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Y i b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_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介词汉译策略研究

二级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简汝梦

学号年级 2011级

指导教师徐文英职称讲师

年月日

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介词汉译策略研究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Based on Skopos Theory

摘要:英语介词使用频率高,搭配能力强,含义灵活,因此在翻译中属于比较难以处理的一种词类。目的论论者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

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目的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目的论的提出为英语介词的汉译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本文将目的论引入到介词翻译中,认为在目的论原则的指导下,英语介词的汉译可通过加词、减词、分译、转译等策略来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以及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关键词:英语介词;翻译;目的论

导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入世的大好形势的出现,汉语与英语在世界上似乎显得同等重要,所以将这两种语言互相转化是我们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在英语中,英语介词数量不多,但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在英语中的出现频率很高,功能多样且位置灵活,对构成句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英语介词的翻译策略问题一直深受广大翻译学者的关注。目的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即“目的决定论”。目的论的提出为英语介词汉译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因此,译者若能熟练掌握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则能译出高质量的译文。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各大专家对于英语介词翻译以及翻译目的论的已有研究和探索,并结合笔者自己的观点加以评述;然后以此综述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研究英语介词的汉译策略是个切实可行的手段;最后预测此观点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受欢迎的。

历史发展:对于翻译目的论的发展历程,笔者在总结各前辈的资料中得出:在20世纪70年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四大代表性人物及其理论是: 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criticism),即文本类型理论(始见于赖斯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度》)他把能范畴引入翻译中,发展了以原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的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functional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 赫尔兹一曼塔利(Holz-M anttri)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e Nord)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 提出了翻译功能加忠实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theory of translation)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现状分析:翻译目的论现在已经发展了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广泛运用于各类翻译实践当中。弗米尔的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其中最主要的理论,费米尔提出“翻译目的论”,将翻译定义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次范畴,其预期目的是整个翻译活动的出发点并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在翻译活动中,文本功能和文本接受者应处于优先地位,译者起重要作用。段自立在《翻译目的论介评》中认为,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都应遵循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目的法则是目的论的最高法则,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目的决定手段”。(Duan 82) 李智勇在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Bible Trans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指出,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并在译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Li 115) 同时,王小曼和赵慧君在Skopos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中还指出忠实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应该忠实于原文。(Wang, Zhao 360) 由此,笔者认为目的法则作为所有翻译法则的首要原则,是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运用的原理,对指导英语介词的翻译亦是如此。

目前大家对英语介词的翻译这一块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英语介词的定义,特点,以及一些简单的翻译策略上,有些介词的翻译侃侃而谈、空洞乏味,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由此误导了一些读者对文本正确意思的理解,使读者读译本时疑惑不解。正如顾玉莲在《轮机英语中介词的语义动化》中曾指出,英语和汉语属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语音、词汇、句法乃至修辞诸层面上有显着差别。然而两种语言体系均有介词类。(Gu 66) 冯丽在《谈英语介词的翻译》中谈到“介词((Preposition)又译作前置词,是指用在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同它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的词。”(feng 28)英汉两种语言的介词从内容到形式、从特性到用法都有一定的差异性。了解这种差异性,能使我们对英汉的组织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挖掘隐藏在句子表面组织后的深刻的语言哲学问题,也能为我们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践中汉英翻译打开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许庆庆在英语《介词的分类及翻译法浅析》中谈到英语没有发达的词形变化,是介词起着广泛的联系词语的作用。介词独立的时候几乎没有意义可言,只有处于某种关系中时,才有意义,因此介词常被称为虚词。它用来表明名词或代词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Xu 78) 笔者也认为多数介词的含义十分灵活,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一个介词可以多义多用,对组成英语句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英语介词的正确恰当翻译格外重要,对提升整篇文章的翻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广览各位前辈的文献,于艳红、杨喜存等人分别在《英语介词及其翻译》和《关于英语介词翻译的几个问题》中对英语介词的翻译主要提出了以下翻译策略: 一、加译。所谓加译,是指在翻译介词时添加一些词,所加之词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根据原文介词的含义加以补充。二、省译。不译是在忠实于原文内容的前提下

省掉不必要的词,使译文更简洁,更合乎译文语言规范,决不是任意省略或删减某些介词或介词短语。(Yu 118)三、反译。将介词(介词短语)译成否定式正说反说的变换是翻译中变通说法以利行文的重要手段。英语中除了一些具有明显的反说词义的介词(如without, despite, except,等)外,很多介词(介词短语)都可能有反说式,如after a while不久。四、转换翻译。转换翻译是指将英语介词转换译为其他词类:1,介词转译为动词。连淑能教授在其《英汉对比研究》一书中指出:汉语介词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严格地说,现代中国语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介词。而这一点使英语中一些动词性很强的动态介词,如across(横过),against(反对),along沿着),into(进入),through(通过),off(离开)等等得以直接转译,而丝毫不失其本来含义。2,介词转译为连词。介词是同其宾语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发挥作用的。如果介词短语是表示原因、条件、伴随状况等用法的静态动词时,按其搭配关系及使用的具体场合,有时可译成汉语中的连词“和、同、与、由于、因为、如果、虽然、当……时”等。3,介词转译为形容词或副词。英语中放置在名词之后,对于名词起修饰限定作用的静态介词短语常译为形容词。(Yang 6)趋向预测:这一系列关于翻译目的论和英语介词的翻译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让大家对翻译目的论的认识和掌握介词的翻译技巧有一定的指引和借鉴。并且,笔者相信在接下来的发展进程中,对翻译目的论的认识和英语介词汉译的研究一定会更加深入,理论联系实际,将翻译目的论和英语介词的汉译策略相结合,相得益彰,形成更完美的体系。

总结:以上关于英语介词的汉译法研究颇具有指导意义,但笔者认为,以目的论为指导对英语介词的翻译进行研究的文章并不多,同时英语介词本身所带有的特点

和其较强的专业性使得不少译者的译文在满足读者需求这一目的方面不太令人满意。因此,这一角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拟探讨目的论视角下英语介词的汉译。文章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英语介词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总结,并结合实例,对其进行分析,进而论证:翻译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增译、省译、转译等方法,只要能达到文本的预期目的都是可的行和有建设性的。这体现了目的论的核心原则“结果决定方法”。笔者希望通过以上各种分析,使译者了解到目的论在英语介词翻译中的重要性,从而使译者能根据英语介词的特点来决定英语介词翻译中的策略。

参考文献:

Bian-Jianhua[卞建华]. 关于翻译目的论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克里斯蒂安·诺德教授的四次网上交流(英文)[J]. 中国翻译-2006-01:

Dang-Fengqin[党风琴].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Numerical Idioms Based on Skopos Theory [J]. 海外英语-2011-15:

Du-Wei[杜伟]. Translat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Principle of Skopostheory [J]. 科技信息-2009-14:507-508.—

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J]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7

Li-Zhiyong[李智勇].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Bible Trans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J]. 海外英语-2013-14:

Sun-hun; Wang-Xunjun[孙辉-王雪君]. 从目的论视角看体育新闻英语的翻译(英文)[J]. 海外英语-2012-04:153-156+158.

Wang-Xiaoman; Zhao-Huijun[王小曼-赵慧君]. Skopos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360.

Chen, Daliang[ 陈大亮]. 针对翻译目的论的一种批判性反思——兼论文学翻译主体性的困境[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3:49-52.

Duan, Zili[段自力]. 翻译目的论介评[J].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0,02:81-84.

Feng, Li[冯丽]. 谈英语介词的翻译[J].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05:28-31. Gu, Yulian[顾玉莲]. 轮机英语中介词的语义动化[J].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1,03:66-69.

Huang, Yongchang[黄勇昌]. 为“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演进历程正名[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72-74.

Li, Huikun[李慧坤]. 由源文到译文——简述汉斯·费尔梅的“翻译目的论”[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113-114.

Mao, Bingbing[毛永冰]. 翻译目的论综述[J]. 市场周刊(理论研

究),2012,10:119-120.

Tang, Yujie[汤玉洁]. 浅析翻译目的论[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2008,01:159-161.

Wang, Hao[王皓]. 基于目的论的大学英汉翻译教学探索[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07:144-145.

Wang, Shukui; Li, Chongyue[王书魁,李崇月]. 英语介词汉译法探讨[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64-67.

Xu, Qingqing[许庆庆]. 英语介词的分类及翻译法浅析[J]. 林区教

学,2013,07:78-79.

Yang, Xicun[杨喜存]. 关于英语介词翻译的几个问题[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01:5-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