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可持续发展分析报告:第一章综述

可持续发展分析报告:第一章综述

可持续发展分析报告:第一章综述
可持续发展分析报告:第一章综述

可持续发展报告:第述

作者:日期:

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1.2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 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历 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不可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 活水

平,就必须 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

中心来

开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 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 的提

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 ,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 济 发展

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物质基础, 也是实现人口 、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 发展的根

本保障。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 展

要求在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 源永续利用的条件 下进

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 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因此,保护好人类赖 以生 存

与发展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 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 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是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的一 项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不以

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实

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 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的落后的发展模式,把经 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现 阶段,要实现经

济体制由计 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 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1.1就全球而言 可持续发展的 声明》,即:“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 而又不削弱子孙

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 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联合国环

境规划 署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 作和跨越国界的合作。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 和国际的公平,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 划

的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 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 增长与发展, 意味着维护、 经济的增长。 关注与考虑,

合国文件 UNEP/GC.15/L.37,Annex n ,1989)

中国同意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

。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 经济 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具有

很大的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还

合理 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 抗压力及 再

者,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 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 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 条件。”(联

主要强调以

落后和贫穷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要正确认识和对 待人与

自然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改变人们传统 的不可持续

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 方式、思维方式,从整体上转变人们的传统 观念和行为规

范。

第二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进展

1.3 1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政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履行自 己

合在联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的承诺,在实施《21世纪议程》方面,采取了一 系列重

大行动,取得初步进展。主要是:

—提出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2年8月,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环境与发 展十

大对策”,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当代以及未来 的必然选择。

—建立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的组织保障体系。中国政府在1992年8 月成

立了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制定并组织实 施《中国

21世纪议程》。设立了具体管理机构一中国 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在国家计划 委

员会和国家科学 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下,按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 要求,承 担实

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到1996年10月,在全国已有 21个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 成立了 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制定了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 府不同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制定 和发布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中国21世纪议程 世

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许多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议程》 已

经或正在制 订地方21世纪议程或行动计划。国务院许多部委已经 订本

行业的21世纪议程或行动计划。 —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将《议程》纳入国 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中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 本措施。在联合国

开发计划署支持下,中国政府有 关部门开展了将《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

计划的研究和培训,为各级政府在编制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九五”计划 和2010

年远景目标时,将可持 续发展战略思想和要求纳入计划和远景目标起到 了积极作

用。1996年3月17日中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四次会议批准的 《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把可 持续发展

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并明确作出了中国今后在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

—加快可持续发展的立法进程, 加强执法力度。努力促使中国可持续发展 战略

的实施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组织和动员社会团体及公众参 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团体 举办

了多 期可持续发展的培训班,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媒介在中 国广泛地

宣传普及可持续发展的 思想,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中国 社会各界包括

社会团体积极拥护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 。妇女、科技界、少数

1994 年 —中国21 的指导下 或正在制

民族、青少年、工会和农民参与可持续发展活动已取得积极进展。

—本着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精神,积极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1994年和1996年中国政府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中国21世纪议程高级国际圆桌会议,得到了联合国机构、有关国际组织、许多国家政府以及工商

企业界的支持,交流了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推动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

第三节重点领域的进展和成就

1.4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基础。早在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就确定了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环境两项基本国策,并把它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科技进步;制定脱贫计划;大力治理江河污染;实施安居工程;实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和措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减缓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的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妇女在文化教育、劳动就业、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成绩显著。

1.6加大扶贫力度,努力消除贫困。1994年中国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心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9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由8000万人降至5800万人①。

1.7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加快居民住宅建设。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普遍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工业布局,加大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城市的住房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

1.8强化土地资源管理,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重新修订了《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颁布了《农业法》、《水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大了农业执法的力度。划分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强了对农业环境的整治,强化了对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的

保护,缓解了农业生态恶化的趋势。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的道路。加

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水土保持的投入,在连续几年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夺取了农业丰收,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9推行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促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调整

工业结构,加快工业发展的技术进步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强制淘汰污染严

重的工艺技术和能耗、物耗高的设备、产品等方式,推行清洁生产,努力促进

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开始实行污染物全过程控制、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三个战略性的转变,完成了一批污染治理项目。实行优惠政策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10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降低能源消耗,防治环境污染。正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加强了工业生产的节能技术改造,淘汰了一大批能耗高的落后机电产品,调整了能源价格,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力卩快火电厂的技术改造,限制凝汽式小火电机组的发展,推广洁净煤技术,鼓励居民和工业生产使用型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积极开发和推广新能源,加强农村小水电建设,缓解

农村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1.11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继续实施林业生态体系工程建设。自1990年以来,全国已完成人工造林2410万公顷,飞播造林1274万公顷,封山育林2626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1

2.98%提高到现在的1

3.92%,有12个省(区)基本消灭宜林荒山荒地。除继续实施“三北” “长江中上游”、“沿海”三个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外,1995年又新启动了淮河、太湖、珠江辽河流域和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1.12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1994年,中国政府先后实施了淮河、海

河、辽河以及太湖、滇池、巢湖等三河三湖的水污染防治工程。在工程治理的同时,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关闭造纸、皮革、印染、电镀等重污染的小型

企业。加强了农业节水与工业节水示范工程建设,实施了主要江河的防洪治理,建成了一批重要的、具有控制性功能和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在西部严重缺水的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开始实施一批大型水资源开发工程。配合扶贫工作,实施贫困地区饮水工程,5年来共解决了 1.74亿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1.13强化海洋资源管理,保护海洋环境。制定和完善海洋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管理的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实行休渔期制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加强海洋生态监测系统与保护体系和环境预报服务体系建设,严格对沿岸海域污染的监督管理。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开展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加强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发展海洋产业。

1.14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加强气候资源监测、评估和规划工作。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是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规范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几年来,中国组织制订了《气候资源管理大纲》,在气候资源监测评价、区域规划和开发利用试验示范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开展了中国三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研究活动。在青海、内蒙古等地建设了风能、太阳能综合发电示范工程,筹集资金组织进行了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工作。

1.15开展防灾减灾,努力减轻自然灾害。1989年4月,中国政府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各级地方政府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综合减灾机构,制定了国家和重点地区综合减灾规划。加大抗灾工程建设的力度,建立和完善

国家和重点地区灾害监测、预警与通讯系统,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在救灾和灾害恢复方面,国家每年都拨出救灾专款,安排救济粮、救灾物资,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到了大灾之后基本杜绝传染病的流行。积极参与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减轻各种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16防治大气污染,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修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逐步试行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发展集中供热和城市燃气化建设。为了保护臭氧层,从1993年12月起,中国政府规定不准新建氯氟烃项目,并从1995年起对氯氟烃生产实行了许可证制度,限制生产数量。在家电行业,替代产品生产已从试验室阶段进入批量试生产阶段,气溶胶行业氯氟烃替代转化工作接近完成。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积极参加了《公约》的有关工作,并做出自己的贡献。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已提出了所需的技术转让初步清单,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初始履约信息通报。中国正以积极的态度,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措施,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率。

1.17开展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中国于1995年10月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力开展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推行废物最小量化生产。加强了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监督与管理。认真履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

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严格控制危险废物的进口,多次查获并按该公约严肃处理了国外危险废物的非法进

口事件。

1.18保护生物多样性,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编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及《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别研究报告》。完善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加强了能力建设,初步形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实施了一系列濒危物种拯救工程。中国政府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成立了国家履约工作协调小组,认真履行《公约》的有关义务,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

第四节战略设想及政策措施

1.19中国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安全。其主要战略设想是: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实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方针,依法大力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水、海洋、森林、草原、矿产和生物等自然资源;努力控

制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大扶贫力度,到本世纪末在全国实现基本消除贫困的目标;逐步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1.20中国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具备的有利因素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经济、物质和技术基础;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地位进一步强化。环境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展开。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1.21中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总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长期存在;经济增长与资金、资源、环境的矛盾相当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国家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

1.22根据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中国政府为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将遵循江泽民主席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要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粮以及节约其他各种资源,农业要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工业要讲质量、讲低耗、讲效益,第一、二产业要协调发展;二是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三是消费结构要合理,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

与资源保护,决不能搞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浪费资源的高消费;四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干部和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五是坚决遏制和扭转一些地方资源受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根据上述要求,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方面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九五”期间,将重点开发环境无害化的清洁生产技术、清洁能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技术;开展重点区域如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开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开展可持续发展城市及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的研究与建设,包括最小排放社区和最小排放工业体系的研究与示范工程。

—继续推动地方和部门实施《议程》国家将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推广意义的地区作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探索经验,并逐步加以推广;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进一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在工业企业将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国21世纪

议程领导小组正在筹划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动员工商企业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快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加强执法力度,进一步改进、完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增进广大公众和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生态环境整治。“九五”期间,中国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继续进行生态环境整治,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加强长 江上中游、黄河中游等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建 设;加快生态防护林、防沙治沙以及草原改良、保护等 工程建设。

—继续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 举的方针。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项活动中,努力 做到节地、节水、 节能、节材、节粮,千方百计减 少资源的占有与消耗,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 和原材料的利用率。

1.23加强广泛、互利的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在推出《议程》的同时,公布

和推出了优 先项目计划,得到了一些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工 商企业的支持与 合作。调整补充后的《中国21世纪议 程优先项目计划》共9个优先领域,总计 128个项目。中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与 服务,热情地 欢迎世界各国朋友和国际组织到中国 来开展广泛、互利的国际合作

第五节对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若干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1.24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以来,国际社会和有关国际组织围绕 《21世纪议程》 的实施,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表 现在:环 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共 识开始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正在逐 步成为指导各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环境的国际立 法稳步进行;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 经起步。但是,与实现《21世纪议程》的 目标相比,仍存在相当的差距。主要是在资金和技术转让方面 ,不少发达国家 以种种借口推卸其应负的责任和义 务。在贸易方面,某些发达国家企图借环境 保护的名义即所谓“环保条款”或“社会条款”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歧视和 限制。

—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 的,也是保 护和改善环境的物质保证。 家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在解决全 球环

境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 殊情况 和合理需要。国际社会应该作出切实努力,改善发 展中国家在债务、贸 易、资金等领域面临的困难处 境,促使其经济发展。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应 该 实行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实现经济 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 展。

—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但是经济发达国家负有更大责任。 环境 问题主要 是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造 成的。因此,发达 国家对环境恶化负有主要责任, 理应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承担更多的义务,向 发展 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并以优惠条件转让先 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以 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自身环 境和参与保护全球环境。

—加强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 作必须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国家不论 大

小、贫 富、强弱都有平等参与国际环发领域事务的权利。 解决全球环境与发

1.25中国对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合

作的原则立场是:

调。经济发展是人类生存和进步所必需

消除贫困、发展经济是 大多数发展中国

展问题,必须在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决定自己的环境保护和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各国在开发利用本国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也应防止对别国环境造成损害。

—保护环境和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战争和动乱不仅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对于生态环境也必然会带来严重破坏。在推进世界环境保护和发展事业的同时,各国应致力于本国的稳定,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一切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处理环境问题应当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在重视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同时,需要优先考虑区域性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水旱灾害等生态破坏问题。国际社会应理解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在这些问题上的合理要求。

1.26中国对几个全球性跨领域问题的看法是:

—资金和技术转让。发达国家应当按照其在《21世纪议程》作出的承诺,在资金支持上,到2000年达到占其国民生产总值0.7%的水平。并尽快实现优惠的非商业性的技术转让。

—贸易和环境问题。以环境目的而采取的贸易政策措施,不应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歧视手段,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

—生产和消费方式。发达国家理应尽快改变其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努力促进全球向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一方面应减少其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其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转让,以加强发展中国家对付气候变化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发达国家缔约国应按《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向发展中国家缔约国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以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缔约国转让有关技术,以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

—森林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各国对本国的森林资源拥有绝对的主权;各国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时应兼顾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中国坚持全面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险废物;对相关的决定、修正案及正在制订的《责任与赔偿议定书》,均持积极态度主张对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生产者和有关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节对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若干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1.24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以来,国际社会和有关国际组织围绕 《21世纪议程》 的实施,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表 现在:环 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共 识开始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正在逐 步成为指导各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环境的国际立 法稳步进行;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 经起步。但是,与实现《21世纪议程》的 目标相比,仍存在相当的差距。主要是在资金和技术转让方面 ,不少发达国家 以种种借口推卸其应负的责任和义 务。在贸易方面,某些发达国家企图借环境 保护的名义即所谓“环保条款”或“社会条款”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歧视和 限制。

—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 的,也是保 护和改善环境的物质保证。 家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在解决全 球环

境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 殊情况 和合理需要。国际社会应该作出切实努力,改善发 展中国家在债务、贸 易、资金等领域面临的困难处 境,促使其经济发展。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应 该 实行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实现经济 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 展。

—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但是经济发达国家负有更大责任。环境 问

题主要 是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造 成的。因此,发达 国家对环境恶化负有主要责任, 理应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承担更多的义务,向 发展 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并以优惠条件转让先 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以 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自身环 境和参与保护全球环境。

—加强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 作必须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国家不论 大

小、贫 富、强弱都有平等参与国际环发领域事务的权利。 解决全球环境与发 展问题,必须在尊重各国的独立 和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 决定 自己的环境保护和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 施。同时,各国在开发 利用本国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也应防止对别国环境造成损害。

—保护环境和发展离不开世界的 和平与稳定。战争和动乱不仅造成生命、 财

产的重大损失,对于生态环境也必然会带来严重破坏。 在推进世界环境保护 和发展事业的同时,各国应致力 于本国的稳定,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通过 谈判和平解决一切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

—处理环境问题应当兼顾各国现 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在重视 一

些全球 性环境问题的同时,需要优先考虑区域性的环境问 题,特别是发展中 国家面临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沙漠化、水旱灾害等生态破坏问题。国际社 会应 理解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在这些问题上的合理要求。

1.26中国对几个全球性跨领域问题 的看法是:

1.25中国对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合

作的原则立场是:

调。经济发展是人类生存和进步所必需

消除贫困、发展经济是 大多数发展中国

—资金和技术转让。发达国家应当按照其在《21世纪议程》作出的承诺,在资金支持上,到2000年达到占其国民生产总值0.7%的水平。并尽快实现优惠的非商业性的技术转让。

—贸易和环境问题。以环境目的而采取的贸易政策措施,不应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歧视手段,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

—生产和消费方式。发达国家理应尽快改变其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努力促进全球向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一方面应减少其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其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转让,以加强发展中国家对付气候变化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发达国家缔约国应按《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向发展中国家缔约国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以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缔约国转让有关技术,以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

—森林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各国对本国的森林资源拥有绝对的主权;各国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时应兼顾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中国坚持全面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险废物;对相关的决定、修正案及正在制订的《责任与赔偿议定书》,均持积极态度主张对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生产者和有关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