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油墨的主要性质及分类

油墨的主要性质及分类

油墨的主要性质及分类

墨,是印刷的重要材料。在古代,印刷应用的墨是水溶性的。近代印刷使用的墨是油性连结料和颜料研磨在一起的混合物,因此称油墨。

一般油墨,均由颜料,连结料和附加剂组成。

油墨的种类

油墨的种类可以按印刷版型分类,按原料分类,或者按用途分类等。根据印刷版用墨,大体可分:

平版印刷用—胶印墨,石印墨、珂罗版墨

凸版印刷用—书版墨,轮转墨、零件墨,

凹版印刷用—雕刻凹版墨、影写凹版墨,

孔版印刷用—誊写油墨、丝网油墨等。

另外,还有苯胺油墨、印铁油墨、软管油墨、贴花油墨、印瓷油墨、复写油墨、塑料油墨、印布油墨、萤光油墨、双色调油墨、香味油墨、导电油墨、耐碱油墨、安全油墨、磁性油墨、金属粉油墨等

油墨的主要性质

(1)颜色:即油墨的色相,是油墨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抽墨的颜色准确,前后产品一致。

颜色的简单检验办法是用刮刀在高质量的胶版纸上用实验墨与标准墨同时刮成薄层进行比较。

(2)着色力:表示油墨色质的饱和度和浓度。着色力与油墨中颜料的含量多少有直接关系,着色力对印品质童和产品成本也有很大关系。着色力的检验办法是取少许相同量的标准墨与试墨,然后用白墨冲淡,冲淡后目测用刮刀刮出的标准墨与试墨的薄层是否一致,若一致,再量冲淡标准墨和冲淡试墨所用的白墨,并用下列公式计算著色力。着色力=冲淡试样墨所用白墨量/冲淡标准墨所用白墨量

(3)细度:为油墨颗粒的粗细程度。油墨太粗,造成糊版、堆胶皮、细小网点反映不全等。

细度的简单检验办法是把标准墨与试样墨并列抹在玻璃板上,用刮刀自上往下刮平,然后目视二者之区别。

(4)透明度:即油墨遮盖力。三色版油墨,必须有两色透明度非常好,不然就反映不出卞层的色来。普通黄墨由于透明性差所以先印,而使用透明黄墨则后印也无妨。

透明度的简单检验办法与简单检验细度相同。

(5)流动性:油墨的流动性是油墨在受外力的作用下向四周流开的性质,它和油墨的稠、稀有一定的关系。适当的流动性,可以适应印刷的正常传递,流动性不足会造成前深后浅,印版受墨不足而“花版”。流动性过大,会造成印迹扩大,渗透严重,墨色淡薄无神。流动性还要和印机速度吻合。印刷速度高也要求墨的流动性大。

流动性的检验办法可采用两层玻璃中间滴上一滴墨,用砝码加压,一定时间后,测量其流动的面积。

(6)粘度:是阻碍内部分子运动的能力,也称内摩擦粘度和流动性成反比。粘度和生产顺利进行有直接关系,粘度过小会造成浮脏、堆版、油墨浮化;粘度过大会造成传墨不匀,拔纸毛等。同时,一定的粘度决定着印迹在纸面的吸附牢度、油墨的渗透量和印迹的光泽。

粘度和温度有一定关系,温度升高粘度下降,温度下降粘度升高。粘度和搅拌也有关,经常搅拌能使墨斗内的墨粘度一致,长时间静置会造成凝聚,粘度增大。

粘度的简单测验是用纸沾取少许墨互相拖磨粘搭,凭经验感觉其粘性。

(7)干燥性:油墨转印在纸上或其它被印刷物上,及时固着并干燥,才能减少渗透,牢固地与被印刷物相连,而且不沾污印刷物背面,便于印刷后面各色不被沾掉。但是油墨干燥过快,也会造成结皮、糊版、拉毛、印迹不平及玻璃化下色套印不上等。

油墨干燥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依靠纸张吸收油墨渗透干燥,如轮转印报,新闻纸吸墨性强,油墨较稀,油墨很快渗透纸面而干燥。

第二种形式是氧化聚合干燥。如胶印油墨的连结料是干性植物油或干性合成树脂,它们的分子上有较多的双键,易与空气中的氧化合而聚

合,粘度增高,液体逐渐凝结为固体。

第三种是挥发性干燥,是挥发性油墨中的溶液挥发而使印迹凝固干燥,如凹印中的苯和苯胺印刷中的醇,都极易挥发而使油墨干燥。油墨干燥性检脸方法是将墨刮在玻璃上或纸上,放在烘箱或令其自然干燥,定时用手摸试其干燥与否,干燥后,看所需时间来判定油墨的干燥性。

(8)耐水性:是油墨抗水的性能。主要指在平印而言,因为平印是应用油水排斥原理印刷,油墨耐水性能差会造成“化水”或乳化现象,影响生产正常进行或影响产品质量。

(9)油墨的坚牢性:

耐光性,日晒褪色快慢。

耐磨擦性,印品干燥后,被磨擦而减淡或擦掉的程度。

耐酸碱、耐乙醇、耐腊、耐油脂性等,是印迹和这类物质接触后的变色情况。

下载文档原格式(PDF原格式,共4页)
相关文档
  • 胶印油墨的用途与分类

  • 常见油墨助剂的分类

  • 土的分类及其工程性质

  • 助剂的分类

  • 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 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