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概述]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改变。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一般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30~50毫升。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过少等。

[临床表现]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等不规律的变化,并可伴有头晕、腰酸、小腹隐痛或胀痛、心烦易怒、畏寒喜暖等。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热内扰:月经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气不摄血:月经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寒凝滞: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2)肝血亏虚: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3)肝气郁滞:月经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肝气郁滞: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气不足: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1)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2)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月经过少:经期虽准,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

(1)肝血亏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2)肾阳亏虚: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稀,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弱或沉迟。

(3)瘀滞胞宫:月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4)痰湿阻滞: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稠,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白带多粘稠,苔白腻,脉滑。

[诊断依据]

1.月经先期

(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2.月经后期

(1)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3.月经先后无定期

(1)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紊乱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区别。

(3)妇科检查及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基础体温、阴道涂片、宫颈黏液结晶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4.月经过多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

(2)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3)排除血小板减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月经过多。

5.月经过少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点滴即净。

(2)本病应与早孕相鉴别。

(3)排除因结核病引起的月经过少。

[鉴别诊断]

1.经间期出血:在两次月经之间出血,持续2~3天,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并有周期性,可伴有腰酸、少腹作胀作痛,乳房作胀作痒,带下增多,质粘如蛋清。基础体温示低高温相交替时出血者,可作本病诊断依据。

2.崩漏:其特点是月经的期、量发生严重紊乱,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甚至屡月未有尽时。与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

经先后无定期等,虽同属月经期、量异常的一类病证,但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3.绝经前后诸症:发病年龄一般在45~55周岁绝经前后,有月经紊乱,情志异常,面红潮热,烘热汗出,皮肤感觉异常等症。

[治疗]

一、推拿治疗

(一)基础手法

1.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立于其旁,用双手拇指点揉天枢(双),以有热胀感为宜。

2.医生用掌心按揉患者下腹部,重点施术于关元,时间2分钟。随后用双手拇指连续按压五枢、尾道区域,按压时由轻至重,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点按中极,时间1分钟左右。

3.医生沿患者大腿内侧阴廉至血海做掌揉法,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随后点按血海,时间1分钟。用双手拇指连续交替按压阴陵泉至三阴交,时间2分钟。

4.患者取俯卧位,医生沿患者背部(肝俞至腰骶部)两侧做掌揉法,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点按肝俞、脾俞、肾俞,时间各约1分钟。

5.医生握拳,用指背部拨揉患者腰骶部,以局部有热感为宜。随后用双手拇指点按次髎,时间1分钟。

(二)对症处理

1.经期腹痛:按压劳宫、第5腰椎下痛经反应点。

2.月经先期:重点按压膈俞、血海、太冲。

3.月经后期:按压曲池、阳陵泉。

4.月经先后无定期:提拿小腹部,配合震颤,使小腹内有温热感。点按足底涌泉外1寸调经穴。

5.月经量多:同月经后期。

6.月经量少:同月经先期,加足三里。

7.白带增多:按压箕门、阴陵泉。

二、针灸

1.月经先期基本配方:关元、血海、三阴交。

2.月经后期基本配方:气穴、三阴交、中极。

3.月经先后无定期基本配方:中极、三阴交。肾虚者加关元、肾俞;肝郁者加太冲、期门、肝俞。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耳针

取肝、肾、子宫、卵巢,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四、中药

(一)月经先期

1.气虚型:宜补气摄血调经,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2.血热型:宜清热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散加减。

(二)月经后期

1.血寒型:宜温经散寒,活血行滞,方用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汤加减。

2.血虚型:宜补血益气调经,方用人参养营汤加减。

3.肝郁型:宜理气调经,方用乌药汤,或柴胡疏肝散加味。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型:宜补肾调经,方用固阴煎加减。

2.肝郁型:宜舒肝解郁,养血调经,方用逍遥散。

月经量多或月经量少应对症治疗。

[预防与护理]

1.注意生活调养和经期卫生。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或安逸。

[入院指征]

1.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量少,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2.月经不调伴有全身症状明显、体质虚弱者。

[疗效标准]

一、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1.治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未见变化。

二、月经过多、月经过少

1.治愈:经量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期正常(月经过多);经量明显增多或经量恢复正常(经量过少),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

[出院标准]

月经周期、经量、经色恢复正常,全身伴随症状消失。

[临床评定指标]

治愈率>70% 好转率>20% 未愈率<10% 病死率0

月经不调中药方

月经不调中药方 文章目录*一、月经不调中药方*二、怎样才算月经不调*三、月经不调日常注意事项 月经不调中药方1、血虚型 表现为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方用滋血汤:人参1O克,山药10克,黄芪10克,白茯苓10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熟地10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为1个疗程。方中用川芎、白芍、熟地、当归组成四物汤来补血,配合人参、黄芪补气,使气充血足,则经血自调。 2、气虚型 表现为经期提前,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治宜补气摄血。方用补中益气汤:人参10克,黄芪15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白术12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为1疗程。可以益气补中,升阳举陷,摄血调经。 3、血热型 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方用清经汤: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白芍10克,生地黄10克,青蒿10克,黄柏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为1疗程。方中丹皮、青蒿、黄柏清热泄火,生地、地骨皮清

热凉血,白芍柔肝和阴,茯苓兴水泄热。全方在清热泄火的同时, 养阴凉血,血和则经自调。 4、血寒型 表现为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方用温经汤:人参10克,当归10克,川芎15克,白芍10克,桂心3克,莪术8克,丹皮10克,甘草6克,川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为1个疗程。可以温经散寒,养血调经。 怎样才算月经不调你如果不知道怎样才算月经不调的话,可 以看看月经不调的这些症状表现。痛经,就是你在月经前后及经 期感觉小腹胀痛、腰部酸痛。有时还会发现自己的脸色很白、冒出冷汗,手脚冰冷、还会想恶心呕吐这些都属于痛经的症状。经 期延迟是月经不调的症状之一,经期推迟了一周,甚至更久,40~50天才有一次月经来潮,而且两个周期都出现这种现象的话也属于月经不调。 想知道怎样才算月经不调?你可以观察观察自己的经血颜色,正常情况下,经血为暗红,血中带了一些子宫内膜小碎片,但没有 血块。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经血和水一般稀薄,颜色黑紫的话就不 正常了。或者经血凝结成块了也不是正常现象。 想知道怎样才算月经不调,可以想想自己的经期是否提前了。月经提前其实就是周期超短了,一般不超过21天,连续2个周期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月经的到来就意味着女性开始走进了一个新的生活,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月经的到来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月经疾病,月经量多或者是少以及月经疼痛都是需要重视的,以免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对于月经不调我们需要积极的寻找解决的办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很多的人对于月经不调这个疾病不清楚,我们在做治疗的时候也是需要针对性的做治疗,针对性不同的类型,做不同的治疗,这样可以取得最好的成绩。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1脾肾气虚型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脉细无力,尺脉弱。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2肝肾阴虚型。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养肝肾,清热调经。3气血虚弱型。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

益气养血调经。 4肝郁气滞型。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调经。5血寒型。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脉沉迟。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介绍,希望能够给您带去一定的帮助。女性在生活中要注意做好月经的准备工作,在月经期间要适当的食用香蕉以及西红柿等,可以进行一些缓慢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果断的戒烟戒酒。

女人月经不调怎么调理

女人月经不调怎么调理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博粹堂李娅介绍。 一、月经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1、压力 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如长期处于压力下,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及不排卵,月经就会开始紊乱。同样,长期的心理压抑、生闷气或情绪不佳,也会影响到月经, 2、大“补” 补品大都具有激素作用,滥用会破坏人体内的正常激素平衡,导致月经失调。 3、电磁波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的电磁波,于人体会对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机能产生坏影响,导致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4、快餐便秘可能会引起女性月经紊乱。直肠内大便过度充盈后,子宫颈会被向前推移,子宫体则向后倾斜。如果长时间反复发生子宫后倾,阔韧带内的静脉就会受压而不畅通,子宫壁会发生充血,并失去弹性。若子宫长久保持在后倾位置,就会发生腰痛、月经紊乱。 5、滥用药滥用或经常大量使用抗生素,对女性而言可致月经失调、不排卵、闭经,这可能是药物抑制和伤害了人自身的抵抗力,导致了机体功能障碍。 6、蹦迪噪声会导致女性机能紊乱,对月经和生育能力均有不良影响。 7、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能降低性激素的分泌量,从而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不调。每天吸烟1包以上女性,月经不调者是不吸烟女性的3倍。 8、贪靓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9、减肥脂肪是女性成熟的重要条件,是女性月经和生育的能量来源,如果身体脂肪总量少于体重的17%以上,就会影响性器官的发育和月经的来临。研究还表明,女性进食脂肪过少,天长日久就会使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反过来可能引起月经的推迟甚至闭经。经期这些食品要忌口。 二、月经不调的表现方式有哪些?

最新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范围。【病因病机】 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 1.血分实热

【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 【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 【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

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 文章目录*一、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二、妇科病的危害*三、妇科病预防方法 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1、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之当归调理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从我国南北朝开始, 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极其重要。 2、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之黄芪调理 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 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3、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之鲜藕鸡冠花散调理 新鲜鸡冠花、鲜藕汁、白糖各500克。新鲜白鸡冠花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取汁1次,再加水煎,共取汁3次,再加入鲜藕汁,煎煮至稠粘,加入白糖,吸干药汁,再拌匀晾干,压碎装瓶即可。每次服用20克,用开水冲服,每天3次。 作用:清热化浊、凉血散瘀,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 4、中医怎么调理妇科病之荔枝核蜜饮 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荔枝去核,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和均匀,早晚各服1次。 作用:理气,利湿,止痛,适用于各类慢性盆腔炎,治疗腹部疼

痛,带下量多等。 妇科病的危害1、影响女性生活质量 妇科炎症可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症状,如外阴瘙痒、白带异常、月经不调、腹痛等,给女性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等造成诸多不便,也可能会导致夫妻生活不适,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2、诱发其他病变 妇科炎症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治疗,随着其病情的发展,其还容易诱发其他病变,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功血、乳腺疾病、宫颈癌等,给女性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 3、不孕 妇科炎症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则其可影响精子的上行,妨碍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或妨碍受精卵的着床发育,或导致不排卵等,进而便容易造成女性不孕。 4、影响妊娠 怀孕女性如果感染妇科炎症,则也可对妊娠造成不利影响,可能会发生宫内感染,以及流产、早产,胎儿智力低下等问题,不利于优生优育。 *妇科病预防方法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概述]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改变。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一般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30~50毫升。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过少等。 [临床表现]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等不规律的变化,并可伴有头晕、腰酸、小腹隐痛或胀痛、心烦易怒、畏寒喜暖等。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热内扰:月经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气不摄血:月经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寒凝滞: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2)肝血亏虚: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3)肝气郁滞:月经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肝气郁滞: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气不足: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1)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2)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月经过少:经期虽准,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

遗传性共济失调-中医难病诊治

遗传性共济失调-中医难病诊治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缓慢进行的共济运动障碍为突出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在中医中无特有病名,根据其主要症状,中医常归之于“痿证”、“痿蹙”、“颤证”等范畴。但又不能与之完全等同。有人认为本病可称为“骨摇”,依据是《灵枢·根结》篇提到:“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意思是指骨节弛缓不收,动摇不定之意,与共济失调的表现吻合,后期可发为骨痿,亦相对应一致。 遗传性共济失调病因尚不明确,大都有遗传史、家族史,具有家族系谱,据统计本病约占整个神经遗传病的10%.其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为最多。现代医学尚无特殊疗法。本病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在挪威发病率最高,为十万分之二十三。在我国,至1980年仅报道8例,都很少论及治疗。首先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是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其于1980年报道了应用薄树芝制剂治疗4例马雷共济失调的案例,均有一定疗效。以中医辨证论治者,自1983年至1990年共有4篇报道,共治疗15例,仅2例无效,且有6例达到临床痊愈的程度,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相当潜力。 一、病因病机 本病系遗传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显非外感之邪所侵,多为先天之本肾虚之故,且其临床以共济运动障碍为主,系筋、骨、肌肉之病。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病涉肝、脾、肾三脏。 肾虚骨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多因高年肾气虚衰,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骨痿而致崎形,肾督阳虚,支撑无力,以致站立时身体前倾或作左右摇晃,而成骨摇之症。且肾生髓通脑,肾虚则脑髓失充,筋骨失荣,脑散动觉之气,无气则肢动失常,甚则痿躄不用. 阴虚风劫肾虚为本病之本源,肾精亏乏,则肝阴不足;肝肾阴虚,则筋膜干涩,筋挛而致运动失灵,呈现共济失调之症。阴血不足,虚风内动,其振摇抖动,尤以动作之始末为剧,书写之动作也失之协调,均系肝风之候,且肝失所荣,而可兼有目琉色盲,月经不调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脾虚肉痿肾虚则脾阳失健,脾虚则四肢不用、四肢不收,尤以肢体动作力缓,肌张力减低为其主要表现。故初病之时,以肌肉无力、步态蹒跚为主,并努力使用双上肢协助以维持身体之平稳,以解摇摆不定之势,是为特异之行态。后期脾虚,发为肉痿,且与骨枯而髓减之骨痿并存,遂成痿蹙之症。 二、辨证分型 以中医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大都为个案报告,多未分型,但从各篇报道不同之病机分析及治则,亦提示本病中医辨证有不同的证型,但本病是为遗传性疾病,当以虚证为主,临床虽有风动、火旺之象,也是阴虚之因。故临床以肾虚为本,涉及肝、脾,病分阴虚、阳虚,尤以阴虚风动多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治月经不调中药方

治月经不调中药方 文章目录*一、治月经不调中药方*二、治月经不调的中成药*三、中医怎么治疗月经不调 治月经不调中药方当归川芎治月经不调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滋补肝肾。主治月经不调。 【偏方组成】当归9克,川芎5克,炒白芍6克,熟地9克(经闭不用),续断9克,制香附9克,炒乌药6克,炙甘草3克,丹参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加减】兼有白带者,加黄柏6克(盐水炒),苍术6克,炒山药9克,芡实米9克,炒扁豆9克,去熟地;先期色紫患者,加丹皮6克,生地6克,炒桅子6克;后期原方倍当归。 地骨皮女贞子治月经不调 【功能主治】养阴凉血止血。主治月经不调(中期出血)。 【偏方组成】生地炭24克,地骨皮12克,炒白芍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槐米炭30克,仙鹤草30克,鹿衔草30克,荠菜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于中期出血前2~3天开始服用,连用5~7剂。 茜草丹参治月经不调 【功能主治】消瘀止痛,生新排浊。主治月经不调。 【偏方组成】茜草12克,丹参12克,桃仁3克,土鳖虫6克,

川军6克,当归3克,赤芍12克,红花3克,干姜3克。 【用法用量】共研为细末,每晚临睡前服4.5克。 治月经不调的中成药1、当归丸 养血补气,调经止痛。用于血虚症引起的月经不调。 2、七制香附丸 开郁顺气,调经养血。主治月经错后,胸肋胀痛,白带量多。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注意,阴虚发热着慎用。 3、益母草膏 活血调经,用于月经量少,产后腹痛。 4、加味逍遥丸 舒肝清热、健胃养血。用于两肋胀痛,倦怠食少,月经提前。注意,忌食生冷油腻,切忌气恼劳碌。 5、乌鸡白凤丸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月经不调,腰腿酸软, 白带量多。 中医怎么治疗月经不调1、气滞血淤型 因为“女子以肝为本”,泡脚所选药物多以入足厥阴肝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的引经药醋,如用青皮、乌药、益母草各30克,川芎、红花各10克。加入约两升水,50毫升左右的醋,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等药冷却至50℃时连渣倒入盆中

月经不调的治疗

月经不调的治疗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女性出现月经不调是常见现象,严重者会出现闭经,症状主要是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发生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那么月经不调怎么治疗呢?下面一起跟着妈网百科来学习一下月经不调如何治疗吧。 一、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 1、多吃含有铁和滋补性的食物:如果女性的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也容易引发月经不调,因此,女性在平时也应合理的搭配饮食,避免过度减肥,多补充足够的铁质,以免发生缺铁性贫血。 2、女性经常月经不调,还要从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入手,尽量避免太劳累和熬夜等,女性经期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工作,避免身体受寒让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量减少和闭经。 3、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些月经不调患者是因为精神受到挫折或压力而造成的,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女性朋友要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月经不调。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也很重要。 5、缓解精神压力,可从事一些全身运动,如游泳,跑步,每周进行一至二次,每次30分钟。 6、多食用一些有减压作用的菜肴,如香蕉、卷心菜、土豆、虾、巧克力、火腿、玉米、西红柿等。 7、防寒保暖凉: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二、治疗月经不调的食疗 1、归地烧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用法:羊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并入洗净之药及酱油、盐、糖、黄酒,清水各适量,红烧至肉烂,可常服。 调理功效:温中补虚,益气摄血;适用于气虚所致月经量多,色淡质虚,面色无华,神疲气短,懒言,舌质淡,脉弱无力。 2、枸杞炖羊肉 材料:羊腿肉1000克,枸杞50克,调料适量。用法:羊肉整块用开水煮透,放冷水中洗净血沫,切块;锅中油热时,下羊肉整块,用开水煮,姜片煽炒,烹入料酒炝锅,翻炒后倒入枸杞子、清汤(2000毫升),盐、葱,烧开,去浮沫,文火婉约1—1。5小时,待羊肉熟烂,去葱、姜,入味精。 调理功效:补肾养血;适用于肾阳亏虚而致月经少或点滴不净,色淡红或黯红,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少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沉迟。 3、地黄煮酒 材料:生地黄6克,益母草10克,黄酒200毫升。用法:将黄酒倒入瓷瓶(或杯)中,加生地、益母草,隔水蒸约20分钟,每次服50毫升,日服2次。 调理功效:活血止血;适用于血瘀所致之月经过多,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4、母鸡艾叶汤 材料:老母鸡1只,艾叶15克。用法: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调理功效: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舌淡脉细。

201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1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国人群截 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但研究发现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3~7%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临床医师对痤疮治疗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个别方法甚至对患者造成损害。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痤疮治疗指南给各级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指导、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医药技术的发展,痤疮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 本指南是在201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基础上,根据使用者反馈、国内外痤疮研究进展及专家经验进行了修订。 01痤疮的发病机制 痤疮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背景下激素诱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与之相关。 遗传因素在痤疮尤其是重度痤疮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雄激素是导致皮脂腺增生和脂质大量分泌的主要诱发因素,其它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激素也可能与痤疮发生有关;皮脂腺大量分泌脂质被认为是痤疮发生的前提条件,但脂质成分的改变如过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也是导致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通过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参与了痤疮的发生发展。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炎症与免疫反应是痤疮的主要病理特征,且炎症反应贯穿了疾病的全过程。毛囊微生物和/或异常脂质通过活化Toll样受体(TLRs)进而产生白介素(IL)-1α及其它有关炎症介质,IL-1α目前认为是皮脂腺导管角化及微粉刺和粉刺形成的主要因素;随着疾病发展,脂质大量聚集导致嗜脂及厌氧的痤疮丙酸杆菌进一步增殖,获得性免疫被激活。不断加重的炎症反应诱发毛囊壁断裂,脂质、微生物及毛发等进入真皮,产生异物样反应。痤疮皮损消退后常遗留红斑、色素沉着及瘢痕 形成,这与痤疮严重度、个体差异或处理不当密切相关。 02痤疮的分级 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目前国际上有多种分级方法,本指南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4级,即:轻度(1级):仅有粉刺;中度(2级):有炎性丘疹; 中 度(3级):出现脓疱;重度(4级):有结节、囊肿。 03痤疮的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是痤疮的基础治疗,轻度及轻中度痤疮可以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在系统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 3.1维A酸类药物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气血两虚型 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色淡、质稀。或少腹疼痛,或头晕眼花,或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脉细弱。治疗宜气血双补。代表方剂气血双补汤:党参30克,白术12克,当归15克,白茯苓15克,黄芪30克,山萸肉20克,龙眼肉20克,枸杞子15克,远志12克,酸枣仁30克,木香12克,山药30克,补骨脂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归脾丸、参茯丸口服。 2、血寒型 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代表方剂温经散寒汤:小茴香12克,吴茱萸12克,艾叶10克,炮姜10克,姜黄12克,当归12克,芍

药20克,川芎10克,桂枝12克,党参20克,莪术10克,牛膝12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补骨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建中丸、暖宫丸口服。 3、血热型 经期提前,经血鲜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秘,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代表方剂凉血汤:丹皮12克,生地20克,元参15克,茅根30克,藕节15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玉竹15克,黄精15克,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黄柏12克,知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清开灵、水牛角散口服。 4、气滞血瘀型 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经行不畅。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代表方剂理气活血汤:柴胡12克,佛手12克,香附12克,木香12

月经不调6种中医调理方法

月经不调6种中医调理方法 女性每月总有那么几天会疼痛难忍的症状,有些女生经期会出现头晕、恶心和肚子痛等症状,这些都是属于月经不调的症状,那么我们女性月经不调怎么办呢?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着,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一定要对症下药才有效。 对症下药:6种中医调理方法 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伴有经期延长的特点,经量多,但是经色淡,并且质稀薄,女性会出现面色白和腰膝酸软,严重的会头晕耳鸣,小腹冷坠,夜尿多。舌苔白,舌头脉细而无力,鉴定脉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熟地20克,川续断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20克,艾叶10克,首乌30克,当归12克。 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 正值经期量多,取当归,阿胶12克、乌贼骨12克、艾叶用以止血。如果经期延长,酌量加炒蒲黄10克、益母草30克来止血。如果月经后期还没到,就加巴戟9克、牛膝12克、鸡血藤30克、川芎10克来通经。 肝肾阴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如果提前,伴有经期延长的特点,并且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脸颊潮红,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大便于结。并且舌苔质红,舌苔量少,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调经。 方药: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女贞子15克,旱莲草18克,干地20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9克。 方解:本方用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菟丝子滋养肝肾,于地、白芍、玄参、麦冬滋阴清热,五味子交通心肾,并有收涩止血的作用。 加减法 正值经期,月经量多,加阿胶12克(另溶)、岗稔根30克、乌贼骨12克、金樱子30克以养血收涩止血。经期延长,淋漓不断者,可加益母草30克、茜草根15克、地榆15克、荆芥炭10克、煅牡蛎30克以祛瘀凉血、收涩止血。月经完期或先后无定,加桑椹子15克、金樱子30克、珍珠壳20克、淮山药15克、当归9克以滋肾调经。 气血虚弱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滋血汤加减。当归15克,熟地3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鸡血藤30克,黄精20克,首乌20克。 方解:本方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首乌、黄精补血养血,党

中医如何看待月经不调

月经是女性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它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因此,每个女人的月经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而且由于病理原因,常常表现为月经不调。女性的月经周期则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月经周期少至20天,多达36天,这期间都算正常。但是每次月经的间隔周期不规则的提前或延后都是不正常的,就是所谓的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的危害从青春期到成熟期再到衰老期,女人的一生都在内分泌激素的掌控中,增之一分,或者减之一分,都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理周期和生理功能。而女性内分泌系统主要由下丘脑——垂体—— 卵巢轴功能调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的发生。 女性一旦出现月经不调,预示着女性正常的生理内分泌调节发生了故障,可以说月经不调是女性生殖疾病的第一个台阶。月经不调会导致失血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急等现象,严重者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月经不调引起病情恶化,其中最常见的是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情恶化。月经不调还有可能导致不孕。月经不调还会影响女性身心健康。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须掌握郁结之主症。 中医一般将月经不调分为8种典型: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血虚弱型、肝郁气滞型、血寒型、血瘀型、痰湿型、湿热型。临床治疗妇科医生必须根据个人体质、内分泌情况、月经不调症状、病因、年龄等进行辩证论治,以“滋阴养血”的中医病因入手,在临床治疗月经不调中得到良好的疗效。 博粹堂中医辨证三期治月经不调 一、经前调气:气顺血和、症状自消很多女性在行经之前,自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这是气行不畅,肝郁气滞的典型症状。情志不舒,肝气不顺,经欲行而瘀滞,则乳房胀痛。故以调气为先,在月经来之前的一周以中药汤剂配“经灵散”调理,气血顺和,症状则缓解。 二、经期调血:调和脾胃:引血归经治血先治脾。脾主生化,脾胃一旦虚弱了,生化之源匮乏,血液来源不足,就会血海空虚,引起月经不调。一般来讲,月经期间不服药。但是痛经、血滞、有崩漏症的必须遵循“急者治标、缓者治本”原则。脾气虚则血不固,就会出现月经淋漓不断、逾期不净、崩漏等。故补气健脾,引血归经。 三、经后调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调经肝为先。经后失血,气血较虚,要适

月经量少怎么调理

月经量少怎么调理 1、来经前一个星期生冷不要吃(这是一定要注意的)对于月经正常的人来说,来经前或来经时吃生冷没什么,但对于月经不调的人是一定要注意的。 2、月经来的时候每天吃一杯红糖泡的开水。 3、月经来最好不要让自己太劳累了。 4、人的心情和压力都会影响月经的正常,所以尽量不要让自己过的太压抑了。 5、来经的时候最好不要下冷水,一般来说月经来是可以下冷水的,但对于月经不正常的人来说,最好还是不要下冷水。 6、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凉、生、冷刺激,防止寒邪侵袭;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平时要防止房劳过度,经期绝对禁止性生活。 月经量少吃什么好 月经量少应视体质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药膳食用: 1、血瘀型。 月经易延后,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时宜活血化瘀。月经量少吃什么益母草蛋--益母草15克、鸡蛋1个,加水同煮。熟鸡蛋去壳,吃蛋饮汤。治月经延后或痛经。 2、痰湿型。 体态多较肥胖,胸口闷胀,月经较易延后或经量少,常伴有白带较多的情形。宜多食白萝卜、海带、荸荠、冬瓜、海参、海哲皮等祛痰消脂的食物,少吃肥肉油炸等助长痰湿的食物。肥胖者宜少吃多动,减轻体重。月经量少吃什么山楂荷叶饮--山楂、陈皮、荷叶各10克,加水煎汤,取汁代茶饮。 3、血虚型。 此种体质的女性多患有贫血,经色较淡,质地较稀,脸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倦、头晕、心悸,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平时应多吃瘦肉、红凤菜或菠菜、蕃薯叶等绿色蔬菜或苹果、樱桃、葡萄等富含铁质的食物。治疗宜补气、养血。 四物乌骨鸡--熟地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5克、乌骨鸡半只、生姜3片,加水适量炖熟,再加入葱白数段后食用。

最新诊疗方案汇总

2014诊疗方案

盆腔炎 中医病名:盆腔炎 因湿瘀之邪蕴于子宫,胞宫,胞络,致冲任带脉功能失调而致。对本病临床特征的描写散见于“腹痛”,“带下病”,“产后发热”,“不孕”,“癥瘕”等病证中,常见证型有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脾虚湿瘀互结,肾虚血淤。相当于西医学的盆腔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如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或有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并有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白带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中医辩证诊断(优化) (1)湿热瘀结证 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经期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2)气滞血瘀证

下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烦躁;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月经不调;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经前乳房胀痛;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脘腹胀满。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3)肾虚血瘀证 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头晕耳鸣;经量多或少;经血色暗夹块;夜尿频多。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4).寒湿瘀滞证 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经色暗或夹血块;大便溏泄;⑤形寒肢冷。舌质淡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5)气虚血瘀证 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经血淡暗或有块;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辩证论治(优化):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肥胖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脾虚湿阻: 证候: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动则气短,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沉细或细滑。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防己黄芪汤重在补气健脾,利水消肿。主治疲乏无力,肢重浮肿。方中黄芪、白术、甘草健脾补气利湿,防己利水清热;苓桂术甘汤重在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主治脾虚水停。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水,甘草和中协调诸药。两方相合,共凑健脾利湿之效。 肥胖伴浮肿者加泽泻、车前草以渗水利湿;乏力明显者加党参补气;腹胀而满加厚朴、枳壳以理气散结;纳差加佛手、生山植理气开胃;如伴有气虚推动无力而致血瘀者当选加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以活血化瘀。 (2)胃热湿阻: 证候:肥胖,头胀,消谷善肌,肢重困楚,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通圣散重在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本证取意于通里泄热。方中生石膏、川芎、黄芩、栀子清热法湿;防风煎剂有解热作用且能胜湿;连翘解热利湿;加草决明清热通便,降脂减肥。 头胀明显时加野菊花;口渴加荷叶;大便秘结加芒硝。 (3)肝郁气滞: 证候:肥胖,胸胁胀满,胃脘痞胀,月经不调,失眠多梦,精神抑郁或烦急易怒;亦可伴有大便不畅,舌淡红或偏红,苔白或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本方疏肝解郁,理气化瘀。方中柴胡、白芍疏肝理气解郁,配黄芩清热除烦;半夏、枳实、大黄调气机通大便,除痞满消膏脂;甘草调和诸药。

气郁重时选加香附、郁金、川芎;腹胀重加茯苓;月经后错或闭经者,选加桃仁、川芎、乳香、没药;失眠多梦突出者加白薇、夜交藤。 (4)气滞血瘀: 证候:肥胖,胸胁作痛,痛有定处,脘腹胀满,月经不调或闭经,经血色暗有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本方重在和血化瘀,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白芍、当归养血活血:川芎理气活血;熟地滋阴补血。 气滞为主者如胸胁胀痛、脘腹胀满选加香附、枳壳、柴胡、川楝;月经后错或闭经者改白芍为赤芍,选加乳香、没药、益母草;痛经者可加元胡理气活血止痛,加甘草配白芍以缓急。 (5)痰浊中阻: 证候:肥胖,头晕头胀,头重如裹,昏昏欲睡,口粘或甜,胸膈满闷,脘腹痞胀,肢体困重,动则更著,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温胆汤加减。本方用于治疗痰热上扰或痰饮中阻之证,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即二陈汤主治痰阻气机,清阳不升;竹茹清胆和胃降逆;枳壳行气除痰和中;茯苓、泽泻健脾渗湿。 头晕胀重如裹,昏昏欲睡较重时可加藿香、佩兰、菖蒲;食欲亢进加黄芩;伴畏寒者加桂枝;伴乏力明显时加生黄芪。 (6)脾肾阳虚: 证候:肥胖,畏寒肢冷,疲乏无力,腰膝酸软,面目浮肿,腹胀便溏,舌淡苔薄或薄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健脾。 方药:真武汤合防已黄芪汤加减。真武汤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方中附子温补肾阳,散寒逐水;茯苓、白术补脾利水,白芍敛阴和阳,合防己黄芪汤增强补气健脾,利水消肥之力。

月经失调怎样调理

月经失调怎样调理 发表时间:2019-09-11T09:23:55.39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7期作者:刘怡 [导读] 一般来说,正常的月经间隔周期在一个月左右,并且每一次的持续时间应当维持在2-8天。 (成都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月经属于女性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来说,正常的月经间隔周期在一个月左右,并且每一次的持续时间应当维持在2-8天。但是由于受到女性自身身体条件的影响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查干湖想月经失调的现象。月经失调主要就是指月经周期长短异常,并且月经的持续时间以及月经出血量出现了异常状况,除此之外,月经前后还会有一定的异常症状出现。出现月经失调的症状不必太过于担心,认真调理是可以使月经恢复正常的。 月经不调有哪些症状? 第一,月经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是月经量相对较少,甚至不到20毫升,一般1-2天就没有了。 第二,月经周期有所延长。月经周期超过35天,并且已经连续3个月都出现了这种现象。 第三,月经周期缩短。两次月经之间的周期间隔提前了7天甚至7天以上,甚至有可能是半个月以此,并且这种情况连续出现了3个月。第四,月经不定期。月经的周期有所延后或者是提前,但是不论是提前还是推后都超过了7天,并且连续3个月都出现了这种现象。第五,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处于正常状态,但是月经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大约在80毫升左右,或者月经时间超过了7天。 第六,月经稀发。月经周期一般维持在35天到6个月之内,每年来月经的次数不到8次。 第七,病理性闭经。这种症状主要指的就是当女性还没有到老年正常绝经阶段时,由于疾病导致妇女出现闭经的状况。 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女性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是引起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的一项重要原因。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理性闭经、高催乳素血症以及原发性痛经等等。 第二,生殖器官疾病。 生殖器官疾病导致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也很常见,例如:生殖器官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炎以及卵巢分泌雄性激素等症状,都会导致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症状。 第三,生殖器官的发育出现异常。 先天无子宫、先天阴道闭锁以及先天无阴道。 第四,全身性疾病。 全身性疾病例如:血小板减少、结核病、肾上腺异常、肝功能出现异常、乳腺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有可能导致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 第五,减肥节食。 女性谈论最多的就是减肥,而绝大部分人在减肥过程中都会出现误区,认为节食是减肥最好的办法,但是由于过度的节食,也会导致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 第六,其他原因。 避孕药以及宫内节育器都会导致月经不调的产生,除此之外,如果长期服用精神类的药物,例如:抗抑郁的药物,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 月经失调怎样调理? 第一,一定要注意卫生,预防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提高重视。最好日常保暖工作,避免受到寒冷刺激。同时还应当避免过度劳累,如果经期血量过多,那么应当忌食红糖。 第二,要避免过度节食,限制烟酒。 早日常饮食过程中,一定要对自己的饮食结构提高重视,多吃瘦肉、生绿叶蔬菜以及谷类食物,对于含有丰富的钙元素的食物也要多吃一些,不要过多的使用生冷食物。同时,在生活中,还应当始终保持自身的心情状态良好,加强锻炼强度,使自身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三,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内裤。 选择内裤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内裤的材质绵软,并且要有良好的通风透气性能,要保证勤洗勤换,换洗之后的内裤要将其放置在阳光下晒干。 第四,不要多吃刺激性食物。 在饮食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过多使用生冷、辛辣等具有一定刺激性的食物,要多喝开水,保证大便通畅。如果有一定的血热现象,在月经前,一定要多吃新鲜水果以及蔬菜,避免食用葱姜蒜等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平时就有气血虚的现象,那么更应当增强营养。 第五,注意饮食调理。 如果长期处于月经不调的状态,一定要在饮食方面提高重视,多喝山楂红糖、黑木耳红枣之类的饮品。如果月经不调的症状始终未得到缓解,就应当及时到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 作者简介:刘怡(1984年6月1日),女,四川广元市人,硕士研究生,成都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高台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二)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概述】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改变。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一般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30—50毫升。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过少等。 【临床表现】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等不规律的变化,并可伴有头晕、腰酸、小腹隐痛或胀痛、心烦易怒、畏寒喜暖等。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 血热内扰:月经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 气不摄血:月经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2.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l)血寒凝滞: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2)肝血亏虚: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3)肝气郁滞:月经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肝气郁滞: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脱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气不足: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1)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2)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月经过少:经期虽准,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 (1)肝血亏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