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填空题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步入了微观世界。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3、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4、(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5、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6、有规则的集合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不同)的。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

8、馒头或面包内部疏松多孔,口感很好,这是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加入了(微生物)。

9、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点状物)组成的。

10、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产生(折射)而弯曲,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

11、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最早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生物。

12、列文虎克制作出来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300)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3、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其中对着物体的叫做(物镜),对着人眼的叫做(目镜)。

14、凸透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最大)。

15、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的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16、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17、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判断题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3)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4)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5)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6)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7)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8)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9)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一样。(√)(10)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11)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12)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1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14)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15)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会新陈代谢。(√)

(16)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

直接擦。(√)

(17)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

向是一致的。(×)

(18)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

的亮度。(√)

三、选择题

1、光学显微镜的镜片(C )A、两块都是凸透镜B、两块

都是凹透镜C、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

2、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B ),放

大倍数最小的是(C)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A)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4、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

a、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b、准备两个放大镜

c、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d、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bdca

B、bacd

C、bcda

5、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C )A、食盐B、雪花C、玻璃

6、下列仪器中,(A)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7、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看到的点状物是由(A)组成

的。A.红绿兰3色 B.红黄兰3色 C.红黑紫3色

四、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美丽的雪花

雪花是由空气中的尘埃引起水分子层层凝结而成的。尽管每一

朵雪花都呈六边形,但是细心观察,我们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

有的雪花晶体矮矮胖胖,有的雪花晶体纤细修长,有的雪花晶体扁

平如板,也有的雪花晶体带着精致的枝杈。雪花的结构取决于雪花

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化情况。

(1)雪花是由(A)集合而成的。

A、雪花晶体

B、雨水

C、尘埃

(2)雪花的结构取决于(B)

A、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时下落的速度

B、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

化情况 C、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遇到的空气阻力

(3)下面(C)是雪花晶体的形状。

A、四边形

B、三角形

C、六边形

五、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

晶体:白糖、食盐、琥珀、碱面、水晶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

六、问答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呢?

答: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直

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此时,物体已经放得更大的倍数了。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我们能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这个世界都是

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一些现象,如(产生气体)、(发光发

热)和(颜色变化)等。

3、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4、米饭刚开始在口腔里我们尝不到甜味,咀嚼后感觉微甜,

是由于米饭含有(淀粉),它在口腔里和(唾液)作用发生(化学反应)

变化。淀粉和碘酒会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反应,利用这种特

性可以(检验物质中有没有淀粉)。

二、选择题

1、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C)

A、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

2、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A)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了其他物质

C、豆子发芽了

3、下面和铁不是同种物质的是(B)A铁棒 B铁锈 C铁网

4、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C)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5、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A)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6、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5分钟,白糖(B)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

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7、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是(C)发明的。

A古代的科学家 B当时的政府人员 C古代的炼丹道士

8、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B)

A、继续燃烧

B、马上熄灭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

9、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营养物质时发生了(C)

A、简单的物理变化

B、没发生变化

C、复杂的化学变化

10、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C),属于化学变化。

A、产生大量气体

B、溶液变颜色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11、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C)

A、醋

B、小苏打和醋

C、新物质和反应剩余的小苏打或醋

12、下列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ABF)

A、涂上油漆

B、放在干燥处

C、用纸包起来

D、放在地窖里

E、放入水中

F、完全放入食用油中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2)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3)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

(6)只要食物发生颜色变化,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7)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四、简答题

(1)自然界的岩石会发生那些变化?

答a、风化变成小石块、变成土壤;b植物;c水流的腐蚀。

(2)火柴燃烧发生的变化与木条折断发生的变化有什么相同

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形状发生变化。不同:火柴燃烧产生光热、消耗

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木条折断没有产生新物质。

(3)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分析其有什么特点。

答:产生的气体,不能支持小木头燃烧,充满整个容器,产生

的气体比同体积的空气重,会往下沉。

(4)、请写出人们在生活中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

理。答:a保持干净、洁净;b组成合金,加入其他金属;c在表

面覆盖保护层;d电镀不易生锈的金属。

第三单元:《宇宙》

一、填空题

1、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有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2、(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首次观察了月球。月球的明亮部分总是向着(太阳)的。

3、(月球)始终围绕地球转动,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1/6)。

4、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这是他登月时说的一句名言。

二、判断题

(1)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1609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3)所有的恒星都不停地向外界抛射物质。(×)

(4)星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距离我们的远近是一样的。((×)

(5)星座实际上是几颗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穹上的排列图像。(√)

(6)北极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

(7)我们可以借助北斗星来寻找北极星。(√)

(8)小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9)我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银河。(√)

(10)在夏季,我们看不到北极星。(×)

(11)银河系是由许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

(12)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宇宙的边缘。(×)

(13)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在诞生和消亡。(√)(14)所有的恒星都会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

(15)从不同的角度看“北斗七星”的模型,看到的图行都不一样。(√)

(16)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星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称为星系。(×)

三、选择题

(1)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B)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2)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A)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变缺

(3)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星星分成群,换分成不同的区域,称为(C) A、星空B、星系C、星座

(4)太阳的直径大约是(C) A140千米B140万米C、140万千米(5)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A)A太阳B、月球C、火星(6)银河系的直径有(B)光年。 A、10 B、10万 C、1000亿(7)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C)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A、“神舟”五号

B、“神舟”六号

C、“嫦娥”一号

(8)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A)

A、木星

B、土星

C、海王星

(9)在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A)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0)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C)

A、水星

B、天王星

C、海王星

(11)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A)千米

A、30万

B、300万

C、10亿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一、填空题

1、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或河流。

3、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在(饮用水源)是禁止游泳的。

4、目前的污水主要包括(生活)、(工业)、(农业污水)等。

5、我们能用(沉淀)、(过滤)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志分离出

来。

6、我们面临的污染有(水)、(大气)、(白色污染)等。

7、为了限制各国碳氢化合物排放量,1997年12月召开的联

合国“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8、被称为“白色污染”的是(塑料)制品

9、人类的(滥捕乱猎)、(过度开发利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并使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10、人类消耗石化燃料,如煤、(石油) 、(天然气)等。

11、植物的“杀手”有(滥伐)、(环境的恶化)等。

12、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厨余垃圾)类

13、人类消耗石化燃料,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得

地球表面(变暖)。

14、做填埋模拟实验时,浸过墨水的纸巾相当于(垃圾),喷水

相当于(雨水)。

1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16、埋入土壤中能够腐烂、增加土壤肥力的垃圾有(食品废料、

杂草等),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有(玻璃瓶)、(旧电视)、(旧手机),

有毒的垃圾有(电池)、(使用过的废注射器)。

17、露天堆放垃圾主要有(污染大气)、(污染水体)等害处,垃

圾填埋主要有(保护景观)的优点,(永久性占用土地)、(污染地下

水)的危害。

18、焚烧处理垃圾的优点是1、(占地小); 2、(避免垃圾污

染地下水) 。缺点是(不仅消耗大量电源,留下残余物,还会产生

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二、选择题

1、(C)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选择精美包装物品

C、重新使用

2、小明拆开一盒荔枝干,里面有一大块塑料泡沫、一块黄绸

布,荔枝干只占了1/6的体积,1/2的质量。我认为这样的包装是

(C)。

A、精美的包装

B、必要的包装

C、过度的包装

3、分类:将下列废弃物进行分类,把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中。

A废旧塑料盒B剩饭剩菜C渣土D废电池E果皮

F小砖块G废日光灯

H酒瓶I旧报纸J过期药品K萝卜叶L废轮胎M

废注射器N碎瓦片

O蛋壳P卫生间废纸Q废餐巾纸R塑料袋S破翁、

破缸T废钉子

U废旧泡沫塑料V废旧电视机W破袜子X旧手机

厨余垃圾:BEKO 可回收垃圾:AHILRTUVWX

有害垃圾:DGJM 其他垃圾:CFNPQS

4、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C)。

A、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C、

把废纸送到回收站

三、判断题

(1)当我们没有办法减少一些材料的使用量时,可以通过回

收垃圾种的原材料,重新加工利用以减少垃圾的数量。(√)

(2)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大多是有玻璃、金属、纸、塑料等制

成的。(√)

(3)废电池就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4)要有效地回收垃圾中的原材料,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

惯。(√)

(5)缺水是一部分国家的事情,和我们无关。(×)

(6)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

(7)今天地球上生物消失得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

(8)科学家正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减少空

气污染。(√)

(9)大气中的浮尘不会造成人体呼吸系统的病变。(×)

(10)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无法使用。(√)

(11)水污染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2)自来水厂的水除了沉淀和过滤,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

(13)洗过衣服的水不会造成水污染。(×)

(14)许多国家都已经通过立法来减少工厂的废气和废物排放

量。(√)

(1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16)塑料包装方便、轻巧,又便于存放,所以要大力推广。

(×)

(17)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

四、简答题

1、你有什么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答:(1)洗用固定器皿(2)收集家庭废水冲马桶

(3)半自动洗衣机

2、你家里被当作垃圾处理的物品中,哪里可以再利用?写出

利用的方法。

可以利用的物品它还可以怎样利用(多种方法)

答:一次性塑料筷子烧饭

一次性塑料袋小制作装饰用

塑料泡沫种小植物,比如蒜头

塑料瓶装豆子可保存的更久

3、请说说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破坏卫生、传染疾病。

4、请写出旧报纸的5种重新使用的方法。

答:写毛笔字、包书、包块状物体、点煤炉、遮物体。

六年级科学下册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

们称作微生物。

2.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4.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7、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海洋与岛屿)、(平

原)、(山地)、(峡谷)、(沙漠)。

8、地球从外向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9、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

原因有:(地层运动)、(填海造陆)等。

10、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如果你在屋里,你应该藏在桌子和床铺底下;如果你在屋外,你应该:跑到空旷的田野上。

11、目前已知绕太阳公转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2、月球绕地球公转,每公转一圈要1月;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公转一圈要1 年;地球自转一圈要24 小时。

13、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14、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

15、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16、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紧接着,2005年,“神舟6号”再次成功发射,两位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

17好奇心使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

18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想。

19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20反映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实验是模拟实验。

21对比实验有1个条件是不相同的。

2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23牛奶能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

24食物通常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2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

26、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27、在发生月食时,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呈圆弧形,由此可以推测地球是圆球形的。

28、地球赤道周长为40091千米,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是自己年龄+3.4。

29、在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陆地,棕色表示山川

31、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叫火山喷发;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发生褶皱、断裂,使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这种自然现象叫地震;1976年7月28日,中国某年某地区发生了强烈的自然灾害,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这个地区是河北省唐山市。

32、有人在喜马拉雅山地区采集到了鱼龙化石,在山体的岩石中还发现有鱼、海藻、海螺的化石,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在很久以前是海洋。

33、石头长期在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逐渐破碎,这就叫风化

34、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35、水的三态变化是无新物质的变化;秋天来到,树叶变黄,是有新物质的变化。

36、铁在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的水里,很容易生锈。

37、把紫甘蓝水滴在苹果上,紫甘蓝水变红色;把紫甘蓝水滴在芹菜上,紫甘蓝水变绿色。

豆腐、牛奶、芹菜、土豆、竹笋、香菇、胡萝卜、海带、绿豆、香蕉、西瓜、草莓等及大部分的蔬菜、水果都是碱性的

38、月亮绕地球转,转一圈的时间约为27 天;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365天,自转一圈的时间

为24小时

39、目前,认为太阳系有8 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次

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40、火星上,白天有明亮的天空、薄云、朝露和轻微的霜

冻,但要比地球上冷得多。

41、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航天员是前苏联(填国家)

的加加林;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

42、我们做“火山爆发”实验,用的是模拟实验法;做“馒头

发霉”实验,用的是对比实验法。

43、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44、在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

45、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而凸透镜成像是由于

光的折射形成的。

46、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47、每个月的农历十五月相是圆的。

48.一年有四个季节,一个月可能有30、31、29、28天,一天

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

49、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

50、迷信是愚昧无知的表现,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51、像放大镜的镜片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

5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天,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

间大约是一年,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53、目前已知绕太阳公转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4、月亮绕地球转,转一圈的时间约为27 天;地球在自转的

同时又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365天,自转一圈的时间

为24小时

55、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视野)。

56、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57、土壤里的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使它

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58、减少垃圾的办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59、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

60、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61、天空中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叫(星座)。

62、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在(膨胀)之中。

63、(阳光)(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构

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64、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行星)(卫星)(矮行星)

(小天体)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65、世界上最早研制并使用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

克),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6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

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67、固体垃圾除了生活垃圾外,还包括(建筑垃圾)和(农业

和工业垃圾)。人们通常采用(填埋)办法来处理固体垃圾。

二、选择题。

1、瓦特发明了(C)。A、火车B、发电机C、蒸汽机

2、月亮是一颗(C)。A、恒星B、行星C、卫星

3、筷子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发生了弯曲,这是由于(A)。

A、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4、夏天的夜晚我们看到的星星应该是(B)。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5、银河系大约由( C )亿到( D )亿颗星组成,直径有

( A )万光年。A.10 B.100 C.1000 D.2000

6、目前,全世界对固体垃圾采用的最积极,最科学的方法有

( D )。

A.减少数量

B.再次使用

C.回收利用

D.以上三种

7、月球上的温差很大,最高相差( C )℃。

A.127

B.183

C.310

8、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 C ),直径大约是地球的(A),

质量大约是地球的(D),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B )。

A.1/4

B.1/6

C.1/49

D.1/80

9、自己能发光的星叫( C ),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 A ),

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 B )。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10、下面几种纸,纤维最细的是( B )。

A.吸水纸

B.书写纸

C.过滤纸

11、蝇眼是( B )。A.单眼 B.复眼

12、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A )。A.有限的 B.无限

13、形成日食时从(B)开始,月食从( A )开始。

A.东边

B.西边

14、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远近( B )。A.相同B.不同

15、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C )

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16、馒头发霉的条件是(D )A、温暖、干燥B、寒冷、

干燥C、寒冷、潮湿D、温暖、潮湿

17、下面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D )

A、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B、面粉做成馒头

C、火柴燃烧

D、铁水

变钢锭

18、铁钉在什么地方会生锈(C )

A、绝对无水的空气中

B、煮沸过的蒸馏水里

C、有氧气、二氧化碳和盐的水里

D、浸泡在植物油里

19、关于月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在月球上,两个

人互相讲话却听不见

B、在月球上,种下的植物不能成活

C、在地球上重400牛顿的物体,在月球上也是400牛顿

D、月球上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近270℃

20、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C )

A、水星

B、金星

C、海王星

D、天王星

2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C )

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22、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是(D

A、酵母菌

B、青霉菌

C、大肠杆菌

D、乳酸

23、馒头发霉的条件是(D )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24、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

为( D )A、细菌B、病毒C、轮虫D、细胞

25、世界上第一个以实践来验证地球是球形的人是(D )

A、张衡

B、亚里士多德

C、哥伦布

D、麦哲伦

26、我们家乡的地形属于(C

A、高原

B、山地

C、海洋与岛屿

D、平原

27、我们人为地把地球分成了不同的圈层,由外向内分别是(D )

A、内核、外核、地幔

B、地核、地壳、地幔

C、地核、地幔、地壳

D、地壳、地幔、地核

28、人类的哪些活动不会改变地表(D )

A、拦河筑坝

B、围海造田

C、开采矿石

D、种植庄稼

29、下面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D )A、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面粉做成馒头C、火柴燃烧D、铁水变钢锭

30、铁钉在什么地方会生锈(C )

A、绝对无水的空气中

B、煮沸过的蒸馏水里

C、有氧气、二氧化碳和盐的水里

D、浸泡在植物油里

31、让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C )

A、橙子

B、西红柿

C、肥皂水

D、桃子

32、关于月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在月球上,两个人互相讲话却听不见B、在月球上,种下的植物不能成活

C、在地球上重400牛顿的物体,在月球上也是400牛顿

D月球上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近270℃

33、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C )

A、水星

B、金星

C、海王星

D、天王星

34、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C )

A、天上亮晶晶的小星星其实都是炽热、巨大的发光气体球,也就是恒星。

B、星座是人为地把星空里的恒星划分区域,并发挥想象,为其命名。

C、北斗七星组成了小熊星座,北极星在大熊座的勺柄上。

D、银河,又称“天河”,它由许许多多的恒星构成,太阳就是其中的一颗,在太空俯视银河,它就像个漩涡

35、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C )

A、加加林

B、阿姆斯特朗

C、杨利伟

D、费俊龙、聂海胜

36、人类使用望远镜、运载火箭、各种航天器去探索宇宙,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制作人是(C )

A、法国科学家卡蒂娅·喀夫特和摩希斯·喀夫特

B、英国科学家弗莱明

C、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D、英国科学家胡克

37、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对于一棵树叶发黄、逐渐掉落的树,下列提出的不是假设的是(C )

A、可能有虫害

B、可能被水淹死的

C、树叶上有很多刺毛虫

D、可能是老死19、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下面属于对比实验的是(C )A、火山喷发实验B、昼夜形成实验C、食物发霉实验D、雨的形成实验

38、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B)A、平原B山地C、沙漠

39、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 A )

A、14千米

B、20千米

C、100千米

40、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 )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28、( C )的做法是正确的。

A、向大海倒垃圾

B、乱伐森林

C、改造沙漠

41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D)A水分B空气C水分和空气D温度

三、判断题

1、所有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假设。(对)

2、所有的假设都是正确的。(错)

3、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对)

4、收集证据是一个比较容易的过程。(错)

5、实验只有两种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对)

6、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对)

7、做对比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对)

三、判断题。1、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了昼夜交替出现的现象。(√)

2、月亮本身会发光。(×)

3、月球总是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7、热的不良导体都不会导热。(×)

9、近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

10、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1、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头脑就会变得灵活。(×)

12、萤火虫会发光,所以它是光源。(√)

13月相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

14、植树种草、绿化荒山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

法。(√)

15、动物和人体都是由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16、能源矿产也叫燃料矿产。(√)

17、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左右一致。(×)

18、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之一。(×)

19、细菌对我们没有好处。(×)

20、所谓球形透明镜放大倍数最小,它们的视野最大。(×)

21、凸镜成像是一个倒立的像。(√)

22、圆柱形可以将物体放大。(×)

23、月海里有水。(×)24、月球是一个发光的球体。(×)

25、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多。(√)

26、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

27、我国不是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8、凸透镜的镜面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

29、月球的明亮部分总是向着太阳的。(√)

30、生活中的垃圾都是无用的,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31、月相变化是在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

32、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和环食三种形式。(×)

33、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因为火山爆发和陨石的撞击形成的。

(×)

34、月亮在天空中位置总是自东向西移动的。(×)

35、八大行星都分别有自己的卫星。(×)

36、垃圾被填埋了对人类的危害也就不存在了。(×)

37、所有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假设。(√)

38、所有的假设都是正确的。(×)

39、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40、收集证据是一个比较容易的过程。(×)

41、实验只有两种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42、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43、做对比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四、列举题。

1、请列举出四种粮食作物的名称。(如:大豆)

答:水稻、士豆、玉米、小麦

2、请列举出五种自然现象。(如:打雷)

答:下雨、下雪、打霜、刮风

五、简答题。

1、我们的墙壁为什么要刷成白色的?它有什么原因吗?

答:因为在所有的颜色中,白色物体的反光能力最强,把墙壁

刷成白色,这样能使教室更加明亮,有利于师生教学。

2、近视是怎样造成的?你是怎样预防近视的?

答;造成当今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看电视,上网,玩

电视游戏等不注意用眼造成的,当然也有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

书本放得离眼很近,或照明条件不好等造成的。这些都会使晶状体

内的肌肉持续收缩,使晶状体内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恢复到

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如果在这时候仍然不注意采取

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预防近视的主要方法有:

(1)、看书、写字眼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一市尺;手握笔要距

笔尖一寸以上;字要写大些,写清楚些。

(2)、连续看书、写字一小时后,要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

会,解除眼睛疲劳。

(3)、不在光线太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躺着、走路、乘车时

不看书。不要长时间地看电视和录像。

(4)、坚持做眼保健操,每天上、下午课间操及晚上睡觉前各

做一次。

3、说明地球昼夜交替的原因。

答: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

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

就会交替出现。六、排序

1、以太阳为中心,由近到远排列

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

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按所占空间的大小由大到小排列

太阳系太阳地球月球宇宙银河系总星系

排序: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太阳地球月

七、连线题。

1、用直线将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及产生这种现象相关的天体运

动连起来。

月食

地球本身自转

日食月球转到太阳、地球中间

月相变化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昼夜变化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

松香

玻璃晶体

珍珠

碱面

白糖不是晶体

琥珀

食盐

六、简答

根据月食模拟实验,说说月食形成的过程,并画图加以说明。

答:当月球运动到这样的状态: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的中间,

且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于

是就发生了月食。

地球月球

七、实践

1、试着用简笔画画出蝗虫、蝴蝶、蛾的触角。

参考答案见课本

2、画三个你熟悉的星座的样子,并写出名称。

参考答案见课本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下载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简述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边缘较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7、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1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9、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最新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复习 一、科学常识: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像钉锤、剪子这些构造简单的机械,又叫做()。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各种各样的()就是简单机械。家中常用的工具有()等。 2、使用机械的目的:()、()、()。 3、要打开啤酒盖你用()、拔掉墙上的钉子你用(),拧下螺丝钉你用()。 4、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上有()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5、杠杆是一种(),杠杆有三个点分别是:()、()和()。6.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 7、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8、杆秤由()、()、()、()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9、杠杆有(),(),()。 10、“四两”拨千斤,称为()。 11、杆秤是杠类工具,“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因为杆秤应用了()。 12、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 13、轮轴可以()。在轮上用力时,();在轴上用力时,()。 14、生活中的轮轴有: ()、()、()、()、()、()等。 15、利用螺丝刀起出螺丝,是应用()原理,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其中刀柄相当于(),刀杆相当于()。在轮上用力(),在轴上用力();当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 16.固定在一个位置()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17、定滑轮的作用:();动滑轮的作用:();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组的()越多越省力;提起重物用()绳子,就省几分之一的力。【要数吊着动滑轮的绳子几段】 18、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②动滑轮:();③滑轮组:()、()。 19、旗杆顶端安装的是(),吊车上安装的是(),窗帘上安装的是()。 2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有()的作用。 2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坡度越大越()。 22、将重物提上斜坡,如果斜坡的高度不变,斜面( )越省力。(道理同上) 23、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 24、生活中的斜面: ()、( )、( )、( )、( )、( )、( )。 25、不论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总是()转速(慢),()转速(快)。 26、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刹车是(),脚蹬子是(),螺丝是()。 27、自行车综合运用(),(),()等机械原理进行省力工作。 精品文档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共12分,每空1分) 1. 树木的叶同样也有生长、( )和( )的完整过程。 2. 常见的电路一般分()和()两种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 照明电路一般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3. 人体通过血液的循环流动,把氧气和________输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 产生的________和其他废物运送的体外。 4.在过滤实验中我们使用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长颈漏斗、、等。 5. 热总是从物体较________的一端传向较________的一端。 6. 通电后的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它的南北极跟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错误的打“×”。6分) 1. 治理水污染有很多的方法。() 2. 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 马铃薯在盐水中一定能上浮。() 4. 蜗牛有一对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 5. 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6. 虽然我们感觉地球是平稳的,但是地球却是在不停地自转。()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 下面的动物中,最重的一个是() A. 猫 B. 长颈鹿 C. 金鱼 2. 生活中,( )运用了空气可以压缩的特点。 A. 足球 B. 吹肥沼泡 C. 喝牛奶饮料

3. 以下三种材料的大小、形状都相同,传热最快的是() A. 铜条 B. 木条 C. 塑料条 4. 下列物体中具有磁力的是() A. 铁块 B. 铝块 C. 环形磁铁 5. 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A. 空气无一定的形状 B. 空气占据杯中的空间 C. 空气能流动 6. 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 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 A. 下沉 B. 上浮 C. 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7. 胖人穿着竖条的衣服看上去显得瘦些。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是() A. 错觉 B. 适应 C. 光的反射 8.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小苏打的特点是()。 A. 立方体颗粒 B. 粉末状颗粒 C. 白色大颗粒 9. 关于人的身体结构,下面表述相对科学合理的是()。 A. 颈不应该单独分为一部分 B. 身体的结构只能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C. 不同的标准,身体的结构就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0. 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 继续燃烧 B. 马上熄灭 C. 燃烧半分钟后熄灭 四、实验题(6分) 不同的生物会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1课我在成长 一、填空: 1、在知不觉中,我们已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 第2课悄悄发生的变化 一、填空: 1、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中,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 2、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3、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4、(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行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5、(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就要渐渐成为(“大人”)了。 二、问答题: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答: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 (1)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对立; (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答:1、女生注意月经期卫生。不穿高跟鞋。少用化妆品,防治青春痘。不束胸勒腰。2、男生不拔胡须,以免损坏毛囊。不要过度使用嗓子。3、不要吸烟、酗(xù)酒。4.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5、阅读相关书籍,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与发展规律,分析和把握自身的身心变化,正确认识自我。 3、一个人的成长是否意味着他将要更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并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答:一个人的成长必然意味着要更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如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力及的事。 第3课人生之施 一、填空: 1、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幼年)、(壮年)和(老年);还可以划分为(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二、问答题: 1、你家里或邻居家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是怎样照顾他们的? 答:有。父母要给婴儿喂奶、洗澡、换尿布,为他们保暖,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还要哄婴儿睡觉,教学婴儿说话等。 2、你家里或邻居家有老年人吗?在你眼里,他们是什么样的? 答:有。人到老年,体质、体能逐渐减弱;皮肤弹性变差;肌肉萎缩,韧带弹性也减弱;骨质变脆,容易发生骨折;头发变白而稀少,牙齿脱落,视力减退。由于全身抵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辘轳;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2017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2017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 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 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 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 程叫做风化。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 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 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 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

1.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2.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4._______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5.植物的“杀手”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发明的。①牛顿②达尔文③列文虎克2.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 ①罗伯特.胡克②列文虎克③达尔文 3.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②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③把废纸送到回收站 三、判断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4.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6.细胞学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8.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种植庄稼。() 9.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填空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发生________而_________,而人认为从物体反射的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__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2.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_。 3.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 二、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象金字塔。() 2.今天的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菌落是很多细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精心整理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六(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六(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与镜面的()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 3、()能把物体的图像(),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等,就具有同样的()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叫做透镜的()。 6、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和()。 6、早在()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

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观察不到的()。如通过()能观察到苍蝇的()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就是它们的()。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蚜虫的大小如(),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3、()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1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15、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6、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晶体形状(),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7、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2017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

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 一、填空: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3、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龄期。 二、连线:牙牙学语婴幼儿期十月怀胎胎儿期 颐养天年老年期抚育后代成年期 勤奋学习学龄期生长迅速青春期 努力工作青年期 三、简答题: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答: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营养与饮食卫生、学

习习惯、体育锻炼、充足睡眠、不迷恋电脑、科学用脑等。 第二单元 一、填空题:1、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遗传现象,存在着不同特征,叫做变异现象。 2、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3、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二、判断题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子,因为遗传因素子女一定是高个子。(×) 2、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3、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

籽少肉厚的。(√) 三、简答题 美国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里发现了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只羊长得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了人们所需的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的缘故,这位牧民又利用遗传规律, 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 第三单元 一、填空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 2、环视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会测量自己身高和体重并记录。 2.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绘制自己从入学到现在身高、体重曲线图。 3.引导学生通过从曲线图上得到的信息,发现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特点,让学生了解一些自己的成长状况和在同龄学生中所处的水平。 4.九-十岁(或十-十一岁)这一年间长得特别快,这是你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标志。除了这段时间,人还有一个生长高峰期,就是从出生到一岁这一年间。 5.青春期是我们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十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微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6.P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了解)。P5青春期身体发育表(了解)。 7.P6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8.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9.在斯芬克司之谜中,聪明勇敢的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幼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 10.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P8公式,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自己长大的身高。

11.分男生、女生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并绘制成统计图。 12.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么做? (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包含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 (5)不迷恋电脑。(6)科学用脑。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有或多或少保持着相似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遗传。 2.子代与你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称为变异,变异普遍存在。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为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4.P20孟德尔和后续者的研究与发现。P21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5.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X射线照射种子。 第三单元进化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生的,恐龙是一种爬行动物。 2.实验①:观察恐龙模型,知道不同种恐龙所对应的名称。 3.我们可以通过恐龙的化石了解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其他化石。 4.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 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 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 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到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 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 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 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 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 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 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 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