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PROII 高级培训班笔记

PROII 高级培训班笔记

PROII 高级培训班笔记
PROII 高级培训班笔记

11.08

热力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介绍最基本概念从应用角度讲;后面讲一些单元过程:闪蒸过程(包括一些基本概念,特殊的像逆向冷凝( 温度越高气相量越少,有两个泡点)和逆向汽化)和蒸馏过程(一些基本概念和节能方法);流程迭代和收敛方法;特殊的流程模拟计算过程。

一、热力学方法讲座

低温甲醇洗系统:体系极性物质比较多,Pro/ii 没有合适的热力学方法,与实际的设计相差太远,像有一个塔的塔釜温度;需要特殊的软件包才行。

一些极性强的物系通用模拟软件很难计算的很准。

需要把计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去比较看是否正确。

1、热力学方法概述

分离过程计算

换热器设计和核算要求焓值和其他性质计算

压缩机膨胀机设计要求熵值及其他性质计算

塔水力学计算、管线阻力降、直径计算

2、热力学方法应用步骤

1确定物系的性质:极性或非极性物质

水、醇、酸、酮、醛、酯等都是极性物质

2 选择适合物系的正确热力学模型

非极性-状态方程法或通用关联式法

极性物质-活度系数法

确定该物系的关键二元对

核实该关键二元对的相互作用参数

估算缺少的其他二元对的相互作用参数:自己找数据或用缺省的(不准),pro/ii 现

在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数据(相平衡数据等)来回归,有这个功能。

什么是相平衡常熟?

定义:K=Yi/Xi 是温度压力的函数

状态方程:PV=RT

参考:

低压(绝压小于2atm)轻烃类混合物的气象可以认为是理想气体;中压(15-20),----的气象可以认为是理想溶液,但不是理想气体;高压下非理想

对于实际体系,需采用逸度、逸度系数等

实际体系相平衡常熟计算的三类方法

1、非极性物质:

状态方程法Ki=yi/xi= 用来算逸度系数

SRK方程对于氢气误差很大,

PR方程,比SRK还要准确;这两个是烃系统计算比较好的方程

2、极性物质:

液体活度系数模型

液相:活度系数模型;气相:状态方程

液体活度系数模型:

Margules(1895)

V an Laar(1910)

Wilson(1964)(现仍在使用,只能用于气-液系统)

Non-random Two-Liquid (NRTL)(1968)(可用于气-液-液)

Regular Solution(1975)(准确性不高)

UNIQUAC(1975)(准确性也不很好)

UNIFAC(1975)(基团贡献法,应用较多,不需要任何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

有一本书:气体和液体的性质,英文版,比较好

首选NRTL方程,其次可以选择Wilson方程,再不行用UNIFAC方程

NRTL

优点:

有效的关联化学品系统在低压下的性质

容易使用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数据

可根据基团贡献进行预测

许多物系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可从DECHEMA丛书(有四十几册)中查出。DECHEMA 出了光盘版,总共需六七十万欧元,可购买部分数据库。

局限性:

只能用于液相;

可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很窄(常压附近,实验数据的温度,一定注意);

对超临界组分许采用亨利常数

无法计算紧接或在临界点时的K

计算其他热力学性质时无一致性。

UNIFAC 不使用多官能团和分子量大于400的物质以及无法预测异构化的影响。

活度系数模型需要实验数据模型,用来确定二元交互作用参数。

超临界组分采用亨利定律处理。

当选择亨利定律后,对于组分T《400K,会自动使用亨利定律,用户可以定义溶质组分

RRO/II 包括了NRTL和UNIQUAC方程的大量二元相互作用参数的数据库,是从DECHEMA数据库回归而得。应注意适用的温度压力范围。

RRO/II 包括了衡沸物质的数据库,他可以采用“fill-in”功能,产生缺少的二元交互作用参

数;(准确性不一定好)

除UNIFAC和Regular Solution 外,所有其他方法均须二元参数

推荐:

非理想体系NRTL,with FILL=AZEOTROPE,UNIFAC

含离子系统Electrolytes

强酸NRTL

3、通用关联式模型(非极性物质)

1972年以前

KDA TA

BK10(1960) 常减压系统用的比较多,催化分馏塔也可以

Chao-Seader(1961) 在六十年代很有名,在某些炼油装置中模拟结果与实际很符合,如FCC系统等

Chao-Seader-Erbar-Extension 用的人不多

Grayson-Street(1963)

Grayson-Street-Erbar-Extension

Improved Grayson-Street

水的处理

严格的VLLE 气液液三相计算几乎是不可能的

特殊的数据包,要注意1、适用的压力、温度范围;2、浓度范围3、组分的要求

低温系统BWR 8参数方程

PRO/II 只对于气液平衡分离过程做的比较好,对于气固、液固分离算得不好,对于反应系统也不很好。

IEC英文期刊:气液平衡数据

单元过程

闪蒸:Dew Point 露点Isentropic 等熵过程

Duty=0 为绝热闪蒸,相当于节流阀,一般物料进塔前经过节流阀减压至塔压进塔

(等焓节流)

逆向冷凝、逆向气化两种特殊现象

蒸馏塔类型

常规蒸馏塔

复杂塔

吸收塔

蒸出塔,解吸塔Stripper

再沸吸收塔Reboiled absorber

萃取蒸馏塔

恒沸蒸馏塔

11.09

塔的通用平衡级和模型方程组

塔模型的独立方程数和独立变量数

对于一般的塔模型,模型方程组里面有两个Q,计算之前很难给出,所以之前就要用变量替换的方法给出两个Specifications,来替换两个Q。

在算法里面,如果用inside-out 不收敛,可以先换一下sure 法,看能否收敛

如果是极性比较强的,萃取、恒沸精馏等,不容易收敛的,可以用Chemdist试试。RateFrac 是基于速率的方法,包含了塔的类型

塔的初始参数很重要,给的不好就会很难收敛。

当采用i-o 和sure 没有收敛时,可以调整Convergence Data 里面的参数。Damping Factor 不要小于0.6,否则计算很慢也不见得收敛。

塔工艺参数的相互影响

当进料位置不当时,回流比增加,冷凝器、再沸器负荷增加,分离精度下降。

工艺规定的收敛难易:

易:回流比+ 采出量

回流比+温度

不易:温度+采出量

温度+分离要求

采出量+分离要求

两个分离要求

如果实际塔内某一层板出现干板,则可在规定时,规定这一块板的流量(可以稍微规定的大一些),强制塔在此收敛。

塔板效率的计算

Murphree效率(实验研究用的比较多,设计计算用的比较少)

实际塔板上物料进出口浓度差与达到平衡时浓度差之比:

全塔效率:在一定回流比和要求之下,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之比

1、Drickaner-Bradford 法

E0=0.17-0.616LOG(u)

2、O‘connell方法(用的最多)

E0= 49{ ua}-0.25

u-塔顶底平均温度下进料的黏度

a—轻重关键组分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3、其他方法

AICHE方法(1958)

Winckle方法(1963)

吸收塔的效率最低,大约只有10-30%;解吸塔和吸收蒸出塔在30-45之间;一般的塔在60—90%之间。由于物系的非理想性,有些情况下效率大于100%,一般按60-90%考虑,也就是说每块实际板相当于一块多理论版。

说明书35、71页有常压塔不同段效率表

精馏段和提馏段的划分

原则:塔内气液相流量相减,若塔段具有净的向上的流量,则为精馏段;若塔段具有净的向下的流量,则为提馏段。(来自国外一些教科书、参考书)

最佳进料板位置的选择:

如果进料板以下出现一段恒浓区,则表明提馏段过多了,进料板需要下移。

选中PRINT OPTION---PLOT COLUMN RUSULT—SEPARA TION FACTOR-PROFILES

可看出进料板附近又没有恒浓区。(粗略看一下是否合适)

灵敏度分析和工况研究可以分析出最佳进料板位置:Input---case study parameter(工况研究)塔板水力学的计算

Flooding factor 液泛因子

蒸馏塔的节能方法

1、进料板位置,回流比的选择

2、进料状态:对于塔顶产品占主要比例的蒸馏塔,尽可能采用全气相进料;对于塔釜产品

占主要比例的蒸馏塔,气相进料并不节能。

3、中间再沸器和中间冷凝器。中间冷凝器一般放在精馏段,中间再沸器放在提馏段。加

热介质和冷剂品味的降低,会节能、降低成本。中间再沸器在乙烯装置中应用很多。

4、热泵蒸馏。近些年应用不多,应用场合受到限制,分离介质要求较高

5、热耦蒸馏:可以用来分离三元组分,比常规塔节能30%

6、无冷凝器和再沸器的蒸馏塔。精馏段在提馏段内部,精馏段加压,通过塔壁传热,节能

60%。目前日本已经中试成功。

流程的迭代及收敛问题

循环系统,如果返回物料超过进料量的两倍则要提前给初值,否则很难收敛

反馈控制器

控制参数的数值必须控制

控制目标的数值不得固定

软件例题中有丙烯精馏塔的例题P1_C3_splitter

换热器计算

计算器

中间变量V数组

R数组为希望打印出来的

虚拟物流不做物料平衡,可用来进行泵、换热器等的计算

优化器的计算

石油馏分的计算

5%点和95点比较准,初馏点和终馏点拟合不准。

轻组分一般也要给出,这样计算比较准确。C6和比它低的都按轻组分处理。

数据回归:input—regress data

轻组分一般也要给出,这样计算比较准确。C6和比它低的都按轻组分处理。

FCC吸收稳定系统与气分装置联合优化技术开发

1、取消气体分馏装置中的脱乙烷塔

2、丙烯回收率提高到98%以上

3、优化催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中丙烯浓度低于1%

4、广石化两套气分装置改造后年经济效益净增800万元。两套32万吨气分。

气分1-设计生产能力13.7万吨,气分2 改造后18万吨

液化气中c2浓度降低到0.1-0.01%,吸收稳定系统中丙烯浓度低于1%

解吸塔的进料温度从40提高独傲70-80,虽单独对解吸塔起到节能作用,确使整体经济效益严重下降。该温度应控制在40左右,可使干气中c3浓度下降,从而取得较好的总体效益。

(粗汽油流量+补充吸收剂流量)/(富气流量)〉3

不满足的需要增加富气流量。可以使干气中c3浓度小于3%

稳定塔釜温应控制在之间,尽量高,增加附加值高物质的含量。

去除不适当的保温。

化工过程模拟和相关先进技术------化工进展,2000年左右

练习题

1、空气98% 水2% 摩尔浓度,空气降到多少会出现水珠

2、设备取操作压力1.2倍,物料乙烷3 丙烯50 丁烷42 戊烷5% 气相摩尔分数0.2 操作温度60度,问设计压力取多少

3、液化气罐里的乙烷2 丁烷47 丙烷46 c5 5 ,设计压力15kg/cm2,假设液化气10kg,容积0.047m3,外面着火,问温度多高爆炸

天然气脱硫可以看教材,有三个部分都作了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