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整理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整理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整理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整理

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1978年以来)末至今)

成立了全国性对外汉语教学领导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1998年已扩展为由11个政府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由当时的国家教委负责人任组成,日常工作由其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改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负责。国家教委在1989年5月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发展出多种教育类型和各种教学形式:

对外汉语教学在事业的开创、巩固时期基本上只有汉语预备教育,即非学历教育。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才逐步发展起来。外派汉语教师人数逐年增加:

正式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1978年,吕必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应当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1983年6月,参加筹备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的前身)的专家学者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1984年王力为《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5周年题词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列入了“对外汉语”这门新的学科。

该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即培养对外汉语师资或者储备师资。它被列入05类一级学科“文学”类。二级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代码:0501)。该二级学科内共有3个分支:“汉语言文学”(050101)、“汉语言”(050102)和“对外汉语”(050103)。对外汉语专业代码后面加了“”号,文件说明是“目录内需一般控制的专业”,这表明还要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

2007年1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通过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TCSOL)。专业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对外汉语专业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为了促进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并推动其发展,1987年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期间,各国代表协商成立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朱德熙。学会现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会员,已召开了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1987 年9月由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北京语言学院共同创办的会刊《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师资队伍培养形成完整体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师主要是中文系的毕业生和外语系的一小部分毕业生。

2007年11月,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培训一大批合格的汉语教师,满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要求,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该《标准》由5个模块组成。分别为:(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2)文化与交际(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4)教学方法(5)教师综合素质。

研制并推行汉语水平考试: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是第一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书。

在教学法原则的研究上,引进了“交际性原则”,认为交际性原则应该高于实践性原则。

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起源于6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于1957年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该书对长期影响语言教学的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方式不能解释人们运用语言的独创性,掌握语言也不等于结构主义所认为的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

与之相应,1971年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Dell Hathaway Hymes,1927-)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概念,他认为一般语言理论还应包括交际和文化方面,既应强调语言知识又要强调语言使用能力,既强调结构的准确性,又强调使用的恰当性。

另一方面,以威多森(H.G.Widdowson,1935-)和威尔金斯(D.A.Wilkins)为代表的英美国家的一些英语教育学家也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当时流行的听说法(audionligual method)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他们认为英语教学的中心应着眼于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对结构的掌握。交际性原则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自此得以确立。

在交际原则影响下,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的注重结构的听说法逐步被“结构——功能法”所取代,北京语言学院教学研究所编写的《实用汉语课本》(商务印书馆,1981)就是第一部吸收了“功能法”优点的教材。“功能法”又称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提出,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

西方语言学界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在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鲁健骥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首次将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关于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少人简称为“对外汉语教学”。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特别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此后,教育部颁布的学科目录上,“对外汉语”专业作为学科名称出现。

“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指称这一学科的色彩,只适用于中国,很难被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

美国的汉语教师称之为“中文教学”,他们的专业学术团体叫做“美国中文教师学会”(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日本、韩国称之为“中国语教学”;

当国内外同行聚集进行学术讨论时,一般采用“汉语教学”这个名称,如“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总部设在北京,出版的会刊为《世界汉语教学》,每3年举办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

学科的性质——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它的关键词是“对外”+“汉语”+“教学”,而中心词首先是“教学”,它清晰地限定了这门学科的属性。

不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不能同文化教育割裂开来。学生如果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语言本身。比如,你对一个中国妇女说“你长胖了”,应该不会招致不满,但同样的话对欧美女性去说,她们就会感到难堪,会反感。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而第二语言教学往往是从零起点开始,学习者缺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它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这些都使得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方法和侧重点不同于母语教学,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普遍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语言环境的创造、言语交际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对外汉语教学须更加重视语言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它有别于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等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如:汉语的声调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多音词、多义词、同义词、成语、惯用语等,词义与其他语言对译时很难一一对应;汉语缺乏时态变化,汉语有不少特殊的语法表达,像把字句、量词等;汉语的语感很难形成,要说一口地道的汉语十分困难。所有这些,都是外国人学习的难点,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外语教学,又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它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隶属上属于应用语言学。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既要研究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研究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这就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提出来许多特殊的要求,他们不但要精通汉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熟悉一两种外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具备语言学、

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熟悉中外有关的文化知识,还要具有组织教学的才能。我们今天的对外汉语专业,正是根据这些要求来制定培养计划的。

学科的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

“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它研究如何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规律、原则和方法。

陆俭明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应该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根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而开展的服务汉语教学的语音、词汇、语法、汉字之研究。第二部分是,根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而开展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

第三部分是,根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而开展的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第四部分是,根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而开展的各系列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

第五部分是,根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而开展的汉语水平测试及其评估机制的研究。”(陆俭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之本体研究》,载《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这五个方面涵盖了对外汉语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研究内容。实际上,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目标和对象还应该包括“用什么技术手段教”和“如何学”等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应包括“现代技术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和“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等。.

2)它具备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的模式:

一体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语言学本体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也是其关键所在;

两翼之一为学科技能,即“对外汉语学科与教学论”,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理论、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技术等;另外一翼则是“中外文化素养”。

3)它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

“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归属“文学类”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从1985年至今,全国已经有超过100所大学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

“对外汉语”硕士招生早期设为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1986年北京语言学院和北京大学首先开始这样招生,以后辐射到全国其他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4)它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400多所大学

国家有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汉办;

有专门的学术组织: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有专业的学术刊物:《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对外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等;

有专门的出版机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华语出版社;

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等;

有专门的科研项目:国家汉办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等

(三)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教学活动。研究者如果没有充分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其研究成果很难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因此,作为学科研究的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四)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特点,比如,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中心、以母语与目的语的语言对比为基础来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把语言教学

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以集中授课、强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等等。

由于汉语自身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学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往往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特别关注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是西方学生的学习难点。

2)汉语不仅有声调,还有轻声、儿化、语流变调等,也是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

3)汉语词汇中的同义词、同音词、多义词、联绵词、成语、惯用语也是学习的难点,如:“气”和“味”在汉语里好像说起来有点关系,但是又不完全一样,为什么说“男子气”,说“女人味”,如果说“女人气”,这就有点贬义,这种不对称是怎么产生的,什么原因?汉语与其他语言的词汇对译时同中有异,也容易使学生出现偏误。

4)语法中实词的多功能性、量词、语气词、助词、补语、各类特殊句式、语序、甚至某些介词、方位词等,都是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朝、向、冲”这三个介词,“他朝我扔石头,他冲我喊,他向我泼水”,在使用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挑战性就是教师随时都会碰到这些一时或根本就回答不了的问题。

5)汉语语感的培养也是教学中十分困难的事实。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和内容

作为语言教学活动、学科研究、国家民族的事业这样三个不同层面上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其各不相同的任务和内容:

一、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与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正如陆俭明所言:就是“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04,第1期)。

二、作为学科研究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与内容

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研究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原理、过程和方法,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它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对外汉语学科建设两个层面的任务。

(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任务与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主要是研究“教什么”、“怎么教”和“如何学”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可分为:

1)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规律:

这是针对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身,包括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语言对比,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在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等各方面的难点和重点,修订对外汉语教学用的汉字大纲、词汇大纲、语法大纲;根据教学实践,研究教学内容的顺序和量级,即应该在什么时间、以何种顺序、用怎样的难度,培养外国学生使用汉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也就是给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分出不同的等级和顺序,制定出适合教学进度的基本字表、词表、成语表、语法要点表、修辞手段表,等等);此外,还应该研究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汉语篇章的特点,甚至交际功能的特点,帮助学生培养地道的汉语语感。

2)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主体:

即研究教和学的双方,既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培养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更要研究学习者的特点(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包括研究学生的国别、民族、母语、文化背景、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学习目的、学习时间等等对其学习汉语的影响。

3)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获得和认知规律:

要研究外国学生对汉语各要素的获得顺序和过程,研究外国学生对汉语听说读写的认知加工过程和认知规律,也要研究其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个体差异和教学策略等。目前比较有影响的课题有汉外对比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和中介语(Interlanguage)系统研究。随着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国别的增加,汉语作为目的语与多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应该是今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4)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核心课题包括: 代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如何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新探索;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对外汉语教学各层次和类型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的研究;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与评估研究;汉语水平考试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建立各类语料库并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等等。5)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

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等基础理论,并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二)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的任务与内容:

外汉语学科建设包括学科性质的确立、学科任务的厘定、学科地位的定位、学科结构体系的完善、学科研究的深化发展、学科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科的规划等方面。

三、作为国家与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与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目前有以下一些重要任务:

1)一方面,采取多种举措,加快汉语教学的国家化趋势,使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热进一步升温,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学习汉语而了解和热爱中国;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2)狠抓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汉语进修教学、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为核心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建设,包括理论研讨、教学目的与要求的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与工具书的编写、教学辅助设备的运用、教学软件的制作,等等。尤其要加快编写适合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有针对性的对外汉语教材。3)抓好师资培训,大力培养各种层次的对外汉语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也要培养一批兼职对外汉语教师,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储备更多人才。

4)增加科研投入,鼓励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出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升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学术含量。5)大力研究、宣传并推广汉语水平考试,开发多种专门用途的汉语水平考试类型,努力使汉语水平考试成为世界上最权威和最实用的汉语考试。6)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或改革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以应对不同的国际政治环境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影响。7)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出去,不仅要派教师到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帮助培训外国汉语教师,而且要加快开拓在国外办学、在国外教授汉语的新市场。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和结构

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框架。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由基础理论体系和应用理论体系组成。

(一)基础理论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一样,主要是为了搞清“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学”、“用什么技术手段教”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研究目的

语言学本体论: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教什么

心理学认知论:第二语言习得与认知过程研究如何学

教育学学科方法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研究怎么教

工具论: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与学习中的应用研究用什么技术手段教计算语言学和

现代教育技术

(二)应用理论体系:

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理论主要包括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总体设计理论、教材与工具书编写理论、语言测试理论、教学管理理论等。应用理论体系对应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更多课题。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家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加强

1998年新组建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增加了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同时北京语言学院不再参加领导小组。由此,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直接由国家的11个重要部委参予领导,更加突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国家属性。

二、教学体制不断完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三、汉语水平考试进一步推广,研发力度加强

海外考点那时已经扩大到35个国家和地区。在主干考试之外,又确定了系列专项考试:HSK(少儿)、HSK (商务)、HSK(文秘)和HSK(旅游)。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更加广泛时每年通过各种渠道外派的教师达到300多人。现在已经增长到每年1000多名。

五、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汉语中心

六、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要改善和扩充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加强本科生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的联系。

2)培养更多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硕士、博士生的培养。

3)继续搞好在职教师培训,改善尚未接受过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培训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

七、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

2002年汉办的“十五”科研规划项目设立了70多个立项项目。教育部在北京语言大学设立了人文社会科学百个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八、教材开发有了新突破

这一时期研发编写了种类繁多的教材,仅2002年国家汉办组织编写出版的纸质和音像教材就分别有52种和19种。

九、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评优工作

2002年,国家汉办首次举行了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的11所院校共12名教师当选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师。

2005年以来的新发展:2005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初步建立了以孔子学院为龙头的汉语国际推广体系

1. 孔子学院全球开花:

2. 孔院总部建设不断加强:

3. 网络、广播、电视孔子学院开始运营:

二、建立国际汉语教学标准

1. 正式推出《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于2007年11月正式推出。

2. 推出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

3. 推出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三、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师资队伍建设

1. 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并列入国家二级学科:

2. 加大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培训和派出力度:

四、建设汉语国际推广基地

1. 在8所部属高校和2个省(区)建立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2. 在2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105个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基地。

五、不断加强汉语教材资源开发推广力度

1. 组织编写多语种、多类型汉语教材:

包括8个语种的广播汉语教材、10个语种的《汉语900句》、9个语种的《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及多媒体课件,《汉语800词》、《长城汉语》网络版。

2. 向100多个国家的上千所学校赠送教材、图书和音像资料130万册。

3. 在法、英、美、澳等国家多次举办上万人参加的汉语教材资源展。

六、加快中华经典翻译工作启动《五经》翻译项目:计划三年完成英、法、德、西、俄等多语种译本。

七、不断创新汉语考试,实现考生人数连续翻番

八、品牌项目越办越好

1.成功举办年度孔子学院大会、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并举办孔子学院巡礼和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展等。

2.举办“汉语桥”大学生、中学生和在华留学生汉语比赛,2005年以来共有全球80多个国家的10多万人参加。

3.邀请外国中小学校长和师生访华,2006年以来共接待8000多人。

4.向美国派出中国语言文化讲师团,分赴150多所中学,举办汉语示范课和中华文化讲座400多场,受众达4万多人。

5.奥运会期间,在奥运村开设了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室,3000多名外宾踊跃参与。大会期间,在运动员村开设了中国语言文化学习体验中心。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一、国际竞争激烈

二、世界各国汉语推广基础薄弱

联合国将汉语列为工作语言,但是在各种国际会议上,真正把汉语作为通用语言的几乎没有,汉语在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等国际交流领域的使用范围十分有限。

三、教师、教材和教学法问题仍是瓶颈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师培养模式主要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合格师资短缺。非母语环境中推广汉语理论和实践基础薄弱。教材和教学资源不适应外国人的思维、生活和习惯,缺乏外国人易于接受的介绍中华文化的书籍和资料。“汉语难学、难教”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急待改革创新

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专业学位建设的基本情况:

3、新思路、新举措:

指导思想:要与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要与汉语国际推广中长期发展规划、组建一支专职教师队伍紧密结合;要与促进培养院校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要与外国,特别是孔子学院、中小学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紧密结合;要与汉语国际推广现有项目紧密结合。

培养目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话语体系转换)、跨文化交际能力;胜任多种教学任务,重点是外国中小学;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实践性:

国外实习每位学生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实习一年;

案例教学力争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200个左右案例;

模拟实景教学建设模拟国外实景教学中心,学生通过模拟实景训练,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国内实习基地培养院校至少联系一所国际学校、中小学校为实习基地,学生赴基地观摩见习;

汉语教学实践课堂建立以留学生为教学对象的汉语教学课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承担教学任务;

海外网络实习通过海外网络教学形式,进行实习。

复合型:

生源的复合型招收中文、外语、教育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本科毕业生,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过程

中,试行学位预备课程,以弥补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知识上的不足。

能力的复合型加强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设置复合以上要求的多种课程,特别是训练课程。

人才规格的复合型培养的学生不仅可以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而且也可以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储备人才。

国际化:

课程国际化课程与国外第二语言教师教育体系接轨,50%的核心课程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

教学团队国际化三分之一教师来自海外,三分之一的教师具有国外教学或学习经历。

培养模式国际化中外合作培养,引入国外网络课程。

培养对象国际化招收外国学生,培养外国本土教师。

4、国家汉办支持专业学位建设的几项具体措施:

资助所有双证学生赴外国担任一年志愿者;提供600—1000个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名额;资助50—100名在读研究生赴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选拔优秀毕业生加入专职教师队伍或储备教师队伍;将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与专业硕士挂钩。

“把字句”是指某人对某物做了什么,使这个事物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出于某种状态,用介词“把”引出这个对象。

“行”,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彳”是汉字部首之一,习惯上称为双人旁。从“彳”的字多与行走、行为和道路有关。本义:慢步行走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我承担幼一、幼二、一年级、二年级的教学工作。幼一班11人,每天一节课,课长为60分钟;幼二班5人,每天一节课,课长为90分钟;一二年级合班上课,每天一节课,课长为60分钟。 教学初期面对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经验的缺乏,没有一个好的针对华语教学的标准和系统。学校内没有规定学生所用的教材,也没有有经验的华语老师来指导,我们也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初期教学比较迷茫,不知从何下手,也抓不住重点。我们很难找到教学问题的解决途径。后来,听过两次讲座,才开始能够较好的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吸收别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这对我的教学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后面的教学便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了。此时对学生能够比较好的了解;对华语教学的内容与特点也有所体会;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一直希望得到有华语教学经验的老师的指导,我想这对一个初期参加教学的老师来说,很重要,一句话或许就能够点透问题所在。自己感觉比较适合一二年级的教学工作,幼儿园的教学建议能够聘请专门幼师专业的老师来完成,他们会更有优势。同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对新志愿者进行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如果教学赶上去,其他方 面的收效会更好。 教学经验总结: 一二年级: 一二年级合班上,课时一个小时。一开始我采取的方式基本上一二年级同时教授相同课程,但是学校规定的一二年级教材却是不同的,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后来变逐渐开始分班教学,我一二年级的学生较少,虽然一个教室,但是比较好操作。进教室后,我会先检查学生课本、文具的准备,桌椅的摆放,教室的整洁程度,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先去喝水上厕所。如果教室凌乱,也会让他们先进行整理。以此来保证一堂课的顺利进行。组织上课后,尽量达到一静一动,如果一年级复习上节课的字词,记诵课文,二年级便来讲授新的内容,这个过程不要控制的太长,不然两边都会容易乱。复习的过程我会让小朋友结成队子,通过一个语言较好的带动不太好的,他们之间的语言差距较大,我们老师很难照顾全面,结成队子还是能够比较好的促进他们的进步。教授的过程主要通过领读与表演,来使学生理解记诵。课本我们选择的是嘻哈汉语,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喜欢朗读,也比较容易学生进行记忆。一年级新课教授后,最后的时间我们用来合班比赛,或者合班的小游戏。主要比赛一二年级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表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都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课文表演出来),一二年级比赛,看哪个年级胜出。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读书笔记

1. 以前/以来/以内/以后 在表示时段的词语后面: 在表示时点的词语后面: 注意:“以前”“以后”可以单用,“以来”“以内”不行 2. 以前/从前 以前:表示过去,单用。可在出现在时点、时段后,可以表示将来,“时点+……” 从前:表示过去,单用。不可以出现在时点、时段后,不能表示将来。 3. 以后/后来 以后:表示过去和将来,可以加时间点。单用表示未来。 后来:表示过去,一个过程的后一阶段,不能加时间。 4. 后来/然后 后来:时间名词。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强调时间的先后,只用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与“开始”“原先”“起初”等词语相对应。 然后:连词。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强调动作或情况发生的顺序。过去、将来都可以,一般与“首先”“先”等词语相对应。

5. 之间/之内/中间 之间:两点距离以内。 之内:不超过某个范围。小于等于某个范围。 中间: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 6. 三年前/前三年 三年前:距说话时三年以前的时间,是过去。 前三年:一段时间的前面三年。过去将来都可以。 注意:“前三年”可以表示将来,例如“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前三年学习绘画,后两年出国深造。” 7. 头一天/前一天 头一天:一段时间里的第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 前一天:某时间前的那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有时可以表示“头一天”,例如:“这个周末,前一天写作业,后一天出去玩儿。” 8. ……上/……中/……下 ……上:某方面。例如“在学习上,你要多用点心。” ……中:可以是范围,也可以是过程。例如“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喜欢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她总是对我们微笑。” ……下:指条件。例如“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任务。” 9. 心里/心中 共同点:“里”和“中”都是指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一件事物里面。 里:用于社会单位、领导、单位成员。例如“我们厂里有4台机器。”“我们厂中……”不行。 中:用于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指感觉上范围无限大的事物。例如“空中”,“空里”不行。 10. 时间/时候 时间:可以用数字、数量表示。可以是点,也可以是段。例如“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明天开会的时间是8点。” 时候:指某一特定的时刻。常常说“……的时候”。但“什么时候?”问的是具体时间。 11. ……的时候/以后 我觉得这个没什么问题吧……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小结

一、最有效的利用教具 别出心裁的教学用具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每节课的教具都能花样翻新也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除了根据课文内容尽量地创造各种各样生动形象的教具外,我们应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那些最为通常而平实的教具,如:生字卡、多媒体、板书等。 1、生字卡: 生字卡,名如其实;它常用于对陌生拼音字母或汉字的教学。我们利用卡片上单一的字母或汉字来吸引学生对这种陌生化的集中关注,以便让他们迅速的掌握理解。除此之外,利用卡片犹如一副扑克牌般小巧的特点,在复习字母或生词时可以不断地“洗”,即“闪卡”。老师迅速地更换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生字词,让学生逐一迅速地认读,老师再迅速地叫出那些能够既快又准确地认读的学生名字。这样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并更积极的配合课堂教学,在快乐中学习汉语。 2、多媒体: 多媒体生动丰富的图片和动漫效果是吸引学生最大的噱头。图片的直观性能够更好地为生词、句子或文章释义。但孩子的趣味往往只在于图片本身,一阵嬉笑或一个顿悟后,汉语便抛之脑后。所以一般多媒体课后的第二节课前复习,我一般都简单描述每张图片,让孩子们回忆图片的过程中说出汉语,让他们“温故而记住”。 多媒体,也是我们传播博大的中华文化的便捷载体。一节成功的多媒体课需要我们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下载的图片、经典的视频和电影以孩子的眼光再权衡、筛选;美轮美奂的现代化建筑,“诡异”新奇的京剧脸谱,刚健煞爽的中华武术……凝固着厚重的文化气息的图片、课件,在孩子们诧异向往的表情里,已全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3、板书(“逐步擦拭法”背诵课文): 背诵汉语课文或简易的古诗对学生来说难度算是比较大的,所以老师的引导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引导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当场记诵,对此我做了些不同的尝试,在一学长的点拨下运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导学生当场记忆,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小一《汉语》第三课《爸爸是老师》: 爸爸是老师,妈妈是医生,我是学生。弟弟、妹妹是学生吗?他们不是学生。 引导步骤:(1)、全文抄于黑板。处理生词“老师”、“医生”、“学生”、“弟弟”、“妹妹”,让学生能够认读生词并理解其意;(2)、全文共三句,逐句理解其意。(3)、记诵引导。如:第一句:①读:老师带读——学生认读;②擦拭单下划线词语,将其换为简笔画(如:“老师”用“眼镜、三角板”代替,“医生”用“听诊器”代替,“学生”用“书包”代替等。);③学生看着带有图片的课文再读;④擦拭图片,学生回顾,最终记忆。其他各句方法类似。 运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导学生记诵课文能够调动学生强迫记忆的紧张感,同时在③④环节中,学生回顾字词并争先恐后的抢答的良好气氛有助于提高他们记诵课文的积极性,使其迅速记忆。 二、多管齐下的教学形式以稳定课堂秩序 1、花样百出的奖励机制 (1)及时表扬: 老师的表扬是最廉价的奖品,却能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向上。学生在学习上或课堂表现方面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应该随堂及时表扬,而且表扬时最好不要笼统地说大家都好,应“具体到人”(点出该学生的姓名)。这样不仅让受表扬的学生更自信,能够积极配合老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教程文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一章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总结:教学需考虑学习者自身因素,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也起着中要的作用。 4、与其他学科联系。 (1)与外语教学有密切联系。 (2)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 心理、社会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原理。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普遍语法——语法翻译法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存在普遍语法,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听说法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规则具有生成性,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功能法 2、心理学原理。 (1)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3、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1)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死记硬背)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

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在新加坡华文学校有一段时日了,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在华文的吸收程度有明显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孩子我注重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下是这段时间教学的工作总结。首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展现中国老师的特色,获得学生的认可。老师的魅力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华裔后代基本上远隔了华文学习的环境。经过深入的交流,我发现,他们事实上对华文没有特殊的感情,有的甚至讨厌华文。他们平时交流的语言基本上是英语,其次是华语。因此如何拉近学生与华语的距离,关键因素在于老师的作用。从年龄上讲,比较年轻,因此与我跟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太困难。其次,由于来自异国,这本身对学生就存在一种新鲜感,更能发挥优势作用,引导学生走进华语课堂。教师的魅力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与华语的距离。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搞好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华语的学习兴趣。相对于文字,图像和影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在课余时间,我寻找各种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他们开口说华语。比如学习《可爱的新加坡》,我找来新加坡各种水果的照片,新加坡各地方的美景以及中国的美景,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友好相处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讲了什么故事”等等。此外,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上黑板写字或者口头回答,并当场打分,这对于激励学生有重要作用。 第三,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中学学生的基本 特点是会写汉字,但不大愿意开口说华语,这是通病,好比中

国人在中国校园里说英语。我们应当知道,一种语言的习得,单纯掌握文字的书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是工具,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换句话说,我们事实上更愿意看到学生说华语比写汉字好。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相当重要的。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课后的交流。很多学生喜欢跟中国来的老师交流,但往往碍于羞涩不大愿意用华语。因此老师要多鼓励他们,多与他们说话,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这点十分重要。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以后,他们将加倍地敞开心扉面对你。这对于他们学习华语的兴趣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学习华语的障碍将变得轻松许多。 第四,在无形中传播中华文化。这是高一层次的需求, 也是可有可无的标准。当学生在理解你的言语举止时,仍存在着一定困难时,你要把深厚的中华文化告诉他们,让他们理解,则显得笨拙。当然,既然无形,便意味着很多时候不需要什么难度。比如,讲《可爱的新加坡》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可爱的中国,让学生听中国音乐或者了解中华大地东西南北的地形地貌等,这些在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力下降的课堂后半部分是很有好处的。同时,课后交流也是十分重要,同时融合自己的游历,让学生比较接近地认识中国文化,同时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增加老师个人的魅力,这对于他们了解、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观看一些优秀的中国影视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可可西里》、《士兵突击》等。总而言之,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得抓住特点,发挥老师优势,让他们主动理解博大的中华文化。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在新加坡华文学校有一段时日了,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在华文的吸收程度有明显的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读书笔记(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 吕叔湘: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 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畴,或者直接称之为语言学是不恰当的。 ● 语言教育学科实在受众多相邻学科理论的启示、综合应用相邻学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而形成了用于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不仅是“理论的应用”也是“可以应用的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1. 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的理论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对汉语进行描写和解释,对其规律进行揭示的具体语言学。 2.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形式和意义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构成的符号系统。 3.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索绪尔)。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4. 言语有生成性。 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概念、判断、推理。 7. 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9. 功能主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 语言能力competence 和交际能力performance :语言能力主要与语言的形式有关,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 环境的内在心理机制。 2)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Hyms 提出,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Turn-taking ,insertion sequence ,closing ,opening ,5)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 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神经生理: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的潜在能力,从两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

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doc

---------------------------------------------------------------范文最新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 在新加坡华文学校有一段时日了,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在华文的吸收程度有明显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孩子我注重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下是这段时间教学的工作总结。 首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展现中国老师的特色,获得学生的认可。 老师的魅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裔后代基本上远隔了华文学习的环境。经过深入的交流,我发现,他们事实上对华文没有特殊的感情,有的甚至讨厌华文。他们平时交流的语言基本上是英语,其次是华语。因此如何拉近学生与华语的距离,关键因素在于老师的作用。从年龄上讲,比较年轻,因此与我跟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太困难。其次,由于来自异国,这本身对学生就存在一种新鲜感,更能发挥优势作用,引导学生走进华语课堂。教师的魅力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与华语的距离。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搞好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华语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文字,图像和影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在课余时间,我寻找各种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他们开口说华语。比如学习《可爱的新加坡》,我找来新加坡各种水果的照片,新加坡各地方的美景以及中国的美景,新加坡人和中国人友好相处的 1/ 9

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讲了什么故事”等等。此外,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上黑板写字或者口头回答,并当场打分,这对于激励学生有重要作用。 第三,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 中学学生的基本特点是会写汉字,但不大愿意开口说华语,这是通病,好比中国人在中国校园里说英语。我们应当知道,一种语言的习得,单纯掌握文字的书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是工具,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换句话说,我们事实上更愿意看到学生说华语比写汉字好。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相当重要的。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课后的交流。很多学生喜欢跟中国来的老师交流,但往往碍于羞涩不大愿意用华语。因此老师要多鼓励他们,多与他们说话,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这点十分重要。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以后,他们将加倍地敞开心扉面对你。这对于他们学习华语的兴趣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学习华语的障碍将变得轻松许多。 第四,在无形中传播中华文化。 这是高一层次的需求,也是可有可无的标准。当学生在理解你的言语举止时,仍存在着一定困难时,你要把深厚的中华文化告诉他们,让他们理解,则显得笨拙。当然,既然无形,便意味着很多时候不需要什么难度。比如,讲《可爱的新加坡》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可爱的中国,让学生听中国音乐或者了解中华大地东西南北的地形地貌等,这些在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力下降的课堂后半部分是很有好处的。同时,

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精华)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语言甚至更多,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注意:不能把第一语言与母语完全等同起来,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如移民国外的子女,学习的第二语言倒可能是自己的母语。)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但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不能叫做外语,只能叫非本族语。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其正式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英文缩写TCSL) 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名称 4、应用语言学 5、外语教学法 6、外语教育学 7、第二语言教学(有取代外语教学这一名称的趋向)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而教育的内涵则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我们应当把本学科的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任务二: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文化教学读书笔记

文化教学读书笔记 国际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尽管如此,国内在培养国际汉语教师时大多只注重于语言教学方面的指导,对专门的文化课问题却提出的比较少。如何上好文化课对于教师们而言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文化教学这个方面来说的。 一、现状 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包括了两种形式:一是语言课中的文化因素教学,一是独立于语言课之外的文化教学。 近十年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内容也比较分散。大家的基本认识是:要注重文化教学的层次性,要根据初中高级不同阶段、不同课型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择不同的文化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总体上说,此类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 独立于语言课之外的文化课教学课程已经在相当多的院校中设立,不过对此类文化课程的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成果主要是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的一些看法。 近十年来,也出版了不少专门性的文化教材和一些可做教材用的文化知识书籍,但是有关教材的研究却比较少。 总体来看,文化教材有不少新成果,但是有关研究不是很多,微观研究则更为缺乏。 近十年文化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概括如下: 1.进一步确立了文化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确定了文化教学的性质,树立了文化教学的观念; 2.汲取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营养,为文化教学研究开阔了事业,特别是在中介文化系统研究,文化混融情境的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3.超越概念的纠缠,探索更加深入,尤其是文化因素的研究、语言与文化结合方式的探索,为文化大纲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4.对接受主体的学习理论研究逐步加强,开始注重文化教学的师生双向互动研究。体现了文化教学研究向深度发展,开阔了研究思路,增强了研究的现实性。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方式与手段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每一阶段的汉语文化教学都要有与内容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由于语言教学是有分工的,每一类型的课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不同,教学方式各异。比如,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口语课所出现的文化语言要多于汉语教程课。因为这阶段首先要解决基本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语言、交际方式又是异质文化间差别较大的文化层面。在交际语中,具有国俗意义的词语、俗语、句子特别多,而且词语的国俗语义比实体词汇意义更为重要。比如汉语中习用的招呼语“吃了吗”、“干什么去”等,字面意思和打招呼人的实际意思有很大差别,如果不给留学生介绍清楚,就会产生交流障碍。因此在口语课中,介绍、说明、示范、练习是传递汉语文化的基本方式。 与口语课相比,初级阶段的韩语课以传授知识语言、知识文化为主。对于留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汉语的音、字、词、语法的规律更为重要。所以此段教学,语言以外的文化内容少一些为好。即便遇到具有国俗语义的词语,也不宜采用介绍和说明的方式,而应采取简单注解的方式,尽可能不分散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注意力。 中级阶段,口语课和汉语课的文化内容都有增加,但教学方式仍然不通。口语课可以继续采用介绍、说明、示范乃至带到社会上去实践的方式,而汉语课则要多采取注释、归纳、提供使用范例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中级阶段汉语课的文化内容,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中级汉语教材,除了考虑字、词、语法等方面与初级及高级教材接轨外,还要照顾到文化内容的系统性,把系统的语言知识和系统的文化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表里,同步上升。

对外汉语实习报告

对外汉语实习报告 对外汉语实习报告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指导书毕业实习是教学计划规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训练、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与有效手段。为落实专业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毕业实习环节的顺利进行,有关201X届本科生毕业实习的安排如下: 一、实习目的 一是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是为就业迈出第一步,通过实习获得一些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为就业做好准备。因此如何在实习中奋力拼搏,努力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习形式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以分散实习为主,集中实习为辅。分散实习是指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单位完成毕业实习。集中实习指学生由学院统一安排在教学实习基地或联系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实习地点主要有学院教学实习基地、烟台韩国学校、耀华国际学校、XX市人事局及其他一些企事业单位等。 三、实习时间 1、本院集中实习,3月中旬至4月中旬。计划前3周时间用于学生业务实习,最后一周用于学生撰写实习工作报告并提交学院。 2、耀华学校,计划在1月中旬组织面试,争取年前上岗。 3、韩国学校,3月上旬面试。

4、人事局,拟于3月上旬上岗。 5、外地实习返校时间: 于4月20号返校。四、实习要求毕业实习是整个教学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特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1)端正实习态度,诚恳接受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严肃认真地完成既定的实习任务,写好实习工作报告并接受考核。 (2)尊重实习单位工作人员,虚心向他们学习;主动协助实习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3)遵守国家法律、校纪校规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当代大学生和我校的良好声誉。 (4)注意交通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自主选择实习地点时要谨慎选择正规单位,谨防误入传销圈套。五、实习工作总结 1、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应撰写完成实习工作报告; 2、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应将总体评价填写在《烟台大学学生毕业实习鉴定与考核成绩表》“实习单位意见”栏内并必须加盖实习单位公章); 3、由指导教师评阅实习工作报告,并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评定提出明确,具体的建议,最后由院或系评定学生毕业实习成绩、写出毕业实习的工作总结。 4、实习工作报告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是: 如实反映自己的实习工作概貌、不得编造,客观总结自己的实习体会与收获,对实习中观察或接触到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现实问题,应有重点地进行独立、深入分析。实习工作报告的语言要规范、字迹工整、总字数在201X-3000字之间,并于4月底上交实习报告。具体包括: 单位介绍(20%)、实习过程(20%)和实习体会(6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1. 以前/以来/以内/以后 后来:时间名词。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强调时间的先后,只用与过去 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与“开始” “原先”“起初”等词语相对应。 然后:连词。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强调动作 或情况发生的顺序。过去、将来都可以,一般与“首先”“先”等词语相对应。 在表示时点的词语后面: 注意:“以前” “以后”可以单用,“以来” “以内”不行 2. 以前/从前 以前:表示过去,单用。可在出现在时点、时段后,可以表示将来, 从前:表示过去,单用。不可以出现在时点、时段后,不能表示将来。 “时点+……” 3. 以后/后来 在表示时段的词语后面: 3 —h V ? ? F’y — 4.后来/然后 以后:表示过去和将来,可以加时间点。 单用表示未来。 后来: 表示过去,一个过程的后一阶段,不能加时间。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5.之间/ 之内/ 中间之间:两点距离以内。之内:不超过某个范围。小于等于某个范围。中间: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 6.三年前/ 前三年三年前:距说话时三年以前的时间,是过去。前三年:一段时间的前面三年。过去将来都可以。注意:“前三年”可以表示将来,例如“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前三年学习绘画,后两年出国深造。” 7.头一天/ 前一天头一天:一段时间里的第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前一天:某时间前的那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有时可以表示“头一天”,例如:“这个周末,前一天写作业,后一天出去玩儿。” 8. ....... 上/ .. 中/ ... 下……上:某方面。例如“在学习上,你要多用点心。” ……中:可以是范围,也可以是过程。例如“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喜欢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她总是对我们微笑。” ……下:指条件。例如“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任务。” 9.心里/心中共同点:“里”和“中”都是指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一件事物里面。里:用于社会单位、领导、单位成员。例如“我们厂里有4台机器。” “我们厂中……”不行。中:用于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指感觉上范围无限大的事物。例如“空中”,“空里”不行。 10.时间/时候时间:可以用数字、数量表示。可以是点,也可以是段。例如“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明天开会的时间是8点。” 时候:指某一特定的时刻。常常说“……的时候”。但“什么时候?”问的是具体时间。 11....... 的时候/以后我觉得这个没什么问题吧…… 明天:今天的下一天。下一天:某天的下一天 13. 最近/ 现在最近:说话的前一段时间,或说话的后一段时间。现在:说话的时候,或说话前后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 14. 一天/有一天/ 有时一天:一昼夜,一个白天,过去的某一天。 有一天:过去的某一天,将来的某一天。有时:有的时候。 15.刚才/ 刚/刚刚 a.意思不同 刚才:说话前不久的那个时间,跟“现在”相对。 刚:事情发生不久。与“很久”相对。还有恰好达到某一点或某种程度的意思。 b.词性用法不同 刚才:时间名词,可作状语、主语 刚:副词,只能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可以和“就”“又”连用表示前后两个动作中间时间很12. 明天/第二天

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 泰国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泰国教学工作总结【--个人简历范文】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时光的脚步悄然溜去,才幻想开学,转眼却已期末,一学期的泰国支教生活,忙碌而愉快,紧张而充实,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喜悦。这学期是我人生旅程中一段难忘的美好记忆。回顾一期的工作,我感慨颇多。 一、思想方面 经过一学期的工作,我的思想进一步成熟。五个月前,我迫于国内就业难的压力,怀着对泰国的好奇之心,应聘加入了泰国支教的行列,抱着“见识见识,锻炼锻炼”的心态踏上了泰国的土地,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活。一期的实践,在国家汉办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支持下,我越来越喜欢上了这一职业,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越来越觉得在国外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是无比的光荣。一学期的工作经历也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祖国的伟大,也更进一步的激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工作方面

有的放矢地做好学期。我主要担任学校幼儿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教学工作。二年级学生平均年龄四岁,三年级五岁。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的不同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和教案,并在 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渗透一些中国文化元素。 教称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时。我根据小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利用有声教学挂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了课堂趣味性。在掌握主要称谓的情况下又适当教一些简单的句子,例如:“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老师”等等。在教授句子时,辅之以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在学会了词和句子的基础之上,教学生唱中文歌曲“爸爸,爸爸,好爸爸。我爱好爸爸。妈妈,妈妈,好妈妈。我爱好妈妈。爷爷……奶奶……”。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在期末教学成果展示时,学生唱的中文歌发音清晰,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教颜色(红色,白色,黑色,蓝色,绿色,黄色)时,利用实物展示法(展示中国结、京剧脸谱)让学生认识颜色,同时将学生分成男、女小组进行跟读、朗读、记忆,形成竞争,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提升课堂趣味性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我还准备了熊猫和京剧脸谱让学生涂颜色(主要用于练习听力),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我还利用有声挂图,让学生感受京剧,学生听完,一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整理

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1978年以来)末至今) 成立了全国性对外汉语教学领导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1998年已扩展为由11个政府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由当时的国家教委负责人任组成,日常工作由其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改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负责。国家教委在1989年5月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发展出多种教育类型和各种教学形式: 对外汉语教学在事业的开创、巩固时期基本上只有汉语预备教育,即非学历教育。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才逐步发展起来。外派汉语教师人数逐年增加: 正式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1978年,吕必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应当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1983年6月,参加筹备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的前身)的专家学者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1984年王力为《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5周年题词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列入了“对外汉语”这门新的学科。 该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即培养对外汉语师资或者储备师资。它被列入05类一级学科“文学”类。二级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代码:0501)。该二级学科内共有3个分支:“汉语言文学”(050101)、“汉语言”(050102)和“对外汉语”(050103)。对外汉语专业代码后面加了“”号,文件说明是“目录内需一般控制的专业”,这表明还要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 2007年1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通过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TCSOL)。专业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对外汉语专业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为了促进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并推动其发展,1987年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期间,各国代表协商成立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朱德熙。学会现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会员,已召开了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1987 年9月由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北京语言学院共同创办的会刊《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师资队伍培养形成完整体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师主要是中文系的毕业生和外语系的一小部分毕业生。 2007年11月,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培训一大批合格的汉语教师,满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要求,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该《标准》由5个模块组成。分别为:(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2)文化与交际(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4)教学方法(5)教师综合素质。 研制并推行汉语水平考试: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是第一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书。 在教学法原则的研究上,引进了“交际性原则”,认为交际性原则应该高于实践性原则。 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起源于6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于1957年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该书对长期影响语言教学的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方式不能解释人们运用语言的独创性,掌握语言也不等于结构主义所认为的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 与之相应,1971年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Dell Hathaway Hymes,1927-)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概念,他认为一般语言理论还应包括交际和文化方面,既应强调语言知识又要强调语言使用能力,既强调结构的准确性,又强调使用的恰当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