较高,采用这种方式备份还是价格不菲。

硬盘SMART检测参数详解

要说Linux用户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莫过于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发现硬盘崩溃了。诸如RAID的备份和存储技术可以在任何时候帮用户恢复数据,但为预防硬件崩溃造成数据丢失所花费的代价却是相当可观的,特别是在用户从来没有提前考虑过在这些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时。 硬盘的故障一般分为两种:可预测的(predictable)和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后者偶而会发生,也没有办法去预防它,例如芯片突然失效,机械撞击等。但像电机轴承磨损、盘片磁介质性能下降等都属于可预测的情况,可以在在几天甚至几星期前就发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对于可预测的情况,如果能通过磁盘监控技术,通过测量硬盘的几个重要的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 会发生故障”。那么在发生故障前,至少有足够的时间让使用者把重要资料转移到 其它储存设备上。 最早期的硬盘监控技术起源于1992年,IBM在AS/400计算机的IBM 0662 SCSI 2代硬盘驱动器中使用了后来被命名为Predictive Failure Analysis(故障预警分析技术)的监控技术,它是通过在固件中测量几个重要的硬盘安全参数和评估他们的情况,然后由监控软件得出两种结果:“硬盘安全”或“不久后会发生故障”。 不久,当时的微机制造商康柏和硬盘制造商希捷、昆腾以及康纳共同提出了名为IntelliSafe的类似技术。通过该技术,硬盘可以测量自身的的健康指标并将参量值

传送给操作系统和用户的监控软件中,每个硬盘生产商有权决定哪些指标需要被监控以及设定它们的安全阈值。 1995年,康柏公司将该技术方案提交到Small Form Factor(SFF)委员会进行标准化,该方案得到IBM、希捷、昆腾、康纳和西部数据的支持,1996年6月进行了1.3版的修正,正式更名为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全称就是“自我检测分析与报告技术”,成为一种自动监控硬盘驱动器完好状况和报告潜在问题的技术标准。 SMART的目的是监控硬盘的可靠性、预测磁盘故障和执行各种类型的磁盘自检。如今大部分的ATA/SATA、SCSI/SAS和固态硬盘都搭载内置的SMART系统。作为行业规范,SMART规定了硬盘制造厂商应遵循的标准,满足SMART标准的条件主要包括: 1)在设备制造期间完成SMART需要的各项参数、属性的设定; 2)在特定系统平台下,能够正常使用SMART;通过BIOS检测,能够识别设备是否支持SMART并可显示相关信息,而且能辨别有效和失效的SMART信息;3)允许用户自由开启和关闭SMART功能; 4)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能提供SMART的各项有效信息,确定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能发出相应的修正指令或警告。在硬盘及操作系统都支持SMART技术并且开启的情况下,若硬盘状态不良,SMART功能会在开机时响起警报,SMART技术能够在屏幕上显示英文警告信息:“WARNING IMMEDIATLY BACKUP YOUR DATA AND REPLACE YOUR HARD DISK DRIVE,A FAILURE MAY BE IMMINENT.”(警告:立刻备份你的数据并更换硬盘,硬盘可能失效。)

固态硬盘不利于数据保密,几乎无法完全清除数据

我们都知道SSD是什么和固态硬盘有什么军工应用和SSD硬盘和HDD硬盘的对比优势,但SSD固态硬盘并不合适数据保密,最近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几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可靠地清除掉固态硬盘上的数据。 在这篇报告――《可靠地从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上清除数据》(Reliably Erasing Data from Flash-Based Solid State Drives)中,介绍了各种已知的数据清除技术。这项研究的方法非常简单:他们在SSD或者U盘上存放重复数据,利用不同的数据清除技术,分别清除这些设备上的原数据。如果原数据还存在的话,清除工作就失败。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项研究呢?SSD固态硬盘所谓的闪存转换层(Flash Translation Layer)是一个固件界面,它让SSD对于电脑成为一个大的FAT设备。操作系统需要使用文件地址表和簇。SSD必须要面对变幻莫测的闪存介质,它和旋转磁性存储介质有很大的不同。例如,SSD块必须要先清除之后才能写入,而清除需要花很长的时间。FTL会在SSD 没有其他任务的时候,指明如何清除存储中没有使用的块。SSD设备如果总是在同一个块上进行写入和重新写入操作,就会很快损坏,所以FTL会在所有可用的存储空间之间进行平衡,让写人负荷变得均衡。 你应该能够想象SSD对于存放在边边角角的数据进行延迟删除的情况,这就可能造成错误。而且,可能造成错误的潜在风险不止一个。 下面是他们的发现: 清除整个SSD硬驱动器非常困难 当研究人员使用驱动器内置的“擦除单元”命令――这是一个ATA时代遗留下来的命令,它在U盘上不适用――测试了12个SSD设备,只有4个设备完成了擦除。(其中一个驱动自动加密了,所以无法知道是否正确擦除了。)其中一个驱动器报告已经擦除完毕,可是事实上,所有的数据还是可以访问。测试失败。 覆盖写入整个磁盘的做法结果稍微好一点。对于普通硬盘,重写通常是把所有的数据改写成1或者改写成0或者是任意数――重复这个过程会花费一些时间。在参加测试的8个驱动器中,一个驱动器经过了一次重写就完成了数据清除,两个驱动器在经历了两次重写之后完成了数据清除。一个驱动器在进行了20遍重写操作之后,仍然存留了1%的原数据。但是一半的驱动器都花了58个小时一场才完成了一遍重写操作。研究人员最后放弃了。 研究人员也尝试了消磁的方法,但是完全不起作用。 加密驱动器全部通过了测试,因为只要从密钥存储区(Key Storage Area)删除掉密钥,所有的数据就不可用了。但是这份报告的作者们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没有方法能够证明制造商的密钥删除机制能够完全删除密钥存储区里的内容。 清除单一文件情况不一 单一文件清除通常采用对于这个文件使用的存储空间进行重写的方式进行。如同你能够想象到的那样,FTL运行这个操作,它很难找到这个文件的所有片段。 当研究人员尝试平常的方法的时候――在文件覆盖方面,波动幅度达到35%,甚至包括几种军队专用算法――他们发现单一文件删除根本不起作用:“所有的单一文件覆盖清除协议都失败了:在4%和75%之间的文件内容依然在SATA SSD上。U盘的情况也没有更好:0.57%到84.9%的数据依然存留在存储介质上。” 总结:没有方法能够可靠地删除整个固态硬盘上的内容,或者存放在SSD或者U盘上单个文件的内容,虽然使用加密驱动器能够达成差不多的目标。一些专门的SSD可以实现整盘清除,但是你没办法知道哪些设备具备这种能力。 研究报告的作者介绍了一整套新的基准FTL扩展集,这个新的扩展集让SSD上的内容可以被清除。

CSSD检查标准

滁州市供应中心(CSSD)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试行)(100分)(附加6分) 分值存在问题及扣分 项目评价标准检查方法评分细则一、基本 1.在院领导或相关职能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将消毒供应 1 要求工作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查看资料一项不符合扣1分。 (15分) 2.将CSSD 纳入本机构的建设规划,使之与本机构的规模、任务 1 查看资料 查看资料 查看资料一项不符合扣1分。一项不符合扣1分。 和发展规划相适应;面积与医疗业务量相适应。 3.新建、扩建和改建的CSSD,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 1 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 4.鼓励符合要求且有条件的医院的CSSD 为附近医疗机构提供消 2 毒供应服务。提供消毒服务的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的CSSD,其消 毒供应中心管理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提供服务机构全部符合要求,本项另加2分。 5.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 4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 负责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 供应。现场查看高度危险性物品未集中处理一处 扣3分;多科室未集中处理不得 分。 6.规范外来器械管理,并以医院文件下发。外来器械和植入物清洗、消毒及灭菌应由CSSD统一处置。使用后应经CSSD 清洗消毒方可交还。供应室接收外来器械目录及其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说明书齐全.4 .1.查看资料 2..查看 现场 .3.查看病历 1.未以医院文件下发扣1分,未由 CSSD集中处置不得分;使 用后未处理就交还的扣2分; 2.管理流程不符合要求一处扣2 分; 3.查病历一项记录不全扣2分, 结果不能追溯的扣 3分。目录及说明书不全各扣1分。无 污水处理系统不得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7.CSSD污水应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 .现场查看 . 8.消毒供应中心根据工作量和岗位需求合理配置人员,各级各类 2 1.查看资料人员应经过岗位培训和市级以上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负责人 必须参加省级以上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培训。 2.现场考核

固态硬盘性能简单测试

1.硬盘IO测试 500G固态硬盘,混合随机读写: fio -filename=/dev/sda1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andrw -rwmixread=70 -ioengine=psync -bs=16k -size=200G -numjobs=30 -runtime=100 -group_reporting -name=mytest -ioscheduler=noop 读iops为3632,写iops为1550 1T机械硬盘,混合随机读写: fio -filename=/dev/sdb1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andrw -rwmixread=70 -ioengine=psync -bs=16k -size=200G -numjobs=30 -runtime=100 -group_reporting -name=mytest -ioscheduler=noop

读iops为350,写iops为150 固态硬盘比机械硬盘读的速度提高约(3632/350=10.38)10倍,写的速度提高约(1550/150=10.33)10倍 2.删除小文件速度测试 固态硬盘删除426Mvar文件夹及小文件耗时:

使用rsync --delete-before -d -a -H -v --progress --stats /opt/blanktest/ /opt/var_bak1/f方式删除整个文件夹内容,耗时4s。由此可知,该方式删除约106M/s 使用rm -rf var_bak1/方式删除整个文件夹内容,耗时3s。由此可知,该方式删除约142M/s 3.固态硬盘信息 固态硬盘容量和型号:

固态硬盘性能测试

这里硬盘静悄悄!SSD固态硬盘性能测试 2008-03-27 13:03:08来源: 中关村在线(北京)网友评论17 条进入论坛 传统硬盘的鼻祖--“温彻斯特”技术 在1968年,IBM公司提出了“温彻斯特”技术。该技术的精隋是:磁盘盘片被固定在一个密封的空间内,并以主轴为中心高旋转;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并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不与盘片直接接触。实际上,“温彻斯特”硬盘是目前所有机电一体式硬盘的原形。 SSD固态硬盘性能技术分析 随后的硬盘技术便在“温彻斯特”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但是总归起来都没有跳出“机电一体”的这个圈。换句话说,尽管与早先硬盘几百MB的容量相比,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硬盘已经在容量以及速度上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是从整体结构上看,却与之差别不大。 温彻斯特式硬盘传输示意图

虽然温彻斯特硬盘的使用面相当广泛,但是其缺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速度以及安全性。相信很多朋友有着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可能因为一次不小心的磕碰,你硬盘中的数据便永远的向你挥手告别了。 垂直记录时磁颗粒状态表示 众所周知,磁盘表面涂有做为纪录使用的磁性介质,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来的便是一个个磁颗粒。微小的磁颗粒极性可以被磁头快速的改变,并且在改变之后可以稳定的保持,系统通过磁通量以及磁阻的变化来分辨二进制中的0或者1。也正是因为所有的操作均是在微观情况下进行,所以如果硬盘在高速运行的同时受到外力的震荡,将会有可能因为磁头拍击磁盘表面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数据损失。 难以解决令人头痛的“磁颗粒” 除此之外,磁颗粒的单轴异向性和体积会明显的影响磁颗粒的热稳定性,而热稳定性的高低则决定了磁颗粒状态的稳定性,也就是决定了所储存数据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但是,磁颗粒的单轴异向性和体积也不能一味地提高,它们受限于磁头能提供的写入场以及介质信噪比的限制。 进行记录时磁颗粒状态表示

速度高手Samsung SM961 256GB M.2 固态硬盘

速度高手Samsung SM961 256GB M.2 固态硬盘 在ASSSD和CDM这类测试中,三星SM961表现出了比950 Pro和SM951强大得多的性能,但由于驱动的问题,SM961的全部性能还未完全发挥出来,但即便如此,SM961在回放测试中的表现还是比Intel 750 400GB更强。 编辑评价 作为SM951的继任者,SM961对主控和闪存都进行了大换血,它采用了全新的“Polaris”主控和三星V-NAND MLC 闪存,纸面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测试结果来看,尽管目前的驱动还不是特别匹配,但它SM961的性能相当不错的,其连续读写速度都非常快,对比一些定位相同的产品依然具有不小的性能优势。 随着现代笔记本的轻薄化和各种二合一设备的盛行,这无疑极大地促进了M.2 SSD的快速发展,事实上,体积庞大的2.5寸盘型已经不太适合此类轻薄、便携式的移动设备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许多笔记本都转向了小巧轻薄的M.2规格的固态硬盘,至于mSATA则完全可以被M.2所取代,现在已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了。 三星在M.2 SSD方面的经验积累是相当多的,它在2013年就开始生产M.2接口的XP941,去年则推出了SM951、

PM951等OEM产品,还有950 Pro这个消费级产品,另外还有走SATA通道的M.2版850 EVO。而今年三星则推出了SM951的继任者SM961,对比前者,这款新品对主控和闪存都进行了大换血,它采用了全新的“Polaris”主控和三星 V-NAND MLC闪存,标称读取速度突破了3GB/s,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星SM961固态硬盘支持NVMe规范,采用了PCI-E 3.0 x4通道,它使用全新的Polaris主控,搭配三星第三代48层堆叠V-NAND闪存,容量则从128GB起步,最高可达1TB 存储空间,SM961的读取速度为3200 MB/s,写入1800 MB/s,最大读写IOPS分别为450,000/320,000。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SM951最大读写速度只有2260/1600 MB/s,可见 SM961的性能提升还是十分显著的。 这次我们所测试的是SM961 256GB版本,产品的编号是MZ-VPW2560,生产时间为2016年4月,固件版本 CXZ7100Q,采用M.2 2280规格,使用Socket 2接口,可以达到PCI-E 3.0 x4的速度。 SM961采用的是三星Polaris主控,有关这款主控的信息目前尚不太清楚,只知道是一颗八通道主控。闪存方面,SM961所用的是三星第三代V-NAND闪存,采用3x nm工艺打造,48层堆叠,编号为K9UKGY8SCE,单颗容量128GB,工作在MLC模式。

边缘计算项目带宽速率压力测试测试报告

一、搭建测试环境 环境一:一个pon口一个光猫千兆交换机10台设备 一个光猫千兆交换机10台设备一个pon口一个光猫千兆交换机 10台设备 一个光猫千兆交换机 10台设备 一个光猫千兆交换机 10台设备 环境二: 一个光猫千兆交换机10台设备一个pon口一个光猫千兆交换机 10台设备 一个光猫千兆交换机 10台设备 备注:环境一中测试所用光猫型号:华为HS8145V 环境二中测试所用光猫型号:中兴ZXHN F650A; 千兆交换机型号:水星SG108C 全新的东芝固态硬盘型号:TR200 240GB 5个上/下行均是300M的电信账号 50台玩客云

二、压测过程 这是2019.10.22号使用环境一对5个账号压测的跑量数据图 1.一个pon口下一个账号的数据图中看,压测带宽不稳定,从300M慢慢减小到 100M左右,丢包率峰值达到了80%之高; 2.一个pon口下4个账号的数据图中看,带宽约在1G左右,丢包率也在30%左 右; 结论一: 5个上下行都是300M宽带帐号,分别挂在两个PON口(一个带1个,1个带4个),光猫设备为华为的HS8145V,测试结果存在上行速率不稳定且丢包率高的现象。考虑到, PON口的最高速率为1.25G,同一PON口下带4个上下行速率是300M宽带帐号,已超出理论值,经过商讨后改用环境二模式(即一个PON下带3个测试帐号)做压测测试

这是2019.10.28对同个pon口下三个账号(环境二)的压测数据图 1.当整体跑量在1.1~1.2G时,丢包率达到的峰值会有18%;平均值也会在8% 左右; 2.当整体跑量在0.9~1.0G时,丢包率在5%以下; 结论二: 3个测试帐号接在同一个PON口下,光猫设备为中兴的ZXHN F650A,当总上行速率在900M~1G左右时,丢包率低于5%,满足预期的效果。 这是2019.10.28~31号对同个pon口下三个账号(环境二)的压测数据图 1.在28号~29号中午当中带宽跑量在1.1~1.2G时丢包率比较高,但是在1GZ左右时丢 包率是在正常范围5%以内的是符合要求的; 2.在29号中午12点~30号早上9点;30号晚上19点~31号早上9点,这段时间内有 10台设备掉线断网现象,带宽在800M左右,丢包率也比较高; 3.30号和31号早上经过处理设备恢复正常后带宽跑量也在稳定在1G左右,但是丢包率浮 动比较

Calypso SNIA协会SSD标准性能测试解决方案

Calypso SNIA协会SSD标准性能测试解决方案 Calypso是SNIA协会针对SSD标准性能测试平台唯一官方认可的设备提供商, 提供SNIA标准硬件性能测试平台(RTP)以及根据SNIA PTS(Performance test specification)所编写出标准软件测试脚本(CTS)。 2018年6月,SNIA协会官方通过了采用美国Calypso公司所提供的IO Profile Real World Storage Workload测试解决方案作为协会数据中心SSD/Server Workload测试规范标准. Calypso的设备目前在各大主流的SSD厂商及存储系统厂商及数据中心等客户中均有在广泛使用,其中包含: Samsung, Intel, Huawei, Micron, WD, Sandisk, HGST, Liteon, Apple, Facebook,HP 等等。 如下是美国Calypso厂商提供的针对SSD标准性能测试的解决方案及SSD应用的Real World Storage Workload测试解决方案的介绍,还请参考。 鉴于SNIA协会有针对企业和消费型市场固态盘制定一套固态盘标准性能测试规范. Calypso是SNIA协会唯一官方认可,提供SNIA标准测试平台(RTP)以及根据SNIA PTS(Performance test specification)所编写出标准测试脚本(CTS).透过Calypso SSD性能测试解决方案进行性能测试可生成SNIA性能标准测试报告. 除SNIA标准测试脚本外,另外提供Calypso独家提供上百项之测试脚本,提供给SSD全方位测试,也包括NVMe5个“9”时延可靠度的测试. 透过Calypso可对单体的SSD做全方位的标准性能测试,也可对SSD在服务器/存储系统下的性能表现做测试与分析。

PCIE-SSD卡测试方案

PCIe SSD卡性能测试方案

1 测试环境准备 1.1硬件环境: 服务器型号HUAWEI RH2288H V2 CPU Intel(R) Xeon(R) CPU E5-2630 v2 @ 2.60GHz*2 内存DDR3 1600MHz RECC 16G*8 系统盘:SATA 1TB*2 7K2转组磁盘阵列RAID 0 测试对象: SATA硬盘SATA 1TB*2 7K2转组磁盘阵列RAID 0 SSD:宝存Direct-IO PCIe SSD-G2i-1.2T 1.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1 测试软件:fio-2.1.10 1.3测试软件安装: 步骤一:在网站上免费下载该工具的压缩文件。 步骤二:安装编译环境 命令:yum install libaio-devel 步骤三:解压压缩文件并安装 tar -xjvf fio-2.0.10.tar.bz2 cd fio-2.0.10 make make install 命令(以fio-2.0.10.tar.bz2 为例) 注意:yum install 和make install 命令需要root 权限yum install libaio-devel tar -xjvf fio-2.0.10.tar.bz2 cd fio-2.0.10 make make install

2 测试方案 本次测试基于单台服务器安装1张宝存1.2T PCIE SSD闪存卡和本地两块7200转1TB SATA 盘做RAID 0做性能对比测试。两种类型的磁盘组都不创建文件系统,采用裸盘测试。 评测存储设备性能的主要三个指标: 读写延迟(Latency):一次I/O 操作所耗费的时间 读写带宽(Bandwidth):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IOPS:每秒完成的I/O 操作次数 测试方案通过这三个指标的测试展现宝存Direct-IOTM PCIe SSD 的性能与本地SATA磁盘阵列的测试。 测试 1 -全盘随机读 测试步骤 步骤一:顺序将盘写满。 fio --name=seqWrite --dev/dfa --numjobs=1 --bs=128k --ioengine=libaio --iodepth=32 --direct=1 --rw=write --group_reporting --randrepeat=0 以上命令将在整盘顺序写满之后自动退出。 步骤二:执行随机读测试 fio --name=randRead --dev/dfa --numjobs=1 --bs=4k --ioengine=sync --direct=1 --norandommap --rw=randread --group_reporting --randrepeat=0 --runtime=120 其中,命令中的各项参数解释如下 dev/dfa 测试文件名称,通常选择需要测试的盘或数据目录。 numjobs=1 单进程,可以通过修改此参数改变进程数。 bs=4k block size=4k,数据块大小。 ioengine= sync io 引擎,采用sync 方式 direct=1 测试进程绕过页面缓存,采用direct 读取方式。 rw=randread 全盘随机读,可选随机读写或顺序读写,或只读只写。 runtime=120 测试时间为120 秒 测试结果 1. 每一项结果列表中包含延迟,对应带宽,及IOPS,分别以微秒us (或毫秒ms),MB/s 和k IOPS为单位 2. 改变以上命令中--bs=4k 和--numjobs=1 两个参数而得到不同线程和不同block size的结果,步骤一只要执行一次即可,不必每次变动参数测试时都要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