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语文]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1. (6分) (2016高三上·绵阳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冯骥才

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中国就麻烦多了。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特别是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然而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可是到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在“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或是呆头呆脑的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没有现代审美,也就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而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我想它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公众的认可。因为,只有成为集体审美,才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还有,知识界的努力是重要的关键。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的“现代”,或者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而这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转换与完成的。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

会被商业文化所占据。就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

(有删节)

(1)

下列关于“暴发户审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暴发户审美”在清代已经出现,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

B . 到乾隆盛世时的“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极度追求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使中原汉文化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荡然无存。

C . 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必然造成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不被提倡,从而出现“暴发户审美”。

D . “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没有自己的时代社会审美,要么仿古,在传统中找卖点,要么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北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浑然一体,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这表现在城市建筑的外部、内部以及家具风格上。

B . 北欧人使传统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已经成功地将自己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C . 到了清代中期之后,国力逐步衰败,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无法达到,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了破坏。

D . 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成功过渡一方面来自知识界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来自公众的认可。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我们现在如果到北欧旅行,在繁华的都市中还能看到像农舍一样的屋顶,房子里还有很多没有使用油漆的器具。

B . 把文化古迹一概拆除,大干快上,或者一味保守,甚至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名,建一些不伦不类的“古迹”,这两种极端都是有问题的。

C . 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和建国后一段时期以及我们现在的社会,审美观念是不同的,看来审美跟时代的崇尚有关。

D . 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表明,中国的知识界作出了杰出努力。未来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必然会消失。

2. (13分) (2016高三上·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国学大师饶宗颐

国学大师饶宗颐,是名人,也可算奇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

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

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懂不懂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像梵学,他硬是从40多岁开始埋头学习梵文,一学几十年,可以朗朗而读。

支撑饶宗颐在学术方面锲而不舍深钻的,是一种“求阙”精神。他认为做人、做学问,都要“求阙”。“阙”同现在的“缺”,就是要不知足的意思。实际上,天下万物都是有“缺”的,追求把“缺”的补齐,可事实上永远也补不齐,这样就会永远不知足地追求下去。

饶公是史学家,他说,最令我兴奋的是今天中国不断地有很多新东西(出土文物)从地下冒出来了。而这些东西又带出了许多新问题,需要解答。你就要解答了,我是研究这方面的,我有找出答案的责任,我要研究。我不能不研究,别人有没有兴趣,我不管;别人说,这个毫无用处,没有意思。我不理,我对它有兴趣,我就要研究,我就是要找出这个“道理”来。

别看他是国学大师,但他一点也不迂腐、守旧,开拓精神极强。他周游世界,精通英、法、德、日文。他研究国学,不仅从中国古籍中找材料,还密切关注着考古的新发现。例如,他用四川三星堆考古成果,印证以往古文献资料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取得新的重要发现。他借鉴西方汉学家研究方法,从印度和西域文字典籍入手,拓展汉学研究的视野。他还利用敦煌写卷的新资料,深入研讨诸多史学之谜;通过“比较古文字学”,探索远古中外文化交流问题。

以有限的生命探求无涯的学问,于是饶宗颐做到了既博又专。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文章在一开篇,就从正反两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形象。他既是名人,更是奇人。

B . 正因为饶宗颐对佛、道都深有研究,他才把赴聘中大,生病滞留香港,从而正式步入国学之门这一经历看成是一种缘分。

C . 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学问分归八个门类,郑炜明却把其细分为十五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非常广泛。

D . 饶宗颐和打小就泡在自家的小图书馆里。由此可见,学问可以“熏”出来,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在一定环境中培养而成。

E . “别人有没有兴趣,我不管;别人说,这个毫无用处,没有意思。”寥寥数语,源自饶宗颐独立不羁的学术精神。

(2)

国学大师饶宗颐是个“奇人”,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3)

通常认为,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请结合材料,针对这一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3. (13分) (2016高三上·合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谷仓顶上的羊

周涛

萨依巴格六月的阳光是白花花的银屑,亮得耀眼,适得人透不过气来。偶尔有一些树,也只是些灰淡的黯绿,丝毫打不起精神。

县委副书记余会全在一群乡干部的陪同下走在土路上,脚下踏起的土未沾在裤腿上,像是不小心踢翻了石灰桶。余会全心绪茫然!他想着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妻儿,光阴两隔,一下子换了个世界。再想到他工作的那个大院里的人人事事,每想到一个都觉得人家脸上挂着嘲讽。

下午的安排是检查新建的一个粮仓。远远地已经看到了,那个粮仓挺高大,耸立在一片场院上,席棚尚未遮盖,木架像一个庞然大物的骨架标本,空空荡荡的。

几个身穿衬衣头戴圆顶皮帽的维吾尔族村民,正在木架上扭过脸来看着他。他觉出自己脸上微微有些笑意,算是打招呼吧。

忽然,他的目光被一个东西吸引住了-——谷仓顶上站立着一只羊。那只羊仿佛不是站立在高大的粮仓顶上,而是站立在险峻的绝壁断崖之上,旁若无人,君临万物。

咦,这真是有些奇了?大白天的羊怎么跑到那幺高的谷仓上去了?

“把它从上面先给我赶下来!”他命令道。

村民们照他的指示去做了,轻轻一轰,那羊就下来了。它从谷仓顶上轻轻一跃,就站到了土墙上;然后在墙头像散步似地踱至中端,头朝下顺势一跳,就这么下来了。它下来后,仿一个高层人物来到了人民群众中间,面容和蔼,态度矜持,频频点头示意。

余会全有一种被接见的感觉,略有遗憾的是,那只羊看也没看他一眼,却对几个维吾尔族村民表示亲昵。尽管如此,余会全还是对这只羊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崇敬之情,因为它的确是显得太不同凡响了,其肥壮、硕大与高贵,均非凡羊可比。他起了疑惑,就问:“这羊怎么和一般的羊不一样?”

乡长询问了村民,然后转告他说,这是一只野羊。村里的人上山打猎打死了它的母亲,把它牵回来了,养大了,成了现在这样子,喜欢上房,厉害得很!

余会全听了,心想,这就是这只家养野羊的身世了,难怪如此行为怪异、气概不凡呢!这是一只无意间从野生世界闯进人类社会的大角盘羊,在适应了村民习俗的同时还完好地保留了它的天然习性。他觉得这里面似乎有一种什么深远的意思一闪而过,他能感觉到有一种原始的滋味令他触动。

他凝视着那只羊,它皮毛灰黄,油光发亮,肌肉发达而饱满。再细看它的一双眼睛,褐黄色的一对,没有一丝哀告的神色,里面全是桀骜不驯的野性之光。它是骄傲的、高贵的,甚至对陌生人透出一种藐视。余会全想,这才是一个充满了自信和自豪的生命呐。

他凑过去想摸摸它,可它跳开了。

余会全想起了羊在谷仓顶上的自在模样,但想象不出羊是怎么跃上这三米多高的土墙的。“能不能再让它上去?”他对身边的人说。

村民们围过去轰那只羊。开始羊不太情愿,但轰了几下,它只好当众表演了。它朝土墙冲过去,奋力一跃,让自己停顿在土墙的半腰上;然后在土墙的陡壁上做起了慢动作,先用两只后蹄扣住墙壁,再支撑全身。空出两只前蹄仰身再次一跃,把八十多公斤的身体稳稳地送上了墙头。

剩下的事对它来说就是轻而易举了,就像一个完成了高难度动作的平衡木选手,放心大胆,充满自信,它的四蹄踏出清脆的响声,轻盈地跃上谷仓顶,像帝王一样居高临下。

余会全想,是啊,总有一种东西高高在上,是我们所难企及的。他想不到这只羊竟会如此强壮,想不到这只羊竟会如此聪明,它跃上土墙时运用了完美巧妙的方式,使不可能完美的事物完美实现。

余会全看着那只羊一一谷仓顶上的羊,它正高傲地昂起头颈,如站在悬崖巅顶,遥望远方。余会全意识到了,他永远不会忘记这只羊。

十多年后,副市长余会全在省委党校的结业典礼上讲话,他说起了这件往事,他说:“萨依巴格乡六月的阳光是白花花的……谷仓项上,站立着一只羊。”

(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鄹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A . 开篇写到阳光的炙烤使人和树都失去了生机,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既渲染了故事的气氛,又烘托了余会全改

变工作环境后茫然的心境。

B . 在听说这只羊的来历之后,余会全内心情绪激动,觉得自己目前的尴尬处境,与这只从野生世界闯进人类社会的羊的境遇相似。

C . 小说写维吾尔族村民头戴圆顶皮帼,写粮仓木架像个庞然大物的骨架标本,写大盘角羊聪明、自信、强壮,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D . 小说主要使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第二自然段对余会全的心理描写,写出他萎靡的精神状态,与下文羊高傲自信的精神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2)

小说以“谷仓顶上的羊”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身为副市长的余会全在省委党校的结业典礼上讲起谷仓顶上的羊”,这个结尾既是理解余会全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7高三上·鞍山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何害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兴,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

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B .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C .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D .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书令,古代官名,指中书省的长官,掌管传宣诏命等事宜。中书省和尚书省、门下省并称“三省”,隋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B . 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 . 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额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 . 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奉入宗庙祭祀,都要给予相称的尊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 . 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 . 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 . 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不迎合皇上心理,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

把文中划横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②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7高三上·徐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薛秀才南游

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注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草玄: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1)请找出前三联中表明季节的词语。这些词语还有什么作用?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6. (6分) (2019高二下·公主岭月考) 补写句子。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7. (2分) (2017高二下·襄阳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木心研究者陇菲先生认为,《木心谈木心》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②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穆永梅表示,南干渠所有分水口的检修阀、调流阀、流量计全部采用的是钢制管材,可做到滴水不漏。

③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但绝不能越俎代庖,学校也不应该在所谓的“家校合作”的名义下,将学校自身事务转嫁给家长。

④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显示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⑤高校加强创业教育不能南辕北辙,过于强调创业之“术”,而忽视创业之“道”,简单地以创业成败论英雄,是违背立德树人这一培养原则的。

⑥现在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对学者发表的文章深文周纳,无限上纲上线,试图形成“寒蝉效应”。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⑥

C . ②④⑥

D . ③④⑤

8. (2分) (2017高二下·蕲春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亚洲区十二强赛第六轮比赛中,中国队在长沙1:0战胜韩国队,这是里皮执教中国后正式比赛的首场胜利。

B . 只有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改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C . 关于脂肪对人类影响的讨论由来已久,那么脂肪对人类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现在的主流观点是否定的。

D . 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迟早都会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那些看似与我们不相干的领域的发明创造,不要以为与我们无关。

9. (2分)对下列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

②再灌下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世。

③若不及时知止,可就难免玉山颓欹,剔吐纵横,甚至撒疯骂座。

④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

⑤酒实在是妙。

⑥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

A . ⑤⑥②④①③

B . ⑥①④②③⑤

C . ⑥②④①③⑤

D . ⑤⑥①④②③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10. (3分)(2017·上饶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人认为道德是拘谨的、枯燥无趣的或较高远的,仿佛是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①________ ,否则就不会有这些误会,因此正确认识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②________ ,也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亦是自己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生命的和谐;生命和谐,会做人,做得痛快漂亮,就是③________。

11. (3分) (2017高三上·集宁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时代,倡导“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说互联网思维表现为开放、创造、创新,“工匠精神”表现为严谨、精致、专注,那么,二者的融合所发生的就不是一种简单相加的物理效果,①________。“工匠精神”以最开放的姿态来吸收最前沿的技术,从而创造最新的成果。②________,恰恰相反,是用创新精神突破固有,对产品精雕细琢,大跨步迈向最大的价值,追求最好的结果。即便是做互联网产品,③________,也不会产生创新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20高一上·桂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十五六岁的你,青春已经开始。在奋斗的青春岁月里,可能有些许遗憾,更多的应是骄傲自豪。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1、

4-2、

4-3、

4-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1、

5-2、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6-1、

6-2、

6-3、

五、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7-1、

8-1、

9-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10-1、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