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以下是520作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供大家参考!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

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批准后印发实施。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及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政府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等内容,重点规范市(地)级和县级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能;乡镇街道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临时安置等内容,重点规范乡镇层面应对行动,体现先期处置特点。

针对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重要目标物保护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紧急恢复等内容。

针对重大活动保障制定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活动安全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等内容。针对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队伍、物资、装备、资金等资源保障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组织指挥机制、资源布局、不同种类和级别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资源调用程序等内容。

联合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相邻、相近地方人及其部门间信息通报、处置措施衔接、应急资源共享等应急联动机制。

第九条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大型企业集团可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参照国际惯例,建立本集团应急预案体系。

第十条政府及其部门、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可根据应急预案,并针对突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灵活制定现场工作方案,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应急队伍分工、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应急装备保障和自我保障等内容。

第十一条政府及其部门、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内容一般包括风险隐患分析、处置工作程序、响应措施、应急队伍和装备物资情况,以及相关单位联络人员和电话等。第十二条对预案应急响应是否分级、如何分级、如何界定分级响应措施等,由预案制定单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章预案编制

第十三条各级人应当针对本行政区域多发易发突发事件、主要风险等,制定本级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编制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完善。

单位和基层组织可根据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制定本单位、本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第十四条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组成预案编制工作小组,吸收预案涉及主要部门和单位业务相关人员、有关专家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编制工作小组组长由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潜伏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持续性。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以及社会结构的脆弱性,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各种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且逞继续发展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经过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和2008年抗击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全事件,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了应急处置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处置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地区本该避免的事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应对突发事件不利的原因 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对不力,无所作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其一,缺乏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主要表现为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初,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从偶然的、表面的、零碎的、初露端倪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明察秋毫,未能从蛛丝马迹中及时准确判明情况;也有的领导平时习惯于抓所谓“大事”、“要事”和面子事,不屑于抓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从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错失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时机,最终发展成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局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的领导干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敷衍态度,怕得罪人,怕丢乌纱帽,遇到矛盾绕道走,处置不及时,从而导致酿成大祸。 其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动性。表现为面对突发事件,没有通盘考虑,抓不住主要矛盾,对突发事件的成因、性质、趋势未能准确判断,遇事慌张,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手段粗暴,从而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 其三,缺乏快速反应的果断性。表现为面对来势猛、发展快的突发事件,反应慢、等待观望、放任自流,缺乏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缺乏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缺乏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的能力;缺乏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 其四,缺乏引导沟通的协调性。表现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在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表现在对突发事件宣传教育疏导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哄、骗、推、唬的问题,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时,讲不到点子上、讲不到理上、讲不到心上,就事论事讲表面理,简单生硬讲不清理,不着边际讲不准理,似是而非讲歪理,从而带来很多“负刺激”、“负效应”。 其五,缺乏把握规律的预见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应变不力,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从时空的角度观察形势和历史地看待事物发展,不善于把握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发展进程,不关注国际动态、社会发展动向、热点问题和群众思想变化,缺乏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把握和谋后而动、预后而立,造成被动应付的局面。 其六,缺乏信息公开的及时性。面对突发事件,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采取回避、隐瞒、掩盖的方式,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和对公众回应的力度,从而使失实的信息或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 二、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考试没合格”的问题,是我们党在新形势新阶段必须努力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提出对策。 对策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性。以对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的应对与沟通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的应对与沟通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危害。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突如其来,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危害程度难以预料。 危险性: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紧迫性:事件发展迅速,需要非程序化决策,非常态措施应对。 不确定性:难以判定事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事态迅速扩大。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 突发性公共事件直接威胁到人类安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虽然积极防御,但突发性公共事件不但没有呈下降趋势,反呈频发态势,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有增无减。缅甸热带风暴袭击中死亡人数已超过3万人,西藏拉萨打砸抢烧骚乱事件经济损失超过3个亿;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在全球范围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已由个别孤立事件变成普遍现象,由偶发事件变为频发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性甚至可能跨出国界,扩散、蔓延到邻国,引发国际纠纷。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因操作不当导致爆炸,松花江水域数百公里被污染,国内哈尔滨考试,大网站收集市民抢购饮用水,国外引起俄罗斯的抗议及索赔,使我国声誉受损。 三是危及执政党的地位。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会危及政治稳定,动摇公众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公信力。肆虐英国长达20年的疯牛病,导致公众对执政当局的不满,使保守党在1996年的连任竞选中败北。 二、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案三制)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不仅给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

浅谈当前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浅谈当前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这几年,我国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了相当多的问题和困难,这其中,有人为制造的问题,也有自然灾害。当问题突然出现,灾难发生,作为最基层的党员干部,应该怎样面对,怎样处理?从雪灾,地震,到重大交通事故,公共卫生问题,都在考验着我们处理突发时间的能力。笔者通过分析最近发生一些事件后,一些部门负责人和发言人对面对外界的处理的方式方法,总结了主要应面对的三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性。以对党忠诚和极端负责的态度,聚精会神地分析各种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以一种责任心态,理性心态,机遇心态处置突发事件,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现场指挥要到位。应对好处置好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政治,是覆盖全方位的工作。应对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最佳境界的决定因素。面对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在基本判明事发地点和类型之后,立即部署处置力量,做好先期的稳控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控制事态发展,有效防范影响的深化,另一方面要特别善于抓住应对和处理的最佳时机,力争主动。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试卷90分答案

1、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常态的管理。 正确 错误 2、天灾人祸是百年不遇、十年不遇的,是偶然发生的。 正确 错误 3、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正确 错误 4、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就好,不需要做专门训练。 正确 错误 5、一个优秀的决策者还要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 正确 错误 6、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损害程度也是多层次性的。 正确 错误 7、法律都是正常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也不例外。 正确 错误 8、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法律、决策的制定也要按照惯常的民主程序。 正确 错误 9、法律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人民的权利在无意中受到侵犯,他们有请求国家给予赔偿的权力。 正确

错误 10、有时媒体是朋友,有时媒体是敌人;有些媒体是朋友,有些媒体是敌人。 正确 错误 11、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 口蹄疫 禽流感 危险化学品泄露 急性职业病 12、社会安全事件不包括() 重大群体性事件 重大刑事案件 涉外突发事件 交通运输行业严重人员伤亡 13、四级国家预警级别预警颜色分别是() 红橙黄绿 红橙黄蓝 橙红黄蓝 红黄蓝绿 14、下列对于行政的紧急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在制定与执行政策时不按照法律程序办事 在制定与执行政策时不考虑程序 紧急情况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注意行政权力是否在边界限制之内 1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危机现场中的“管理者效应”()

“鸵鸟反应” “兔子反应” “黄粱美梦反应” “出租车式的反应” 16、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说明天灾人祸是() 百年不遇的 可以预防的 偶然发生的 经常出现的 17、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灾难已经发生,考虑它的威胁源头没有异议 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处理,别的部门管了就是越权 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事件发生了,追究责任是首要的 18、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包括() 我驻外使领馆或机构及人员遭受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遭冲击、围攻 交通要道或枢纽遭阻断 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聚众闹事、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及暴狱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突发事件的爆发期政府要做的事情() 做出决策 搜集信息 组织资源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互动性,并能冲破丰流媒体的束缚,使得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通畅。新媒体给政府行政带来双重的影响,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成为一把“双刃剑”,为政府带来新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困境 1.危机意识提高的困境 对于突发事件,部分政府官员缺乏危机意识,缺少对新兴媒体的认识和关注。2014年3月的云南昆明火车站暴方恐怖事件,造成无辜民众29人死亡、143人严重受伤,政府没有及时觉察,并采取应对方法避免悲剧。此类暴力事什给政府敲响了警钟,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境外恐怖分子遥控指挥境内恐怖活动的重要工具,在政府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的情报工作。 2.机制构建的困境 第一,缺乏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面对危机的预警机制存在诸如信息传递失真、信息获取不完全、信息解读失误等问题,增加了行政成

本,损害政府的形象。近几年PX项目事什,政府未及时展开环境信访、召开民众听证会,忽视民众的利益诉求,最终引发群体性事件。 第二,舆情监控机制不完善。新媒体为信息的海量传播提供条件,这些信息中不乏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例如H7N9流感盛行时期,对板蓝根神奇药效的鼓吹,体现了我国舆情监控机制的小完善,容易为突发事件埋下隐患。 第三,突发事件问责制的不完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民开始通过多元化的方式积极向政府问责。我国行政问责制起步较晚,在行政问责中存在许多问题:不同类型主体之问的问责存在真空地带,例如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对政府的问责;在问责制的执行和监督上,还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问责范围和期限还有待明确。 3.政府应对技巧的困境 政府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信息处理及危机公关的缺失。在突发事件出现之时,相关政府部门往往存在信息滞后和口径不一等现象,信息的时效性落后于新兴媒体;同时,官民之问缺乏平等的交流与协调,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行为方式只会为突发事件的扩大提供七壤。例如在2014年4月5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要求措施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措施 一、建立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及预防、应急措施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项目部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与客户的财产安全,保证客户订单生产的正常运行,维护社会稳定,我公司制定本预案及处理措施。 2、突发事件适用范围 本预案及预警机制适用于我项目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预防工作。本预案所指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伤 (2)自然灾害(雷电、暴风雨等) (3)火灾(电器或人为造成) (4)造成第三方伤害(包括机械事故或人为伤害他人) (5)造成客户财产损失 (6)员工违章操作或是操作时存在安全隐患、疏于防范等预后事故。 (7)影响生产安全与稳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如食物中毒、或其他因素引起停工)。 (8)影响生产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社会事件(如政治、战争、罢工、用工荒)3、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计划为先,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做好日常安全方面的工作,消灭隐患,杜绝紧急事件的发生。 (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在进行先期处置的同时,迅速向相应工作组报告。 (3)工作组人员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判定事件程度及是否需要社会救助,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相应处置,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4)处理迅速、准确、有序、有重点:发生紧急事件后,首先保持镇静,有序组织事件的处理,安排事情要责任分清,岗位明确,反应迅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随时调整策略以应付情况的变化,防止损失扩大及事态恶化,防止顾此失彼。 (5)项目经理有先斩后奏的首要重点是保全和抢救人的生命,其次才是财物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3套试题含答案汇总

1.单选题【本题型共25道题】 1.完善的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关键是制定完善的突发事件()。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上下功夫。A A.应急预案 B.解决方案 C.法律法规 D.行政政策 2.()是指导和规范这些主体的危机决策行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C A.危机决策预警 B.危机决策主体 C.危机决策制度 D.危机决策实行 3.()是指短期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件. C A.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突发卫生事件 D.突发卫生危机 4.依法行政就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B A.政府 B.行政机关 C.管理者 D.公民 5.罗伯特?希斯在描述完整的危机管理过程时认为,在反应和恢复管理中强调的重点是()。B A.公众参与 B.公众认知 C.公众传播 D.公众行为

6.突发事件法制属于()法制,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 A.常态 B.非常态 C.固定 D.变动 7.打击全球性恐怖活动的最重要的途径是打击到处散布恐怖的()。B A.暴力行为 B.思想观念 C.武装人员 D.意识形态 8.()是通过有组织的活动,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的科学和技术。C A.公共医学 B.群众卫生 C.公共卫生 D.群体卫生 9.在非常规状态下,与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相比,()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D A.法定公民权利 B.行政紧急权力 C.政府职权 D.行政权力 10.()是金融法制建设的前提。A A.金融立法 B.金融执法 C.金融司法 D.金融法案 11.应对危机的手段有许多,其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C A.政治手段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答案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0.0分; 默认单题2.0分) 1、法律都是正常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也不例外。()(2.0分) 正确 错误 2、天灾人祸是百年不遇、十年不遇的,是偶然发生的。()(2.0分) 正确 错误 3、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损害程度也是多层次性的。()(2.0分) 正确 错误 4、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常态的管理。()(2.0分) 正确 错误

5、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法律、决策的制定也要按照惯常的民主程序。()(2.0分) 正确 错误 6、有时媒体是朋友,有时媒体是敌人;有些媒体是朋友,有些媒体是敌人。()(2.0分) 正确 错误 7、法律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人民的权利在无意中受到侵犯,他们有请求国家给予赔偿的权力。() (2.0分) 正确 错误 8、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2.0分) 正确 错误 9、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就好,不需要做专门训练。()(2.0分) 正确

错误 10、一个优秀的决策者还要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2.0分) 正确 错误 第2部分:单选题 (共20题,共40.0分; 默认单题2.0分) 1、公务员情绪的稳定性是指()(2.0分) 面对突发事件必须要有平常心 面对突发事件不可以有恐惧感 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办事能力 面对突发事件没有任何压力 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危机现场中的“管理者效应”()(2.0分) “鸵鸟反应” “兔子反应” “黄粱美梦反应” “出租车式的反应”

3、四级国家预警级别预警颜色分别是()(2.0分) 红橙黄绿 红橙黄蓝 橙红黄蓝 红黄蓝绿 4、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2.0分) 灾难已经发生,考虑它的威胁源头没有异议 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处理,别的部门管了就是越权 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事件发生了,追究责任是首要的 5、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2.0分) 口蹄疫 禽流感 危险化学品泄露 急性职业病 6、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造成的。(2.0分)

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近年来,部分领导干部在面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挑战中,往往由于应对不当,引起一系列危机的次生灾害及社会矛盾,使政府和领导公信力受到影响。本文梳理了领导干部面对突发事件处置不当的表现形式,并提出化解策略,供广大领导干部学习参考。 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六种不当表现: 拖。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常有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是能拖则拖,面对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质疑,不作积极和有效的回应,希望以时间换空间,达到息事宁人的效果。 否。遇到危机事件质疑时,第一时间本能地就想到否认,否认的内容包括事实真相、责任认定及具体原因等客观要素。 急。当危机事件发生后,急于转移公众视线,撇清与该事件关系,往往将事件归结于自然灾害等客观外在因素,推卸责任,力图减少危机事件直接带来的压力,达到引导舆情的目的。 抗。遇到危机事件时,往往忘记自己的公职人员和公共利益捍卫者的身份,时常将自己置于公众对立面,一遇到公众的质疑就会出现情绪失控,抱有一种对抗的态度,缺乏应有的宽容和包容心。 堵。危机事件发生后,不是根据事态情况主动公布真相,做好危机沟通和应对,而是习惯于人为地堵塞信息传播渠道,寄希望于删帖或封网页等极端措施,试图从源头上去封堵信息传播,达到控制危机事件目的。 控。在危机事件处置实践工作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不同声音的发布者进行强制控制,有的甚至违法采用强制措施限制当事人的人身自由来维稳、控制危机。 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回应公众关切,全方位引导舆情,消除群众的质疑。具体要做到以下六点:态度坦诚,勇于担当。在危机事件应对中,领导干部首先应树立对民负责和态度诚恳的形象和姿态,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坚持实事求是、诚恳面对的原则,抱有宽容开放的心态。如果危机事件的确是政府或领导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勇于面对、敢于担当,及时给予道歉和承诺,回应公众的关切;如果危机事件与政府或领导无直接关系,也要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消除公众对政府的疑

突发事件管理措施

象州县人民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有关科室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 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 测信息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公选笔试资料: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一、迅速控制事态 无论面对的是何种性质、何种类型、何种起因的突发事件,领导者都应积极进行处理,立刻作出正确反应并及时控制局势,以积极的态度去赢得时间,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而不应一开始就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追究责任,多方埋怨,推诿搪塞,从而耽误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造成处理的被动局面。此时领导者应从容面对,快速反应,果断行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和首战,要达到这一目的,领导者可采用: 1.心理控制法 心理控制的方法是告诫我们在意外和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心理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冲击与压力,使大部分人处于强烈的冲动,焦躁或恐惧之中,所以领导者首先应控制自己情绪,冷静沉着。领导者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组织成员的心理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并能在领导者的引导下恢复理智,利于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迅速及时解决。要达到心理控制的目的,领导者可以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领导者自身要从容镇定。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一种遵从心理,即受他人活动影响,自己也从事和他人同样的活动。越在心理波动,价值选择目标不定的情况下,越易于产生遵从心理。因此,在突发事件来临时,领导者要冷静,不能自己先乱了方寸。 第二,多做说服教育。现在发生在基层的突发事件,大多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群众要求大部分是合理的或具有合理因素,只是因为急于解决问题而采取了过激的方式,为此,只能采取说服劝解,释疑答惑等方法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安定人心。 2.组织控制法 组织作为重要资源,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组织的作用无法替代。发生在齐齐哈尔市“8?4”侵华日军遗化武器中毒事件,政府成功的运用了组织控制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3年8月4日,事件发生后,政府成立了由公安、环保、卫生等部门组成的救援领导小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立即启动《危险化学品工作预案》,救援领导小组责成公安局出动150多名警力控制了l0多处现场,对运桶的车辆进行了封锁,并对所有涉及有毒物质的人员进行逐一排查,使事态及时有效得到控制。 二、准确找到突发事件症结 要真正彻底消除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危机,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突发事件原因,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一阶段主要是作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1.收集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 突发事件的原因深藏在事物的内部,隐含在各种现象之中,要想把握它,必须掌握大量的材料,并能对此进行分析与综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据此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领导者在收集材料和信息的过程中,一般可采用公开调查和隐蔽调查等方法。公开调查法,即事件发生后立刻深入现场,观察事态的发展,了解破坏程度,特别要关注群众的情绪。可以广泛听取事件参与者、目击者的反映,想法。不漏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思路敏捷,善于从薄弱环节人手,寻找新的突破点。只有实地调查,领导者的感受才会强烈,解决的态度才会更坚决。隐蔽调查是指对有些突发事件不便做公开调查,而采用暗中观察,在不引起对方的警觉和不激化矛盾的情况下,依法收集掌握事件的情况和踪迹。至于采用何种方法去调查,主要还是依据事件本身的性质,要从实际出发。但有一点是要提醒领导者注意,材料必须真实。虚假的材料只能搞乱领导者的思路,使危机的处理走上弯路,给组织造成更大的损失。 2.确定事物的性质这是危机管理的关键。 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这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做战略性的分析,包括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是来源于组织内还是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说到突发事件,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已经描述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人常说:防患于未然,即是要及时发现某些可能引起不安全事件的苗头,并予以制止或者及时处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遇到突发事件,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冷静、机智、果断。谨记,千万不要慌乱,慌张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管事情能不能及时解决,都要及时汇报辅导员、班主任等老师,汇报时要说清楚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 下面针对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一、课堂上有人晕倒怎么办?体育课或课间活动时有学生骨折、流血不止、脚手扭伤等处理措施

1、课堂上有人晕倒时,掐两下人中,有急救知识就用下,没有的话、谨记别随便动伤者,保持伤者呼吸顺畅,马上找校医院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寻求帮助。 2、体育课或者课间活动时,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剧烈运动时,有学生骨折时,尽可能少搬动伤者,如须搬动必须动作谨慎、轻柔、稳妥,以不增加伤者痛苦为原则,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 3、如果在野外,遇到骨折又无法及时联系上医务人员的情况下,可做以下适当处理,疑脊椎骨折必须用木板床水平搬动,绝对禁忌头、躯体、脚不平移动。注意保暖及现场抗休克。有创口则应包扎及止血。伤者骨折端早期应妥善地简单固定。一般用木板、木棍、树枝、扁担等,所选用材料要长于骨折处上下关节,做超关节固定。固定的松紧要合适,不能太紧或太松。固定时可紧贴皮肤垫上棉花、毛巾等松软物,外以固定材料固定,以细布条捆扎。然后送往医院救治。 4、四肢或手指出血,应马上用一场干净的纱布或较宽的干净布将伤口紧紧地包扎住,若有云南白药首先洒一些药粉后再包扎。如果是鼻子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心得体会 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学习心得体会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人民的公仆,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想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分子,要想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势必不断加深对推动科学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自觉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

央宣传部等36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材料作为第三批全国干部培训的通用教材,是党建读物的一本好书,我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进行了学习,收获颇多,现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结合本地区实际谈几点体会,由于本人到镇工作时间较短,很多的人文、地理还不熟悉,谈的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及分类、定级 对突发事件的定义,国内外各有其说,很难形成统一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法中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必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界定突发事件有4个要件一是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二是破坏性,事件给公众的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危害往往是社会性,受害对象也往往是群体性的。三是紧迫性,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四是不确定性。事件的发展和可能的影响往往根据既有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一节突发事件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 国际上研究危机管理的学者把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从具体的危机管理角度出发,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以及战争、恐怖袭击或其他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 对于危机事件或状态的分析,可以从事件的危害程度、事件的影响方式、事件的影响范围等三个维度考虑。 (1)灾害和灾难主要是指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由二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或)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损失的现象或过程。 (2)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更加强调的是事件的影响方式是突如其来的,事先难以预料,需要紧急处置。 (3)危机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突发事件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突发性和紧急性 (二)高度不确定性 (三)影响的社会性 (四)决策的非程序化 三、突发事件管理的内涵 突发事件管理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危机管理需要面对三个事实要素:

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二、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 (一)重大自然灾害频发 (二)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三)重大传染性疾病形势严峻 (四)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五)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 (六)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 三、我国突发事件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危机管理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法律框架脆弱 (二)综合协调机构缺乏 (三)危机应对网络松散 (四)社会应对能力薄弱 (五)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 (六)专家咨询队伍薄弱 第四节我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建设 一、突发事件发展周期管理 根据危机的发展周期,危机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危机预警及准备、识别危机、隔离危机、管理危机以及善后处理阶段。 每一个具体的阶段都要求危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应急管理策略和措施,准确地估计形势的发展变化,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1doc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一、迅速控制事态。无论面对的是何种性质、何种类型、何种起因的突发事件,领导者都应积极进行处理,立刻作出正确反应并及时控制局势,以积极的态度去赢得时间,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而不应一开始就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追究责任,多方埋怨,推诿搪塞,从而耽误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造成处理的被动局面。此时领导者应从容面对,快速反应,果断行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和首战,要达到这一目的,领导者可采用:1.心理控制法心理控制的方法是告诫我们在意外和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心理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冲击与压力,使大部分人处于强烈的冲动,焦躁或恐惧之中,所以领导者首先应控制自己情绪,冷静沉着。领导者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组织成员的心理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并能在领导者的引导下恢复理智,利于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迅速及时解决。要达到心理控制的目的,领导者可以两方面去努力。第一,领导者自身要从容镇定。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一种遵从心理,即受他人活动影响,自己也从事和他人同样的活动。越在心理波动,价值选择目标不定的情况下,越易于产生遵从心理。因此,在突发事件来临时,领导者要冷静,不能自己先乱了方寸。第二,多做说服教育。现在发生在基层的突发事件,大多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群众要求大部分是合理的或具有合理因素,只是因为急于解决问题而采取了过激的方式,为此,只能采取说服劝解,释疑答惑等方法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安定人心。2.组织控制法。组织作为重要资源,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组织的作用无法替代。发生在齐齐哈尔市“8?4”侵华日军遗化武器中毒事件,政府成功的运用了组织控制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3年8月4日,事件发生后,政府成立了由公安、环保、卫生等部门组成的救援领导小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立即启动《危险化学品工作预案》,救援领导小组责成公安局出动150多名警力控制了l0多处现场,对运桶的车辆进行了封锁,并对所有涉及有毒物质的人员进行逐一排查,使事态及时有效得到控制。二、准确找到突发事件症结要真正彻底消除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危机,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突发事件原因,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一阶段主要是作好如下方面的工作:1.收集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突发事件的原因深藏在事物的内部,隐含在各种现象之中,要想把握它,必须掌握大量的材料,并能对此进行分析与综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据此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领导者在收集材料和信息的过程中,一般可采用公开调查和隐蔽调查等方法。公开调查法,即事件发生后立刻深入现场,观察事态的发展,了解破坏程度,特别要关注群众的情绪。可以广泛听取事件参与者、目击者的反映,想法。不漏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思路敏捷,善于从薄弱环节人手,寻找新的突破点。只有实地调查,领导者的感受才会强烈,解决的态度才会更坚决。隐蔽调查是指对有些突发事件不便做公开调查,而采用暗中观察,在不引起对方的警觉和不激化矛盾的情况下,依法收集掌握事件的情况和踪迹。至于采用何种方法去调查,主要还是依据事件本身的性质,要从实际出发。但有一点是要提醒领导者注意,材料必须真实。虚假的材料只能搞乱领导者的思路,使危机的处理走上弯路,给组织造成更大的损失。2.确定事物的性质这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这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做战略性的分析,包括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是来源于组织内还是组织外,是来源于国内还是国外,来源于哪些社会阶层或群体?危机所涉及的冲突是以什么方式来破坏社会,最终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些分析,使之对危机认识更深刻,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危机的策略方案,争取控制危机的主动权。林肯说:“我从来不为自己确定永远适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个具体的时刻争取做最合乎情理的事情。3.制定具体解决措施,事件的性质确定以后,必须迅速制定处理问题的总体方案。解决危机的方案,首先要具有可行性,能在现有条件下付诸实施的可能,不求完美,但求实效。其次,要注重效果,标本兼治。突发情况的处理既要着眼于当前事件本身的处理,又要着眼于组织良好形象的塑造。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和视野狭窄、鼠目寸光的短期行为,而应从全面的、整体的、

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处理

前不久我院发生了电梯困人事件,充分暴露了我院在安全工程方面的某些缺陷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为了创建平安医院的的宗旨,为了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为了更好地保障病人与医疗人员的安全,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改变我院以前的一些做法,加强我院在这安全方面的训练。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个人认为个人应该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1、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出现区域性的、较为严重的突发性事件时,不要慌乱,在没有得出事件结论之前不要随便下结论并传播谣言以致造成恐慌。 2、及时上报。凡是在我院出现的一些比较严重异常的现象应及时上报给当天值班的领导。 3、要一切都以安全为主,不管是病人或者医疗人员的生命都是最重要的,所以首先要保护生命的安全。 4、如果是病人出现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通知医生进行相应的救治工作。 对于应对医院的突发事件,减少各方面的损失,是一件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工作,所以我觉得我们医院管理层应该做到一下的几点: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应该成立医院的突发事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责任制,责任到每个领导干部身上,把处理医院突发事件提到医院议事日程上来。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在医院内部开展各种各样的安全宣传,并且结合医院实际开展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学习活动,提高医疗人员对安全的关注程度,营造人人时时刻刻注意安全的良好氛围。 3、健全、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

制定各种应对医院突发事件的规章制度,使得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明确各项分工。比如:谁负责安抚病人?谁维持秩序?谁处理事件?等 4、制定预演方案、定期进行演练 医院的管理层应该制定各种的预演方案,并定期进行突发事件的演练,来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且每次的演练之后要进行总结,把各项任务做到最好,尽量做到以预防为主。 5、加强监管、全面的落实 单纯只有制度,没有实施的监管,再好的制度也是一张白纸。所以要成立以管理层、普通医疗人员及社会群众的监管小组,时刻对医院安全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我院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个人及单位的一些浅见,如有不足敬请批评指正。 吴颖艳 2011-9-22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一、善解媒体:认识到位,不拒绝采访。 舆论引导、舆论宣传、舆论监督,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舆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回避和拒绝采访将不利于宣传自己或还事实以真象。所以不要怕记者、不回避记者,不拒绝采访,接待要彬彬有礼,对有些不良记者的有意挑衅行为要不亢不卑。 互联网打破了大报以及其他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有很多致命的新闻首先是从地方小报记者那里发出来,经过网络的迅速传播,成为大报或央视、新华社等媒体的深入报道的素材。 因此,我们应做到大报、小报记者一律同等对待。 二、善待媒体:面对采访要从容自如,有礼有节。 面对记者的提问,在自己准备的内容之内的,可客观、准确的回答,对把握不准的,一定不要回答,也不要擅自发表个人观点。对于记者一些叼钻的提问,不要像做考试题一样一一回答,我们不能重复对方提问的内容,我们可以循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逃出提问陷阱。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要说“无可奉告”,对实在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以笑应对,做到风度翩翩,彬彬有礼。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不是特殊情况,不要接受电话采访。因为声音的感染力不如面对面地加上表情和手势,所以要与记者面谈。再者现在技术手段太先进,有些记者会通过技术手段断章取义,歪曲事实。 三、善用媒体:转危为机。 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快、准、有序,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臵机制的同时,要迅速成立新闻发布工作组,集体研究,

统一口径,由专人向外界发布信息。而且发布信息要及时、要准确,并且要有序,有序就是随着事件的进展情况,每一个阶段都要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而不是等整个事件完结以后,再发布信息。因为谣言止于事实、谣言止于智者,通过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让公众了解事件真象,有利于问题的处理。 四、突发事件媒体沟通的常见的错误方式。 1、对负面舆论不悄一顾,懒得回应。 2、简单否认了事。 3、封堵、遮掩,通过各种手段阻止报道。 4、鸵鸟政策,躲起来或想蒙混过关。 5、推卸责任。指责他人,使本来可能化解的危机不断地升温。 6、与媒体对抗。 五、与媒体打交道的十大黄金法则: 1、准备原则:接受记者采访前应先了解他的一贯新闻报道兴趣 点和写作、采访风格;必须清楚记者要什么?你要说什么?了解采访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并准备好答案,让记者引用你的话,精心构思策划,像记者一样思考,记住长篇大论不如入耳入脑入心一句话。如果是电视采访,出镜前向前看,向后看(与镜头距离1.5米),保持良好的形象和避免背景的负性影响。接受采访的人要事先演练。有条件的可以用模拟录像演练采访,无条件的可对着镜子练习,由同事检查并反馈意见。 2、快速原则:兵贵神速,及时回应; 二小时内必须发言,每 天发布2~3次。接受采访时应当尽快讲事实,慎讲原因。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以下是520作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供大家参考!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 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批准后印发实施。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