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全部科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全部科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全部科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全部科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全部科学教案

一、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

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

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

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 28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

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

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

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

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

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真正

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300人左右六个班。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

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

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

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

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

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三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实验课题:课下探究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的研究

五、教学预计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1课第十一周第16、17课

第二周第2、3课第十二周第18、19课

第三周第4、5课第十三周第20、21课

第四周第6、7课第十四周第22课

第五周第8、9课第十五周研究与实践

第六周第10、11课第十六周研究与实践

第七周估计运动会第十七周期末复习

第八周第12、13课第十八周期末检测

第九周期中总结

第十一周第14、15课

1 小车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知识目标:知道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二.学生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

三.教师准备: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五.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2)交流反思:

谈话:你在游戏总发现了什么?

学生: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

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

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

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把狗吗当曾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

引出活动内容: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

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

(1)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那

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展示搜集到的生活中推力拉力应用的图片。

谈话: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观看了老师带来的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拓展活动

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

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

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

六.教学反思:

2、玩滑梯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做好探究实验记录。

情感目标: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

到知识改善生活。

知识目标: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学生准备:

木块、直尺、木板等

四.活动过程

导入:谈话:同学们课前准备的怎么样?请展示一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玩滑梯里面的科学。

活动一:探究摩擦力的存在

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摩擦力的活动和游戏如:用手造作面上摩

擦、拉动蹲在木块上的同学、在桌面上推拉文具盒等从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及方向等有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思考、讨论、描述什么是摩擦力明确“当我们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就会感

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桌面或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活动二: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参照书上的图片了解人们有效利用摩擦力的实例以及人们克服摩擦力的做法并进一步理解这些“克服摩擦力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交流认识到人们要尽可能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摩擦力的利与弊。

活动三: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怎样使木块滑的快?小组讨论后进行实验。

小组交流使学生明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都有哪些。

拓展活动:

谈话:生活中那些地方还用到摩擦力?课后我们同学去观察、寻找然后用你了解的知识改善生活。五.教学反思:

3、跷跷板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情感目标: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知识目标: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四.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提出活动猜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

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

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

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1、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五.教学反思:

4弹簧中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制作弹力玩具。

情感目标: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知识目标: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教师准备:搜集弹性器材;整理与弹力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应用资料。

四.活动过程:

教学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

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

力器拉开?

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

探究过程:

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

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

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活

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

2、学生分组活动。

3、活动小结及交流。

(1)各族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

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1、教师谈话钢材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

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1、学生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补充关于弹力的图片。

自由活动

1、设计弹力玩具。

(1)谈话: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社过重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

(2)小组同设计活动。

(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

2、自我评价

拓展活动

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率不破装置”。

五.教学反思:

5、有趣的磁铁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情感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知识目标:知道磁铁的性质。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盒、剪刀、蜡笔、纸板等。

教师准备:各种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水槽等;收集、整理与磁铁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磁铁在生活应用的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大家带来了不同形状的磁铁这节课我们从认识磁铁的形状开始吧。谁先介绍自己的带来的磁铁?

2、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

3、教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和实物。

探究活动

2活动一:玩磁铁游戏感知磁铁的性质。

1、学生交流玩磁铁的方法。

(1)谈话;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交流一些你们玩磁铁的方法吧!

(2)学生交流。

(3)师生小结:同学们想到的玩法可真多!不过在玩磁铁的

时候要多观察看有哪些新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

(1)启发、指导各组同学开展以下的磁铁游戏;

l “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那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

l “悬调磁铁”游戏:把一个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它的一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

l “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去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l “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将条形磁铁或蹄形磁铁放在一张纸的下面把纸放平轻轻地将铁屑撒在纸上把纸抖一抖。观察纸上的铁屑有什么变化形成的图案是直线还是曲线这些显示完全围绕磁铁的吗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

l 用磁铁靠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

(2)交流总结

教师在参与个组活动、听取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发现的磁铁性质进行总结。

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那里用到了磁铁。

1、利用资料卡或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司南。

2、教师小结:通过探究了解了磁铁的很多性质而且知道了

“司南”作用其实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展示有关磁铁应用的图片)

3、学生交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三: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1、制作磁铁:

(1)学生根据资料卡说明把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铁。

(2)交流、展示。

2、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1)制作指南针

(2)制作小帆船

(3)制作会飞的小熊猫

(4)制作自己会跑的汽车。

自由活动:

玩一玩我们制作的玩具

五.教学反思:

6、指南针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知道指南针是利用磁铁两极能指南指北的原理制成的。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思考尝试制作指南针、改进指南针。尝试用指南针确定教室的东南西北。

情感目标:确立利用科学知识来为我们工作、生活与生活服务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制作、改进指南针。

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来实现磁铁的自由转动。

三.教学准备

磁铁自由转动实验:每组:条形铁钉、蹄形磁铁、旋转架、水盆(水、泡沫塑料)悬挂支架、线(一端大圈、一端二个相同的小圈)。

做指南针实验:指南针、大头针、橡皮、小磁针、纸片(有些材料学生自备)。四张贴纸(东南西北)磁铁藏在谁的口袋里:每组一个指南针、一小块铁、一块小磁铁。

五.教学过程

引入:一个渔民出海打鱼突然间海面起了风浪乌云密布你能帮他分清东南西北向西航行安全回家吗?

1、师问:你知道磁铁的哪些知识?磁铁是怎样指示南北的?

出示一块磁铁放在桌面上:这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吗?

2、师问:要让磁铁能水平自由转动你可用什么办法?

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做完实验再来回答好吗?

①分组实验。

②说说你是怎样让铁钉自由转动的?做给大家看一看。

③小组讨论议一议:你认为什么方法最好?

一、自己做一个做一个指南针: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就是一个指南针我们自己来学做一个指南针。

1、出示指南针师:有了小磁针用小磁针来做一个指南针还缺哪几部分?要用什么材料做呢?

2、讨论交流:

1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 说一说你为小组做什么?怎样分工?

3、出示实验材料:你能用教师给的材料做一个指南针吗?说说怎样做?

4、实验汇报小结。

制作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还可作哪些改进?

二、用指南针定方向:

5、指南针做好了会用吗?

6、说一说:学生交流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

转动指南针盒使磁针的南北极与盒式底标明的南北相一致这时指南针盒底标明的东南西北便是实际的东南西北了。

7、摆一摆:摆出课桌的东南西北告诉同桌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分一分教室的东南西北。

二、磁铁藏在谁的口袋里:

1、出示实验材料师述:最后我们一个小组一起来做一个游戏磁铁藏在谁的口袋里?

2、谁能用指南针找到藏着的磁铁吗?请你拿好指南针转过身去不要看。另外三个同学把一块铁

和一块磁铁藏到口袋里?

3、你能找到藏铁或磁铁的同学吗?

4、你能用指南针区分袋子里藏着的是铁还是磁铁?

5、说出是哪一块是磁铁?为什么说是磁铁?不是铁?

三、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

怎样做一个指南针?

怎样用指南针定方向?

怎样用指南针区分是铁还是磁铁?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本单元与前面的内容从知识上没有密切的联系。但因为学生每天都在感受太阳的变化而有关太阳的科普资料又非常多所以学生对太阳的概况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学生也有很多感性体验所以学习本单元并不会感到困难。

7、认识太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能与同学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

情感目标:能对太阳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与同学合作愉快与同学分享快乐。

二.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关于太阳的多媒体或图片资料

学生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

三.学情分析:学生几乎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耳闻了许多以天体为背景的动人的神话故事学生心目中的太阳形形色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展示太阳的图片。

关于太阳我们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我们知道的太阳”出示课题

二、请学生谈谈他们对太阳的了解

关于太阳的故事有很多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自己编一个故事呢?

出示图片分别讲一讲图片是什么?

汇报交流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搜集资料的听的同学谈谈评价及启示和收获。

关于太阳同学们已知道了很多下面请欣赏一段关于太阳的资料出示各种图片。

三.课后拓展

太阳是神秘的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课下继续搜集关于太阳的资料把资料设计成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

六.教学反思:

8、太阳和影子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知识目标: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准备:

幻灯机一台银幕一个;每组准备三幅画未完成的画、课件、课前观察提示卡片

五。教学过程:

师:你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

生回答

阳光下。……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出示:课题《太阳和影子》)

(二)交流观察探究特点

师:课前我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呆会儿由小组长进行汇报好吗?下面开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师:刚才我看大家交流的很热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规律?好你们小组来。

生:我们小组发现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师:其他组同学都观察到了吗?(是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板书:在黑板东面上贴一个太阳)傍晚在西方落下(板书:在黑板西面上贴一个太阳)。那么中午的太阳应该在什么位置?

生回答

师:在前面我们交流了不透明的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有影子那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呢?太阳位置的变化与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关系呢?哪个组能来交流一下好你们组。

生回答

师:哦你们组发现中午的影子短早晨和傍晚的影子长(板书:影长影短影长)

(通过让学生说太阳光下影子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太阳光下影子长短的变化特点。)

师:你很注意观察你能说你所说的长短是比谁长比谁短?

学生交流。

师:哦你们的观察是把影子跟影子进行得比较。那么影子的长短和物体自身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种情况:如果说不出来师:老师这儿有早晨、中午、傍晚的三张照片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学生观察说出观察结果。师解释:冬天中午的影子和夏天中午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种情况:如果学生说出: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我们再来看一组照片和同学们的观察结果一样吗?师解释:冬天中午的影子和夏天中午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板书:影长影短影长)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认真观察留心研究就能发现许多科学的秘密。

(三)动手作画深化认识。

(四)猜猜时间体验生活。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

(五)深入探究发现新知。

(五)拓展应用

师:那么一天中温度的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影响呢?

生回答前要及时把草连放下来保持棚内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师:人们利用太阳光能来干什么?

生回答

六教学反思:

9、用太阳计时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制作简易日晷模型。

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知识目标:知道用日晷记时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古代计时工具的图片、纸板、牙签、手电等。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提出问题:古代没有钟表人们是怎样计时间的?

学生自由讲述古代人计时的方法或小故事。

一、探究活动

1、了解古人计时的几种方法。

(1)交流学生搜集到的古人计时的资料。

(2)展示古人几种主要的计时工具如日晷、沙漏、水钟等。

(3)教师适当补充资料

2、整理观察记录发现用太阳计时的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上一节课中的观察数据进行整理。

(2)分析学生整理的图表引导学生发现:图表类似一个钟面。

(3)引导学生发现日晷的发明过程。

(4)学生设计“日晷”并进行模拟计时活动。

二、自由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用自己制作的日晷进行长期计时的活动计划。

2、到校园中选择摆放“日晷”的恰当位置学生开展观察活动。

3、一段时间后交流所发现问题。

五.教学反思:

10.制作计时工具

教学目标

1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

2 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3 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

教学准备

剪刀、胶带、做沙漏、水钟等所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

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

2 设计制作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互相启发开拓思路。

教师展示几种典型个例主要侧重创新性进行评价。

学生设计各自的方案理清制作思路。

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

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

这节课主要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课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日晷、沙漏等其他计时工具的理解能力。

3 开展制作活动

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

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

做一个游戏或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

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使作品更美观等。

4 展示与交流

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互相欣赏、评价。

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重点评价可从创意、美观、实用三方面选择典型作品。

对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提出改进方法。

5 拓展延伸

建议用自己制作的计时工具记录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并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或创造发明更好的计时工具。

教后反思:

11、灯泡亮了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知识目标:通过活动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二活动准备

手电筒(内装电池)、导线、小灯泡、电池盒、开关、灯座。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想跟大家做几个有趣的实验相信同学们能积极动手、动脑设计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与小

组同学搞好合作。你想得到几颗星?

生回答

师:只要你大胆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成功的!

2、揭示课题:

师:(出示手电筒按动开关让手电筒反复亮、灭)请你观察: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回答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想研究什么问题呢?生回答

师:这些问题提得不错很值得研究。这些同学积极动脑提出问题可以得到三颗星!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21课——《灯泡亮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体验乐趣。

1、探究手电筒发光的秘密。

2、设计实验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指导。一个小组把电路图画到黑板上)

师:有请实验最先成功的小组到讲台介绍你们的实验设计。

生回答并设计

师:实验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很好!

3、设计实验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1)我们把电池、开关、灯泡、开关、灯泡用导线连接起来。

(2)电池后面连接上开关再连接上两个灯泡和一个开关。

(3)从电池接出两根导线在一根导线中接入一个灯泡在另一根导线中接入一个开关、一个灯泡、再接入

另一个开关然后用导线和前一个灯泡连接起来最后用导线把它们与电池连接起来。

(4)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开关、灯泡连接起来。按下开关两个灯泡亮度不同一个较亮一个较暗。

(5)从电池接出两根导线每根导线中分别接入一个灯泡和一个开关再用导线把它们同电池连接起来。两

个灯泡都比较亮……

师:对啊!他们把两个开关都接到同一条电的回路中了。尽管如此他们发现了这么多种电路连接方法合

作还是成功的。

师:同学们成功地发现了这么多种电路连接方法俨然一个个小科学家!请看黑板:我们可以将刚才发现

的电路连接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小灯泡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另一类是把小灯泡串在一起连接到电

路里。使用哪一种连接方法连接电路小灯泡更亮一些?

生回答

师:请你来当小电工。我的房间里要连接几种用电器请你帮我参谋一下应该怎样把这些用电器连接到电

路中?

师:真是个合格的小电工!

师: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哪几部分?

师:(投影)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灯泡)4部分。(板书:电源、用电器、小括号、大括号、电路)

(三)拓展活动

师:路口的红灯、黄灯、绿灯交替发光使交通井然有序。请你大胆尝试设计一个红灯、黄灯、绿灯交替

发光的电路。下节课我们交流看谁的设计最精彩!

五.课后反思:

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情感目标: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

活动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4根。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样流的。

2.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1根导线、 1个电池点亮小灯泡。

3.发现问题:一个人操作很难。

4.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

5.出示电池盒、小灯座。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的?

二、学习使用小灯座与电池盒

1.观察材料。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连接电路。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三、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1.提供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4跟。

2.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3.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办?

4.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5.开展研究活动。

拓展研究。能不能使10个小灯泡同时发亮?为什么?

五.课后反思:

13谁的本领大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推断和猜想并能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并作简单的实验记录。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体验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品质。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二.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老师能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科学课感到非常高兴听说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挑战所以这堂课我带来

了两个简单电路。谁能接受挑战让这两个电路里的小电珠亮起来?(学生们情绪高昂上前将两个电路的

开关合上)

师:哎?为什么一个亮?一个不亮?根据你的经验推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回答

师:大家猜得这些原因都有可能但是我告诉大家我拿的这两个电路在连接上没有问题电池的电量充足小

电珠完好那你还认为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在仔细观察一下。

生回答

师:好!你来。(生上前把开关上的塑料皮撕下来再把开关合上于是小电珠就亮了学生一片欢呼声!)师:小灯泡亮了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让小灯泡亮起来的?

生回答(学生操作)

师:为什么非得把塑料皮撕下来铜丝接铜丝才能亮起来?

生生回答。

生:可能铜丝能导电。

生回答

师:看来有些材料是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不容易导电的。我们把象铜丝一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板书:容易导电导体);象塑料一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绝缘体)。那么导

体和绝缘体究竟谁的本领大呢?(板书:谁的本领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请各组的小组长

把1号材料袋拿出来把材料从信封里轻轻地倒出来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如果有不认识得可以问同学还可

以问老师。

二、猜想激趣动手探究。

活动一:猜想质疑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完整版)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注重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训练。 1.“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如推力和拉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物体发生行变而产生的弹力等等,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2.“太阳与时间”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对太阳的概况有初步了解,并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发现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了解计时工具发明的过程,旨在让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制作以及查阅资料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收获发明创造的快乐。 3.“电的本领”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揭开一个个与电有关的谜,同时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作用,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器,做到安全用电,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通过探究还要使他们认识到科技对生产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4.“我们的身体”单元:主要从“自己的身体”入手,引领学生涉猎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人体,对生命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

识;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热爱,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和健康生活的意识。 5.“动物王国”单元:按照“个体——类群”的思路开展研究活动,以学生对常见动物已有的认识为基础,层层开展,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后收获的乐趣,同时了解、认识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的基本特征。 6.“研究与实践”单元:主要是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和计划,尝试对生活中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做出初步的调查了解;培养学生“调查与养殖”等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开发学生科学学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归纳鸟、哺乳动物等的共同特征。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标;能用简单工具对物体、动物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作简单记录,并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制作简单地科学模型;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能做简易的昆虫模型;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 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总复习题含答案

1.玩具里的科学 1.把有趣的玩具记录下来: 2.读读下边的这些话,你觉得这些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2)树叶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3)汽车做成流线形主要是为了美观。 (4)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将它拆开研究。 3.做个小游戏:在玻璃杯中放半杯水,在杯口放一块硬纸片,在纸片上放一枚鸡蛋,迅速把硬纸片抽走,结果会怎样呢?快来试一试吧! 我的猜想: 我的发现: 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4.万吨货轮为什么能在海上航行?说说其中的道理。 5.生活中有好多玩具是充气的,如果放了气或充气不足,还能玩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6.我来猜想: (1)布娃娃会说话,里面有: (2)电动小车里面有:

7.我的创新设想: 设计或改进一件玩具。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或画出来。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1.选择: (1)下列观察植物的方法中,比较科学的是()。 A.观察图片上的植物,做好观察记录。 B.到自然界中观察植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这句话是()说的。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3)我们在研究科学时,要先提出问题,再对问题进行(),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A.验证 B.猜想与假设 C.观察与汇报 (4)下列物体中,有生命的是()。 A.火 B.松树 C.石头 (5)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是()。 A.没有关系 B.相互竞争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2.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 (2)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 (3)蚂蚁是怎样认路的? 3.科学探究:一棵小草的根。 (1)选择一棵生长旺盛的小草。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单元试题 一.填一填 1、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也有方向和大小。 2、推力和拉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推力和拉力越小,物体运动越慢。 3、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4、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轻重有关。 5、天平是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主要结构包括托盘、指针盘、游码、底座以及砝码、镊子等附属部件。 6、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在称量物品时,左盘放被称量的物品,右盘放砝码。当放的砝码合适时,天平左右就会平衡;如不平衡,再调整游码。 7、砝码盒内有9 个砝码,取用砝码时,不能用手直接拿,要用镊子夹取。称量结束时,要尽快使托盘停止摆动。8、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9、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S 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N 表示。10、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11、指南针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在使用指南针测定方向时,首先要把指南针放平,等指针停止摆动时,就能指出南、北方向。转动底盘,使底盘上表示南、北的刻度线与指针重合,根据底盘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周围各种景物的方向了。12、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13、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14、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炽热气体球,大部分气体是氢气,其次是氦气,产生巨大的能量。15、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 万℃。16、太阳的表面经常会出现太

阳黑子、耀斑和日珥。17、太阳的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18、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19、三种计时工具:沙漏、日晷、水钟。20、三种计时法:天色计时法、地支计时法、现代计时法。21、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2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二、选一选 1、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A、右边 B、左边 C、后面 2、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B)A、避免货物损坏B、省力C、增大摩擦 3、体操运动员往手上擦镁粉是为了(B)A、减小摩擦力B、增大摩擦力C、跟摩擦力无关 4、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是BA、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B、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低C、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无关 5、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A.早晨B.中午C.傍晚 6、一天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的影子长5 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会(C)A、不变B、大于5 米C、小于5 米 7、太阳位置越高,阳光下的物体影子(A)A 越短B 长短不变C 越长 8、李华同学在操场上观察自己的影子。他发现自己的影子是最短的。此时,大约是(C)左右。A 7 点B 10 点C 12 点D 15 点 9、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A)。A、西→东;长→短→长;B、东→西;低→高→低;C、东→西;长→短→长10、日晷是测量(B)的工具。A、体积B、时间C、长度11、容易导电的物体是(③)①橡皮②干木片③铁片1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①)①导体②半导体③绝缘体13、属于绝缘体的是(B)A.湿毛巾B.塑料直尺C.人体D.铁丝14.下列一组物体全是导体的有(B)。A 钥匙、钢尺、橡皮B 铅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谈就“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理由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小车、用来大斜坡的硬纸板、软尺、木块。(每组一套)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片断,谈话导入 1、欣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 2、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象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 3、揭示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 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2、过渡:怎样是一辆小车跑得快些? 3、引出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关呢? 4、猜测与坡度会有怎样的关系? 5、提出假设: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三)设计计划,实验验证 1、我们的假设究竟成立不成立?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小组讨论:(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试题 全册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试卷 1、科学研究就是( ),然后想办法( )的过程。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 ),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问题进行猜测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 )和方向。 3、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有( )、( )、( )等;校园里的植物有( )、( )、( )等。 4、 爱因斯坦说过:“(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5、隔着瓶子( )蜡烛,隔着木板、书本、铅笔盒( )蜡烛。 6、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请你能举出几个例子:( )( )( )( )磁悬浮列车、海上石油开采等。 二、小法官:(24点) 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 2、玩具是学生童年的伙伴。( ) 3、汽车做成流线形是为了好看。( ) 4、为了研究玩具的秘密,有时要把玩具拆开进行研究。( ) 5、冬青的叶子是圆形的。( ) 6、观察完蜻蜓后可以把它踩死。( ) 7、用手指顶住坐在椅子上同学的头,这个同学就站不起来,是因为他的力气小。( ) 8、吹气时,用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蜡烛容易灭。( ) 9、科学研究没有一定的程序,科学家的发明也是巧合的结果。 ( ) 10、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 11、为了观察树叶,我们可以在树上任意采摘我们需要的叶子。( ) 12、人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 三、我会选:(12点) 1、观察树叶我们要( ) A 、捡的上的落叶观察 B 、摘新鲜叶观察 C 、折一段树技观察 D 、站在地上观察树叶 2、捡到许多树叶,判定是否属于同一种树叶的是( ) A 、树叶的大小 B 、树叶的颜色 C 、树叶的形状 D 树叶的软硬 3、不属于陆生植物的是( )。 A 、玉米 B 、水葫芦 C 、狗尾草 4、、冬天不落叶的植物是( )。 A 杨树 B 柳树 C 松树 5、下面做法好的是( )。 A 从树上采一些叶子进行观察 B 捡几片叶子观察 C 把花从花盆里拔出来观察 6、下面对人们有害的动物是( )。 A 蚜虫 B 七星瓢虫 C 燕子 四、我会观察: (32点) 1、 在"吹蜡烛"实验中。(16点) 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课本、文具盒、砖块等。 这些实验材料能隔着吹灭蜡烛的是 不能隔着吹灭蜡烛的是 2、你能根据上面的实验说一下汽车、轮船、飞机等为什么要做成流线形的吗?(4点) 3、把你生活中观察的任意动物进行填写。(12点) 参考答案 一、 1.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 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课前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秒表、小桥模型、测力计、钩码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2)交流反思:

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 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总结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理、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2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重点(青岛版)复习过程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重点 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 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我们周围的植物有:杨树、柳树、松树、柏树、枫树、月季。 3、我们周围的动物有:鸡、鸭、鹅、牛、羊、狗、猫。 4、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 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5、科学家为了弄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地做实验,直到弄清楚为止。科学 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6、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不同特 征,如颜色、大小、气味、冷热、轻重等。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7、医生用听诊器帮助诊断;科学家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8、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 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9、生活中的分类:书店、药店、食品店、服装店。 10、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 根据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 11、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12、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 13、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步骤:①、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 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③、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④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14、热水降温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15、热水降温的方法:用口吹气、用勺子搅拌、用扇子扇。 16、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17、锥形瓶、烧杯、量筒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18、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因为不倒翁上轻下重,重量集中在底部。 19、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 一。 20、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例如水、牛奶、酱油。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例如木 块、橡皮。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1、地球上淡水占3%,在淡水中,占76%的是冰。 22、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23、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着的物体;改变液体 的比重。 24、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改变物体形状、给物体浮着沉的物体、改变液体的 比重。 25、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 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26、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27、毛细现象:毛巾在滴水;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墨水;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 酒精灯中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资料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车的运动——推力和拉力 1.推力和拉力: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拉动小车时,要用一个向前的力,提起一桶水要用一个向上的力。 2.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或拉力的大小有关:推力或拉大越大,小车运动得就越快。推力或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就越慢。 二.玩滑梯的启示——摩擦力 1.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推拉物体时感到费力说明摩擦力大,感到省力说明摩擦力小。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是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二是物体的重量(被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力大;被拉动的物体轻,摩擦力小)。 3.摩擦力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生活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现象有①使用橡皮时用力摩擦;②自行车闸皮上突出的花纹,能快速刹车;③运动员手上涂镁粉;④短跑运动员穿钉子鞋;⑤鞋底和轮胎上的花纹;⑥雪地上撒煤渣等。 生活中属于减小无益摩擦的现象有:①行李箱上装轮子;②衣服拉链上涂蜡油;③给自行车打润滑油;④旱冰鞋鞋底的轮子等。 三.跷跷板——杠杆尺与平衡 1.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条件:一边“所挂的重量”与“挂点距中心距离”的乘积等于另一边“所挂的重量”与“挂点距中心距离”的乘积。 2.天平是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称量物品质量的仪器。主要结构包括托盘、指针盘、游码、底座以及砝码和镊子等附属部件。每台天平都有一盒配套使用的砝码。在使用天平称量物品时,要先调节天平,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左盘放被称量的物品,右盘放砝码。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全部科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教案 一、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300人左右,六个班。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