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二〇一五年三月

前言

一、实验的性质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是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验的目标与要求

1、掌握常用道路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

2、掌握道路建筑材料性能检测的基本方法;

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通过综合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的内容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共安排四个实验项目,包括一个演示性实验、一个验证性实验、一个综合实验和一个设计实验。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项目。

四、说明

本指导书可供路桥工程(四年制)专业使用。

二〇一五年三月

目录

实验一水泥性能检测 (1)

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 (1)

二、水泥凝结时间测试 (2)

三、水泥体积安定性测试 (4)

四、水泥胶砂强度测试 (5)

实验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9)

实验三沥青性能检测 (20)

一、沥青针入度测定 (20)

二、沥青延度测定 (22)

三、沥青软化点测定 (23)

实验一水泥性能检测

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标准法)

1、实验目的

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均受水泥浆稀稠程度的影响,为了不同水泥具有可比性,水泥必须有一个标准稠度,通过此项实验测定水泥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作为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实验用水量的标准。

2、实验原理

水泥标准稠度的净浆对标准试杆的沉入具有一定的阻力。通过测试不同含水量的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3、主要仪器设备

⑴水泥净浆搅拌机:主要由搅拌锅、搅拌叶片、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

⑵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测定仪(包括试杆和试模),如图1所示。

1.铁座;

2.金属圆棒;

3.松紧螺丝;

4.指针;

5.标尺

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测定仪试杆和试模

图1

4、实验步骤

⑴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擦湿,将拌合水(W)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 g水泥加入水中,将搅拌锅固定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

⑵ 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 ,停15s ,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 停机。

⑶ 拌合结束后,立即将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降低试杆直至与净浆表面正好接触,拧紧螺丝1~2s 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 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 注意事项:

①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仪的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

② 测定前,应先调整试杆接触玻璃底板,同时使指针对准零点。

③ 沉入深度测定应在搅拌后1.5min 内完成。

5、实验结果

⑴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⑵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100%500

W P =?

二、水泥凝结时间测试

1、实验目的

通过凝结时间的测定,得到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以便评定水泥质量,判定其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要求,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2、实验原理

通过测定试针沉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时间来表示水泥初凝和终凝时间。

3、主要仪器设备

⑴ 水泥净浆搅拌机。

⑵ 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测定仪(用试针代替试杆),如图2所示。

4、实验步骤

⑴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用500g 水泥按规定方法拌制标准稠度水泥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即为凝结的起始时间。

初凝用试针终凝用试针

图2

⑵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养护箱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将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记录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

⑶终凝时间的测定: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并翻转180°将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记录试针下沉深度。

注意事项:

①在最初测定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测定结果应以试针自由下落为准。

②整个测试过程中,不能让试针落入原孔,且沉入位置至少距试模内壁10mm,测完后须将试针擦净。

③临近初凝,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每隔15min测定一次。达到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判定达到初凝状态或终凝状态。

5、实验结果

⑴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起,至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 mm时所经过的时间为初凝时间。

⑵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起,至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所经过的时间为终凝时间。

三、水泥体积安定性测试

1、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沸煮后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式样的体积和外形的变化程度,评定体积安定性是否合格。

2、实验原理

雷氏法:通过测定沸煮后两个试针的相对位移来衡量水泥标准稠度净浆的体积膨胀程度,以此评定水泥浆硬化后体积是否均匀变化。

试饼法:通过观测沸煮后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试饼外形变化程度,评定水泥浆硬化后体积是否均匀变化。

两种方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3、主要仪器设备

⑴水泥净浆搅拌机。

⑵沸煮箱。

⑶雷氏夹,如图3所示。

⑷雷氏夹膨胀测定仪,如图4所示。

图3 雷氏夹图4 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

1.指针;2.环模1.底座;2.模子座;3.测弹性标尺;

4.立柱;5.测膨胀值标尺;6.悬臂;

7.悬丝;8.弹簧顶扭

4、实验步骤

雷氏法

⑴将雷氏夹放在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制好的标准稠度水泥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手轻扶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玻璃板,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⑵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用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至0.5mm。

⑶将试件放入沸煮箱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试件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5)min。

⑷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精确至0.5mm。

试饼法

⑴将制好的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已涂过油(尺寸约100 mm×100 mm)的玻璃板上,制成直径70mm~80 mm、中心厚约10 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⑵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水中的篦板上沸煮,沸煮方法同雷氏法。

⑶沸煮结束后,放掉热水,冷却至室温,取出试饼进行观察、测量。

注意事项:

①每种方法需平行测试两个试件。

②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均须稍涂一层油。

5、实验结果

⑴雷氏法

当沸煮前后两个试件指针尖端距离差(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 mm时,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 A)值相差超过4.0 mm时,应用同一样品重做试验。

⑵试饼法

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钢尺检查也没有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四、水泥胶砂强度测试(ISO法)

1、实验目的

通过检验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确定水泥的强度等级或评定水泥强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实验原理

通过测定水泥胶砂标准试件的抗压破坏荷载、抗折破坏荷载,确定其抗压

强度、抗折强度。

3、主要仪器设备

⑴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⑵水泥胶砂试件成型振实台。

⑶试模:可装拆的三连模,由隔板、端板和底座组成。

⑷抗折试验机。

⑸抗压试验机及抗压夹具:以200kN~300kN为宜,应有±1%的精度,并具有按(2400±200)N/s速率的加荷能力;抗压夹具由硬质钢材制成,受压面积为40mm×40mm。

4、、实验步骤

⑴胶砂制备

按照水泥:标准砂:水=1:3:0.5的质量配合比配制胶砂试样,每锅材料取水泥450±2g,水225±1g,标准砂1350±5g。

把水加入锅内,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60s(在开始搅拌30s后均匀加入砂子),再高速搅拌30s,停拌90s(停拌后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再高速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

⑵试件成型

胶砂制备后应立即进行成型。

将涂机油的三联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模槽内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来回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⑶试件养护

将做好标记的试件连同试模放入养护箱内养护至规定时间(成型后20h~24h)脱模。脱模前,应对试件进行编号,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件,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件分在两个以上龄期内。

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在(20±1)℃的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件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 mm。

⑷ 测定强度

养护到期(3d 和28d )的试件,应在实验前15min 从水中取出,擦去试件表面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抗折实验开始为止。

抗折实验

将试件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件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10)N/s 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记录抗折破坏荷载F f (N)。

抗压实验

将折断后保持潮湿状态的半截棱柱体以侧面为受压面放入抗压夹具中,并要求试件中心、夹具中心、压力机压板中心保持在一直线上(偏差应在±0.5mm 内)。以(2400±200)N/s 的速率均匀加荷至破坏,并记录破坏荷载Fc(N)。

注意事项:

① 试模内壁应在成型前涂一层隔离剂。

② 脱模时应小心操作,防止试件收到损伤。

③ 养护时不应将试模叠放。

5、实验结果

⑴ 一组三条试件分别进行三折六压,测得破坏荷载。

⑵ 抗折强度R f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31.5f f F L

R b =

式中 F f ——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

L ——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

b ——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⑶ 抗压强度R c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c c F R A =

式中 F c ——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

A ——受压面积,取40×40(mm 2)。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应剔除这个结果,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时,则此组结果作废。

当强度值低于标准要求的最低强度值时,应视为不合格或降低等级。

实验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实验目的

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经过实验室试配和调整,得到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2、实验任务和要求

利用现有原材料(其各方面性能指标通过实验测定),为某工程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30;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达到35~50mm。

3、实验原理

⑴通过观测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作用下自由坍落的程度及外观状态(有无泌水、离析等),评定其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对不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适当调整。

⑵通过测定三组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找出其中规律,并最终确定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配合比。

4、主要仪器设备

⑴磅秤:称量50kg,感量50g。

⑵天平:称量5kg,感量1g。

⑶混凝土搅拌机。

⑷坍落度筒及捣棒,如图5所示。

⑸容量筒:容积为5L。

⑹混凝土振动台。

⑺试模:(150×150×150)mm。

⑻压力试验机:精度为±1%,试件

的预期破坏荷载必须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

20%且小于压力机全量程的80%。图5 坍落度筒及捣棒

5、实验步骤

⑴原材料性能测定

①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等。

②砂: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等。

③石: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最大粒径和颗粒级配等。

⑵根据实验任务及原材料各项性能,通过计算得到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⑶根据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和计划搅拌量,称取各种材料(精度为:骨料±1%,水泥±0.5%),进行试拌。

⑷观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⑸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得到满足施工要求的基准配合比。

⑹分别按三组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组是基准配合比)拌制混凝土,并制作标准尺寸的立方体试件,然后进行标准养护。

⑺分别测定三组试件的28d抗压强度,并找出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用作图或计算的方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相适应的水灰比。

⑼得到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注意事项:

①试拌混凝土时,若骨料最大粒径≤31.5mm,则搅拌量不应小于15L;若骨料最大粒径为40mm,则搅拌量不应小于25L。若采用机械搅拌,则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同时,搅拌量还需满足试件制作的需要。混凝土骨料性能的检测方法参见:附件1。

②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测定方法参见:附件2。

③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定方法参见:附件3。

附录1 混凝土骨料性能检测

一、砂的筛分析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筛分析实验测定不同粒径骨料的含量比例,评定砂的颗粒级配状况及粗细程度,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混凝土用细骨料提供技术依据。

2、实验原理

通过一套孔径各不相同的标准方孔筛对砂样进行过筛,测定砂样中不同粒径的颗粒含量。

3、主要仪器设备

⑴方孔筛:孔径为0.15mm、0.30mm、0.60mm、1.18mm、2.36mm、4.75mm 及9.50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

⑶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⑷摇筛机。

⑸浅盘、毛刷等。

4、实验步骤

⑴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 g,放在烘箱内(105±5)℃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分两份备用。

⑵称取试样500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上。

⑶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筛10 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依次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⑷称量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超过时应将该粒级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试样总量的1%,否则须重做实验。

5、实验结果

⑴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⑵ 累计筛余百分率

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⑶ 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⑷ 砂的细度模数M x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2345611

()5100X A A A A A A M A ++++-=- 式中,A 1、A 2、A 3、A 4、A 5、A 6分别为4.75mm 、2.36mm 、1.18mm 、0.60mm 、0.30mm 、0.15mm 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⑸ 筛分析实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行实验,并以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二、石子的筛分析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筛分析实验测定不同粒径骨料的含量比例,评定石子的颗粒级配状况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混凝土用粗骨料提供技术依据。

2、实验原理

通过一套孔径各不相同的标准方孔筛对石子试样进行过筛,测定石子试样中不同粒径的颗粒含量。

3、主要实验仪器

⑴ 方孔筛:孔径为2.36mm 、4.75mm 、9.50mm 、16.0mm 、19.0mm 、26.5mm 、31.5mm 、37.5mm 、53.0mm 、63.0mm 、75.0mm 及90mm 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⑵ 台称:称量10kg ,感量1g 。

⑶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⑷ 摇筛机。

⑸ 浅盘。

4、实验步骤

⑴ 按规定方法取样,用四分法缩分至略大于表1规定的数量,烘干并冷却

至室温。套筛按孔径从大到小顺序组合,附着筛底,将试样倒入筛中。

表1

⑵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⑶称量各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试样总量的1%,否则须重做实验。

5、实验结果

⑴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⑵累计筛余百分率

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1%)。

⑶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附件2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测定

⑴湿润坍落度筒及底板,在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固定的位置。

⑵将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低于筒口,则随时添加。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用抹刀抹平。

⑶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提离过程应在5s~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⑷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

⑸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此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⑹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保水性不好;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从底部析出,则表明保水性良好。

附件3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定

⑴试验采用立方体试件,三个为一组,以(150×150×150)mm试件为标准。制作试件前,首先检查试模的尺寸、内表面平整度和相邻面夹角是否符合要求,拧紧螺栓,将试模清理干净,并在其内壁涂上一层矿物油脂或其他脱模剂。

⑵将配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装模成型,对于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拌合物,可采用振动台振实。将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并略高出试模上口,然后将试模放在振动台上并加以固定,开动振动台至混凝土表面出浆为止,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⑶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应在室温为(20±5)℃情况下静置一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放在标准养护室的养护架上,彼此间隔(10~20)mm,并应避免用水直接淋刷试件。当无标准养护室时,也可将试件放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水中养护,水的PH值应不小于7。

⑷从养护室中取出养护到期的试件,随即擦干并测量尺寸(精确到1mm),以此计算试件的受压面积A(mm2)。

⑸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对试件施加均匀而连续的荷载(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加荷速度为(0.3~0.5)MPa/s;当强度等级≥C30且<C60时,加荷速度为(0.5~0.8)MPa/s;当强度等级≥C60时,加荷速度为(0.8~1.0)MPa/s)。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P(N)。

⑹按下式计算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

cu P

f

A

取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为该组抗压强度值。如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实验三沥青性能检测

一、沥青针入度测定

石油沥青的针入度以标准阵在一定的荷载、时间及温度条件下垂直穿入沥青试样的深度来表示,单位为1/10℃。除非另行规定,标准针,针连杆与附加砝码的总质量为(100±0.05)g,温度为(25±0.1)度,时间为5s。特定试验可采用的其他条件,如表所示。

表1 针入度特定试验条件规定

温度/℃荷重/N时间/s

0 2 60

4 2 60

46 0.5 5

1.试验目的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沥青,在常温下大都是固体或半固体状态,可以通过测定沥青的针入度来表示沥青的粘滞性,并以针入度为其主要技术指标来评定沥青的牌号。

2.主要仪器设备

⑴针入度仪(图11)。针连杆质量为(47.5±0.05)g,针和针连杆的总质量

为(50±0.05)g

图11

⑵标准针。标准针应由硬化回火的不锈钢制造,针应装在一个黄铜或不锈

钢的金属箍中,针露在外面的长度应在40~50 mm,金属箍的直径为(3.20±0.05)mm,长度为(38±1)mm,针应牢固的装在箍里,针尖及针的任何其余部分均不得偏离箍轴1mm以上,针箍及其附件总质量为(2.50±0.05)g,每个箍针上打印单独的标志号码。

⑶试样皿。金属或玻璃的圆柱形平底皿,尺寸如表1所示。

⑸温度计。液体玻璃温度计,刻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

⑹平地玻璃皿。容量不小于350mL,深度要浸过最大的样品皿。内设一个不

锈钢三角支架,以保证试样皿稳定。

3.实验准备

⑴加热样品时不断搅拌以防局部过热,直到样品能够流动。焦油沥青的加热

温度不超过软化点60℃,石油沥青不超过软化点90℃。泡。

⑵将试样倒入预先选好的两个试样皿中,试样深度应大于预计穿入深度的

10mm。

⑶松松的盖住试样皿以防灰尘落入,在15~30℃的室温下冷却,然后将针插

入针连杆中固定,按实验条件放好砝码。然后将两个试样皿和平地玻璃皿一起放入恒温水浴中,水面应没过试样表面10mm以上。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下冷却,小试样恒温1~1.5h,大试样皿恒温1.5~2h。

4.试验步骤

⑴调节针入度仪使之水平,检查针连杆和导轨,以确认无水和其他外来物,

无明显摩擦。用三聚乙烯或其他溶剂将标准针擦干净,再用干净的布擦干,然后将针连杆固定,按试验条件放好砝码。

⑵将已恒温到试验温度的试样皿和平底玻璃皿取出,放置在针入度仪的平

台上。慢慢放下针连杆,是针尖刚刚接触到式样的表面,必须时用放置在适合位置的光源的反射来观察。拉下活杆,使其与针连杆顶端相接处,调节针入度仪上的表盘读书指针。

⑶手紧压按钮,同时启动秒表,使标准针自由下落穿入沥青试验,到规定

时间停止按压,使标准针停止移动。

注:当采用自动针入度仪时,计时与标准针落下贯入试样同时开始,至5s时自动停止。

⑷拉下活杆,在使其与针连杆顶端相连接,此时表盘指针的读书即为试样的

针入度,准确至0.5(0.1mm),用1/10表示。

⑸同一试样至少重复测定3次,每一实验点的距离和试验点与试样皿边缘的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实验1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配置方法。 2. 掌握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 实验环境 局域网,windows 2000 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实验内容 1. 在局域网环境下安装配置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 2. 练习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将Oracle 9i的第1号安装盘放入光驱,双击setup,将弹出“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欢迎使用”对话框。 2、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文件定位”对话框。 在路径中输入“E:\Oracle\ora92”,其它取默认值。 3、启动第1号盘的安装程序setup,具体方法同安装Oracle 9i服务器,不同的是在 选择安装产品时选择“Oracle9i Client 9.2.0.1.0”选项; 4、安装结束后,弹出“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欢迎使用”对话框。取 默认值。 5、登录Oracle9i数据库:选择“开始”→“所有程序”→Oracle-OraHome92→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 ; 6、系统出现“登录”对话框。选择“独立启动”。 分析与思考 (1)简述启动Oracle9i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2)简述启动Oracle9i模式中三个选项的区别? (3)简述关闭Oracle9i模式中四个选项的区别?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植物版)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不同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一般形态结构的观测[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巩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学习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显微测量及显微摄影的操作方法,增强对细胞的形态和真实大小的感性认识。 通过本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形态结构的基本观测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好基础。 [实验原理] 应用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详见翟中和等主编《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第一节),同时借助显微镜的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尺配合使用,进行测量和运算,观察细胞形态,得出细胞的大小。 该实验完成需时6学时。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一、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拍摄系统、37℃温箱、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等。 二、材料 洋葱根尖切片标本,念珠藻永久装片,兔肝细胞标本,夹竹桃花丝毛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 三、试剂 生理盐水,10μg/mL罗丹明123染液(溶于甲醇,避光于4℃保存) [实验步骤] 一、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略微压片,用滤纸条吸去盖玻片四周多余的水分。 2、将上述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在10×物镜下找到夹竹桃花丝毛细胞清晰的图像。 3、换上暗视野聚光器,调节至最佳位置,通过聚光器上的调中螺旋调节聚光器的中心位置,得到最好的暗视野图像效果。 4、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内部的显微结构和细胞质环流现象,并拍照。 5、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要换用与高倍镜相匹配的暗视野聚光器,重复以上调节步骤。 二、相差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大数据库应用实验指导书(1,2)

《—数据库应用—》上机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组编写 前言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能熟练掌握Transact-SQL语言,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安全,并能进行简单编程。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的主要目标: 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SQL SERVER2000,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项目设置与内容 表3列出了”数据库应用”课程具体的上机项目和内容 上机组织运行方式:

⑴上机前,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上机的整体要求及上机的目标任务;讲清上机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上机守则及上机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上机对应的理论内容。 ⑵每次上机前:学生应当先弄清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预习上机内容、方法和步骤,避免出现盲目上机的行为。 ⑶上机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⑷该课程上机是一个整体,需要有延续性。机房应有安全措施,避免前面的上机数据、程序和环境被清除、改动等事件发生,学生最好能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自己的数据。 ⑸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上机前清点学生人数,上机中按要求做好学生上机情况及结果记录。 上机报告要求 上机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及操作步骤、上机结果、及上机总结及体会。 上机成绩评定办法 上机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对上机原理和上机中的主要环节的理解程度; 2、上机的工作效率和上机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上机习惯是否养成; 4、工作作风是否实事求是; 5、上机报告(包括数据的准确度是否合格,体会总结是否认真深入等) 其它说明 1.在上机课之前,每一个同学必须将上机的题目、程序编写完毕,对运行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对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应做上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予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上机的效率 2.所有上机环节均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上机结果,若发现有结果雷 同者,按上机课考核办法处理。 3.上机过程中,应服从教师安排。 4.上机完成后,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上交作业。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精)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总是依赖于技术和实验手段的进步,所以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至关重要。 实验一普通显微镜及其使用(装片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油浸系的原理、使用方法、保护要点。 2、参观了解其他各类显微镜。 二、材料: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他显微镜、细菌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三、方法和步骤: 1、介绍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螺旋。 光学部分:接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 2、油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原理: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线亦少,光线经聚光器,通过载玻片进油镜时,由于空气介质和玻璃介质的折射率不一样,光线因折射而损失,使视野更暗。在载玻片和油镜之间加上和玻璃折光系数相同的香柏油,光线直接进入镜头,不发生折射,视野明亮,便于观察。 3、如何维护显微镜:机械部分的维护,光学部分的维护。 4、注意事项: (1)观察油镜载片时,先在载片上有菌影的地方滴1-2滴香柏油,然后放载物台中央,眼侧面看,慢慢降低油镜浸入香柏油中,镜头几乎接触标本。再用左眼在接目镜观察,同时慢慢旋动粗螺旋提起镜筒至能模糊看到物象时,再转动微调螺旋,直至看清晰为止。注意镜头离开油,就不能看清,重新按刚才的步骤进行。 (2)油镜使用过后,立即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如油渍已干,则可用香柏油粘二甲苯擦拭镜

头,再用干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 5、观察几种细菌标本片。 6、示教看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四、作业及思考题: 1、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2、光线强弱如何调节?与哪些部件有关? 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实验用品 一、器材 50ml烧杯, 试管(1~10cm), 10ml移液管, 试管架。 二、材料 羊血。 三、试剂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胺,0.17mol/L醋酸胺,0.17mol/L硝酸钠,0.12mol/草酸胺,0.12mol/硫酸钠,0.32mol/葡萄糖,0.32mol/甘油,0.32mol/乙醇,0.32mol/丙酮。 实验方法 一、羊血细胞悬液 取50ml小烧杯一个,加1份羊血和10份0.17mol/L氯化钠,形成一种不透 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的羊血。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3.半数致死浓度(LC50)P10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半数效应浓度(EC50)P101:指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 15.剂量—效应(反应)关系P100: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6.生物监测P14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7.指示生物P157: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不考) \ 18.环境生物技术P306: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19.生物强化技术P333: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技术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目录 一.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二、参观电子显微镜及生物超薄切片标本制备 二.细胞形态结构 实验三、细胞大小的形态观察——测微尺的使用 实验四、细胞活体染色技术 实验五、植物细胞骨架光学显微观察 实验六、胞间连丝观察 三.细胞化学 实验七、鉴定RNA的细胞化学方法——Branchet反应 实验八、DNA显色的观察——Feulgen反应 实验九、固绿染色法鉴定细胞内酸性蛋白与碱性蛋白 实验十、多糖及过氧化酶的显示 实验十一、核仁组成区的银染显示与观察 四.细胞生理 实验十二、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十三、细胞电泳 五.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十四、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融合 实验十五、植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实验十六、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十七、动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六.细胞化学成分的分离 实验十八、细胞器的分离、纯化——细胞分级分离 实验十九、荧光的细胞化学测定 实验二十、细胞活力的鉴别 实验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几种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普通显微镜提高分辨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一般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光学显微镜都是由物镜、目镜、聚光器和光阑组成,普通显微镜它们的放大原理及光路图如下: AB物体.A1B l第一次成像,A2B2第二次成像,O l目镜.O2物镜, F1为O l的前焦点,F2为O2的前焦点 各种光学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原理基本相同,各种特殊用途的光镜不过只是在光源、物镜、聚光器等方面作了改动,或在其它方面增设了某些特殊的设备。 (二)几种光学显微镜 l、普通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也叫复式显微镜,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显微镜。它适于观察一般固定的,有色的透明度较高的标本。其最大分辨力一般为0.2微米,从构造上可分光学、机械和电子三大系统。 2、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是以丁达尔现象(Tyndall phenomenon)(即光的微粒散射现象)为基础设计的,它使用了特殊的聚光器进行斜射照明,因光源中心束不直入物镜,所以视野黑暗,而被检细胞器因斜射照明发生衍射和反射,所以发亮可见。暗视野显微镜可用增加光照方法增加物体与背景的反差,因而可观察到0.2—0.004微米直径的微小粒子,但它分不清被检物的细微构造,它常用于观察物体的存在与运动。而暗视野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区别,主要在于聚光器的不同,致使照明方法有别。确切地说,称暗视野显微镜为暗视野照明更为贴切。它是照明光线仅照亮被检样品而不进入物镜。使视野背景暗黑,样品明亮的照明方法。 3、相差显微镜: 相差是指同一光线经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其相位发生变化并产生的差异。相位是指在某一时间上,光的波动所达到的位置。

环境生物学考试内容 修复的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09年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3.油镜的使用原理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器材 1.永久切片 2. 溶液或试剂:香柏油、二甲苯。 3.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操作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 (1)显微镜的安置,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源 2.显微镜观察

(1)低倍镜观察 (2)高倍镜观察 (3)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3.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观察完毕,上升镜筒,用擦镜纸和二甲苯清洗镜头,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五、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滴加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 实验二胞间连丝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加深对胞间连丝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有许多原生质的细丝,称胞间连丝。相邻细胞的胞间连丝相互联接,在细胞间的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中起桥粱作用,并使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协调一致,使植物体成为统一的有机体。用合适的植物细胞为材料,经简单处理,即能方便地看到胞间连丝。 三、实验材料 红辣椒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柿胚乳细胞间胞间连丝切片 四、实验步骤

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 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学院《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1.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室中oracle数据库安装后某些服务是关闭的(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使用),所以在进入数据库前需要对oracle进行配置: (1)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2)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3)以用户名:system ,口令:11111 以“独立登录”的方式进入oracle 数据库系统 (4)熟悉数据库中可用的工具。 2.实验的基本要求 (1)掌握Oracle11g的配置以及登录过程。 (2)熟悉系统的实验环境。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 计算机 4.实验步骤 (1) 查看设置的IP地址是否与本机上的IP地址一致。若不一致则修改为本机IP地址。 (2) 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右击/启动)。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serviceORACLE(右击/启动) (3) 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4) 启动oracle 数据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