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

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

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
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

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

我国学者关于旅游度假区理论模式的探讨很少,但还是有人对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进行一定的总结,如张天问(2000)按功能将旅游度假区分为入口区、度假中心区、康体健身区、户外活动区、文娱活动区、度假别墅区、维修区(各区功能见表5-7)。他关于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分区是上述国外几种功能分区理论模式的具体化,其中入口区和维修区可以统属于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是度假核心地区,康体健身区、度假中心区、户外活动区和文娱活动区属于吸引物集聚区。在实践中,度假别墅区、度假中心区一般紧紧相邻,甚至完全合并成一个组团。从张天问的旅游度假功能分区中也可看出,康体休闲活动功能在旅游度假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表5-7 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分区(张天问,2000)

分区活动功能

入口区接待、管理、停车、行李搬运、安全检查

度假中心区信息中心、会议中心、商店、快餐厅、餐厅

康体健身区运动场、游泳池、海滩、户外体育比赛场

户外活动区通常具有风景优美的环境、视点和游览步道

文娱活动区舞厅、夜总会、酒吧、剧院和夜间娱乐场所

度假别墅区安静区,不受噪音的影响,布置在视野开阔的风景优美区

维修区储藏、机械、设备设施、工作人员住房

对于岛屿这种特殊的滨水旅游度假区,李向明(2001)提出,岛屿规划中一般可以将功能区分五大块:游览观光区、生态保育区、娱乐区、休闲度假区、服务区(图5-3)。

图5-3 岛屿规划功能分区结构图(李向明,2001)

李蕾蕾(1998)分析了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情况,并分析归纳了其中共性。指出:

1、每个旅游度假区都规划出1个综合服务区,可以对应上冈恩模式中的服务社区;

2、每个旅游度假区都规划出1个度假别墅区,这与旅游度假区的功能特点是相一致的。旅游度假区是度假旅游者的短期居住地,旅游者希望能够体验他们在城市中难以得到的居住环境,因此度假别墅是度假区中较为理想的住宿设施。尽管旅游度假区内有广泛的服务和娱乐设施,但是若没有旅游者居住,很多设施就会闲置起来,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体现,如国外成熟的旅游度假区,其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住宿设施的收入;

3、除综合服务区和度假别墅区之外,其他功能分区主要是旅游吸引物的分区,一个大型的旅游度假区必须具有多种旅游吸引物才能吸引超过经营保本门槛人数的旅游者来度假;

4、每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都规划有高尔夫球场。大型旅游度假区有多种高档的住宿设施,来度假的旅游者也多为中产阶级及富豪和准富豪阶层,他们需要有高档的康体休闲活动设施,高尔夫球场是最合适的,也是最重要的康体设施。国外的大型旅游度假区都设有1个高尔夫球场,以至于澳大利亚的学者在探讨旅游度假区的概念时,提出高尔夫球场是判别旅游度假区的一个重要标准。

表5-8 我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简表(李蕾蕾,1998,有改动)

度假区名称面积

(km2)

数量功能分区名称

大连金石滩13.6 7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地质景观游览区、国际

游艇俱乐部、游乐运动场、森林狩猎区、海上活动游览区

青岛石老人10.8 6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海洋公园及海上游览区、

啤酒文化城、休闲健身区

苏州太湖11.2 6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吴文化城、水上风情园、

桥岛风光区

无锡太

13.5 5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水上活动区、康复中心

上海佘山20.5 19 综合服务区、大众别墅区、乡野别墅区、高尔夫球场、佘山主景

区、农田观光区、水上漂流区、果林采摘区、环保教育区、生态

核心区、休闲垂钓区、植物赏析区、爱心动物园区、野营烧烤区、

主要入口区、快乐嘉年华、体育公园区、竞技比赛区、训练基地、

攀岩蹦极区

杭州之江9.88 5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游乐购物区、大型淡水

沙滩浴场

福建武夷山12 6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水上活动区、游览娱乐区、休闲区、

武夷文化区

福建湄13.5 5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妈祖文化城、贸易中心

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刘家明(2000)得出了关于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的几点结论:

①旅游度假区必须进行功能分区,不能到处进行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这是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②进行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首先应该考虑旅游吸引物的构建和保护;其次要考虑交通以及服务设施的便利性;第三,要考虑旅游度假区的滚动发展问题,不能在客源市场不足和建设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在所征土地上全面撒网,要留下一定的土地用于未来的建设。广东阳西县月亮湾旅游度假区当初如果先集中建设区内一个组团,就可能顺利开业经营,后期土地即使不投资建设也能够高价转让,不至于全面烂尾。

③旅游度假区中服务社区的位置一般考虑两大因素:核心旅游吸引物和对外交通。核心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者度假旅游活动集中的地方,就近安排住宿设施便于旅游者的活动,更能吸引度假旅游者;对外交通的便利性有利于旅游度假区初期的开发建设以及旅游度假区后期疏散人口。

④针对不同规模类型的旅游度假区,其功能分区的情况应有所差异:大型旅游度假区的康体休闲设施分区所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如高尔夫球场、网球场、跑马场等在整个旅游度假区中,占有较大面积;小型旅游度假区一般没有设置这些高档的康体设施,只是在度假中心酒店中设置一些康乐设施,如游泳池、室内网球场等,康体设施分区所占的面积比例要小一些。

⑤不同区位类型的旅游度假区,其功能分区情况也有所不同:客源型旅游度假区由于资源条件不是太好,要适当增加康体休闲活动设施的比例;资源型旅游度假区由于资源条件较好,康体休闲设施的比例可以少一些;客源-资源型旅游度假区处于二者之间。

⑥对于资源易于破坏的旅游区,其服务设施分区应建立在离资源较远的外围地带,严禁在核心旅游资源附近建立服务设施。如四川九寨沟和云南丽江泸沽湖核心景区有一些服务设施违背了这条原则,遭到业内批评。

州岛

广州南

15 5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东方野生世界、娱乐购物区 北海银

12 7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海滩康复区、海上运动区、娱乐购物区、文化活动区 昆明滇

10 9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现代游乐园、大型淡水沙滩浴场、民族文化风情园、垂钓基地、水上娱乐园、珍稀动植物观赏园 三亚亚

龙湾 18.6 8 综合服务区、高尔夫别墅区、红霞别墅区、滨海宾馆区、饮食购物区、环湖娱乐区、海滨浴场

5.4.3 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区布局

一般而言,滨水旅游度假区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貌形态与活动设施的地域配置决定了空间布局的形态,归纳起来有带状、核式、双核式、多组团式等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以自然为核心,游憩活动安排在辅以适量人工设施的自然背景中。

带状布局的旅游度假区一般位于海滨和湖滨,较为一般的原则是平行于海岸或湖滨岸线,这种布局的规律是由其资源条件和地貌背景决定的。

核式布局的旅游度假区建立中心区,集中布置商业、住宿、娱乐设施和其他吸引物,附属设施围绕中心区分散布置,其间有交通联系,这种结构有利于节约用地。

双核式布局的旅游度假区一般依托于城镇,在度假区内建立辅助型服务中心,这种结构适合于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周围的旅游度假区。

多组团式结构的旅游度假区是日前规划和开发常用的结构,适合城市周围地区,多采用面状的开发方式,但要有充足的开发资金以及注意防止出现“摊大饼”现象,造成土地荒芜、水土流失。

李向明(2001)提出了度假区功能区布局的原则。

A、突出度假区旅游主体形象。这是滨水度假区旅游空间规划的中心原则。在开发规划中,各功能区必须通过各种产品与服务来突出岛屿旅游主体形象,并与之相协调。

B、集中功能单元。由于滨水度假区地域空间限制,对不同类型的设施如住宿、娱乐、商业设施等功能分区采取相对集中布局,力求使各类服务综合体在空间上形成聚集效应。首先,在开发方面,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能使基础设施低成本、高效益,而且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与市场规模的扩大,新的旅游后勤服务部门更易生存;其次,在经济方面,集中布局带来的景观类型多样性还可以吸引游客滞留更长时间,从而增加地方经济中旅游服务部门的收入,从而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第三,在环境方面,集中布局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控制,对污染物的处理亦更为有效,敏感区能得到有效保护。

C、协调功能分区。协调表现在处理好岛屿与周围水体环境的关系、功能区与管理中心的关系、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主要景观结构(核心建筑,主体景观)与功能区的关系。

D、发展性原则。旅游规划及总体布局,不仅要立足现状,解决实际问题,更要着眼发展,预见未来,为中、远期的布局变化创造有利条件。

李向明(2001)认为,依据岛屿自身的旅游资源特点、地形地貌特征、旅游开发的方向不同,功能区可以有不同的布局模式,他就野营式布局模式进行了阐述。这种布局模式适用于景点分散、当地条件又不宜建大型旅馆的岛屿,这种模式以对整个岛屿恰当的亚区划分为基础,兼顾亚区之间的功能互补性,重点对亚区的旅游

服务设施进行布局。图5-4为功能区空间布局层次图。本人认为,这种功能区布局失于简单,对于现实的岛屿规划指导意义不是很大。

图5-4 旅游功能区空间布局层次图(李向明,2001)

本人认为,旅游度假区的项目和功能区在平面布局上应能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A、符合旅游者行为需求和管理需求

旅游者在滨水度假区的活动需求分为四个方面,即陆上运动、水上运动、观光游览、休养疗养,本人认为,图5-5的布局模式可以合理布置四个方面,便于管理,各项活动项目有各自的区域,避免了相互干扰。本模式对于中型海滨度假区尤其具有适宜性。

入口管理

陆上休闲居住会议陆上观光陆上运动

水上休闲水上观光水上运动

图5-5 综合性滨水度假地布局模式

B、功能分区相互间区分明确

一个功能的组团有一个功能的氛围要求。静区与动区应当分离,高档消费区与低档消费区应当分离,私隐活动区与公众活动区应当分离,区分明确的组团便于游客感受所处地区,也便于从事所感兴趣的活动。度假区的功能分区布局必须遵循高中低档分开的原则。

从研究与实践的体会出发,作者认为,如果没有水体、地形的大的制约,由入口到最内侧,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布局可以按照以下序列来布局(图5-6):首先:是入口区——管理区(游客中心、景观兴奋点);

其次,是大众游览区——观光、文化活动、娱乐;

第三,是酒店会议区——大众档次的住宿接待区;

第四,是一般别墅区——景观别墅,产权式或非产权式;

第五,是高档别墅区——景观别墅,产权式或非产权式,可包含开发商封闭式会所和企业负责人自住别墅。

第六,是高档游乐区——别墅区应当也配备一些游乐项目,即高消费个性化服务的娱乐活动。本区可以专门成为一个功能区,也可以和别墅区紧密结合在一起。

如果形成一个区,位置应当在第四和第五两个区之间,以便于共同利用。

别墅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另外开辟一个次要入口,满足高档消费者的隐私需求,不供观光游客进出。

图5-6 滨水度假区功能区布局模式

广东揭阳明月湖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区布局体现了这一模式的布局理念(图5-7)。

高档别墅次要入口

一般别墅

酒店会议

大众游乐

入口区行政管理

图5-7广东揭阳明月湖旅游度假区布局(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03b)

C、符合生态化原则

旅游度假区是否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内部游览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十分重要。以海滨度假区为例,游客需要一个保持自然风貌和优美环境的海滩,一般要求水净、滩平、树密、天晴、温度和湿度适宜,建筑体量适中、分散布局、距海滨有一定绿化隔离带。从现有经验看,海滩的开发,一般经过8个发展阶段:①自然海滩;②出租房屋;③酒店兴起;④海滩胜地;⑤商业区建成;⑥内陆酒店;⑦转而复古;

⑧城市胜地(许兴臣、冯玉清,1993)。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通常不需20年时间,一旦城市胜地阶段来临,完全失去自然气氛,旅游者和旅游商都将对之失去兴趣,因此,最初制定的旅游规划对海滩的旅游市场寿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中国,有些海滨度假区开发初期未能充分从生态化原则出发进行功能区划,导致大量建筑逼近沙滩,沿岸森林甚至被大量砍伐,海滨向城市化发展,无疑大大缩短了海滩旅游业寿命。在这一方面,过早陷入第八阶段的泰国帕塔亚海滩已是前车之鉴,值得我国各处海滩注意。

D、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等工程条件进行布局。

E、游览线路主次分明,尽量不让游客走回头路。

旅游功能分区的布局与旅游线路规划密切相关。度假区的游览线路的设计和建设是度假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其任务是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点的布局状况和旅游资源的保护要求,结合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工程经济条件,合理安排整个旅游过程的活动路线,使旅游点、服务设施以一定的方式连结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度假区游客越来越以散客为主,进入之后往往并不了解设施的地点及其可达方式,游览线路多设标志、方向牌,能起到对游客的引导、指示作用。

案例一:惠州黄沙洞温泉度假村功能分区。规划单位对于该地段提出了“一轴两翼”的布局方案,在中部形成贯穿南北的交通轴,西翼的山坡地为会议度假翼,

图5-8、9、10 惠州黄沙洞温泉度假区功能分区与开发分期方案

(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04)

布局温泉浴区、度假酒店、会议中心、艺术中心、度假别墅、景观地产等;东翼的平地区域为休闲活动翼,布局郁金香园、葡萄园、草原牧场、农家蔬菜园等。由南到北,依次为入口服务区、酒店会议区、别墅度假区、景观地产区。越到旅游度假区纵深,旅游者的活动频度越小,消费价格层次越高。四大功能区基本独立,首期只开发建设入口服务区和酒店会议区即可形成接待能力,而后滚动发展。

案例二:苏州双山岛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中,规划单位之一的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对于该岛的功能分区也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序列。以现状为基础,从西向东,形成了三个演变流程。为了便于各个项目的后续发展,度假区的项目布局采取了类似“细胞壁”和“细胞核”的布局,即以环岛路为基础,各个功能项目依附于细胞壁而存在,周边是农业为基础的用地,为后续发展用地提供了扩展空间。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编制要点(试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 1.5 规划原则 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 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 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 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 1.5.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5.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1.5.7完善功能,改善环境; 1.5.8尊重自然,保护历史。 1.6 编制依据 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6.2 城镇总体规划; 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 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 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 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一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1条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石牌镇镇域人口近期2022年为10.35万人,远期2035年为12.90万人。 石牌镇近期2022年城镇化水平为48%,远期2035年为70%。 第2条镇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1135N”的空间结构: (1)1个镇域引擎 指引领镇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包含两个吸引核:湖区论坛演艺核、以及老镇朝 圣体验核。 (2)1条城乡联动发展轴 依托普济路、皖裕路等内部主干道路,由西北向西南,连接普济村、镇区、 皖河村、万明村、同福村等,形成城乡联动发展主轴。 (3)3个重要发展板块三片 北部片区:城镇产业集聚发展区; 西南片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东部片区:绿色粮油种植示范区。 (4)5条对外联动辐射发展带 石牌-腊树辐射带:依托省道S344,吐舌腊树及太湖、潜山县周边乡镇。 石牌-雷埠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带动雷埠及望江县周边乡镇。 石牌-平山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平山等怀宁县周边乡镇。 石牌-赛口辐射带:依托新建石牌——安庆公路,辐射皖河农场等乡村区域。

石牌-高士辐射带:依托石牌——高士——望江公路,辐射高士等周边乡镇。 (5)N个特色美好乡村。 指镇域内美好乡村。 第3条镇村职能结构规划 粮油种植型乡村、农业休闲型乡村、文化休闲型乡村四类。根据石牌镇的现 状和镇区发展条件,将镇域村镇职能分为综合服务型城镇、 表4-2镇村职能结构规划表 职能类型行政区名称中心村名称 综合服务型镇区—— 粮油种植型彭星村彭家墩万明村郑家湾永裕村红星同福村娘娘庙南保村苏方 农业休闲型保湖村钱湾、湖港墩青圩村陈家二房万全村鲁家牌 杨塅村陈家上八屋五一村王家桥 双一村张家墩 文化休闲型广丰村王家墩广丰村王家墩皖河村杨家牌普济村产家中垅 第二章镇区主要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4条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镇区总建设用地903.54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96.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 32.8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80.3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8.88%;工业用 地31.0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43%;交通设施用地164.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8.22%;绿地139.4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5.43%。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336814329.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035“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为例

“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 ——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为例 林志明汤品森彭俐李松平 【摘要】从“多规协调”的视角出发,在研究分析“多规”含义以及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多规协调”的技术基础分析,总结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与“多规”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容体系,最后以望城区乔口镇为例,探讨“多规协调”下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编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规协调;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乔口镇 引言 综观我国现有的规划体系,种类纷繁,有国家层级和地方各级的规划,也有出自不同职能部门、不同行业的规划,其中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空间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最为典型和常见[1]。各种规划内容重叠交叉,各层面的规划缺乏协调,彼此冲突,导致我国目前规划体系存在很多尚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2],各种规划之间的协调、整合,甚至融合是我国规划体系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关于规划协调的研究已有大量论著,主要集中在“三规”[3]- [5]以及“两规”[6]-[9]的协调和实践,对“多规协调”的论述亦有涉及[10]- [11],但在镇(乡)域层面的“多规协调”研究,尚处探索阶段。 本文从“多规协调”的视角出发,在研究分析多规含义以及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涵基础上,通过“多规协调”的技术基础分析,总结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与“多规”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容体系,以推进村镇布局规划更好的与各层次规划的衔接,充分利用分类规划成果,避免各自为政,重复编制,最终达到有效指导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的目的,使“多规”在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层面有效协调,为相关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xx镇村布局规划

项目名称:xx市镇村布局规划-xx镇编制单位:xx市xx镇xx xx市建筑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现状综述 第三章镇村布局规划第四章配套设施规划第五章实施措施建议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1.2 基本任务 在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xx镇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xx镇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及时清理多余的道路和弃用的老住宅、电力架线以及其它不再使用的基础设施,连片整理农业空间,保护和优化生态空间,继承和彰显历史文化。 1.3 规划依据 (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29号】; (2)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推进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的通知【苏建村(2005)125号】; (3)《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4)《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5) 《xx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6) 《xx市xx镇总体规划》(2000-2015);

(7)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 xx镇行政辖区,面积67.6平方公里。 第二章现状综述 2.1基本状况 2.1.1区域位置 xx镇位于xx市西部,泰州市区和xx市区连线的中心,东与xx镇相连,西与泰州海陵区相接,北界红旗良种场,南毗张甸镇。328国道横穿全境,新通扬运河流经中部腹地。镇域总面积67.6km 2,其中耕地65704.27亩。 xx镇建镇较早,古镇始建于宋代,长期以来以xx庄而闻名。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均为镇建制。1958年成立xx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xx乡,1986年撤乡建xx镇,1999年12月经江苏省xx 批准,与其南部的大冯乡合并组建为现在的xx镇。 2.1.2自然特征 xx镇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据多年观测,xx地区年平均气温14.5°C。平均降雨量为1000~1050mm,无霜期225天,常年盛行东南风,土地承压力为6~7吨/m2。xx镇又位于沿江高沙土地区与里下河水网平原的过渡地带,镇域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

第八章 仓储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讲解

第八章仓储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普通仓库的布置规划与设计 一.仓库的布置规划设计的含义 普通仓库一般由:物料储存区、验收分发作业区、管理室及生活间及辅助设施组成。仓库的布置规划就是对上述区域的空间面积配置作出合理安排的同时,重点对仓库的储存区域的空间及技术要求、设备选择及作业通道宽度等进行规划设计。 普通仓库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1.仓库的储存区域空间规

划 储存货物的空间规划是普通仓库规划的核心,储存空间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储存能力。储存空间规划的内容包括: 仓储区域面积规划 柱子间隔规划 库房高度规划 通道宽度规划。 2.仓库常用设备的选择 二.仓库储存区域空间规划 1.储存区域空间规划的影响因素 (1)存储方式。一般存储方式有散放、堆码、货架储存三种。

(2)货品尺寸、数量。 (3)托盘尺寸、货架空间。 (4)使用的机械设备(型号/式样、尺寸、产能、回转半径)。 (5)通道宽度、位置及需求空间。 (6)库内柱距。 (7)建筑尺寸与形式。 (8)进出货及搬运位置。 (9)补货或服务设施的位置(防火墙、灭火器、排水口)。(10)作业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单元化负载、货品不落地原则、减少搬运次数及距离、空间利用原则等。2.仓库储存区域面积的计算仓库面积含储存区域面积和辅助设施面 积两部分 储存区域面积指货架、料垛实际占用面积。 辅助面积指验收、分类、分发作业场地、通道、办公室及生活间等需要的面积。 这里主要介绍货物储存区域面积的计算。

(1)荷重计算法 荷重计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仓库有效面积上的单位面积承重能力来确定仓库面积的方法。 举例:某建材公司计算建造一座建筑材料仓库,年入库量为20000吨,一年中工作300天,物料平均储备期50天,有效面积上平均货重0.7吨/平方米,仓库利用系数为0.4,试用荷重计算法求仓库面积。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编制要点(试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 1.5 规划原则 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 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 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 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 1.5.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5.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1.5.7完善功能,改善环境; 1.5.8尊重自然,保护历史。 1.6 编制依据 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6.2 城镇总体规划; 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 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 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 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中学建筑设计要点

普通中学教学楼设计 实训指导书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在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要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活泼好动、好奇和缺乏经验等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工作参考准备 1、准备0号或1号图板,2号图纸、铅笔、丁字尺等绘图工具。 2、相关面积设计要求

班35人计算。 ②本表不包括实验室、自然教室、史地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的附属用房面积指标。 ③本表普通教室的面积指标,系按中小学校课桌规定的最小值,小学课桌长度按1000mm、中学课桌长度按1100mm测算的。 二、工作方法和步骤 进行设计时,经过构思,通常是从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三个不同的方面来综合考虑的。平面设计是关键。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先从平面入手,同时认真考虑剖面及立面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及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只有综合考虑平、立、剖三者的关系,按完整的三度空间概念去进行设计,才能做好一个建筑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房等,这些都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各主要房间面积指标见上表。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 辅助部分:包括厕所、传达室等。 交通部分:包括楼梯、走道、门厅、过厅等。 1、学校总平面设计 学校总平面设计,必须依据学校规模、功能特点、所属地区的自然条件、学校用地的周围环境、地形、地貌的现状等客观条件,以及当地城市规划对学校建筑的要求等进行,使学校用地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有:总平面与单体建筑之间的关系,教学楼与运动场地之间的关系,及各种建筑的类型、朝向、入口关系等。然后再一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比较:从整体出发,及时修改和调整。创造一个安静优美、整洁卫生,使用方便的校内环境。 (1) 总平面的组成 根据学校的使用要求,学校用地一般分为四类:一类用地包括办公、教学、实验;第二类用地包括运动场;第三类用地包括室外科学用地;第四类用地包括校办工厂及其他用地。 (2) 总平面的功能分区 在进行学校总平面设计时,应结合学校用地现状,学校中各个单体建筑、各种室外活动空间及场地组合的合理性;认真研究环境上的动静要求、层数与部位上的高低要求、独用与公用的要求、相互关系的聚集与分隔的要求、室内与室外及在环境上的要求等。

村庄规划建设要求

目前进行的村庄规划建设,多属于旧村整治并适当发展的范畴,完全新建是少数,因此,旧村整治改造规划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不要改变用地的性质。主干道路的走向,大部分建筑物的朝向,尽量避免大拆大建。 二、认真鉴定好旧建筑物的建筑质量等级,为规划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建筑质量等级的划分是: Ⅰ级建筑:内外结构完好,建成时间较短,为二层以上建筑,无碍村庄公用设施等建设的的建筑。 Ⅱ级建筑:结构完好或稍有损坏,多为70—80年代所建,无碍村庄近期建设的建筑。 Ⅲ级建筑:60年代前后所建,结构有损坏或损坏较严重,多为“空心村”,有碍村庄重要公共设施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 一般情况下尽可能保留一级建筑,整治改造二级建筑,拆除或改造三级建筑。 三、坚持原地改造与搬迁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逐步改造,不断完善。对规划无影响的Ⅰ、Ⅱ级建筑可保留或原地改造;对有碍规划的Ⅲ级建筑均须拆除或改造。 四、改造村庄道路。村庄道路对于体现村庄的功能、布置各类建筑,配套各类公用设施,反映村庄面貌具有重要作用,故村庄道路改造要从全局考虑,其宽度、标高、走向及路面质量要依据经济发展来确定,通过道路改造来解决村庄内行路难、排水难、房屋布局混乱等问题。 五、突出特色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村庄特色主要体现在房屋的造型设计与建筑风格,改造与保护相结合,功能布局与地形利用得到充分发挥,村庄环境的绿化与洁化上。 第八节新农村规划图的绘制 一、村庄规划图应绘制在近期现状图上,以明确反映规划与现状的关系。 二、图形比例:一般为1:500—1:1000 三、以道路为主线,勾画出村庄规划各功能区,并将各规划区内具体各类建筑、用地安排用线条展示出来。 四、用简单、明显的图例表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绿化带。 五、用层次分明的颜色表示各类建筑及用地,一般用色表示法是:米黄色:住宅用地和建筑;红色:公共建筑;蓝色:水面及水利工程建筑;灰色:交通设施及道路;绿色:公用绿地、林地、农田;黑色:污水、排水管线;红色:电力线;蓝色:供水管线。 六、图面修饰以充实、完整、节约工料为原则。通常作法是:图名布置于图纸上面或左侧;图例放在图纸左下角;图签位于右下角;比例尺布置在方向示意图下方;图框采用内细外粗线绘制;注字应当使用仿宋体。 第九节竖向规划的设计 竖向规划的内容是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场地、道路、排水沟等的规划标高;确定地面排水方式和相应的排水构筑物;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填土、取土的位置及土方去向。 一、竖向规划要点: 1、村庄内道路纵坡为0.3%—4%;道路横坡为1.2—2%。 2、道路交叉口高程确定原则:主要道路要低于次要道路,次要道路要低于房屋地面,整个路面不积水,土方工程量为最小。 3、地面坡度一般要求不小于0.3%,不大于4%,当地形自然坡度大于8%时,村庄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4、明沟排水坡度一般为1%,以保证自流排水。明沟断面通常做成梯形,沟底宽应不小于0.3米,以利清理沟底沉积物。 5、各种场地的适宜坡度:广场0.3—3.0%,停车场0.2—0.5%,运动场0.2—0.5%,绿

(完整版)仓库规划与布局

仓库规划与布局 仓库规划与设计 一、仓库规划原则 仓库规划方案应能做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货物在仓库内快速、准确地流动。这个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成本控制和仓库的组织结构的一体化策略才能达到。仓储系统的物流规划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特定场合下,有些原则是互相影响的,甚至互相矛盾。为了做出最好的设计,有必要对这些原则进行选择和修改。 1、系统简化原则 要根据物流标准化做好包装和物流容器的标准化,把杂货、粮食、饮料、食盐、食糖、饲料等散装货物、外形不规则货物的组成标准的储运集装单元,实现集装单元与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有效空间尺寸的配合、集装单位与装卸设备的配合、集装单位与仓储设施的配合,这样做会有利于仓储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在异地中转等作业时,不用换装,提高通用性,减少搬运作业时间、减轻物品的损失、损坏,从而节约费用,同时也简化了装卸搬运子系统,降低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仓储作业的效率。 2、平面设计原则 若无特殊要求,仓储系统中的物流都应在同一平面上实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利用率和作业效率低和能源消耗较大的起重机械,提高系统的效率。 3、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原则 现代物流是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结合解决了物流流向的控制问题,提高了系统作业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系统作业效率。如果不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就要求在物流系统的每个分、合节点均设置相应的物流信息识读装置,这势必造成的冗余度,增加系统的成本;如果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将所需信息一次识别出来,再通过计算机网络传到各个节点,即可降低系统的成本。 4、柔性化原则 仓库的建设和仓储设备的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保证仓储系统高效工作,需要配置针对性较强的设备;而社会物流环境的变化,又有可能使仓储货物品种、规格和经营规模发生改变。因此,在规划时,要注意机械和机械化系统的柔性和仓库扩大经营规模的可能性。 5、物料处理次数最少原则 不管是以人工方式还是自动方式,每一次物料处理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通过复合操作,或者减少不必要的移动,或者引入能同时完成多个操作的设备,就可减少处理次数。 6、最短移动距离,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原则 移动距离越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就越低;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即可解决交叉物流控制和物料等待时间问题,保持物流的畅通。 7、成本与效益原则 在建设仓库和选择仓储设备时,必须考虑投资成本和系统效益原则。在满足作业需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投资。 仓库选址

场地竖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场地竖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一)场地设计先行决策是建筑设计策划的重要环节场地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设计须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相适应,须服从建筑设计的总体安排,并满足建筑的功能、技术、安全、经济、美观等各方面的要求。场地设计先行决策,建筑策划为提出完善合理的建筑设计准备了充分展示构思的空间和条件,利于方案实施。创造性的场地设计才能给建筑设计创作提供坚实的大舞台。 (二)场地设计作图贯穿于建筑设计全过程与建筑设计相比,场地设计也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以配合建筑设计。初步设计阶段,主要进行设计方案或重大工程措施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明确土地使用计划、着重于场地条件及有关要求的场地分析、场地总平面布局、竖向布置、场地空间景观设计等。场地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其工作主要包括:落实场地内各项工程设施的定位、场地竖向设计、管线综合、绿化布置,及有关室外工程的设计图纸等。 从场地选择布局到建筑设计中的场地作图,以及各种环境设施和室外工程设计等很多技术环节上,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三)场地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制约场地设计既要对场地内的建筑群、道路、绿化等进行全面、合理的布置,也应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建筑群体的功能布局、平面形式、层数及建筑造型等都要受到场地设计的合理制约,因为场地条件是城市规划总体制约要求所规定的。 在场地设计过程中,对场地条件及建设项目要进行全面分析,场地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做到闹静分开、洁污分开、内外分开等等。交通流线及出人口应减少相互交叉与干扰。同时,明确建筑群的主从关系,完善空间布置,安排场地内各种绿化及环境设施。所以这样的场地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制约性就很大,还有其位置、朝向、室内外交 通联系、建筑出入口布置、建筑造型的设计处理等都应贯彻场地设计的意图。场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当然也取决于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建筑层数、形态尺度等;若能妥善处理好场地与建筑之间的这些关系,就会使整体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由此可见,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其中,场地设计是对场地总的布置和安排,属于全局性的工作;而建筑设计,应按照局部服从整体的设计原则贯彻场地设计的意图,否则将破坏建筑和场地环境及设施的统一性、完整性。

第三章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概念 现代城市规划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先后吸收了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成果,并以传统的工程技术学科和建筑艺术理论为基础,不断选择、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广阔理论基础和特点的综合性学科。 由于城市规划的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所形成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诸多相关学科中不断选取并进行实用化和现代化处理,实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过渡,并不断充实发展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和方法,成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实用技术学科。例如,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中关于城市化的理论,社会学中关于人口与劳动资源形成的学说、关于社会基础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学说,经济地理学中关于生产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学说,城市地理学中关于地域结构的学说、生态学中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创造人工环境以及人—技术—环境协调的思想等,都对充实、深化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作出了贡献,而现代工程技术诸学科的迅速发展,现代数学和计算技术的应用,为不断充实、发展、更新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开创了良好前景。现代城市规划学是在多种学科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在指导当代城市和空间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城市形成因素 这一概念是建立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之上的。城市是在社会劳动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性经济综合体,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心和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和物质要素越来越复杂。但对城市的发展、衰退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构成城市许多物质因素中的一部分。理论工作者称这部分因素为“城市形成的因素”(以下称形成因素),其特点是因素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主要不表现于本市,而超越于本市的范围。它的产生和存在主要不决定于本市而决定于超越本市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政治的因素。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主要取决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布局和计划的平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则取决于因素所能形成的利润率和所需要的市场区(服务区)。如果它的市场区小

(库存管理)第八章仓库布置规划设计及库存控制

第八章仓库布置规划设计及库存控制 仓库是重要的物流设施,仓库的布置设计的科学合理对企业产出、改善物流、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仓库布置规划设计是要解决货物如何存、流的问题,因此仓库的建筑形式、面积计算及指 标、一般技术要求、设备 仓储系统的必要性 仓库(w a r e h o u s e):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 仓储管理(w a r e h o u s e m a n a g e m e n t)通常是指对库存物品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企业进行仓储的四个原因:降低运输-生产成本;协调供求;辅助生产;辅助市场销售。 仓库的分类 1.按领域分:生活领域、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2.按性质分:剩余储备、保险储备和流转储备。4.按保管条件分:普通仓库、控温仓库、冷藏仓库、冷冻仓库和特种仓库。5.按机械化程度分:普通人力仓库、机械化仓库、自动化仓库。 仓储方案:所有权角度 自有仓库:企业自己拥有并管理的仓库。公共仓库:提供短期仓储服务。合同仓库:介于短期租用公共仓库和自营之间。 实际操作过程,同时拥有自有仓库和租用公共仓库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多的优势。 合同仓库将自有仓库和公共仓库两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成本低于租赁公共仓库的成本。 仓库的功能 1.储存和保管的功能:2.调节供需和运输的功能3.集散和加工的功能:4.配送和服务的功能:仓库作业设计 作业标准设计(仓库的利用高度、设施的分层楼数以及货物存储和搬运流程)搬运过程设计(货物搬运效率、搬运过程的流畅性和移动装运的经济性)仓库布局设计(存储货物的流量、重量和体积等) 仓库作业管理 1验货收货(步骤:核对入库凭证;入库验收;记帐登录)2存货保管(步骤:堆码;养护;盘点)3发货出库(步骤:核对出库凭证;配货出库;记帐清点) 第一节普通仓库的布置设计 一、仓库的布置规划设计的含义 普通仓库一般由物料储存区、验收分发作业区、管理室和生活间及辅助设施组成。 仓库的布置规划就是对上述区域的空间面积配置做出合理安排的同时,重点对仓库的储存区域的空间及技术要求、设备选择及作业通道等进行规划设计。 1、仓库的储存区域空间规划 储存货物的空间规划是普通仓库规划的核心,储存空间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储存能力。 储存空间规划的内容包括:仓储区域面积规划、柱子间隔规划、库房高度规划、通道宽度规划。 2、仓库常用设备的选择 二、仓库储存区域空间规划 1、储存区域空间规划的影响因素 (1)存储方式(散放、堆码、货架储存)(2)货品尺寸、数量3)托盘尺寸、货架空间;(4)使用的机械设备(型号/式样、尺寸、产能、回转半径);(5)通道宽度、位置及需求空间; 一、集装箱 –(一)物流模数 –I S O(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制定了有关物流的许多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并且制定了国际物流基础尺寸的标准方案: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总平面布置的设计要点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总平面布置的设计要点 发表时间:2018-12-05T12:01:27.88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作者:张海昭 [导读]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民用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总平面布置对于保证民用建筑的使用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设计中要结合民用建筑的特点强化总平面布置的设计。 张海昭 河北惠宁建筑标准设计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民用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总平面布置对于保证民用建筑的使用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设计中要结合民用建筑的特点强化总平面布置的设计。 关键词:民用建筑;总平面布置;设计要点 民用建筑的设计需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要注重优化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需要采取独特的构思与布置形式,可以形成更加合理的总平面布置方案,可以获得经济收益与艺术效果。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知识与信息在实现快速更新,社会公众的观念和价值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在建筑总图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依据民用建筑的实际情况与内外部条件的特点,合理处理好不同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管线、道路、绿化等要素的平面与竖向关系。 1.民用建筑群中各个建筑物间距的合理性 在民用建筑群中,各个建筑物间的间距要保证合理性,要综合考虑影响因素,比如日照、交通及消防的要求。住宅建筑间距要以保证建筑物采光为基本要求,还要考虑到通风、消防以及管线敷设以及视线干扰存在的干扰作用。建筑间距系数的确定要结合城市规模,所处区域的纬度条件以及气候特点。还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朝向,保证建筑物的正南夹角的合理性。民用建筑中包括了许多公共建筑,比如办公楼、集体宿舍、旅馆、幼儿园、医院等都要考虑到日照影响。特别是在住宅小区中,会分布多个住宅楼,不同住宅楼之间丰承日照遮挡作用,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建筑单体存在的日照遮挡作用。 2.场地条件分析 场地条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通常需要考虑自然条件、环境条件以及现状条件和规划要求。设计内容要结合设计任务书、项目基础资料、规划部门的控制条件和以及现场条件。场地条件是进行场地设计的基础,分析场地条件的特点是进行设计的基础。设计者需要全面考虑,认真分析各类信息,保证平面布置设计的合理性。 2.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了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地形地貌主要涉及到场地设计中有关场地的平整。场地的平整条件中要结合场地的排水实际,排水方向要有利于快速排水,要防止场地内存在积水。另外,建筑物的布置还要考虑场地高程存在的影响,特别是在山地区域,建筑物的布置要特别注意错层,全面分析各层出口和地面高程的相互关系。 气象条件要考虑到所以区域的纬度,纬度会影响到太阳入射角。因此建筑的日照间距要结合纬度条件。气温要考虑到最冷、最热月的平均气温,还要分析所在区域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变化。气温条件影响到建筑保温方式的选择、建筑物的整体形式以组合方式、场地道路交通、绿化形式等。风向要结合风向的变化情况,在民用建筑的场地布局时要尽可能将污染源控制在所在区域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此外建筑布局与朝向选择时,也要考虑到夏季通风条件和冬季防风。降雨量要考虑到年平均降雨量以及最高日、月降雨量等参数,以此确定建筑落水管的密度和管径,研究场地的排水条件、排水设施等项目。 场地的布置要分析所在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条件会影响到所在区域建筑的稳定性,所以在设计中要结合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设计中还要注意设施的经济性,详细分析地层组成物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影响。 水文条件主要是建筑所在区域的地表水体情况,防洪标。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水文条件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基础以及防潮措施。 2.2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要考虑到建筑的区域位置。区域会决定了建筑物的服务人群数量以及人口的流动数量以及货流情况。设计中还要结合场地周围的设施分布情况,要对建筑物的形态结构场地的布局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环境方面的布置要结合周围区域的道路交通。此外还要保证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场地周围的交通、绿化共同构成了建筑场地的外部条件,对建筑风格和艺术特征会产生影响,所以建筑物的总体布置要保证环境的相互协调,在风格上要统一。总平面布置还要考虑到市政设施情况。场地内会分布多种管线,要保证和周围市政设施连接的可靠性,总平面设计要注意市政管线的走向、标高以及接入点的合理性。 2.3 现状条件 总平面布置的设计要结合设计任务书,分析设计条件,全面分析建筑场地的现有情况,特别是考虑到需要保留的建筑和设施以及植物等。针对建筑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场地总平面要保证合理性。 2.4 规划要求 规划要求是建筑所在城市的规划部门提出的相关要求,在场地和建筑物设计中需要满足的规划要求。主要内容包括:用地范围、建筑容积率、密度、停泊车位、空间与高度限制等。此外还会涉及到人防、环境保护多方面的内容等,设计人员要全面理解规划要求,设计内容要满足规划要求。 3.场地的平面布局情况 3.1功能分区 不同的建筑物由于使用性质的差异因此功能要求也存在差异,即使是同类建筑物,由于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自然条件和基地环境存在的差异也会对建筑物平面布置产生影响。所以在总平面布置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方面的具体要求,还要考虑到建筑周围的环境条件、地质地貌情况,全面分析比较后选择合理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还可以保证布置的经济性。 3.2建筑物的朝向与间距 建筑物可以创造出室内微小气候环境,方便人们的工作和休息,以人们带来舒适体验。建筑的设计对于保证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建筑物的朝向设计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和时间、主导风向等综合考虑,以实现建筑物冬暖夏凉。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2006年试行版) 江苏省建设厅 2006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村庄布局 (4) 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 (7) 第四章住宅 (9) 第五章基础设施 (11) 第六章绿化景观 (15)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主要技术指标 (18) 第八章附则 (19) 附件: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资料收集及规划成果要求 (20)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对我省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特制定《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适用范围及编制深度 1.2.1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镇村布局规划定点的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管理;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建设规划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的有关要求进行。 1.2.2 根据建设和预控用地等不同需求,由县级村镇规划管理部门与规划编制单位商定规划编制深度。 1.3 基本任务 在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具体确定村庄规模、范围和界限,综合部署村庄各项建设,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4 规划依据 1.4.1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 1.4.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4.3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4.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5 村庄建设规划原则 1.5.1 城乡统筹的原则。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优先促进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5.2 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等,切合实际地部署村庄各项建设。 1.5.3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庄应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

最新村镇规划整理

村镇规划 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 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 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 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 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 (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 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规划新世纪现代化村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简要说明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哪些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3)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资料 (1)人口结构:村镇现状总人口、职业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变动情况 (2)村镇建设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发展状况(4)集市贸易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交通运输、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4)环境资料 六、村镇体系结构层次划分分为哪四个层次 我国村镇的体系结构一般按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能进行层次划分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4个层次 (1)基层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在生产组织上,有的是一个村民小组,有的是几个村民小组,住户规模少则几户,多则百余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