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拔毒

拔毒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凡以外用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拔毒化腐生肌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痈疽疮疡溃后脓出不畅,或溃后腐肉不去,新肉难生,伤口难以生肌愈合之证;以及癌肿,梅毒;有些还常用于皮肤湿疹瘙痒,五官科的口疮、喉证、目赤翳障等。
本类药物的外用方法,可根据病情和用途而定,如研末外撒,加油调敷,或制成药捻,或外用膏药敷贴,或点眼、吹喉、 鼻、滴耳等。
本类药物多为矿石重金属类,或经加工炼制而成。多具剧烈毒性或强大刺激性,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外用也不可过量或过久应用,有些药还不宜在头面及粘膜上使用,以防发生毒副反应而确保用药安全。其中含砷、汞、铅类的药物毒副作用甚强,更应严加注意。
现代研究表明,本类药物多能抑杀病原微生物,有些则具防腐、收敛、保护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升 药 Shengyao
《外科大成》

由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制成。红色者称红升,黄色者称黄升。各地均产,以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研细末入药,陈久者良。又名红粉、三仙丹、红升丹、黄升丹。
【性能】 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功效】 拔毒,去腐。
【应用】
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难生。本品有良好的拔毒去腐排脓作用,为只供外用的外科常用药之一。常与收湿敛疮的煅石膏同用,可随病情不同,调整二药的用量比例,如升药与煅石膏的用量比为1∶9者称九一丹,拔毒力较轻而收湿生肌力较强,2∶8者称八二丹,3∶7者称七三丹,1∶1者称五五丹,9∶1者称九转丹,则拔毒提脓之力逐步增强。
此外,升药也可用治湿疮、黄水疮、顽癣及梅毒等。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用时,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或以药捻沾药粉使用。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外用亦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
1.《外科大成》:“治一切顽疮及杨梅粉毒、喉疳、下疳、痘子。”
2.《疡医大全》:“提脓长肉,治疮口坚硬,肉暗紫黑,或有脓不尽者。”
3.《疡科心得集》:“治一切疮疡溃后,拔毒去腐,生新长肉。”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为粗制氧化汞(HgO),另含少量硫酸汞。
2. 药理作用:升药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
大肠杆菌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效

力比石碳酸大100倍以上;但因升药的组方配伍和炼制方法不尽相同,致使其成分、杀菌力和疗效也有差别;实验表明,升丹制剂可促进和改善创面微循环,减少微血栓,增加创面营养和血供,有利于创面愈合。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升药或经适当配伍治疗痈疽疔疖、瘘管、顽癣、银屑病、梅毒等多种疾病,均取得良好疗效。近年还报道:升药外用每日换药1次,治疗阑尾炎及肠梗阻术后切口感染32例,结果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3.3日(吉林中医药,1983,3∶16);用平胬新(升药、枯矾等量研细末)外用,并盖贴黑膏药治疗胬肉85例,均获痊愈(湖南中医杂志,1997,6∶16);单用升丹或将其制成八二丹剂型(即升丹与煅石膏2∶8比例组成)外用,治疗皮肤溃疡105例,有效率98.9%(新中医,1991,9∶30)。此外,又可用治腋臭、痤疮、白癜风、酒齄鼻、化脓性骨髓炎等。
4.不良反应:升药有大毒,一般只供外用,不可内服。氧化汞对人的致死量为0.1~0.7g(有毒中草药大辞典,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242)。


轻 粉 Qingfen
《本草拾遗》

为水银、白矾(或胆矾)、食盐等用升华法制成的氯化亚汞(Hg2Cl2)结晶性粉末。主产于湖北、湖南、山西、陕西、贵州等地。避光保存,研细末用。又名汞粉、水银粉、腻粉。
【性能】 辛,寒。有毒。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 外用攻毒杀虫,敛疮。内服逐水通便。
【应用】
1.外用治疮疡溃烂,疥癣瘙痒,湿疹,酒齄鼻,梅毒下疳。本品辛寒燥烈,有较强的攻毒杀虫止痒及生肌敛疮作用。治黄水疮痒痛,配黄柏、蛤粉、煅石膏共为细末,凉水或麻油调涂,如蛤粉散(《外科正宗》);如配黄连末,猪胆汁调涂,治臁疮不合(《永类钤方》);或配风化石灰、铅丹、硫黄为细末,生油调涂治干湿癣,如如圣散(《圣济总录》);又可配大黄、硫黄加凉水调涂,治酒齄鼻、痤疮,如加味颠倒散(《疮疡外用本草》)。
2.内服治水肿胀满,二便不利。本品内服能通利二便,逐水退肿。常配伍大黄、甘遂、大戟等同用,治水肿便秘实证,如舟车丸(《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干掺,制膏外贴。内服每次0.1~0.2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可致汞中毒),内服宜慎,且服后应漱口。体虚及孕妇忌服。
【古籍摘要】
1.《本草拾遗》:“通大肠,转小儿疳并瘰疬,杀疮疥癣虫及鼻上酒齄、风疮瘙痒。”
2.《本草图经》:“服之过剂及用之失宜,则毒气被逼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变

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经年累月,遂成废疾。因而夭枉,用者慎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氯化亚汞(HgCl),化学上又名甘汞。
2.药理作用:轻粉有广谱抑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良好抑菌效果。口服有一定泻下和利尿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轻粉或经适当配伍治疗疥疮、梅毒、酒齄鼻、神经性皮炎、哮喘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用轻粉、滑石粉等量制成狐臭散,局部外用治疗狐臭100余例,效果良好(中成药研究,1982,7∶45);由轻粉与海螵蛸等量制成的汗斑散,在患处外用治疗汗斑31例,效果满意(新中医,1988,10∶11);治疗阴茎癌,用红粉9g,轻粉6g,水银3g,红枣适量,共研末为丸,丸如绿豆大,每日10丸,不可超过2次(中药的妙用,南京出版社,1990∶300)。此外,又可用治早期宫颈癌、瘘管、慢性泪囊炎等。
4.不良反应:轻粉大量口服可致中毒。汞是一种原浆毒,可损害肾、肝等器
官及组织,也可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外用也可致接触性皮炎。


砒 石 Pishi
《日华子本草》

为矿物砷华Arsenolite的矿石,或由毒砂(硫砷铁矿)、雄黄等含砷矿物的加工品。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药材分白砒与红砒,二者三氧化二砷(As2O3)的含量均在96%以上,但前者更纯,后者尚含少量硫化砷等红色矿物质。药用以红砒为主。砒石升华的精制品即砒霜。砒石又名信石、人言。
【性能】 辛,大热。有大毒。归肺、肝经。
【功效】 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
【应用】
1.腐肉不脱之恶疮,瘰疬,顽癣,牙疳,痔疮。本品外用具攻毒杀虫,蚀死肌,去腐肉之功。虽可单用贴敷,因易中毒且引起剧烈疼痛,故多配其他药物以轻其剂缓其毒。若治恶疮日久,可配硫黄、苦参、附子、蜡同用,调油为膏,柳枝煎汤洗疮后外涂,如砒霜膏(《圣惠方》)。若配明矾、雄黄、乳香为细末,可治瘰疬、疔疮等,如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2.寒痰哮喘。本品味辛大热,内服能祛寒劫痰平喘。主治寒痰喘咳,久治不愈,可配淡豆豉为丸服,如紫金丹(《普济本事方》)。
此外,古方还用治疟疾,现已少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内服一次0.002~0.004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品剧毒,内服宜慎;外用亦应注意,以防局部吸收中毒。孕妇忌服。不可作酒剂服。忌火煅。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治疟疾、肾气。带辟蚤虱。”
2.《本草纲目》:“除齁喘积痢,烂肉,蚀瘀腐瘰疬。”又“蚀痈疽败肉,枯痔杀虫。”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白砒和砒霜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红砒尚含少量硫
化砷(As2S)等。
2.药理作用:砒石有杀灭微生物、疟原虫及阿米巴原虫作用。对癌细胞有特定的毒性,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杀伤白血病细胞,对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三氧化二砷还能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和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也可诱导多发性骨髓癌细胞凋亡。小量砒石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活跃骨髓造血机能,促使红细胞及血色素新生。另外,还有抗组织胺及平喘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砒石或经适当配伍治疗早期宫颈癌、皮肤癌、神经性皮炎、皲裂疮、哮喘、肛瘘、牙痛等多种疾病,均取得良好疗效。近年还报道: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500ml内静滴,日1次,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72例,其中初治者30例,有效率90%,复发性及难治者42例,有效率64.2%(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2∶50);用红砒研极细粉末,每次2~3g,加白开水60~80ml,放入小烧瓶内,置乙醇灯上煮沸,用其蒸汽熏劳宫穴,先健侧后患侧,每次熏20~30分钟,日1次,10天1疗程,治疗颈淋巴结核151例,治愈90例(中医外治杂志,1992,3∶24);用白砒石0.6g,浸入高度白酒60ml,2天后用生姜蘸药液擦患处,日3次,每次1~3分钟,治疗斑秃200余例,效果良好(浙江中医杂志,1986,3∶133)。此外,又可用治汗斑、湿疹、酒齄鼻等多种病症,以及作牙髓失活剂。
4.不良反应:三氧化二砷有极大毒性,口服5mg以上即可中毒,20~200mg可致死,口服吸收后,随血液分布至全身各脏器,而以骨和毛发贮存量较大且较久。砷为原浆毒,对蛋白质的巯基有巨大亲和力,能抑制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许多巯基的酶,使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发生障碍,还能直接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砷剂还可使肝脏变性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还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癌变·畸变·突变,1997,3∶100),又对皮肤、粘膜有强烈腐蚀作用。


铅 丹 Qiandan
《神农本草经》

为纯铅加工制成的铅的氧化物(Pb3O4)。主产于河南、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生用或炒用。又名广丹、黄丹。
【性能】 辛,微寒。有毒。归心、肝经。
【功效】 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应用】
外用治疮疡溃烂,湿疹瘙痒,疥癣,狐臭,酒齄鼻

。本品辛寒,具拔毒,化腐生肌,收湿,杀虫止痒之功。可治疗多种疮疡、顽癣、湿疹等。配黄明胶,治疮疡初起红肿或脓成未溃者,如敛疮内消方(《普济本事方》);配煅石膏、轻粉、冰片研细末,外掺疮上治痈疽溃后不敛,如桃花散(《马氏方》)。铅丹又为制备外用膏药的原料,常与植物油及相关解毒、活血、生肌药熬制成外贴膏药应用。
此外,本品内服,可治惊痫癫狂,疟疾。因其有毒,现已很少应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内服每次0.3~0.6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之不当可引起铅中毒,宜慎用;不可持续使用以防蓄积中毒。
【古籍摘要】
1. 《神农本草经》:“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2. 《药性论》:“煎膏药用,止痛生肌。”
3. 《本草纲目》:“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为外
科必用之物也。”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主要含四氧化三铅(Pb3O4)。
2. 药理作用:能直接杀灭细菌、寄生虫,并有抑制粘膜分泌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铅丹或经适当配伍用于治疗湿疹、黄水疮、皮肤皲裂、褥疮、臁疮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用铅丹、黄柏等量研细和匀,制丹黄散,撒于疮面,渗出物较少者加香油调敷,治疗湿疹100例,全部有效(四川中医,1984,3∶50);用淘米水漱口,再用纱布沾广丹少许擦患处,日2~3次,治疗小儿鹅口疮28例,效果显著(河南中医,1985,5∶6)。此外,又可治疗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痹证等。
4.不良反应:铅为多亲和性毒物,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及心血管系统。微量较长时间应用,亦可造成慢性铅中毒。


炉甘石 Luganshi
《外丹本草》

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石,主含碳酸锌(ZnCO3)。主产于广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全年可采挖,采挖后,除去泥土杂石,洗净,晒干。有火煅、醋淬及火煅后用三黄汤(黄连、黄柏、大黄)淬等制法。水飞用。
【性能】 甘,平。归肝、胃经。
【功效】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应用】
1.目赤翳障。本品甘平无毒,可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为眼科外用常用药。与玄明粉各等份为末点眼,治目赤暴肿,如神应散(《御药院方》);若与海螵蛸、冰片为细末点眼,可治风眼流泪,如止泪散(《证治准绳》)。
2.溃疡不敛,湿疮,湿疹,眼睑溃烂。有生肌敛疮,收湿止痒,解毒诸功效。常配煅石膏、龙骨、青黛、黄连等

同用,以提高药效。如治疮疡不敛,配龙骨同用,研极细末,干掺患处的平肌散(《御药院方》)。若配黄连、冰片,可治眼眶破烂,畏日羞明,如黄连炉甘石散(《证治准绳》)。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水飞点眼、吹喉。一般不内服。
【使用注意】 宜炮制后用。
【古籍摘要】
1. 《本草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
调敷。”
2. 《本草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尚含铁、钙、镁、锰的碳酸盐。
煅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锌。
2. 药理作用:本品所含的碳酸锌不溶于水,外用能部分吸收创面的分泌液,
有防腐、收敛、消炎、止痒及保护创面作用,并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长。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炉甘石或经适当配伍治疗湿疹、黄水疮、漆疮、药物性皮炎、肛门瘙痒症、睑缘炎、泪囊炎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用炉甘石、甘草、冰片,制成炉甘散,外用治疗皮肤溃疡154例,有效率96.75%(时珍国药研究,1997,2∶148);用炉甘石100g,煅后淬于三黄汤内,取出晒干研极细末,再加冰片5g共研,取适量撒于创面,治疗烧伤残余创面78例,治愈率97.4%(辽宁中医杂志,1994,11∶507)。此外,又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儿童缺锌症等疾病。
4.不良反应:有些炉甘石含铅及镉,有相当大毒性。本品口服后在胃内可生成氯化锌,会刺激腐蚀胃肠道。


硼 砂 Pengsha
《日华子本草》

为天然矿物硼砂的矿石,经提炼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产于青海、西藏等地。一般8~11月间采挖。除去杂质,捣碎,生用或煅用。又名月石、蓬砂。
【性能】 甘,咸,凉。归肺、胃经。
【功效】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应用】
1.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本品能清热解毒,消肿防腐,为喉科及眼科常用药且较多外用。若配伍冰片、玄明粉、朱砂同用,可治咽喉、口齿肿痛,如冰硼散(《外科正宗》)。若配冰片、炉甘石、玄明粉共为细末点眼,可治火眼及翳障胬肉,如白龙丹(《证治准绳》);若配冰片、珍珠、炉甘石、熊胆为细末点眼,治火眼及目翳,如八宝眼药(《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2.痰热咳嗽。本品味咸性寒凉,内服可清肺化痰。较宜于痰热咳嗽并有咽喉肿痛者。可与沙参、玄参、贝母、瓜蒌、黄芩等同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极细末干撒或调敷患处;或化水含漱。内

服,1.5~3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 本品以外用为主,内服宜慎。
【古籍摘要】
1. 《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癥结喉痹。”
2. 《本草纲目》:“治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嗝反胃,积块结瘀肉,阴溃,骨鲠,恶疮及口齿诸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四硼酸钠(Na2B4O7·10H2O),另含少量铅、铝、铜、钙、铁、镁、硅等杂质。
2.药理作用:硼砂对多种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浅部皮肤真菌及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并略有防腐作用。对皮肤和粘膜还有收敛和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硼砂能抗电惊厥和戊四氮阵挛性惊厥;减轻机体氟负荷,调整体内微量元素平衡,增加尿氟排出,但不能动员骨氟的移出。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硼砂为主适当配伍可用于防治复发性口疮,效果良好。近年还报道:取硼砂10g开水冲化后洗头,三日一次,治疗脂溢性皮炎120例,全部有效(中国乡村卫生,1992,7∶14);硼砂研细末,取少许涂于眼睑结膜处用,治疗急性腰扭伤204例,痊愈率93%(中医函授通讯,1995,2∶31);成人每次服硼砂1.0~1.5g,日3次,半年不发病者减为日2次,治疗癫痫35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1.4%(中国乡村医生,1992,4∶19)。此外,又可用治汗斑、真菌性阴道炎、氟骨病等。
(陕西中医学院 胡锡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