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余光中经典诗歌《乡愁》赏析

余光中经典诗歌《乡愁》赏析

余光中经典诗歌《乡愁》赏析
余光中经典诗歌《乡愁》赏析

余光中经典诗歌《乡愁》赏析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在细细品味和理解。

我们会慢慢的懂得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A、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B、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C、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在许多古典诗歌中,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余光中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

坟墓——生离死别(悲痛) 海峡——思乡念国(深沉)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

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角度。

余光中及其《乡愁》赏析

台湾诗人余光中及其《乡愁》赏析 一、余光中简介 1、生平余光中(1928—),男,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 种;散文集11 种;评论集5 种;翻译集13 种;共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 2、创作风格他的诗,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3、婚姻家庭余光中与表妹范我存的情史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不仅仅是因为余光中的文采和地位,更多的是夫妻俩的情深义重。 据范我存回忆,当时余光中“理个平头,穿一件麻布制服,看起来有点严肃,又有点害羞”。在此之前,范我存就常听姨妈提起这位表兄,夸赞他书读得好,中英文俱佳,又有绘画天分。范我存不免多瞄了他几眼,不过两人都很害羞,所以也没说上几句话,只记得余光中邀她去他们家玩。 表兄对这位初识的表妹显然很有感觉,因为不久范我存就收到他寄来的一份同仁刊物,里面有余光中翻译拜伦的作品。可笑的是,信封上写的收信人名字竟然是“范咪咪”。小书呆子不知道咪咪只是小名,甚至没去打听她的真名。范我存收到刊物,觉得有些突兀,也不很懂英诗,不过仍然眩惑于余光中的文采。 范我存此时就读于南京的明德女中,母亲孙静华是新女性的前辈,她总是教导范我存要看社论或思想性的文章,不喜欢她接触纯文艺。 范我存的父亲范肖岩是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早年留法,当然受西方影响,比较尊重女权。抗战爆发,范肖岩在带着妻女逃往内陆的途中染上肺病,一病不起。幸好外婆和舅舅已

余光中乡愁赏析

余光中乡愁赏析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群星璀璨的诗海中,《乡愁》可以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诗作之中,感情上继承了古典诗歌念亲、恋乡的传统,又融入了千千万万台湾人民对大陆深深的依恋,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诗作难以比拟的历史感和民族感。而笔者作为一个身处异乡之人,对绵长的乡关之思,体会尤甚。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余光中《白玉苦瓜》序)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读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情感,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将之呈现在读者眼前,其蕴绵长。 本诗又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

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是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言有尽而意无穷,思乡之情固然愁,然个中滋味实在耐人深思。最后我也作首小诗,也算是一舒胸中乡关之思。 登高 秋日登高,遥望乡关,怅然之感不觉涌上心头。不自意露于笔尖,得七律一首: 千里南粤初见秋, 欲览风光上高楼。 乡关北望九连外, 烟雨西风使人愁。 负笈他乡长作客, 山南山北身迹留。 徒羡飞雁生双翼, 偷闲小归亦难求。

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 余光中 的《乡愁 》,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 在细细品味和理解。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欢迎查看。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 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 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赏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
1/6

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 《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 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落叶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 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 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 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 和 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 “邮票”, “船票”, “坟墓”和“海峡”, 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 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 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 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 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 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 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 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 到了中年, 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 的牵挂。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 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 一张张旧“船票”割断了无数 鸳鸯梦。 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 却在苦苦 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 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无法逾越的长城, 一方矮矮的“坟墓”却成了 叫人销魂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 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 国人的心中, 将所有海外游子, 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 给了祖国同胞, 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 此 时, 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 读者可以感受 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 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 而 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 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 的“中国情结”。 其次,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 余光中虽然身 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国 文化,尤其是《诗经 》的影响。《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 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 每节四行, 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 但是, 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 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乡愁》 的音乐美, 主要表现在采用 《诗经》 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
2/6

《乡愁》赏析

《乡愁》赏析 李元洛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组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二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

余光中经典诗歌《乡愁》赏析

余光中经典诗歌《乡愁》赏析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在细细品味和理解。 我们会慢慢的懂得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A、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B、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C、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在许多古典诗歌中,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余光中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 坟墓——生离死别(悲痛) 海峡——思乡念国(深沉)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

余光中的《乡愁》赏析

余光中的《乡愁》赏析 《乡愁》是台湾作家余光中的经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余光中的《乡愁》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乡愁》原文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

《乡愁》赏析

《乡愁》赏析 《乡愁》是由诗?人余光中于?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在在海外漂泊回到中国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祖国、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和?无法回归的?无奈。 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处在台湾。台湾因为和?大陆长期隔绝,作者感到很孤单,想到台湾同胞也有?一些家?人也在?大陆,就写了这首表达台湾同胞盼望回归?大陆之情的诗歌。?而他写的这首《乡愁》包括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表达了历史感和民族感。 这首诗写到了作者在?大陆的经历,因为离开了故乡?大陆三?十?几年,作者用了时间顺序,以此来表达时间的长久,表达深刻的时代印记。作者用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让后面?几句诗句更加富有意义。包括了的时间顺序可以让读者知道作者有多么久、那么多年都在深深地的自责自?己不能回归,?而不是?几年时间?而已,让感情更加强烈。这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都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小时候在外读书,只能和母亲通信、长?大后为了?生活和妻?子分离、后来母亲去世却不能做什么、现在久居异乡,远离故?土。这?几个阶段都表达了作者远离故乡所造成的事,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无奈。 在写这首《故乡》的时候,作者用到了许多不同的?手法来描写自?己的思乡之情。比如说,作者有用到比喻。每?一段里面都有吧乡愁比喻成?一个事物来寄托感情。首先是把乡愁比喻成小小的邮票,再到窄窄的船票,再到矮矮的坟墓。到这里,作者都是在描写怀念亲?人的情感,最后?一句“浅浅的海峡”表达了作者和故?土的分离,让这首诗的情感从个?人的亲?人之思到更?广阔的 - 家国之思。这首诗很有音韵美,作者因为在欧洲留学过,感染上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也包括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律美,用了现代汉语,让《故乡》这首诗富有节奏,读起来特别上?口,结束时仿佛还留下长长的余味。每?一段里,作者把诗里的节和句都对称,但是句?子里每?一?行又带有长句和短句的参差错落。每?一段里同?一个位置的叠词运用则是让诗歌带有?一种音乐里的回环往复、?而?一唱三叹的?手法也让读者有?一种怅惘的感情。

余光中的乡愁朗读节奏

余光中的乡愁朗读节奏 余光中是我国著名诗人,那么余光中的乡愁要怎么朗读呢?下面请看席慕容的乡愁朗读节奏!余光中的乡愁朗读节奏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赏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

余光中《乡愁》赏析

余光中《乡愁》赏析 《乡愁》是游子深情的顾盼,是一曲清婉而柔美的回忆。自古游子远游,都会情不自禁的触景生情,吟上那么一首乡愁之诗。乡愁是人患上的一种毒药。 余光中以“乡愁诗人”著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乡愁》一诗的广为流传;大众对于《乡愁》相当熟悉,它之所以得以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简单,且对诗人不同时期的、内涵不同的乡愁通过四个不同的意象做了高度的概括;而“大陆在那头”一句煞尾,更使这首诗顿上一个境界 读《乡愁》这首诗,从而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诗人心中那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盼望民族统一的思想感情。对于我们常人而言乡愁就是对故乡的思念,家人的想念,不会有那么高的高度去思考。 显然,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都明确出现在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行。 我们可以看出,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那一方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的思念,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一张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来来往往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不言中。一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或许我们都太年轻,没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不能真正的体会其中的痛。但我们一样能体会到思乡思家的苦。 诗人的心归往何处?那乡愁竟是不能圆的梦了!“这头”和“那头”终于走向了沉重的分离,诗人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深的黑暗里。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也是诗人心中的伤痕,是和诗人一

余光中《乡愁》赏析知识讲解

余光中《乡愁》赏析

精品文档 余光中《乡愁》赏析 《乡愁》是游子深情的顾盼,是一曲清婉而柔美的回忆。自古游子远游,都会情不自禁的触景生情,吟上那么一首乡愁之诗。乡愁是人患上的一种毒药。 余光中以“乡愁诗人”著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乡愁》一诗的广为流传;大众对于《乡愁》相当熟悉,它之所以得以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简单,且对诗人不同时期的、内涵不同的乡愁通过四个不同的意象做了高度的概括;而“大陆在那头”一句煞尾,更使这首诗顿上一个境界读《乡愁》这首诗,从而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诗人心中那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盼望民族统一的思想感情。对于我们常人而言乡愁就是对故乡的思念,家人的想念,不会有那么高的高度去思考。 显然,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都明确出现在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行。 我们可以看出,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那一方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的思念,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一张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来来往往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不言中。一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或许我们都太年轻,没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不能真正的体会其中的痛。但我们一样能体会到思乡思家的苦。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诵读欣赏乡愁(余光中)

《乡愁》课堂实录 灵山县龙岗中学黄厚清 (课前听歌曲——《故乡的云》) 师: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今天我们来谈论乡愁这个话题。首先我们一起欣赏生在大陆、长在台湾的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体会诗人的感情。 (播放配乐朗诵) 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样的好诗,想不想读? 生:想。 师:那好,现在大家就投入地读两遍。 (生自由地朗读)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非常爱诗,喜欢读诗,有时感受特别深刻,有时会发现许多新奇的地方,有时则会遇到一些读不懂的地方。不知同学们是否有同感。现在就请大家把读诗过程中的感受、发现或其他任何一方面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分组交流,教师也参与交流。)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吗? 生:读了这首诗我感到特别想家。 师:想家时怎么办? 生:给家里打个电话。 师:可不可以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可以。我想说的是:“爸爸妈妈,我很想念你们,不过,我会克制自己的。” 师:说出了心里话。 生:我也想家,我觉得和诗人的思想产生了共鸣。 师:能不能具体地谈一谈? 生:从第一节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小时候经常给母亲写信,我想家时也会给妈妈写信。 师:你有什么话要告诉家人吗? 生:我会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爸爸妈妈的。 生:老师,我发现了这首诗的写作顺序。它是按照“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的顺序写的。 师:还有补充吗? 生:每一节中诗人与亲人的距离也不一样。 师:说得很好。这首诗就是按照时空的变化来组织的。 生:老师,我还发现诗的每一小节所表达的感情不一样。 师:说一说。 生:第一节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第二节表达对妻子的思念,第三节是说母亲去世了,对母亲的思念成了永久的怀念,第四节是说对大陆的思念。 师:不错。大家有没有看出前三节与最后一节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不同呢? 生:前三节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思念,第四节升华为爱国之情。 师:说得非常好。那我们应如何读这首诗呢? 生:要读出感情的变化——由浅入深。 师:那好,你能否试一试?生读。(不是很好)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有点快,感情表达不够充分? (生读,很投入的样子。读完,其他同学热烈鼓掌。)

余光中《乡愁》原作+赏析两篇

余光中《乡愁》原作+赏析两篇 余光中《乡愁》原作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赏析一 中华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即使是浓浓的愁绪也能表现得异常凄美。中华民族是个多情的民族,即使远在天涯,也时刻深深眷念着天边的故土。当多情与浪漫相遇时,于是,便会泛滥出诗——无止无息的诗。 情是这世上极抽象的词汇,总是有着,却又总是看它不见,总需借一些物象才能捕捉到它。在思乡愁情袭来时,“月”成了中国人的最爱,由“月”而勾出的诗便多了起

来。而余光中对着悬挂了无数个日夜的思乡的明月,却浮现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于读者眼前。当我们感念“天涯共此时”的一刹那,这四个意象果真让人觉得,故乡就在眼前——更近了,也似乎更远了——若隐若现,若即若离……这真的便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乡愁”了。 “乡愁”是痛苦的。“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母亲”,现在又多加一个“爱人”,随着岁月的迁移,这与故乡有关的思念也在逐渐地增多、加重。不论是生养的血缘,还是缠绵的爱恋,当它终归化为亲情的时候,当这亲情生生地被空间拉远了的时候,愁苦便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然而,毕竟这时的愁苦还可排解。“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终可传去我们彼此的思念,并最终拉近这空间上的距离。于是,在诗中,愁苦里我们享受到了幸运与幸福…… 岁月在更迭,乡愁在加深。而当乡愁化作“一方矮矮的坟墓”之时,痛苦中又隐现幸福的“乡愁”里,却变得肝肠寸断、撕心裂肺。明明是“矮矮的”,明明是近在咫尺,但“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生死两茫茫,在这只须稍稍抬起脚便可逾越的“一方矮矮的坟墓”前,生与死的墙却是那样地高,那般地厚——触目可及的“近”却又是那样遥不可及的“远”。余光中竟让读这诗的每个人一下子又找回了自

余光中《乡愁》赏析

余光中《乡愁》赏析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赏析

中华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即使是浓浓的愁绪也能表现得异常凄美。中华民族是个多情的民族,即使远在天涯,也时刻深深眷念着天边的故土。当多情与浪漫相遇时,于是,便会泛滥出诗——无止无息的诗。 情是这世上极抽象的词汇,总是有着,却又总是看它不见,总需借一些物象才能捕捉到它。在思乡愁情袭来时,“月”成了中国人的最爱,由“月”而勾出的诗便多了起来。而余光中对着悬挂了无数个日夜的思乡的明月,却浮现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于读者眼前。当我们感念“天涯共此时”的一刹那,这四个意象果真让人觉得,故乡就在眼前——更近了,也似乎更远了——若隐若现,若即若离……这真的便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乡愁”了。 “乡愁”是痛苦的。“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母亲”,现在又多加一个“爱人”,随着岁月的迁移,这与故乡有关的思念也在逐渐地增多、加重。不论是生养的血缘,还是缠绵的爱恋,当它终归化为亲情的时候,当这亲情生生地被空间拉远了的时候,愁苦便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然而,毕竟这时的愁苦还可排解。“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终可传去我们彼此的思念,并最终拉近这空间上的距离。于是,在诗中,愁苦里我们享受到了幸运与幸福…… 岁月在更迭,乡愁在加深。而当乡愁化作“一方矮矮的坟墓”之时,痛苦中又隐现幸福的“乡愁”里,却变得肝肠寸断、撕心裂肺。明明是“矮矮的”,明明是近在咫尺,但“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生死两茫茫,在这只须稍稍抬起脚便可逾越的“一方矮矮的坟墓”前,生与死的墙却是那样地高,那般地厚——触目可及的“近”却又是那样遥不可及的“远”。余光中竟让读这诗的每个人一下子又找回了自己——或是若干年前,或是若干年后,那个立于坟前的人定然就是我们自己。无须刻意,一幕又一幕便溢了出来,仿佛与“小小的邮票”和“窄窄的船票”相关的记忆瞬间四溢而出,占据了每一颗此刻均已早就变得空荡荡的心。这是无法接受与承受的,然而生老病死,轮回使然,这人力所不能及的自然之法则又迫使我们不得不接受,也不得不承受。尽管带着剧烈的疼痛,但当乡愁化作“一方矮矮的坟墓”的时候,人力已显得微薄,天命却又是威严得那样地无法抗拒。 尽管无法如“小时候”、“长大后”那样得以排解而幸福,但这愁苦毕竟该顺理成章地被自然释怀。如果说这种乡愁之苦也可排解的话,那当它化作“一湾浅浅的海峡”时,便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去排解、消逝掉了,更是无法接受和承受了。 不错,与“坟墓”这一意象幻化而出的那个“乡愁”相比,二者何其相似啊。同样是近在咫尺,却又同样远隔天涯;“矮矮的”,“浅浅的”,同样举步可越,

余光中《乡愁》原文

余光中《乡愁》原文 余光中《乡愁》原文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赏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

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

(完整版)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

余光中
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
的《乡愁
》,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 在细细品味和理解。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欢迎查看。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 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赏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
1/6

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 《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 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落叶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 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 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 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 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 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
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 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 的牵挂。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 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一张张旧“船票”割断了无数 鸳鸯梦。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却在苦苦 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 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无法逾越的长城,一方矮矮的“坟墓”却成了 叫人销魂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 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 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此 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 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 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 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 的“中国情结”。
其次,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 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国 文化,尤其是《诗经
》的影响。《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 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 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 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 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
2/6

余光中乡愁赏析

余光中《乡愁》赏析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赏析10篇(优秀版)

《乡愁赏析》 乡愁赏析(一):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此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齐,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资料。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此刻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

余光中《乡愁》意象分析

从意象间的关系看《乡愁》的主题 乡愁是古今中外诗歌创作中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它概括了多少游子眷恋故国亲人的深沉感情!与历代那些抒写乡愁的名篇相比,余光中的《乡愁》别具一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按照词典的解释,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我们认为,余光中所抒发的乡愁,不仅仅是“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式的离愁别绪,也不仅仅是“由对母亲的思念,对新娘的爱恋,对母亲的缅怀的个人情怀,上升为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期盼”式的爱国热忱,更是生活在台湾的那群特殊的“外省人”对造成两岸隔绝现实的禁锢政策的不满和批判。 余光中的《乡愁》,继承了《诗经》所创造的“重章复沓”手法,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以第一诗节为基础,二、三、四诗节更换少量的词语来反复吟咏诗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乡愁。从表达乡愁的角度看,全诗使用的四个意象可以分为两类:前二者可以沟通乡愁,后二者不能沟通乡愁。两组意象前后形成对比关系,用“易于沟通”与“永难沟通”对比,突出表现了“不能沟通”。 小时候,在外地求学的“我”想念妈妈了,只要把对妈妈的想念写成信,贴上一张邮票,不管它小到哪种程度,它都可以把“我”的想念送到妈妈手中;同样,妈妈思念在外的儿子了,她也可以把她的思念写成信,贴上一张邮票,哪怕是一张很小很小的邮票,就把妈妈

的思念送到“我”的手中。邮票在中间,沟通着“我”与妈妈,表达了“我”小时候的乡愁。 长大后,在外漂泊的“我”挂念新婚的妻子了,“我”只要买一张船票,哪怕是“窄窄”的一张,凭借它“我”都可以回到妻子身旁,尽情表达对妻子的挂念;同样,新婚的妻子牵挂在外奔波的“我”了,她也可以买一张船票,哪怕是一张很窄很窄的船票,就可以奔赴“我”的身边,慰藉她对“我”的牵挂。 在通邮、通航的条件下,空间的物理距离根本就阻挡不了“我”与母亲、与妻子之间的乡愁的相互表达,一张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就把相处异地的亲人真情相连。 但是,后两个意象就不能沟通这种真情。“我”就在母亲的坟前,坟也不高大,“矮矮的”,只有“一方”,“我”完全可以贴近、完全可以跨越,“我”现时与母亲完全没有了空间上遥远的物理距离的阻隔,可就是这一方“矮矮”坟墓,就让“我”与母亲咫尺天涯,永世隔绝;“我”就在母亲的面前,但母亲永远也不知道“我”对她的想念,“我”也不知道母亲在那个世界过得是否好,是否还像“我”小时候那样挂念“我”。“我”就在海峡的旁边,海峡对岸就是大陆,那里就是“我”分别了三四十年的家乡。海峡并不宽广,就是那么“一湾”,那么的“浅”,浅得像人脱掉鞋提着裤管就可以蹚过去一样。但就是这样的“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阻挡着我们回家的路,海峡永远地阻隔着我们回家的路,就像母亲的坟墓永世隔绝着“我”和她一样。 海峡就真的那么难以跨越吗?海峡南北长约300公里,东西宽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