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规模经济是从生产的平均成本角度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1)两者的联系

两者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两者的共同成因包括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2)两者的区别

除了共同成因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具有各自特有的成因。规模经济的特有成因包括: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②采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的经济性;③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而范围经济的特有成因包括:①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②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③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④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答:一般以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如图2-1所示,令判定系数FC=AC/MC,则有:

(1)当FC>1时,产量小于Q1,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MC曲线在AC曲线下方,存在规模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2)当FC<1时,产量大于Q2,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MC曲线在AC曲线上方,存在规模不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3)当FC=1时,产量大于Q1小于Q2,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MC曲线与AC曲线重合,规模收益不变,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

图2-1 规模经济与不规模经济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案例。

答: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

令TC(Q x,Q y)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单位的产品X和Q y单位的产品Y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表示为:TC(Q x,Q y)<TC(Q x,0)+TC(0,Q y)。即由一个企业同时生产产品X和产品Y比一个企业生产产品X、另一个企业生产产品Y所花

费的成本小。

古典经济学中羊毛和羊肉联合生产是范围经济的一个例子,即利用同一群绵羊同时生产羊毛和羊肉的成本,往往低于用一群羊只生产羊毛而用另一群羊只生产羊肉的成本之和。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1)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规模扩大为企业内部发展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提供了条件。分工协作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高效率:a.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b.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损失的时间;c.使用简化劳动的机械。分工和协作是规模经济的基础。

②采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的经济性。大规模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进行大批量运作,从而降低平均成本。

③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大批量生产方式使实行标准化和简单化操作成为可能,从而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这也使企业采用大型、专用设备和高效的流水作业方式成为可能。

④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规模采购生产资料,可以节省交易费用并且享受较大的批量折扣。而大规模的产品销售不仅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的促销费用;还可以通过设立销售服务中心提高产品销售效率。

⑤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企业的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降低单位运输成本。此外,大批量运输有利于取得整车运输的经济性。

⑥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企业规模扩大提高了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现代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2)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②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生产技术设备标准化、通用化的发展趋势,使设备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

③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可以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

④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大大降低单位产品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

⑤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企业的声誉等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同样可以使用,不会增加多少额外费用。

5.简述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和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

答:(1)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

某个产业的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特定产业中企业的适度规模。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著,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小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

(2)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

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有量本利比较法、工程分析法和适者生存法。

①量本利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规模企业的产量、成本和利润状况,以单位产

品的成本和利润的多少为基准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其基本假设是,当企业处于适度规模时,单位产品的成本较低,利润率较高。它比较适合确定工厂的适度规模,但在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方面缺乏科学性。

②工程分析法又叫技术定额法,它是一种在假设不同产量的基础上,根据基本的设备参数、工艺参数以及标准的技术费用定额等工程技术,以确定平均成本曲线,然后通过比较不同产量的平均成本曲线,以确定适度规模的方法。工程技术计算的平均成本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是它只考虑生产成本,因此只适用于确定工厂适度规模。

③适者生存法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其基本假设是,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市场经济对企业适度规模的要求,但是它要求产业内所有企业拥有基本相同的竞争条件,且确定的最佳规模范围可能太大。

6.简述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

答:(1)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

企业可采取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三种战略形成大型企业。

①水平一体化是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②垂直一体化是把原来由不同企业承担的供、产、销职能纵向整合,集中于单个企业,从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协调供、产、销活动。

③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因此,混合一体化就是企业经营多元化。

(2)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

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一体化战略的较高形式,通常要求企业在完成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且随着经济波动幅度和频率日益增加,企业要想分散经营风险,稳定收入流量,甚至实现跨国跨产业经营,必须重视和采取混合一体化战略,努力发展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

7.范围经济对多元化存在什么制约关系?

答: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可能出于分散风险、避免反垄断法规的制裁和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和潜能等多种动机。实行多元化战略意味着跨越原有的生产经营范围,企业需要新技术、新市场和新的管理知识等新资源,其实质主要是为了取得范围经济性,这决定了多元化的边界应受范围经济性的制约。其主要制约因素包括:

(1)企业应具有进入新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要求有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以符合新市场的需要。同时,在原有产业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在新产业中未必全部适用,这要求企业掌握与新产业特征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知识。

(2)企业应具有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

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后,由于新产业的业务与原有产业的业务存在较大差别,这会增加新老业务间协调的难度,如企业在原有产业的集中管理政策可能会抑制新产业业务的发展潜力。这要求企业培养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在新的经营格局下协调好各种业务关系。

(3)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应大于由此产生的各种成本

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的长期目标是实现收益最大化,但企业进入新产业的潜在收益有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之分,两者经常存在不一致性,特别是当企业进入新兴产业时,这种不一致性就会更加明显。而企业的跨产业经营必然会减少在原有产业的资源配置,削弱在原有产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选 10*1.5’ 二:名词解释5*4’ 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 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 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 P1 产业的概念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P17 规模经济定义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 AC FC =<>=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 市场绩效

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 ,(),()(件可用下式表示: ,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 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 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 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 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 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 i i i n N i i n i i n CR CR X i X CR X X CR ∑∑∑====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 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代表该产业内的企业数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代表企业的规模;代表代表市场总规模;式中,n i /i X )(HHI n 1 221X X S X S X X i i i i i n i i ===∑∑== 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 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同于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才满足比规模经济性。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规模经济的特点 随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 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 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规模经济的界定 规模经济一般界定为初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九章复习题答案

第九章产业xx 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答: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从逻辑上可以证明,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了均衡,这就是一般均衡。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方程组的解就是均衡价格体系。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说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简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 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节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因此有人说,列昂节夫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一般均衡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实证分析。 2.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部门”有何关系?答: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是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的集合体,而国民经济中的“部门”是生产同类产品(具有一定程度替代性)的企业的集合体,后者比起前者范围更加宽泛。 3.消耗系数能否反映产业中的科学技术水平? 答: 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消耗量。一般来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其他产业产品的消耗越低,消耗系数就越小,也就是说,消耗系数与技术水平成反比。

4.企业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1)生产结构的分析。企业投入产出表对企业发展计划的编制、部门结构和比例的调整、生产布局和投资方向的确定,都有很大的作用。 (2)分析主体生产与辅助生产、附属生产的联系和比例。如果企业投入产出表中除了主体生产环节外,还把辅助和附属生产也包括在内,则该表就可以用来详细分析主体生产与辅助和附属生产之间的联系和比例。 (3)编制企业生产计划。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市场供求情况,事先确定计划期间本企业各种产品的外销数量即商品量计划。 (4)在企业生产计划调整上的应用。市场供求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可以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不断地调整生产计划。 5.部门间投入产出分析和全国投入产出分析有何异同? 答: 地区投入产出分析与全国投入产出分析十分相似,一般地说,全国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地区投入产出分析也可以进行,具体运用方法也大体相同。但是,完整的地区投入产出表较详细地反映了产品的调入与调出,这是它的特色。 6.什么是“时滞”?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 时滞是反映一种经济现象与同它有联系的另一种经济现象在时间上的延后情况。时滞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意味着基本建设投资需要提前进行,假设第j部门投资的提前期为η j年。也就是说,为了在t+η j年扩大第j部门的生产,在第t年就应进行基本建设投资。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 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 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 (1)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 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 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 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3)生产要素分类法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 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 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 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 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七章复习题答案

第七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1.策略性行为的含义,其研究的市场基础与方法分别是什么? 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策略性行为的市场基础是寡占或垄断市场。策略性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运用。 2.什么是限制性定价? 答: 限制性定价是通过原有企业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3.什么是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是指原有企业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即使自己遭受短期损失,也要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4.合作策略性行为有哪两大类?简述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商业实践。 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企业旨在协调本行业各家企业行动和限制竞争而采取的一些行为。合作策略性行为分为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加以分析。 在没有涉及到信息的模型中,每个企业都知道与其他企业接触时会确定的协议,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欺骗行为并加以惩罚。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就无需明确地合谋。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比如我们不排除在一些行业中,企业的价格易于被竞争对手察觉,但是在另外一些行业中,价格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掩盖起来。比如企业只把产品卖给少数大买主(交易次数少,但每份订单大的情形)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单靠默契合作是不够的,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多种商业实

践本质就是解决寡头合作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5.博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至少包含如下三项要素: (1)博弈的参加者,也称为局中人或博弈方。 (2)策略空间。 (3)局中人的盈利函数。 策略空间、盈利函数以及局中人的与博弈有关的特征等知识构成博弈的信息,从信息完备与否的角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类。完全信息是指每一个局中人对于自己以及其他局中人的策略空间、盈利函数等知识有完全的了解,反之,则为不完全信息。 按照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如果局中人同时选择行动,称为静态博弈。如果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称为动态博弈。 6.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 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由于新的研究方法引入而出现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它的研究焦点是策略性行为。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提出了重要挑战。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另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也对芝加哥学派的静态的价格—产出框架提出了质疑。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方法论基础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则明确了策略性行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核心地位。正如泰 勒尔(Tirole)所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摒弃了芝加哥学派建立在完全信息上的简单世界观”。 7.简述米尔xx 和罗伯茨模型。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第9章产业关联 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答: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一般均衡,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均衡。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均衡价格体系就是方程组的解。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假定每个产业只生产一种特定的同质产品,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不同质。物质技术因素决定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减少了方程个数; ②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即表示每一种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这样投入与产出成线性关系,从而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就简化为线性联立方程组; ③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每个产业产出总和为国民经济的总产出; ④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实际消耗系数主要决定于各产业间的生产技术联系。该假定有利于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经济预测; ⑤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在静态投入产出分析中,假定所有投入和产出都是在一年内完成和生产的,生产时间的差异问题得到了简化。 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使得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惕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上

述各项简化便利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同时,也局限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2.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经济含义。 答: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同时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或部分作为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以及出口国外。对于每一个产业,都有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在本期生产的而又在本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了的产品量,称为中间产品。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例如棉纱是生产棉布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本期生产的而在本期不再加工,可直接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在各个用途上的分配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例如在棉花-棉纱-棉布-坯布-色布-裁剪-服装这个生产过程中,服装是最终产品。 3.消耗系数能否反映产业中的科学技术水平? 答: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对某一产业产品的数量。一般来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其他产业产品的消耗越低,消耗系数就越小,即消耗系数与技术水平具有反向关系。 4.如何计算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它们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1)感应度系数,描述的是其他产业影响某一产业的程度,具体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产业增加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是衡量某产业前向关联广度和深度的指标,因而又称前向关联系数。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由于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一)规模经济的产生与本质 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包含如下内容:(1)生产的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就会减少。(2)交易的规模经济。集中的大规模交易比分次的小规模交易更节省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3)专业化分工效益。长期的大批量生产交易,将使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从而提高效率。 1、规模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简要回顾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初思想。斯密把分工看作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大原因,最著名的例子“制针”的分工。他认为分工又受制于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量。斯密认为“大制造业”与“小制造业”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原因在于: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严格讲,规模经济只有在机器大工业时代才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作坊式经济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生产规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规模经济。工业革命使机器操作系统代替了手工操作系统,从而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后果和技术后果。 工业革命后,约翰.穆勒(1848)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他指出“在很多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厂商越大,分工也就愈细”,“即便扩大生产规模不会导致进一步的分工”,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每个工人的工作更为饱满,这也会有很好的经济效果1。穆勒分析了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的原因:一般说来,业务开支并不与业务量成比例地增加;大规模的生产需要配置昂贵机器的生产工艺;用大生产体制代替小生产体制所节省的很大—部分劳动,是资本家自己的劳动2。 1约翰.穆勒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卷),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55页 2同上,157-159页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知识交流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规模经济 2.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 4.策略性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 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对于其成因,许多人都归结为竞争的压力,但要追根究源的话,还应从不对称管制上找原因。 实行不对称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主导运营商扶持新进入者,形成有效竞争。因此,在资费是市场竞争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资费标准与主导运营商进行竞争,还对后者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使用户流向新公司。1994年联通成立后,正是凭借这种资费优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联通拥有资费优势并借此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实力依然比较弱小,不能对当时的中国电信构成威胁,所以两者倒也能平安相处,爆发价格战的情况甚少。 然而,近年来联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叫板中国移动、与之在移动市场一决高低的实力。面对联通带来的竞争压力,看到联通由于享受到了不对称管制带来的资费政策而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中国移动也只好在资费上下功夫,降低资费以使联通失去价格优势。而联通为了抢占竞争的主动权,只得进一步下调资费。双方竞相折价,恶性价格战自然就不可避免,而移动资费高额的利润也给他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由此可见,不对称管制对资费的管制引导了运营商把竞争的焦点放在资费上,促使他们把资费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而导致恶性价格战的发生。因此,不对称管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相同特 征(同质性)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2.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 展的产业。(P31)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又称高级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 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P68) 4.产业关联:又称为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 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5.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是用各部门的总产量除以该部门所消耗的其他部门的产 品数量,也就是用各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品价值除以各投入要素的分量,即: a ij=X ij/X j (i,j=1,2,…,n) 其中,a ij为直接消耗系数,X ij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第i部门产品数量的价值;X j表示j产业部门的总投入。(P97) 6.产业布局: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环 节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组合与分布。(PPT) 7.产业集聚:又称为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产 业集聚的结果会形成产业集群。(P149) 8.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 决策行为。(PPT) 9.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PPT) 10.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PPT) 11.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测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简单易行与 最常用的指标,一般以产业内规模最大的若干家厂商的有关指标值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分量来衡量。该产业m家前n位企业的集中度CR n的计算公式是:CR n=/(P178)

2017延边大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分化: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在分工持续深化的前提下,原产业开始裂变,形成更为专门化的子产业的过程。 2.市场集中度:是用于刻画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市场集中度直接影响着在位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程度。通常所说的集中度,主要是指卖方市场的集中度。 3.限制性定价:指一个在位厂商制定一个价格和产量使得进入者不能获得足够的需求以实现盈利,从而使得进入者不能进入该市场。 4.双重加成定价:在存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对于零售商来说,生产商的批发价格是它的成本,它会在生产商制定的批发价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加成。它的定价依据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5.产业融合:是指在技术或市场的推动下,一些原本由不同产业分别进行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被统一到专门的企业中进行,以适应技术或市场的需求。 6.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形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其实质是指消费者认为产品之间的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7.纵向约束:是指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在产品销售方面达成的约束性协议,包括生产商对零售商的约束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约束,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生产商与零售商的纵向关系中阻碍双方利益增进的因素。 8.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企业就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买者或是依据买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数量,制定不同的单价。相对于统一的线性定价而言,价格歧视的定价体系更为复杂,采用价格歧视会比单一的统一定价获得更多的利润。 9.产业关联: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在产业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关联,其实质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10.市场结构:是指规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二.简述 1.生产结构的分类有哪几种?每一种分类又具体如何分类? 答:(1)两大部类分类法,即可在实物形态上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部门。 (3)霍夫曼分类法,将工业分为三大类: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 2.产业关联的方式有哪几种,并简单解释每一种关联方式的含义。 答:(1)前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2)后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3)环向关联关系: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依据前、后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此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会形成一个“环”,对于这种环状的产业关联,称为环向关联关系。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第9章产业关联 9.1 复习笔记 考点一:产业关联概述(见表9-1) 表9-1 产业关联概述

考点二: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1.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及其理论依据(见表9-2) 表9-2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及其理论依据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形态 投入产出表反映了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投入来源及其产品去向,包括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两种结构形态。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用实物单位来计量投入和产出的产品数量。 假设国民经济由n个生产产品的产业组成,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物,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可以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并且还有部分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和出口)。表9-3表示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表9-3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其中,X ij表示j产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i产业产品的消耗量,也称i产业产品分配到j产业的流量;Y i表示i产业的最终产品数量;X i表示i产业的总产品量;n表示划分的产业数。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可以分成两部分: ①左边中间产品部分是基本部分,称为产业间产品的流量表。这一部分里的数字表示在

本期生产的且在本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了的产品量。这些消耗量数字实质上反映的是产业间的物质技术联系,数字的大小由产业的工艺技术结构决定。 ②右边第二部分是最终产品部分,是本期生产而不再加工,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在各个用途上的分配主要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 横向来看,每一行的数字表示该产业生产的产品分别作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数量。对于每一个产业,由于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根据表9-3,可得线性方程组: 1112111 212222212n n n n nn n n X X X Y X X X X Y X X X X Y X ++???++=??++???++=?? ??++???++=?L 纵向来看,每一列的数字表示该产业生产所必需的从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产业购进的中间产品的数量,以及最终产品的数量,每一列的各个数字由于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优点:计量值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适用于研究国民经济中主要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情况,以及产品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缺点:每列的数字不能加总,不能得出每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投入)总量;统计资料收集较为困难,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记录用货币计量的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毛附加价值及总产值,如表9-4所示。表9-4中,X ij 表示j 产业生产过程中消耗i 产业产品的价值量,Y i 表示i 产业最终产品的价值量,X i 表示i 产业的总产值,D i 表示i 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V i 表示i 产业的劳动报酬,M i 表示i 产业向社会提供的纯收入。 表9-4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同于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才满足比规模经济性。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optimal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规模经济的特点 长期费用曲线的下降不是无限的,曲线最低点称为最小最终规模; 企业规模经济 随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总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对象:经济学专业、财政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产业经济学主要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应用经济学科,它研究那 些具有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 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研究产业经 济学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 结构合理化、产业政策有效性、产业管理科学性均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特别强调其应用性。通过本 课程的教学,力图使学生能够运用本门课程中产业组织的理论模 型对现实市场条件下的任何特定产业进行SCP分析;能够运用本 门课程中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模型对任何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 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能够运用产业布局理论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 展进行分析。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它是含原有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经济学科。并且在局部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有不同程度交叉。因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高等数学》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本章主要讲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并明确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教学提示: 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重点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熟悉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知道产业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学科中的地位,清楚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意义。 第二章产品差异 本章主要介绍产品差异的概念、产品差异的种类和产品对市场势力的影响。本章分析的产品差异是企业的三大经营策略之一,重点介绍Hoteling模型和非信息广告对产品差异的影响。教学提示: 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产品差异的重要性,重点掌握Hoteling模型和差异化策略对现代企业经营策略的重要性。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规模经济是从生产的平均成本角度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1)两者的联系 两者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两者的共同成因包括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2)两者的区别 除了共同成因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具有各自特有的成因。规模经济的特有成因包括: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②采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的经济性;③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而范围经济的特有成因包括:①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②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③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④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答:一般以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如图2-1所示,令判定系数FC=AC/MC,则有:

(1)当FC>1时,产量小于Q1,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MC曲线在AC曲线下方,存在规模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2)当FC<1时,产量大于Q2,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MC曲线在AC曲线上方,存在规模不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3)当FC=1时,产量大于Q1小于Q2,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MC曲线与AC曲线重合,规模收益不变,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 图2-1 规模经济与不规模经济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案例。 答: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 令TC(Q x,Q y)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单位的产品X和Q y单位的产品Y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表示为:TC(Q x,Q y)<TC(Q x,0)+TC(0,Q y)。即由一个企业同时生产产品X和产品Y比一个企业生产产品X、另一个企业生产产品Y所花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1、产业组织理论、定义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专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范畴。 这里的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产业经济学1 2、SCP分析框架内容、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SCP框架。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产业经济学1 3、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 行业集中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产业经济学3 4、马歇尔冲突、 是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认为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5、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 (1利润率(收益率指标:

R=(π-T/E 式中:R——税后资本收益率; π——税前利润; T——税收总额; E——自有资本。 (2勒纳指数(Lener index勒纳指数度量市场绩效是通过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的计算进行的。其计算公式为: ?L=(P-MC/P ?式中:L为勒纳指数;P是价格;MC为边际成本。 ?可以看出,勒纳指数越小,则竞争程度高,垄断程度低,市场绩效显著,资源配置效率就越高;勒纳指数越大,则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垄断性越强,市场绩效越差,资源配置效率就越低。 ?勒纳指数本身反映的是当市场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高程度,但是却难以反映企业为了谋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3贝恩指数(Bain index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单利润率计算所存在的弊端。 ?会计利润计算公式为: πα=R-C-D (9.3式中:πα为会计利润;R是总收益;C是即期总成本;D是折旧。 ?经济利润计算公式为: πβ=πα-iv (9.4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四章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 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答:进入壁垒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进入壁垒按其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扰。 2.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 答: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如果一个产业不存在经济利润,那就不可能有新企业进入这一产业,讨论这一产业的进入壁垒问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3.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答:在位企业要成功进入阻扰,除了投资成本满足必需的条件之外,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在位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 (1)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 (2)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在位企业的粗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 (3)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 4.退出壁垒的种类有哪些? 答:退出壁垒包括以下四种: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成本、战略性退出壁垒、政府和社会壁垒。 5.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是两种主要的进入壁垒,最主要的差别是形成成因不同。 (1)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不受企业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社会法律制度、政府政策及消费者偏好所形成的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和政策性因素。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组织 指同一产业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2、哈佛学派 20世纪30年代,梅森开始在哈佛大学正式开设产业组织课程,哈佛大学人才济济,成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中心。他们被称为“哈佛学派”,主要贡献是建立了较为完整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为基本框架的理论体系。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正式形成。哈佛学派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为此,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者也把哈佛学派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3、芝加哥学派 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施蒂格勒、德姆塞茨、波斯纳、麦吉、布罗曾等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对当时被奉为正统的结构主义理论进行了激烈批评,并逐渐形成了了一个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心,他们被称为“芝加哥学派”。1968年施蒂格勒在《产业组织》一书中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的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学派那样只重视是否阻碍了竞争。布罗曾也指出高利润不一定是垄断定价的结果,而完全有可能是高效率的结果,由于芝加哥学派几位注重效率标准,人们也称芝加哥学派为“效率学派”。 4、市场行为 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行为。包括一体化战略行为、价格行为等。 5、市场结构 指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因素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其决定因素包括: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 6、市场绩效 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品种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市场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是资源配置效率、生产和分配效率、技术进步率等和销售费用率等。 7、规模经济 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所导致的经济。 8、范围经济 与规模经济相联系,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9、产业经济学

规模经济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规模经济 英文名称:economies of scale 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 百科名片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 学科) 、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 目录 定义 规模经济的特点 规模经济的界定 规模经济的原因 规模经济的主要类型 规模经济的优势 制约规模经济的因素 实现规模经济途径 规模经济的确定方法1、会计分析计算法 2、工程法 参考规模不经济 经验学习曲线 微观经济学 范围经济 展开 编辑本段定义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同于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才满足此规模经济性。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编辑本段规模经济的特点 长期费用曲线的下降不是无限的,曲线最低点称为最小最终规模; 企业规模经济 随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编辑本段规模经济的界定 规模经济一般界定为初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 规模经济 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