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各种元素有其特殊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孤立,而是通过有机物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主要依赖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般来说,每生产100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6~2.5kg、磷(P2O5)0.6~1.3kg、钾(K2O)1.4~3.8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3。但由于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施肥和产量水平等不同,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会发生一些变化。通常杂交稻对钾的需求高于常规稻约10%左右,粳稻较灿稻需氮多而需钾少。

水稻的整个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主要是营养体根、茎、叶的生长,并为生殖生长积累养分,此期以氮素旺盛吸收和同化作用为主导,即以扩大型代谢为主,施肥目标在于促进分蘖,形成壮苗,确保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长大和开花结实。此期是扩大型代谢逐渐减弱,贮藏型代谢逐渐增强至旺盛,即以碳素同化作用为主,施肥应以促穗大、粒多、粒饱为中心。这两个时期是相互联系着的,只有在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生殖生长。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和营养特点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合理施肥,才能获得高产。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是:分蘖期由于苗小,稻株同化面积小,干物质积累较少,因而吸收养分数量也较少。这一时期,氮的吸收率约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为16%~18%,钾的吸收率为20%左右。早稻的吸收率要比晚稻高,所以在早稻生产上强调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这是符合早稻吸肥规律的。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叶面积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和强度最大时期。此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百分率几乎占水稻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一半左右。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吸收养分的数量显著减少,N的吸收率为16%~19%,P2O5的吸收率为24%~36%,K2O的吸收率为16%~27%。一般晚稻在后期养分吸收率高于早稻,生产上常常采取合理施用穗肥和酌情施用粒肥,满足晚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这是符合晚稻需肥规律的,就水稻品种而言,晚稻由于其生育期短,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高峰。而单季稻由于生育期较长,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一般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收高峰。因此,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

水稻的生长发育电子教案

水稻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从器官生长发展的特点看:可分成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从生长发育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以幼穗分化为界,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茎、叶、分蘖等营养器官增殖为主,故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以后,是以生长幼穗、颖花、种子等生殖器官为主,故称之为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幼苗是指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习惯把秧苗在秧田生长的时期称为幼苗期。苗期可分为种子萌发和秧苗成长两个时期。 (二)、幼苗的生长 幼苗的生长是指第一真叶抽出至成秧移栽。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就向上坚起,叫扎根扶针。随后,不完全叶伸出叶鞘,称为出苗,全田有50%的出苗即为出苗期。 不完全叶抽出1-2天后,长了第一片完全叶,秧苗明显显现绿色,此时称为现青。全田有50%的苗长出第一完全叶时为现青期,以后长出第二、三片完全叶,至第四完全叶出现时,基部茎节就能发生分蘖。一般把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二、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从分蘖开始发生到停止的时期称为分蘖期。 (一)分蘖发生及条件 1、分蘖的发生:水稻的分蘖是接近地表基部密集节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起来的侧茎。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分蘖发生所在节位低的叫低位分蘖,发生所在节位高的叫高位分蘖。一般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也大。由主茎长出的分蘖称第一次分蘖,由第一次分蘖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生产上常规稻一般以一次分蘖多,二次分蘖少,三、四次分蘖更少。而杂交稻二、三、四次分蘖均有发生。 2、分蘖发生的条件:分蘖发生的内在因素:品种不同,分蘖特性差异较大,籼稻品种大于粳稻和糯稻,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杂交水稻大于常规稻。分蘖的外界条件:一是气温、水温:分蘖发生的临界气温为15℃、水温16-17℃,最适宜气温为28-31℃,水温32-34℃。二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分蘖都有抑制作用。三是光照强度:植株过繁茂,栽插过密、荫蔽严重会降低有效分蘖率。四是肥料:肥料充足时,分蘖快而多,返之,慢而少。五是插秧深度:浅插对分蘖有利,分蘖早而多;插秧深,分蘖节位高,分蘖迟而少。 (二)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水稻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从器官生长发展的特点看:可分成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从生长发育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以幼穗分化为界,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茎、叶、分蘖等营养器官增殖为主,故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以后,是以生长幼穗、颖花、种子等生殖器官为主,故称之为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幼苗是指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习惯把秧苗在秧田生长的时期称为幼苗期。苗期可分为种子萌发和秧苗成长两个时期。 (二)、幼苗的生长 幼苗的生长是指第一真叶抽出至成秧移栽。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就向上坚起,叫扎根扶针。随后,不完全叶伸出叶鞘,称为出苗,全田有50%的出苗即为出苗期。 不完全叶抽出1-2天后,长了第一片完全叶,秧苗明显显现绿色,此时称为现青。全田有50%的苗长出第一完全叶时为现青期,以后长出第二、三片完全叶,至第四完全叶出现时,基部茎节就能发生分蘖。一般把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二、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从分蘖开始发生到停止的时期称为分蘖期。 (一)分蘖发生及条件 1、分蘖的发生:水稻的分蘖是接近地表基部密集节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起来的侧茎。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分蘖发生所在节位低的叫低位分蘖,发生所在节位高的叫高位分蘖。一般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也大。由主茎长出的分蘖称第一次分蘖,由第一次分蘖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生产上常规稻一般以一次分蘖多,二次分蘖少,三、四次分蘖更少。而杂交稻二、 三、四次分蘖均有发生。 2、分蘖发生的条件:分蘖发生的内在因素:品种不同,分蘖特性差异较大,籼稻品种大于粳稻和糯稻,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杂交水稻大于常规稻。分蘖的外界条件:一是气温、水温:分蘖发生的临界气温为15℃、水温16-17℃,最适宜气温为28-31℃,水温32-34℃。二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分蘖都有抑制作用。三是光照强度:植株过繁茂,栽插过密、荫蔽严重会降低有效分蘖率。四是肥料:肥料充足时,分蘖快而多,返之,慢而少。五是插秧深度:浅插对分蘖有利,分蘖早而多;插秧深,分蘖节位高,分蘖迟而少。 (二)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水稻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水稻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2010-02-25 08:14 一、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即碳、氢、氧、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锰、铜、锌、硼、氯。前7种属大量元素,后3种属中量元素,最后6种属微量元素。其中碳、氢、氧从水和空气中获得,其它均为矿质元素,需要从土壤中获得。硅在水稻一生中需求量很高,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也称水稻为“硅酸植物”。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规律 二、水稻在苗期在一叶一心时虽未离乳,但此时胚乳中的蛋白质已经消耗贻尽,必需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肥,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补充营养的需要。因此水稻苗床一定要施足氮肥。 本田期氮的需肥,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水稻分蘖期,是营养体形成时期,水稻需要大量的氮肥来合成自身的物质,满足生长分蘖的需要,氮素不足会影响分蘖,此时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氮素,以促进分蘖进程,使水稻有足够的分蘖。分蘖末期,水稻开始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此时氮素如果过高,就会影响生育期的转换,并极易助长底部伸长,引起倒伏等不良后果。按照日本专家的理论,此时要绝对无氮,在实际中,要控制氮肥,尽可能少氮。第二个高峰是孕穗中后期的减数分裂期,大约在7月12日到7月25日之间,按积温不同,前后日期不同,不可缺氮,如果氮素不足,会导致颖花退化,追肥为穗肥。 三、水稻对磷的吸收规律 水稻各生育期均需要磷,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20天左右为吸收高峰。水稻从苗期吸收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早期施用磷对保证水稻前期的磷素供应极为重要。 四、水稻对钾的吸收规律 水稻幼苗对钾素吸收量不高,钾吸收高峰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孕穗期茎、叶中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高钾对增加颖花数量,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有较大作用。 五、水稻对硅肥的吸收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土壤硅含量高但水稻的利用率却很低,硅对水稻增产有绝对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增加穗数、穗粒数,降低空秕率和提高千粒重的作用。水稻施用硅肥之后,茎叶中硅含量增加,硅化细胞增多,坚实度增加,水稻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生危害。硅是水稻高产必需的营养元素。水稻施硅肥,根系生长良好,茎硬叶挺,可提高水稻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稻米的质量和产量。白浆土和草甸黑土有效硅含量低,我市水稻大部分都是这两种土壤旱改水发展起来的。随着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硅肥的施用应该提上日程。常用的含硅肥料主要有三种:①高效硅肥,主要成份为硅酸钠和偏硅酸钠的混合物,含水溶性二氧化硅55~60%,亩用量6~7公斤,做追肥最好。②硅钙肥,主要成份是偏硅酸钙,一般含有效硅(枸溶性)20~30%,

水稻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及解决对策

水稻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及解决对策 16现代化农业2007年第9期(总第338期) 水稻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及解决对策 尚洪海,姜波,刘长阁 (1.黑龙江省桦川县东河乡,黑龙江桦川154345;2.黑龙江省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水稻一生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 硫,硅,铁,锰,锌,硼,铜,钼,氯等多种营养元素,其 中前几种需要量较大,而生产上则以补充氮,磷,钾 为主.水稻是黑龙江省桦川县的主产作物,在各乡 镇的草甸土,黑土,白浆土上均有种植.经长期调查 分析,提高水稻单产不但需要大量施用氮,磷,钾肥 料,而且还需要补充硼,锌,铜,钼等营养元素.在水 稻生育进程中,如果这些营养元素供应不足,会使稻 苗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各种缺素症状,造成水稻减 产.作为水稻种植农户,必须经常观察水稻生长发 育状况,发现缺素症状,及时通过施肥加以补充,才 能保证高产,稳产. 1营养元素缺乏症状 a.缺氮植株瘦小,直立,分蘖少,叶片小,叶片 呈黄绿色,下部老叶从叶尖开始至中脉扩展到全部 叶片发黄,然后逐渐向上扩展,全株成淡绿或黄绿 色,结穗短小,提早成熟. b.缺磷苗期植株瘦小,插秧后根系发育不 良,吸收养分能力降低,返青延迟,稻苗发僵紧束,分 蘖少,叶形狭长直挺,不披散而呈"一柱香"状,叶色 暗绿并带紫红色,老根变黄,生育期延长,穗小粒少,

粒重降低. C.缺钾苗期叶片绿中带蓝,老叶软弱下披,新 叶挺直,中下部叶片尖端出现红褐色组织坏死,叶面有不定型红褐色斑点,分蘖期前易患胡麻叶斑病. 分蘖期以后,老叶叶面有赤褐色斑点,叶缘呈枯焦状,茎易倒伏和折断,根部褐色并生有黑根,抽穗提前,子粒不饱满,空秕率多,易感染纹枯病等病害. d.缺硼苗期植株矮小,新叶粗糙,淡绿,甚至 发白,叶脉易折断,严重时生长点死亡,不抽穗.抽 穗后开花不正常,稻穗瘦小,干瘪,空秕谷粒增多. e.缺锌秧苗矮缩,叶丛生,叶色浅绿,新叶基 部发白,老叶沿中脉两侧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老叶中脉或全叶呈赤褐色,甚至枯萎,生长发育迟缓,分蘖减少,根系生长差,穗小粒少,减产严重. 收稿日期:2007一O1—30 f.缺铜植株矮小,从叶尖开始向下黄化,缺 绿,叶尖萎蔫,易感染病害,稻穗发育不良,谷粒减少,严重时大量分蘖而不抽穗. g.缺钼植株矮小,易受病虫危害,幼叶黄绿, 叶脉间显出缺绿病,老叶变厚,呈蜡质状,叶脉间肿大,并向下弯曲,稻穗灌浆差,成熟延迟,子粒不饱满. 2解决对策 建议稻农积极推广应用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 术,实现氮,磷,钾,硼,钼,锌,铜按比例配方施肥. 首先应施用含有氮,磷,钾及硼,钼,锌,铜等微 量元素的水稻专用肥作底肥,实现公顷产量7500kg 以上.底肥一般每公顷用量400kg,在水耙地前一 次性施人,肥料中的氮,磷,钾总有效含量应达到

水稻生长过程图解

水稻生长过程图解 时期 0:种子播种前,通常要浸种24小时并催芽24小时使其预先发芽。种子发芽 后,幼根和幼芽就从稻壳中长出! 种子在苗床上发芽后2~3天,第一片叶就突破胚芽鞘长出了。到时期0末期可看到,第一叶(初出叶)仍然卷曲着,但幼根已伸长! 时期 1:即幼苗期。该时期从第一叶长出一直持续到第一个分蘖出现前。在这一时 期中,种根和五片叶子已长成! 在幼苗持续生长时,两片乃至更多叶子长出!幼苗早期叶片继续以每3~4天出一片的速度生长! 次生根迅速地形成永久性的纤维性根部体系,从而取代了临时的胚根和种子根。

这是一个为移栽已有18日龄的幼苗。该幼苗有5片叶子和一快速生长的根部系统!

时期2:分蘖期.这个时期从第一个分蘖出现一直持续到达最大分蘖数为止 当秧苗生长发育时,分蘖从节的腋芽处形成并替代了叶子! 这棵秧苗表明了两个一次分蘖相对于主茎及其叶片的地位。 分蘖发生后,那些主要分蘖产生了二次分蘖。这出现在移栽后30天左右。 这时的秧苗高度正在增加,分蘖也非常活跃。 这是一块秧苗正处于分蘖早期的稻田。记下分蘖高度后,为了增加的叶片和分蘖生长,我们用天棚遮住秧苗。 在分蘖期,分蘖已经增加到难以分辩出主茎的地步。当水稻进入下一个时期即拔节期时,分蘖数将继续增多。

时期3:拔节期.这个时期可能开始于幼穗分化前,也可能开始于分蘖期即将结束 时。如此,时期2和时期3可能有部分重叠。 分蘖的数目越来越多,高度也增加,叶片没有明显的衰老现象。 水稻生育期长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关系到其株高高矮,长生育期种类拔节期较长。由此,

根据水稻生育期长短,可将其分为两大类:短生育品种,其105~120天内成熟;长生育期品种,其生育期达150天。 在早熟半矮秆品种如IR64中,幼穗分化点下方的主茎第四节间,在看见幼穗前只伸长2~4厘米。这张幻灯片指明已解剖的茎在幼穗分化开始时第四节间的长度。 在105~120天的短生育期品种中,最大分蘖量、茎伸长和幼穗分化几乎同时出现。 在长生育期品种(150天)中,在最大分蘖出现时有一个所谓的落后生长期,它伴随着茎或节间伸长,直至最终幼穗分化。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各种元素有其特殊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孤立,而是通过有机物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主要依赖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般来说,每生产100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6~2.5kg、磷(P2O5)0.6~1.3kg、钾(K2O)1.4~3.8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3。但由于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施肥和产量水平等不同,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会发生一些变化。通常杂交稻对钾的需求高于常规稻约10%左右,粳稻较灿稻需氮多而需钾少。 水稻的整个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主要是营养体根、茎、叶的生长,并为生殖生长积累养分,此期以氮素旺盛吸收和同化作用为主导,即以扩大型代谢为主,施肥目标在于促进分蘖,形成壮苗,确保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长大和开花结实。此期是扩大型代谢逐渐减弱,贮藏型代谢逐渐增强至旺盛,即以碳素同化作用为主,施肥应以促穗大、粒多、粒饱为中心。这两个时期是相互联系着的,只有在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生殖生长。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和营养特点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合理施肥,才能获得高产。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是:分蘖期由于苗小,稻株同化面积小,干物质积累较少,因而吸收养分数量也较少。这一时期,氮的吸收率约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为16%~18%,钾的吸收率为20%左右。早稻的吸收率要比晚稻高,所以在早稻生产上强调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这是符合早稻吸肥规律的。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叶面积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和强度最大时期。此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百分率几乎占水稻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一半左右。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吸收养分的数量显著减少,N的吸收率为16%~19%,P2O5的吸收率为24%~36%,K2O的吸收率为16%~27%。一般晚稻在后期养分吸收率高于早稻,生产上常常采取合理施用穗肥和酌情施用粒肥,满足晚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这是符合晚稻需肥规律的,就水稻品种而言,晚稻由于其生育期短,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高峰。而单季稻由于生育期较长,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一般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收高峰。因此,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水稻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二、雄性不育系:是一种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水稻,由于花粉无力生活,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只有依靠外来花粉才能受精结实。因此,借助这种母水稻作为遗传工具,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办法,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 三、保持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后代,仍然是雄性不育的。因此,借助保持系,不育系就能一代一代地繁殖下去。 四、恢复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所产生的杂交种雄性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如果该杂交种有优势的话,就可用于生产。 五、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雄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 六、两系杂交稻:一种命名为光温敏不育系的水稻,其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它表现雄性不育;在短日平温条件下,恢复雄性可育。利用光温敏不育系发展杂交水稻,在夏季长日照下可用来与恢复系制种,在秋季或在海南春季可以繁殖自身,不再需要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因此用光温敏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稻叫做两系杂交稻。 七、超级杂交稻:水稻超高产育种,是近20多年来不少国家和研究单位的重点项目。日本率先于1981年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在15年内把水稻的产量提高50%。国际水稻研究所1989年启动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要求2000年育成产量比当时最高品种高20%-25%的超级稻。但他们的计划至今未实现。我国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其中一季杂交稻的产量指标为,第一期(1996-2000年)亩产700公斤,第二期(2001-2005年)亩产800公斤。 1、安全齐穗期: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花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着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生产上也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划分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划分 一、生育时期的划分:生育时期可从形态、生长和发育、生理特征的角度分为几个时段。 (1)从形态和田间诊断角度分期 幼苗期:包括萌动、发芽、三叶等时期。 分蘖期:包括始期、盛期、末期(最高分蘖期)以及决定穗数关键时期的有效分蘖终止期。 穗分化期(长穗期):包括穗分化各期、拔节期以及外观看到剑叶鞘膨鼓时的孕穗期。 结实期(成熟期) 包括抽穗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栽培上插秧稻又分秧田期和本田期,幼苗期和分蘖期的一部分在秧田期完成,但习惯上称秧田期为幼苗期,插秧后有一段缓秧过程叫返青期,其后再开始分蘖。

(2)从发育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这是以茎尖质的转变—穗原基开始(穗首分化)分化为标志分期的。 (3)从器官的生长发育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各以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和抽穗开花期为界。 (4)从生理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结实期。这是以产量形成生理为根据的。即营养生长期主要形成供给器官,即吸收器官根和光合器官(源器官)叶;生殖生长期主要形成收容器官(库)颖花和支持器官(流)茎;结实期主要是光合物质和矿物质通过茎流向收容器官库被贮藏起来。为利用方便,常把分蘖期称前期,穗分化期称中期,结实(成熟)期为后期。 2. 常用生育时期的定义及标准: (1)生育期:指种子萌动到新的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期。 (2)营养生长期:是指植株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以前。这一阶段包括出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 (3)生殖生长期:是指植物生殖器官幼穗、花、种子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种子的形成。这一阶段包括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4)苗期:以幼芽露青50%开始,一直到插秧,整个秧田期为苗期。对于旱育苗,黑龙江省水稻苗期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 立针期:第1片完全叶尚未展开时,稻苗呈针状,称为立针期。

稻谷各部位营养成分

稻谷中米糠、颖壳和胚芽的成分 图1. 稻谷各部位名称 1.米糠 米糠是稻谷加工的副产品之一,是糙米经碾米后得到的种皮、果皮、糊粉层和珠心层的混合物,约占稻谷重量的6%。 米糠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因稻谷原料和加工技术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米糠平均含蛋白为15%,脂肪16%~22%,水分10%,无氮浸出物33%,糖3%-8%,灰分8%。此外,米糠中还含有生育酚、生育三烯酚、脂多糖、谷维素、二十八烷醇、α-硫酸锌、角鲨烯、神经酰胺等多种天然抗氧化剂及生理活性物质,这些成分对一些现代文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作用。脂肪中主要的脂肪酸大多为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并含高量维生素、植物醇、膳食纤维、氨基酸及矿物质等。

图2. 不同品种稻谷米糠营养成分 2.颖壳 稻壳由内颖(内秤)和外颖(外稃)组成,内外颖的两缘相互钩合包裹着糙米,构成完全封密的谷壳。 谷壳约占稻谷总质量的20%,它含有较多的纤维素(30%)、木质素(20%)、灰分(20%)和戊聚糖(20%),蛋白质(3%),脂肪和维生素的含量很少,其灰分主要由二氧化硅(94%~96%)组成。 图3. 稻壳的基本成分 3.胚芽 大米胚芽是稻谷中营养成分最为集中的地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优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约占稻谷质量2%~3%,是稻谷中孕育新生命的活体。 优质脂肪与糖类各占胚芽的25%左右,蛋白质占20%~25%。相较于精米,大米胚芽含有更为丰富的矿物质、纤维素、维生素B1 等物质,同时维生素E、肌醇、胆碱等抗氧化物质含量也较多。

图4. 大米胚芽、精米、米糠中矿物资和维生素含量(ug/g 干重)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 11:18:41)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

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水稻的特点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维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 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

水稻的养分吸收特性

水稻的养分吸收特性 1.养分吸收量 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碳、氢、氧、硅、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铜、钼、氯等17种营养元素,供需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水稻一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主要是根据收获物中的含量来计算的。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500kg,要吸收氮素(N)7~16kg,五氧化二磷(P2O5)4~8kg,氧化钾(K2O)10~25kg,N: P2O5: K2O =1:0.5:0.5。应当指出,这些数字未包括根系外渗量和成熟体内营养元素淋失量。所以,水稻吸收总量应高于此值。同一产量水平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差别很大,这与地区、产量水平、水稻品种、栽培水平等因素有关。 2.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 水稻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因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双季稻生育期短,特别是大田营养生长期的缩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移栽后不久就重叠。即在大田出生分蘖的同时开始穗分化,又在穗分化过程中进入分蘖盛期,因而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突出的吸肥高峰;单季稻在移栽后2~3周及7~9周形成两个吸肥高峰。

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速度均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其后有速度降低的趋势。在各种养分中,以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抽穗前约20d达到最大值;硅的吸收达到最大值较晚。 对氮、磷、钾的吸收以氮素较早,到穗分化前已达到总吸收量的80%。钾肥以穗分化至出穗开花期吸收最多,约占全量的60%,出穗开花以后停止吸收。磷的吸收较氮、钾稍晚。 总之,各种类型的水稻,在抽穗前吸收各种养分数量已占总吸收量的大部分,所以应重视各种肥料的早期供应。 3.水稻的吸肥规律 水稻的吸肥规律与其整个生育期三个生长中心相适应。分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是大量生根、生叶、分蘖,需要较多的氮素来形成氮化物。这段时期的营养生理特点,以氮代谢为主,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少,对氮的需求量大于磷、钾的吸收量。 从穗开始分化到抽穗期,以茎的伸长、穗的形成为生长发育的中心,此阶段的营养特点是前期碳、氮代谢旺盛,后期碳的代谢逐渐占优势,则吸收较多的氮肥长叶、长茎和幼穗分化,又要积累大量的碳

稻谷结构及营养成分分析

稻谷结构及各组分营养成分分析 稻谷粒由颖(外壳)和颖果(糙米)2 部分组成,制米加工中稻壳经垄谷机脱去而成为颖果,又称为糙米。 稻壳由内颖(内秤)和外颖(外稃)组成,内外颖的两缘相互钩合包裹着糙米,构成完全封密的谷壳。谷壳约占稻谷总质量的20%,它含有较多的纤维素(30%)、木质素(20%)、灰分(20%)和戊聚糖(20%),蛋白质(3%),脂肪和维生素的含量很少,其灰分主要由二氧化硅(94%~96%)组成。 糙米是由受精后的子房发育而成。按照植物学的概念,整粒糙米是一个完整的果实,由于其果皮和种皮在米粒成熟时愈合在一起,故称为颖果。颖果没有腹沟,长5mm ~ 8mm ,粒质量约25mg ,是由颖果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颖果皮由果皮、种皮和珠心层组成,包裹着成熟颖果的胚乳。胚乳在种皮内,是由糊粉层和内胚乳组成。胚位于糙米的下腹部,包含胚芽、胚根、胚轴和盾片4 个组成部分。在糙米中,果皮和种皮约占2%,珠心层和糊粉层占5%~6%,胚芽占2.5%~3.5%,内胚乳占88%~93%。在糙米碾白时,果皮、种皮和糊粉层一起被剥除,故这3 层常合称为米糠层。米糠和米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B 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很高。稻谷子粒各组成部分的质量比例如表1所示。

表1稻谷子粒各组成部分质量比例% (三)稻谷的化学成分 稻谷子粒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矿物质等,此外还有一定量的维生素。稻谷子粒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见表2 。 表2 稻谷子粒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 虽然大米胚乳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7%~8%),但它是谷物蛋白质中生理价值最高的一种,其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赖氨酸含量约占总蛋白的3.5%。大米蛋白质以米谷蛋白为主要组成,约占总蛋白的80%。其他3 种为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其中以醇溶蛋白含量最低,仅占总蛋白的3%~5%。淀粉是大米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占整粒大米的77%~80%;糯米淀粉几乎都是由支链淀粉组成,不含直链淀粉;粳米中直链淀粉要多一些(约占淀粉总量的20%),而籼米胚乳中的直链淀粉则更多。含直链淀粉多,则米质松散,食用品质低,因此人们一般不喜欢吃籼米,但它特别适合用来加工米粉。而粳米和糯米所含的直链淀粉少或没有,米质较黏稠,食用品质好,除供直接食用外,还可用来加工年糕。大米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低,比稻谷原粒中的含量低,导致了营养价值的下降,蒸谷米和强化米正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而出现的。

农业行业标准《饲料原料稻谷》

农业行业标准《饲料原料稻谷》 编制说明(送审稿) 一、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 1、标准制定背景 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稻谷籽粒的外形结构主要由稻壳和稻米两部分组成。稻壳的厚度为25~30μm,质量约占谷粒的18%到20%。稻壳的厚薄和质量与稻谷的类型、品种、栽培及生长条件、成熟及饱满程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成熟、饱满的谷粒,稻壳薄而轻。粳稻的稻壳比籼稻的薄,而且结构疏松,易脱除。早稻的稻壳比晚稻的稻壳薄而轻。未成熟的谷粒,其稻壳富于弹性和韧性,不易脱除。稻谷脱壳之后即可得到糙米,糙米表面平滑有光泽。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我国稻谷年产量达2.0到2.1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7.5%,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6.9%,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产区遍及全国各地,主要产区分布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各品种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黑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安徽7省的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国内六成以上。 稻谷营养成分与国际二级玉米相当,其中稻谷的蛋白质品质、氨基酸平衡性、微量元素含量甚至优于玉米。此外玉米所含的脂肪虽高于稻谷,但玉米脂肪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构成,不利于肉品质的提升和肉的储藏。然而稻谷的粗纤维含量比玉米高,适口性很差,营养成分的消化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直接用作饲料效果不佳,经脱壳处理后的糙米饲用价值大大提升,甚至优于玉米。但是脱壳处理的成本较高,导致糙米提供的单位重量的蛋白质的可比价格较高。因此,如果能培育出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出糙米率高的稻谷品种,作为畜禽的饲料是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 不同品种稻谷的营养特性和营养成分有差异,其中干物质在86%左右,差异不大,粗蛋白质含量在5.3%到8.8%范围内,粗纤维含量在5.5%到12.5%范围内,粗脂肪含量在1.3%到2.5%范围内,粗灰分在3.0%到5.0%范围内,稻谷的营养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差异导致不同糙米之间的差异,脱壳后的糙米的粗蛋白质含量略有提高,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差异较大。糙米可为猪、牛、羊、鸡

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第二章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1、水稻一生包括几个生育阶段 水稻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直到新的种子形成为止。根据水稻一生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划分为两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4个生育时期,即秧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及结实期。 (一)水稻营养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幼穗分化前,在这一时期主要是摄取养分长植物体,为过渡到下一发育阶段积累必要的营养物质。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幼苗期是指秧田期稻种发芽,出苗到插秧前,分蘖期依分蘖时间和速度不同,又分为分蘖始期,最高分蕖期、分蘖末期等。分蘖期间分蘖数开始时增加较慢,数量少,称分蘖始期,随着稻株同化作用的增加,生长旺盛,分蘖速度加快,分蘖茎数迅速增加以至达到最高分蘖数,称最高分蘖期,最高分蘖期以后,分蘖茎数的增加又趋于缓慢,以至分蘖茎数停止发生,即分蘖末期。水稻发生的分蘖并非都能成穗,只有有效分蘖茎数才是每亩穗数的基础。因此,了解水稻分蘖特性后,在农业生产上就要千方百计的采取促进措施,争取多一些有效分蘖。如果分蘖期光照充足、温度高、环境条件好,栽培上施足基肥,加强肥、水管理,供给稻株充足的营养物质,促使早生快发,就能达到早分蘖,低节位蘖数多,有效分蘖数多,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保证

在一定面积达到最高的有效茎数。因此,分蘖期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二)水稻生殖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的种子形成。在这个时期要吸取大量营养物质,除建造植物体外,还要转化形成生殖器官,开花结实。生殖生长期包括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幼穗形成期从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到抽穗为止。结实期是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为止。幼穗形成期间,稻株节间迅速伸长,植株高度增加很快,所以这个时期又叫伸长期,这个时期是决定每穗粒数多少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系到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此期如外界环境条件良好,营养充足,每穗粒数就多,则获得高产可能性就大,反之,外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稻穗生长发育,营养条件很差,穗头小,籽粒少,产量不高.从氮素供应情况看,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结束,所吸收的氮素数量约占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总量的30%左右,为此,栽培上特别强调在前期施肥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施穗肥的措施,补充营养,以增加粒数。结实期是结实率的高低和粒重的决定时期,此期营养条件妤,则结实率高,籽粒饱满,相反,养分不足,影响千粒重,因此,这个时期水稻继续吸收养分,氮素需吸收l0%左右,如此期养分不足,应施粒肥,增加粒重。结实率是指除去未受精的空壳和很早停止发育的秕粒以外的谷粒占全穗所有粒数(含秕粒)的百分率,成熟率还应除去结实率中不够充实的谷粒,因此,成熟率的标准要求比结实率高。 2、划分水稻品种早、中,晚熟的标准 人们常说这个水稻品种是早熟种、中熟种或晚熟种。那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