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

术水平

——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家义

(2012年7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近十年来审计信息化建设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研究贯彻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各项工作,为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加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要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审工程”。“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要求,继续加快金审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指明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也坚定了我们深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金审工程”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践,“金审工程”一、二期顺利实施,三期工程正在规划构建过程中,审计信息化框架基本确立;计算机审计技术广泛运用,信息系统审计初步摸索了路子,促进了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审计监督的效能实现大幅提升、层次实现质的飞跃;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对促进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协同作业、形成合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信息化队伍持续壮大,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不断成长,计算机审计和信息化管理人才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有目共睹,审计信息化的作用功不可没,这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加压,乘势而上,牢牢把握了信息化发展的主动权;得益于我们能够冲破思想藩篱,用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驱动信息化的发展创新;更得益于全体审计人员特别是审计信息化建设战线的同志们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在这里,我代表署党组对多年来坚持奋战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地慰问!表示衷心地感谢!

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问题、经验总结和下一步思考,昨天石爱中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同。有13个单位作了经验交流,各有特色,大家听了都感觉很振奋。会议期间,大家还就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讨论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对指导意见的具体内容也提出很多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总的看,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必要、也很成功,对于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面,结合会议讨论情况,我讲3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这就要求审计工

作适应科技创新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的需要。从这些年情况看,凡是审计工作搞得好的地方,审计信息建设发展很好,对审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也比较到位;凡是审计信息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审计工作成效也比较明显;反之,凡是认识不到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地方,审计信息化建设搞得比较差,就进而影响到整个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要审时度势,清醒看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发展信息化就要被时代所抛弃。信息是世界运动、发展和变化状态及规律的客观反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涵。从冷兵器时代的“烽火狼烟”到1989年全球计算机网络互联的实现,从古人通过“鸿雁传书”传情达意到今天手机短信、微博、各种网络论坛和聊天工具大行其道,信息存储、传播的介质载体和表现、表达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信息对每个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资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的资产和宝贵的社会财富,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渗透力,不可阻挡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面临这样的环境,一方面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超高速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计算机仿真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全面提升了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国家电子政务得到快速发展,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努力适应、快速跟进;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不断采用新技术,信息系统日趋复杂,数据量急剧增长,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必须处于同一个量级,才能相互适应,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关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没有审计监督的信息化,没有审计管理的数字化,无异于新形势下的“刀耕火种”;如果无法在信息化的潮流中趁势而上,就可能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信息化的先机,努力抢占审计发展的突破点和制高点。

(二)要牢记职责,深刻理解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不发展信息化就难以肩负起法律赋予的光荣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也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审计信息化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手段之一。实现国家良好治理,需要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的良性互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审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可以通过对执行系统相关信息的有效获取,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对重大问题、管理漏洞、突出矛盾及潜在风险的揭示和评估,实现审计信息向执行系统的快速反馈和整改跟踪,向决策系统及时提出完善体制制度机制的建议,推进国家治理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信息化,我们的能力、效率以及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就要大打折扣。推进审计信息化也是贯彻落实主题主线要求的体现。随着国家治理实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战略重点转移,国家审计也要积极谋求科学发展,实现审计方式转变,突破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瓶颈”,破解思想认识、理念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审计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等要素制约,必须实现转型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实现审计思想革新化、审计资源集约化、审计业务信息化、审计管理数字化、审计方式现代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职能作用。

(三)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发展信息化审计事业就没有出路。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给予了有力领导和支持,全社会对审计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审计监督在惩处腐败、推动改革、确保政令畅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这些新要求、新期待相比,审计事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既有审计工作任务繁重和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又有各单位单兵作战、各自为战难以适应现代审计组织方式的矛盾;既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复合型人才结构短缺的矛盾,又有现有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处理需求的矛盾。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只能是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靠人才兴审、科技强审,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提高审计监督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决

策支撑能力和机关事务管理能力。在去年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中,我们能在短短的3、4个月内完成对全国地方政府所有涉及债务的8.6万个相关部门单位、37万多个项目、187万多笔债务的清查,靠的就是科技,就是信息化。可以说,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发展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量,深刻体会到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效能、改进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必经之途、必奠之基,如果稍有停滞,不但会影响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更会影响到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不管是从日益繁重的审计任务对工作形成“倒逼”的角度,还是从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转变审计发展方式的角度来看,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都是一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举措。但从总体看,当前审计信息化水平与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有思想认识不够深入、不够统一、不够到位的问题,有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灯下黑”的问题。审计信息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正处于十字路口和爬坡阶段,不进则退,不能沾沾自喜,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行动上高度自觉,坚决克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轻言放弃的畏难情绪、一暴十寒的懈怠情绪、小进即满的自大情绪、不以为然的无所谓情绪、不思进取的“等”“靠”“要”情绪,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忧患意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围绕审计能力提升和方式转变,扎实有效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适应审计机关履行使命的需要,以提高审计监督能力和实现审计方式转变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落实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水平和效能,为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能力支撑。重点是建设、完善和提升“一个中心”、“五大体系”和“五大系统”,即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国家电子审计体系、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审计实施系统、审计管理系统、联网审计系统、移动办公系统、模拟审计系统,逐步形成涵盖决策指挥、现场实施、业务管理、质量过程控制、机关事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审计信息化、数字化格局,推动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

(一)要着眼协调发展,推进全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同步提高。解决好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发展的不平衡,是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当前“金审工程”三期建设在即,工程立项申报需要审计署和各省级审计机关配合协调行动。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积极行动,确保“金审工程”建设规划的统一实施,更好地发挥工程建设的总体效应。对“金审工程”三期的规划,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爱中副审计长要搞好督促落实。一要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和“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切实做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形成一个相对协调均衡发展的体系,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保证各项工作协调均衡、有条不紊地开展。二要正视差距,尽力而为。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前进的步子慢了就等同于停滞,发展的速度慢了就等同于后退。各级审计机关既要总结经验,又要正视差距,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更加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多争取支持、多给予投入,抓紧补课,迎头赶上。有些县虽然经济不发达,但审计信息化建设搞得很多,关键在于重视程度,在于领导认识到位程度。三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从这次座谈会中各地报送材料和经验交流的情况看,不少地方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创新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和路子,有些地方工作很有特色、步伐很大、成效很好,这是非常值得自豪和欣慰的。如,山东省通过强化基础建设、技术应用、长效机制构建、人才队伍支撑等“四项措施”,积极推进审计方式升级转型;云南省实施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云南审计发展工程”,走

出了一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信息化发展路子;浙江省通过建设“一套平台”、“两类资源”、“三大机制”,着力构建数字化审计模式;黑龙江省依托社会保障联网审计系统,积极探索三级联动审计模式和工作机制,实现了对全省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全覆盖;江苏省创新组织实施,积极探索以检查信息系统合法性、合规性为基础,以审核系统有效性、经济性、安全性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审计;湖北省应用审计指挥管理体系,依托交换中心平台、远程在线审计平台、网络平台、管理系统平台,推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青岛市积极创建多行业统一平台联网审计,实现了平台上各行业之间、行业与外部之间以及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数据关联;广州办积极推进“五个一”工程,着力搭建“四个中心”,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审计业务的紧密结合,更重要的是对审计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的一种革新探索,希望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署里人教司、法规司、办公厅及相关司局要给予大力支持;金融审计司研发了金融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农林水利审计局加快联网审计步伐,与水利部共同构建“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审计署地方政府性债务和社会保障审计办公室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技术与管理需求、业务需求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全国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整合力度,为统一大项目审计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地要在审计署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走出一条讲求实效、富有特色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路子。

(二)要把握目标方向,推进信息化成果的转化和审计能力的提升。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在于购买了多少机器、建设了哪些系统、开发了什么软件,根本的是要紧紧围绕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实践,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审计能力。一要促进审计业务能力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下,进一步提高现场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是强化审计业务能力的关键所在。要在预算执行、海关、税收、财政、银行、企业、投资、社会保障等重要行业进一步深入推进联网审计,积极探索开展中央、省、市、县上下互通的联网审计,努力构建一个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在线审计系统。要逐步推广“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获取的数据要运用起来,加强深度分析,尝试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关联分析、预警分析和预测分析,提高审计实战能力和审计建议水平。既要审计数据,又要审计信息系统,以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信息系统审计,研究建立信息技术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探索开展对电子政务项目和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绩效审计。二要促进审计管理能力提升。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在上下级审计机关业务协同和大型审计项目趋多的情况下,对审计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充分利用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信息展现和安全防护等先进技术,加快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电子审计指挥系统,进一步提高业务管理和领导决策支持能力。要积极推进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完善优化项目执行管理、统一组织项目管理等软件,不断提高对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过程控制能力,确保审计质量。三要促进机关管理能力提升。审计机关提高内部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是国家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的内在需要。要进一步升级审计管理系统(OA),不断完善公文处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统计、党群工作和廉政建设等管理功能,努力打造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机关内部管理平台。同时,要大力拓展审计管理系统的“1拖N”功能,进一步满足市县审计机关的部署需求。

(三)要推进广泛应用,实现审计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信息化是解决“靠什么审计”这个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审计实践,扎扎实实地用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效益。一要在“全”上下功夫,全系统参与、全领域覆盖、全过程贯穿。进一步提高应用意识,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提高各项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在现场审计中,要使AO系统成为每名审计人员的必备工具,全面构建数字化作业平台,并积极开展小型应用软件、小模块的开发应用,推动现场审计向“技术智能型”转变。在审计管理中,要逐步实现审计计划编制、资源配置、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成果利用、档案归集等全过程的数字化,使审计管理方式向“集中型”转变,努力提高审计管理效能。在日常管理中,要以OA系统为依托,在推进办公无纸化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计划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

人事管理、党务、后勤服务等工作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推动科学管理和绩效管理。二要在“实”上下功夫,立足实际、落到实处、务求实效。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开展审计信息化应用,切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更不要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落实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将审计信息化技术切实应用到各项工作中,计算机技术业务部门和单位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做好相关的组织、推广、管理和检查等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审计信息化应用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三要在“新”上下功夫,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方法、走出新路子。要进一步升级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积极完善和拓展系统功能,帮助一线审计人员拓宽审计领域,提高利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综合分析、评价判断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审计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积极运用审计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智能管理和深度分析,增强判断评价宏观经济、感知经济安全风险等方面能力。要加快建设涵盖各项审计业务的国家模拟审计实验室,建立对财政、金融、企业、社会保险等重要行业运行情况的审计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模拟、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审计外部环境、审计工作运行、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等进行模拟。要勇于占领信息技术高地,积极探索“云计算”、数据挖掘、模拟仿真、智能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努力做到敢于和善于运用新技术去拓展审计工作空间,实现审计工作目标。

(四)要推动信息共享,搞好审计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审计工作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要有完整、有效的审计数据资源做支撑,否则我们将无从下手,无处着力,甚至陷入“无账可查”、“无数据可审”的境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关键是解决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却又各不兼容、信息系统林立却又互相分割形成的“信息孤岛”问题。对国家层面信息系统建设如此,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如此。我们这些年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充分表明,只有坚持一个平台、一个系统、一个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共通共享。如果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甚至处(科)室之间的数据不能充分共享,不能互通互用,说到底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小生产意识,会成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审计工作发展的障碍。当前,要积极推进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审计系统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确保获取数据的完整、及时和有效。一要推动完善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以国家审计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省级分中心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财政、金融、企业、资源环境、境外、经济责任等专业审计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审计数据接口标准、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和审计数据库建设规范,促进审计数据获取、管理、运用等工作的标准化。探索构建审计法规、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评价信息、审计人才、审计案例等信息资源库,不断拓展和丰富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的内容。进一步推进国家审计交换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审计信息智能化检索和资源交换系统,促进审计机关之间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二要建立完善数据采集和积累机制。在审计管辖范围内和审计项目开展过程中,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沟通交流,积极推行有关数据标准和技术接口,着力解决审计工作“取数据难”、“联网难”等困难,积极推动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破解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审计数据采集和积累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三要积极推进国家审计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积极构建资源共享、交互畅通、安全易用机制,推动各级审计数据中心与审计机关、现场审计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应用,为审计工作提供充分有效的数据支持。积极拓展审计数据中心的功能,逐步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反馈等功能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审计数据分析能力。在现场审计中要切实转变思路、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审计数据中心资源,及时补充完善有关审计数据,实现审计业务工作与国家审计资源体系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审计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全局,它不仅仅是个技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思想观念转变、管理体制创新、队伍结构调整等各个方面,必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的深入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认识和谋划。在较高的工作起点上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

水平,需要我们站在宏观、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统筹兼顾,用新的理念指导审计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推进。谋划审计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处理好“十大关系”:一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为指导,与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国家治理要求相衔接,既着眼长远发展,又要立足当前实际,扎实走好每一步,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始终如一地抓下去。二是统一规划与分类实施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资源条件也各异。因此,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中,要在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地的现实条件和实际需求,进行统筹考虑、分类实施。三是安全性与方便性的关系。信息化建设重在利用,根本在于安全。如果无法达到安全保密要求,宁可多花一些力气,也不能为了方便利用而不顾保密要求。同时,要通过加强管理,实现安全与利用的相互统一,特别是通过技术更新,对信息使用范围、使用者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保障既充分利用,又安全保密。四是适用性与创新性的关系。信息化建设中,创新是手段、适用是目的,要把创新与适用统一起来,围绕适用来创新,用推动实践的成果来检验创新的效果。五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数据标准、方法标准、软件技术规范和工程管理规范都必须不断完善并深入落实,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思维僵化、固步自封,要与审计工作实践相结合,与信息化发展环境相适应、与各相关行业信息进步相适应,不断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六是集中统一与纵横交互的关系。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数据信息的采集、归集、利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胸怀大局,既要对上级负责,服从数字化指挥中心的指令,积极为审计数据中心积累数据,又要畅通审计组之间、审计项目之间信息交流渠道,促进审计机关内部信息共享。七是行业性与全面性的关系。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有创新和特色,但这并不是目标。我们的出发点是通过各地创造的特色和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参考和借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拓宽视野,在突出特色的同时,更加注重审计信息化的协调性和全面性,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立体化”发展。八是团队与个人的关系。搞审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层次计算机人才,特别是在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上,要发挥好信息化领军人才的作用,源源不断地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同时要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全体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大面积搞好成果利用,发挥好整个审计团队的作用。九是行政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随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行政管理模式不适应、不配套的问题越来越显现。要深入研究改革的措施和改进的办法,使之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掣肘,相互完善而不是相互妥协,切实发挥审计信息化的应有效率。十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必须内外协调互动,才能收到更好效果,对内要提高科技水平,消除技术屏障;对外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增强被审计单位自觉性。

(二)强化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审计信息化建设能不能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进步,关键在于领导。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无论是审计长、司长、厅局长、处长、科长,都要成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参与者,决不能置身事外、原则要求、甩手指挥。首先,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打破思维惯性,转变思想观念,切实破除为难情绪和厌战思想,消除“恐高症”和神秘感,对信息化建设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把这一利在当前、功在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工程抓好抓实。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创先争优的具体活动,审计署在“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争当‘四手’奋发有为”活动中表彰的“四手”之一,就是计算机运用的高手。第二,要深入研究。抓信息化建设必须熟悉信息化、研究信息,不懂信息化就避免不了盲目指挥,就难以承担起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职责。作为审计机关“一把手”,不抓审计信息化建设就是失职,不会抓就是不称职。要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认真总结和学习借鉴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积极探索规律,指导实践,做到研究得深一些、广一些,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切实提高领导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第三,要善于推进。各级审计都要健全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组织,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整合和优化各类资源,抓好全员计算机知识普及,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级信息化建设人才,在项目安排、干部任用、工作机制等方面加强引导,形成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导向。还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认真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

各种问题,带动和影响审计人员投身到审计信息化建设中来。

(三)努力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发展,我们就会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贻误甚至停滞发展,我们就会陷于被动甚至丧失审计资格。搞审计信息化建设,没有一定的投资强度是不行的,各级审计机关要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主动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投入,为加快审计信息化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一要争取支持。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宣传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要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紧密对接,做好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把审计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体系,争取各级财政专项支持。今后一段时间,中央对地方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补助资金将重点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倾斜,向特色发展的地区倾斜,促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和均衡发展。二要舍得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级审计机关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多一些忧患意识,要以“不惜千金买宝刀”的豪迈气概,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投入,把钱用在刀刃上,以信息化投入换取审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三要杜绝浪费。搞信息化建设要贴近审计工作实际,如果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合格人才去运用,我们的设备再先进,也只能束之高阁,有的形成炫耀式消费,造成极大损失浪费。各级审计机关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区、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审计机关信息化人才培养状况,既要适度超前,又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力争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四)着力培育信息化建设骨干人才。人才资源是审计信息化最重要的资源,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不来、等不来,也买不来,要靠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信息化思维的审计人才去创造、去实践,有了人才,就有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最强大动力。要调整人员结构。审计机关录用人员,要根据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有重点地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逐步提高审计机关计算机人才比重,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审计业务。受编制影响,引进人才有限制,更多要盘活存量。要加大培训力度。坚持以服务审计实践为目标,完善培训体系,改善培训方式,举办各类补课班、知识更新班、提高班,培养冲得上、打得赢的计算机高手,理论强、技术硬的信息化专家和师资力量。要加强实践锻炼。结合计算机审计项目的实施,科学整合人力资源,采取“跨界混搭”、“双主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广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审计方法,加强审计人员实践锻炼,着力培养一大批既具备审计知识和业务能力,又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思维方式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发现重用人才。建立“赛场选马”和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的推行,及时发现那些既精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审计的人才,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快走上审计骨干岗位和业务领导岗位。

(五)抓好信息化建设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不仅仅是经济条件、客观环境,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主观的努力,取决于审计人员技术经验的积累。要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各级审计机关要努力营造适合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及时总结和交流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认真寻找差距,通过计算机展示、应用竞赛、交流研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形成人人关心、大家动手的良好局面。要激励鞭策、共同前进。认真总结各地在软件应用、硬件配备、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对优势特色项目和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对进展不大、动作迟缓的地方,要敢于批评,督促改进。要加强研究、提炼理论。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理论、审计方式和技术应用的研究,系统归纳和总结梳理各专业的计算机审计思路,不断开拓以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为基础的审计理论研究新领域。要拓宽视野、广泛借鉴。学习借鉴国外审计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开展计算机审计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审计信息化水平。

(六)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考核和指导。“金审工程”二期建设实行审计署与地方审计机关统一规划、统一推进。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金审工程”二期已经通过验收,今后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将按

照统一的要求和技术标准上下协调推进,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考核指导,有利于信息对接、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实现建设效益最大化。要完善考核制度。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突出考核重点,加强对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考核,发挥综合考核的激励作用,促进全国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署已下发对署机关各司局、特派办和派出局的考核办法,各单位也要加强考核。要落实各方责任。各级审计机关在搞好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承担起对下级审计机关工作指导的责任。信息化办公室或计算机技术中心要加强对“金审工程”二期应用情况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金审工程”二期高效利用,加强对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业务指导,促进审计信息化、数字化加快发展;各业务部门也要根据各自领域的实际情况,加强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指导各专业审计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能力和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同志们,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继续艰苦创业、锐意创新、奋力创优,永立时代潮头,再攀技术高峰,促进我国审计信息化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做出更大贡献!

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精品

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 一、审计重点与方法 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指信息系统建设中为完成数据和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基本功能所进行的各项软、硬件建设项目,以及有关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安全保障体系、信息资源开发和系统设备升级维护管理等项目。 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是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造价控制为核心,对信息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的整体公允性、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性、待签合同的合法性、竣工决算的真实性、项目建设的优质经济性等进行审查和评价。重点关注项目建设的各风险点和与造价相关的各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审计工作按时间节点分为:立项审计、预算审计、招标文件审计、招标现场监督、待签合同审计、合同执行情况审计(变更签证审计)、验收资料审核、结算审计、财务竣工决算审计;按照审计内容可分为:定制软件类项目审计、软、硬件采购及集成类项目审计、网络建设及租赁类项目审计、网络安全项目类审计和服务、培训类审计。目前审计方式主要有委托社会中介、聘请专家参与或自行组织人员开展。其审计重点和方法主要为: (一)内控制度审计 一般审查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1.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建立信息化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制度; 2.检查信息化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模式,项目建设流程、管理的权限、程序;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和执行情况; 3.项目的立项、开工、建设等是否经单位办公会或党委会研究并经相关部门批准等相关程序; 4.项目是否按照政府采购流程进行招投标,是否建立合同审核、管理制度,大项经费开支是否按照经费开支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5.项目建设过程的请示、报告制度是否严格;

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化(思路篇)

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化(思路篇) 前言:审计信息化工作十余年,面临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讯和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挑战。本文希望通过对大数据的理解、审计中的应用分析,提出大数据服务与审计的一个角度或方向,进而形成相关信息化配套建设的思路。本文的编写希望得到读者的回馈,能够收到您的批评、指正。一、大数据的定义和理解(一)广泛定义对于大数据的理解现在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不过大家对于大数据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4V(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1.(Volume)数据量大,TB,PB,乃至EB等数据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处理。2.(Velocity)要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快,要求能及时快速的响应变化,那对数据的分析也要快速,在性能上有更高要求,所以数据量显得对速度要求有些“大”。3.(Variety)数据多样性:不同的数据源,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需要进行清洗,整理,筛选等操作,变为结构数据。4.(Veracity)价值密度低,由于数据采集的不及时,数据样本不全面,数据可能不连续等等,数据可能会失真,但当数据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通过更多的数据达到更真实全面的反馈。而简化一下描述,其实“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多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二)审计的大数据特征从“大数据”概念产生的缘由来看审计行业是一个天然需要大数据概念及其实现技术的行业。我们分析如下:首先,审计行业的“生产对象”是被审计对象的数据,虽然说审计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但是为了了解财务的真实情况,必然需要关注业务数据,这些行业的数据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数据体量巨大。同时这些数据也是复杂多样的,结构化数据不用说了(二维表数据、立方体数据、空间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例如: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制度、文件、影像等。其次,审计的职责是查处财政财务的真实、合法和效益问题。查处过程中,需要在这些海量数据中进行关联、汇聚的查询或计算工作,而且这些计算需要同时作用在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之上。在没有大数据技术支撑之前,采用抽样或按领域分开的方式进行审计分析,无形中形成了数据之间的壁垒和分析的局限性。最后,审计工作中的审计思路、方法,虽然有章可循,但最终还要依赖于具体参与审计工作的人的智慧。这也就决定了所有的分析工作不能像其他的数据中心、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一样,是相对“固化”的。而思路的火花是稍纵即逝的,对任何一个突然闪出的分析思路都应该在“秒级”响应。(三)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大数据关键技术包括数据抽取与集成、数据分析、数据解释3个领域。1.数据抽取与集成。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样性。意味着其数据来源极其广泛。数

财务审计案例分析题(上)

《财务审计》案例分析题 一、审计重要性 (一)[资料]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20X2年12月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1该公司会计报表显示,20X2年全年实现利润800万,资产总额4 000万。 2. 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该公司会计报表时,发现下列问题: (1)该公司10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 820元,被会计人员占为己有; (2)11月15日收到业务咨询费3 850元,列入小金库; (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抵估16万元,原因尚待查明。上述问题尚未调整。 [要求](1)根据上述问题,做出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说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和报告应采取的对策。 (二)[资料]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某公司会计报表审计时,初步判断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的1嚇算为140万,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误或漏报为140万元。并采用两种分配方案将这一重要性水平分给了各资产账户。某公司资产构成及重要性水平分配方案见表 重要性水平的分配单位: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说明哪一种方案较为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资料】审计人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12月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公司报表显示,2005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00万元,资产总额4000万元, 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公司报表时发现:

1、公司10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820元,被出纳占为己有 2、11月15日,公司收到业务咨询费3850元,列入小金库 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低估16万元,原因不明。要求:1、根据上述问题做出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说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应采取的对策 二、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小李通过对A公司存货项目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评价 后,发现该公司存在下列五种状况: (1)库存现金未经认真盘点; (2)接近资产负债表日前入库的A产品可能已计入存货项目,但可能未进行相关的会计记录; (3)由X公司代管的甲材料可能并不存在; (4)Y公司存放在A公司仓库的乙材料可能已计入A公司的存货项目; (5)本次审计为A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审计。 要求:请根据上列情况分别指出各自的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和应收集 哪些审计证据。 三、调节法的应用 [资料]1阿兰姆机械厂生产甲产品,材料一次投入,逐步消耗,每投入100 千克 A材料可以生产出甲产品100千克。 2.20X2年12月31日,该企业对在产品和产成品进行了盘点,盘点结果:在产品结存2 100千克,加工程度50%产成品结存4 800千克。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账面记录与盘点数一致。 3.20X3年2月2日,审计人员委托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当日,对在产品和产成品进行了盘点,盘点结果:在产品盘存2 000千克,加工程度50%产成品盘存5000千克。 4?其他有关资料如下:20X3年1月1日至2月2日,领料单记录生产领用A 材料5 000千克:产成品交库单记录甲产品入库数4 000千克;产品发货单记录甲产品出库数4 500千克。 [要求]运用调节法验证20X2年12月31日有关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和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和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 附件2 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模板)

一、案例摘要 简要说明本案例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 (一)案例名称,所属审计项目名称,审计实施单位和主要审计人员,审计实施的时间; (二)本案例所包括的各具体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名称及所属审计事项类别; (三)本案例所采用的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和方法简要描述; (四)审计发现和建议的简要描述。 二、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基本情况 (一)描述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情况; (二)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总体情况,分析被审计单位对这些信息系统的业务依赖程度; (三)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系统运行、业务流程、电子数据等方面情况。 三、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控制情况 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控制情况,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情况。 四、信息系统审计总体目标 详细说明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总体审计目标。 五、审计重点内容及审计事项 描述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重点关注内容,按照附件1中关于审计事项的分类,划分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所实施的审计事项。 针对每一审计事项,详细说明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具体审计目标。 本审计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 (二)审计测试过程。 1.详细说明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调查了解的信息内容,调阅的资料名称,分析的管理或业务流程,编制的审计底稿等; 2.详细说明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关键控制点的分析,选择的测试技术和方法,测试的实施过程以及测试得出的初步结论等; 3.在以上说明中,要着重介绍审计测试技术、方法以及自动化工具的使用,并要对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工具的适用性与效果进行分析。 (三)审计发现问题和建议。 六、对案例的自我分析与评价 (一)描述本案例(或所属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特点和价值所在; (二)对该案例中各具体审计事项内容和目标的理解; (三)信息系统审计中所使用技术、方法和工具的经验总结。

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为配合省厅对全省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预评,按照《四川省审计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川审办〔20**〕 77号)文件精神,我局及时下发了《XX市审计局关于做好接受省审计厅信息化预评工作的通知》(宜审发〔20**〕76号),并要求各科室、各区县严格按照省厅统一要求进行自查和情况汇报。通过对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认真梳理和统计,现将我市2014年审计信息化建设及联网审计应用情况报告如下。一、信息化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情况(一)计算机成果编制情况。依托我市“市县一体化”联网审计平台,市局重点是结合行业分析平台展开应用,区县重点是结合区县账套式分析平台进行模型编制和推广。在结合具体审计项目应用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可操作性强、成效明显、易于推广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和联网成果模型。 1.计算机审计方法编制情况。截止目前,全市共形成计算机审计方法38篇(详见附件1——附件3),其中预算执行审计类20篇,税收审计类11篇、企业审计类2篇、经济责任类1篇,金融审计类1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类2篇、专项审计类1篇。 2.联网审计方法模型编制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本地化计算机审计模型493个(详见附件4——附件6),其中公积金

70个,地税90个,社保290个,乡镇决算类模型23个(XX 县),区本级预算执行类模型20个(南溪区)。 3.下半年计算机审计成果编制打算。下半年,在全市大多数审计人员被抽到全国土地出让金审计项目的情况下,我局仍然坚持对于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激情不退,计划不减”的高昂斗志,圆满完成今年既定工作目标。(二)oa应用情况。我局强化“双全双百,全交互”,实现审计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从公文起草、公文收取、公文阅办等办文程序,到各个项目审计数据包审理前全面交互前置,电子审理等,有效并创新拓展利用oa系统的各项功能。(三)审计会商应用情况。我市会商系统运行正常,结合审计大讲堂、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审计业务工作、依法治省及审计信息化工作在省、市、县(区)三级工作联动上得到全面应用,其使用频率和应用价值均得到有效发挥。 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一)ao考试通过率。截至2014年6月,我市审计机关ao通过人数占业务人员比例数为 149%。(二)计算机审计中级人员通过率。截至2014年6月,我市审计机关15人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考试,60人通过审计厅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考试。署、省中级合格人员75人占业务人员的51%。(二)信息化专业人员。市局现有信息化专业背景(学历教育)6人,占市局总人数的9%,各区县均有信息化专业背景人员

【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信息化审计的认识

【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信息化审计 的认识 (内蒙古公安消防总队,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摘要: 文章以审计信息化的背景为切入点,阐述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审计工作指出了当前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具体措施,以期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3—0080—03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手段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审计理念如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研究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先进审计技术方法,信息化技术如何在促进审计转型中发挥作用,是当前各级审计部门和广大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 审计信息化的背景及现状信息化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审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信息化的低效应用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瓶颈”。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的审计自动化已势在必行,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加快改进

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作业手段,实现审计工作的自动化。因此,各部门必须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2 开展审计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 2.1 加快审计信息化步伐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审计信息化以传统审计为基础,继承了传统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传统审计的一部分。 当前审计工作的发展正经历着历史性的飞跃,新的形势和任务促使审计工作要向更科学、更合理、更贴近实际的方向迈进。审计信息化可以有效地节约现场审计工作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2.2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发展的现实选择审计信息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准确的特点,提高审计效率,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审计信息化可以紧紧把握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质,为各单位在拓展审计空间、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服务等方面构筑有利的作业基础和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可加速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2.3 审计信息化是实现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措施审计工作正处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转型期,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计工作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吸收、借鉴现代审计的经验和方法;要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就要把信息化建设,看成是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个方法、手段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转型的大问题。 2.4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

财务审计案例分析doc 19页)

财务审计案例分析doc 19页)

审计案例答案 一:解 销售与收获循环备忘录 被审计单位名称:B公司编制者:张雷日期:2001/2/15页次: 会计截止日:2000/12/31 复核者:李豪日期:2001/2/15索引号:X6—1 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可能存在的缺陷建议改进措施 1.销售部门收到顾客的订单后,由经理张一凡就品种、规格、数量、价格、付款条件,结算方式等详加审核、签章,然后交仓库办理发货手续。 2.仓库发运任何商品出库,均必须由管理员李治根据经批准的订单,填制一式四 1.没有根据批 准的订单编制 销售通知单; 2.销售单不应 由仓库部门编 制, 也不能代替装 运凭证;货物的 发货与装运货 的职责由同一 部门承担; 3.会计部门开 具销货发票时 没有核对装运 1.销售部门须 根据批准的订 单编制一式多 联销售通知 单;分别用于 批准赊销、审 批发货与装运 货、记录发货 数量及向顾客 开具账单; 2。货物的发货和 装运货由仓库 和运输不同的 部门办理;运输

联的销货单。在各联上签章后,第一联代包装发运单,由工作人员依单配货、包装,随货交顾客;第二联送会计部;第三联送应收账款专管员王华;第四联则由李治按编号顺序连同订单一并归档,长期保存,作为盘存的依据; 3.会计科收到销货单后,根据单列的资料,开具一式两联的销货发票,其中第一联寄送顾客,第二联交王华,作为记账和收款的凭证; 4应收账款专 凭证、销售单和 商品价目表; 4.负责销售账 和收款不相容 的 职责由一人办 理; 5.没有对销售 与收款循环的 独立稽核。 部门须根据巳 批准的销售单 编制一式多联 的提货单,装运 货物;仓库部门 核对经批准的 销售单与提货 单发货; 3,会计部门须在 核对装运凭证、 销售单和商品 价目表无误的 情况下,才能开 具销货发票; 4.将收款业务和 负责销售账的 业务分开; 5.设置独立稽核 人员专门审核 销售发票的单 价、加总,入账 日期等。

经典审计案例分析

经典审计案例分析 一、审计重要性 (一)[资料]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20X2年12月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1.该公司会计报表显示,20X2年全年实现利润800万,资产总额4 000万。 2.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该公司会计报表时,发现下列问题: (1)该公司10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 820元,被会计人员占为己有; (2)11月15日收到业务咨询费3 850元,列入小金库; (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抵估16万元,原因尚待查明。上述问题尚未调整。 [要求](1)根据上述问题,做出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说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和报告应采取的对策。 (二)[资料]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某公司会计报表审计时,初步判断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的1%计算为140万,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误或漏报为140万元。并采用两种分配方案将这一重要性水平分给了各资产账户。某公司资产构成及重要性水平分配方案见表 重要性水平的分配单位:万元 项目金额甲方案乙方案 现金700 7 2.8 应收账款 2 100 21 25.2 存货 4 200 42 70 固定资产 7 000 70 42 总计 14 000 140 14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说明哪一种方案较为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资料】审计人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12月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公司报表显示,2005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00万元,资产总额4000万元,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公司报表时发现:

1、公司10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820元,被出纳占为己有 2、11月15日,公司收到业务咨询费3850元,列入小金库 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低估16万元,原因不明。要求:1、根据上述问题做出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说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应采取的对策 二、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小李通过对A公司存货项目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评价后,发现该公司存在下列五种状况: (1)库存现金未经认真盘点; (2)接近资产负债表日前入库的A产品可能已计入存货项目,但可能未进行相关的会计记录; (3)由X公司代管的甲材料可能并不存在; (4)Y公司存放在A公司仓库的乙材料可能已计入A公司的存货项目; (5)本次审计为A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审计。 要求:请根据上列情况分别指出各自的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和应收集哪些审计证据。 三、调节法的应用 [资料]1.阿兰姆机械厂生产甲产品,材料一次投入,逐步消耗,每投入100千克A材料可以生产出甲产品100千克。 2.20X2年12月31日,该企业对在产品和产成品进行了盘点,盘点结果:在产品结存2 100千克,加工程度50%;产成品结存4 800千克。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账面记录与盘点数一致。 3.20X3年2月2日,审计人员委托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当日,对在产品和产成品进行了盘点,盘点结果:在产品盘存2 000千克,加工程度50%;产成品盘存5000千克。 4.其他有关资料如下:20X3年1月1日至2月2日,领料单记录生产领用A 材料5 000千克:产成品交库单记录甲产品入库数4 000千克;产品发货单记录甲产品出库数4 500千克。 [要求]运用调节法验证20X2年12月31日有关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 术水平 ——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家义 (2012年7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近十年来审计信息化建设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研究贯彻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各项工作,为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加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要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审工程”。“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要求,继续加快金审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指明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也坚定了我们深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金审工程”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践,“金审工程”一、二期顺利实施,三期工程正在规划构建过程中,审计信息化框架基本确立;计算机审计技术广泛运用,信息系统审计初步摸索了路子,促进了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审计监督的效能实现大幅提升、层次实现质的飞跃;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对促进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协同作业、形成合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信息化队伍持续壮大,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不断成长,计算机审计和信息化管理人才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有目共睹,审计信息化的作用功不可没,这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加压,乘势而上,牢牢把握了信息化发展的主动权;得益于我们能够冲破思想藩篱,用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驱动信息化的发展创新;更得益于全体审计人员特别是审计信息化建设战线的同志们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在这里,我代表署党组对多年来坚持奋战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地慰问!表示衷心地感谢! 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问题、经验总结和下一步思考,昨天石爱中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同。有13个单位作了经验交流,各有特色,大家听了都感觉很振奋。会议期间,大家还就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讨论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对指导意见的具体内容也提出很多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总的看,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必要、也很成功,对于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面,结合会议讨论情况,我讲3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这就要求审计工

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XX市审计局关于 进一步推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区、县审计局,市局各科室、分局: 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在全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审计厅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和明显成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审计信息化工作与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先进的市、州和审计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继续推进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适应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根据省审计厅《四川省数字化省级审计机关建设标准》,结合我市审计机关的实际,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审计理念,紧紧围绕审计工作中心,进一步深化金审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建设成果,不断探索和创新数字化审计方式,不断加强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构建符合XX 实际、满足管理需要、适应履职需求的国家电子审计体系,推动 - 1 -

审计管理进一步规范、技术方法不断进步,为全市审计机关全面履行监督职责、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主要目标 深化审计管理系统的运用,提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应用水平,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建设、完善全市审计机关网络系统、扩展网络应用,保障信息安全,基本形成服务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操作体系,积极抓好组织领导、人才培养、计算机审计技术应用和成果运用等工作,积极构建以专业培训为抓手、机制建设为关键、成果应用为核心、审计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格局。通过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实现审计工作方式“三个转变”的长远目标。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一个审计数据中心。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数据中心的建设是数字化的基础。审计署按照审计实施的基本数据需求,编制了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制定了数据采集、分析和存储规则,实现了审计数据的交互性和可比性,制定了数据中心基本规则、数据库建库规范,为地方审计机关建设数据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建设审计数据中心XX分中心,市审计局在2015年,建设存贮容量达到不低于3T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所存贮的数据包括审计系统内部重要的电子类历史资料,以及被- 2 -

(完整版)《审计学》案例分析题汇总

自考审计学《案例分析题》汇总 1.案例资料 B注册会计师在对XYZ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XYZ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为了确定XYZ公司的销售业务是否记录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决定对销售进行截止测试。截止测试的简化审计工作底稿 (1)根据上述资料指出B注册会计师实施销售截止测试的目的及方法. (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XYZ公司是否存在提前入账的问题,如有请编制调整分录。 (3)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XYZ公司是否存在推迟入账的问题,如有请编制调整分录。答案要点: (1)B注册会计师实施销售截止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会计记录的归属期是否正确。 测试的方法是将资产负债表日后若干天记录的销售业务与销售发票和发运凭证进行核对,检查发票开具日期、记账日期、发运日期是否同属一个会计期间。 (2)在上述5笔业务中,发票号为7892的业务,销售记账时间为12月30日,而发票开具日期为1月3日,发运日为1月2日,不属于同一会计期间,属于提前入账的行为。 发票号为7893的业务与7892号类似,属于提前入账。 发票号为7894的业务发票日期和发运日期均为12月30日,而记账日期则为1月2日,属于推迟入账的行为。 以上2笔业务综合看供提前入账金额为: 15+8-=23万元,多转成本10+4.9=14.9万元 调整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230 00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39 100 贷:应收账款269 100 冲减主营业务成本 借:库存商品149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149 000 1.案例资料 注册会计师肖某于2008年初审计了HD公司2007年度的会计报表,取得资料如下:

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2015年高级会计师论文之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供大家参考学习,祝大家在会计网学习愉快! 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一、当前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人员状况 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挑战。办公自动化和会计信息化工作在本单位起步较早,推广使用正常,为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较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012年下半年,省工商局开发了“E地通”江苏省工商局审计作业系统,并在全系统推广使用。但从总体上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审计软件的运用和推广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存在人才建设、软件更新与的审计工作的发展变革不适应、不均衡的现象。目前,单位的会计人员很多,而审计人员尤其是专职的审计人员相对欠缺,部分同志精通于审计业务,但审计软件的运用技巧还不高,这一点在老同志身上较为普遍;还有一部分审计人员是“半路出家”,信息化知识不全面、不系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无法将计算机知识和审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缺少审计工作经验,业务能力相对滞后,对运行软件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所以,长期以来,复合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不少内部审计人员严重“内存”不足,审计工作不是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就是力不从心,疲于应对,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影响着审计质量、审计效能的不断提高和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显而易见,传统、粗放式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因此,工商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在省市工商局的精心组织下,认真用好“E地通”审计软件,大力加强人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的效力、效能,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审计信息化对人才建设的要求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需要精通信息技术与审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推动,人才在审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是解决审计信息化现有和潜在问题、推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知识结构的要求审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常规知识。审计专业知识。包括:审计学、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理论、职业道德等。要强调的是,审计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停留在书本、准则与制度上,要融会贯通,灵活应变,能够应用职业判断分析和解决非常规问题。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化社会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不仅是职业需要也是生活需要,因此把它从常规知识中单列出来加以强调。必须掌握以下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检索与获取、办公自动化、商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文化基础、常用软件工具使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与维护、系统分析与设计。常规知识。深厚、广博的常规知识是一个人受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体现了人的素质。作为审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掌握以下的常规知识:经济学基础、金融、税收、法律、营销、管理、宏观经济应用文写作知识等。上述知识结构是由审计信息化产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决定的,是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群体性要求,个体应根据具体岗位的不同,有选择的进行知识积累,接受教育培训。 (二)职业技能的要求1.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配置

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1年11月21日17:11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8期2011-11-9 作者:宋文静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从2002年审计署启动了审计信息化项目金审工程的建设至今,我国的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将近十年,在这些年间,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地方便。简要概述我国审计工作的现状,详细剖析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审计工作信息化的现状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计算机在各行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促使审计工作也要深入网络。审计工作如果不信息化就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观点在我国引起了审计系统的广泛共鸣与高度重视,在2002年审计署启动了审计信息化项目金审工程的建设,在过去十年间,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过去将近十年年间,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了审计工作各个领域。例如,在办公、审计计划项目的建立和公文流转方面,以及审计数据和审计信息的交互方面,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这些应用极大了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益和效率。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但依然处于较低的层次,例如在审计软件研发方面,以及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方面都亟待提升。 但总的来说,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极大了提高了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中防范风险、改善经营管理和监督、控制、咨询的功能。并逐步实现着审计系统与传统的手工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变。 审计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现代审计区别于传统审计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计算机审计的广泛普及,即审计工作的信息化。通过计算机来开展审计工作不仅突出了审计重点,而且丰富了审计手段,同时,计算机快速准备的特点,使得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资金、重大经济案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普及在会计领域出现的计算机作假和犯罪现象,利用传统手工审计的审计人员是无法检测出具有“舞弊功能”的财会软件所做的假账和犯罪行为的,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使得电子化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和会计失真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检测和监控。由此可知,审计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可知,计算机审计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审计信息化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时效。 计算机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审计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并在各审计环节设置控制点实行实时监控,有利于审计工作跟踪检查的进行,使得审计工作的可控性更加及时有效。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表明,通过运用《审计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在同样的审计工作中,与运用传统审计工作手段相比,甚至可以节约2∕3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审计强度,缩短了审计时间。

2019年审计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审计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大家有进行过关于审计案例的分析吗?相关的报告又应该怎么 写呢?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审计案例分析报告范文,相信能带给大家 启发。 一、简析我国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审计缺乏独立性 “领导直接管理审计部门”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所采取的主要审 计模式,该模式的好处在于管理层可以通过直接管理的方式及时快速地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处理。但这种模式无法明确审计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大大削弱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审计权力,直接后果就是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阻力,无法真正实现审计职能。 (二)会计审计体制缺乏合理性 作为国家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及管理情况的重要工具,企业的会 计审计机制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自我约束,促使董事会成员及管理人员能够自己履行各项职责,因此审计体制的合理性及执行情况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还在实行内部审计与岗位管理的双轨制,使审计部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尴尬地位,加之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漏洞及法规的不完善,审计部门俨然成为为企业管理层服务的工具,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原有的监督职能,最终损害了企业及国家的双重利益。 (三)审计方法及手段缺乏恰当性

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情况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企业的总体目标也会相应地出现变化,但是很多审计方法和手段并未做出应有的调整,仍旧沿用传统的审计模式,将以“防弊差错”为主的合规合法性检查视为工作重点,无法发挥出审计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经营责任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性被制约,审计水平及能力的落后,种种因素导致审计工作始终停留在查账层面,无法建立起集管理与技术评价为一体的现代化审计机制,无法达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审计目标。 二、强化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的措施分析 (一)构建独立性强的审计部门 众所周知,会计审计是约束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手段,会计审计在企业管控体系中被赋予了重大的职权与作用。为了使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有序且有效地进行,真正发挥出监督并管理企业经济行为的作用,必须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及权威性。这就涉及到一种全新的内部管理模式的建立,应当将会计审计部门直接设置成企业董事会的直属部门,使其脱离企业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与控制,这有助于削弱管理层对各项审计工作的影响力,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具有准确性及权威性。 (二)拓宽会计审计的审计范围 随着各项经济政策的放开,企业的经营范围已经越来越大,随之产生的是越来越精细的内部职能划分,因此企业应当相应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最终达到监督审查企业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及组织机

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完整版)

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市审计局全面落实市审计局《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和信息化建设规划》精神,坚持“以应用为核心,实现审计和管理工作全面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科学规划,实现信息化建设常态化 我们将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到关系审计工作前途的高度,建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主管副局长负责领导计算机攻关小组,督察各科室计算机课题组的工作,指导和协调人员、技术、设备等具体问题。解决资金上硬件。我们大力压缩其他方面开支,加大对计算机硬件采购比重,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业务上级的支持,建成了标准的中心机房,搭建了审计内网、专网、外网三大网络平台,实现了与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以及其他审计机关的互联互通。强化OA在行政办公中的运用,收文、发文全部网上流转,阅件、办件全部网上办理,公告、通知网上发布,实现了机关公文流转和内部事务管理的无纸化、信息化,实现了OA与AO的交互和对审计现场的有效管理。今年又对全体审计人员的手提电脑进行更新换代,确保审计装备的高效,服务于审计工作。坚持培训提素质。为了解决计算机审计培训配额少,培训机会不多,我们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审计人员参加上级的培训,给参训人员定任务、定标准,使他们在培训中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而且要吃透培训内容,回来

后整理出完整的培训方案,在全局开展二次培训,达到了“一人受训,全局受益”的效果。目前,全局有4人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这次我局又选派5人到省厅参加培训,逐步扩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机制保高效。我们制定了《信息化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规定“每个有条件的审计项目,必须采集相关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每名审计人员必须应用现场审计系统开展审计业务,每个科室必须报送计算机审计方法和AO应用实例”。还积极鼓励审计人员开发审计小程序、小软件、小模块、小工具,促进了OA的推广应用。 二、创新监督手段,推进业务实施的信息化 我们坚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审计转型发展的突破点,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规范审计实施、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中的作用。一是搞好审计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我们设置了“隐蔽工程资料库、审计疑点资料库、法律法规资料库、审计信息库、审计对象资料库、计算机辅助审计经验库”等6个数据库。特别是隐蔽工程资料库和审计疑点资料库大大提升了审计监督效果。二是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在审计工作中,在审前调查阶段,审计组在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利用现场审计系统完成审计取证,审计底稿编制、审计报告编写等工作,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我们还根据各专业审计特点,将AO系统与数据库软件结合运用,充分运用数据库分析技术,开展计算机审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具体措施

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在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金审工程)范围后,有了较快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逐渐形成体系,审计业务软件开发应用也有了较快发展。但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进程。 当前,审计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管理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近几年来,有些审计机关对计算机审计在部分领域如金融系统实施情况期望值偏高,在某些审计环节不切合实际,过多地强调应用计算机审计手段,重设备配置,对审计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忽视了改革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没有真正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改进审计管理方式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来抓。其结果导致部分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效益低下基础上的,出现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的局面。 二、高投放与低产出共存,审计成本不断攀升。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但是设备和信息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益却不高,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信息、检索资料等阶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审计现场应用和审计资料的整理、归纳,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三、审计业务与信息化发展的不一致。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信息化水平不匹配,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部分审计干部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开发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有的审计干部仅满足于办公需要。而在审计过程中,由于要求不到位,软件开发滞后等原因,没有真正应用起来;还有部分人员把传统的手工操作业务搬到计算机上操作后,不愿在审计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 四、设备闲置与紧缺现象并存。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完整系统。尽管审计署近几年来制定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但在审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各单位各行其是,开发了一些相互独立的审计软件。由于信息没有共享,缺乏沟通,各单位采用的审计软件没有统一,造成各应用单位自成体系,重复投资开发,设备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 五、人才短缺。近几年,审计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投入较大,但是在审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是第一位的。虽然审计系统近几年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通过”竞争上岗”、提高”进入门槛”等方式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审计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不少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计算机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我国审计事业的兴衰,体现着我国审计事业发展水平。为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 第一,必须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有所突破。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用计算机知识武装广大审计干部的头脑。首先要拓宽育人、用人视野,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其次要在抓好业务骨干培训的同时,继续抓好重点计算机知识培训,要完善培训制度,加强与审计业务和专业软件相关的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中的科技含量,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第二,正确处理审计工作创新与审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目前,在部分审计机关中还存在着一种审计工作创新就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简单模糊认识。工作中片面地要求在所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