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直到唐代中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白居易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禅宗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由于禅宗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禅宗,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苏轼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韩愈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禅宗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苏轼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所以,苏轼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种风格的另一体现,是苏轼将“平淡”解释为“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他的两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说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自然存在。另一首是写李花,“不得梨英软,应惭梅萼红。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秾”。在东坡先生的眼中,纯白的李花虽然没有其他花卉的绚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这不正是平淡为绚烂之极的生动写照吗?

曹雪芹先生就在《红楼梦》中让他笔下的人物,写出了“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样的绝妙好辞。

苏轼先生在评人论文时,也贯彻了这种美学观点。在黄州,他是一个待罪的不自由的官身,可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自称“闲人”;在《方山子传》中,他称颂一个任侠居山,弃冠服、绝仕进的异人。在当时的“太平盛世”中,把这样的人当作理想的人格标本,明显地与其作品一样,是一种退避社会,只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所以,在古往今来的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符合苏轼的美学标准了。他那“心远地自偏”的处世哲学才是苏轼最为加以注目而赞叹的。整个南北朝,陶诗并不很被看重,终唐之世,李白、杜甫也未加青目。直到苏轼,才被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位。《苏东坡全集》里,和陶诗的作品就有120首之多。他发现了陶诗那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歌真谛,和在极为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牧歌式的情调,认为是美的极致,艺术的顶峰。之后,陶渊明的地位被确立,陶诗也以苏化面目流传下来。可是,人们只关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潇洒,而忽略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不正证明了禅宗的影响力么?

(摘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提倡所谓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要求文艺作品要为道德伦理政治服务。

B.白居易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说到底,也是主张写文章要为道德伦理政治服务。

C.禅宗的兴起,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格局,中唐以后经历“安史之乱”的知识分子都投向禅宗,彻底抛弃了传统的审美观点。

D.禅宗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受此影响,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由此形成了新的审美趋向。

【解析】C项,以偏概全,文中说的是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纷纷投向禅宗”,所以不能说“都”投向禅宗;另外,“彻底抛弃了传统的审美观点”也是言过其实,故C项是错误的。

【答案】 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反对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在艺术上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B.苏轼的创作风格是以禅宗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作为思想基础的,表现在其文学创作

上就是作品如行云流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C.苏轼所主张的“平淡”,不只是“绚烂之极也”,还应包含“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这种审美趣味在他诗中得到了体现。

D.曹雪芹在创作上深受苏轼审美趣味的影响,因而在《红楼梦》中让他笔下的人物,写出了“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样的绝妙好辞。

【解析】D项,无中生有,“曹雪芹在创作上深受苏轼审美趣味的影响”在文中无据,故D项是错误的。

【答案】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自称“闲人”,在《方山子传》中称颂了一个任侠居山,弃冠服、绝仕进的异人,并把这些对象当作理想的人格标本。

B.苏轼把陶渊明看作是最符合自己美学标准的人,对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的处世哲学最为推崇,他有120多首和陶的诗歌。

C.整个南北朝,陶渊明的诗并没有被人们看重,整个唐代,李白、杜甫的诗地位也不高,是苏轼将陶渊明的地位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步。

D.苏轼发现了陶诗那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歌真谛,并认为陶诗用极为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表达出的牧歌式的情调,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解析】C项,偷换概念,“整个唐代,李白、杜甫的诗地位也不高”错,文中说的是“李白、杜甫也未加青目”,意思是李白、杜甫也没有看重过陶渊明的诗,故C项是错误的。

【答案】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衡

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我就像一个经历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

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名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陋的外壳。

他一生屡屡受挫,他活了八十多岁,有三年是坐国民党的监狱,有十五年坐共产党的监狱,又有十五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直到1982年六十九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1992年七十九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这时,全社会才知道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儿。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

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1937年,他到西北,这本是一次采风,但他被那里的民歌所迷,就留下不走了。他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服过役,为马步芳写过歌,也为王震将军的词配过曲,他只知音乐而不知其余。他像草原上一只渴急的黄羊,见到一点水光,就拼命地向这唯一的目标冲去,至于路边的石块荆棘,他全没有看见。在音乐的感召下,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锋,而对音乐之外的一切,他却是不屑一顾。在劳改服刑时他宁可用维持生命的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他也曾灰心过,有一次他仰望厚墙上的铁窗,抛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圈,就要通向另一个世界时,一声悠扬的牧歌,轻轻地飘过铁窗。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了原野上湿润的草香。他终于没有舍得钻进那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我们至今不知道这是哪一位牧人的哪一首无名

的歌,这也是一根“卓玛的鞭子”,又一回轻轻地抽在了王洛宾的心上。这一鞭,为我们抽回来一只会唱歌的老山羊,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对草原的大量描写,其作用是表现草原的美丽,回应文题。这里绿草如茵,药材遍地,充满生机;暗示清爽纯净的自然美、悠然清静的人性美是王洛宾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B.文章第二段作者流露出了翻过日月山口后的喜悦之情,原因是到神秘的青海湖畔去寻觅一首美丽歌谣的诞生情境是作者的夙愿,作者来到这遥远的地方历经了长途跋涉、饱受了旅途艰辛。

C.文章第三段加点的词语“漫”既写出了牛羊之多,也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闪”既写出了姑娘的活泼轻快,又写出了其身影消失之快。

D.王洛宾热爱音乐,一生只为追求音乐,成就巨大,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奇才。他经历坎坷,仍坚毅执着,从没有因为困难而悲观失望。

【解析】“从没有因为困难而悲观失望”不合文意。

【答案】 D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王洛宾“宁可用维持生命的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表明了他为了音乐,不屑世俗,不管对象。

B.作者写王洛宾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其实道出了现在的人们不能创作出伟大音乐作品的原因。

C.文章以“追寻”为明暗两条线索,明写了作者对遥远的青海湖金银滩美景的追寻,暗写了作者对王洛宾歌中美好生活的憧憬。

D.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往往都是甜蜜的,美好的。作者远赴青海湖,是因为现实中找不到美丽的草原、动人的风情。

E.王洛宾能写出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作品,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实际生活中没有找到的“歌唱着的甜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现在的人们不能创作出伟大音乐作品”有误;C项,重点表明了王洛宾对音乐的追寻;D项,对“原因”的解释有误。

【答案】AE

6.题目是“追寻那遥远的美丽”,请你根据全文内容,探究题目的意蕴。(5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意蕴的能力。尊重文本,对文本内容全面准确地把握,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忌空发议论。

【答案】①作者追寻的是美丽,这美丽包括了纯净的自然美,悠然的人性美,灵动的艺术美,表现了作者对美的热切向往。②那美丽又是遥远的:地域的遥远(千磨万难的路途),时间的久远(二十年的企盼、渴望)。③既是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探寻过程,探寻主人公的追梦人生,也是人物追求艺术的艰辛坎坷的人生过程。(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莫高窟的挣扎

蒋方舟

人生从未如此文化苦旅过,前段时间,我重走了丝绸之路。真是苦旅,戈壁沙漠再辉煌壮丽,一成不变的景色看久了,即便是王维,也吟不出什么新的诗句。

西域的入口是敦煌,僧人求法之旅从这里开始。当我在大马路上饥寒交迫接近绝望的时候,看到无尽的青黑天下压着金边,有夕阳霞光的地平线处就是敦煌,当时的场景就像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幕,我好激动,马上想说的是:“大师兄,你快看,那就是敦煌。”

进了城,《西游记》里面奇诡的神秘文明,变成了现代化的摩登小城,紧凑洁净,饭馆的霓虹灯闪烁。擦肩而过的很多都是外国人,场景让人有穿越之感,它仿佛又变成了丝绸之路上中西贯通的重镇,异国商贾云集,胡人遍布。到敦煌当然是为了看莫高窟。我去之前,就有很多人告诉我:“莫高窟一定会让你觉得失望的。”乍一看,确实是如此,这里和中国其他旅游景区没有区别,到处都是戴着墨镜遮阳帽,满脸不耐烦地排队的旅客。人群里最大声的永远是小朋友的哭叫,都吵着要回家。

但我并没有失望,因为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

四百多个洞窟只开放了二十多个,看完感受最深的是:美的事物总逃不过种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

第一种磨难来自于自然。这里的雨少风大,强风把沙子吹到崖面。天长地久,入口处设臵的窟檐逐渐磨损,失去了遮蔽阳光的功能。莫高窟高大,俯仰天地,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副衣不蔽体的模样。

第二重磨难来自于宗教变迁。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历过四次灭佛的劫难。最早是北魏太武帝:“各地有造佛像者诛,有经书焚烧,有僧侣悉坑之。”敦煌由于偏远,不仅没有受到废佛令的破坏,反而成为中西僧侣和教徒的避难所。他们把信念附在一斧一凿里。

到了11世纪,新疆部分地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僧侣预感到劫难的可能性,就把数万件经书和藏画放在17窟中近千年。17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早就被洗劫,经书和佛像都已不在,只有当时藏经和尚洪辨的雕塑孤寂地守着空无一物的洞窟。

第三重磨难是“不懂”。大部分洞窟中的佛像都在清朝重新修过。绝美的壁画的围簇下,往往是呆滞死板的佛像,脸被涂得红红白白,一点表情都没有,眼珠是玻璃珠子,亮得又假又可疑,毫无动人之处。

开放参观的洞窟里,只有隋朝修的一窟佛像从未被重塑过,三座佛像,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低眉的是弥勒,慈悲带笑,婉约悲悯至极。窟顶是直坠而下的飞天,飞天总是成双的,窟壁四周是撒满金粉的千佛像,现在金粉金箔脱落了大半。在这样的洞窟前,人一进去就有下跪的欲望——出于对美的诚惶诚恐。

第四重磨难是“不惜”。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当时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成了千古罪人。

历史上真实的王道士,虽然不懂,但是他爱惜。他先是看到官府在运输他至爱的经书时造成破损,看到送给当地官员的精品文物下落不明,然后他才变成了所谓的“卖国贼”。到了“文革”,当时莫高窟的48位工作人员分裂成大约12个革命派系,成天激烈内斗,所幸他们都同意一个原则:不能碰莫高窟。据说他们为了保护莫高窟,钉死了莫高窟所有的出入口。

我想起清洗竹简上泥土的场景:当把竹简放入清洁剂中,字开始浮现,有的字开始从竹简表面脱落,像是在逃生。天下没有永恒的事物,美的文明不被发现就没有意义,可它暴露的一瞬间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就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一样,它必然要经历更多的磨难,几番挣扎求生才能活下来。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重走丝绸之路,因为戈壁滩上风景一成不变而感到枯燥,但当他看到敦煌时就特别激动,因为敦煌莫高窟吸引着作者。

B.文章第三段描写了敦煌城内奇诡神秘的景色,“霓虹灯闪烁”“异国商贾云集”,这一切让作者仿佛穿越到了过去。

C.“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这一句话说明作者在去敦煌之前,就已经知道那里并不能让自己感到自豪。

D.作者在写第四重磨难时,选用了两个事例,将王道士对待经书的态度和莫高窟工作人员对文物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

【解析】B项,“描写了敦煌城内奇诡神秘的景色”,“霓虹灯闪烁”“异国商贾云集”不正确,敦煌城已变成了一个摩登小城,“异国商贾云集”是曾经的景象。C项,“作者在去敦煌之前,就已经知道那里并不能让自己感到自豪”不准确。文中只是说作者去之前有人告诉他“莫高窟一定会让你觉得失望的”。D项,二者对文物的态度相同,都是“惜”。

【答案】 A

8.作者游览了莫高窟,却没有在文中重点描写莫高窟的景物,这是为什么?试结合全文分析。(5分)

【解析】解答此题,应该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思考。作者在文中第三段“这里和中国其他旅游景区没有区别”表明了作者不写这里景物的原因之一;从文章第5段的感悟“美的事物总逃不过种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以及第6到第11段,对莫高窟经历的四种磨难可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对莫高窟的现状的担忧。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文章并未重点写景,是因为作者感觉这里和其他景区已没有什么区别,作者着重写了莫高窟经历的各种磨难,与标题中的“挣扎”相照应,丰富了文章内涵;②莫高窟的现状引发作者无尽的感伤,作者便在文中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认识和思考,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忧思。(言之成理即可)

9.作者认为“美的事物总逃不过重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美”和“磨难”之间的关系。(6分)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先结合着文本内容,概述文中莫高窟的“美”与经历的磨难,然后根据对莫高窟的残存的美与经历的磨难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从美的事物与磨难之间的关系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例如,美与磨难总是在一起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①莫高窟中有很多珍贵的文物,代表着我国佛教文化的灿烂辉煌,它千百年

来经历了很多苦难,遭到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是莫高窟残存的美仍散发着巨大的艺术魅

力,这残存的美更值得珍惜,更应该得到保护。②美的事物是珍贵的,但它又不是永恒的,总是要经历磨难。真正的美往往不会孤立存在,它常常伴随着磨难出现。生命中的美和磨难总是在一起,共同打造着复杂而又多彩的人生。(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

..,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宇文直甚壮之。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

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高位缛礼,宜崇荣册。”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初,上潜龙

..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上谓庆曰:“天元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又复诸侯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羽翮既剪,何能及远哉?尉迥贵戚,早著声望,国家有衅,必为乱阶。然智量庸浅,子弟轻佻,贪而少惠,终致亡灭。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庸、蜀险隘,易生艰阻,王谦愚蠢,素无筹略,但恐为人所误,不足为虞。”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上省表大悦,下诏曰:“朕之与公,本来亲密,怀抱委曲,无所不尽。话言岁久,尚能

记忆,今览表奏

..,方悟昔谈。何谓此言,遂成实录。古人之先知祸福,明可信也,朕言之验,自是偶然。公乃不忘,弥表诚节,深感至意,嘉尚无已。”自是上每加优礼。卒于家。

(节选自《隋书·宇文庆传》,有改动)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B.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C.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D.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亦非池内之物”的意思是“也不是甘心当池中之鱼的人”,这是一个独立的判断句,所以排除B、D两项。“未能为害”的意思是“不足以成为大的祸害”,所以排除C项。故答案选A项。

【答案】 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观”是东汉的藏书室与史学馆,后因此指称国史修撰之所。

B.“邑”有“城市”的意思,也指古代帝王诸侯分给臣子的封地。

C.“潜龙”一语为典故名,常常用来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

D.“表奏”属于古代文体范畴的概念,泛指臣下进呈宰相的文书。

【解析】“泛指臣下进呈宰相的文书”不对,应是“泛指臣下进呈帝王的文书”,故D项错误。

【答案】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宇文庆在年少时因聪明敏捷而出名,同时这个人为人深沉,有器量,有远见。

B.因宇文庆多次的军功,周武帝非常赏识他,升他为大将军,封为汝南郡公。

C.皇帝曾就国家命运、人才选用以及农业生产等问题与宇文庆进行过深入交流。

D.因多年以后,宇文庆还清晰地记得皇帝当年与他的谈话内容,皇帝深为感动。

【解析】C项,“人才选用以及农业生产”无中生有,故C项错误。

【答案】 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5分)

译文:

(2)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5分)

译文:

【解析】(1) “而已”“事”“腐”各1分,总体理顺2分,共5分。

(2)“觇”“卒”“为……所……”各1分,总体理顺2分,共5分。

【答案】(1)读书只足以记个姓名罢了,(我)怎么能长久操持笔砚,从事迂腐儒生的职业呢?

(2)不久北齐大兵压境,宇文庆和宇文宪率轻骑侦察敌情,突然和敌兵相遇,被敌人包围,形势窘迫。

【参考译文】

宇文庆,字神庆,是河南洛阳人。宇文庆为人深沉,有器量,年少时即以聪明敏捷出名。北周初年,就学于东观学府,广泛涉猎经史典籍。不久,他对人说:“读书只足以记个姓名罢了,(我)怎么能长久操持笔砚,从事迂腐儒生的职业呢?”宇文庆擅长射箭,有胆略有气概,喜欢格斗猛兽,宇文直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壮士。后来宇文庆跟从武帝攻打河阴,他率先攀登城上的矮墙,和敌人短兵相接,过了好久,被城上礌石击中才坠落,昏死后又苏醒过来。

武帝慰问他说:“卿的多余勇气,还可以卖给别人。”宇文庆又跟从武帝攻克晋州。不久北齐大兵压境,宇文庆和宇文宪率轻骑侦察敌情,突然和敌兵相遇,被敌人包围,形势窘迫。宇文宪脱身而逃,宇文庆退守汾桥,群敌争相逼近,宇文庆拉开弓射击,每射必有人马倒下,敌人这才渐渐退却。在攻破高纬、攻拔高壁、攻克并州、夺取信都、擒住高湝这些战斗中,宇文庆功劳最大。周武帝下诏说:“宇文庆功勋卓著,英名广播,奉行王命的功绩,铭记在朕的心中。战车从西出发,他一直总管行阵,东夏被平定,确实有丰功伟绩。理当加赐高官厚禄,显荣册命。”于是升官为大将军,封为汝南郡公,食邑一千六百户。

当初,高祖还没有登基的时候,曾经和宇文庆闲谈天下大事,高祖对宇文庆说:“天元帝确实没有广积帝德,以面相来看他的寿命也不会长。加上法令烦琐又苛刻,又纵情声色,依我看来,大概将享位不久。况且皇室诸侯势力微弱,又都命其离朝居于封地,全无加固根基的良策。既已自行剪除羽翼,又怎么能长久享国呢?尉迟迥是贵戚,早就树立起声望,国家一旦有什么事端,他必定会成为乱臣。然而(他的)智术平庸器量浮薄,子弟们轻佻浅陋,贪婪而缺少恩惠,最终招致身亡族灭。司马消难是反复无常的家伙,也不是甘心当池中之鱼的人,时刻都有可能叛变,但是此人轻薄无谋,不足以成为大的祸害,只不过会自己逃窜到江南罢了。庸关、蜀地险要狭隘,很容易成为坚固的屏障,王谦愚蠢,一向不会筹划方略,只是怕被别人所利用,他本人不值得担心什么。”不久,高祖的话一一应验了。现在,宇文庆怕高祖忘掉了这些话,再不任用他了,(他)为了表明过去曾受恩宠眷顾,将高祖以前说的话记下来写成表章(呈给皇上)。皇上看了奏章后非常喜悦,下诏书说:“朕与公,本来就很亲密,抱负心意,没有什么不谈的。但说这些话是多年以前,公还能记忆,今天看了表奏,(我)才追忆起昔日的交谈。怎么说的那些话,现在都成了实录。古人预先知道吉凶祸福,确实是可

信的,朕的话被验证了,自当属于偶然。公竟一直不忘,充分表现了公对朕的忠诚,朕深感公的好意,对公的嘉尚没有止境。”从这以后,皇上常常给予他优厚的待遇。后来,宇文庆死在家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①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此年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③然犀处:指采石矶。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的首句对采石矶的胜利给以高度评价,一个“雪”字表达出词人对未能参加此次作战的深深遗憾。

B.“风约楚云留”,“风”暗喻朝廷;“云”暗喻自己有官职在身。因为江西抚州在古代属楚国,所以说“楚云”。

C.“关塞如今风景”,是说采石矶打了胜仗,边塞的形势如今和过去不同,言外之意是说过去敌人威胁我们,如今我们又占了上风。

D.“剪烛看吴钩”,表达了词人不愿再在后方赋闲,渴望亲自参与军事,恢复国土,报效国家的热望。

E.这首词气魄宏伟,词人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洋溢于字里行间;全词格调清新自然,悲壮宏伟,是思想强,艺术水平高的名作。

【解析】A项,“表达出词人对未能参加此次作战的深深遗憾”错误,这里刻画的应是雪耻后的喜悦之情;E项,“格调清新自然”有误,这首词的格调应该是激昂慷慨的。

【答案】AE

15.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阕是怎样借典抒情的。(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依据注释,通读全词,先指出运用了什么典

故,再指出这些典故所表达词人的思想情感。

【答案】①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②接下来,借周瑜的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淝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词人忧伤。③最后借宗慤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豪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宗慤和祖逖说出一人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的角度多种多样,其中描写仰视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奉命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荆轲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便慷慨吟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表明自己刺杀秦王的决心。

【答案】(1)鹰击长空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

....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B.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

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

....、赞叹不已。

C.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

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

....的诚信精神。

D.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

....,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E.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

....、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

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A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使用正确。B项,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用在“著名豫剧演员”身上,不合语境。C项,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能用来修饰“诚信精神”,对象误用。D项,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本句中采用了它的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E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使用正确。

【答案】BC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济阳县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结合该县的发展实际,积极谋划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同时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

B.芜湖市创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申请日前正式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复,成为全国首批11个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C.8月6日深夜,远征俄罗斯喀山的河南小伙儿宁泽涛力挫强敌,勇夺世锦赛百米自由泳冠军,令中原大地的家乡父老无不欢欣鼓舞。

D.近几年,为了让河南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河南省始终将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同时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应改为“同时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工作”。B项,不合事理,应在末句加“之一”。D项,语序不当,“改善和保障”应改为“保障和改善”。

【答案】 C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__①_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__②__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__③__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__④__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__⑤__,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_⑥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解析】,最后选用恰当的关联词将整个文段连接起来。此文段有两个句子。第一句对我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是个多重复句。空①在第一句中与后面分句的关系,应为假设关系;空②跟前句的关系应是转折关系;空③在第一句中与前面分句的关系,应为递进关系,可填“甚至”;空④跟前面的关系应是承接关系,填“从而”较好。第二句与第一句是因果关系,空⑤应填“因此”;空⑥在第二句中与前面的分句照应,从反面得出结论,应填“否则”。

【答案】 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5分)

对于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个人要防范,企业也要防范,____①____。我国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在不断提升,未来,关键的核心技术、重要的装备,____②____。毕竟使用别人的硬件和设备很难保障我们的信息安全,其中有可能有“后门”和“漏洞”。通过“后门”,对方可以窃取我们的信息;即便没有后门,____③____,依然有可能被他人利用“漏洞”攻击、进行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①要紧承上文的“也”,联系后面关于国家信息安全的话题,确定此处需要明确“国家更要防范”;②后面有“毕竟使用别人的”的提示,所以此处应表达由“依赖外国”到“自主创新”的意思;③前文的“即便”是表让步假设,后面应为“否定假设”。

【答案】①国家更要防范②要逐步从依赖国外到自主创新③如果我们没有掌握核心装备

21.中国人民银行在8月20日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50个字。(6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分析时,要将硬币上的图画、文字和数字都列入要素构成;图形的寓意要结合硬币上的主题语表达。

【答案】①要素:吹响抗战号角的八路军战士,延安的宝塔山与延河水,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100元面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词。②寓意:体现了中国人民英勇奋战的坚定意志和民族力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只青蛙相邻而居。一只住在远离大路的深水池塘里,另一只却住在大路上的小水坑中。住在池塘里的青蛙友好地劝住在水坑中的邻居搬到他那里去,说那将会生活得更好、更安全。可是邻居却说舍不得离开习惯了的地方,不想搬来搬去。结果,住在小水坑里的青蛙被路过的车子轧死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寓言类材料作文。挖掘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可从不同角度切入。从住在水坑里的青蛙的角度来看,它最终被路过的车子轧死的结局,正是因为它安逸于自己的生存习惯,缺乏忧患意识;也可以从它的固执己见的态度获得启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善于理性听取他人善意的忠告;要防止惰性,要锐意革新。从住在池塘里的青蛙的角度来看,要善于选择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前瞻意识。还可立足寓言故事整体的角度来立意:寻求诗意的栖居,要有居安思危的理性;幸福的生活,源于变通的思维等。类比联想到社会现实,比如很多大学毕业生纷纷向北、上、广等大城市集结,茫然漂泊,苦苦挣扎而不堪重负的现象,比如很多大学毕业生厌弃农村、拒绝下到基层的潮流,从而反思、探讨年

轻一代应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寻求怎样的用武之地。这样贴近生活、贴近自我来阐发启迪与感悟,自由发挥的空间就会更为宽广。

【参考例文】

贪图安逸会使人丧志

进入七月份,由于季节性过敏(自己每年七、八、九月份犯病,据说是花粉过敏),鼻炎使得自己喷嚏不断,为此,间断了一段时间晨练。今日身体略为好转,想重操旧业早起去晨练,舒适的床铺使人很留恋,好不容易才爬起来,可刚开始跑步甚感费力,腿也软了,气也不够喘了,甚至压腿也有疼痛感了……身体很是不适。

两个多月的“安逸”生活就使自己觉得不适应了。锻炼况且如此,工作、生活环境又何尝不是呢?因此,感想颇多。突然想起两件事情。

其一,记得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容器中时,青蛙马上跳出来,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容器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容器中游来游去,直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

由此可见,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警醒,勤思变,才不至于太迟。太舒适的环境也许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很习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就是你最危险的生活方式。只有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二,渔民们在章鱼繁殖的夏季,他们把喝剩的空易拉罐串成网,放到海里去,过几天,到海里把网收起来,便可以在每个空罐里捉出一只章鱼来。渔民们说,章鱼这东西比较贪图安逸,找到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便留下来不走了。

章鱼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经常贪恋自认为温暖的小窝,贪恋那份随遇而安的满足,甚至于为了贪图小利、满足现状而委曲求全,以至于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致使商人、富豪、皇家贵族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跨越雷池半步。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个完人。穷则思变,富则思守。贪图安逸是人的天生本性,这就是人啊,谁也无法例外。试想,哪一个人不是在滚滚红尘之中追名逐利,向往富贵荣华的快乐生活,不再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只是每个人的愿望不同,标准不同罢了。有些人则在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正应了那句俗语:“越呆越懒,越吃越馋。”更有甚者有了钱后横吃极耍,玩物丧志,拈花惹草,红杏出墙……凡此种种,都是在贪图安逸,是有害而无益的。

一个人不能贪图安逸,一个民族不能贪图安逸,一个国家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的人注定是玩物丧志、无所作为的;贪图安逸的民族注定是没落的,没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贪图

安逸的国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势必被淘汰被抛弃。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穷极思变,物极必反。如果司马迁没受宫刑,他能心甘情愿去写《史记》吗?如果屈原不被流放,他能悲天悯人去作《离骚》吗?李后主要是不亡国,他也不会“无言独上西楼”,有雅兴去吟咏“小楼昨夜又东风”。自古诗言志,都是物不平则鸣。从古到今,过分安逸的生活曾经葬送了许许多多原本应该在人世间有所作为的生命。然而,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代社会中,仍然有许多人不知道珍惜光阴与自己的生命,一味地放纵物质享受的欲望,追求荒淫无度和醉生梦死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走向毁灭。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正处于精力旺盛、风华正茂的人生黄金时期,应该时刻保持一颗进取心,不可贪图安逸,满足于已得的安乐窝。当取得了一点成绩时,不要沾沾自喜,更不能高枕无忧。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成功和失败,可能只有一步之遥,如果贪图安逸,不想多迈一步,就可能与成功擦肩而过,落下遗憾。

现实中,有的人奉行“工作越清闲越好,活动量越轻越好”的生活准则,胸无大志,贪图安逸,终日无所事事,懒于用脑,四肢懈怠,饱于口福;有的人甚至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沙发和床上度过的,电视、网络、麻将、歌厅等任君逍遥……岂不知,如此“享福”,往往会因福得祸,真的会成了易拉罐中的章鱼和加热器中的青蛙,以至后悔莫及。

【点评】本文开篇由自身出发提出“贪图安逸会使人丧志”的观点,然后相继举出两个事例来证明该观点,论证充分,有理有据,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

单元综合测评(一)第一单元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__①__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__②__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屏弃功利性__③__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__④__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__⑤__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__⑥__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解析】“高考志

愿、热门专业、学以致用”,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①处用“这”来指代上一句话,用“其实”进行引转。此处用“这其实”“其实这”“实际上”都是可以的。“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是……不是……”为并列关系,②处不需填内容,当然填“而”也不影响这种关系。③处需要一个客观表达“屏弃功利性”作用的词“能”或“会”。至此答案已确定为B,后面可以来验证:④处依旧承接③句客观表达的语气,选“认为”,⑤处解释原因,⑥处和后文的“也”照应。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强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他人,那种雷锋式的高尚精

神在某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音希声

....了。

②广告传播既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它潜移默化

....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

....。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则放养着几万尾鲢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

④不滥施刑罚,不以言获罪,即使一人犯法,也不搞朋坐族诛

....,这才是法制社会应有的基本准则和精神气度。

⑤他虽然没读过几年书,却能管中窥豹

....,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揣摩他们的心理,这种洞察力令人叹服。

⑥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

....的局面;同时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A.①④⑥B.②④⑥

C.③⑤⑥D.④⑤⑥

【解析】①大音希声: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望文生义。②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③满目疮痍:眼睛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遭受战乱、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不合语境。④朋坐族诛:株连治罪,残酷镇压。⑤管中窥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褒贬色彩失当。⑥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

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解析】本题从重复赘余、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重复赘余。“禁止”和“不得”语义重复,保留一个即可。B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存在”没有宾语中心语,可改为“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等违法行为”。D项,搭配不当。“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中“维护合理要求”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满足其合理要求”。

【答案】 C

4.下列各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戴望舒的《雨巷》一直受朗诵者热爱

②唤起了听众内心的体验

③除了优美的意境,极富音乐感的诗行节奏

④就是戴望舒表达个人惆怅所选用的场景:窄巷、细雨、伞、姑娘构成的戏剧性的场面

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A.②①⑤③④B.⑤④③①②

C.①③⑤④②D.③⑤④②①

【解析】首先要明白这个语段的主要意思是说戴望舒的《雨巷》受人欢迎的原因;其次抓住各句中的连接词,例如“除了”“就是”“还有”等词的内在联系。

【答案】 C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试卷及答案

2009年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试卷 第一卷(30分) 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嫉妒(jí) 怜悯(mǐn)脑髓(suí) 分崩离析(xī) B、譬如(pì) 扭不过(niù) 奇迹(jì) 苍劲有力(jìn) C、裹挟(xié) 混沌(hùn) 荒谬(miù) 锱铢必较(zī) D、潜在(qiǎn)胚胎(pēi)逻辑(jí) 畏葸不前(xǐ、 2.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般来说,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着人们的思维方法,着人们的行为习俗,着人们的情感抒发,着人们的审美趣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支配制约控制规定左右悬置 B.制约支配控制左右规定悬置 C.制约左右控制支配悬置规定 D.支配制约左右控制悬置规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B.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对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目前学术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择正确选项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高级中学2013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9分) 一、(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遒.(qiú)劲莅.(wèi)临长歌当.(dāng)哭桀骜.(ào)锋利 B.弄.堂(lòng)潜.(qiǎn)能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èi) C.凌侮.(wǔ)游说.(shuì)婆娑.(suō)起舞豁.(huò)然开朗 D.噩.(è)梦踌躇.(zhú)重创.(chuàng)敌军妄自菲.(fěi)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噩梦云宵易帜兵荒马乱喧宾夺主 B、焦躁褴褛契约桀骜不驯深居简出 C、荤腥涵养淋漓直接了当姗姗来迟 D、舔舐窒息箴言彪炳千古挺而走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清闲运用不仅是/而且是 B.清静应用不仅是/而且是 C.清静运用不是/而是 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已经到了这地步,还有什么办法?一不做,二不休 ....地为我 .......,我是打算拼一拼了。B、你只要身临其境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求全责备了。 C、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 ....的是家电行业。 D、在危难关头,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共产党员挺身而出 ....,冲在最前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题word版本

高中语文测试题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 A.孝悌.dì屯.积tún 内疚.jiù倔强.jiàng B.发酵.jiào 青荇.xìng横亘.gèn 愤懑.mèn C.安分.fèn 颓圮.pǐ执拗.niù骠.勇biāo D.垂涎.xián 睚眦.cì宁谧.mì作揖.y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 ....,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 ....的表现。 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 ...,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4. 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 ....的一项是()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阴道不见了, 道路变得崎岖不平。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森,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⑤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

高一语文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新的开始,同样地做题。下面是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为大家提供参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chì)遒劲(qiú)橘子洲(jú) B.逶迤(yí)看守(kàn)沁园春(qìn) C.磅礴(pánɡ)中肯(zhōnɡ)怅寥廓(chànɡ) D.遏止(è)当初(dànɡ)岁月稠(chóu) 【解析】B项,“看”应读“kān”;C项,“中”应读“zhònɡ”;D项,“当”应读“dānɡ”。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 C.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 【解析】A项,慢—曼;C项,苍海—沧海;D项,安祥—安详。 【答案】B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解析】C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A项,“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胜,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B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项,“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一般用于形容人。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期末测试(带答案)

期末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子,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扭怩/扭捏交接/交结急风暴雨/疾风劲草 B.姻缘/因缘机遇/际遇促膝谈心/抵足谈心 C.口型/口形飘荡/漂荡轻歌曼舞/清歌妙舞 D.意想/臆想定势/定式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___,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________。 A.决定即使提升息息相关 B.决定虽然提高休戚相关 C.确定即使提升休戚相关 D.确定虽然提高息息相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 ....的作品并不多。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 ....,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 ....,但他们都还精神矍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迸bèng发慰藉jiè气氛fèn载zǎi歌载舞 B. 召zhào唤思忖cǔn翘qiào首安土重zhòng迁 C. 桑梓zǐ粗犷guǎng蛰zhé居自艾yì自怜 D. 湍tuān急给jǐ予场cháng院绿lǜ林豪客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勾销褪色按部就班良辰美景 B. 沉缅诙谐一如既往举棋不定 C. 狭隘灰尽怨天尤人真知卓见 D. 喧嚣掂念苟延残喘色彩斑斓 3. 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⑴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 。 ⑵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 ⑶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 你对“志愿”的选择,但我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 领会陪衬干预 B. 领悟映衬干涉 C. 领会映衬干预 D. 领悟陪衬干涉 4.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们俩一个是无人理会的孤独者,一个是人见人厌的捣蛋鬼,现在同病相怜,玩到一起了。 B. 班主任事无巨细,每件事都要过问,真是锱铢必较。 C. 你家庭并不富裕,花钱却大手大脚,你还是身临其境替父母想想吧。 D. 他一向逆来顺受,自己无所事事,还总是惹父亲生气。

5. 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科学院植物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不下30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的。 B. 在世界杯外围赛前的热身赛中,他执教的中国队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中国球迷们的意料。 C.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D. 特别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民族精神,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B. 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C. 其实,在“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 D.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8分,每题2分)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出人也远矣出:超过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羞耻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整合

高一语文教材整合方案 高一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奠基。 二、整合背景: 学校逐步深入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三、学情解说 本届学生中考成绩极低,语文基础不好,学习能力极低,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极大,且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来说就是不会学习。 四、整合方针: 降低起点,放低要求,改变目标,培养学习能力,指向高考。 五、整合方案: (一)了解语文必修①教材的编写意图 1.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的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①是提供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的,所以,在选文、撰写导语以及确定“研讨与练习”的题目上,不但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阶段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力求体现初高中语文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上的异同,以便明确师生在认知上的定位,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教和学在效果上达到本质的提升。 2.落实本套书综合性的特点 “综合性”是指: 第一,教学目标的综合。教科书中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就必修①第一单元,要求对本单元的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这是“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而本单元选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是“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其三个维度目标在本单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等。例如,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就是对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综合,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阅读或拓展课外未知的阅读,培养积累整合、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内容的综合由此得以体现。又如,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一课“研讨与练习”第四题:“关于‘三一八'惨案,除课本介绍的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你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斡旋(wò) 苍穹(qióng)棕榈(lǘ) 令人咋舌(zà) B.敕造(chì) 唆使(suō)混沌(hùn) 屡见不鲜(xiān) C.梦魇(yǎn) 菁华(jīnɡ)河蚌(bànɡ) 呼天抢地(qiǎng) D.懵懂(měng) 箴言(zhēn)泊车(bǒ) 少不更事(gē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囊括切蹉荟萃一堂克不容缓 B.匮乏峻工器宇轩昂不负重望 C.濒临牟取金碧辉煌严惩不贷 D.睿智草介枉废心机理屈词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下,儿子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2)面对记者的拍照和采访,这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士并不自己的投票决定:“我不赞同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高技术封锁的政策。” (3)过度的欲望与贪求无益于心理健康,在功名财富的追求中多存几分为好。 A.熏陶隐讳淡泊 B.熏染隐晦淡薄 C.熏陶隐晦淡薄 D.熏染隐讳淡泊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C.这种文风承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D.虽然教育厅领导只是走访了少数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行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11月22日,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坚决遏制最近一些地方的违法建设、违法销售“小产权房”问题。 D.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农民工就业难的冷思考 面对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失业群体以及前所未见的农民工提前返乡潮,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援助政策。这些就业援助政策对于解决农民工返乡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着眼于短期效应的政策对于破解困扰我国农民工就业的长期难题作用并不大,一些应急性就业援助政策甚至会在长期内造成我国农民工更大的就业难题。 我国的农民工群体之所以在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如此脆弱,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建立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最不确定的外部需求之上。长期以来,以外销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是吸引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这种就业结构,造成农民工就业高度依赖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 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的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要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工的就业,就必须改变我国的过度依赖外部市场需求的经济结构,转向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市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各级政府还应引导农民工向第三产业转移,以分散外部经济冲击对农民工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农民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大农民工的综合技能素质不高,就业面狭窄。当前,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熟练技术工人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需要较高工作技能与相对稳定人力资源供给的行业,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这对于提升农民工的综合业务素质、扩大农民工的就业范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只能提高农民工的基本技能,无法突破进入更高层次就业领域的限制。因此,对农民工的培训,至少还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测试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测试试卷 (测试时间:80分钟,分值:15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64分,每小题4分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A.遒(qiú劲遏(a止彷徨(fáng橘(jú子洲 B.彳亍(chì chù颓圮(tuí pǐ瓦菲(fēi寥廓(ku? C. 凄婉(wǎn火钵(bō惆(ch?u怅岁月稠(ch?u D.凌侮(wǔ漂泊(b?跫(qi?ng音笙箫(shēng xiāo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峥嵘(r?ng遒劲(qiú磕绊(kē酾酒临江(shī B.浪遏(a惆怅(chàng百舸(gě举酒属客(chǔ C.晨曦(xī壬戌(ran 纤巧(xiān冯(píng虚御风 D.愀(qiū然乖僻(pì蛮横(hang瞠目结舌(chēng 3.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C.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4、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表示较长停顿,“/” 表示较短停顿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6.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 C.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其致一也(情趣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题一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题一检测 班级学号姓名 一、基础题(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摭(zhí)拾不啻(dì)骸(hái)骨不屈不挠(náo) B、抹煞(shā)藐(miǎo)视犄(qí)角开天辟(pì)地 C、干瘪(biě)思忖(cǔn)水泵(bèng)妄自菲(fěi)薄 D、甄(zhēn)别吮(shǔn)吸沉湎(miǎn)瞠(táng)目结舌 2.下列各项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寥廓急燥斑斓历历在目 B、遨游琐碎啮噬至高无尚 C、感慨摇曳决择血脉相承 D、祈祷淘汰妥帖幸灾乐祸 3.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似水流年 ..:光阴入不敷.出:付出 B、意犹.未足:还苟.延残喘:如果,假如 C、完美无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百无聊赖 ..:依赖,凭借 D、其乐融融 ..: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怨天尤.人:担忧 4.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曾经去过的地方,他有着深深的之情。 ②他的论点还有值得的地方。 ③在战略上要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④她是她妈妈最的女儿。 A、眷恋商量轻视宠爱 B、眷恋商榷藐视宠爱 C、眷念商量藐视溺爱 D、眷念商榷轻视溺爱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第三代移民,在物质方面已经西化,但在精神方面,祖国母亲赋予他们的文化底蕴根. 深蒂固 ...,难以更改。 B、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 ....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C、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 可厚非 ...的。 D、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劳动,绝不是一蹴而就 ....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偌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斑驳墨迹中,只残存下来一个字——“笔”。 B、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是人们一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 C、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D、教师果真只管“讲”的吗?学生果真只管“听”的吗?一“讲”一“听”之间,语文教学就能收到效果吗?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l50分钟) 第工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桀骜(ào)揪斗(qiū)租赁(1ìn)长歌当哭 (dāng) B.喋血(dié)山阿(ē)殒身(yǔn)博闻强记 (qiáng) C.莅校(lì)解剖(pāo)屏息(bǐng)不可估量(1iáng) D.弥漫(ní)谦逊(xùn) 浸渍(zì)迥乎不同(jiǒng)答案:B 解析:A.“揪”应读jiū,“当”应读dàng;C.“剖”应读pōu;D.“弥”应读m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残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B.部分省份的小学语文教材篡改巴金名作《鸟的天堂》,对此,我们深表遗撼。 C.有学问,有文彩,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写文章,演讲,淡事情,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做到有针对性,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小要把什么都和盘托出。 答案:D 解析:A.残一惨;B.篡一窜,撼一憾;C.彩一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外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纷至沓来,但设计理念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其败笔让老百姓微词颇多。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人们莫衷一是。 C.山东泰安市泰山公安分局的两名民警和一名协警在与持枪暴徒斗争中,壮烈牺牲,人们从中看到了危难时刻殒身不恤的公安精神。 D.最新好莱坞大片创造了岁未票房新高。在影片中演员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答案:C 解析:A项,适用对象不当,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B项,不合语境。莫衷一是: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C项,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D项,褒贬不当。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得出来,贬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家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高度出发,确定了长期向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今年又专门制定并启动了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相关工作及应急机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积累(共25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ɡě)寥.廓(liáo) 峥嵘.(rónɡ) 挥斥方遒.(qiú) B.颓.圮(tí) 篱.墙(lí) 彷.徨(pánɡ) 默默彳亍 ..(chì chù) C.河畔.(bàn) 漫溯.(sù) 青荇.(xìnɡ) 星辉斑斓.(lán) D.火钵.(bō) 飘泊.(bó) 纤.绳(qiān) 忸怩 ..不安(niǔ ní) 解析:B项,“颓”应读tuí;C项,“畔”应读pàn;D项,“纤”应读qià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沧茫萧瑟油纸伞意气风发 B.惆怅芬芳万户候枯燥无味 C.挑衅抱歉明信片貌和神离 D.荆棘伫立挖墙脚凄婉迷茫 解析:A项,沧-苍;B项,候-侯;C项,和-合。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诗歌的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________的客观物

象。它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2)吟诵唐诗宋词,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提高我们的文学________,使我们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审美愉悦。 (3)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________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 (4)杜甫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________,因而被称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 A.情意修养媒介剧变 B.情感休养媒体巨变 C.情意修养媒体剧变 D.情感休养媒介巨变 解析:(1)情意:感情心意。“情意”比“情感”范围大。(2)“修养”指态度与涵养;“休养”指休息调养。(3)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4)巨变:巨大的变化,多指好的变化。剧变:剧烈变化,多指时事以及不好的巨大的变化。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句是() A.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 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 ....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B.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 ....,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 多,但具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 ....。 D.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 ....,外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_知识点整理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整理 第一专题知识整理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沁(qìn)园春橘(jú)子百舸(gě)争流怅寥廓(liáo)(kuò) 嵘(zhēng)(róng)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开天辟(pì)地吝啬(lìn)(sè)嬉(xī)游澄(chéng)清召(zhào)唤凄(qī)厉不驯(xùn)明澈(chè)灰烬(jìn)脊(jǐ)骨不屈不挠(náo)摇曳(yè)睫(jié)毛瞳(tóng)孔曙(shǔ)光轻蔑(miè)惆怅(chóu)(chàng)给(jǐ)予 叮咛(níng)迂(yū)回眺(tiào)望撩(liáo)起喧(xuān)响坐标轴(zhóu)噼噼(pī)啪(pā)啪絮絮(xù)叨(dāo)叨狂妄(wàng)自信迷惘(wǎng )炫(xuàn)耀晨曦(xī)沉湎(miǎn)面面相觑(qù)宠(chǒng)爱溺(nì)爱怪癖(pǐ) 粘(nián)着你粘(zhān)贴抹煞(shā)摭(zhí)拾诧(chà)异横(hèng)蛮祈祷(qí)(dǎo)磕(kē)绊(bàn)颤(chàn)抖冰雹(báo)夭(yāo)折碾(niǎn)成引吭(háng)试啼自艾(yì)自怜焦灼(zhuó)干瘪(biě) 入不敷(fū)出藐(miǎo)视刻薄(bó)薄(báo)片啮噬(niè)(shì)吮(shǔn)吸恪(kè)守赐(cì)予钦(qīn)佩 教诲(huì)兢兢(jīng)刹(chà)那犄(jī)角擂(léi)鼓纤(xiān)巧瞠(chēng)目结舌商榷(què)忐忑(tǎn)(tè) 雏(chú)形斟酌(zhēn)(zhuó)甄(zhēn)别思忖(cǔn)妥帖(tiē)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沁园春怅寥廓瞳孔遒曙光轻蔑沉湎晨曦摭拾急躁惆怅怙恶不悛翱翔磕绊淘汰蒙蔽恪守啮噬 斟酌甄别商榷思忖妥帖瞠目结舌犄角面面相觑干瘪残骸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漫江:满江。百舸:大船。怅寥廓: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名词用作动词,视……如粪土。到中流击水: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高一语文(必修一)模块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模块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遒.(qiú)劲莅.(wèi)临长歌当.(dāng)哭桀骜.(ào)锋利B.弄.堂(lòng)潜.(qiǎn)能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èi)C.凌侮.(wǔ)游说.(shuì)婆娑.(suō)起舞豁.(huò)然开朗D.噩.(è)梦踌躇.(zhú)重创.(chuàng)敌军妄自菲.(fěi)薄 2、下列没有错 ...别字 ..的一组词语是()(2分) A.汽艇搅绊嘻嘻攘攘毛骨悚然B.廖落长篙陨身不恤黯然失色 C.飘泊精悍创业维艰左右顾盼 D.款待和蔼永葆青春残无人道 3、从形声字角度分析,下列汉字结构不完全 ...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材、铜、秧、功 B、颈、瓢、鹉、雌 C、管、爸、芳、宵 D、架、案、慈、忿 4、下面一段文字里有一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所以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狡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不由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病句:改正: 错别字:改正: 5、请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新闻事实。(2分) (人民网)伊拉克官员分析称土耳其可能很快便越境打击库尔德武装,已就库尔德危机问题向伊朗求助。伊朗方面表态称,若土耳其采取越境打击行动,后果将很严重。 上月17日,土耳其通过了采取越境军事行动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决议;随后库尔德人立即回应称,若遭袭击将誓死反击。之后伊拉克的库尔德危机便愈演愈烈,尽管土耳其暂未采取大规模越境打击,但双方在各种冲突中已经各有多人丧生。土伊边界弥漫着很浓的火药味,战争一触即发。 新闻事实: 6、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新语不断涌现,请你解释下面新词的含义。(3分) (1)义工: (2)白领炮灰团: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知识点 【篇一】 1.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诗集。 2.闻一多: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3.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之作。另外还有长诗〈〈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等。 4.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的诗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茨冈〉〉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5.彼得菲:匈牙利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勇敢的约翰〉〉等。 6.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1929年出版诗文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的散文家。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7.〈〈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绎著。 8.〈〈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9.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和诗歌。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杂文集>>>>等十六部;散文集>.他的著作编为>出版.10.>: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南朝梁刘勰(字彦和)著.全书10卷,50篇,分上下编.全书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前代文学现象,把文学理论批评推向新的阶段,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批评杰出的巨著.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12.史铁生:北京人,当代小说家.作品有>>>。 13.>:作者房龙,荷裔美国人,学者。在这部著作中,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14.>选自>。>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15.>节选自>。>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失实. 16.>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共33篇。 17.《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一篇包括若干章,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8〈〈孟子〉〉是记载战国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9〈〈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篇二】 第一单元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直到唐代中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白居易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禅宗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由于禅宗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禅宗,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苏轼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韩愈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禅宗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苏轼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所以,苏轼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种风格的另一体现,是苏轼将“平淡”解释为“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他的两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说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自然存在。另一首是写李花,“不得梨英软,应惭梅萼红。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秾”。在东坡先生的眼中,纯白的李花虽然没有其他花卉的绚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这不正是平淡为绚烂之极的生动写照吗?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满分91分,时间5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60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山川相缪。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匏尊以相属。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须臾成五采。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其阴,济水东.流。 C.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D.顺流而东.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未见其明.也。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上.食埃土。 6、与“明烛天南”中“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不知东方之既白.。 C.始指异.之。 D.其曲.中规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孔子师.郯子。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惑而.不从师。 D.泣孤舟之.嫠妇./ 凌万顷之.茫然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而 ..,少圜。 ..师之。 B.多平方 C.徘徊于斗牛 ..师。 ..之间。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郦道元所谓 ..生于吾乎。 ..环水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而日参省乎己。 ..者。 D.君子博学 10、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吾从而师之。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目遇之而成色。 B.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惑而不从师。 D.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作师说以贻之 C.古谓之东门溪水。 D.耳得之而为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