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电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12含答案

心电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12含答案

心电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12含答案
心电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12含答案

心电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12

A1型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关于起搏阈值的阐述,正确的是

A.心肌纤维化不影响起搏阈值

B.负极比正极的起搏阈值高

C.心房起搏阈值一般应≤1.5V

D.心室起搏阈值一般应≤5.0V

E.高钾血症可使起搏阈值降低

答案:C

[解答] 心肌缺血、坏死、纤维化均可致起搏阈值升高。负极比正极的起搏阈值低,此是起搏导线的顶端电极通常为负极的原因。心房起搏阈值一般应≤1.5V,心室起搏阈值一般应≤1.0V。高钾血症可使起搏阈值升高。

2. 有关感知灵敏度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感知灵敏度是指电极导线的负极和正极在所放置的心腔感知干扰波的能力

B.任何超过程控的感知灵敏度的信号都被认为是心脏的自身电话动

C.感知灵敏度数值越小,起搏器的感知能力越高

D.为获得良好的感知,起搏器植入术中A波幅度一般不应<2.0mV

E.为获得良好的感知,起搏器植入术中V波幅度一般不应<5.0mV

答案:A

[解答] 感知灵敏度是指电极导线的负极和正极在所放置的心腔感知自主心肌除极波的能力,任何超过程控的感知灵敏度的电信号都被认为是心脏的自身电话动。感知灵敏度数值越小,起搏器的感知能力越高。为获得良好的感知,起搏器植入术中A波幅度一般应>2.0mV,V波幅度一般应>5.0mV。

3.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包括

A.起搏电路

B.电极导线

C.起搏器的电池

D.感知电路

E.程控仪

答案:E

[解答] 人工心脏起搏器主要由脉冲发生器及电极导线组成。脉冲发生器主要由电池、起搏电路和感知电路组成。程控仪主要用于起搏器的程控与随访检测。

4. 与起搏器寿命有关的因素不包括

A.主要由起搏器的电池决定

B.与耗电量有关

C.与起搏器工作的百分比有关

D.与起搏阈值有关

E.与起搏器体积大小有关

答案:E

[解答] 起搏器的寿命主要由起搏器的能源即电池决定,因此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也就成为影响起搏器寿命的主要因素。电池容量和耗电量是影响电池寿命的两个主要因素,电池容量相对恒定,而耗电量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①起搏器的功能、种类和电路的效率;②起搏器工作的百分比;③输出电压或能量的程控调节;④起搏阈值等。

5. 以下为提示电池耗竭需要更换起搏器的指征,其中错误的是

A.起搏频率下降10%

B.磁铁频率下降10%

C.脉冲幅度(电压)下降15%~20%

D.电池内阻明显增大

E.脉宽减少50%

答案:E

[解答] 提示电池耗竭需要更换起搏器的指征包括:①起搏频率下降10%或磁铁频率下降10%;②电压下降15%~20%;③脉宽增加10%~15%;④电池内阻明显增大。

6. 磁铁试验的作用不包括

A.检查起搏功能

B.检测感知功能

C.测定磁铁频率,以了解电池的状况

D.测定起搏阈值

E.终止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答案:B

[解答] 磁铁试验的作用包括:①可以判断起搏器的起搏功能;②评价电池的状态,如磁铁频率下降,提示电池耗竭;③可以终止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④少数起搏器还可以通过磁铁试验测定起搏阈值。

7. 将磁铁放置在患者植入起搏器部位的上方时,可引起

A.起搏器感知功能丧失

B.起搏器起搏功能丧失

C.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同时丧失

D.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答] 将磁铁放在植入起搏器部位上方时,起搏器将暂时丧失按需(感知)功能。

8. 起搏器的随访项目一般不包括

A.起搏频率

B.起搏脉宽

C.AV间期

D.感知功能

E.检测ST-T变化

答案:E

[解答] 随访时起搏器功能的检测应包括起搏频率、起搏脉宽、起搏电压、AV间期、感知功能、磁铁频率等,但不包括ST-T变化检测。

9. 下列有关起搏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起搏器系统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组成

B.脉冲发生器中有电池和负责各种功能的电路

C.电极导线分单极和双极

D.单极电极导线顶端电极为阳极

E.电极导线顶端的固定方式可为被动固定或主动固定

答案:D

[解答] 单极电极导线顶端电极为阴极。

10. 关于起搏器电极导线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单极起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起搏脉冲信号幅度低

B.单极起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起搏脉冲信号幅度高

C.双极起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起搏脉冲信号幅度高

D.单极起搏对外界电磁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好

E.双极起搏对外界电磁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差

答案:B

[解答] 起搏器电极导线分为单极和双极,单极电极导线的顶端电极(-)与脉冲发生器的金属壳(+)组成单极起搏及感知,双极电极导线的顶端电极(-)与体部的环状电极(+)组成双极起搏及感知(两者相距5~10mm)。单极电极导线的特点是阴极和阳极之间距离较远,因而心电图上记录的起搏脉冲信号幅度高,形成的感知电场大,抗干扰性能差;双极电极导线的特点是阴极和阳极之间距离较近,因而心电图上记录的起搏脉冲信号幅度低,形成的感知电场小,抗干扰性能好。

11. 关于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线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入的电极导线固定牢固,不易脱位

B.易于拔除

C.可选择性植入不同的位置

D.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脏扩大的患者需应用这种电极导线

E.起搏阈值比一般电极低

答案:E

12. 关于起搏器起搏频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植入起搏器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B.基础起搏频率通常设定在60~80次/分

C.上限频率通常设定在100~120次/分

D.起搏频率下降15%时,必须尽快更换起搏器

E.当自身心率快于起搏频率时,只出现自身心率

答案:A

[解答] 起搏频率是起搏器每分钟发放脉冲的次数。

13. 有关感知不应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心房感知器的不应期多为320~400ms

B.心室感知器的不应期多为300~450ms

C.心室感知不应期过短时,起搏器可误感知T波

D.心室感知不应期过长时,起搏器容易感知室性期前收缩

E.感知不应期可以程控调整

答案:D

[解答] 心室感知不应期过长时,则起搏器不容易感知室性期前收缩。

14. 有关起搏器感知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A波和V波的灵敏度值,可改变起搏器的感知功能

B.感知过度时,心电图上出现短于起搏间期的间歇

C.调高感知灵敏度值(降低灵敏度),可消除感知过度现象

D.调低感知灵敏度值(提高灵敏度),可消除感知不良现象

E.感知T波,可通过调高感知灵敏度值来解决

答案:B

[解答] 感知过度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出现大于起搏间期的长间歇。

15. 起搏器程控的目的是

A.根据病情调整起搏器工作参数

B.合理地程控起搏器工作模式

C.检测起搏器功能

D.诊断及处理心律失常

E.以上都是

答案:E

16. 关于起搏器的工作参数的表述,正确的是

A.AV间期通常不能被程控调整

B.起搏器的输出电压通常设定为起搏阈值的2~3倍

C.感知电极的极性设定为单极时可减少外界电磁干扰

D.当起搏器输出电压固定时,脉宽越宽输出能量越小

E.通常将起搏设定为双极,感知设定为单极

答案:B

[解答] 为确保有效起搏,起搏器的输出电压通常设定为起搏阈值的2~3倍。起搏与感知均可设定为单极或双极,通常将起搏设定为单极,感知设定为双极,这既可保证心电图的起搏脉冲幅度较高,又可减少外界电磁场干扰。

17. 有关起搏器术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感知阈值是指能感知到的最低自身心内电信号的幅度

B.起搏阈值是指能引起心房或心室肌稳定、有效、连续除极的最小起搏电压

C.起搏脉宽代表电脉冲的强度和耗能的时程

D.AV间期是指心房起搏脉冲发放或感知自身P波到心室脉冲发放之间的间期

E.以上都是

答案:E

18. 关于心腔内电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位右心房刺激可形成接近窦性心律时的心脏激动顺序

B.冠状窦内发放电刺激可代表左心房起搏

C.希氏束部位刺激形成正常QRS波群时,该部位记录到的是右束支电位

D.在右心室心尖部刺激,体表心电图常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E.导管电极在心腔内某个部位记录到的波形代表该局部的电话动

答案:C

[解答] 希氏束部位刺激形成正常QRS波群时,该部位记录到的是希氏束电位,而非右束支电位。

19. 关于分级递增起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常用的一种S1S1刺激方法

B.采用比自身心率快10~20次/分的频率起搏

C.每级刺激持续30~60s

D.每级的刺激间隔为1~2min

E.不适用于窦房结功能测定

答案:E

[解答] 分级递增起搏是常用的一种S1S1刺激方法,一般用比自身心率快10~20次/分的频率起搏,每级刺激持续30~60s,每级递增10次/分,每级的刺激间隔为1~2min。

20. 关于短阵猝发性起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S1S1刺激方法

B.可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连续刺激10~20次

D.起搏频率比自身心率快10次/分

E.可用于终止心房扑动

答案:D

[解答] 短阵猝发性起搏是常用的一种S1S1刺激方法,一般用比自身心率快30~50次/分的频率持续刺激10~20次,通常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房扑动,对终止某些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亦有效。

21. 关于S1S2程序刺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于测定房室结的不应期

B.可用于测定旁路的不应期

C.可用于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

D.可用于检测房室结双径路

E.可用于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答案:C

[解答] S1S2程序刺激可用于测定房室结和旁路的不应期、检测房室结双径路、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一般选用S1S1分级递增起搏方式。

22. 关于心腔内电图各间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PA间期正常值为30~55ms,平均值为40ms

B.PA间期反映两个心房间的传导时间

C.AH间期反映冲动经过房室结的传导时间,正常值为55~130ms

D.HV间期代表希浦系统的传导时间,正常值为30~55ms

E.HV间期相对固定,一般不受心率以及自主神经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B

[解答] PA间期指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到希氏束电图A波起点的间期,反映右心房内传导时间,正常值为30~55ms;AH间期指希氏束电图A波的起点到H波起点的间期,反映冲动经过房室结的传导时间,正常值为55~130ms;HV间期代表希浦系统的传导时间,正常值为30~55ms,HV间期相对固定,一般不受心率以及自主神经等因素的影响。

23. 关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检查之前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半衰期

B.心内电生理检查时,电极导管只需放置到希氏束区和右心室心尖部

C.依据电生理检查结果,可以指导对患者进行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

D.电生理检查室不需配备抢救药品和除颤器

E.电生理检查的操作者只需熟悉心电图学知识,操作前不需培训

答案:C

[解答] 心内电生理检查之前需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检查时,电极导管需经股静脉插管放置到高位右心房、希氏束区、冠状静脉窦和右心室心尖部。依据电生理检查结果,可以指导对患者进行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电生理检查室需配有抢救药品和除颤器,操作者需熟悉心电图学和电生理知识,操作前需培训。

24. 关于希氏束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希氏束电位(H波)代表希氏束激动时的电话动

B.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放大增益到3mm/mV时,亦可清楚记录到H波

C.H波为双相或多相高频波

D.心内记录H波时,应适当放大增益,纸速应设置在100~200mm/s

E.H波位于A波与V波之间

答案:B

[解答] 除非采用特殊的记录技术,一般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即使放大增益亦不能记录到希氏束电位。

25. 关于右束支电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右束支的除极电位

B.时限一般为10ms左右

C.位于H波和V波之间

D.振幅比H波低,时限比H波短

E.以上都是

答案:E

26. 关于心室电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V波是电极导管在心室内某一位置记录到的心室除极波

B.V波常位于右束支电位之前

C.大部分V波起始都有r波

D.V波的变异较大

E.正常人的左室电图常无分裂、碎裂或延迟出现的波

答案:B

27. 正常窦性心律时,心房激动正向传导的顺序是

A.右心房上部→右心房中部→右心房外侧的下部→右心房下部→冠状静脉窦→左心房

B.右心房上部→右心房中部→左心房→右心房外侧的下部→右心房下部→冠状静脉窦

C.右心房上部→右心房中部→右心房外侧的下部→右心房下部→左心房→冠状静脉窦

D.右心房上部→右心房中部→右心房外侧的下部→左心房→右心房下部→冠状静脉窦

E.右心房上部→左心房→右心房中部→右心房外侧的下部→右心房下部→冠状静脉窦

答案:C

28. 1957年,首先研制出动态心电图仪的学者是

A.Willem Einthoven

B.Norman J.Holter

C.F.N.Willson

D.Frank

E.Arthur Master

答案:B

[解答] 1957年,美国Norman J.Holter首先发明和研制成功连续记录体表心电图

的记录仪。因此,动态心电图又称为Holter监测。

29. 动态心电图检查可用于

A.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评价

B.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

C.心脏病患者预后的评价

D.起搏器功能的评定

E.以上都是

答案:E

30. 动态心电图仪的基本结构是

A.心电图仪及计算机回放系统

B.心电记录器及计算机回放系统

C.磁带记录器及心电图仪

D.闪光卡记录盒及心电图仪

E.心电图仪及心电记录器

答案:B

31. 动态心电图的分析步骤是

A.先人工分析心律失常,然后进行ST-T分析,最后由计算机来分析

B.先人工进行ST-T分析,然后分析心律失常,最后由计算机来分析

C.先打印各种报告,然后根据报告结果进行心律失常和ST-T分析

D.先由计算机扫描分析,然后进行心律失常和ST-T回顾分析及编辑

E.由计算机自动分析并直接打印报告即可

答案:D

32. 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根据信号存储介质分为

A.磁带记录器、固态记录器、闪存记录器

B.模拟记录器和数字记录器

C.连续记录器和间歇记录器

D.磁带记录器和闪存记录器

E.实时记录和远程信号传输

答案:A

[解答] 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根据信号存储介质分为磁带记录器、固态记录器和闪存记录器。记录器实际上是一个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能够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且病人可佩带的心电图机。记录器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的电路与普通的心电图机都没有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普通心电图机将心电波形直接输出到心电图纸上,而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是将心电波形先存储到磁带上或存储器中,记录24小时后再输出到计算机进行回放分析。

33. 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按记录时间分为

A.磁带记录器、固态记录器和闪存记录器

B.模拟记录器和数字记录器

C.连续记录器和间歇记录器

D.磁带记录器和闪存记录器

E.实时记录和远程信号传输

答案:C

34. 以下为判断动态心电图ST段偏移的“3个1”标准,其中不正确的是

A.ST下移≥1mm

B.ST抬高≥1mm

C.ST段偏移持续时间≥1分钟

D.ST段的平均偏移持续时间≥10分钟

E.两次ST段事件之间间隔≥1分钟

答案:D

35. 动态心电图ST段偏移的检测点一般设定在J点后

A.40~60ms

B.50~70ms

C.60~80ms

D.70~90ms

E.80~100ms

答案:C

36. 判断动态心电图ST段是否偏移的参考点通常设置在

A.P-Q(P-R)段中点

B.QRS波群起点

C.QRS波群终点

D.J点后60~80ms

E.T-P段中点

答案:A

[解答] 动态心电图系统分析ST段是否偏移时,通常采用P-Q(P-R)段中点为参考点(等电位点),以J点后60~80ms为ST段偏移的测量点,由此来判断是否有ST 段偏移,然后根据ST段偏移的斜率来判断是水平型压低还是下斜型压低。

37. 1999年,ACC/AHA建议将“3个1”标准中两次ST段事件之间间隔时间改为

A.≥1分钟

B.≥2分钟

C.≥3分钟

D.≥4分钟

E.≥5分钟

答案:E

38. ST段下移总负荷的计算公式为

A.ST段下移次数×ST段下移程度

B.ST段下移程度×ST段下移持续总时间

C.每次ST段下移程度×每次ST下移持续时间

D.ST段下移次数×ST段下移时间

E.24小时的ST段下移总和除以ST段下移次数

答案:B

[解答] ST段下移总负荷的计算公式:ST段下移程度×ST段下移持续总时间(单位是mm·min)。

39. 目前动态心电图检查使用的导联系统不包括

A.改良的Wilson导联系统

B.双极2通道导联系统

C.双极3通道导联系统

D.推导的12导联系统(EASI正交导联)

E.Frank导联系统

答案:E

[解答] Frank导联系统为X、Y、Z轴正交导联系统,主要应用于心电向量图检测。

40. 目前动态心电图仪对心律失常的分析一般不包括

A.P波的分类及识别

B.QRS波群的分类及识别

C.根据QRS波群的宽度来确定室性或室上性QRS波群

D.根据RR间距的提前量来确定期前收缩

E.由期前收缩事件的组合来确定成串的异位搏动

答案:A

[解答] 由于P波幅度过小,目前的动态心电图仪检测技术尚不能对其准确的识别和分类。

41. 关于动态心电图仪磁带记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提供长时程心电话动记录

B.允许重放和询问整个记录过程

C.经A/D转换可造成波形失真

D.对心肌缺血的判断具有特殊的优势

E.磁带上的心电信息不能永久保存

答案:D

[解答] 使用磁带作为存储介质的磁带式记录器,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曾是动态心电图记录器的主流产品,并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磁带记录器记录的波形质量欠佳,机械故障较多,加上近年来固态储存技术的飞跃发展,现在磁带式记录器基本被淘汰。应用磁带式记录器时,由于不适当的低频信号或高频QRS信号的转换,常常引起ST段失真导致分析判断错误。

42. 磁带式记录器发生机械故障可以引起下列现象,但除外

A.RR间距延长

B.QRS波群增宽

C.存储量不足

D.RR间距缩短

E.P波时限缩短

答案:C

43. 关于数字式记录器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样率高,失真小

B.更新换代快,容易技术升级

C.记录器体积小,便于携带

D.容易出现机械故障,导致心电图变形

E.数据传输快,减少分析时间

答案:D

[解答] 数字式记录器通常以电子硬盘和闪光卡作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不压缩或无失真压缩来记录24小时的动态心电信息,记录的波形质量优于磁带式记录器。数字式记录器为高科技电子产品,机械元件少,不会出现磁带式记录器因机械故障导致的走速不匀以及怕潮湿、灰尘、强电磁干扰等问题。

44. 具有起搏脉冲分析功能的动态心电图记录器专用通道的采样率为

A.>400Hz

B.>500Hz

C.>600Hz

D.>800Hz

E.>1000Hz

答案:E

45. 以下为动态心电图ST段下移异常事件的检测方法,其中不正确的表述是

A.ST段的斜率是指J点的高度减去ST段终点的高度

B.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下斜型下移

C.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上斜型下移

D.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水平型下移

E.ST段的斜率≤0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有意义

答案:A

[解答] ST段的斜率是指ST段终点的高度减去J点的高度。

46. 关于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中各测量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P-Q(P-R)段的中位点定义为E点

B.S波的终点定义为J点

C.J点后的60~80ms定义为ST段的终点

D.E点、J点和ST段终点的位置不能被操作人员修正

E.当心率变得很快时,ST段终点的位置可被分析软件自动修正

答案:D

[解答] 在软件进行ST段自动分析之前,操作人员可以对E点、J点和ST段终点的位置进行修正和确认。

47. 关于改良的Wilson导联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仅用于3通道记录器

B.是根据EASI正交导联推导得出的心电图

C.获得的心电图波形与常规心电图差异很大

D.导联数目较少,对心肌缺血的定位无帮助

E.以上都不对

答案:E

[解答] 改良的Wilson导联系统主要应用于12导联的动态心电图记录器,记录的心电图波形接近常规12导联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定位有很大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