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深度研究中国钢铁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最近看到的一个数字,实在让人震撼。目前我国7.18亿吨钢铁产能中,竟有3 亿吨左右产能未获中央政府批准。钢铁行业业内将这些产能称为“违规产能”或“黑户产能”。更有专家认为,违规产能不止此数,至少占钢铁总产能的一半!

炼钢铁,相比而言,是高投入、高能耗、要占很大场地的行当,不像炸油条、烙烧饼那么简单,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过硬的“后台”,是根本搞不起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一般人恐怕想“违规”都不行,因为你没“资格”!

那么如此巨量的“违规产能”又是由谁打造,怎样形成的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给出的答案是,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的3 亿吨产能中,大部分是经过各地方政府批准的。也就是说,大量“违规产能”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什么“不法奸商”,而是本应模范执行中央政令、对市场秩序担负主要维护职责的各级地方政府!是它们,置中央的权威于不顾,超越职权范围、纵容钢铁产能肆意“超生”,进而不断加剧了钢铁行业的混乱。当然,作为国家的相关分管部门,恐怕也难脱监管乏力之责,因为 3亿吨的“黑户产能”,绝非一个早上突然冒出来的,必然是较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地方长期越权审批、屡屡违背中央之“规”,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究查、遏制?以致累积达数亿吨之巨。

如何处理这些“违规产能”?罗冰生认为,“可以通过大型钢铁企业的兼并而保存”。另一位业内人士开出的“药方”是:“很多钢铁企业、项目没有经过审批,从手续上来说,是存在缺陷的;但它们很大一部分是符合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仅仅是手续不全。这些产能中有需要淘汰的,也有符合规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显然,他们是单纯从专业角度看待这些违规超生“孩子”的,而笔者更为关心的则是,对于那些违规者应该怎样处置?他们是否应对越权行政、违反中央政纪法规的行为,承担效应的责任?

在计划生育执法方面,我们是相当严苛的,不仅“超生”当事者要受到严厉处罚,相关领导也要受到连带的责任追究。可是在经济领域,对于钢铁“超生”

这类违规行径我们却经常温情脉脉、网开一面,以致对中央政令阳奉阴违、“变通”甚至拒不执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钢铁产能“超生”如此,前几轮房地产调控屡屡失败也是如此。

不认真追究违规之责,无异于纵容抗命。长此以往,会出现怎样的局面,无需多言。单就眼下说,“调结构”的战略,能真正落实吗?

2010年8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有关工作的通知,由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话题再度被业内热议。工信部通知指出“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是解决我国钢铁工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措施”,要求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并于2010年年底前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对于已成熟的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个案则“可成熟一个上报一个”。另外对于中央钢铁企业实施的跨地区或区域内兼并重组,重组方案报送相关部门外也要报送工信部,工业信部将从行业管理的角度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审批。工信部的通知已经为各地制定重组方案设定了一个完整“框架式”安排,因此可能会成为钢铁行业重组推进的又一政策动力,进一步促进行业兼并重组的进程。那么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到底处于什么阶段,格局如何,在相关部门出台了新的更为详尽的政策措施后,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将朝向何方?本文仅就最近几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特点及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格局结合通知要求来探寻未来国内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轨迹。

当前国内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格局现状

“兼并重组”一直是最近几年国内钢铁行业点击率颇高的一个名词,而经过最近两年各企业的实际运作以及广东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鞍本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诞生,国内钢铁企业行业的重组格局已经由前期的“春秋混战”局面隐然过渡到“战国七雄”阶段,主导后期国内钢铁行业的几大区域性钢铁集团的框架已经浮出水面。

华东区域既是我国主要的钢材产品生产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钢材消费的最主要区域之一,此外还有近海运输方便的便利条件,因此也必然国内钢铁企业集团的“兵家必争之地”,并购重组的竞争最为激烈。目前华东区域钢铁企业处于四

强并列局面:主要包括宝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马钢集团和沙钢集团,此外还有地处江西的新钢、萍钢和江苏南(京)钢、福建三钢等较有实力的钢铁集团以及为数众多的民营钢铁企业分布。下表1列出了各钢铁企业集团2009年的粗钢产量,其中宝钢集团产量包括了新疆八一钢铁以及广东省韶钢和广钢集团等产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东区域钢铁国有和民营两大代表性钢铁企业宝钢和沙钢集团为扩充实力早已经展开各自的并购工作,不过宝钢集团主要为跨区域的并购重组;而沙钢则主要以江苏省内民营企业为收购对象。山钢集团和马钢集团的发展则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本区域内重组的特色:前者在山东省支持下联合区域内济钢和莱钢两大国有钢铁企业并将民营企业日照钢铁揽入其中;后者则是在安徽省支持下重组了本省另外一个国有钢铁企业----合钢。江西省方面重组进程略显缓慢,新钢前期已经重组了省内另一家国有钢企洪都钢厂,最近关于其将与省内另一家大型钢企萍钢重组的消息也频频传出,而宝钢方面则觊觎重组新钢已久,且传闻已经得到了江西省的支持,最终结果的确定尚需时日;南昌钢铁则已经由辽宁省民营企业方大集团入主。福建三钢方面则早在2006年就已经与鞍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中南区域是国内钢材的另外一个重要消费区域,尤其是华南地区在国内钢材消费市场上占据颇为重要的位置,因此华南市场也是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布局的重要区域。目前华南市场上钢铁企业格局近于三足鼎立形势:即广西钢铁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和华菱钢铁集团。一方面地处华中的武钢集团四处扩张,除将昆钢和鄂钢纳入武钢集团外,还获得广西省政府支持,得以联合柳钢组建广西钢铁集团共同建设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另一方面宝钢获得广东省政府支持,联合韶钢、广钢成立广东钢铁集团剑指湛江千万吨级临海钢铁基地。由国际钢铁巨头安塞乐----米塔尔参股的湖南华菱集团在中南市场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华菱集团包括湖南省主要钢铁企业湘钢、涟钢和衡阳钢管,并于2007年8月入主江苏锡钢,2010年3月起,其对本省另一家国有钢铁企业冷钢的并购也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华菱集团积极跑马圈地,进军国内钢企“第一军团”的目标明确。此外中南市场上另外一个重要的钢铁企业----安钢集团,似乎已经成为目前重要“被收购”角色,有消息称包括宝钢、武钢、鞍钢、中钢集团、五矿集团在内的五大央企均有意介入其中。

华北区域是国内钢铁产品的主产区,尤其是河北省粗钢产量位居国内各省市之冠。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粗钢产量为8097.4万吨,占同期国内粗钢总产量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在加上北京、天津、山西、内蒙的粗钢产量,2010年上半年华北五省市粗钢产量达到11702.2万吨,占同期国内粗钢产量比重高达36.2%。华北区域钢铁企业中河北钢铁集团和首钢集团暂时处于双雄争霸的局面,而该区域的钢铁企业重组则表现出较强的政府主导区域内重组的特色。2008年年中,在河北省政府支持下由唐钢与邯钢牵头组成的河北钢铁集团挂牌成立,包括唐钢、邯钢、舞钢、宣钢和承钢在内的新集团2009年粗钢产量达到4023万吨,超过宝钢成为国内第一大钢铁集团;2010年3月河钢集团又以19亿元收购了石钢80%股权。不过除河北钢铁集团外河北省还拥有为数众多的民营钢铁企业,如津西(东方集团)、建龙、国丰、敬业、纵横、新武安集团等;此前在2008年年底河北省部分民营企业曾组建两个民营钢铁集团----唐山渤海钢铁集团和唐山长城钢铁集团,然而这些民营企业自行联合组织钢铁集团组织松散,很难达到协同作战的目标,所以仍难逃被其他更大型的企业控股或重组的可能,总体来看占河北省钢铁企业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后期并购重组的局势仍然复杂多变。

2010年7月天津市国资委注册成立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由天钢、天管、天铁和天津冶金集团等4家国有企业组建的钢铁企业集团正式成立;山西省也已经确定了以太钢集团为主体的全省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的策略,目标是形成太原、长治、运城、临汾、吕梁五大钢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太钢吕梁钢铁生产基地。与河北钢铁集团已经形成竞争局面的首钢集团在并购重组时则并没有明显的地域限制,首钢在搬离北京建设曹妃甸临海钢铁基地的同时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收购目标,除已经远赴西南重组水钢之外,2009底首钢跨省重组了贵钢、伊犁钢铁和山西长治钢铁,2010年7月则成功北上重组吉林通化钢铁,至此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区域都落下首钢并购的足迹。至于内蒙古包钢集团则由于自身实力限制,在本轮钢铁企业重组中难以充当主角,传闻宝钢和鞍钢均先后有意洽购包钢,最终花落谁家尚未可知。

东北区域:东北区域也是我国钢铁产品的主产区之一,而与宝钢和武钢同属于央企,位列钢铁企业“第一集团军”鞍钢集团毫无意外的将成为本区域钢铁企业重组中的主导企业。然而好事多磨,虽然早在2005年鞍本钢铁集团就已经挂牌成立,然而由于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分属于央企和地方企业,所以近几年以来一直处于联而不合的状态,重组进程受阻。2010年6月同属于辽宁省的本钢与北台钢铁进入实质性合并重组阶段;7月底同属于央企的鞍钢和攀钢重组最终确定,重组后成立鞍钢集团作为母公司,鞍钢与攀钢均作为鞍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至此鞍钢与本钢已经走出了各自的兼并重组之路。不过目前相关方面传递出了鞍山钢铁集团与本溪钢铁集团的合并在年底前有望获得实质性突破的信息,最终两者的联姻能否顺利实现仍需拭目以待。此外东北区域另外一家国有钢铁企业----通钢集团在前期与建龙钢铁重组失败之后也于2010年7月份被纳入首钢集团。

西部区域:由于没有具有足够区域影响力的钢铁企业,所以西部钢铁企业多充当了本轮兼并重组潮中的配角,被其他区域钢铁企业重组。如前文所述西南市场上水钢、贵钢已经归属首钢、攀钢纳入鞍钢集团、昆钢被武钢兼并;西北市场上八一钢铁早已经归属宝钢集团,伊犁钢铁被首钢重组,只有酒钢集团还处于相对独立状态。此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本轮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并不不仅仅是上述大型钢铁集团的游戏,其他民营或者特钢钢铁集团也已经深入其中,如:中信特钢集团、东北特钢集团、东方钢铁集团、复兴钢铁集团等。

国内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特点:由于钢铁企业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性企业,在分税制税收政策施行的情况下,钢铁企业的归属与地方财政收入密切相关,这使得国内钢铁企业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带有颇多的行政主导色彩,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1、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地域性特征明显,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市场竞争不充分,使得区域内小型钢铁企业集团丛生。许多钢铁企业在重组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企业能否最终重组成功除与兼并方和被兼并方的实力及意愿相关之外,能否获得当地主管部门的支持往往成为兼并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地方政府为保证财政收入不至于旁落,普遍倾向于本区域行政范围之内的重组,这就导致了许多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等各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小型钢铁企业集团纷纷横空出世。

2、钢铁企业兼并多,重组少,进程缓慢,组织松散、联而不合的情况比较明显。这一重组特点即使是一些大型钢铁集团也难以避免。从目前已经挂牌的几大钢铁集团的情况来看,除河北钢铁集团已经统一了购销外,其他几个钢铁集团内各个钢铁企业基本上仍维持“各自为政“的状态。如鞍本集团中鞍钢和本钢,广

东钢铁集团中宝钢和韶钢、广钢,山东钢铁集团中的济钢、莱钢等。毕竟大型钢铁企业重组过程中人、财、物的统一和整合过程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照顾到各方的利益,所以使得钢铁企业集团挂牌容易,真正融合颇难。

钢铁企业集团的兼并模式及特点:在钢铁企业整合的过程中,兼并方能否与被兼并方的上级主管达成协议已经成为制约兼并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使得国内已经具备重组其他企业实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因此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宝钢模式:挑选优良资产四处出击却屡屡碰壁。最近两年宝钢集团兼并重组获得的“硕果”可谓寥寥,除在西北获得八一钢铁及兼并宁波钢铁以外收获不多。虽然宝钢先后对济钢、马钢、新钢、邯钢、包钢、攀钢甚至安阳钢铁等有兼并意向,但是最终邯钢归属于河北钢铁集团,济钢归属于山东钢铁集团,马钢由安徽省支持开始省内重组,包钢则由于包头国资委要价较高而联姻困难;即使是已经挂牌很久的广东钢铁集团也因为与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内部不协调而难以有效运作。宝钢兼并的困局在于本区域市场竞争充分,已经难觅更为优良的被收购者,而华东区域以外则难获地方政府的支持。宝钢方面收购重视控股权,且其意图兼并的对象多为含金量比较高的“优质资产”,而这样的被收购对象也往往是当地政府的“宠儿”。所以宝钢属意的企业要么是当地主管部门要价较高,宝钢难以承受;要么则是当地政府已经有更适合本地的统一规划,并不欢迎宝钢这个钢铁龙头介入。这种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收购模式使得宝钢集团在当前兼并重组的进程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

2、首钢模式: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兼并中小企业屡屡得手,发展迅速。首钢搬迁到河北曹妃甸后,处于与河北钢铁集团正面竞争的局面中,但是相比河钢集团首钢显然难占“地利优势”,为了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取得竞争优势首钢集团采取了“放眼全国”的收购策略。2009年以来首钢集团先后重组了贵阳特钢、伊犁钢铁和长治钢铁,并在建龙退出之后获得重组通钢的机会。首钢收购成功的最大特点在于选择规模和实力较小的中小型钢铁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所属的当地政府而言也更欢迎大型钢铁企业的进入以壮大本地钢铁企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使得在收购和重组的过程中首钢往往很容易获得当地政府支持,这不但使得收购事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在被收购企业所在地寻获更多的收购机会,

如此前首钢因收购长治钢铁已经获得了山西省政府的认可,后期可能会在山西省钢铁企业重组过程中获得其他机会。

3、河北、山东、鞍本模式:主管部门主导成立新集团,资产无偿划拨,合并效率高而实质重组难。早在2005年鞍本集团就已经挂牌,2010年鞍钢更是获得了获得合并攀钢的机会;2008年3月以济钢、莱钢为主体的山东钢铁集团成立,同年6月河北钢铁集团挂牌。受益于并购带来的规模,鞍本集团、河钢集团和山钢集团都一跃而成为国内顶尖级的钢铁集团。然而这一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地方国资委部门的直接撮合下,将所属企业直接合并,这种“合并模式”效率虽高,但是在行政命令取代市场规律的情况下,导致企业出现了“整而不合”的现象,或者是整合后的磨合期颇长,已经挂牌的钢铁企业集团内部仍各行其是。目前山东钢铁集团与鞍本集团的集团雏形虽然已经具备,鞍钢也凭借同属国资委的优势获得攀钢资本,但是内部重组及融合仍任重而道远。目前通过这一模式重组获得较好效益的只有河北钢铁集团,河钢通过产供销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取消了产品雷同化的重复投资,大大节省了资金,2009年河北钢铁集团节约财务费用3亿元。

4、沙钢模式:远交进攻,收购对象限制在规模较小的民营钢铁企业。一方面沙钢已经于2010年2月与同样地处华东的国有钢铁行业巨头宝钢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开启了国有与民营两大钢铁巨头正式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沙钢则不断蚕食收购周边中小民营钢铁企业,壮大自身实力。2006年沙钢收购苏北地区最大钢厂淮钢90.5%的股权,此后相继收购张家港永钢,江苏鑫瑞特钢、江苏锡兴钢铁以及河南民营企业永兴钢铁,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集团。沙钢收购的特点在于首选直接收购当地民营企业,虽然沙钢也曾到河南收购永兴钢铁,但是其主要收购对象多为江苏省当地的民营企业。这样的收购策略,一方面容易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不存在因所有制不同而带来的种种麻烦,收购风险小,成功率高,收购后的整合也比较容易。应该说民营企业在兼并重组过程中收购国有企业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双方所有制不同,企业文化相差甚远,牵涉的利益方也比较多,所以这种收购模式的风险往往比较大,失败的几率也相应增加。此前国内另一民营钢铁企业集团----复兴集团曾收购南京钢铁并参股宁波钢铁、青睐重组天津钢铁,但是后期均因故退出;另外建龙集团收购通化钢铁失败也是属于相同的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沙钢选择以同一地域的民营企业为收

购对象显然是更为审慎的选择,其收购对象往往在地域文化及企业文化方面与沙钢类同,而沙钢则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以及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收购与被收购的双方既有相似性又有互补性,而收购后重组成功的几率也更高。

国内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方向:工信部通知中已经明确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目标。要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平等协商、政府引导的原则,支持各类钢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继续推动本地区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培育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力争到2015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从2009年的44%提高到60%以上,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等于已经为国内钢铁企业确定了未来兼并重组的目标和方向。

考虑到企业所有权变化影响到地方政府经济收入的因素,以及工信部最新出台的政策中对各地方相关部门的要求来看,有政府支持的区域性内部重组有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主流方式之一;而最终大型钢铁集团的跨区域及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将大规模展开,并最终形成几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工信部通知中要求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和上报本地区2010-2011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这使得政府主导的区域性重组有望成为最快捷、方便的重组方式,所以各地政府很可能仍将在本轮兼并重组过程中继续充当主角,“拉郎配”的重组模式也在所难免。但是即使是政府主导的区域性重组为主,国内钢铁企业中已经较难再产生类似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那样的大规模的区域性集团公司,主要是国内钢铁产量大省多数已经完成了或者意向确定了大型钢铁集团的重组方式。

从2010年上半年粗钢产量各省市排名来看,前10位省市多数都已经开始了省内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进程,也产生了重组后的大型钢铁集团,所以后期即使政府主导的区域内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态势延续,也仅仅是产生更多中小型区域内钢铁企业集团。在当前国内钢铁产业受困于矿石资源价格高企,而产能过剩严重导致行业整体利润微薄的情况下,由行政指令组织起来的中小型钢铁企业集团

由于缺乏更为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的支持很难在低利润的市场化空间中长期生存下去,最终还是要沦为被管理和技术更先进、生产原料成本更低和下游销售渠道更为畅通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兼并。同时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大型钢铁集团企业也会通过并购重组,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等方式扩大自身实力,最终区域性钢铁企业集团和重点大型钢铁企业会有再度整合的机会,并最终完成中国钢铁行业的并购过程,形成几家特大型钢铁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模式。

对当前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建议与对策:1、在目前情况下,钢铁企业可以采取“徐图之”的策略,对适宜的兼并对象不必追求一步到位的控股。在钢铁企业作为地方财政税收大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很难放弃这一重要利益,所以在并

购重组中,过于重视控股权往往会丧失与优良资产擦肩而过的机会,造成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遗憾。2、尽量选择与企业自身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并尽最大可能取得被兼并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支持,这样可以为兼并后的重组融合过程争取最短的时间,减少磨合的过程,利于重组后的钢铁企业集团做大做强。3、兼并重组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兼并之后的重组、融合、发展才是真正至关重要的,仅仅是换汤不换药的名义整合意义不大。所以对于兼并重组的双方企业而言都应该对加快重组后双方融合的进程达成共识,以取得后期双赢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2006年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30日由英国《金属导报》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远东钢铁会议暨2006年中国铁矿石会议,3月27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已见,其中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马忠普就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做了专题报告,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二大方面:一是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今后几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增幅的演变趋势。 一、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1国内近两年钢材市场消费增幅已经回落到14%左右。2001-2003年期间我国受投资拉动,钢的消费增幅分别为22.61%、21.99%和25.75%。2004年以后,我国控制投资增长和进出口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钢消费增长已连续两年回落在14-15%左右。 2003年进出口钢坯、钢材折合净进口钢3624.5万吨。当年国内钢产量22116万吨。国内资源总量25740.5万吨。 2004年进出口钢材、钢坯折合净进口钢1361万吨钢。当年国内钢产量28048万吨,资源总量29409万吨。2004年表观消费同比增长14.25%。

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钢34936万吨。同比增长24.56%。进口钢材2581万吨、钢坯131.41万吨;出口钢材2052.26万吨、钢坯706.85万吨,折合成粗钢进口、出口相抵后全年净出口粗钢12.3万吨。 根据钢协数据,2005年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2005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为33524万吨。与2004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29409万吨相比表观消费资源总量增加了14%。 换一种研究思路看看,2004-2005年中国钢材消费增长水平是多少?按2003年净进口钢3624.5万吨计算。2004年的净进口1361万吨,相当于减少国内资源2263.5 万吨。2005年净出口123万吨,与2003年相比,相当于减少3636.8万吨两年合计减少钢资源5900.3万吨。按两年国内钢产量63287万吨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年消化国内钢的资源增幅9.32个百分点。 从全国12个主要城市钢材市场线材社会库存统计看,虽然它不能反映全国的库存量,但采集点的变化趋势却能反映库存的变化情况。从调查地区库存情况看,虽然月度库存不断变化,但2005年12月同2004年12月的库存水平是接近的。这种情况表明,我国2005年度钢材社会库存虽然出现下降趋势,但考虑同时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因素,消费水平比较符合实际。这表明受投资总量控制,我国钢材需求增幅的范围已经从前3年连续增长20%以上回落到2004-2005年期间14-15%左右。

钢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7593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sodocs.net/doc/397209281.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7593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iChangQianJingFenXi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钢铁工业系指生产生铁、钢、钢材、工业纯铁和铁合金的工业,是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基础工业之一。钢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提高,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013年我国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达10.6762亿吨,同比增长11.4%;2014年全年钢材产量达11.26亿吨,与2013年相比,增长4.5%。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版中国钢材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对于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其任务是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对于少数有实力企业,要开发高端钢材品种,同时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建筑业用钢、工业生产用钢和能源行业用钢将是拉动国内钢材消费的三大主力,其中房地产用钢仍将是最大的需求通道,预计2015年房地产用钢为4.05亿吨。 《2015年版中国钢材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对钢材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钢材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钢材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钢材技术标准、钢材市场规模、钢材行业潜在问题与钢材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钢材行业投资价值、钢材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钢材行业投资决策者和钢材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第一章钢材相关概述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随着"十二五"人才规划的提出,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总量庞大、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钢铁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才结构,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一、2005-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 人力资源统计基本情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中心对钢铁行业2005-2010年人力资源进行了有关数据调研统计。参与统计企业钢产量的比例达到全国产钢量80%以上,本文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真实性,其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基本代表我国钢铁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1.职工文化结构情况 2010年,在参与统计的企业中,博士生人数为878人、硕士(包括研究生班、双学士学位)14756人、本科145002人、专科216287人、中等职业教育150938人、高中249890人、初中及以下199916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博士106人、硕士3251人、本科37029人、专科53568人、中等职业教育30511人、高中38922人、初中级以下37708人。 图1 2010年职工文化结构 图1说明我国钢铁行业人才结构还有待优化,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偏少,高学历文化结构人才还有待提高。 2005年与2010年相比,统计企业中,博士研究生比例增加了%,硕士生增加了1%,本科生增加了%,专科生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减少了%,高中生减少了%,初中及以下减少了%。 表2表明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由粗放式发展逐步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钢铁行业对员工的需求总体上呈现出"学历由低到高"的趋势。 2.职工职称结构情况 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获得高级职称的职工为27526人,中级职称的职工为7947 4人,初级职称的人数为90237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高级职称6515人、中级职称24011人、初级职称22785人,具有职称的员工占职工总数的%。 2005年与2010年相比,拥有高级职称的职工占总职工百分比提高了%,中级职称提高了%,初级职称降低了%。 图2 2005-2010年职工职称结构变化情况3.职工技能等级结构情况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高级技师5246人、技师37201人、高级工261712人、中级工178462人、初级工及以下214896人,其中女职工高级技师413人、技师3441人、高级工44964人、中级工2 9199人、初级工及以下45405人。具有职称和工级的职工总数为894754人,占参加统计职工总数的%。

2016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 比分331产能钢厂受中叠加2016年 1、201分别上升0..54万吨,能利用率达厂复产热情中国-中东欧加钢市渐入年中国钢6年5月我79%和上升环比分别上达到71.48%情高涨,高炉欧国际地方入需求淡季,2005钢铁行业我国粗钢和钢升1.00%;粗上升1.56%,环比上升炉开工率持续方领导人会议预计6月2005-2016-2016年中业现状分钢材产量分粗钢和钢材%和上升2.8升1.10个百续上升,5月议限产的影份粗钢产量年中国粗钢中国生铁、粗分析及分别为7050材日均产量分88%。粗钢百分点。受月粗钢产量影响,高炉开量将有所下钢日均产量粗钢、钢材及发展趋0.40和964分别为235.日均产量升受到前期大幅量同比持续增开工率一度下降。 量 材产量 趋势预测46.10万吨,.01万吨和升幅明显,炼幅拉涨的影增加。6月份下滑至75. 测 ,同和炼钢影响,份,28%,

吨,876 较低家钢贸易铁工取措 2、同比上升.54万吨, 与世界低,在国际钢材需求陆易摩擦频发工业发展报措施控制钢钢材5月出2.34%;进同比上升界主要钢材市场上极具陆续释放,钢发,美国和欧报告(2016版铁产品出口20出口量同比进口钢材1092.44%,环材生产国家和具竞争力,且钢材出口量欧盟对我国版)》表示口,预期近05-2016年比升幅明显。9.00万吨,环比上升4.9和我国出口且随着“一同比或将持钢材产品提示,我国不鼓近期钢材出口年中国钢材月 5月份,我同比上升96%。 国家钢材价一带一路”政持续上升。但提起了多重鼓励钢铁产口环比或难月进、出口我国出口钢升3.47%;我价格相比,政策的逐步但今年以来双反调查;产品大量出难维持高增长口量 钢材942.00我国粗钢净出我国钢价相步落地,沿线来我国钢材国此外《中国口,反而还长。 0万出口相对线国国际国钢还采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钢铁行业2015-2025年技术发展预测

钢铁行业2015-2025年技术发展预测

钢铁行业2015-2025年技术发展预测

钢铁行业2015-2025年技术发展预测 1钢铁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1.1现状与成就 1996年我国钢产量历史性地突破1亿t,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之后,在经济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我国钢产量出现阶梯增长,2013年达到了7.79亿t,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中国钢铁工业技术的进步有力支撑了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品种结构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我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增长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量高端钢铁产品的成功自主生产,为国民经济各主要用钢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提供了保障。我国钢铁产品的开发能力不断增强,一批自主开发的关键钢材(2489, -7.00, -0.28%)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研制和生产出了一大批钢铁精品,如高速铁路用百米重轨,高钢级油气输送管线,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高磁感取向硅钢,高级不锈钢,

超深井、耐腐蚀、抗挤毁油套管、大规格镍基合金油管及核电蒸汽发生器用管等。 2)基本实现工艺流程装备的大型化、自动化、国产化 大中型企业主体设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工艺创新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基本实现钢铁制造主要工艺技术和主体装备的国产化,其中大型冶金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吨钢投资明显下降。具备自主建设世界一流年产千万吨级现代化钢厂的能力,新一代钢铁流程工艺和装备技术实现产业化,大中型钢铁企业主流程工艺和装备基本实现了基础及过程二级计算机自动控制,工厂级、公司级的三、四级计算机管理和控制也在许多工厂中实现。 炼铁领域,高炉炼铁整体工艺、装备及生产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炉大型化取得显著进展,目前,超过75%的铁水是由1000m3以上高炉生产,大中型高炉利用系数、风温已优于国外水平。国产的无料钟炉顶设备、铜冷却壁设备已在大型高炉上得到成功应用,高炉炉顶煤气分析、高炉冷却水高精度温差和热流强度监测、风口燃烧监测等技术在大型高炉上成功应用。自主研发的大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当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来势凶猛,致使中国钢铁企业陷入极大困境,大多数钢铁企业均陆续采用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伴随着国务院扩大内需刺激政策,全国钢铁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争在经济复苏时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参与国际钢铁再分配。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的钢铁企业多元化,国内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呈现着稳步前进的态势。 首先是宝钢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铁延伸加工业、生产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煤化工业和金融投资业六大业务板块多元化经营体系,并且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外业务收入超过了集团内业务。2010年,宝钢六大多元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到了集团营业总收入的27%,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22%。 其次首钢从上世纪80年代即进入多元化经营领域,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非相关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包括矿业、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建设、机电、高新、房地产、教育等8大公司的经营格局。到2010年,首钢的非钢产业实现利润38.2亿元,是集团利润19.7亿元的1.94倍,成为首钢集团效益的重要支撑。 再次重钢在1991年初就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的10年规划,现有子公司28家,其中环境产业、矿山资源开发和多金属综合利用等非钢重点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重钢的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占重钢销售总收入的30%左右。 最后杭钢大力实施“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酒店餐饮、环境保护、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等产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局势。 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了一场破记录的减产限产行动,这或许是一场严峻的转型变革。伴随着钢价直线坠势,国内钢铁行业顿时从“富豪”变成了“穷汉”,包括华北的首钢、华中的武钢、东北的鞍钢等均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产品出厂价远低于其固定成本或平均变动成本,生产越多则亏损越大,只能全线停产,中国钢铁龙头企业上海宝钢也经历了在危机中的艰难曲折。 (1)国家的宏观政策。尽管钢铁行业受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受到重创,但当前钢铁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也迎来了一些积极因素。随着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拉动国内钢材消费需求,政府系列支持出口政策的推出,将更有利于出口市场健康成长,国内钢铁行业之间整合并购保护先进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经济增长,让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钢铁业重新散发活力。虽然国内中小钢铁企业正面临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武钢、鞍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国内主流大型钢铁企业,正集体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 (2)铁矿石进口量激增。2009年铁矿石的进口量远超中国钢企的预期。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107万t,2009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66亿t,而2008年同期仅为4.09亿t,累计同比增长了38.4%。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6亿t左右,受此影响预计2010年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3)面临的国际威胁。在供给大于需求的2009年钢材市场运行下,国际钢材价格指数经历了“持续下滑、触底回升、回调盘整”三个运行过程,市场价格在波动中前行。在世界经济开始回转时期,作为世界代表的美国以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钢铁贸易战,导致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磨擦数量激增。8月份欧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钢出

国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深度研究中国钢铁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最近看到的一个数字,实在让人震撼。目前我国7.18亿吨钢铁产能中,竟有3 亿吨左右产能未获中央政府批准。钢铁行业业内将这些产能称为“违规产能”或“黑户产能”。更有专家认为,违规产能不止此数,至少占钢铁总产能的一半! 炼钢铁,相比而言,是高投入、高能耗、要占很大场地的行当,不像炸油条、烙烧饼那么简单,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过硬的“后台”,是根本搞不起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一般人恐怕想“违规”都不行,因为你没“资格”! 那么如此巨量的“违规产能”又是由谁打造,怎样形成的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给出的答案是,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的3 亿吨产能中,大部分是经过各地方政府批准的。也就是说,大量“违规产能”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什么“不法奸商”,而是本应模范执行中央政令、对市场秩序担负主要维护职责的各级地方政府!是它们,置中央的权威于不顾,超越职权范围、纵容钢铁产能肆意“超生”,进而不断加剧了钢铁行业的混乱。当然,作为国家的相关分管部门,恐怕也难脱监管乏力之责,因为 3亿吨的“黑户产能”,绝非一个早上突然冒出来的,必然是较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地方长期越权审批、屡屡违背中央之“规”,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究查、遏制?以致累积达数亿吨之巨。 如何处理这些“违规产能”?罗冰生认为,“可以通过大型钢铁企业的兼并而保存”。另一位业内人士开出的“药方”是:“很多钢铁企业、项目没有经过审批,从手续上来说,是存在缺陷的;但它们很大一部分是符合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仅仅是手续不全。这些产能中有需要淘汰的,也有符合规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显然,他们是单纯从专业角度看待这些违规超生“孩子”的,而笔者更为关心的则是,对于那些违规者应该怎样处置?他们是否应对越权行政、违反中央政纪法规的行为,承担效应的责任? 在计划生育执法方面,我们是相当严苛的,不仅“超生”当事者要受到严厉处罚,相关领导也要受到连带的责任追究。可是在经济领域,对于钢铁“超生”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上)我国钢铁企业对信息化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已开发出30余个实验系统,不少系统在局部业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这些系统拘泥于当时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多数IT系统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有隔膜,所以作为整体系统留用的不多。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关于信息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等都为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在新世纪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领先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意识增强;信息产业队伍逐渐强大,系统集成与维护、软件设计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验管理各个层面;信息化为推进钢铁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手段和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为实现柔性制造、敏捷生产提供了条件。在钢铁企业信息

化过程中,伴随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造就了一批兼具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增强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业竞争能力成为当前钢铁行业亟须自行探索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钢企逐渐对信息化建设加深重视 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企业近年来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如图1和图2所示。 促进企业信息化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企业面临市场、价格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的动荡调整中,很多企业是靠信息化练好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国家政策导向对信息化投入影响较大;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近92%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其中80%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根据规划完成任务。同时,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运维管理制度、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考核机制,有87%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执行信息化制度。目前,多数钢铁企业都具有坚实的“两化”融合发展基础。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方面做出了表率。 钢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与规划很重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目前大部分企业都由决策层领导亲自主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规划也成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一项容。中钢协统计显示,43.3%的企业在决策层(如董事会)建立了信息化常设机构,进90%等等企业建立了公司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主管(CIO),其中76%的企业有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领导主管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2.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00年增长0.21个百分点,接近83%的国际平均水平;全国钢铁生产板管比为40%,比2000年下降1.6个百分点。(资料来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 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 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 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 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二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形势分析

[编者按:当仲大军先生的《中国土木钢铁经济时代的特点及发展战略》一文发出后,田书华先生传来了他的两篇呼应文章,指出了中国发展钢铁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田先生的这段话:“纵观世界上的工业大国,美国在20世纪钢的积累量达到70亿吨,而我国仅为18亿吨,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美国基础设施搞了100年,地上、地下、天上、海上交通设施齐备,而我国还相差甚远。”另外,作者在来信中还谈到:“对目前我国的高能耗,高污染,虽然是个问题,但也不像一些人宣传的那样严重。目前舆论界是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比如,目前我国钢铁生产能耗大,成本高,也与我国铁矿石品位低有关,我国铁矿石与国外铁矿石相比,品位很低,生产钢铁时能耗当然就大、污染当然就严重。还有,我国炼铁主要靠铁矿石、而欧美日等国目前生产钢铁所用的原料一般是废钢,成本怎么不低呢?”这些论据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马凯、姚景源、郑新立等先生的观点。此文后面的文章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的一些看法》,敬请关注。]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形势分析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田书华 2004年6月15日 前言 铁是地球上最丰富且价廉的金属元素,几乎是所有的产业不可欠缺的基础素材,其制品用途广泛、种类多,没有钢铁就不会有现代的社会,可以说,民生一日不能没有它。

钢铁是由铁矿石提炼,经由加工过程制作成各种用途的制品,其加工切削品或使用过的旧品变成废钢,可以无限次数回收循环使用,是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很方便再生的一种物资。 钢铁经溶解后铸成模型,可轧延成棒状、板状、管状各种用途制品,容易加工又可大量生产,加入极少量其它物质经热处理可改变材料性质增加硬度,或提高铁纯度使物性软化,也可用温度控制高温急冷或缓冷使物性变硬或软;它的唯一缺点是会生锈,为避免钢铁制品与空气中的氧接触氧化生锈,一般都采用涂装物、镀锌等,或熔炼时添加镍、铬制成不锈钢。 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钢铁材料是诸多工业领域中的“必选材料”,既是许多领域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也是产量最大、覆盖面极广的功能材料。钢铁工业长期以来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产量与人均钢消费量一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美国、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不经历了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此外,一个国家的国防工业需要大量专用特殊钢材,钢铁工业在国防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国历来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把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钢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第一章钢铁行业概况 一钢铁产品的分类。 1.钢的分类:钢可按化学成分、品质、冶炼方法和用途等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两类。(2)按品质(主要是钢中所含的杂质元素磷、硫的含量),钢可分为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3)按冶炼方法与脱氧程度可分为:平炉钢、转炉钢、电炉钢;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 2.钢材及其分类。炼出合格的钢后,怎样把它制成合适的钢材,这是金属压力加工工艺师所要解决的问题。压力加工工艺师根据不同工业与工程部门的需要,把炼钢炉炼出的钢水铸成钢坯、钢锭,钢坯或钢锭经压力加工成钢材(钢铁产品)。钢材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钢板、钢管、型钢、钢丝等钢材。 二钢铁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 钢铁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烧结。2.炼铁。3.炼钢。4.铸钢。5.轧钢。 三钢铁工业的特点。

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大行业之一,同时也是高污染行业。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节能减排成为我国钢铁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我国钢铁行业现状 1.1产能严重过剩。 以2012年为例,据世界钢铁协会2013年1月22日发布2012年全球钢铁生产统计数据。中国大陆2012年粗钢产量7.16 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3%。同比增长3.1%。河北省2012年产钢1.64亿吨以上,比全球钢产量第二的日本多至少5000万吨,是美国全国产量的1.8倍,印度的2.1倍,俄罗斯的2.33 倍,德国的3.85倍,与欧盟27国的钢产量总合相当。在此种情况下,国内钢铁企业仍持续扩大产能,如宝钢湛江和武钢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均在2012年正式获批兴建。此外2012年再现重点企业减产,中小企业增产的局面,中小钢铁企业依然是产能扩张的主力,而产能过剩问题也在进一步加剧。 1.2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同质化严重。 中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一直都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例过低,有的高技术产品则严重过剩,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供需结构矛盾等。经过过去十多年的技术升级和改造,中国钢铁业的技术装备等级和技术实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又出现了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大型的钢材市场,相同品种的钢材有的多达数十种,且价格差距不大。这种同质化竞争不仅导致了产品互相压价,也导致了各个钢企的利润增长点趋同。 1.3钢铁行业集中度不够,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速不减。 2012年以来多数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受市场低迷影响采取了减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需关系,但一些非重点企业却借助低成本优势增产。如前11个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同比下降0.6%,非重点企业增长23.3%,前十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也由48.3%降低到46.1%。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投资同比降低27.8%情况下,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长17.4%。非重点企业占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3.6%,远超重点大中型企业。 1.4钢铁出口稳步增长,但利润较低。 2012年1-12月累计出口钢材5580万吨,相比2011年的4891万吨,同比增加689万吨,同比增14%。这主要是因为国内钢铁市场低迷,市场价格倒挂严重,部分品种甚至亏损严重。因此,各大钢厂纷纷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加强了对国

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钢铁行业的现状: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 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 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 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1,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 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手抬价,对我国钢铁企业形成需求控制。 2,行业不规范,调控不力。受市场需求驱动,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受利益驱使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产能扩张无度。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争原料、抢市场、拼价格,其产品又多是低附加值的大路货,如线材、盘条等,使产品利润被不断走高的原料价格所侵蚀,需求传导、引起连环涨价。 3,急剧增长的钢铁产销量,对国内交通运输形成巨大压力,仅进口铁矿石和出口钢材两项运输总量,2006年铁路运输量就达13.79亿吨(含原辅能源材料)。近几来,钢铁企业进口大量铁矿石,又出口生铁、钢坯和钢材等产品,导致国际海运价格大幅攀升。2007年,巴西、澳洲到宁波港的铁矿石运费已分别由1月份33.64美元/吨、15.93美元/吨,上涨到10月末的85.56美元/吨和36.29美元/吨。 二、污染严重,恶性竞争 1,钢铁工业是耗能大户,也是资源消耗大户,除了需要高品位铁矿石外,还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煤、焦炭、水、电及熔剂等。 钢铁行业更是污染物排放大户,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是个地道的大污染行业。在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渣留在国内,我国钢铁工业年排废渣高达5亿吨左右,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出口产品近5300万吨,在生产过程中废渣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2.4%。全国钢铁工业每年氟化物气体排放量约250万吨以上,而出口产品部分,留在国内大气中的氟化物约占1/10。虽然国家进行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关闭了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生产工艺简单、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但由于国外市场需求强劲,大量低端产品出

2018-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2018-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喵咪产业服务(微信公众号) 第一章2014-2017年二季度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世界钢铁产业发展回顾 2017年世界钢铁协会迎来成立50周年庆。在过去的50年间,全球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67年,全球钢铁产量不到5亿吨,到2016年,全球钢铁产量超过16亿吨,而其中大部分钢铁产量增长来自新兴的工业国家,如巴西、中国、印度、伊朗和墨西哥。 钢铁的用途广泛,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在过去50年中,全球钢铁产量激增,甚至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钢铁的价格也逐步回落至市场易于接受的范围,进而助推了钢铁生产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第二节世界钢铁市场现状分析 一、世界钢铁市场供应 (一)全球钢铁行业的产能分析 2015年,全球前十大产钢国依次为:中国、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韩国、德国、巴西、土耳其和乌克兰,其中,只有印度粗钢产量出现同比增长,同比增幅仅为2.6%,增至8960万吨,这也使得印度最终超过美国,位列全球第三大粗钢生产国。而其他九个国家粗钢产量均同比下降,其中乌克兰粗钢产量降幅最大,达15.6%,降至2290万吨;美国降幅排名第二,为10.5%,降至7890万吨。从全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占比来看,中国占49.5%,不及全球粗钢产量的一半。 2015年12月份全球66个国家的粗钢产能利用率为64.6%,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创六年半来的新低。2015年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69.7%,2014年为73.4%。逐月来看,产能利用率2月份反弹至73.4%,3-6月份利用率在72%左右波动,7-8月份利用率降至68%以上水平波动,9月份利用率虽小幅回升至69.3%,但仍低于2014年同期水平,随后的10-12月份利用率呈环比持续下滑态势。从近三个月来看,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均同比下滑,表明在国际钢材市场供应持续过剩及年终消费淡季来临的情况下,全

中国钢铁业投资状况案例分析

关于中国2003年钢铁业投资状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钢铁业遇到了少有的产销两旺的好局面,企业效益大有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钢铁行业投资的迅速升温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对钢铁行业存在过热隐患的警告。钢铁行业的良好局面有没有长期进展基础,存在哪些隐患,成为2003年冶金行业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钢和钢材产量双双突破2亿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产钢超过2亿吨的国家。从建国初期的年产16万吨到年产1亿吨钢,我国花费了47年的时刻,而达到年产2亿吨仅仅用了7年。专家可能,目前在建的项目大约有1.2亿吨,假如没有大的波动,达到年产3亿吨只需3年。 据中国钢铁行业协会统计,去年全国钢铁行业新增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形成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第二个投资高峰。今年上半年,冶炼设备生产增长了1.2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全国目前在建的钢铁项目增长70%,完成投资增长1.4倍。 自去年以来钢铁产品的平均毛利率达到15%以上。在丰厚

利润的驱动下,钢铁行业不再被认为是夕阳行业,不断有新的生产线上马,生产规模也不断被扩大。年产钢上千万吨规模的企业全球并不多,2002年我国只有宝钢和鞍钢两家。但调研发觉,我国沿海地区新建的号称上千万吨级的钢铁项目就有5家,五百万吨级的有6家以上。到2010年,我国年产钢逾千万吨的企业至少会在10家以上。 今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学者依照中国国情,参考国际经验,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得出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初步预测结果,约3.1亿吨左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指出,中国钢材市场需求的增长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至少在本世纪头十年,还有专门大进展空间,2010年前中国钢材消费可不能达到峰值。 中国钢铁业的进展是必定的,取决于国民经济快速进展过程中各个行业的强大需求,但由于投资门坎的降低,加之利益驱使,使得大批新项目在较短的时刻内集中展开,专门多企业陷人生产线相似、产品大纲类同的境况。前三季度钢铁行业新增产量中一半以上是小型材、线材和带钢,而冷轧板等高附加值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进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曾在同意媒体采访时,点名指出钢铁等行业无序竞争、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