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浙江省余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银河系B.地月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

2.下列各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2016年9月,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它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同时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

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完成3、4题。

3.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

能力将提升到覆盖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4.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

为当地

A.太阳辐射非常强

B. 太阳活动干扰小

C.天气变化影响小

D. 电磁环境比较好

我国各地太阳能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读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回答5、6题。

第5、6题图

5.若图中太阳能资源分布带分为资源丰富区、资源较丰富区、资源一般区、资源贫乏区四种,

则序号③代表的应该是

A.资源丰富区B.资源较丰富区C.资源一般区D.资源贫乏区

6.①与④分布带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地形因素气候因素B.太阳高度气候因素

C.人为因素昼夜长短D.地形因素人为因素

在2014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太阳耀斑爆发B.太阳爆炸C.太阳辐射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

8.该“喷嚏”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可能包括

A.短波通讯中断B.信鸽丢失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在南非奥兰治河的入海口发现了大量的金刚石砂,这些金刚石砂源自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一些死火山通道中的金刚石原生矿。完成9、10各题。

9.金刚石原生矿石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岩D.石英岩

10.导致金刚石原生矿石转变为金刚石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流水作用B.海浪作用C.风力作用D.冰川作用

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据此回答

11、

12题。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

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12.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 )

A.太湖石→昆石B.雨花石→砾岩

雨花石昆石太湖石

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

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

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

处的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

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网

络状白色石英

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

今闻名,主要成分是石灰岩

C.雨花石→昆石D.砾岩→昆石

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板块共有()

A.1块B.2块

C.3块D.4块

14.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B.非洲东部

C.太平洋西岸D.大西洋西岸

读下图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

A.②⑥B.④⑤C.③⑦D.①④

16.图中箭头显示了( )

A.共面性B.同向性C.近圆性D.随意性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A .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 .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C .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 .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18.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 .花岗岩

B .大理岩

C .砂岩

D .砾岩 19.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 .水平拉伸作用

B .岩浆活动

C .变质作用

D .堆积作用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列20题。 20.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列21、22题。

21.科学家根据检测发现化石年代从老到新的排序为三叶虫、裸子植物、鱼类、恐龙,从而确定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定( ) A .甲为向斜 B .乙为背斜 C .甲为背斜 D .甲、乙均为背斜

22.若在甲、乙两处分别钻孔找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找到煤层

B .甲、乙都找到煤层

C .甲、乙都找不到煤层

D .乙处找到煤层

1998年,国土资源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石灰岩广布的百色地区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甲图)。读下图回答23、24题。

沉积岩Ⅰ 沉积岩Ⅱ

花岗岩 侵蚀面

图例

23.甲图所示地貌形态与乙图中的哪一种地貌形态成因相同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形成这种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 .海浪侵蚀

B .流水侵蚀

C .断裂下陷

D .冰川侵蚀 下图为华北某地区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属于冲积扇地貌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6.有关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B .从南往北地势呈降低趋势

C .出山口往东,沉积物的颗粒渐小

D .村庄所在的地区为背斜谷 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7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震中位于(2.3°N,93.1°E)。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地球内部圈层)。完成27、28题。 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表示岩石圈

B .火山喷发物来自②圈层

C .③圈层表示地幔

D .地震主要发生在④圈层

28.造成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 .板块张裂

B .地质构造

第25、26题图

C.火山喷发D.地壳运动

右图为某地区景观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是

A.峡谷

B.峡湾

C.海峡

D.海湾

30.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 共40分)

31.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都在-200℃以下,条件十分恶劣。

材料二:太阳系位置图。

(1)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________(填字母),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__行星。(2分)

(2)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3)上述材料反映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什么?(2分)

(4)如果地球自转周期过短或者过长,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二: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

线图

N

(1)图中所示地区地壳厚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N地地壳厚度相对周边较_______(厚薄),原因是_______。(3分)

(3)成都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多少?(2分)

(4)我国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比东南部________(多少),原因是_______。(3分)33.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图中岩层最可能受到了哪个方向的内力作用?(2分)

A.南北方向张裂B.东西方向张裂

C.东西方向挤压D.南北方向挤压

(2)下列字母中,地质构造为向斜的是(2分)

A.A B.B C.C D.D

(3)在地貌上,A为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我国的吐鲁番盆地的成因属于_______(填地质构造),与图中的______________处地貌相似(填字母)。(2分)

(5)若计划在20M深处修一条东西向地铁在何处下方适宜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2分)

A.A B.B C.D D.E

34.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材料一:西岳华山位于陕西西安以东约120km处。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材料二: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农业发达,人口殷实,成就了古都西安的辉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材料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了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