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1. 以前/以来/以内/以后

在表示时段的词语后面:

在表示时点的词语后面:

注意:“以前”“以后”可以单用,“以来”“以内”不行

2. 以前/从前

以前:表示过去,单用。可在出现在时点、时段后,可以表示将来,“时点+……” 从前:表示过去,单用。不可以出现在时点、时段后,不能表示将来。

3. 以后/后来

以后:表示过去和将来,可以加时间点。单用表示未来。

后来:表示过去,一个过程的后一阶段,不能加时间。

4. 后来/然后

后来:时间名词。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强调时间的先后,只用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与“开始”“原先”“起初”等词语相对应。

然后:连词。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强调动作或情况发生的顺序。过去、将来都可以,一般与“首先”“先”等词语相对应。

5. 之间/之内/中间

之间:两点距离以内。

之内:不超过某个范围。小于等于某个范围。

中间: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

6. 三年前/前三年

三年前:距说话时三年以前的时间,是过去。

前三年:一段时间的前面三年。过去将来都可以。

注意:“前三年”可以表示将来,例如“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前三年学习绘画,后两年出国深造。”

7. 头一天/前一天

头一天:一段时间里的第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

前一天:某时间前的那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有时可以表示“头一天”,例如:“这个周末,前一天写作业,后一天出去玩儿。”

8. ……上/……中/……下

……上:某方面。例如“在学习上,你要多用点心。”

……中:可以是范围,也可以是过程。例如“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喜欢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她总是对我们微笑。”

……下:指条件。例如“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任务。”

9. 心里/心中

共同点:“里”和“中”都是指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一件事物里面。

里:用于社会单位、领导、单位成员。例如“我们厂里有4台机器。”“我们厂中……”不行。

中:用于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指感觉上范围无限大的事物。例如“空中”,“空里”不行。

10. 时间/时候

时间:可以用数字、数量表示。可以是点,也可以是段。例如“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明天开会的时间是8点。”

时候:指某一特定的时刻。常常说“……的时候”。但“什么时候?”问的是具体时间。

11. ……的时候/以后

我觉得这个没什么问题吧……

12. 明天/第二天

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下一天:某天的下一天

13. 最近/现在

最近:说话的前一段时间,或说话的后一段时间。

现在:说话的时候,或说话前后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

14. 一天/有一天/有时

一天:一昼夜,一个白天,过去的某一天。

有一天:过去的某一天,将来的某一天。

有时:有的时候。

15. 刚才/刚/刚刚

a. 意思不同

刚才:说话前不久的那个时间,跟“现在”相对。

刚:事情发生不久。与“很久”相对。还有恰好达到某一点或某种程度的意思。

b. 词性用法不同

刚才:时间名词,可作状语、主语

刚:副词,只能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可以和“就”“又”连用表示前后两个动作中间时间很短,例如:“刚下课,他就冲出了教室。”某事即将发生但并未发生。例如“他刚要签字,电话就响了。”

c. 否定形式不一样

刚才:~+没/不

刚:不是+~

刚刚:两个词都可以换成“刚刚”。

16. 处处/到处

a. 相同点

都可以表示各个地方。

b. 不同点

到处:如后面是具体的动作,只能用“到处”。(即可抽象,可具体)

处处:表示各个方面。(仅抽象)

17. 二/两

二:数字、序号、号码。重量、长度、容量也可用“二”。“二”在一些名词前,表示第二。“二楼”

两:百、千、万前面。个位数、量词和一些可以作量词的名词前面一般用“两”。(这里是不是有点不好理解,就是说,我们可以说“一年”,那么“年”是可以作量词的,所以,在“年”的前面,就一般用“两”,类似的还有“两辆”、两岁)

其实可以总结一下,其实就是说“二”是序数词,而“两”是基数词,为了区分才有了这两个不同的词,比较“二月”和“两个月”。

18. 口/名/位/个

口:家里有多少人的时候。

名:说明身份。例如“一名教师”

位:尊敬、礼貌

个:随便、口语。

19. 只/头/各/匹

只:比较广。(很多原来用其他量词的,现在都可以用“只”了)

头:体形大。

条:细长。

匹:马、骆驼、骡子、狼。

20. 一群/一批/一堆

一群:聚集的人或动物。

一批:同一段时间中或一次出现多个东西或人。

一堆:堆积的东西。

21. 次/下/趟/遍

次:表示一件事情发生的数量,也可用于名词前表示重复出现的事务。例如“这一次的毕业晚会请到了知名校友参加。”

下:时间很短的动作,或尝试。例如“她听了一下,觉得是鸟叫。”

趟:用于一来一去的动作和火车。(注意,火车的一来或一去叫“一趟”)遍::表示动作从头到尾地完成一次。

22. 10多斤/10斤多

10多斤:11~19斤

10斤多:(10,11)斤

把斤看成小数点,所以14.0是十多斤,而10.4是十斤多。

同样的,630000是60多万,63000是6万多。

23. 个个/每个(量词重叠/每+量词)

个个(量词重叠):①一般要出现“都”。有强调的语气。②不能说明宾语位置的事物。③不能表示习惯性行为(个人认为并非如此。例如“他每次吃饭都要点蜡烛。”“他次次吃饭都要点蜡烛。”两种都可以说,而“他每次打完球就去洗澡。”能说,“他次次打完球就去洗澡。”不能说,是因为“次次”后面不能跟多种动作,例如同样不能说的是,“我次次先刷牙后吃早饭。”

每个(每+量词):①一般也要出现“都”;②可以说明宾语位置的事物;③可以表示习惯性行为(同样的,这里见上一个括号)。

24. 一个个/个个

名量词前有“一”:

①表示every sigle one,一般有“都”,这个“一”不能省。②表示动作的方式,常有“地”,例如“一个个地走了出去。”③数量多,例如“一排排杨树。”

动量词前有“一”:

表示重复多次,不能省“一”,例如“我一遍遍地检查我的拼写。”

25. 一一

表示一个一个地。例如“一一回复”。

26. 要/想

想:语气稍弱,想法,打算,不一定去做。和副词“有点儿”“很”“比较”搭配。

不想:没有打算。

要:强烈的愿望,是决定、决心。和副词“一定”“非”“决不”搭配。

不要:用来禁止别人。(台湾剧里会有“我不要去。”这种说法,感觉有点撒娇的味道。)

27. 愿意/肯

愿意:心里的感觉,心里面接受甚至喜欢去做。和“很”“非常”搭配。

肯:付出一定努力、作出一定牺牲。用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接受。在别人的要求下做某事,不加升读副词,自己主观付出,可以用“愿意”替换的情况下,可以加程度副词(但是我感觉,“他很肯吃苦。”还是读不通啊……)

28. 应该/必须

应该:①认为怎样做是正确的。②猜测。

必须:不这样不行,一定要这样,没有别的选择。①命令、决定;②客观陈述。

29. 表示能力的“能”和“会”

会:①通过学习具有的某种能力。②没有某种能力只能用“不会”。③强调技巧。能:①强调能力,(例如,“他会开车”是说他有这个技巧,“他能开车。”是说他今晚虽然太累了,但是还是可以去开车回家的);②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水平、效率,例如“能吃5个馒头”;③表示恢复某种能力。例如“他又能下地走路了。”

30. 表示可能的“能”和“会”

能:客观上有条件做某件事。例如“1块钱就能买到一本书。”

会:主观愿意或估计某事可能性(这里的估计还是根据那个人的主观意愿进行估计)。例如“已经半个小时了,他不会来了。”

31. (如果)……就能/(如果)……就会……

就能:达到某种目的。

就会:出现某种结果。

32. 不能出来/不会出来/出不来

不能:不准许。多用于疑问或否定。(复习一下,能目前学到了三个意思,能力/可能/许可)

不会:没有这种可能性。(主观可能性,即个人意愿)

出不来:可能补语,,没办法出来。(没能力出来,即客观可能性)

33. 表示能力的“能”与“可以”

能:善于做某事;能力达到一定程度。

可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即“他真能说。”这里的“能”不能换成“可以”,但是“他能说一天一夜。”这里的“能”可以换成“可以”。)

34. 表示可能的“能”与“可以”

35. 表示许可的“能”与“可以”

能:疑问句、否定句。

可以:肯定句、疑问句、否定句

36. 听了听/听一听

动词重叠:①动作时间短,次数少,如果是双音节动词,不加“一”,加“一下”;

②试着做某事;③使语气柔和、客气;④轻松、随便。

37. 来来回回

少数动词可以有AABB的重叠形式,表示量大。

(这里似乎是作者忘记讲二者的区别了,简而言之就是,前者已发生,后者未发生,可表祈使)

38. “我要帮忙他”为什么不对?

帮助:完整的词,(或者说,两个词素都是动词性)。

帮忙:是动宾结构离合词,可以拆开。

离合词:①不能加宾语;②A了着过B;③A时量补语/动量补语B;④重叠是AAB

39. “你别吵她的架”为什么不对?

吵架是双方共同行为,单人不可控。相对的,“生气”则是单人行为,单人可控。如“你别生他的气。”

40. 他很忙/他是很忙

他很忙:描述。

他是很忙:同意、肯定,“是”重读。

41. 他胖,我不胖

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含有比较义或回答问题。否则前面要加“很”等程度副词。

42. 高高兴兴/高兴高兴

形容词重叠一般为AABB,少量可以说ABAB,此时转变为动词。(有使动义)与之类似的词还有“热闹”“痛快”“轻松”等。

43. 很高兴/高高兴兴的

形容词重叠后,有表示程度的意思,所以不再加程度副词。(原文说形容词重叠有程度加深的意思,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比如“胖胖的”和“胖”,听起来后者程度更深,所以我改成了“表示程度”,不管是使之听起来可爱还是增加了描述义,总之是有了对程度的修饰,所以不再加其他程度副词。)

44. 人家/别人

(简单解释一下,“人家”不能用于“其他人”的意思就是不能用于“除了我方的其他人。”例如,“这里没别人,你就说吧。”)

45. 咱们/我们

咱们:包括说话人和谈话的对方在内。

我们: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对方。

46. “我穿的一双鞋”对吗?

“一”表示不确指,当听话人知道是哪一个的时候应该用“这/那+(数)量词。”

47. 这么/那么

这么:指代的事物离说话人比较近。

那么:指代的比较远。

说不清远近的,两者皆可。

48 这么高

两种意思:①程度高。so②替代某种量度,this。

49. 这么/这样

区别在于,“这样”可以代替情况,例如“你怎么这样?”而“这么”不可以。相同点在于,都可以加动词,加形容词,加心理动词,加名词。加名词时有限制,例如只能说“这么一种人”不能说“这么的人”,而“这样”则两者皆可。(理解这两者的区别的关键就在于,“这样”是名词性的,而“这么”是副词性的。所以副词无法代替一件事,也不能作定语)

50. 很多/多少

“很多”的否定形式是“没(有)多少”。

51. 你想吃点什么/你要不要吃点什么

什么:①疑问②说不清楚的、不太肯定的人或事物。

52. 什么/怎么

什么:问事物。代替事物。

怎么:问动作方式。代替方式。

53. 怎么/怎样(怎么样)

(其实用“怎么”问原因,本身就含有“惊奇”的意思,试比较“你怎么回来了?”和“你为什么回来了?”关于问性质情况,要注意虽然二者都可以,但是有不同,这里的不同就体现在“怎么样”是名词性的,所以可以代替一种情况,例如“他身体怎么样?”但是,不可以说“他身体怎么”。)

54. 怎么/为什么

怎么:表达一种奇怪的语气,觉得不正常。

为什么:正常情况。可以表示质问。(其实,说“质问”有些不恰当,作者举例是警察审讯时只能用“为什么”而非“怎么”,所以认为“为什么”表示质问,其实“为什么”是想知道原因,“怎么”是表达自己不理解的情感,这才是根本区别)

55. 多少/几/多

多少:数量,大多数情况下大于等于10,可以不加量词。用于问电话号码。几:数量,大多数情况下小于10,一般加量词。

多:问高度/长度/大小/重量/年龄等,加单音节形容词。“多少”可以表示很多,在“多漂亮啊”里表示感叹。

56. 别的/其他

别的:用于名词前。可以单独作主、宾语。经常置于“有”“没有”后面一般用“别的”。(我的语感觉得二者皆可,例如“你要是还有别的,也卖给我。”“你要是还有其他的,也卖给我。”)不能加数量词。

其他:用于名词前,可以加“的”,也可以不加。单独作主语、宾语时,一定加“的”。可以加数量词。

(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别的”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而“其他”只能是形容词性的,“其他的”可以是名词性的。)

57. 其余/其他

其他:①等于“其余”,大范围去掉一部分后剩下的。②没有大范围。

其余:仅有①,例如不能说“我没其余的想法。”

58. 其他/另外

其他:可以加数量词,但是不能用于“一”前面。

另外:可作副词。“我们另外想办法。”可作连词,补充说明。

(作者还说到,例如“其他”在名词前可省,但是个人觉得就算省略还是要加“的”,例如“我就做的一个汤,其他都是我妈做的。”改成“其他的都是我妈做的”更好;还有,二者其实语义有所不同,“其他”是已知范围内剩下的那部分,“另外”是未知范围的东西,例如“我不喜欢左边这三个,其他的还好。”就不能说“另外的还好。”但是就“另外”而言,可以说,“你给我另外定做一个吧。”而“其他”则不可以。)

59. 每/各

每:则重全体/全部(强调没用什么例外)。一般后面有量词,可以加数词。置于动词前表示“每当”“每次”。可以表示平均比率。

各:一个范围中不同的个体,侧重于表达不同。直接加名词。置于动词前,表示“分别”“每一个”。

比较一下“各年的产量(可能是2010.2012,2013)”和“每年的产量(是2010.2011.2012……)”

60. 反问句中的“哪儿”/“怎么”

哪儿:①否认可能性。②否认情况。

怎么:仅有①。(对事实的否定)

61. 很/太

很:客观程度高。

太:说话人的主观评价。①程度过头;②感叹,强调。(“太……”多作谓语,比如,不说“太晚回家”,而是“回家太晚。”)

62. 不大/不太

不太A:①不太/A,A大多为积极意义,此时等于“不大A”,例如“不太干净”;

②不/太A,A大多为消极意义,此时不等于不大A。例如“不太脏”。

63. 不大/打不

大不:非常不,很不。一般只能用在“相同/一样/高兴”等几个词语的前面。不大:不是特别……。

64. 不/没

不:①表达个人意愿;②否定经常性、习惯性情况③对性质、状态的判断估计认知。

没:否定事实。

65. 又/再/还

又:已经发生的事,动词后常有“了”。否定形式,只能放在“没/不”的前面。再:将要发生的事情,相对于讨论时间的将来。

还:表示未停。否定形式,只能放在“没/不”的前面。

(再没:强调主观感情。没再:强调客观事实。)

66. “又”能用于将来吗?

能,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①将来肯定会出现②对将来的估计,后面又“会”“要”。

“又”“再”表示将来的区别:又+要,要+再;“又”含有觉得多的意思,“再”不含主观感情。

67. 又/也

又:同类动作、情况。

也:不同事物中相同的动作情况。(简而言之,“我又吃了一碗。”是说,“我”这个人做了相同的事“吃了一碗”,即一共吃了两碗,而“我也吃了一碗”是说,“爸爸吃了一碗”,我和爸爸做了相同的事“吃了一碗”。)

△ “又”表示事实或即将成为事实的重复。

68. 想再看一遍/还想看一遍

为什么“再”放在“想”后面,而“还”放在“想”前面?

因为“还”表示延续,想法多半是一直延续的,所以放在“想”前面,“再”表示动作的重复(可中断),所以放在动词前面。

另外,“再想想”当中的“想”表示思考问题,并非表示意愿,所以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其实,“再”也可以放在表示意愿的“想”前面,此时确实是想法的中断,例如:“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以后要是再想去,可没人理你。”)

69. 再吃点儿/洗干净再吃

再吃点儿:添加相同动作。

洗干净再吃:先后顺序,一般是习惯性或将来时。

70. 才

才+时间/数量:时间早,数量少,往小说。

时间/数量+才:时间晚,数量多,往大说。

(其实“才”就是一个“>”,例如“才8点”,即“我的预期>8点”,就是说,我的预期应该是“大于8点的”,而“8点才来。”即“8点>我的预期”,就是说,“8点”是大于我的预期的。)

71. 再/才

再:先后顺序,用于将来的或者是经常的。

才:表示条件,没有时间限制。

72. 不再/再不

再不:强调情感。

不再:强调事实。

73. 比……再/比……更

比……再:是表达“要求”,后面必须有数量词。

比……更:客观描述,比较的二者程度都深,而其一更深。(文中还提到,如果用于未发生的事,“比……更”可以有“一点”“一些”,而已经发生的事只能用“了”,但是,其实发生的事也可以加“一点”“一些”,可以不加“了”,

例如“前天比昨天更冷一些。”“2001年的销量比2002年的更难以预测一点。”)

74. 并/又

并:并只能用在“不/没有/非”这些否定词的前面。用来否定前提。

又:通过否定前提,来否定一个结论、做法、心态。(举个例子,“他并不是三岁。”是说,你觉得他三岁,而我告诉你,虽然他看着小,但是他已经五岁了。而“他又不是三岁。”是说,因为他不是三岁,所以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你不用每天跟着他,而这里的“三岁”与其说是指年龄,不如看成一个“常识的前提”,即“三岁,所以不能自己照顾自己。”而我否定这个前提“三岁”,目的是强调,“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类似的还有,“我又不是开银行的。”言下之意是为了强调“我没有钱。”)

75. 都/全

全:强调全部(无例外),有一个确定的范围。

都:强调几者之间的相同性。*(所以,“人人都想去。”不能说“人人全想去。”的原因就是,“人人”不是一个确定的范围,而且“人人”强调的是每个个体,而非一个整体,可以改成“我们班的人全想去。”

76. 全/全部

全:用在名词前,“全”后一定是集体名词。

全部:用在非集体名词前。(文中提到的其他观点,值得商榷,比如“‘全部’常常和‘都’一起用,‘全’可以不用。”可是,并不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全很可爱。”只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全都很可爱。”)

77. 都/净

都:强调事物的共同性。

净:含不满的情绪。

78. 都/已经

都:强调某种情况不是一般的情况。(例如,“你还不会?我都会了。”言下之意是,我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的状态。)通过强调来表达另一个意思。

已经:一般陈述。

79. 只/就

(这个点文中讲得有点儿乱,我重新整合,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具体如下:只:动词前直接用,名词前变“只有”,强调少。

就:一般放动词前。强调唯一性。)

80. 马上/立刻

马上:主观感觉短。

立刻:客观的短。

81. 一时/一下子

(这里给的例句,我有点疑惑,比如说,本书认为“也许他只是一下子想不明白,以后他会明白的。”是个错句子,但是我的语感觉得可以,还有认为“这个问题一下子还解决不了。”也是错句子,我觉得也是对的……)

一时:短时间。

一下子:强调快。还有“一次”的意思,如“一下子选了六门课”。(感觉,“一时”更多用于现在的情况,而“一下子”用于过去的情况。)

注:“一下子”放在动词前和动词后,意思不一样:

她一下子就哭起来了。(变化快)

她哭了一下子。(时间短)

82. 马上/赶紧/连忙/一下子

马上:即可以是可以决定的事(即可控)也可以是不可以决定的事(即不可控),即可以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将要发生的事情。

连忙:可控。仅过去。

赶紧:可控。过去和将来都可以。

一下子:不可控,过去。

83. 一时/一旦/一度

一时:短时间的一种情况。

一旦:如果有一天。

一度:某种情况在过去某段时间里发生过。(时间并不短)

84. 一下子/忽然

一下子:强调快。

忽然:强调没想到。

85. 表时间的“一直/总”

一直:强调持续,不间断。可用于表达情感态度。

总:强调情况反复多次出现。可用于对某事的看法。

86. 表其他的“一直/总”

一直:①强调动作顺着一个方向不变。②引申的延续,职位从高到低,强调所指范围。

总:①最后一定是这样;②(让步,类似于“到底”,强调客观条件。)③(语气较强的)猜测。

87. 一直/从来

一直:时间不限,肯定否定都可以,强调状态不变。

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加否定较多。(强调无例外)

注:“从来+没有+形容词/心理动词+过”和“从来+没有+这么/那么+形容词/心理动词+过”意思不一样,如“他从来没有认真过。”“他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

88. 一向/一贯/一直/从来

一向:稳定性,用于行为习惯、品行爱好等。

一贯:同上,但不能指过去或最近一段时间,可作形容词(如“一贯作风”)。从来:不能指过去或最近一段时间,不能作形容词。

89. 根本/始终

根本(不):否定前提,彻底。

始终(不):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

90. 本来/原来

本来:①指过去如此,现在改变了。②按道理如此。(还指根本的、显而易见的事,例如“我本来就很好啊。”)

原来:①同“本来”;②发觉以前不知道的情况,突然明白某事。

91. 比较/稍微

比较:客观程度。(跟自己的标准比较后的结果)。

稍微:很小的程度,比较后的程度,也即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的东西进行比较。同时,后面还要有表示结果的词,如“一些”“一点儿”。(同时含有主观感情,觉得和理想情况不符。)

92. 有点儿/一点儿

有点儿:放在形容词前面。

一点儿:形容词后面,两者之间的比较结果,或者提出要求。

注:形容词+一点儿+了,表示对所希望的一种变化的实现的肯定。/形容词+了+一点儿,表示某种情况不符合要求或标准

93. 正/在

正:恰好。

在:持续或进行。

94. 一定/必须

一定:保证,决心,要求别人,估计,客观条件。

必须:要求别人,客观条件。

95. 不必/不是必须

不必:没有必要,不需要。

不是必须:可以这样,也可以不这样。

96. 肯定/一定

一定要:决心,命令。

肯定要:推测。

97. 居然/反而

居然:对出现相反结果的主观评价。

反而:没有评价。

98. 相反/反而

相反:①包括“反而”的意义,但后面一般有主语。②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对立。(客观)

反而:一般直接加动词或形容词。(主观)

99. 倒/但

倒:表示对比。(我觉得更像是出乎意料,惊喜,跟自己的一贯经验不同。所以一般后面跟好的事情)

但:转折。

100. 却/但

却:副词,放于主语后,主观评价,不应该,不合理,不想,不公平。

但:连词,主语前,表转折。

101. 反正

表示情况虽然不同,但是结果相同或者结果不变。

(这里的“反正”有两种情况,即“反正”强调结果和“反正”强调理由,前者如“穿蓝的也好,穿红的也好,反正别穿黑的。”,后者如“反正复习了也考不过,不看书了。”)

102.最后/终于

最后:最晚的那个阶段。(客观时间)

终于:经过很长过程,出现了期望的结果。

103. 幸亏/多亏

幸亏:幸运,偶然的客观原因。语气副词。

多亏:感激,有别人的主动帮助。动词。

相同点:因为某物或某事避免了不好的结果。

104. 向/朝/往

(这里有个表格,但是我觉得看表格还是有点乱,下面是我自己的整理和解释)往:不能表示对象,一定要有位移。(即不能说“往他学习”)

朝:不能有位移,所以不能放在类似“走、飞、跑”等动词后面,因为根据汉语的时间原则,先发生的动作写在前面,一旦动词写在前面,则发生了位移,与“朝”的语义冲突。(即不能说“走朝光明”)。

向:皆可。

注意:表示对象的抽象意义动词一栏,其中“朝他学习”在某些方言中也存在,但是根据普通话,暂时总结为“朝”和“往”不能接抽象意义的词。

105. 对/向

向:后面跟的对象,可以是接受的对象,也可以是给予的对象。

对:仅能跟接受的对象。(因为“对”的动词义是“对待”,在主语施加给宾语,单方向。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对”后一般是对象,而非方向。)

106. 给

(原分类太过琐碎,我重新分了一下类)

①引进接受者。包括具体的、抽象的。只有具体的给予,才能把“给+O”放在句末。

②引进受损者。(例如,“那一串钥匙他给我弄丢了。”)

③动作发出者。(其实这个也可以归入第一类,“小偷给警察抓走了。”警察即可以解释为“动作发出者”,也可以解释为“接受者”,“警察”拿到了“小偷”。)

歧义句:他给王明寄了一封信。

a:他寄了一封信,信是寄给王明的。

b:他为王明寄了一封信,信是王明写的。

(“给+O”在非给予对象的情况下不能放在末尾的原因:先有动作再到达,和先选定对象再做动作都可以,“寄给我”强调东西到达我这里,“给我寄”强调对象是“我”,所以都对。但抽象意义的词,不存在“到达”,也就是不存在位移,所以“老师解释那个句子给我”是错的。看起来我解释了这个问题,但我又有个疑问,“老师解释那个句子给我听”似乎就是一个正确的句子了,我进一步的解释是,这两个“给我”的辖域不同,第一个“给我”的辖域应该是“解释这个句子”,所以要放前面,第二个则是“听”,所以应该放在后面,而因为“听”的施事是“我”,所以不能让“给我”离“听”太远。)

107. 对于/关于

对于:→● 对于书法很感兴趣。

关于: 关于书法知道得很多。

①:“对于”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语后。“关于仅能放在主语前。(“关于”后面的是全句的主角,所以不允许主语冒犯,或者说“关于”后是话题。“对于”后与其说是话题,不如说只是一个“宾语”,这也是和“对”的动词义相关的。)

②“关于……”可以作书名或文章题目,而“对于”不行。(因为“关于”后面是话题嘛……)

108. 对/对于

①“对于”都可以换成“对”。

②表示对待关系,仅能用“对”。

③能愿动词和副词“都”“也”“必须”后面不能加“对于”,前面可以。(因为能愿动词和副词后期待一个实义动词?)

109. 在……看来/对……来说

①“在……看来”主要用来强调后面的主观看法是谁的;“对……来说”强调跟所谈到的情况或者看法有关的人或事物。

110. 关于/至于

关于:用“关于”的句子只是一个话题。

至于:谈论另一个话题,前后两个话题要有一定练习。*(这里的“至于”是“货是不错,至于价格,我觉得还是偏高。”里的“至于”。)

111. 为/为了

(说实话,这俩更像是时态上和语体的差别)

为:引出受益者,引出原因(“大家都为这事儿高兴。),较少引出目的(后常跟“而”“起见”连用)

为了:不能引出受益者(存疑,“我为了你做了一桌子菜。”不对吗?),较少引出原因(同样存疑),引出目的。

112. 从/自从

从:后面的起点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地点、范围或发展变化的起点。时间可以是将来的,也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现在)。需要跟“以后”“以来”“开始”“起”等词。一般与“至”“到”一起用。还可以表示通过的地方。

自从:只能接时间。只能是过去的时间。如果后面跟的不是名词,“以后”等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113. 由/被

由:强调说明某件事的负责者是谁。(是主观安排,而非客观描述。)

被:说明某个对象受某个动作影响产生了什么结果。(是客观描述)

114. 通过/经过

通过:是一个方式、媒介,然后达到一个结果。

经过:是一个过程,然后产生一个结果。

115. 按照/根据

按照:遵从某种标准。

根据:得出结论的原因和基础。(之所以“按照法律”和“根据法律”都对,是因为法律既可以是一个标准,也可以是一个处罚的原因。)

116. 的/地/得

的:定语的标志,定语+的+名词

地:状语的标志,状语+地+动词

得:补语的标志,动/形+得+补语

注意:动词、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它们的前面又有定语时,应该用“的”作标记,如“他的到来”。

117. 的

①表示性质,不加“的”

②表示领属,有的加,有的不加。(具体见118)

③描写、说明,加“的”。

118. 她姐姐/小红的姐姐

经常不加“的”的,一般是“代词+跟自己有关系的人/集体”。“小红”不是代词,所以要加“的”。(我觉得吧,“小红姐姐”也不是不能说,就是会有歧义,可能是同位,即“小红”是这位姐姐的名词,可能是定中,即“小红”的姐姐。而“代词+人或集体”不会产生这种歧义,因为没人取“代词”为自己的名词。)119. 开车的人/开车的时间

(这里建议大家看陆俭明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那里讲得更加清楚和细致)

为什么“开车的是他哥哥”“他开的是奔驰”里的“人”和“车”可以不说,而“开车的(时间)是明天早上8点。”里的“时间”一定要说?

答:动词表示的动作都有必须跟它关联的名词成分,例如“开车”一定要有“车”和“人”,但是不一定要有“时间”,再举个例子,“游泳”一定要有人,不一定要有“技术”,所以“他游泳的(技术)很好。”的“技术”一定要说。也即,能省略的都是必须关联的名词成分。

120. 她穿着运动服/她正在穿运动服

V+着:①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处于持续状态。②动作行为结束后所产生的状态正在持续着。(前者如“导游拿着一面旗。”,后者如“花瓶里插着花。”)

正(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121 笑着点头/笑了笑,然后点了点头

前者同时,后者相继。

122. 过着愉快的日子/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前者未结束,后者已经结束了。

123. ”了“都用于过去吗?

在“明天下了班我就去找你”中“了”表示完成,而非过去。

124. 过去的时间或情况都要用“了”吗?

1.如果有“每次”“天天”等词,不能用“了”。因为“了”表示完成,但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不

强调完成,而是强调频率。

2.几个连续发生的动作,虽然每个动作都已完成,但是只在最后一个动作加“了”,如“他

走出去,拉开门,坐了进去。”

3.如果是想介绍情况而非强调完成,则不用了,如“昨天大扫除,小丽负责黑板,小王

打扫地面,小李擦瓷砖”。

125. 为什么“了”的位置不一样?

“他去了书店买词典”和“他去书店买了一本词典”的区别在于,前者进了书店,但是有没有买到,不知道,后者则买到了。

126. 他不回国/他不回国了

前者只是说他的打算,后者是原来打算回国,后来不准备回国了,表示情况有变。

127. 得了第1名/得了第1名了

前者是描述成绩,后者是达到某种程度,暗示某种期待,可能是爸爸许诺的玩具,可能是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128. 句末“了”有哪几种用法?

1.表示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情况。

2.表达了肯定某个事实的语气。“李明早就结婚了。”(个人认为,这里是表示“完成”)

3.表达感叹。如“太贵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