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_0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_0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_0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_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结构 1、引言:

简要描述研究问题的性质,并进一步陈述研究问题(为什么研究) 2、综述的主体:

简要报告其他人的发现与观点。

通常将相关的研究放在一起讨论,并用小标题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主要的研究工作,略提相对次要的研究策略:

时间、流派、代表人物 3、总结:

给出已有知识与观点的全貌 4、结论:

5、参考文献:

引用过的文献、其他索引(格式引言家庭是知识、价值观、态度、角色和习惯代代相传主要的传播体。

通过与家庭系统的互动, 子女形成自己的人格、思维模型和行为方即、家庭是人生最初始和最荃础的教育环境。

有研究表明,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那么到底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家庭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的呢?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中对子女学业成就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等。 1,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家

1 / 17

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破裂、家长的文化程度及职业类别等;(柳敏峰,徐长江,王黎华.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1674- 1536( 2010) 03- 0043- 04.)1) 家长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越多,采用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则相对较少。

从而使孩子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对德州三中学生进行了关于家长教养方式的调查和统计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别较大且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2】刘新宇德州三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9)家长的职业 2) 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的家长,其子女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多,而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子女相对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少。

经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属于自己的比较理想的事业和职业,对个人的发展也看得很重,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价值,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兴趣爱好,关注自身的情绪体验。

他们多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在精神层面会把自己和孩子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发展。

身为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学生父母一般从事体力甚至重体力劳动,还有的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一般无自己满意的事业,很难实

---------------------------------------------------------------最新资料推荐------------------------------------------------------ 现个人的理想和愿望。

他们把毕生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盼望着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出人有的甚至放弃了自身的发展,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但当孩子不听话或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时,他们迫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会表现为急躁不安、心灰意冷、痛不欲生,对孩子大喊大叫,导致孩子不知所措。

(【2】刘新宇德州三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家庭环境的资本维度家庭的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指的是家庭成员的个体的特征和物质的占有,比如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收入或财产。

家庭文化资本反映了家庭环境质量和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家庭社会资本涉及到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征,指的是一种有利于孩子认知发展的亲子关系以及社区组织之问的关系。

(Vong)对 1984 年捷克斯洛伐克全国 15 岁及 15 岁以上的人口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家庭社会资本用共产党员身份来测量,对孩子教育在统计上的显著的影响。

党员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文凭,而非党员的孩子则很有可能得不到小学或职业中等教育的文凭。

共产党员往往比非党员能为他们的孩了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

3 / 17

源。

因此,家庭可以运用所获得的资源来影响教育的选择和分配。

考尔曼认为,个体置身于紧密而有限制的社会网络更有可能积累社会资本。

当父母是一名具有紧密社会联系和共同价值的社区成员时,他们就不仅能够依靠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而且还①McNeal..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n educational Netherlands(M).Sociology ofEducation, 1986, 59: 237- 246.可以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

当社区具有共同的养育理念时,孩了就更有可能取得通常意义上的成功:毕业或避免麻烦等。

[6] 张新劳.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调查研究.[J]2008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文献综述的国外部分) attainment in the 2,主观性因素主要指家庭教育中与家长本人的观念、意志、行为等相关的因素,如家长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

参考瑞典临床心理学家Calo.Perris等人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的评价量表( EMBU), [7]包括6 个维度:

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高期望予以研究。

优秀生和后进生在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高期望这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情感温暖理解和高期望这两个

---------------------------------------------------------------最新资料推荐------------------------------------------------------ 维度上,优秀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后进生;在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这两个维度上,后进生的得分显著高于优秀生;两个群体在家庭因素主观因素的其他维度上没有表现出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研究表明诸如家长教养方式、教育期望和家庭文化氛围等相对可以改变的主观性变量,则很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这些发现为我们学校和教师通过指导家庭教育、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等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1)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山东省德州市三中 296 名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别较大且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习成绩影响效果不尽相同。

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一是能够尊重理解孩子的兴趣和要求,提出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以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观;能够积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无视孩子的兴趣和要求,不顾孩子的性格、爱好、特长和实际情况一味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想法为孩子制定目标和要求,用个人的意志主宰孩子的一切,使孩子成为一个没有独立意识和行为自由的工具,成为学习的机器。

这类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需要,有事不与孩子商量,独断专行,

5 / 17

常用命令和指责强迫孩子服从。

平常过多地采用批评、惩罚、压服的方法,使孩子感到恐惧和压抑。

(【2】刘新宇德州三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9)通过运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关系量表(EMBU) , 对253 名16~17 岁的青少年进行测查, 对学习成绩优良和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学生父亲教养方式中因子( 情感温暖、理解) , 因子( 惩罚、严厉) , 因( 过分干涉) , 因子拒绝、否认) 4 项得分差异有极显著性( t= 2. 35~20. 37, P 0. 01) ; 母亲教养方式中因子( 情感温暖、理解) , 因子 ( 过分干涉、过分保护) , 因子( 拒绝、否认) , 因子( 惩罚、严厉) 4 项得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t = 0. 75~13. 63,P 0. 05, 0. 01) 。

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10]李丰李夏付莉.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应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J].齐鲁医学杂志,1008-0341( 2019) 01-0027-0 2)家长对学生的管教控制方面通过对澳门两个中学中学两班级学生作为试查样本,以派发问卷、自行成答形式进行。

共发问卷65份,剔除没有与父母同住的2入,有效问卷共63份。

---------------------------------------------------------------最新资料推荐------------------------------------------------------ 使用的工具「父母管教模式与学习压力问卷」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父母管教模式量表」、「控制观量表」、「学习压力量表」、「个人基本资料」。

显示父母采取「民主型」管教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越高;「放任型」管教模式,则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越低。

虽然两种管教模式都有r高回应」的特征,即父母愿意跟子女分享、沟通,并作出回应。

【3 卢华杰澳门中学生的父母管教模式、控制观、学习压力与学习成绩的研究【J】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父母个人目标、父母卷人与学生成就目标的程度以289名初中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个人工作目标、父母目标与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之间的关系;编制父母卷入问卷,探讨父母卷入问卷维度的划分及各维度与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五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关于父母个人工作目标、父母目标和学生成就目标的关系模型表明,父母目标是父母个人工作目标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中介变量。

以学生成就目标为自变量、父母卷入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数据表明,父母卷入的不同维度能够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不同维度。

研究结果表明 1.父母目标知觉可以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2.家长报告的父母目标可以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3.父母个人工作目

7 / 17

标通过父母目标的中介作用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4.父母卷入的总体数量不能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5.父母卷入不同维度可以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不同维度。

【4刘文星.父母目标、父母卷入与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J】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归因以 219 名低学业成就中小学生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收集父母对子女低学业成就的归因、情感及行为反应信息,通过结构方程建构父母归因模式。

研究二进一步探讨父母的家庭教育成就目标与父母归因模式的关系。

最后通过访谈法深入了解父母是如何应对子女的低学业成就,并对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当父母把子女低学业成就原因归于学生自身时,会有失望、担忧、难过和生气情感的出现,生气的情感会引发父母责打或者帮助的行为。

当父母把原因归于家庭这样的外部原因时,父母对子女成绩提高的信心极大,对子女会有鼓励、帮助行为。

由部位这一原因维度引发的多种他人指向情感行为反应的因果序列得到证实。

在家庭教育中持有成绩回避目标的父母面对子女的低学业成就表现出失望的情感。

---------------------------------------------------------------最新资料推荐------------------------------------------------------ 【5】于潮杰.父母对子女低学业成就的归因及其与家庭目标的关系【J】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5.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庭气氛的形成,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最为直接的影响。

未成年人置身于愉悦、轻松、关爱的家庭中,其性格会开朗、活泼,情绪稳定,行为健康;而每天生活在沉重、压抑、冷漠的家庭里,其性格会日渐孤僻、内向、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做出不良行为。

通过分别对父子、母子关系的测量,与父亲的关系很好或者比较好的时候,学生成绩的优良率达到了 30 甚至 40,而认为与母亲的关系一般或者不大好甚至很不好时,学生的优良率明显下降,降到了 20 甚至是0,与此同时,成绩很差的比例却明显上升。

也就是说,学生与母亲关系越好,在学习成绩上的表现也越好,与母亲关系越差,在学习成绩上的表现也越差。

在研究中发现,当学生认为与父亲或母亲的关系不大好时候,他们的成绩收到的影响最大,而认为很不好时对他们的影响反而不是最大,这与我们平常所认为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差,对学生成绩的应越大不大一致,可能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数据问题,因为认为和父亲或者母亲的关系非常不好的学生很少,这就使得成绩优良的学生人数即使很少,其所占的比例也不较大,第二个是当学

9 / 17

生认为和父母的关系不大好时,已经很不好了,再说这时候学生的心理波动是最大的,谈们的成绩也对容易受到影响。

[6] 张新劳.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调查研究.[J]2008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6 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独立性和控制性以学生语文成绩为因变量,以中学生家庭环境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中学生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独立性和控制性进入回归方程。

说明中学生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独立性和控制性三个因子水平对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也可以根据中学生家庭环境的这三个因子情况对中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预测分析。

在一定程度可以用下列方程对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预测。

语文成绩=1.093*情感表达+1.421*独立性一0.710*控制性+64.96。

表明这些因子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巨大。

[9].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创造力和学习成绩的调查研究,[J].2005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总结:

学业成绩家庭类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家庭环境的客观因素方面;在家庭教养方式和家长期望等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方面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大影响。

客观性因素主要指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破裂、家长的文化程度及职业类别等;主观性因素主要指家庭教育中与家长本人的观念、意志、行

---------------------------------------------------------------最新资料推荐------------------------------------------------------ 为等相关的因素,如家长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

文化程度、从事职业、掌握的教育知识以及家长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表现为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教育知识越丰富,采取民主教养方式越多,其子女的业成绩越高;相反, 家长的文化程度越低,教育知识越贫乏,采取专制和放纵教养方式越多其子女的学业成绩越低。

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的家长,其子女学习成绩优秀的多,而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的子女相对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少。

父母管教模式为「民主型」 ;控制观人格特质为内控控制观;学习压力大,但是其中以「功课压力」最高;学习成绩方面个别差异很大。

发现父母管教模式、控制观、学习压力和学习成就有相关存在,以「专制型」管教方式,则中学生较倾向于「外控」,学习压力也比较大;以「民主型」管教方式,则中学生较会倾向于「内控」 ;以「放任型」管教方式,则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低;以「不干涉型」管教方式,则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低;外控制观的中学生,其学习压力越大;内控制观的中学生,其学习压力越小;父母对子女的回应越高,子女会越内控,压力也越小。

关于父母个人工作目标、父母目标和学生成就目标的关系模

11 / 17

型表明,父母目标是父母个人工作目标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中介变量。

以学生成就目标为自变量、父母卷入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数据表明,父母卷入的不同维度能够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不同维度。

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揭示父母个人工作目标、父母目标和父母卷入对孩子的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及途径,研究结果如下:

1.父母目标知觉可以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

2.家长报告的父母目标可以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

3.父母个人工作目标通过父母目标的中介作用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

4.父母卷入的总体数量不能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

5.父母卷入不同维度可以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不同维度。

根据韦纳提出的认知情感行为反应的序列进行的研究。

针对父母对子女低学业成就的归因分析,当把原因归于学生自身时,会有失望、担忧、难过和生气情感的出现,生气的情感会引发父母责打或者帮助的行为。

当把原因归于家庭这样的外部原因时,父母对子女成绩提高的信心很大,会有对子女的鼓励、帮助行为。

考察家庭教育成就目标与父母归因模式的关系发现,成绩回避目标与失望情感路径系数显著,与具体的原因、行为反应没有显著的关系存在。

家庭的组织性、知识性、道德宗教现、亲密度和独立性好,

---------------------------------------------------------------最新资料推荐------------------------------------------------------ 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的人格因素得分校高。

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学业成绩有极大影响, 应管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家庭管教一致性、家庭矛盾性、家庭亲密性方面均好于成绩差组, 在家庭知识性方面低于成绩有效期组。

学习成绩与焦虑无直接相关性, 但焦虑状态高的学生与家庭教育功能状态不良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家庭教育功能状态良好促进学习成绩。

家庭教育功能状态不良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状态。

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性、独立性、娱乐性与创造性成正相关;控制性与学习成负相关:

创造力与学业成绩无关,原因是学生成绩不反映创造力,即考试或者教育活动不涉及或者涉及很少的创造力培养。

男女生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环境中的组织性、成功性、道德性等因子以及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知识性、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道德性、控制性等因子与学生成绩有显著的年纪差异,创造力与学习成绩都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结论:

以学生成绩和家庭状况调查所收集的实证数据为基础,用统计方法实证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13 / 17

从父母素质来看,主要以父母的文化程度来测量,其对未成年人的学习行为也有重大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深入到未成年人学习行为的各个方面。

由父母文化程度造成的未成年人学习行为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造成的差异也较大。

从教养方式来看,它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明显影响,尤其是以自主型教养方式为代表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与其相反的放纵型教养方式则非常不利于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从父母关系来看,这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影响。

父母关系越好对学生去的优良的成绩越有利,家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父母关系。

从亲子关系来看,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家庭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产生重要影响。

学生与父母的关系越好,越有利于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这里要说明的是,对孩子的成绩影响最大是当孩子感觉与父母的关系不大好的时候,而不是感觉非常不好的时候。

从家庭经济状况来看,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有一定影响,家庭经济环境是未成年人学习行为的物质基础,但只能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综合来看,家庭组成和父母素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最大,

---------------------------------------------------------------最新资料推荐------------------------------------------------------ 父母关系和教养方式的影响力也很大,亲子关系、家庭经济状况也存在一定影响。

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余下建议:

1、建立和睦温馨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她鲤关系、祖孙关系等。

它表现了家庭分子间不同的联系方式和互动方式。

家庭关系也叫家庭人际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直接影响家庭环境和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2、积极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多参加有益的家庭和社会文化娱乐活动,如下棋、欣赏音乐、歌咏比赛、学书法、旅游等,通过健康的文化活动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要保持乐观、愉快的生活情趣,不要把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以及对社会的不满带到家里来发泄,因为这种消极的情绪会在家庭中蔓延开来,充斥进家庭生活的整个空间,对孩子产生巨大的情绪污染。

所以父母应当以正面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为孩子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3、提高父母的人格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15 / 17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经常的学习榜样,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特别是父母的人格修养,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内容,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又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4。

提倡名主型的管教方式父母不应该粗暴的对待学生的学业结果,而应该平等的态度对学生予以感化,培养他们的思考认知能力。

多与他们沟通、分享,培养子女的价值观,加强心理质素,教导他们面对及处理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内控制观,以致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面对压力及解决问题,这角色是别人不能代替的。

有质素有内控人格对各方面都有益处,是一项内在价值观,当子女有这种质素,不论是面对学习、压力、感情及工作,他们都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处理;即使是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也有愿意跟他们分享及作出回应的父母,教导、指引或提示他们去面对问题。

参考文献 [1]柳敏峰,徐长江,王黎华.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1674- 1536( 2010)03- 0043- 04. [2]刘新宇德州三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卢华杰澳门中学生的父母管教模式、控制观、学习压力与学习成绩的研究【J】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刘文星.父母目标、父母卷入与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J】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最新资料推荐------------------------------------------------------ [5]于潮杰.父母对子女低学业成就的归因及其与家庭目标的关系【J】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6] 张新劳.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调查研究.[J]2008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7] 谭承红 .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成就影响的相关分析 ,[J]. 卫生职业教育,1671-1246(2007)21-0119-02 [8] 张磊, 肖旭东, 霍金芝, 万娜. 家庭教育功能对农村中学生情绪特征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 J]. 中国校医, 1001- 7062( 2006) 02- 0135- 03. [9].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创造力和学习成绩的调查研究,[J].2005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0] 李丰李夏付莉 .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关系 ,[J]. 齐鲁医学杂志,1008-0341( 2019) 01-0027-02

17 / 17

浙师大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整理(2012上半年)

教育科研方法(2012)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二、 (一)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二)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辨析题): 1、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错) 内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即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研究情境、其他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但是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不一定高,有时候,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反而低。 2、为达到外在效度,结果必须能推广到许多不同的人群和条件中去?(错,科教) 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提高内在效度的企图可能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3、没有信度也就没有效度(对) 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三、教育研究的分类方法(给出一个实例,能判断是属于哪类研究?选择)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研究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关心的是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对事物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意义的理解、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注重结果,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

库存管理优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库存,在供应链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具有存储、应变等作用。是供应商的结束和公司生产的开始,也是供应的节点,合理的解决库存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经营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为解决这些公司生产经营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就有必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库存管理。李波、洪涛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说到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于把库存控制在合理水平,防止超储积压或不足,减少资金占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成本,以提高公司竞争力。 库存是每个公司都能遇到的管理问题,它对公司生产的连续性及公司的利润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一个公司来说,物资库存工作能否顺利地进行,对于降低公司产品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大型公司,都会面临物资的采购和库存工作,如果处理得当,就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协调,将会导致物资积压,资金周转不灵,严重的还会使公司停工停产。公司对其物资管理供应体制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目的就是规范公司物资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储备,一方面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提高公司整体的竞争能力。 不合理的库存管理具有这些表现为:低效的产品挑选、落后的沟通方式、昂贵的库存成本、不科学的采购成本、不合理的库存结构、过高的质量控制成本、过长的采购周期。由于库存的不合理,公司生产过程不够流畅、停工现象时有发生、工人积极性逐渐下降、销售机会容易错失。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收益进一步影响公司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 所以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公司的库存储备,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为将来的市场竞争站稳脚跟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是单级库存控制方面的研究,后来供应链管理理论横空出世,多级库存控制成为学者们争相研究的对象。1915年福特哈里斯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对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最低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的订货批量,提出了经济订货模型也就是非常著名的EOQ模型。这之后,随着国内外学者们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问题的不断研究,发现了很多存储管理问题也依次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终形成了库存理论。一开始的库存理论模型仅仅是对单个公司的库存最优化。分别建立了不允许缺货,生产时间短;生产需要时间, 不允许缺货;允许缺货,生产时间短;市场占据时间,允许缺货;

教育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彭碧柳一、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对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特征和意义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具体行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美国的教育学者)理查特(Richert,A.E)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教学教育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育教学实例。 (二)案例的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教育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事件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1、促进理论内化 案例是理论的故乡。针对困惑,我们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事例写成案例,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有效地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为应付培训而被动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使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1 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存货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加强存货管理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能有效地服务于基本生产、 技术改造的全过程。存货管理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存货储 备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占用是否最佳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加强存货控制和管理,会使濒临绝境的企业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反之,则会使充满活力的企业逐步陷入困境。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 越残酷。企业的竞争从增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逐渐转变为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而存货管理又是企业内部管理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2 存货管理概述 2. 1 存货及存货管理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者商品、处在生产过程 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1]。按存放地点不同分为:库存存货、在途存货和在制存货; 按取得来源不同分为自制的存货、 外购的存货、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取得的存货、接受捐赠的存货、委托加工的存 货、债务人抵债形成的存货及盘盈的存货等。 存货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降低存货成本, 增加获利能力, 对存货进行决策、规划、控制等工作的总称。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 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大量存货置留也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2]。存货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及资产的营运效率。存货管理包括:(1存货的决策管理,主要是对储备存货的进货决策。 (2 存货的规划管理, 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的前提下, 制定出一个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占用额较小的限额并分别责任到各相关部门,实行考核和奖惩,即是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 (3存货的控制管理,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 浅谈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的今天,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了,培养21世纪合格的中国公民成为了我们育人的方向。21世纪合格的中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要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文主义精神、健全的人格、开放的世界意识。要培养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需要的新人才,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一味灌、,学生机械的记,学生缺乏自主性、创新性,显然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新时期呼唤新人才,新人才的培养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以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新课程进入到学校操作层面,所遭遇的许多问题往往令教师对先前接受的理论产生困惑甚至怀疑。这当中固然有教师在理论上的误读和实践上偏离的问题,但是,理论的适切性与指导力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天的实践已经无法回避许多与理论有关的认识问题,如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如何认识学生个性发展与国家定向培养的矛盾,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如何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等等。尽管理论工作者对这些问题都已经注意到并有了一些研究,但就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而言,一线的实践者多少感到有些单薄、有些苍白,一些课程理论因为较少涉及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客观存在的

特点,依然停留在思辨的层面。所以,我们仍期待更具针对性和指导力理论的出现。新课程理论充分借鉴了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课程理论。尽管我们反对以“国情不同”为由拒绝对国外先进理论的传播与吸纳,但来自国外的教育理论毕竟有其生成和发展的特定环境。对理论的把握离不开对环境的认识,在引进理论的时候,要注意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理论有其超越环境的共性部分,这是我们要吸收的东西;也有依赖于环境、体现个性的部分,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引进的国外理论,不仅要了解其成功的方面,也要认识到它们在本土的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遭到的各种批判,不能忽视对问题的呈现和对局限性的剖析。在传播理论的过程中,要用理论来分析、解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重传播、轻应用,我们要欢迎教育理论在重建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视角,多维度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对新课程的健康推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第一: 我们渴望理论对实践有及时的观照与呼应,我们在艰难推进新课程的时候更需要专家的支持和指导。课程改革的理论工作者需要更多地深入一线,和教师们一起,分享改革的快乐,体验改革的阵痛,发现改革的问题,破解改革的疑难。对实践中具体案例的生动剖析远比简单的传播或是粗暴的批评更能令实践者心服口服,更能显出理论的功效与威力。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只有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我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试卷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培训班试卷(2006) 一、判断/改错题:(6×3=18分) 请判断下列陈述的正、误(用√、×表示,并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如果你认为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陈述的话,请务必作简要修改。 1.实证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客观证据,并在研究开始阶段就能够提出尽可能清晰的研究问题。() 2.相比于实验法而言,调查法可以同时考虑众多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3.人类学(或称人种学)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过程,并以获得普遍规律为主要研究目的。() 4.分层抽样由于不是严格的随机抽样,故不要求在每一层中遵循随机的原则。() 5.研究设计的信度指的是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与预先设计的研究问题之间的相关程度。() 6.在个案研究论文中,对个案特征的详细描述不可省略,但对个案研究结论的推广讨论有时可以缺失。() 二、选择题:(6×2=12分) 请只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 1.准实验是指 [1]自然实验;[2]被试的分配方式是自然状态; [3]具有多次前测的实验;[4]仅施后测的实验。 2.所罗门四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1]为了提高实验效率;[2]为了提高实验效度; [3]为了减少抽样误差;[4]为了尊重被试。 3.影响问卷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是 [1]样本容量;[2]总体的大小;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4]问卷的长度。 4.田野工作方法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特点往往是 [1]整体的详细的文字叙述;[2]包含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3]包含对假说的检验;[4]包含可操作性的变量定义。

5.当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8时, [1]可以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2]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较弱的因果关系; [3]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 [4]仍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6.比较研究的性质的可以表述为: [1]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差异之处; [2]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差异之处; [3]不同类型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共同之处; [4]是使用国际资料进行横向研究的特殊研究领域。 三、名词解释(4×10 = 40分) 历史研究,趋势研究,叙事分析,前测,量表, 定额抽样法,样本容量,中值,问卷,假说 四、简答题:(3×10 = 30分) 1.什么叫实验法?实验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2.什么叫扎根理论?它有什么特点?与实证方法的关系如何? 3.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在一项研究中的联系和不同作用。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企业存货管理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企业存货管理模式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存货作为公司的一项占有很大比例的资产(20%-30%),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因此,加强存货管理的日常管理,降低存货的管理成本和占用的资金量,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使企业的存货既能适应市场变化、又能保持均衡生产,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预期目标:借鉴国内外一些存货管理质量较优的企业的做法,让我国企业汲取他们的存货管理经验,进而达到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研究被调查企业的性质,存货管理模式类型,企业存货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实施效果,并结合相关数据对被研究企业的存货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整理出各自的优缺点,作为企业选择或试行存货管理模式的一项参考,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现状:我国对于存货管理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仍旧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众多企业在采用存货管理模式的同时对存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缺乏系统性和技术性。有些企业在存货管理模式的选择应用上往往流于形式,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要重视存货管理模式的选择和运用,不能只是照搬其他企业的存货管理模式。存货管理模式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 但也有许多大企业,诸如TCL、海尔这样的大企业选取了与企业相适应的存货管理模式,并且注重存货管理执行人员的培训,做到精细化管理。 我国企业在存货管理成本的控制上需要不断的提高,需要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研究发现存货管理模式的应用落实取决于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并且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同时建立一种目标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考核的科学管理模式. 整体上来说设置科学的库存管理流程通畅的业务流程是保障高效库存管理的基础,同时应具备优化.无冗余.并行作业的基本属性。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充分利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模式,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存货管理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早,存货管理的质量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2020年整理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doc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教育研究方法是作为一个现代师范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教师进行从教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这课上不上都一样,只要因材施教就能当好好老师,后来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这门课。不管后面有多少人来上课,但是我每次都去上课,学习到不少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 教育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教育研究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老师发现在教育中的问题,并研究出问题的所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教育研究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思维也得到了转变。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的收获。 收获之一:我开始感到教育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收获之二:是了解了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教育研究领域积累了种种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观察研究、访谈法、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 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中,我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提到研究的能力方面也马上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研究方法时团结很重要,合作就是力量。教育的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大家要共同努力自不待言,还要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有时还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等等,都对教育研究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获之五:是培养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难。只有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才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进尔进一步提升自己。 收获之六:培养了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初步理解到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师这个职业,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进行各种“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问题等等。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XXXXX学号XXXXXXXXX 指导老师XXXXX职称XXXXXXXXX 题目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于药品库存管理系统研究与发展展望1.引言 药品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平均物资库存量的80%以上。医院单位的药品信息和数据纷乱复杂,整理统计费力费时。而且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资,既要满足医疗一线的正常需要,又要做好急救用药、社会特殊需要的药品储备,药品的临床用药又具有不可缺和用量不稳定的特点,因此药品的库存管理不能使用企业的库存物资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管理,要探索适合医院具体情况的管理模式。 使用药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对药库进行信息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数据处理快捷、保密性好等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医院药品流动及库存管理的效率,也是医院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医院药库管理系统是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医院药库的有效管理和数据信息的安全存放已成为医院药库管理系统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国内研究现状 在医药行业中,医药经营企业的物流管理以及相应的财务处理、信息处理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手工操作,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已经成为了关键所在,手工方式的弊端可以通过医药管理信息系统来充分满足药品管理的各环节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的、系统的管理。 现今,医院的药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2.1药品库存信息管理方式落后,效率低下

潘志浩、李莉、胡勇军在2011年提出,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医院处于药品供应链的最末端,医院巨大的药品库存量造成了整个医药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更加巨大的库存量,大量的药品处在储备状态,这对缺乏卫生资源的我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更加巨大的浪费[1]。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的管理科学,与企业存货管理类似,是在满足医院临床用药需要的前提下,研究如何以最佳库存实现最低成本。运用设计科学合理的药品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医生,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能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陈海文,杜憬生在2011年提出,信息化管理后,通过库存预警机制,自动生成缺货单.大大减小了查仓的时间,提高了领药的合理性.提高了工作效率[2]。从而使药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其他方面工作的研究,开展更好的临床药学服务。因为药品停留在医院的时间越长,库存量越大,资金利用率越低。而医院由于其预的限制,医护人员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合理控制药品的库存,即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利用最少的人力、资金及最少的库存发挥最大的效益。 2.2医院各环节沟通不畅造成库存管理混乱,导致患者满意度降低 杨玉玲,陈忠东在2008年提出,通过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加快了药品的周转,大幅度地降低药品过期失效的风险.保证了药品安全质量,可以有效地防范医疗安全隐患[3]。目前,医院中的药品库存控制管理人员对现代化的存货控制思想和方法缺乏必要的认识;同时,与操作信息网络技术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很难满足先进的库存控制的需要。这就需要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一定的药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培训以及沟通服务能力上的培训,以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谢平在2011年提出药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结合现代化管理理念制定药库工作流程,保证任何工作人员,任何工作步骤都有复核检验的环节,每个工作步骤都有固定的人员、固定的操作模式[4]。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比医院的规模、资金和医疗质量,而且更离不开高效、准确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正是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一个绝好的利器。为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的管理,近年来,我国对医药流通行业提出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认证要求,其中对药品的采购环节、质检入库、销售、出库复核、库存养护、首营品种复核、供货商资格审核,客户资格确认等环节,均做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各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本单位的商品情况及目前的经

学习教育研究方法之精选案例分析法.docx

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彭碧柳一、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对有教 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特征和意义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 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具体行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美国的教育学者)理查特(Richert, 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教学教育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 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 发人深思的教育教学实例。 (二)案例的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 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 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 典型情景。

2.研究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 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 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教育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 教育事件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 的自我叙述,叙述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自己的 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 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 ,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1、促进理论内化 案例是理论的故乡。针对困惑,我们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事例写成 案例,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有效地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 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为应付培训而被动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使教育理论能落到实践中并指导实践,使案例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同时,教师在不断进行案例分析和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理 论的过程。这种任务驱动型的学习,使教师能不断内化理论并落实到 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2、促进自我反思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