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周边形势与台海关系

中国周边形势与台海关系

中国周边形势与台海关系

中国周边形势与台海关系

台海形势分析

台海形势分析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台湾对于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性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美国为遏制中国的崛起所构筑的太平洋第一岛链战略封锁线中,台湾是这条封锁线中至关重要的“腰”,这条封锁线的缺陷就在于这个链条太长,一旦台湾被中国统一了,他这个“腰”也就断了,而这个至关重要的“腰”就将成为我们的一个楔子,老美苦心经营了多年针对中国的这条封锁线就会彻底崩溃。 台湾对于日本也是很重要的,日本土地贫瘠,能发展到今时今日实属难能可贵。但长远来说,紧靠他现在的土地发展下去就不行了。对它来说,台湾岛就是救星岛,日本若要继续发展,就需要台湾岛提供资源。所以可以说,谁控制了台湾,谁就控制了日本。 再说说台湾对于美国的重要性,由于台湾无论对于日本,对于中国都是非常重要的岛屿。所以对美国来说,如果台湾岛落在它手上,他可以一下子就把中日两个大国给牵制住。另一面,中日韩对于整个亚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果美国牵制了中日两国,朝韩也就不足为惧了。 近几年来,台海局势时急时缓,波谲云诡,似乎让人琢磨不透。本来台湾问题应完全属于中国内政,但由于历史等原因,美、日等国不同程度的介入,大大增加了解决问题的不确定因素,使世人不容易看清台海局势的基本走向和将来彻底解决问题的前景。不过任何复杂的事情,都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去分析处理,台湾问题也是这样,从长远看解决台湾问题大致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相持 因为大陆现在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期,各项制度建设业已全面展开;再加上2008年和2010年分别要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当然,包括军事在内的收复台湾的各项准备还不是很充分。所以,在此阶段中央政府不会主动以军事力量去“逼迫”台湾谈统一问题,而是采取相对保守的“不独不打,一独就打”的被动触发式的战争准备。不可否认,在此阶段开战,大陆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可能是最高的,所以,陈水扁等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妄称2008年台湾独立。但是台独分子有意或无意弄错了一个概念,它们把中央政府因考虑到代价太大,暂时不主动寻求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理解成为:即使台湾独立,中央政府也会因顾忌社会经济发展,奥运会、世博会的举办及美国的军事介入而不敢动武。看来台独分子还不懂得成本核算。台湾独立,而中国共产党不敢动武,作为执政党无法向历史和国民交待,由此必然会失去执政资格,这个代价执政党付不起;台湾独立,而中国不动武,作为中国将会永失3.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比此大几倍十几倍的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这个代价中国是付不起的。相比之下,经济倒退几年、人员物资受些损失、奥运会、世博会不举办等等算得了什么,美国的制裁又算什么。台湾有人放言,打仗会使中国的经济倒退30年,退一万步讲就算此话当真,由于中国已建立起来的“思想制度”基础,将来恢复重建绝不需要30年! 第二阶段:决胜 经过了多年的经济发展和战略调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已取得应有的成效,而且又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有了决定性的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空前高涨,可以说统一台湾已是国家经济、社会和军事各方面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过去由于条件所限而持有的只要台湾不独就不打的过渡性战略随之终止,取而

早期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早期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早期的史籍记载 三国时代的吴国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宣州”,到达了夷洲。夷洲在什么地方历来都有争论,有的认为在今天日本或冲绳,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夷洲即今日台湾。有的学者指出:“夷洲之方向,地势,气候,风俗与台湾极相似,舍台湾外无可指,且近时日本人曾在台北发现指掌型之古砖,推其时代即属于三国,故夷洲之为台湾,绝无疑义。”有的学者认为,成书于公元264年至280年的《临海水土志》所记的夷洲,在地理方面无一不与今日之台湾相合,如方位:夷洲在临海东南”,临海郡北起浙江宁海一带;气候:夷洲“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物产:“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文化特征:如凿齿,“女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齿”,台湾北部的泰雅人,直到明清时期,仍有此风,男女青年相爱,男“凿上颚门旁三齿授女,女亦凿三齿付男,期某日,就妇室婚,终身依妇以处”。又如猎头,勇士“战得头,著首还,中庭建一大材,高十余丈,以所得头差次挂之,历年不下,彰示其功”。台湾土著居民长期保持这种风俗,所屠人头,挖去皮肉,煮去脂膏,涂以金色,藏诸高阁,以多较胜,称为豪侠云”。据上所述,《临海水土志》描述的夷洲就是当时台湾的情况。吴国孙权派遣官兵前往夷洲,规模很大,时间很长,前后经历一年之久,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后,由于疾疫流行,水土不服,“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不得不带领数千名夷洲人返回大陆。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到达台湾。同时,由于这次行动,使丹阳太守沈莹有可能通过到过夷洲的官兵和由官兵带回的夷洲人,详细地了解夷洲的情况,写出《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有关台湾情况最早的记述。 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令羽骑尉朱宽与海师何蛮一同人海,经过艰难的航行,终于到达流求(台湾)。因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第二年,隋炀帝又令朱宽再去慰抚,但“流求不从”,仅取其布甲而返。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派遣武贲郎将陈棱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领东阳(今浙江金华、永康等地)兵万余人,自义安(今广东潮州)起航,到高华屿,又东行二日到酲髓屿,再航行一日,便至流求。当地土著居民“初见船舰,以为商旅”,相继前来贸易。这说明当时已常有大陆商人在那里通商,所以当地居民见到船舰才习以为常。陈棱要求当地酋长欢斯渴剌兜投降,遭到拒绝,于是隋军“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隋代称台湾为流求,但《隋书》中的流求指的是什么地方,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早在19世纪末,荷兰学者施列格在《古流求国考证》中从地理方位、王居及民居、政治、衣饰、兵器、战争、学术与宗教、外貌风俗及习惯、丧事、动物等12个方面,详细论证古中国地理家记载之流求,即今日之台湾。此外,大陆、台湾和日本的许多学者也都主张流求即台湾。但也有少部分学者认为流求即今日之冲绳。如果用《隋书·流求传》与《临海水土志》互相印证,并与台湾土著居民的生活形态相对比,可以看出其中的历史渊源关系。 澎湖驻军与巡检司的设立 关于汉人在台湾地区的活动,在唐朝有施肩吾《岛夷行》一诗述及,但因没有其他史料可证,许多人怀疑其真实性。到宋代,就有了明确的记载,楼钥《汪公行状》指出,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汪大猷知泉州郡,“郡实濒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忽为岛夷号毗舍邪者奄至,尽刈所种”,汪大猷认为原来春季遣戍,秋暮始归,花费太大,因而在当地造屋200问,“遣将分屯”㈩。真德秀的《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则直接提到澎湖:“朱宁寨去法石七十里,初乾道间,毗舍耶国人寇,杀害居民,遂置寨于此,其地阚临大海,直望东洋,一日一夜可至澎湖。”因此,《汪公行状》所云海中大洲“平湖”应为澎湖无疑。稍后,宋人赵汝适的《诸蕃志》写道:“泉有海岛日澎湖,隶晋江县。”有的史书还说澎湖“宋时编户甚蕃”。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澎湖已有不少居民,并在那里定居,而且已经从事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更值得注意的是,宋朝政府已经在澎湖戍兵防守,澎湖在建制

台海局势个人心得

台海局势个人心得 就目前形势而言,台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焦点。就国内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完整不容分割的主题,主权问题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在任何国家都不例外。就国际形势而言,台湾仍然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难题,本国反动势力和外国敌对势力竭力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从而实现其某种政治目的。 就祖国大陆来说也具备了收复台湾的实力,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大陆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高、精、尖武器和后勤储备完全能够满足使用武力的需求,综合国力成为其基础,当然外交这个必要手段也必须双管齐下。足够能力遏制美日的军事压力;有良好的周边环境及国际大部分国家的默许;台湾经济已经严重依赖中国;台湾人民对大陆政策的了解和支持;台湾内部大乱,政治陷入混乱,中国可有机会;总体来说,实力成熟,外交成熟,时机成熟就可以摊牌了。 着眼于世界局势,目前和平仍然是主导,但是不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台海问题就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回归所持的态度无疑是坚决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改变,为此大陆政府作出了多方探索,创新了一条“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新道路,此道路已经在香港、澳门的问题上得到了充分实践和验证,事实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和平统一大道。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并且不但探索新的道路,为谋求台湾的和平回归尽最大努力和表示最高的诚意。 就历史根源来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1949年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由此台湾与祖国大陆便处于分离的状态。大约从1624年荷兰进据台湾至1661年4月,郑成功以“大明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两万五千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舰进军台湾,迫使荷兰在1662年2月1日签约投降,台湾进入郑氏王朝时期。在此期间汉人开始大量移入台湾。1683年,郑克塽归顺清朝政府,台湾进入清治时期。1895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一部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自该年秋天起,台湾即为中华民国有效统治的领土成为中华民国政府所实际管辖的主要国土。 就战略地位而言,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面积3.6万平方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

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

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 第一章、从古地理学和考古学论大陆与台湾的地缘关系 第一节从古地理学论大陆与台湾的整体性 一、古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大陆和台湾发现同样的硅质岩和生物群属这一事实说明,古生代晚期台湾和华南的海是互相沟通的。 二、中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中生代的台湾应属于大陆东部的前陆盆地 三、新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台湾海峡成为陆地,有陆上河谷侵蚀形成的,这就足以证明,台湾曾是大陆的一部分;此外,从动物化石看,更新世时期大陆与台湾同时存在相似的哺乳动物群。新生代第四纪时,海水推出台湾海峡,大陆与台湾连成一片大陆,华南的剑齿象、犀牛、古鹿、野牛、野猪等不短从大陆迁徙到台湾的结果。 第二节从考古学看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性 一、旧石器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从台南左镇出土的“左镇人”化石来看,其与大陆的山顶洞人属同一时代,应是从大陆经过台湾海峡的陆桥进入台湾的。台大宋文薰教授经过比较研究,认为台湾、菲律宾等原始文化最为可能的祖籍是中国大陆。 二、新时期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新石器台湾海峡海面上升,但两岸仍保持密切的文化联系。以绳纹粗陶为代表的台北八里乡大坌坑文化和以印纹细陶为代表的凤鼻头文化和圆山文化均与大陆东南、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很大的一致性。 第二章、从人类学论大陆与台湾的血缘关系 第一节从大陆直接移居台湾的南亚蒙古人 一、从古文献记载看古代闽越族与台湾土著居民的关系 《禹贡》——岛夷

《前汉书·地理志》——东鳀 《淮南子·说山训》 《北堂书钞》 三国沈莹《临海水土志》——所记载夷州人与大陆古越人风俗相似: 1)短发纹身2)凿齿3)猎头4)男就女家,从妻而居5)喜食生鱼6)集会 二、从神话传说看古代闽越族与台湾土著居民的关系 从在大陆和台湾都流传着蛇郎君的传说,及大陆古越族和台湾高山族都把“蛇”认作他们的祖先这些情况看来,台湾高山族的先民是从大陆东南沿海迁移去的闽越族。 第二节从大陆间接移居台湾的南亚蒙古人 一、台湾土著居民与马来人的关系 台湾一部分土著居民,特别是南部和东部的鲁凯族、雅美族、排湾族、卑南族等,其体制、语言和风俗与南洋群岛马来人有许多相同之处。 1)体质上与菲律宾土人最接近; 2)语言上许多读音与菲律宾的马来语相同; 3)在文化特质上,台湾土著中的几个族属于东南亚文化圈中印度奈西安文化群; 4)神话传说,高山族部分部落的海上发祥说可以看出,他们的始祖是从南洋群岛渡海而来的。 二、南洋马来人与大陆古越族的关系 学术界多名学者认为南洋马来人与大陆古越族同源。 1)体格上,马来人属于南亚蒙古人,与广东人较相似 2)语言上,马来族至今还保存着古吴越的语音 3)风俗上,马来族与古越族也多类似的地方:住宅干栏式楼居;产翁风俗; 试婚制 直达族:泰雅、赛夏、布农、朱欧 南回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

最新 有关台湾问题和当前的台海局势(1)-精品

有关台湾问题和当前的台海局势(1)关于和当前的台海局势 ——纪念我国台湾光复60周年 最近10多年来,由于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积极推动“台独”活动,使得原本相对平静的台海局势骤然紧张,引起世界华人的高度关注,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现在的“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当前的台海局势怎样?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策略又是什么?下面就这些问题做点分析,共大家参考。 一、现在的“台湾问题”是美国政府造成的 1、美国是造成大陆与台湾长期分裂的“始作俑者” 在近、现代史上,我国台湾出现过三次大危机:第一次是由荷兰人制造的,1622年荷兰侵犯和占领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直到1683年郑成功之子归顺清政府才最终得予解决;第二次危机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1895年中国清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逼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4月17日依据该条约将台湾与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投降后,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文件将台湾与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台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第三次也就是现在的“台湾问题”是由美国政府制造出来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台湾地位未定”为由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不久美国政府与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与美国互为需要,蒋介石想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好有朝一日反攻大陆;美国需要利用台湾这艘不沉“航空母舰”以控制东北亚局势,特别是想包围、封锁和扼杀新中国。这样,台湾又成了“问题”,不过这一次是由美国政府造成的。 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出于与前苏联争霸的需要,主动提出与中国发展关系要求,中美终于在1979年建交,并先后签订三个联合公报(1972年上海公报、1979年建交公报、1982年“8.17”公报)。在这些公报中,美国政府向中国人民作出了承诺。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承诺美国“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还承诺逐步减少以至最后停止对台出售武器。 但是,美国政府向来是言行不一,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国和国际社会之上,以美国利益优先为准则。在国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美国在与我国建交的同时,国会又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26年来,美国一直以这部国内法来压

形式与政策论文关于台湾

论台湾与大陆关系问题 【摘要】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关键词】台湾中国统一 【引言】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但中国又是一个主权尚未完全统一的国家。此间,中国与“台独势力”斗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中国来说,是不容讨论和不能妥协的原则。我们都知道台湾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领土。自从国民党占领台湾后,台湾就与祖国大陆分开了。现如今,台湾与内地关系改善,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联系。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却是只增不减。面对中国的地图,我想到了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炎黄子孙,还有那三万六千平方公里未统一的土地,还有那两千一百万双盼归的眼睛,还有那一颗颗随祖国命运一起跳动的爱过之心。 【正文】 1.台湾问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台湾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

海峡两岸关系现状概要

海峡两岸关系现状 1949年以前的两岸关系较为单纯,无非是一般的国内关系(如台湾清治时期与台湾战后时期初期或一般国际关系(如台湾荷西殖民时期、台湾日治时期。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海峡两岸一直处于对峙的特殊分立分治状态,今日的海峡两岸关系通常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1997年与1999年,香港与澳门分别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台湾与港澳两地的关系,亦可纳入广义的两岸关系,但狭义上排除在外。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一直牵涉亚太区域情势,乃至世界强权的策略布局与全球安全。两岸关系亦始终在发展、变动: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原时期、冷战时期、苏联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治下的中国大陆持续发展并逐渐崛起,中华民国亦经历经济飞跃成长与政治民主化及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人的主体意识加强,当今的两岸关系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之一。同一期间,国际政治中多数国家因“一个中国”问题,较少承认中华民国政府而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然而中华民国依然有效统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实际统治权从未及于台澎金马,故台湾问题及其解决仍然是两岸之间以及国际政治上的难题。 今日海峡两岸关系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两岸的双边贸易方面,2011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出口1240.5亿美元,进口452.8亿美元,顺差达787.7亿美元,是长期以来台湾的最大贸易出口和顺差地区,占了台湾全年贸易出口的40%。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前景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干涉和台独分子的有意挑唆,使台湾至今仍然和大陆处于既不统一,又不分裂的局面。台湾问题是目前中央政府最核心的问题,大陆政府要发展并壮大,必须解决好台湾问题。对于大陆政府来说,无论是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政治角度都必须把台湾统一。

文档台湾问题的由来与两岸关系

第十一章“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台湾问题的由来与两岸关系)一、台湾问题的由来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与当前在香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三、台湾与大陆统一的阻碍、措施和途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成功实践;2、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依据;3、掌握坚持“一国两制”原则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4、明确“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台湾问题的由来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十七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五十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十二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明朝政府于十六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一六六二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清朝政府收复台湾后,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一六八四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三府一州,领十一县五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把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198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消息传来,举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十八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呜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与占领台湾的日军拼死搏斗。中国大陆东南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输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同胞一直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初期,他们组织义军,进行武装游击抵抗,前后达七年之久。继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他们又汇同大陆同胞一道,先后发起十余次武装起义。及至本世纪二十和三十年代,岛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席卷台湾南北。1937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这一布告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于1945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台湾同胞鸣放鞭炮,欢欣鼓舞,祭告祖先,庆祝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胜利。 2、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首先是美国的干涉,其次是日本势力的介入。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但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并终于推翻了国民党集团的南京“中华民国”政府。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对台政策备忘录》:“福摩萨(台湾)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战略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而绝非什么特别的所在,虽然日本人统治了50年,但在历史上该岛一直是中国的。从政治和军事角度,严格地说,该岛纯属中国的内部事务。”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关于台湾的政策声明,承认“在1943年12月1日的《开罗宣言》中,美国总统、英国首相和中国主席曾申明,日本从中国夺去的领土如福摩萨应当归还中华民国……过去四年来美国及其他盟国已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权力。”11天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关于美国在台湾的军事卷入的声明

浅谈海峡两岸关系现状及前景

浅谈海峡两岸关系现状及前景 两岸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话题。从唐朝时台湾被称为“琉球”开始,一直到1949年蒋介石集团退居台湾,台湾与大陆就一直是分分合合,起起伏伏。 事实上,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共识。这些年来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已经在逐步地开始深化,首先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政治沟通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大。然后两岸在经济、制度、文教等发面都有重大的突破。而且,两岸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化,往来频繁。从两岸“直航”发展顺利到两岸经贸合作论坛召开,从大陆水果市场对台开放,再到大陆选定赠台大熊猫,这些具体的事实无不向我们证明,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开始走上了比较好的发展道路。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美日“以台制华”战略没有改变、“台独”分裂势力干扰依然存在,岛内政局和民意走势复杂、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的大背景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还将遭遇到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去努力解决。 在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即便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和进步,但是依然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阻碍和困难。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也必将影响到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 首先是台独势力的影响。台湾政党中,以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主张维持现状和统一、认同包含台湾的中国;而以民进党及台联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则主张台湾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登上世界的舞台。而在泛绿阵营当中,则存在着很多诸如李登辉、陈水扁之类的“台独”分子。因此,台湾的执政党属于泛蓝阵营还是泛绿阵营,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其次,外国势力的干涉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而这一方面的阻力最主要来自美国。如果美国能够控制台湾,那么台湾将成为其在西太平洋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向西堵塞中国向太平洋发展的出洋口,使其成为一个大陆内海国家,像北控制俄罗斯、日本、韩国南下的航线,向南威慑东南亚诸国,从而实现遏制中国、俄罗斯,控制日本、韩国、东南亚诸国,主导亚洲的企图。一方面正是在美国反华势力的庇护和支持下,在美国的“台独”势力在70年代进一步整合,有了较大发展。中美建交以后,一些“台独”组织继续在美国活动。他们用各种方式游说美国议员,争取通过提升美台关系的议案;鼓吹“台湾加入联合国”,并组织各种宣传“台独”主张的活动。 1995年李登辉访美得逞,也包含了这些“台独”组织的势力所起的作用在内。而另一方面,美国近些年来频繁地向台湾出售军事武器,这样的举动严重影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给两岸关系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然后是从文化来看,这一点既可以说是挑战,也可以说是优势。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四流合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及日本文化,虽然在现代社会的台湾拥有如此多文化融合的产物,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但中国传统文化在面临如此多其他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证其占有的主流地位,让台胞产生文化归属感,已经成为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最后一点则是台湾民众的态度,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无论何时都应该是最受到政权重视的因素。在对待台湾问题的方面,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积极探求台湾问题的本质,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就如同中医所说的“治本”、“对症下药”。目前而言,长时间的分裂导致很多台胞产生了台湾能独立的思想,虽然“一国两制”政策十分诱人,但无法完全取得台湾民众的认同感,所以如何提升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让台胞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才是当务之急。 针对这些问题和因素,大陆应该从民族大业出发,积极做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力推手,在对台政策上要更趋灵活、务实,对待两岸关系积极主动,要用大陆的诚意获得岛内民众的普遍认同。而且在经济文化上,要不断的采取有利于双发的政策措施,如主张两岸同胞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共同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最后,我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只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两岸关系终将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台湾问题一定能够早日解决。

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所在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2016级专业:自动化 班级:16-1自动化学号:201401910034姓名:何建聪 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民主政治的掩护下推动“台独”,不仅使大陆人民对台湾的民主进程失去了认同的基础,对原本独具魅力的某些政治人物感到失望,更使他们对台湾政治试验工程的积极价值产生了怀疑。尽管如此,台湾对大陆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反而还在继续牵动着大陆的反应模式。简单地说,台湾政局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北京方面的全局战略思维,间接左右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演变方向。毫不夸张地说,台海问题是决定中国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二、台湾的问题的现状 对台海问题的强烈危机意识,使得中国大陆在开启政治民主化方面,始终缺乏信心和决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已经使中国的政治管理者对激烈的政治变革深感疑虑。现在台海局势不能给人以长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台独”

台湾与大陆关系现状与未来

两岸关系现状与未来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国、共内战和美国的介入,1949年以后两岸一直处分离状态,实现祖国统一成为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一件大事。 一.当前台湾发展现状 经济方面,从台湾当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看台湾经济发展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内需增长强力拉动经济发展。与此前近年情况不同,台湾经济今年持续3个季度的恢复性增长呈现出“从外需复苏启动,以私人投资大幅扩张为支撑,由私人消费稳步跟进为保障”的增长动能传递特点。二是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岛内外需市场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大陆、东南亚市场日益重要,占台出口比重已经超过50%。过去因欧美市场以圣诞节及元旦新年为消费旺季而形成的季节特点日益淡化,相反,中国春节消费旺季等亚洲消费特点正改变着台湾全年生产的配置。另外岛内内需市场稳步复苏,对台湾生产也带来新的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及当地消费特点与欧美市场发展节奏也有很大的不同。三是经济增长动能仍有很大局限性,结构性失业问题成为拖累经济发展的一大羁绊,民众对马英九当局的施政信心有待补强。 政治方面,的政治体制,在国民党去后仍沿用大陆时期的政治体制。其政权机构由“”、“”及“”、“”、“”、“”、“”组成。其政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相互制衡形式。目前台湾政治结构的平衡与稳定十分脆弱,建立新的政党政治平衡尚待时日。一有风吹草动,或是执政党"总统"言行不当,或是执政党与在野党合作破裂,或是在野党结成政治联盟倒阁,都会引发岛内政治危机,都有可能诱导台湾的政治发展走上危机及岛内安定、引发台海危机,影响东亚和平与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的现实。 二.两岸关系现状 现状由历史发展而来,解读现状必须从历史开始。胡锦涛是这样描述的:“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这是对两岸关系现状的客观解说,也是实行维持两岸关系现状政策的基础。 事实上,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共识。 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有关方面最近曾就两岸关系进行了108项民调,主张两岸维持现状的占64.9%,肯定两岸关系目前缓和趋向的占52.2%。两者,一是对两岸维持现状的肯定,一是对当前缓和趋向的认可。从目前看,各方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至少表面上是比较一致的。中国政府是最坚定的,不会有任何退让;美国政府也一再重申坚守“一个中国”政策;现台湾当局,既承认“九二共

当前的“台海”形势分析与思考社会实践

2012级本科大学生 2013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调查题目当前的“台海”形势分析与思考 导语: 当前台海局势依然严峻,并呈现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态势。为了掌控台海局势,真正把国家统一落实在切实可依的平台上,“回击挑衅、惩戒台独”是诸多战略决策中最能适应当前战略格局发展态势的抉择。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要在中央正确决策下统一行动。同时还必须对由此造成的台海局势演变审时度势、正确应对。严惩台独不是单纯军事行动,它是服从于掌控台海主动权、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局的。在这背后有着中国和平崛起的宏大历史背景。我们必须站在全球战略高度从中国式的崛起的内在要求上进行战略思考和总体把握。关键词:台海局势成因分析惩戒台独措施中国和平崛起 当前台海局势依然严峻,并呈现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态势。一方面在“5?17声明”之后,中国坚持一中原则,决不容忍台独的原则立场,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肯定和支持。另一方面美国也正软硬兼施力图软化中国严厉打击台独的原则立场,其重心和要害在于利诱和压迫

我承认和接受“独心”未改的陈水扁,并以界定和维持台海现状的仲裁者自居。美国顾虑若台独势力真受沉重打击,则台海局势的操控势必易手,更担心一旦形势急转直下就会危及美国全球战略利益。于是小布什在表示反对台独的同时,着重要求大陆不能“动武”。诸如“奉陪到底”、“坚持对台关系法”、“全力协防台湾依然有效”等等,明暗杂陈于“反对任何改变台湾现状”之中;随着台海局势的进一步演变,国际上就越有威逼利诱中国“见好就收”吞咽台独既成事实苦果的势力兴风作浪。这一切恰恰验证了台湾问题的历史进程实质进入了关键时期。当国内外人们以难以言表的心情关注目前极具敏感性的台海风云变幻之时,我们如何把握这中间的机遇,战胜挑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争取关键期的主动权是尤为重要的。在这里以“回击挑衅、惩戒台独”作为突破口进而掌控局势则是要害之所在。 台海局势当前呈现严峻诡异的态势是全球战略格局新形势下演变发展造成的。9?11事件后美国主导了全球反恐战争并取得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胜利。然而全球格局的内在矛盾却更加深化发展,特别是美伊战争后整个世界更加动荡分化,具有多种不确定的演变前景。这集中表现在当前单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反恐大背景下的互动演变;中国在21世纪不可遏止的崛起;世界经济与国际格局的相互影响;美国面临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战略方向的重大抉择。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当前的台海局势,严惩台独、回击挑衅,就必须深刻理解并把握以上总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在决定因素。当然,这里特别要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真实底牌,对我们从国际格局高度和建于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总体把握统一态势,有一个清醒准确的战略判断。 在当前台海态势下,迅速采取果敢有力的严惩台独行动,是对陈水扁悬崖不勒马的最好警示,是掌控局势主动权,兼带战略和战术意义的关键一着棋。非如此不能打击台独嚣张气焰,不能振奋和鼓舞中华民族坚决要求尽快统一的意志和精神;非如此不能震撼国际格局,使台海局势操控在我,使加速统一得以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之上。集54年的历史经验教训,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必定是经济、政治、军事诸因素在特定战略态势下复合运动的结果。军事手段当然不是万能的,但轻视或忽视武力,对台湾问题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则是万万不能的。武侯祠著名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失,后来治蜀当深思”,其核心是讲“攻心”、“审势”。54年来,我们对台做的也是这个大手笔,但是自1978年以来,随着我们对台战略的“左右手换置”,一方面国力日益强盛,“神州五号”上天,综合国力提高到远非毛泽东时代所可比拟的程度,国际环境极大改观,以至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近来再三强调:“中美关系处于三十多年来最好阶段。”(当然这是大有玄机的溢美之词)然而台湾的台独势力却日渐猖獗,不仅掌握了政权,而且要“公投”“制宪建国”,要与大陆“圣战”。应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个寄希望”、“发展两岸经济”等等都是好药,都没有错。问题就在于少了军事手段这个药引。对于死抱台独理念不放,一心要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扫帚老是不到位,“台独灰尘”怎么能自己跑到历史垃圾堆中去?有些人一直在追寻“不战而屈人之兵”。但真实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往往是在大战恶战之后,充分展现战者必胜之势,再运用其他各种谋略方可达到。就以此次美伊战争而论,战前对萨达姆就做不到,而战后对利比亚和伊朗则能实现。因此在当前台海形势下,要想真正做到攻心审势以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就必须要迈出26年来严惩台独的至关重要的一步。还应该指出,我们对当前台海形势做出的重大突破必须是在“三个代表”和中央的正确决策下统一行动来实现。

正确认识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发展新机遇

正确认识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发展新机遇 自古以来,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台湾日月潭像中华五岳一样受人欣羡。公元三世纪以来,台湾岛与内地之间的交流没有中断过。即便是国共争执后的两岸分治时期也是这样。海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海峡两岸的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邻里关系。无论处于弱势也好,强势也好,振兴中华的重任不能遁词而丢。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是没人可以抹杀的事实,两岸终将走向统一,这是历史的潮流也是全球亿万华人共同的愿望。 一、历史回顾: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然而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就重新开始了争夺中国长久统治权。1949年12月,国共战争,国民党败退,共产党取得了大陆的统治权,蒋介石撤至台湾,收集残部,负隅孤岛。到此,共产党统治大陆,国民党治理台湾,海峡两岸分治局面延宕至今.

浅谈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体制并比较其利弊

浅谈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体制比较其利弊 一.中国大陆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收入的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整个社会分配是按劳分配为基本形式。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原则是按资分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维护整体利益的一致性。 2优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2)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鉴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大力发展全国的统一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作用,并依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3)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在宏观调控上,国家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最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迅速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较好地结合起来,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的公平,而市场经济制度又从根本上保证了经济的效率。” 事例证明: 1、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国内生产 总值在最近五年内实现“三超”: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上台阶”:2008年超过3000美元,今年将超过4000美元。 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到2010年,财政收入达到到他纪录的8万亿元 以上%,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一位,进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二位。我国外汇储备达到 2.6万亿美元,由世界第二位升为第一位,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增强。 3、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截至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717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15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加到26万亿元,农村

台海局势

台海局势 影响与制约两岸关系的最大外部因素是美国。美国仍秉持其“维持现状”的台海政策主调,美国的台海政策的目的并不希望中国的统一,中国维持分裂的现状使得美国可以利用台湾来牵制中国的崛起,实施其“以台制华”的战略,从而有利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我们本着和平统一的原则,却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会毫不犹豫使用武力实现两岸的统一. 两岸同属一家,因此我们就要最大限度的降低代价实现两岸的统一.可以采取各种破坏性、惩罚性或者致命性的军事行动, ,如计算机网络攻击和针对台湾地区政治、军事和经济基础设施的有限运动攻击,诱发台湾地区方面的恐惧心理并且削弱台湾地区民众对台湾地区领导层的信心。 中美两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合,经济制裁对美国也是有害无益.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我军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和平时期卧薪尝胆,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我们有一定的实力后,美国就不会贸然动手. 从国际环境来看:“一个中国”的框架会更稳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对台湾问题影响最大的国家,都要面对现实,和中国搞好关系,如果台海紧张、亚太局势紧张,势必要危及到美日经济利益。基于这些,美日不会轻易调整他们目前坚持的“一个中国”的政策。在这个大前提下,整个国际环境对中国今天推进和平统一、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都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战争双方的任何一方,要想战胜对方,必须首先分析和研究敌我双方的各方面情况,并根据这种客观实际,制定出正确的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只有使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较多地打胜仗,而较少地打败仗,可见,熟识和掌握敌我双方的各方面情况,是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进而赢得作战胜利的根本前提。如果不进行大量实际情况的调查与掌握,想当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