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04天 突破英文中被动语态的翻译(一)

第04天 突破英文中被动语态的翻译(一)

第04天 突破英文中被动语态的翻译(一)
第04天 突破英文中被动语态的翻译(一)

第四天突破英文中被动语态的翻译(一)

一、简单说说被动语态和翻译

一般来说,在中文里被动语态使用的较少,因为“被”在中文里被认为是有贬义的。而英文刚好相反,因为英文中无主语的句子较多,所以被动语态使用的比较频繁。与此同时,在中英文的科技文献中,被动语态使用的比较常见。所以在英汉互译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

我们一般认为英译汉时,不常用“被”字,所以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有四种。

第一种:将英文中原有的被动语态变成中文的主动语态。

e.g.: The classroom was cleaned by the student.

学生把这个教室打扫了。

分析:这种译法固然很简单,但是这句话本身在表达的过程中是想重点强调“教室”被“打扫”了,但是翻译成中文之后,原本英文中的宾语变成了中文的主语,强调的特点减少了,所以一般来说,我们不主张这种译法。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就必须用这种译法才能显得很合适。

e.g.: The spare parts can be produced in the short period of time.

在短时间内可以生产出零件。

分析:这句话用“被动变主动”的方法就很合适,因为原来的句子中没有宾语,所以不存在强调哪个部分的问题。由此可见,在被动语态的句子中,若没有宾语则用“被动变主动”的方法最合适。

第二种:不用“被”字,找“被”的替代词。

e.g.: The enemies were attacked by us.

敌人受到了我们的攻击。

分析:句子中原本出现的“被”字被“受到”所替代了,这种方法我们就称之为找“被”的替代词。中文里,有很多这样的替代词,这种替代词的出现,我们也称之为“隐形被动语态”。

Tips:

中文里,一般不用“被”来翻译,所以我们用其他词来替代,但是这样也能形成被动语态,我们在中文里把这样的被动语态称为“隐形被动语态”。

e.g.: The old lady was killed by the young man.

这个老奶奶为那个年轻人所杀。

分析:“为……所”结构是中文里最经典的“隐形被动语态”之一。

e.g.: The playground was cleaned by three students.

操场是由三个学生打扫的。

分析:“是(由)+动词……的”结构也是中文里一个经典的“隐形被动语态”。

所以,我们在英译汉遇到类似于这样的句子时,不要用“被”字,而要用其他单词代替,而汉译英时,我们也要找出“隐形被动语态”,不要弄错了结构。

例如:199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

1998 was designa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as the International Ocean year.

分析:本句中,“是……确定的”就是一个“隐形被动语态”,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而且本句中的“确定”需要注意选择什么样的词来进行翻译,用designate最合适。

第三种:在科技文献中,我们用“可以”这两个字来代替“被”。

e.g.: The oil is used as perfume.

这种油可以用来作为香水。

分析:在原文中的is used as本身是被动语态,为了避免使用“被”字,我们用“可以”来替

代。

e.g.: This computer is treated as human's friend.

这种电脑可以当作人类的朋友来对待。

分析:在原文中的is treated as本身是被动语态,为了避免使用“被”字,我们用“可以”来替代。

第四种:有“被”不用“被”。

e.g.: When the whale is killed, it can be stripped out on the shore.

鲸鱼杀死之后,就在岸上扒皮了。

分析:原文中有两个“被动语态”,但是我们翻译出来之后都没有出现“被”字,虽然没有这个字,但是仍然可以表示被动的含义。

中文里经常有这种没有“被”字,但是仍然有被动含义的句子,比如说“这东西摸起来很舒服”,这句话当中没有“被”字,但是所表示的含义却是被动的。

由以上四种翻译被动语态的方法可以得知,中文里很少用“被”这个汉字。

这不等于说中文里就没有“被”这个字了,任何语言的表达都要符合语言本身的习惯,不一定是固定的模式,或是一定要用某个词来翻译,在这里只是说,大部分汉语中是不用“被”的。2009年,网络评选出的中国最流行的汉字就是“被”,“被就业”、“被提高”、“被出现”等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口中,但是经过分析不难发现,这些词组的用法大都也是贬义的,所以在翻译中尽量少用。

二、被动语态的翻译

在以上的讲解中,已经向同学们介绍了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那么接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这样几个例句,看看怎样把这几种译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e.g.: Today this treasury of silt is trapped behind the dam, and there is no effective system.

误: 当今,泥沙的宝贵被大坝拦到后面去了,并且也没有了有效的系统。

分析:

首先这句话的翻译读起来就感觉不通顺,而且什么是“泥沙的宝贵”更让人不能明白。句中的一个被动语态完全可以避免,而在上面的翻译中却生硬地出现,也让同学们感到了疑惑。

第一步:断句

Today/ this treasury of silt is trapped behind the dam, /and there is no effective system.

断句之后的分析: 这是一个短句,在翻译时需要有逗号。而且句中有一个被动语态也需要注意翻译。

第二步:翻译

现在,宝贵的泥沙1却让水坝给拦住了2,也没有了有效的系统。

1. 这个词组的翻译比较难,因为按照原文应当翻译为“ 泥沙的宝贵”。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关于“偏正互换”的译法。

Tips:

“偏正互换”一般会出现在英译汉当中,就是在把英文中的“偏正短语”翻译成为中文里的“正偏短”。

e.g.: this treasury of silt

宝贵的泥沙

分析:原本应该翻译为“泥沙的宝贵”,但是这样不通顺,所以将原文中的silt和treasury 进行互换,就变成了“宝贵的泥沙”。这种翻译方法在高级笔译中,特别是文学翻译中比较常见。

e.g.: European's today, like Americans 200 years ago, seek a world where strength does not

matter so much...

当今的欧洲人,和两百年前的美国人一样,在寻找着一个世界,在那里,武力并不是最重要的……

分析:原本句中的European's today应该翻译为“欧洲人的当今”,但是为了更加通顺,却翻译为了“当今的欧洲人”,这也属于“偏正互换”的译法。实际上,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译法,特别在我们刚开始学习翻译的时候,但要熟练使用这种译法还需要一定的练习。

2.这个被动语态的翻译我们使用了“找替代词”的方法。所以在句中我们使用了“让……给……”的替代结构,这也是中文里一个“隐形被动语态”。

第三步:重读

正:现在,宝贵的泥沙却让水坝给拦住了,也没有了有效的系统。

本句总体上结构较简单,只有一个定语从句,虽然前后两句意思不是很明确,由于没有上下文,所以只能按照原文翻译。

e. g.: Yet the Nile has been changed by modern man in way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误:而尼罗河却被现代人改变了,方式没有完全地被理解。

分析:

从句子的结构来看,此句有两个被动语态,属于短句,需要有逗号,而且后面一个被动语态是由过去分词构成的,所以在翻译当中比较困难。上面的译文没有真实反映内容,而且不通顺。

第一步:断句

Yet/ the Nile has been changed by modern man/ in way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断句之后的分析:句中的两个被动语态很明显,第一个比较容易翻译,可以用“被动变主动”或是“有被不用被”的翻译方法,但是第二个被动语态语意不是很明确,所以翻译起来有一定困难。

第二步:翻译

然而,现代人却改变了尼罗河1,不过就连他们自己也不完全理解变化的方式2。

1.第一句话中的被动语态,我们使用了“被动变主动”的翻译方法,突出了“现代人改变了尼罗河”。

2.这句话当中的understood是一个过去分词,在这里的过去分词不是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一个被动的用法。但是这个被动的动作的发出者又是谁呢?这句是本句难点。根据分析,可以看出ways是“被”understood的,所以understood的主动动作发出者是people,在原文的翻译中,我们也用了“被动变主动”的译法。

第三步:重读

正:然而,现代人却让尼罗河发生了变化,不过就连他们自己也不完全了解尼罗河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1。1在最后重读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重新意译了ways这个单词。因为在第二步的翻译中,生硬地将ways翻译出来似乎不是很通顺,而翻译成“尼罗河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更加能够体现出understood的作用。

本句的特点就是两个被动语态的译法,注意使用不同的译法让句子更加通顺。

e. g.: Because it is very slippery, it is used for lubrication.

误:因为它非常润滑,它被用来作为润滑。

分析:这句话尽管相当短小,但是句中的知识点却不少,要注意连词的使用,被动语态的译法和增减词的问题。而上文的翻译却没有体现出这些翻译点,并且读起来不通顺。

第一步:断句

Because it is very slippery, /it is used for lubrication.

断句之后的分析:这就是一个原因状语从句和主句构成的主从复合句。句式简单明确,

但是在翻译中,我们要注意到先前提到的几个要点。

第二步:翻译

它1因为非常润滑,所以2可以3用作润滑剂4。

1.始终要强调先出主语的原则,如果只有“因为”和“所以”,那么这句话就没有主语了。

2.在前面几讲中一直提到要让关联词双双出现,“因为”和“所以”要同时使用。

3.这个被动语态的翻译,我们使用了“可以”的译法,因为这句话来源于科技文献。

4.在原文当中lubrication是用来表示“润滑”的意思,但是在这里翻译为“润滑剂”,这个“剂”就属于增减词的问题,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说明。

第三步:重读

正:因为它非常润滑,所以可以用作润滑剂。这句话翻译时要注意连词、被动语态等的翻译,这样才能让它更加流畅、通达。

e. g.: Vegetable oil has been known from antiquity.

误:蔬菜油从古代就被知道了。

分析:这句话比上面一句还要短小,主谓宾非常明确,但是译者在翻译时却没有把握词汇的翻译,并且也没有注意到被动语态的翻译问题。

第一步:断句

Vegetable oil has been known/ from antiquity.

断句之后的分析:本句只有一个主谓宾和一个时间状语,但是要注意vegetable oil的翻译和被动语态的译法。

第二步和第三步:翻译和重读

正:植物油1自古以来2就为人们所熟悉3。

1.vegetable oil本身就是指“植物油”,和“蔬菜油”没有任何关系。

2.中文句子先出主语,再说废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废话(时间状语),应该放在主语之后出现。

3.这个被动语态的翻译,我们使用了“找‘被’的替代词”的翻译方法,所以我们翻译成为了“为……所……”的结构。

因为这个句子较短,所以我们把第二步和第三步放在一起同时完成。总体来看,这个句子短小,语言点较少,注意被动语态和专业名词的译法即可。

e. g.: When the crude oil is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it is taken to the refinery to be treated. The commonest form of treatment is heating. When the oil is heating, the first vapors to rise are cooled and become the finest petrol. Petrol has a low boiling point; if a little is poured into the hand, it soon vaporized. Gas that comes off the oil later is condensed into paraffin. Last of all the lubricating oils of various grades are produced. What remains is heavy oil that is used as fuel.

误:当原油被从田地里实现的时候,它就被送到炼油厂去被提炼。最常见的提炼方式就是加热。当油加热的时候,最先升起的蒸汽就被冷却,并且变成了最好的汽油。汽油有很低的沸点。如果一点被倒在了手上,它就蒸发了。后来从石油里面出来的气体就被浓缩为煤油。最后,各种等级的润滑油就被生产出来了。剩下来的就是重油,被当作燃料。

分析:

我们很少讲到段落的翻译,因为在刚开始学习笔译的过程中,我们主张用句子作为练习的主要手段。但是这一段很特殊,我们在学习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时都要学习这篇文章,笔者只是摘录了其中的一段。这篇文章就是美国著名科技小说家索恩利写的《油》,文章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堪称一绝,同学们可以在网络上或是图书馆里找到这篇文章,看看中文是如何翻译的。

在摘录的这一段当中,原作者也是多次使用了被动语态,因为本文是科技文献,而且英

文中本身就善于使用被动语态。这段句子结构不是很难,主要还是要注意被动语态、定语从句和专业名词的翻译。专业名词的翻译不是在短期内可以突破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刚学翻译的同学来说。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要注意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多学习自己专业的词汇,勤用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好习惯。

第一步:断句

When the crude oil is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it is taken to the refinery/ to be treated1. The commonest form of treatment is heating2. When the oil is heating, /the first vapors to rise are cooled/ and become the finest petrol3. Petrol has a low boiling point; /if a little is poured into the hand, /it soon vaporized4. Gas/ that comes off the oil later/ is condensed into paraffin5. Last of all/ the lubricating oils of various grades are produced6. What remains is heavy oil/ that is used as fuel7.

断句之后的分析:本段因为句子较多,所以分析时我们逐句来看。

1.When the crude oil is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it is taken to the refinery/ to be treated.

这句话是一个时间状语从句和主句构成的主从复合句,其中还使用了三次被动语态。而且the crude oil, the field, the refinery这三个单词都属于专业词汇,在翻译时应当注意。

2.The commonest form of treatment is heating.这句基本没有知识点,翻译时只要遵循前后通顺的原则即可。

3.When the oil is heating, /the first vapors to rise are cooled/ and become the finest petrol.

这句话是一个时间状语从句和主句构成的主从复合句,出现了一次被动语态,the finest petrol属于专业名词,翻译时需要注意。

4.Petrol has a low boiling point; /if a little is poured into the hand, /it soon vaporized.

这句话是由一个分号连接的句子,在英译汉时,句子中如果出现分号,我们一般都把当作句号来翻译,也就是翻译成为两个句子。本句中也出现了一次被动语态。

5.Gas/ that comes off the oil later/ is condensed into paraffin.

这句话中有定语从句和被动语态,且有paraffin这样的专业名词。

6.Last of all/ the lubricating oils of various grades are produced.

这句话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宾语的被动语态,我们主张使用“被动变主动”的翻译方法。

7.What remains is heavy oil/ that is used as fuel.

这句话既有主语从句,也有定语从句和被动语态,注意heavy oil这个专业名词。

第二步:翻译

油田打出原油以后1,便送到炼油厂去处理2。最普通的处理方式3就是加热。石油经过加热4,最先冒出来的蒸汽冷却5后6就是质量最高的汽油。汽油的沸点低7。倒一点在手上8,很快就挥发了。随后从石油分离出来的9气体可以10浓缩为煤油。最后产生的是各种等级的润滑油11。剩下的物质12便是可以用作燃料的重油13了。

1.这个被动语态的翻译采用了“被动变主动”的译法,而且把obtain翻译成为了“打出”。

2.这句话中的两个被动语态都使用了“有被不用被”的译法,而且refinery准确地翻译成为了“炼油厂”。

3.form of treatment翻译为“处理方式”十分准确,不要翻译为“处理形式”。

4.在这个分句中要准确理解when的翻译,如果理解为“同时发生”,那就是说“油加热和蒸汽出现是同时的”,但是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只有先“加热油”,“蒸汽才能冒出来”。根据这样的分析,when翻译为“经过”最合适。

5.这个被动语态的翻译使用了“有被不用被”的译法,不需要翻译为“被冷却”。6.原文中有and这个单词,但是,我们在翻译时要注意先后发生的时间,只有先“冒出来蒸汽”然后才能变成“汽油”,所以在这里我们把and理解为“后”,而不是同时发生。

7.这个句子在前面已经说过,因为有分号,所以我们在翻译时要用句号来替代。但是

这句话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文是Petrol has a low boiling point,译文却是“汽油的沸点低”。为什么不是“汽油有很低的沸点”呢?其实,这其中有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即“换主语”,我们也称之为“主谓搭配”。这个知识点我们在后面也要仔细地讲解。

8.这个被动语态的翻译采用了“有被不用被”的译法。“倒一点在手上”而不是“一点被倒在手上”。

9.这个定语从句较短,属于前置译法的范畴。

10.这个被动语态的翻译采取了“可以”的译法。

11.这个被动语态的翻译采取了“被动变主动”的译法,因为这个句子是典型的没有宾语的句子,所以在翻译时,“被动变主动”是最合适的。

12.what it remains这个主语从句的翻译比较简单,但是我们要注意what的译法,因为我们经常会忽视这个单词的翻译。what属于代词的范畴,“代词指明要点”,所以我们要找出what究竟指的是什么。

e. g.: What he said is true.

他所说的话是正确的。

分析:what在这句话当中指的是he所说的内容,而不能忽略不计,甚至翻译为“他所说的是正确的”。所以在上文中,what可以翻译为“物质、东西”等。

13.heavyoil可以翻译为“重油”。

第三步:重读

正:油田打出原油以后,便送到炼油厂去处理。最普通的处理方式就是加热。石油经过加热,最先冒出来的蒸汽冷却后就是质量最高的汽油。汽油的沸点低。倒一点在手上,很快就挥发了。随后从石油分离出来的气体可以浓缩为煤油。最后产生的是各种等级的润滑油。剩下的物质便是可以用作燃料的重油了。

这段文章的翻译始终要注意的就是被动语态的翻译,而且还有定语从句的出现,代词的出现,甚至是专业名词的出现。所以,文章的翻译首先要分析清楚文章的内容,然后利用字典查找出专业名词,最后再进行翻译和重读,这样才能保证正确性和完整性。

三、总结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第一次遇到了被动语态的翻译。很多同学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可以在中文里使用“被”字,虽然在口语中我们可能经常使用,但是,书面语中我们用得少之甚少,毕竟书面语和口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这一章当中,我们主要讲解了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而且在练习的讲解过程中,我们还涉及了“隐形被动语态”、偏正互换、段落和文章翻译的基本思路。今天我们很少讲到长难句的问题,我们将把这个问题留到明天再做讨论。

练习

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英译汉时,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主要有几种情况?分别是什么?

2.“隐形被动语态”是什么?我们一般如何使用?如何识别?

3.“偏正互换”指的是什么?我们在翻译时应当如何注意?

4.段落和文章翻译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二、英译汉段落翻译

Speech by President Nix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Welcoming Banquet

21 Feb 1972

Mr. Prime Minster and all distinguished guests this evening,

On behalf of all your American guests,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the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 for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re justly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particularly want to pay tribute, not only to those who prepared the magnificent dinner, but also to those who have provided the splendid music. Never have I heard American music played better in a foreign land.

Mr. Prime Minister, I wish to thank you very gracious and eloquent remarks. At the very moment through the wonder of telecommunication, more people are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we say than on any other such occasion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 Yet, what we say here will not be long remembered. What we do here can change the world.

As you said in your toast, the Chinese people is a great people, the American people is a great people. If our two people are enemies the future of this world we share together is dark indeed. But if we can find common ground to work together, the chance for world peace is immeasurably increased.

In the spirit of frankness which I hope will characterize our talks this week, let us recognize at the outset these points: we have at times in the past been enemies. We have differences today. What brings us together is that we have common interests which transcend those differences. As we discuss our differences, neither of us will compromise our principles. But while we cannot close the gulf between us, we can try to bridge it so that we may be able to talk across it.

So, let us, in these next five days, start a long march together, not in lockstep, but on different roads leading to the same goal,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orld structure of peace and justice in which all may stand together with equal dignity and in which each nation, large or small, has a right to determine its own form of government, free of outside interference or domination. The world watches. The world listens. The world waits to see what we will do. What is the world? In a personal sense, I think of the eldest daughter whose birthday is today. As I think of her, I think all the children in the world, in Asia, in Africa, in Europe, in the Americas, most of whom were born since the date of the foundatio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What legacy shall we leave our children? Are they destined to die for the hatreds which have plagued the old world, or are they destined to live because we had the vision to build a new world?

There is no reason for us to be enemies. Neither of us seeks the territory of the other; neither of us seeks domination over the other; neither of us seeks to stretch out our hands and rule the world.

Chairman Mao has written, “So many deeds cry out to be done, and always urgently; the world rolls on, time presses. 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world, seize the hour!”

This is the hour. This is day for our two people to rise to the heights of greatness which can build a new and a better world.

In that spirit, I ask all of you present to join me in raising your glasses to Chairman Mao, to Prime Minister Chou, and to the friendship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which can lead to friendship and peace for all people in the worl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