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致力核心,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

致力核心,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

《和谐学导五步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类型:教学论文编号:3

致力核心,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五步教学法

哈拉道口中心校:赵伟

摘要:数学五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本文讲述了“自主式五步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

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学案。

正文: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达到“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学校,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教学改革目标。我校大力提倡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大胆学习“五步教学法”的五步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有效活动———致力核心问题——设计有效检测——升华经验成果。我校通过一段时间的时间与探究发现该教法效果很好,不仅解放了学生,开发了学生,提升了学生,而且使课堂的教学容量大大提高了!以下本人就该教法在实践中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分享:

五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教学情境,数学情境不在于情境的华丽生动,不在于气氛的热烈,也不在于问题提出方式与众不同,而在于学生有对数学问题作出的反应,能否使学生产生认

识冲突,真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产生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强烈愿望。

第二个环节是组织有效教学,大约20分钟左右。教师要提出有效的问题,“懂”、“透”、“化”的境界。“懂”就是理解教材的结构,

“透”就是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化”教师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学习对象的特点与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思维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上的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五步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致力问题核心,大约3分钟左右。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致力核心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也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给学生布置活动任务时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目标明确,目的性强,要求清楚,从而聚焦焦点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想法和做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抽象出数学概念、公式、定义定理等。提出的问题要突出趣味性、启发性、适度性、目标性。

第四个环节是设计有效检测,大约十五分钟。练习时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可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练习的设

计可以分成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开放练习。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好的检测题,通过解题处理好“知识结构化”与“知识问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积累活动经验,感悟策略方法,学会思考,注视知识的整合,把一个个的知识点通过练习,形成知识体系,连接成“平面”、“立体”,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五步教学的第五个环节是升华成果,大约2分钟。学生的能力不在于显性知识的掌握的怎么样,能力是隐性知识的外显;素质不在于显性知识的掌握的怎么样,素质是显性知识的内化与升华。一堂课的结束时,教师要让学生将公式的推导过程,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解决问题的分析过程重新梳理,总结出理论,又能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新课改势在必行,而“五步教学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把教师从课堂解放出来,融入现代的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学、互动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一课内容来说,老教法是先以教师为主,后以学生为主,本教法则是先以学生为主,后教师参与。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实施高效课堂 学生应该怎么做

实施高效课堂学生应该怎么做 城关中学郭凤莉 目前在各地的中小学教学中关于“高效课堂”的概念说的比较多,各地也都在推行“高效课堂”模式。现在讲的比较多的是有李炳亭教授倡导的山东杜郎口的“高效课堂”模式。关于“杜郎口模式”我这里不想妄加评论,因为他们那种“围桌”式教学真的不适合高中阶段的教学。关于“高效课堂”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实际上自从有了课堂授课模式的那一天,教师们就一直在不懈地追求这课堂效果的最优化。那么究竟什么叫做“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作为课堂教学的两个主要的角色就是教师和学生,那么要想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从这两个角色入手。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就像一部戏的导演一样。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授课的对象,就像一部戏的演员一样。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的检验就是依据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判断。因此,作为知识的接受对象,课堂教学的主体,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关键了。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首先必须从学生身上下功夫。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稳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确保课堂思维的连续性,确保教学活动的畅通性,这是取得良好听课效果的前提。 教师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激情化的语言,高超的课堂调度能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一节课45分钟学生要完全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是一件容易的是事儿,但是作为学生必须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二、积极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成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

常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类型及特点

常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类型及特点 杨庆余 (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杨庆余) 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提问的功能在于引起思考。因此,小学数学课中的课堂提问,不能简单视作是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师生语言交流,也不能简单视作是一种评估学生知识掌握的手段。提问应做到三个明确:其一是目的明确,即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其二是方向明确,即提问要给学生明确的思考方向,决不能含糊朦胧;其三是评价明确,即学生在回答提问后,要对其有个明确的评价,决不能有置可否,使其茫然。 现今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常见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判断性提问 这类提问多见于学生或教师的解题过程中或结束后,目的是判断其过程、方法和结论的正确性,有时也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其过程、方法或结论的合理性。 常用的语句有:“对不对”“是不是” 这类提问的特点是:其一,要求回答者仅用“是”或“否”就能解决提问,因此,尽管教师也引导学生思考,但提问方式本身容易误导学生不做思考,所以思维程度要求很低;其二,难以发现学生真实水平,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常包含偶然因素,从概率来说,即使是猜,也有50%的正确率;其三,难以找到学生错误症结所在,一个判断失误可由多种因素所致,不找到原因就无法对症下药。 建议这种类型提问后面应紧跟一些引导叙述算理的或引导思考的提问。 二、视读性提问 这类提问多见于一个课题展现在学生视觉之中后,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题中找到一些相关信息,便于从这些信息入手加以思考。 常用的语句有:“是什么”“怎么样” 这类提问的特点是:其一,能引导学生将注意集中并指向课题,并调节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其二,能提高学生从众多信息中辨认出某些相关信息的能力;其三,其思考性成份很低,有时甚至只要照读一些数据即可。如:“第一班工人生产了几个零件”学生只要读一下题中已告诉的数据即可。 建议这类提问增加些思考成份,诸如只视读一些数据的提问尽量避免,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复述性提问

浅谈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浅谈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发表时间:2018-05-24T16:07:54.33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2期作者:闫鹤[导读]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吉林省公主岭市双龙镇中心小学校闫鹤 【摘要】新教学思想的核心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改革,更新了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课堂就能“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关键词】学生主体,兴趣培养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不仅要准确地、艺术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知识王国”里来。兴趣的发展有三个层次,从“有趣”开始,产生“乐趣”,然后向“志趣”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本性活泼、好动,对新奇事物往往具有好奇心。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等活动,设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完表内乘除法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在黑板上不出声地写出几个数:12、6、4、8、2、3、18,这些看似漫无主题的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想:咦!这些数有什么用处?老师写这些数干什么?问号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然后老师告诉学生:用这些数组成乘法或除法算式,要求积和商也必须是所给的数,你能组成多少道算式?比一比,看谁想得最多?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动脑,人人都想争第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教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后问学生: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提出,就在学生中引起激烈的争论。众说纷纭,各尽所能,方法各不相同。有的从画图、测量、计算的方法入手;有的先假设数据然后计算,利用假设法来计算。大家各显“神通”,最后得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正方形大”的结论。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了。 (三)探索、提示数学内在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前我安排同学在预习的基础上,到生活中寻找一些轴对称图形,像树叶等。上课时,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大量精美的对称图案,包括花朵、脸谱、剪纸、建筑等等。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仅对所学知识掌握透彻,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美学。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时常设计适当的数学内容,带领学生步入数学的百花园中,发掘、欣赏数学的内在美,从而使学生有更大的兴趣,自我去探索数学的奥秘。除此之外,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只有千方百计地注意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注重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实际。教学中的素材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课堂提问是讨论型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活动以思考讨论分析为主。以不同的生活现象,侧面引出知识点,以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知识点。这样课堂更加活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一定的知识获得一定的能力,这实际上也对我们教师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材料的基础上合理的组织好课堂。以前对于主要知识都是先提出来,再用实验或者事实去验证它,而新课改要求我们在已经具有的常识上,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来掌握新的知识,而这种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小组讨论慢慢得出的共识。提供了更多的贴近生活的新素材引出我们的新内容,用这样的以旧带新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也能够很好的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于学生们建立知识体系。更加强调层层深入,有目的的提问,便于学生有目的的思考提出的问题。更加强调学生的活动,但这样的活动仍然在教师的监控之下,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干什么,得到什么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认识新知识,落实新知识,课后学生的探究也是我们学习的一块很大的平台。各种情景和课堂提问与学生活动来完成,不断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验证,不再是老师给出现有的结论,而是在探讨中得到结论。摒弃了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了发现知识的主人。提问更有指导性、目的性,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问题不断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不至于学生在这样的探究型的课堂之中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够通过一步一步的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发散,但是又能够学到知识。学生的活动始终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目的性很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的活动不断地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学到新的知识。通过他们自己的探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高效课堂的学习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的学习小组建设 (一)小组文化基本建设 1、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组规、口号、组徽、组歌等,并制作成小组文化标识牌,激励每一个组员。 2、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目标的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由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4、班组课程的建设。目前有校本课程之说,尚无“班本课 程,”和“组本课程”的开发,同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样,随着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的建设,同样可以将班级文化特色和小组文化特色开发为课程,比如高效课堂下的班级管理、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实践等等,学校可以借助班组学习建设,在这方面做有益的尝试。这将成为学校高效课堂文化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小组综合性培训 1、组长培训 小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有关在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调查、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2)定期召开学习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3)让小组长享有一定权力。教师应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4)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好地体现其自我价值实现。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 2、组员培训 (1)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研究也表明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2)关注弱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促进弱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交流、展示等。优点放大,缺点缩小,对待弱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为组员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目的是

以学生为本开展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开展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要想实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教学模式,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终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学会创新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不是要人消极接受,而是要激发自主性,培养独立性,最终帮助孩子获得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目的。”所谓自主性,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对现存世界的事物抱积极的态度,用实际行动来完成自身的使命,即自发自动、自主自觉、自决自由。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让第斯多惠坚信: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舞。既然如此,那是什么决定着我们的表现或能力的高低呢? 毋庸置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1.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要求。教

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针对差异启发引导,独立探讨,获取知识,从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应该表现在对学生差异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上,对客体价值的充分发掘上,对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的进行自我表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愉悦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怎样做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想学、乐学的目的。一节成功的课学生会思维活跃,兴趣极高,不觉得累,学生会在不知不

课堂提问的秘密 心得体会

课堂提问的秘密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巧妙的课堂问答是诱发学生思维的不竭动力,能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所以新课改大力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但是,很多考生实际操作的效果并不理想,大多生硬的理解为教师在一堂课中讲得越少越好,应该让学生多讲,教师讲多了又成了传统的教学式。实质上则成了为了“对话”,而用“提问”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借学生之口说出自己想要说的答案,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表面上貌似贯彻了新课改理念,然师生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交流和互动。“对话”也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已。要想能够将一堂“假”的试讲课讲灵、讲活,就须首先把它讲“真”。我们要从实际的教学出发,还原真正的课堂。 一、找准时机,适度把握 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设计适量的课堂提问。太少,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师唾沫横飞,学生听的两眼发直,课堂死气沉沉;太多,则然会降低问题的质量,“一大波问题在靠近”学生晕晕乎乎的回答,毫无重点,一团浆糊。问题的设置要突出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巧克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大放小,目标明确 有些老师由于害怕问题太琐碎,于是干脆提一些大而化之的问题:“你们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结果学生就直观的说“看到了兔子在跑 步”“乌龟在赛跑”“小鸟在唱歌”“开运动会”……。就是提不出一个数学问题来。就是教师的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的思维直接将课堂进程带跑偏了。虽然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但是须是教师主导的。所以,提问既要开放,又要有针对性,可以引导学生朝向我们的既定教学目标前进。 三、注意倾听,及时指导 问题设置也应该符合所教学生的目前知识储备、认知状态,若过难,学生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学生回答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但也不能提出问题后就急着给予解释与引导,教师应学会等待,让学生自行深入思考,适当的留白也是保持课堂节奏的重要一项。 四、多元评价,积极鼓励 学生回答完了,正是急于得到老师的认可,切不可置之不理直接跳入到下一个环境。评价以积极鼓励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很多老师的评价过于单一“好”“很好”“非常好”,太过于敷衍。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针对问题设

高效课堂学生用语

高效课堂学生评价与补充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选取“听、说、问”三个要素,分年段设置不同的侧重训练点,形成台阶设计。如:要求低年段:仔细听、说完整、敢提问;中年段:重理解、听说规范、乐提问;高年段:有效听、说生动、善提问。小组内的“听”的训练要求,低年段:坐正静听、注视发言人,听清听完才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中年段:专心听懂,边听讲边思考,弄懂所讲的意思。高年段:听思结合,做到耳听、眼观、口到、脑思、手记。对小组内说的要求,低年段:大声、大胆、大方发言,把话说完整,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中年段:敢说、乐说,有条理地说,说规范;高年段:有序的说,分工说,力争说得生动形象。对小组“问”的训练达成标准,低年段:敢于提问、会模仿性提问;中年段:乐于提问,会提有价值的问题;高年段:善于提问,会对别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评价。 高效课堂学生用语 一、鼓励与欣赏常用语: 1.如果同伴自信不足,这样鼓励:?没有问题,试一试。‘??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其实比过去好多了,这一次也试一试. 2.面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这样做:?没有关系,我们一起看一看……?.?其实你的这个观点有了进步……?.?这一点我也同意……?.?我感觉不完善,我来补充一下……? 3.面对发言太长的发言者,可以这样做:。?我们是不是请X X X先讲一讲?。?今天是不是让X X X先发言?? 4、发言结束后,可以这样小结:?与XXX次相比...,。。?.?这一点(几点)与我想得完全一样。??没有关系,我补充一-下;?你们几个的观点合在一起便回答全面了。?

二、表达自己观点的用语: 1、面对完全认可或相同的意见,你应该鼓励对方:?我同意他的.,.…??我与他的一样,,.,。.??我支持他的观点.,,…??我欣赏他的这一点…… 2、同意部分的观点,你应先肯定对方,同时补充自己的观点:?我同意他的这一点……不过我也有补充….,,? 3、他的意见与你完全不同,讲出自己的观点但不指责:?我与他的不同,我想讲一讲我的观点……不知是不是合适?’’?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我认为你的观点存在下面的问题……? 三、争论时的用语: 1、?就我们两个争了,你们也讲一讲。??你同意谁的观点???你说我的这一观点有没有道理?? 2、即使你不是直接争论者,你也要积极参与:?我同意(不同意)X X的观点……??我不同意你们两个的观点,我认为..,…??我认为你们两个实际上讲的是-个问题...,.,? 四、询问用语: 如果没有听清楚,再询问同伴或教师:?对不起,老师,我没有明白,能不能请您再讲一讲??、?老师,是不是这样……不知我理解的是不是正确??.?X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小课题方案

曙光一小三(2)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董其凤 时间:2014.9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刚步入小学校门的低段孩子来说,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自新课程实施十年以来,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展了较多的专题性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是低段孩子在老师趣味性地提问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在一些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但是在实践教学时发现,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没有精心准备的提问、只关注优等生的提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等等,往往会出现“人云亦云”,不假思索的盲目跟风的回答方式。甚至有些孩子在“对的,是的,好的……”之类的回答下完成一节课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老师怎样提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哪些问题可以提、有意义,哪些问题不该提,这是我们一线老师一直在思考探究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提问有效性,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材的重难点而设置的一系列的问题。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找到在小学低段数学常态课中不合理的提问,并避免在以后的课堂上出现。对于能促进孩子思维、开启心智类的提问及时总结并进行推广应用,做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实施培养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智慧,做到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2、通过该课题研究,总结、归纳有关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设策略、措施 1、积极参加在“影子研修阶”段期间的观课和议课,努力吸取九龙坡区优秀教师先进经验,高度关注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为本课题提供研究的条件。从如下几个方面关注: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张应龙 【关键词】主体性;课堂教学;数学;学生 【正文】今年起,湖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而所有改革的焦点,不外乎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各项改革措施中所强调的又不外乎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然而,这一项项改革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有学者指出“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但成效并不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至今仍统治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 其实,只要我们翻开几千年的中外教育史,便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改革建议只能说是旧话重提,实在不是什么新东西。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教学法便是运用对话,列举出机智巧妙的问题进行教学,其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探索新知;古罗马的昆体良所倡导的修辞学方法,则强调教师要乐于提问,乐于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学方法,则提倡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在快乐中轻松地学习,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注意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到近代,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强调从做中学;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所有这些,无一不是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一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我国,古代便有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早在汉代的王充,便极力反对“信师是古”,他批判死记硬背的教学为“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主张“极问”,以“订其真伪,辩其虚实”;到了魏晋时期,以嵇康为代表,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教育思想。我国近现代的教育家更加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陶行知,晏阳初,蔡元培……都围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出过深刻的见解。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基本原则。 1、深刻性原则 深刻性原则是指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维活动的开展不是停 留在表层上的,而是进入深层次的.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不要搞成形式上轰轰烈烈的一问一答式的简单提问,要立足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并辅之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2)要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更要鼓励他们积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在数学教学中应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即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参与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喜悦,这无疑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主体意识。

小学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详细方案方案

##小学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详细方案方案 一、什么是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小组建设的重大意义 1、它是高效课堂的两条支柱(导学案和小组建设)之一 2、利用学习小组的好处: (1)、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的本身; (3)、培养了小集体的团结(队)精神; (4)、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5)、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 (6)、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7)、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三、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有的老师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一是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清洁工,卫生都是由学生亲自去打扫,宿舍、餐厅、卫生区、教室,如果男女同学比例不均衡,有时打扫卫生就成问题。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简单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g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核心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学,让学生更好发展”。 本学期,在经过多年高位发展后,学校为了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提出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导案”这种高效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导案设计重在进行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训练。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导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路径。学导案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育人”与“会学”,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学步车”,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导航仪,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指南针。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可以说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第3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导案”高效教学模式认识。 一、认真编好学导案,使学导案有用、有效,便于操作,真 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学导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要点、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9项内容,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导案的第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整理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点,特别是要把握好本课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通过学导案,让学生知道。学导案的第二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栏H,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 组合作和共同探究等形式,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和解答新问题,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栏目,让学生查找和准备和本课书有关的资料;通过课前预习栏目,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思考本课书的 内容;通过激趣导标栏H,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导思启学栏目,特别是教师把精选的时政案例,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学导案的第三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练”。通过巧练导悟栏目,精心挑选靓题或原创时政热点问题让学生有效训练,配以解题方法指导和答题要求,让学生知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要求,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真

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要明确。即设计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进行,就是问题要解决什么要明确。 2、有启迪性。即所提的问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的兴趣。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能针对学生实际,对学生的言行有潜在的影响。教师不要讲什么之后都问“对不对”,“是不是”,“懂不懂”,这些问题所得到的答案然是“对”、“是”、“懂”,但效果平平。 3、有适应性。课堂提问设计以中上等学生为基点,兼顾优、差生。无论哪个班组,都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等生占绝大多数。课堂提问时,中等生回答的机会多一些。因此,要以中上等学生水平为主,使中等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即“跳一跳,摘苹果”。为了适合优、差生的特殊需要,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将某些问题分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向优、差生提出。有的老师将一个中等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向差生提出,然后中等生总结,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4、有灵活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提问也是一个样。首先要选择发问的时机,在学生进行“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发问,其次,发问后,不要马上让学生回答,应该给生思考回旋的余地。“开车不等客”的作法,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第三,讲究发问的方式,不断改变提问的角度,使问题提得新颖,能发人深思。 5、面向全体学生。即课堂提问要求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思考,不应该只对少数尖子生,而要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使提问具有普遍性。 (1)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问题以常规管理性问题 最多。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久性较差,老师要经常提醒, 组织课堂教学。例如:老师问“准备好了吗?”“你听清 楚了吗?”等等,当然这些不算是实质性提问的问题,但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是很有必要的. (2)启发性和创造性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 造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教学开始不久 就问:“三种小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你觉得哪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课堂提问模式探微-4页文档资料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课堂提问模式探微毫无疑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我们是启发式教学的成功案例。从继承先人文化和发展思维的角度来看,我们无疑是最佳人选。但是,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继承”和“解决”显得颇为被动甚至力不从心。我们失去了创新的基本能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懂得解放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坚持营造以学生提问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做“二线”教师。 一、学生自主提问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掌控着课堂提问的主动权。学生被动思考,问题意识得不到培育,求知的天性逐渐消逝,创新思维枯萎在萌芽状态。其实在学习开始时,大脑更善于提出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当学生对问题产生浓烈的好奇心,它就会刺激学生关注当前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发现都需要人们有极大的质疑能力和极丰富的创造力。如“进化论”的提出,以惊世骇俗的方式推翻了神创论,告诉人们人是猴子变来的……传统教学成功地复制出了一批又一批知识渊博的学者,却很难培养出激情四溢的“疯子”和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家。 二、阻碍学生自主提问的原因 1.教师因素 首先,学生主体的教学往往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而现行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往往让老师无法两全。其次,传统的师道尊严给老师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在学生主体的课堂上,教师往往需要面对很多学生的“奇思妙想”,而传统的观念不允许老师“不知道”。 2.文化因素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从入幼儿园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告诉孩子“在学校,一定要听老师的话”,我们会经常夸奖我们的孩子“真乖”。这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崇尚的“中庸”之道。从小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缺乏大胆质疑的勇气和精神,对老师的“尊敬”和“畏惧”,让我们的孩子逐渐丧失了质疑和自主提问的能力。 3.环境因素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课堂上的“平等对话”很难出现。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合常理甚至匪夷所思的时候,老师惯性的指责会给提问的孩子产生消极而久远的影响,给课堂上更多观望的孩子产生“杀鸡儆猴”的教育效果。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如此“丢面子”的事,聪明的人都不会继续。 三、实现学生自主提问的途径 新时期,教师需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几个定律、几个公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才是重中之重。实现学生自主提问的途径主要包括: 1.延伸课堂,不做稻草人 现行的课程标准我们必须参照,中考的要求我们必须达到,而学生主体的课堂提问模式我们也必须尝试去实践。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延伸课堂。学生课前的预习、老师课前准备的课案、课后及时地巩固学案都需要我们老师精心去布置和设计,在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同时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其次,我们可以“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更可以很好地培养师生的感情。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学习是这一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从高效课堂上来讲,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习小组建立 (一)学习小组概念及内涵 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 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二)学习小组划分 划分原则:本着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 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组间同质 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 组内异质 为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同质结对 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 对学 , 对子帮扶 体现了分层学习、梯度推进中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 划分依据: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至九个小组,一般小学、初中可按六个小组划分。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 小班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层次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 标签 ,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小组划分具体操作办法: 小组划分参考案例:六步分组法 首先是 荐 。可以采取自荐或他荐的形式,推荐出学习组长候选人,候选人不少于小组数的二倍。 第二步是 演 。候选人以 假如我是班干部、组长 作为主题,发表演讲。 第三步是 定 。 确定的办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正副组长搭配式。根据学生的发言,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共议,最终确定出六位同学为正组长,六位同学为副组长,一共十二位同学。这十二名同学自由结合确定出六个学习小组的正副组长,注意性别搭配,全班共六个组。确定正组长的标准为学习必须在中游以上,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正组长的主要职责侧重于学习管理,副组长的职责主要侧重于行为、卫生、生活等常规管理。亦即正组长是学习组长,副组长是行政组长。 二是正组长与学科组长搭配式。正组长总体负责,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学习。这种方式扩大了学生参与管理的面,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强化责任心大有裨益。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陈红老师讲到,铁匠铺的工匠都知道:要将铁烧红再进行加工,而不是使劲的敲打冷铁。教学工作也是这个道理,要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意向,让学生至少愿意学,直至喜欢学,拥有成就感、幸福感,教学才会有好的效益,对此我深有同感,举几个例子: 一、好的导语像磁铁 例如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那么举行开国大典是在上午还是下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的一句话是什么?54门礼炮齐鸣28响是什么寓意?面对游行队伍,毛主席大声回答的是什么?通过一连串的疑问,迅速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感觉到欲罢不能,吸引学生有继续求知的欲望,为后面展开课堂教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二、好的表演印象深 比如讲“北魏孝文帝改革”一目时,王凯同学登上讲台,只见他头戴一顶嵌有“鲜卑”字样的小毡帽,前胸挂着“439”,后胸挂着“494”,左手提一柄刺向贪官的长剑(用教鞭代替),右手握一把黄土,腰杆笔直,一脸正气,口中还念念有词:“我本姓拓跋今姓元,学说汉语把女儿嫁……”独特的打扮,幽默的谈吐,身临其境的表演,使学生在“小品”式的浪漫中轻松掌握了知识,加深了印象,课本知识还用得着死记硬背? 三、好的板书耳目新 讲《走向战略进攻》一课时,各项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自我小结,张帅上台板书:

国民党方面—1947年3月25万兵力进攻陕甘宁解放区;1947年3月45万兵力进攻山东解放区 共产党方面—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视觉,对知识点了然于胸,形成有层次、递进式的知识结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凡此总总,不一而足,学生参与了,气氛自然活跃了,他们自然就有成就感,自然也就感觉温馨幸福,课堂自然就有效了。谨以此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学生为主体”课堂提问的思考

对“学生为主体”课堂提问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完成探索过程。课堂提问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用得较多的方法。课堂提问要以学定教,既要预设、更要生成,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生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预设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上,更应该从思想上达到真正的转变,把课堂那一片天空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展翅翱翔。 一、学生敢问是课堂提问的基础。 教学是双边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对课堂、对老师都会产生被别人赏识的渴望,渴望被老师理解和关注,渴望在课堂上能占有满意的“份额”。但调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想的顾虑也在增加,怕提的问题不得要领而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有失“面子”,所以,课堂中学生敢问是和谐师生关系的积极表现,解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思想顾虑,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自然而然的热爱学习、喜欢思考、敢于提问。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鼓励性语言,即便是学生提的问题不成问题,教师也应该表现出积极和感兴趣的态度,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长期坚持,就一定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学生会问是课堂提问的活力。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展露他们独特的见解,也许从这些想法中,我们会找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捕捉到学生心灵深处积极探求新知的动力源泉,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自由、民主、积极的言论氛围,使每个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有一种安全归属感,充分激发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说,让学生问,让学生答。通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学会提问,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和被解决应用的,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所以,我们说,有活力的课堂一定是学生为主体、学生个性得到培育与发展的课堂,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课堂,也必将是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终身幸福的课堂。 三、学生乐问是课堂提问的升华。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乐于提问,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探求是成功的前提,实际上,问题意

小组活动心得体会

篇一:小组工作个人感受总结 小组活动个人体会 通过这次小组工作的开展,我觉得我对于社工精神以及社工身上的责任有了更好的理解与体会。不同于在课堂上学习,这次是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很多东西是书本上所没有的,因此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体会到要把社工做好是需要不断学习、总结以及做实务的。 我们小组的课题是关于大学生虚度光阴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浪费时间、不认真上课、经常逃课跷课,也不参加各类实习、实践活动,在大学四年中无所得无所成,只是在混日子。现在这种情况很常见,在我身边就有很多人是在混日子,平时不去上课,在宿舍上网打游戏,学校安排的各种实习活动也不去参加,学期末经常挂科。长此以往,在毕业的时候,面对空白的简历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找工作也很困难。所以我们小组决定选择这个课题,希望能够尽量帮助这个群体,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面对学习生活,不再一味的沉迷下去,充实自己,充实生活,不虚度这四年的光阴。 我们一共进行了四次小组活动,每一次活动对于我们都是一次锻炼,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学会怎样把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学会怎么样去控制好气氛、调动组员的情绪、怎么避免冷场、怎么让组员敞开心扉,去接纳组员,认真的去倾听他们的想法,不能去定义他们的行为是对是错,要尊重每个组员,让他们从心底信任你,才会配合你去帮助他们自己。 第一次活动是我主讲,所以给我的印象很深,也让我受益匪浅。其实内心是有点紧张的,毕竟是第一次活动,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因为之前也没亲身开展过这样正式的小组工作,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在准备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力求完美,制作ppt、准备活动的环节,尽量的想到每一个细节,希望能在第一次活动上让组员感受到轻松、愉快,能够积极的配合我们,能够信 任我们,这样小组工作才能良好的开展下去。 在组员陆续到齐之后,我们就正式开始了。我的开场主要就是让他们了解我们小组的性质与目标,以及开展的形式,并且让组员之间相互认识、了解,这样彼此间才能更好的交流、分享。我觉得,第一次活动开展的怎么样,关系到之后小组的发展,所以我认为首先是要把氛围营造好了,不能太拘束、太严肃,要有一个轻松的气氛。所以我在开场的时候并没有一板一眼,而是带着一点幽默进行下去,并且不时的和组员进行互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熟,组员之间也比较陌生,只是在互相认识的两三个之间有交流。之前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安排了转圆圈和左手右手的游戏,使组员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在转圆圈的游戏过程中,组员都很投入,比我预想的结果还要好,因为大家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彼此之间分享、交流的很好,我们都是喊了好几次暂停才继续游戏的,在交谈期间也是有说有笑,也正是通过这个游戏使小组的气氛达到高潮,大家彼此之间开始进一步了解,逐渐融入到小组中来,达到了我想要的目标。之后组员之间熟络了起来,不再拘束,积极的分享上大学以来自己的改变、感受,以及自己的困惑。在活动尾声,我准备了便利贴,让每个组员把自己第一次活动的感受、建议以及需要帮助的地方写了下来。我在看的时候,很感动,组员大多数都很满意,说活动办的很给力,很受用,也有给出意见说希望活动安排能够更加紧凑,能够把握好时间。我当时就有一种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