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通信原理PCM

通信原理PCM

通信原理PCM
通信原理PCM

1 设计原理

1.1 PCM系统基本原理

PCM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PCM调制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方式,分别为A律和μ律方式,此处采用了A律方式,由于A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1.1 时分复用PCM通信系统框图

1.2 抽样、量化、编码

下面介绍PCM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1)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2)量化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由于均匀量化存在的主要缺点

m t 是: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变。因此,当信号()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就很小,这样,对于弱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就难以达到给定的要求。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可见,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它与均匀量化相比,有两个突间,其量化间隔v

出的优点。首先,当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实际中常常是这样)时,非均匀量化器的输出端可以得到较高的平均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其次,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的均方根值基本上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

非均匀量化的实际方法通常是将抽样值通过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通常使用的压缩器中,大多采用对数式压缩。广泛采用的两种对数压缩律是μ压缩律和A 压缩律。美国采用μ压缩律,我国和欧洲各国均采用A压缩律,因此,PCM编码方式采用的也是A压缩律。

所谓A压缩律也就是压缩器具有如下特性的压缩律:

A X A Ax y 10,ln 1≤<+=

11,ln 1ln 1<≤++=X A A Ax y

A 律压扩特性是连续曲线,A 值不同压扩特性亦不同,在电路上实现这样的函数规律是相当复杂的。实际中,往往都采用近似于A 律函数规律的13折线(A=87.6)的压扩特性。这样,它基本上保持了连续压扩特性曲线的优点,又便于用数字电路实现,本设计中所用到的PCM 编码正是采用这种压扩特性来进行编码的。 图1.2示出了这种压扩特性。

图1.2 13折线特性

(3)编码

所谓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信号变换成代码,其相反的过程称为译码。当然,这里的编码和译码与差错控制编码和译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属于信源编码的

范畴。

在现有的编码方法中,若按编码的速度来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低速编码和高速编码。通信中一般都采用第二类。编码器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类:逐次比较型、折叠级联型、混合型。在逐次比较型编码方式中,无论采用几位码,一般均按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的顺序排列。下面结合13折线的量化来加以说明。

表1.3 编码表

在13折线法中,无论输入信号是正是负,均按8段折线(8个段落)进行编码。若用8位折叠二进制码来表示输入信号的抽样量化值,其中用第一位表示量化值的极性,其余七位(第二位至第八位)则表示抽样量化值的绝对大小。具体的做法是:用第二至第四位表示段落码,它的8种可能状态来分别代表8个段落的起点电平。其它四位表示段内码,它的16种可能状态来分别代表每一段落的16个均匀划分的量化级。这样处理的结果,8个段落被划分成27=128个量化级。段落码和8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段内码与16个量化级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段落序号

段落码 量化级 段内码 8

111 15 1111 14 1110 7

110 13 1101 12 1100 6

101 11 1011 10 1010 5

100 9 1001 8 1000 4

011 7 0111 6 0110 3

010 5 0101 4 0100 2

001 3 0011 2 0010 1 000 1

0001 0 0000

2 PCM系统设计

2.1 总电路设计图

图2.1 总电路图

2.2 单元电路设计

(1)编译码单元电路

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本设计中信道视为理想信道,故采用PCM。脉冲编码调制通常包括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变换为二进制符号等过程。在量化之前,通常用保持电路对抽样值做短暂保存,以便电路有时间对其进行量化。当然,为了电路的简化和便于实验室调试,本设计采用目前数字通信系统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集成芯片——PCM编解码器。并采用Intel公司生产的2911A和2912芯片连接成编解码电路。

2911A和2912芯片连接成编码器时的电路如图2.2所示。

2911A和2912连接成解码器时的电路如图2.3所示。

图2.2 2911A和2912芯片连接成编码器时的PCM编码电路

图2.3 2911A和2912连接成解码器时的PCM解码电路

晶振、分频器1、分频器2及抽样信号(时隙同步信号)产生器构成一个定时器,为两个PCM编译码器提供2.048MHz的时钟信号和8KHz的时隙同步信号。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译码器的时钟信号(即位同步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即帧同步信号)应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提取,此处将同步器产生的时钟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直接送给译码器。

由于时钟频率为2.048MHz,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故PCM-A及PCM-B的码速率都是2.048MB,一帧中有32个时隙,其中1个时隙为PCM编码数据,另外31个时隙都是空时隙。PCM信号码速率也是2.048MB,一帧中的32个时隙中有29个是空时隙,第0时隙为帧同步码(×1110010)时隙,第2时隙为信号A的时隙,第1(或第5、或第7———由开关K8控制)时隙为信号B的时隙。

由于两个PCM编译码器用同一个时钟信号,因而可以对它们进行同步复接(即不需要进行码速调整)。又由于两个编码器输出数据处于不同时隙,故可对PCM-A和PCM-B进行线或。本模块中用或门74LS32对PCM-A、PCM-B及帧同步信号进行复接。在译码之前,不需要对PCM进行分接处理,译码器的时隙同步信号实际上起到了对信号分路的作用。

(2)帧同步电路

在数字通信时,一般总是以一定数目的码元组成一个个的“字”或“句”,即组成一个个的“群”进行传输的。因此,群同步信号的频率很容易由位同步信号经分频而得出。但是,每个群的开头和末尾时刻却无法由分频器的输出决定。群同步的任务就是在位同步信息的基础上,识别出数字信息群(“字”或“句”)的起止时刻,或者说给出每个群的“开头”和“末尾”时刻。群同步有时也称为帧同步。为了实现群同步,可以在数字信息流中插入一些特殊码字作为每个群的头尾标记,这些特殊的码字应该在信息码元序列中不会出现,或者是偶然可能出现,但不会重复出现,此时只要将这个特殊码字连发几次,收端就能识别出来,接收端根据这些特殊码字的位置就可以实现群同步。

帧同步码产生电路由一个74LS151八选一数据选择器和一个与门组成。

图2.4 帧同步电路

(3)抽样信号产生电路

抽样是把模拟信号以其信号带宽2倍以上的频率提取样值,变为在时间轴上离散的抽样信号的过程。语音信号带宽被限制在0.3—3.4KHZ内,用8kHZ的抽样频率,就可获得能取代原来连续话音信号的抽样信号。

抽样信号产生电路由两个74LS123双可重触发单稳态触发器、一个74LS164八位移位寄存器组成,如图2.5所示:

图2.5 抽样信号产生电路

(4)定时器单元电路

晶振、分频器1、分频器2、分频器3以及抽样信号产生器共同构成了一个定时器,如图2.6所示,为两个PCM编译码器提供2.048MHZ的时钟信号和8KHZ的时隙同步信号。

图2.6 定时器电路

(5)复接与分接

数字复接实质上就是对多路数字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让不同的支路信号占用不同的时隙时间,在接收端再根据时间上的不同将信号分开,这一步骤叫分接,它是复接的逆过程。本模块复接我是采用的74LS32芯片来实现的。

3 系统仿真

3.1 SystemView 仿真软件

System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用于系统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工具,它使用功能模块(Token)去描述程序,无需与复杂的程序语言打交道,不用写一句代码即可完成各种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快速地建立和修改系统、访问与调整参数,方便地加入注释。

SystemView 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通信系统仿真。脉冲编码调制(PCM)是现代语音通信中数字化的重要编码方式。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仿真,可以为硬件电路实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展示了PCM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并加以进行分析。

利用System 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各种多速率系统,因此,它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用户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只需从System View配置的图标库中调出有关图标并进行参数设置,完成图标间的连线,然后运行仿真操作,最终以时域波形、眼图、功率谱等形式给出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SystemView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基本库和专业库。本利用SystemView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的实现通过模块分层实现,模块主要由PCM编码模块、PCM译码模块、及逻辑时钟控制信号构成。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3.2 系统调试与仿真

(1)PCM编码器模块

主要由信源输入端子、低通滤波器、瞬时压缩器、A/D转换器、并/串转换器、输出端子组成。实际模型见图3.1所示:

图3.1 编码器模块模型

PCM编码器组件功能实现:

低通滤波器:为实现信号在300Hz-3400Hz的语音频带内,在这里采用了一个阶数为3阶的切比雪夫滤波器。

瞬时压缩器:使用了我国现采用A律压缩,注意在译码时扩张器也应采用A 律解压。

A/D转换器:完成经过瞬时压缩后信号时间及幅度的离散,通常认为语音的频带在300Hz-3400Hz,根据低通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应大于信号最高频率两倍以上,在这里A/D的采样频率为8KHz可满足,均匀量化电平数为256级量化,编码用8bit表示,第一位为极性表示,这样产生了64kbit/s的语音压缩编码。

数据选择器(图符6):为带使能端的8路数据选择器,与74151功能相同,在这里完成A/D转换后的数据的并/串转换。图符6为带使能端的8路数据选择器,与74151功能相同,在这里完成 A/D 转换后的数据的并/串转换,在选择控

制端中控制轮流输出并行数据为串行数据,时钟信号分别提升为 128kHz、64kHz、32kHz,通过数据选择器还可以实现码速转换功能。

图符101为乘法器,它在位同步信号控制下输出PCM编码信号,输出的PCM编码信号送给复接器进行复接。

PCM编码器输入、输出信号如图3.2 和3.3所示。

图3.2 编码器输入信号

图3.3 编码器输出信号

(2)PCM译码器模块

PCM译码器是实现PCM编码的逆系统。PCM译码器模块主要由PCM数据输入端子、串/并转换器、锁存器、D/A转换器、瞬时扩张器、低通滤波器构成。

实现模型见图3.4所示:

图3.4 PCM译码器实现模型

PCM译码器模块功能实现:

串/并转换器:8位移位寄存器实现的串并转换器,SystemView的逻辑库可以提供与74164功能一致的组件,其具有两路与输入,需要输入外部时钟及清零设置,数据输入A为通过子系统输入端子接受的PCM信号,为不影响与操作,另一路输入B为高电平,时钟与位时钟相同,为2048KHZ时钟。

锁存器:经过串并转换后的串行数字语音信号,每8bit为一个数据帧,必须经过锁存才可以将数据并行送至D/A转换器。在实际电路中往往使用74373实现锁存功能,SystemView的逻辑库可以提供与74373功能基本一致的8位锁存器,差别是无三态输出方式。锁存器的使能端的时序控制应该与采样时钟一致,由于系统存在时延,在使能端通过设置初始相位解决后,送至D/A转换器中。

D/A转换器(图符14): 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瞬时扩张器:实现与瞬时压缩器相反的功能,由于采用A律压缩,扩张也必须采用A律瞬时扩张器。

低通滤波器(图符12):由于采样脉冲不可能是理想冲激函数会引入孔径失真,量化时也会带来量化噪声,及信号再生时引入的定时抖动失真,需要对再生信号进行幅度及相位的补偿,同时滤除高频分量,在这里使用与编码模块中相同的低通滤波器。

PCM 译码器输入、输出信号如图3.5 和3.6所示。

图3.5 译码器输入信号

图 3.6 译码器输出信号

(3)帧同步模块

帧同步码模块如下图所示。通过使用数据选择器图符实现,首先预置数据选择器的输入,为产生10011011的码组,输入端到0I 到7I 的状态分别为 11011001,然后通过图符64、65、66控制轮流选择输出。图3.7中图符64、65、66是频率分别为128kHZ 、64kHZ 、32kHZ ,占空比均为的方波。

图3.7 帧同步码模块

说明:预置数据选择器的输入,产生10011011的码组,信号稍有延迟,但不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

(4)时分复用系统

用软件仿真两路语音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为保证接受端与发送端同步,需要在复合帧中插入帧同步码,帧同步码可由自己确定,这里使用了00011011的PCM 帧同步固定码组,两路语音PCM编码分别用PCMA和PCMB表示,为实现方便,还插入一路空数据填充为四路码组复用,则复用后的信号帧的结构为(帧同步码)+(PCMA)+(PCMB)+(00000000)。时分复用系统实现见图3.8。其中图符0、图符80为PCM编码模块;图符34、图符57为PCM译码模块;图符101为帧同步码组生成模块;图符78、图符 79为两路高斯信号,图符67、图符68为延迟算子;分接采用同步方式实现,通过使用不同支路复合时的不同时隙选通信号与复合信号进行‘与’操作分接出欲译码的单路PCM编码时隙信号,再通过PCM 译码模块进行单路语音复原。

该系统由编码模块,帧同步模块,经过复接后再经过PCM译码模块得到两路信号的输出信号。实现模块如图3.8所示:

图3.8 时分复用系统PCM时分复用系统两路输入输出信号:

图3.9 A路信号编码器输入

图3.10 A路信号译码器输出

图3.11 B路信号编码器输入

图3.12 B路信号译码器输出

分析说明:由以上数据波形可以看出在PCM编码的过程中,译码输出的波形具有一定的延迟现象,其波形基本上不失真的在接收端得到恢复,传输的过程中实现了数字化的传输过程。

4 心得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在刚开始的过程中无从下手,手忙脚乱,时间又紧,最终决定用软件仿真来实现PCM的通信过程。通过这次设计,掌握了PCM编码的工作原理及PCM系统的工作过程,学会了使用仿真软件SystemView(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软件),并学会通过应用软件仿真来实现各种通信系统的设计,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强了动手能力和学业技能。总体来说,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电路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有趣,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在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电路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经过这段课程设计的日子,从开始的课题分析到编程再到SystemView仿真结果,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可以更好的掌握该门学科知识,为后一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本次强化训练看出自己运用仿真软件的不熟练,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认真学好怎样使用仿真软件以及掌握该门学科。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通信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 曹志刚,《现代通信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苗长云,《现代通信原理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程岱松,《数字通信系统的SystemView仿真与分析》,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5] 罗卫兵,《SystemView动态系统分析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信04-6班 姓名:朱明录 学号: 0402020608 指导教师:赵金宪 教师职称:教授

摘要 : SystemView 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通信系统仿真。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现 代语音通信中数字化的重要编码方式。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仿真,可以为硬件电路实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展示了PCM 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并加以进行分析。 关键词: PCM 编译码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信号的用于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软件SystemView 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从底层到高层不同层次的设计、分析使用,并且提供了嵌入式的模块分析方法,形成多层系统,使系统设计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完成复杂系统的设计。 SystemView 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基本库和专业库。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 )。系统的实现通过模块分层实现,模块主要由PCM 编码模块、PCM 译码模块、及逻辑时钟控制信号构成。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2、系统介绍 PCM 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PCM 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 律方式,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 编码示意图见图1。 图1 PCM 原理框图 下面将介绍PCM 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a) 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b) 量化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如图2所示,量化器Q 输出L 个量化值k y ,k=1,2,3,…,L 。k y 常称为重建电

通信系统原理复习题

《通信系统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抗加性高斯白噪声性能方面,2ASK、2FSK、2PSK从差到优的次序。 (A) 2FSK、2ASK、2PSK (B)2ASK、2FSK、2PSK (C) 2ASK、2PSK、2FSK (D)2PSK、2FSK、2ASK 2.AM信号一般采用解调,SSB和DSB信号一般采用解调。 (A)包络,同步(B)鉴频器,同步 (C)相干,差分相干(D)同步,包络 3.根据香农公式,假设信道容量为C,信道信息传输速率为R,则在时,理 论上可实现无差错传输。 (A)R=C (B)R>C (C)R≤C (D)R≠C 编码后过最多出现( )个连续0。 4.二进制序列经过HDB 3 (A)2 (B)3 (C)4 (D) 5 5.为实现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设计的最佳接收机是()。 (A)相关接收机;(C)理想接收机 (B)匹配滤波器;(D)以上都不是 为:()。 6.若要纠正2个错码,则分组码的最小码距 d min (A)3 (B)4 (C)5 (D)6 7.2PSK信号的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的()倍。 (A)0.5 (B)1 (C)2 (D)3 8.电话信道的带宽是3400Hz,若要求传输6800bit/s,则要求信道的最小信噪比是

()。 (A)1 (B)3 (C)4 (D)7 9.一个二进制数字通信系统,其码元速率为104Baud,连续发送1个小时后,收到的 为()。 错吗为36个,则误码率P e (A)10-6(B)3.6*10-6(C)36*10-6(D)104 10.某信息源发送4个二进制脉冲编码信号A、B、C、D,信号独立出现,其出现概率 分别为1/4,1/8,1/8,1/2,则该信息源信号的平均信息量为()bit/symbol。 (A)0.75 (B)1.75 (C)2.75 (D)3.75 11.在(7,3)线形分组码的一个码组中,信息码元的位数是()。 (A)10 (B)3 (C)4 (D)7 已知某二进制数字基带系统的传输特性如图c1所示,请回答12-16小题。 12.奈氏带宽BN是()。 (A)0 (B)2 (C)2.5 (D)3 13.码元传输速率为()。 (A)0 (B)4 (C)5 (D)6 14.系统带宽为()。 (A)0 (B)2 (C)2.5 (D)3 15.滚降系数为()。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基于FPGA的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指导老师:戴慧洁武卫华 班级:通信111班 组长:徐震震 组员:胡彬、韦景山、谢留香、 徐勇、周晶晶、张秋红 日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性实践课程。使大家在综合已学现代通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可编程逻辑器件及EDA技术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符合实际需求的通信系统电路设计与调试任务。 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和挖掘大家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能力”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三、课程设计要求任务 1、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 2、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与分接器的开发设计 3、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 4、同步(帧、位、载波同步(可选))电路的开发设计

四、小组分工 小组成员负责项目 徐震震同步(帧同步、位同步) 谢留香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 韦景山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码 胡彬PCM 30/32一次群时分分接 徐勇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译码 周晶晶数字基带编码HDB3译码 张秋红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码 五、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框图

PCM编码设计 一、设计要求 1、PCM编码器输入信号为: 一个13位逻辑矢量的均匀量化值:D0,D1…D12 其中:D0为极性位,取值范围在-4096~+4096之间; 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 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 2、PCM编码器输出信号为: 一个8位逻辑矢量的13折线非均匀量化值:C0,C1…C7 其中:C0为极性位.C0=1为正,C0=0为负; 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 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 二、PCM编码分析 脉冲编码调制(PCM)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是一种对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取样技术,将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特别是对于音频信号。PCM 对信号每秒钟取样8000 次;每次取样为8个位,总共64kbps。PCM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本设计采用了A律方式。 在13折线法中,无论输入信号是正是负,均按8段折线(8个段落)进行编码。若用8位折叠二进制码来表示输入信号的抽样量化值,其中用第一位表示量化值的极性,其余七位(第二位至第八位)则表示抽样量化值的绝对大小。具体的做法是:用第二至第四位表示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1)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MATLAB 的M-QAM调 制及相干解调的设计与仿真班级:通信工程1411 姓名:杨仕浩(2014111347) 解博文(2014111321) 介子豪(2014111322) 指导老师:罗倩倩 成绩: 日期:2016 年12 月21 日

基于MATLAB的M-QAM调制及相干解调的设计与仿真 摘要:正交幅度调制技术(QAM)是一种功率和带宽相对高效的信道调制技术,因此在自适应信道调制技术中得到了较多应用。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ATLAB软件对M =16 进制正交幅度调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从理论上验证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系统工作原理,为实际应用和科学合理地设计正交幅度调制系统,提供了便捷、高效、直观的重要方法。实验及仿真的结果证明,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解调易于实现,且性能良好,是未来通信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正交幅度调制系统;MATLAB;仿真

目录 1引言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1) 1.3仿真平台Matlab (1) 2 QAM系统的介绍 (2) 2.1正交幅度调制技术 (2) 2.2QAM调制解调原理 (5) 2.3QAM的误码率性能 (7) 3 多进制正交幅度(M-QAM)调制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 (9) 4 基于MATLAB的多进制正交幅度(M-QAM)调制及相干解调设计与仿真 (10) 4.1系统设计 (10) 4.2随机信号的生成 (10) 4.3星座图映射 (11) 4.4波形成形(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 (13) 4.5调制 (14) 4.6加入高斯白噪声之后解调 (15) 5 仿真结果及分析 (20) 6 总结与体会 (23) 6.1总结 (23) 6.2心得体会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6)

《通信系统原理》作业题

《通信系统原理》作业题 第1章绪论 1.画出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噪声源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信 宿 数 字 调 制 信 道 编 码 加 密 信 源 编 码 信 源 信道 2.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码元传输速率信息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误码率误信率 3.说明通信系统的分类。 4.一个由字母A,B,C,D组成的字,对于传输的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脉冲编码,00代替A,01代替B,10代替C,11代替D,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1)不同的字母是等概率出现时,试计算每个字母的传输速率和信息速率; (2)若每个字母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10 3 , 4 1 , 4 1 , 5 1 = = = = D C B A P P P P 试计算每个字母的传输速率和信息速率。

第2章确知信号 1. 画出单位冲击函数的时域波形及频谱密度,并说明各波形表示的含义。 2.求一个矩形脉冲的频谱密度及能量谱密度。 G a( f 1/τ 2/ -2/τ -1/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1. 比较AM 与DSB 两种调制方式的优缺点。 AM :优点是接收设备简单;缺点是功率利用率低,抗干扰能力差。主要用在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 DSB :优点是功率利用率高,带宽与AM 相同。主要用于调频立体声中的差信号调制,彩色TV 中的色差信号调制 2. 已知线性调制信号为 t t c ωcos )sin 0.51(Ω+,式中Ω=6c ω,画出波形与频谱。

3. 已知调制信号)4000cos()2000cos()( t t t m ππ+=载波为t π4 10cos ,进行单边带调制,试确定该单边带信号的表达式,并画出频谱图。

通信原理课设-基于Systemview的通信系统的仿真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 SystemView的基本介绍 (2) 第3章二进制振幅键控 2ASK (4) 3.1 2ASK调制系统 (4) 3.2 2ASK调制解调系统 (6) 3.3 2ASK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9) 第四章二进制频移键控 2FSK (10) 4.1 2FSK调制系统 (10) 4.2 2FSK调制解调系统 (12) 4.3 2FSK仿真结果分析 (17) 第5章二进制移相键控 2PSK (18) 5.1 2PSK调制系统 (18) 5.2 2PSK调制解调系统 (19) 5.3 2PSK仿真结果分析 (23) 第6章二进制差分移相键控 2DPSK (24) 6.1 2DPSK实验原理 (24) 6.2 2DPSK仿真结果分析 (29) 第7章实验总结 (30) 第8章参考文献 (30) 第9章谢辞 (32)

第1章绪论 通信按照传统的理解就是信息的传输,信息的传输离不开它的传输工具,通信系统应运而生,我们此次课题的目的就是要对调制解调的通信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为了使信号在带通信道中传输,必须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以使信号与信道特性相匹配。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用到数字调制。 在通信系统中,利用数字信号的离散取值特点通过开关键控载波,来实现数字调制,这种方法通常称为键控法,主要对载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进行键控。键控主要分为:振幅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三种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学习以上三种调制的基础上,通过Systemview仿真软件,实现对2ASK,2FSK,2PSK,2DPSK等数字调制系统的仿真,同时对以上系统有深入的了解。 System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于1995年开始推出的软件工具,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仿真与分析的可视化软件环境,能进行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分析设计,可对线性系统进行拉氏变换和Z变换分析。 SystemView基本属于一个系统级工具平台,可进行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SP)系统、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并配置了大量图符块(Token)库,用户很容易构造出所需要的仿真系统,只要调出有关图符块并设置好参数,完成图符块间的连线后运行仿真操作,最终以时域波形、眼图、功率谱、星座图和各类曲线形式给出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 在此次课程设计之前,先学会熟练掌握Systemview的用法,在该软件的配合下完成各个系统的结构图,还有调试结果图。 Systemview对系统的分析主要分为两大块,调制系统的分析和解调系统的分析。由于调制是解调的基础,没有调制就不可能有解调,为了表现解调系统往往需要很高的采样频率来减少滤波带来的解调失真,所以调制的已调信号通过波形模块观察起来不是很清楚,为了更好的弄清楚调制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在这里,我们把调制单独列出来,用较低的频率实现它,就能从单个周期上观察调制系统的运作模式,更深刻地表现调制系统的调制过程。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信息工程学院 2014 /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统本电信1201 学生学号:12610304152213 12520527151362 学生姓名:陈钰康 夏涛 指导教师:田亚楠

摘要 8PSK(8 Phase Shift Keying,8移相键控)是八进制相移键控,它是一种相位调制算法。相位调制(调相)是频率调制(调频)的一种演变,载波的相位被调整用于把数字信息的比特编码到每一词相位改变(相移)。 8PSK中的“PSK”表示使用移相键控方式,移相键控是调相的一种形式,用于表达一系列离散的状态,8PSK对应8种状态的PSK。如果是其一半的状态,即4种,则为QPSK,如果是其2倍的状态,则为16PSK。因为8PSK拥有8种状态,所以8PSK每个符号(symbol)可以编码3个比特(bits)。8PSK抗链路恶化的能力(抗噪能力)不如QPSK,但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吞吐容量。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利用了MATLAB7.1仿真实现了8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仿真8PSK载波调制信号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码率及误比特率性能,并用MATLAB仿真出了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及已调信号的波形图和频谱图。并在高斯白噪声下,讨论了8PSK 误码率及误比特率性能。 关键字:8PSK;载波的调制;解调;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PSK信号的仿真) (1) 二.相关理论知识的论述分析 (1) 2. 1.1、8PSK的概念 (1) 2. 1.2、8PSK的特点 (1) 2.2.1、 PSK的调制 (2) 2.2.2、调制的概念 (2) 2.2.3、调制的种类 (2) 2.2.4、调制的作用 (3) 2.2.5、调制方式 (3) 三.系统原理框图及分析(8PSK的原理) (3) 四.完整的设计仿真过程 (4) 五.仿真结果输出及结论 (6) 六.仿真调试中出现的错误、原因及排除方法 (7) 七.总结本次设计,指出设计的核心及应用价值,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7) 八.收获、体会 (7) 九.参考文献 (8)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于Matlab)

2DP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 设计原理 (1) 2DPSK信号原理 1.1 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定义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数字信息“0”; →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或 : 1.2 2DPSK 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 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 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 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1.3 2DPSK 信号的解调原理 2DPSK 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码变换 相乘 载波 s(t) e o (t)

(891)通信系统原理复习大纲

工学硕士研究生(891) 《通信系统原理》课程入学考试大纲 一、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冯玉珉,郭宇春,《通信系统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2版。 辅助参考书:冯玉珉,《通信系统原理学习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修订版。 二、考试信息 1. 课程性质:初试专业课 2. 考试形式:笔试 3.试题类型:填空、图表、分析计算、简答 三、考试要求及内容 基本要求:根据《通信系统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考生要完整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如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理论;要能够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掌握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如下。 1、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框图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有效性、可靠性 通信信道:分类、常用信道特征 2、信号与噪声分析 随机变量:统计特性和数字特征

随机过程:随机过程的概念、统计特性、数字特征;平稳随机过程的概念、数字特征、各态历经性、功率谱;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传输特性 噪声分析:高斯噪声、白噪声、高斯白噪声、窄带高斯噪声、余弦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 3、模拟调制系统 线性调制系统:各种线性调制的时、频域表达式、系统框图、功率和带宽计算、解调及噪声性能分析、信噪比增益比较、希氏变换 非线性调制系统:角度调制的概念及一般表达式、单音调角、 FM 信号的频谱特征、有关参数的分析、解调及噪声性能分析、 FM 门限效应 4、模拟信号数字化 线性 PCM 概念:取样定理、 PCM 编码,解码原理、基本参数 量化噪声分析:量化噪声功率、量化信噪比计算 线性 PCM 系统中的误码噪声:信道噪声和量化噪声对信噪比的影响 对数压扩PCM: A 律 13 折线 PCM 编解码方法 多路复用和传码率:多路复用的概念、各种情况传码率计算方法 增量调制:实现方法、不过载条件、量化信噪比分析、传码率计算 预测编码:DPCM、ADPCM基本概念 5、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数字基带信号码型:常见码型及其特点 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功率谱特征、带宽的取决条件 基带传输系统组成及符号间干扰:符号间干扰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基带数字信号的波形形成和 Nyquist 准则:形成无符号间干扰的基带波形的条件、 Nyquist 第一准则;互补滚降特性、升余弦频谱的特点;奈氏带宽、奈氏间隔、传输速率、传输带宽的计算 基带传输的误码率分析:误码率的分析方法、最佳判决门限及其确定条件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院(系):通信工程系 班级:通信10-1班 姓名: 学号: 1 课程设计要求

产生两路模拟语音信号,经过pcm编码、时分复用、DPSK调制经过同一个信道单向传输到对应的接收端。常用的三个模块;simulink、通信模块、信号处理模块。 2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说明 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的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又因数字通信系统拥有如下特点:⑴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⑵保密性能好。⑶便于组成现代化数字通信网,便于实现多媒体通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实现数字通信,首先必须使发送端发出的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这个过程称为“模数转换”。模拟信号数字化最基本的方法有三个过程,第一步是“抽样”,就是对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可以以相等的时间间隔来抽取模拟信号的样值,也可以不等间隔抽取。第二步是“量化”,将模拟信号样值变换到最接近的数字值。因抽样后的样值在时间上虽是离散的,但在幅度上仍是连续的,量化过程就是把幅度上连续的抽样也变为离散的。第三步是“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样值信号用一组二进制数字代码来表示,最终完成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送入数字网进行传输。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候,为了提高传输质量,提高传输的可靠性,通常要进行调制,调制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2DPSK 等等。为了提高传输是新到的利用率,在调制之前,可将多路信号进行复用,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等等,通常数字通信系统中常用的的是时分复用。在接收端则是一个还原过程,把接收到得信号进行解调制,解复用申城多路数字信号。再把每一路数字信号解码变为模拟信号,即“数模转换”,从而再现原始信号。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如图所示。 3 PCM基本原理

891通信系统原理一

一、891通信系统原理(一) 1.系统概述 (1)通信基本概念:通信、消息、信息、信息量、平均信息量(熵) (2)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框图 (3)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可靠性 (4)通信信道:分类、常用信道特征 2.信号与噪声分析 (1)随机变量:概率、统计特性、数字特征 (2)随机过程:随机过程的概念、统计特性、数字特征、高斯过程 (3)平稳随机过程:平稳性、数字特征、各态历经性、功率谱 (4)随机过程传输特性: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 (5)噪声分析:高斯噪声、白噪声、高斯白噪声、窄带高斯噪声、余弦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 3.模拟调制系统 (1)调制:概念、分类、作用 (2)幅度调制:各种幅度调制信号的时/频域特征、线性调制模型、功率和带宽计算、希氏变换 (3)相干解调与非相干解调:解调原理、噪声性能分析、信噪比增益比较、传输衰减 (4)角度调制:角度调制波时域表达式、频谱特征、单音调角、参数分析 (5)角度调制信号的解调:解调原理、噪声性能分析、门限效应 (6)频分复用:概念、带宽计算 4.模拟信号数字化(信源编码) (1)线性 PCM 概念:取样定理、 PCM 编码/解码原理、基本参数 (2)量化噪声分析:均匀及非均匀量化的噪声功率、量化信噪比计算 (3)线性 PCM 系统中的误码噪声:误码噪声(信道噪声)和量化噪声对信噪比的影响 (4)对数压扩PCM:两种压扩特性、A 律 13 折线 PCM 编解码方法 (5)时分复用:时分复用概念、PCM复用群、帧同步、复帧同步、传码率计算 (6)增量调制:实现方法、不过载条件、量化信噪比分析、传码率计算 (7)预测编码:DPCM、ADPCM基本概念 5.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1)数字基带信号码型:常见码型及其特点、传输码型的理想特征、常见传输码型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功率谱特征、主瓣带宽 (2) 基带传输系统组成及符号间干扰:符号间干扰概念及产生原因、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3) 波形形成:奈氏第一准则、互补滚降特性、升余弦频谱、奈氏带宽、传输速率、传输带宽

2FSK调制解调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2FSK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名称:2FSK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起止日期: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学生日志

课程设计考勤表 课程设计评语表

2FSK 的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一、 设计目的和意义 1、 熟练地掌握matlab 在数字通信工程方面的应用。 2、 了解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 理解2FSK 调制解调的具体实现方法,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实现2FSK 的调制解调,画出各个阶段的波形。 4、 学习信号调制与解调的相关知识。 5、 通过编程、调试掌握matlab 软件的一些应用,掌握2FSK 调制解调的方法,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二、 设计原理 1.2FSK 介绍: 数字频率调制又称频移键控(FSK ),二进制频移键控记作2FSK 。数字频移键控是用载波的频率来传送数字消息,即用所传送的数字消息控制载波的频率。2FSK 信号便是符号“1”对应于载频f1,而符号“0”对应于载频f2(与f1不同的另一载频)的已调波形,而且f1与f2之间的改变是瞬间完成的。 其表达式为: { )cos() cos(212)(n n t A t A FSK t e ?ωθω++= 典型波形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2FSK 信号可以看作两个不同载频的ASK 信号的叠加。因此2FSK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又可以写成: ) cos()]([)cos(])([)(2_ 12n s n n n n s n FSK t nT t g a t nT t g a t s ?ωθω+-++-=∑∑ z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通信系统原理 实验名称:通信系统原理设计性实验 课任老师:张奕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13级 学生姓名:余佩 学号:2013141443050

一、实验目的 ● 理解信源编码和解码的原理、步骤以及方法 ● 复习并更加熟练地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 ● 学习在EMC 开发工具下编程 ● 学习使用EM78P259N 微控制器 ● 通过观测示波器了解编码 二、编码实验 1、双极性不归零码 (1)实验原理 "1"码和"0"码都有电流,但是"1"码是正电流,"0"码是负电流,正和负的幅度相等,极性相反,故称为双极性码。此时的判决门限为零电平,接收端使用零判决器或正负判决器,接收信号的值若在零电平以上为正,判为"1"码;若在零电平以下为负,判为"0"码。 (2)实验流程图 开始 将Byte2和Byte1暂存于Data_temp2和Data_temp1 中并设置编码计数值 Data_temp2,7=1? Y 输出正电平 输出负电平 输出零电平 输出零电平 结束 Data_temp2和Data_temp1分别左移 编码计数值不为0? N Y N

(3)实验思路 需要在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基础上,在程序的开始和结束时添加调用零电平的程序即可(4)实验程序 /*****************************双极性不归零码子程序****************************/ Coding_Bi_NRZ: MOV A,Byte2 MOV Data_temp2,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2中 MOV A,Byte1 MOV Data_temp1,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1中 MOV A,@16 MOV temp,A ;Byte2,Byte1中的信息共计16位需要编码输出 call pulse_zero ;=====输出16位编码======= Bi_NRZ_LOOP: JBS Data_temp2,7 CALL Pulse_negative ;Data_temp2.7=0,调用负脉冲子程序 JBC Data_temp2,7 CALL Pulse_positive ;Data_temp2.7=1,调用正脉冲子程序 ;信息左移1位: RLC Data_temp1 ; R(n) -> R(n+1), R(7) -> C=Data_temp1.7 RLC Data_temp2 ; C=Data_temp1.7 -> R(0),R(n) -> R(n+1), R(7) -> C DJZ temp ; temp-1=0? JMP Bi_NRZ_LOOP ; NO,继续编码输出 call pulse_zero ;======================= RET ; NRZ编码输出完毕 /*****************************************************************************/(5)实验结果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对讲机

1任务书 设计并制作一个无线对讲机,要求采用调频方式工作,至少10米以上通话距离。2设计方案选择 方案一:发射试用调频无线送话器,接收采用集成电路KC538,具有中频放大、鉴频和音频功率放大等功能。KC538中频放大器采用三极管差分放大器,故有增益高和调配抑制比较好的特点。 方案二:采用集成电路D1800,它作为收音机接收专业集成电路,功放部分则用D2822电路具有体积小、外围元件少灵敏度极高、性能稳定等优点。 方案选择:综上电路,接收频率和工作电流都在要求范围之内,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经过比较,方案二更具有简洁性,电路布复杂。因此本系统采用方案二设计。 工作原理 该对讲收音机的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分为接收部分和发射部分,发射部分电路采用本级振荡经调制差频后中频发射。接收部分采用相干解调方式放大输出。

接收部分原理:调频信号由TX接收,经C9耦合到IC1的19脚内的混频电路,IC1第1脚内部为本机振荡电路,1脚为本振信号输入端,L4、R6、C10、C11等元件构成本振的调谐回路。在IC1内部混频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得到10.7MHz的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由IC1的7、8、9脚内电路进行中频放大、检波,7、8、9脚外接的电容为高频滤波电容,此时,中频信号频率仍然是变化的,经过鉴频后变成变化的电压。10脚外接电容为鉴频电路的滤波电容。这个变化的电压就是音频信号,经过静噪的音频信号从14脚输出耦合至12脚内的功放电路,第一次功率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从11脚输出,经过R10、C25、RP,耦合至IC2进行第二次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对讲机接收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

¥ 课程设计报告? <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设计题目 DSB与2ASK调制与解调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DSB与2ASK调制与解调 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 1.根据DSB的调制原理设计线路,进行仿真模拟调制DSB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并通过仿真软件观察信号以及的调制过程中信号波形和频谱的变化。 2. 根据ASK的调制原理设计线路,进行仿真模拟调制DSB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并通过仿真软件观察信号以及的调制过程中信号波形和频谱的变化。 3.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信号变化的过程和思考仿真过程的设计原理。 ; 设计要求: 1.独立完成DSB与ASK的调制与解调; 2.运用仿真软件设计出DSB与ASK的调制线路 3.分析信号波形和频谱 指导教师:范文 2012年12月16日 课程设计评语 ( 成绩: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一.调制原理: 调制: 将各种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已调信号或频带信号); 时域定义:调制就是用基带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个或几个参量的变化,将信息荷载在其上形成已调信号传输,而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通过具体的方法从已调信号的参量变化中将恢复原始的基带信号。 频域定义:调制就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信道通带中或者其中的某个频段上的过程,而解调是将信道中来的频带信号恢复为基带信号的反过程. 根据所控制的信号参量的不同,调制可分为: 调幅,使载波的幅度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调制方式。 调频,使载波的瞬时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而变,而幅度保持不变的调制方式。 调相,利用原始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相位。 调制的目的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这就意味着把基带信号(信源)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代通信号。该信号称为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称为调制信号。调制可以通过使高频载波随信号幅度的变化而改变载波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来实现。调制过程用于通信系统的发端。在接收端需将已调信号还原成要传输的原始信号,也就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以便预定的接受者(信宿)处理和理解的过程。该过程称为解调。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时分解复用原理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路已抽样的信号组合起来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互相不干扰,称时分多路复用。时分复用的解调过程称为时分解复用。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频分多路解复用和时分多路解复用。频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模拟通信,而时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数字通信。为了实现TDM传输,要把传输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在每个时隙内传输一路信号,将若干个原始的脉冲调制信号在时间上进行交错排列,从而形成一个复合脉冲串,该脉冲串扰码后经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分解复用通信,是把各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上占有不同时间间隙进行通信分离出原来的模拟信号。由抽样定理可知,将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变成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其在信道上占用时间的有限性,为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提供了条件。时分解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的基础上的,因为抽样定理连续的基带信号由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具体说,就是把时间分成一些均匀的时间间隙,将各路信号的传输时间分配在不同的时间间隙,以达到互相分开,互不干扰的目的。抽样脉冲占据时间一般较短,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间隙.利用这些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因此,就可能用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并且每一个抽

样值占用的时间越短,能够传输的数据也就越多.时分解复用信号在接收端只要在时间上恰当地进行分离,各个信号就能分别互相分开,互不干扰并不失真地还原出原来的模拟信号。 在通信系统中,同步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信系统能否具有有效、可靠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无良好的同步系统。同步可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和网同步几大类型。他们在通信系统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时分解复用通信中的同步技术包括位同步和帧同步,这是数字通信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时分解复用的电路原理就是先通过帧同步信号和位同步信号把各路信号数据分开,然后通过移位寄存器构成的并/串转换电路输出串行的数据,把时分复用的调制信号不失真的分离出来。 位同步 位同步的目的是确定数字通信中的个码元的抽样时刻,即把每个码元加以区分,使接受端得到一连串的码元序列,这一连串的码元列代表一定的信息。位同步是最基本的同步,是实现帧同步的前提。位同步的基本含义是收、发两端机的时钟频率必须同频、同相,这样接收端才能正确接收和判决发送端送来的每一个码元。因此,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确定抽样判决时刻的定时脉冲序列.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引言 1.1用户接口电路简介 (3)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 (3) 1.3 课程设计内容 (3) 1.4 课程设计要求 (4) 2.电路工作过程 2.1 用户接口电路功能 (4) 2.2 PBL38710芯片功能及使用 (5) 2.3 PCM编译码器TP3067 (6) 3. 用户线接口电路原理 3.1 用户线接口电路原理 (7) 4.心得体会 (9)

1.引言 1.1. 用户接口电路 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根据用户电话机的不同类型,用户接口电路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两种。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CHT 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译码器部分另外单成一体,集成为编译码器(CODEC),其余功能由集成模拟SLIC完成。 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 (ALC)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或终端适配器)连接的数字用户线电路(DLC)。 1.2 课程设计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户电路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 2、熟悉用户电路接口电路PBL38710和PCM编译码集成电路TP3067的电路组成和使用方法。 3、掌握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PCM编译码器在程控交换机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对用户模块七个功能BORSCHT的理解。 1.3课程设计内容 利用PBL38710和PCM编译码TP3067组成用户接口电路,完成用户电路的七项功能。 1.4课程设计要求

通信原理课设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建模 初始条件: (1)MAX+plus、Quartus II、ISE等软件; (2)课程设计辅导书:《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通信原理EDA3)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 具体要求)(1)课程设计时间:; (2)课程设计题目: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建模; (3)本课程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按照要求对题目进行逻辑分析,了解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画出绝相变换器与相绝变换器的仿真模型,并记录实验结果波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课程设计说明书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并标明参考文献至少5篇; (5)写出本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至少500字)。 时间安排:第19周 参考文献: 江国强.EDA技术与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John G. Proakis.Digital Communications.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数字通信的基带传输方式是数字通信的最基本的传输方式,如利用中继方式在长距离上直接传输 PCM 信号、用双绞线进行局域网内的计算机数据传输等。本课题讨论的主要对象是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的收发系统,具体是对包含绝相变换器的基带系统进行设计与建模。对如何在信道中实现可靠传输不做探讨。这主要是因为以 FPGA/CPLD为目标器件,很难实现对基带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的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 课 程 设 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用Simulink系统建模实现频分复用 一、设计目的 1 学习频分复用工作原理 2 熟噢练使用Simulink建模仿真 二、设计题目涉及的理论知识 题目:搭建模型模拟三路信号的频分复用,各路均采用SSB调制方法,显示复用前后信号频谱变化。 正弦波模块、零阶保持模块、滤波器中的采样频率有何关系,它们相同和不相同时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出现了延时,如何解决。 SSB调制模块中的希尔伯特滤波器的阶数如何来设置,怎样才合理。 提示: 信号源采用Signal Generator模块产生,滤波器采用模块Digital Filter Design设计,二者之间要采用Zero-Order Hold零阶保持模块进行数字化处理 理论知识:是为了充分利用信道的频带或时间资源,提高信道的利用率。通常方法有,当一条物理信道的传输能力高于一路信号的需求时,该信道就可以被多路信号共享,例如电话系统的干线通常有数千路信号的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复用就是解决如何利用一条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的技术。信号多路复用有两种常用方

法: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时分复用通常用于数字信号的多路传输。频分复用主要用于模拟信号的多路传输,也可用于数字信号。 频分复用是一种按频率来划分信道的复用方式。在FDM中,信道的带宽被分成多个相互不重叠的频段(子通道),没路信号占据其中一个子通道,并且各路之间必须留有未被使用的频带(防护频带)进行分隔,以防止信号重叠。在接收端,采用适当的带通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从而恢复出所需要的信号。 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如原理图中输入信号1、2、3这3路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可将该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或略宽)的子信道;然后在每个子信道上传输一路信号,以实现在同一信道中同时传输多路信号。多路原始信号在频分复用前,先要通过频谱搬移技术将各路信号的频谱搬移到物理信道频谱的不同段上,使各信号的带宽不相互重叠(搬移后的信号如图中的中间3路信号波形);然后用不同的频率调制每一个信号,每个信号都在以它的载波频率为中心,一定带宽的通道上进行传输。为了防止互相干扰,需要使用抗干扰保护措施带来隔离每一个通道。 三、设计思路(流程图)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业通信工程班级号 学生姓名 课程成绩2016年1月1日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评价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定意见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汉明码编码技术 仿真与性能分析 学生姓名:孙琦指导老师:胡双红 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是仿真通信系统中基带传输信道纠错编码技术中的汉明码编码技术。利用MATLAB中SIMULINK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库进行汉明码的仿真,并调用通信系统功能函数进行编程,绘制时域波形,频谱及误码率。产生一段随机的二进制非归零码的基带信号,对其进行汉明码编码后再送入二进制对称信道传输,在接收端对其进行汉明解码以恢复原信号,观察还原是否成功,改变二进制对称信道的差错率,计算传输前后的误码率,绘制信道差错率-误码率曲线,并与理论曲线比较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对汉明码的性能进行分析,得出本次课程设计的成果。 关键词通信原理;汉明码;SIMULINK 1引言 MATLAB: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 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其中,MATLAB通信工具箱是一套用于在通信领域进行理论研究、系统开发、分析设计和仿真的专业化工具软件包。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 两大部分。 MATLAB通信系统功能函数库由七十多个函数组成,每个函数有多种选择参数、函数功能覆盖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各个方面。这些函数包括:信号源产生函数、信源编码/解码函数、纠错控制编码/解码函数、调制/解调函数(基带和通带)、滤波器函数、传输信道模型函数(基带和通带)、TDMA、FDMA、CDMA函数、同步函数、工具函数等。以纠错控制编解码函数为例:函数库提供了线性分组码、汉明码、循环码、BCH码、里德一索洛蒙码(REED—SOLOMON)、卷积码等6种纠错控制编码,每种编码又有编码、解码、矢量输入输出、序列输入输出等四种形式的函数表达。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