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

历史

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五”,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这说明

A.国家一统局面被打破B.各部族交融得到加强

C.宗法制度已走向瓦解D.周王室势力开始衰落

2.据下表1可知,3世纪上半期

表l汉魏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的统计表(摘编自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A.门阀士族势力受到抑制B.汉代选官制制度得以延续

C.豪强地主垄断人才选拔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减弱

3.唐宋时期人们注重服饰仪表,有“衣裳不知洁,人前满面羞。行时无风采,坐在下行头”

的诗文记述;朱熹更指出“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据此可知唐宋时代

A.理学观念影响了生活服饰B.礼仪教养的准则深入人心

C.史料实证可借助诗文记述D.崇尚穿着折射了社会富有

4.982年,北宋太宗下诏,将荒芜的土地分给那些“勤稼穑”而缺乏种子和土地的农户。并要求“明立要契,举借种粮......,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官司”。1155年,南宋高宗下诏:“若见佃人不愿承彻,即开具田段、坐落去处、所纳租课数目,另行招人承佃。”

这说明宋代

A.人身依附关系日趋松弛B.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

C.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D.人地矛盾突出危及统治

5.中医学历史上有过三次意义重大的发展高潮,春秋战国到秦汉,在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中问世的《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唐宋年间文化言论自由时写就的《千金方》等针对性极强的医学经典,再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盛极一时的《本草纲目》等医书的诞生。

这说明

A.中医药学发展服务于农耕经济B.政治局势影响中医学的发展

C.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D.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医学传播

6.研究表明,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外国进行自由贸易,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

表2外国白银输入中国统计表

表2中的数据统计说明,当时

A.农产品商品化冲击了自然经济B.中国传统手工业仍然具有活力

C.朝贡贸易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D.白银大量流入影响了国内市场

7.在1874-1894年的20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由6080万两上升到8103万两,增长幅度为30%。这一变化打破了自乾隆中期以后一百多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长期徘徊在4000万两左右的局面。晚清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关税自主改革措施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社会秩序的稳定便利政府征税

8.表3反映了部分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

A.主张学习西方制度实现自强B.宣传开放思想以求改革

C.认清了当时腐败落伍的现实D.鼓励自由贸易以求富强

9.1948年8月7日召开的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次大会,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它是个临时性的,而且也是华北一个地区的。但是,它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这次大会

A.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B.背景是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C.奠定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D.体现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特别是对有些稀缺的资源(如石油)作了更为详尽的普查工作和和勘探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A.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B.适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D.配合“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11.公元前4世纪以降,雅典案件的审判通常由执政官主持,陪审法庭审理,但他不能给出或者影响案件的判决;当事人轮流陈述并做简短答辩后,陪审员无须仔细考虑和讨论便可投票裁决。这说明古雅典

A.司法程序过于繁琐注重形式B.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血缘政治仍然影响法律实践D.司法程序体现主权在民思想

12.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西塞罗意在说明

A.法律是至高无上的B.执政官是最高的统治者

C.法律就是最高执政官D.法律应该由执政官制定

13.15世纪的知识分子相信他们的时代代表了继黑暗时期之后古典文化的再生,由此创造了“文艺复兴”一词,这一词直到19世纪才被人们接受。今天的历史学家则把文艺复兴时期定为从中世纪向现代文明的过渡时期,而不是一个明显的断代时期或转折时期。这说明

A.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B.史料实证原则应贯穿历史研究

C.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解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证14.有学者在评论15、16世纪的欧洲菜肴时,称其“完全消失在调料(以胡椒、桂皮、豆蔻花为主的香料)里了,食物本身已经无足轻重,它成了稀奇古怪的调料的附庸”。这说明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15.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确立了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的原则,规定在任的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的实施

A.体现了议会对政党的监督B.阻滞了政党政治的正常发展

C.说明政党斗争决定内阁政策D.有利于国家政治的有序运行

16.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其著作《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说:“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以下能用来佐证作者观点的史实是

A.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与发展B.以美为首的盟国离心力加强

C.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局面结束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一)必考题:共4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而采取的主要举措。(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17世纪初,荷兰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商业体系扩展到东西印度,把垒球贸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如白银、香料控制在自己手中。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

——摘编自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徽一兼谈西欧商人资本》

材料二1925-1933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38%。1933年仅上海30人以上的工厂已达3485家,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数的36%,资本总值为19087万元,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资本额的60%。近代上海确立了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840-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原因。(每点1分,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和阿姆斯特丹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在第20-22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王安石为推行新法,在熙宁年间对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改革内容主要是与变法密切相关的官僚机构和人才问题。王安石对一些闲散机构未加裁除,而是依照循名责实原则部分地恢复其职掌,如兵部原仅管文书,变法中成为推行新法的阵地,可以“教阅诸路保甲”。同时设置新机构,如制置三司条例司,它名义上是理财机构,实际则是主持变法的总枢纽,为“中书之外又一中书也”。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对老弱无能者给以照管宫观等闲差,对反对派对采取调离中央或降黜的方法而极少免官。王安石还主张高薪养廉,尤其是大幅提高基层官员的俸禄。王安石认为整顿官制要从官员的培养、选拔的源头抓起,熙宁四年,王安石下令改革科考内容:力图选拔一批改革人才。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熙宁官制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熙宁官制改革。(6分)

21.【历史——选修3:20世纪和平与战争】(12分)

材料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后,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奉行戴高乐主义,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戴高乐决定从法国利益出发,改善东西方关系,推行新的东方政策。1960年3月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方针与“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设想。1966年6月,戴高乐应邀访问苏联,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法苏联合声明,指出“两国政府一致认为,欧洲问题首先应该在欧洲范围内加以考虑”。此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许多东欧国家。此后,法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全面开展了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交流。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访问苏联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戴高乐访问苏联的意义。(6分)

2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赵复,字仁甫,宋末元初德安(夸湖北安陆)人。赵复一到燕都,以所记程朱所著诸经传注,全部抄录给姚枢。赵复的名声也随之在燕都传扬开来,以致“学子从者百余人”。赵复回燕都,讲授理学,使身居相位的杨惟中听了也深受启迪,开始对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杨惟中与姚枢筹划,建立了太极书院和周子祠,“收集伊洛诸书,载送燕都”;“选取遗书八千余卷,请复讲授其中”。杨惟中等选拔“俊秀之有器度者为道学生”,接受赵复等儒师的教育。赵复在太极书院讲学日久,声誉日增,河北一带,“游其门者将百人,多选材其间”。赵复于教书讲学以外,还著有《传道图》《伊洛发挥》《师友图》等,但都未能流传下来,从《元史》中可以看出,《传道图》主要是叙述从伏羲、神农、尧、舜、禹到孔子、颜回、孟子,再从孔孟直到宋代的周程张朱这一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实际上是一部经学发展史。

——摘编自吴志根《元初北方理学的传播者赵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复的历史功绩。(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复取得功绩的原因。(6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7.(1)主要措施: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转运使)掌控地方赋税等等。(6分)

(2)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2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2分)

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

18.(1)原因: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荷兰发达的造船业和庞大的商船队;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的创新(股份

公司、金融制度),雄厚的商业资本;垄断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印度洋贸易;

阿姆斯特丹地理位置优越。(6分,每点1分,答出6点得满分)

(2)地位:全国经济中心(或“全国工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2分)

时代特征:阿姆斯特丹是欧洲近代早期商业资本的产物,而近代上海是工业资本的产物;阿姆斯特丹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而近代上海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半封建化特征;阿姆斯特丹代表了17世纪荷兰的崛起,而近代上海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民族的沉沦及近代化的艰难转型。(6分)

19.示例:

论题:人民主权思想的实践要符合中国国情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体现了卢梭人民主权思想,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不可能真正实现主权在民。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的国家权力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大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确立了人大制。这体现了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新中国才真正实现了主权在民。

由此可知:人民主权思想的实践要结合中国国情,只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才能真正保障主权在民。

20.(1)特点:注重从选官源头抓起;充分利用闲散机构;兼顾保守者利益;调动基层官员积极性。(任答三点6分)

(2)评价:有利于变法的推行;一定程度改变了官、职分离的现象,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培养了变法人才。(任答两点4分)但增加了人民负担,没有彻底改变冗官、冗费的局面。(2分)

21.(1)背景:美苏两极对峙;多极化趋势出现;法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两大阵营内部

(2)意义: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势力;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推动了东西方关系

的缓和;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2.(1)历史功绩:促进理学在北方的推广;推动了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促进元朝教育的发展;总结经学的发展史。(1点2分,3点6分)

(2)原因:统治者的支持;书院教育的发展;个人的研究整理;宋朝理学的发展。(1点

2分,3点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