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汇编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汇编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汇编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汇编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分)

1.规模经济 2 .进入壁垒3 混合并购

4.策略性行为 5 .产业结构政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 .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 .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共20 分)

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

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对于其成因,许多人都归结为竞争的压力,但要追根究源的话,还应从不对称管制上找原因。

实行不对称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主导运营商扶持新进入者,形成有效竞争。因此,在资费是市场竞争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资费标准与主导运营商进行竞争,还对后者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使用户流向新公司。1994 年联通成立后,正是凭借这种资费优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联通拥有资费优势并借此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实力依然比较弱小,不能对当时的中国电信构成威胁,所以两者倒也能平安相处,爆发价格战的情况甚少。

然而,近年来联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叫板中国移动、与之在移动市场一决高低的实力。面对联通带来的竞争压力,看到联通由于享受到了不对称管制带来的资费政策而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中国移动也只好在资费上下功夫,降低资费以使联通失去价格优势。而联通为了抢占竞争的主动权,只得进一步下调资费。双方竞相折价,恶性价格战自然就不可避免,而移动资费高额的利润也给他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由此可见,不对称管制对资费的管制引导了运营商把竞争的焦点放在资费上,促使他们把资费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而导致恶性价格战的发生。因此,不对称管

制的资费管制尽管促进了联通的发展,但在联通已经成长起来的情况下,却间接导致了价格战的形成,使我国移

动通信市场面临无序竞争的危险。

结合本案例,请回答下面问题:

(1)什么是不对称管制?(2)根据案例,分析电信市场不对称的内容。

(3)根据案例,分析不对称管制在电信市场上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1、试论述支柱产业政策。 2 、简述垄断性产业的主要管制政策。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2. 某一产业存在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为新企业提供了进入这一产业的经济激励,对于潜在进入者,它们更关注在进入某一有利可图的产业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即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是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4. 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5. 产业结构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情况,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制定并实施的有关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方式、产业间及产业部门间比例关系,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它旨在促进本国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体系。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规模经济的一些成因,如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也是范围经济的成因。此外,产生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还包括:

(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向标准化、通用化发展的趋势,这些具有通用性的生产技术设备,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技术设备的利用率。

(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

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因而可以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

(3) 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有利于扩散研究开发成果,大大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

(4) 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同样可以使用,不会增加多少额外费用。又如,由于企业的声誉能转化为产品的声誉,企业良好的声誉能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

2.答:在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则将原有企业列为三种可能类型——一般、疯狂或弱

小。无论何种类型原有企业,当进入者不进入时,原有企业收益都没有变化。当进入发生时,对于一般原有企业,会选择打击或容纳;对于疯狂原有企业,会总是打击;对于弱小原有企业,总是容纳。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包括一个原有企业和N 个潜在进入者。原有企业打击进入的收益为负值,原有企业知道其具体数值,而进入者不知道。进入者n 不进入的收益可正可负,但决不会和原有企业容纳进入时进入者的收益一样大。当进入者不进入时,进入者知道他的具体收益,而原有企业不知道。即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属于对手收益的双边不确定情形。博弈开始时,进入者仅知道原有企业属于何种类型的概率。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得出的结论是:潜在进入者由于不能确定原有企业的类型,故选择不进入。只要原有企业打击的概率存在,进入者就会推迟进入,直到博弈将近结束。

3. 答:根据垄断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我们可以把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这三种基本类型。

(1)经济垄断经济垄断是指市场主体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者通过联合组织或合谋等方式,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行为。

(2)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指政府运用其行政权力排斥、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3.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指由某些产业或其业务领域的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垄断。例如,电信、

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管道燃气等基础设施产业(特别是其网络性业务),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投资额大且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等技术经济特征。

4. 答:横向并购的具体动机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成本节约所致,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管

理协同效应,二是由于追求市场势力所致。并购具有潜在的反竞争的效果,但是由于并购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费用,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5.答:对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只要成本弱增性存在,也同样存在自然垄断性。对多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也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性的是成本弱增性,而多产品的成本弱增性通常可用范围经济性来表示。

三、案例分析题(共20 分)

1.分析如下:

(1)不对称管制是行业主管部门为调整不对称竞争,扶持弱小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管制手段。

(2)不对称管制主要应用于基础产业从垄断向竞争转变时,表现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市场支配者的管制较其他企业严格。在电信业中,不对称管制通常主要表现在对新老企业的不对称管制上,对原有企业的管制有:分拆市场支配者、限制其业务范围;规定其市场主导业务与其他业务分立经营或帐务独立。强制其与其他企业网络无条件或有条件互联互通;严格控制其资费水平和形式。

对新企业的管制有:新企业不承担固定资产投资费用。新企业在短期内不提供遍服务义务。新企业可采取灵活价格政策。

(3)对自然垄断产业内原有企业与新企业实行不对称管制是政府在进入管制实践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扶持新进企业,引入竞争。

五、论述题(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1. 答: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支柱产业是支撑一个地区经济规模和增长的主要经济部门,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

(1)支柱产业振兴的目标

1 )促进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有序转换。

2 )重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有目的的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3 )增强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延伸支柱产业的生命周期。

4 )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以适度跳跃来振兴支柱产业。

(2)支柱产业政策

支柱产业支持政策是指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结合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或者非经济的一系列政策,主要是对一国经济中贡献比较大,符合该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产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具体政策主要有以下方面:

1 )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政策

①优化有关支柱产业产品结构,提供更多的优质优价产品,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启动消费需求,拉动支柱产业的飞跃发展,优化供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②压缩和淘汰支柱产业过剩、过时的生产能力。加大支柱产业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力

度,实现支柱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③提高有关支柱产业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拉动有关支柱产业升级。

④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有关支柱产业,促进支柱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2)支柱产业结构协调化政策

①协调三大产业纵向比例,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

系,使其保持协调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的客观需要。

②协调产业级次关系,保证有关支柱产业发展。

③加强产业关联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均衡产业增长速度,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协调产业增长速度分布,要求支柱产业的增长速度于其他产业差距不能太大,使高增长产业、减速增长产业和潜在增长产业的增长速率差距较为合理,否则就会造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滞差。

2. 答:垄断性产业的管制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管制政策

价格管制是政府对垄断性产业管制的核心内容,,目前主要有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政策和英国的最高限价政策。

1)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政策

美国对垄断性产业实行投资回报率管制价格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投资回报率管制价格

模型为:

R(p ? q)= C+ S(RB)

在上式中,R为企业收入函数,它决定于产品价格(p)和数量(q) ;C为成本费用(如工资、税收和折旧等);S为政府规定的投资回报率;RB为投资回报率基数(Rate Base)即企业的资本投资总额。管制价格(P)等于企业总收入(R)除以总产量(Q),即:P= R / Q 。从上式的右边可见,由于企业的成本费用一般容易估算,管制者对企业价格管制的难点是确定投资回报率水平(S)和投资回报率基数(RB)。投资回报率水平问题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S值,使企业能取得正常的投资回报;投资回报率基数问题则是要合理确定资本投资的范围和计量方法,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在一定的s-ii'F的利河门额??

2) 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政策

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采取RPI-X模型,RPI表示零售价格指数(Retail Price Index),即通货膨胀率;X是由管制者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增长的百分比。这样,如某企业本期的价格为P t ,贝U下期的管制价格(P t+1)为:P t+仟P t (1 + RPI —X)。显然,在英国的RPI-X 模型中,政府和企业谈判的焦点是X值的确定问题。

3) 两种价格管制政策的比较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模型与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模型具有根本性的差别,相比较而言,英国的价格管制模型会对企业产生提高生产效率的更大刺激。

(2)进入管制政策

竞争机制能打破企业对产品的垄断和对信息的垄断,因而能刺激企业降低成本,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使消费者能享受较低的价格;同时,政府管制者能在竞争市场上获得较多的管制信息,这就有利于提高管制效率。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政府应尽可能采取自由进入政策。但垄断性产业是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并存的产业,这就需要政府根据这些产业的具体业务领域的情况分别制定进入管制政策。

(3)联网管制政策

联网管制在电信产业中具有典型性,它是政府管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对联网管制的目标和政策措施是,通过制定有关联网管制价格和联网条件,从政策上保证有关企业有同等权利,并以合理的价格使用网络,使网络成为垄断性产业的公共通道。

(4)质量管制政策

政府为促进垄断性产业经营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管制政策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在价格管制模型中考虑服务质量参数,把企业的最高限价与质量水平挂钩;对低质量的服务进行经济制裁等。

(5)对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的管制政策

在被管制的垄断性产业中,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为实现有效竞争,可采取对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相分离的政策,根据垂直一体化经营的范围经济性,对垂直一体化经营企业可采取不同业务间财务上的分离,也可采取“经营权”上的分离。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九章复习题答案

第九章产业xx 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答: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从逻辑上可以证明,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了均衡,这就是一般均衡。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方程组的解就是均衡价格体系。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说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简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 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节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因此有人说,列昂节夫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一般均衡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实证分析。 2.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部门”有何关系?答: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是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的集合体,而国民经济中的“部门”是生产同类产品(具有一定程度替代性)的企业的集合体,后者比起前者范围更加宽泛。 3.消耗系数能否反映产业中的科学技术水平? 答: 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消耗量。一般来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其他产业产品的消耗越低,消耗系数就越小,也就是说,消耗系数与技术水平成反比。

4.企业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1)生产结构的分析。企业投入产出表对企业发展计划的编制、部门结构和比例的调整、生产布局和投资方向的确定,都有很大的作用。 (2)分析主体生产与辅助生产、附属生产的联系和比例。如果企业投入产出表中除了主体生产环节外,还把辅助和附属生产也包括在内,则该表就可以用来详细分析主体生产与辅助和附属生产之间的联系和比例。 (3)编制企业生产计划。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市场供求情况,事先确定计划期间本企业各种产品的外销数量即商品量计划。 (4)在企业生产计划调整上的应用。市场供求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可以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不断地调整生产计划。 5.部门间投入产出分析和全国投入产出分析有何异同? 答: 地区投入产出分析与全国投入产出分析十分相似,一般地说,全国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地区投入产出分析也可以进行,具体运用方法也大体相同。但是,完整的地区投入产出表较详细地反映了产品的调入与调出,这是它的特色。 6.什么是“时滞”?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 时滞是反映一种经济现象与同它有联系的另一种经济现象在时间上的延后情况。时滞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意味着基本建设投资需要提前进行,假设第j部门投资的提前期为η j年。也就是说,为了在t+η j年扩大第j部门的生产,在第t年就应进行基本建设投资。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七章复习题答案

第七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1.策略性行为的含义,其研究的市场基础与方法分别是什么? 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策略性行为的市场基础是寡占或垄断市场。策略性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运用。 2.什么是限制性定价? 答: 限制性定价是通过原有企业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3.什么是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是指原有企业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即使自己遭受短期损失,也要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4.合作策略性行为有哪两大类?简述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商业实践。 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企业旨在协调本行业各家企业行动和限制竞争而采取的一些行为。合作策略性行为分为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加以分析。 在没有涉及到信息的模型中,每个企业都知道与其他企业接触时会确定的协议,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欺骗行为并加以惩罚。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就无需明确地合谋。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比如我们不排除在一些行业中,企业的价格易于被竞争对手察觉,但是在另外一些行业中,价格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掩盖起来。比如企业只把产品卖给少数大买主(交易次数少,但每份订单大的情形)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单靠默契合作是不够的,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多种商业实

践本质就是解决寡头合作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5.博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至少包含如下三项要素: (1)博弈的参加者,也称为局中人或博弈方。 (2)策略空间。 (3)局中人的盈利函数。 策略空间、盈利函数以及局中人的与博弈有关的特征等知识构成博弈的信息,从信息完备与否的角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类。完全信息是指每一个局中人对于自己以及其他局中人的策略空间、盈利函数等知识有完全的了解,反之,则为不完全信息。 按照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如果局中人同时选择行动,称为静态博弈。如果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称为动态博弈。 6.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 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由于新的研究方法引入而出现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它的研究焦点是策略性行为。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提出了重要挑战。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另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也对芝加哥学派的静态的价格—产出框架提出了质疑。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方法论基础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则明确了策略性行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核心地位。正如泰 勒尔(Tirole)所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摒弃了芝加哥学派建立在完全信息上的简单世界观”。 7.简述米尔xx 和罗伯茨模型。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第9章产业关联 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答: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一般均衡,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均衡。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均衡价格体系就是方程组的解。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假定每个产业只生产一种特定的同质产品,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不同质。物质技术因素决定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减少了方程个数; ②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即表示每一种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这样投入与产出成线性关系,从而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就简化为线性联立方程组; ③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每个产业产出总和为国民经济的总产出; ④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实际消耗系数主要决定于各产业间的生产技术联系。该假定有利于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经济预测; ⑤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在静态投入产出分析中,假定所有投入和产出都是在一年内完成和生产的,生产时间的差异问题得到了简化。 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使得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惕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上

述各项简化便利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同时,也局限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2.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经济含义。 答: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同时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或部分作为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以及出口国外。对于每一个产业,都有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在本期生产的而又在本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了的产品量,称为中间产品。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例如棉纱是生产棉布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本期生产的而在本期不再加工,可直接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在各个用途上的分配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例如在棉花-棉纱-棉布-坯布-色布-裁剪-服装这个生产过程中,服装是最终产品。 3.消耗系数能否反映产业中的科学技术水平? 答: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对某一产业产品的数量。一般来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其他产业产品的消耗越低,消耗系数就越小,即消耗系数与技术水平具有反向关系。 4.如何计算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它们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1)感应度系数,描述的是其他产业影响某一产业的程度,具体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产业增加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是衡量某产业前向关联广度和深度的指标,因而又称前向关联系数。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由于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知识交流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规模经济 2.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 4.策略性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 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对于其成因,许多人都归结为竞争的压力,但要追根究源的话,还应从不对称管制上找原因。 实行不对称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主导运营商扶持新进入者,形成有效竞争。因此,在资费是市场竞争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资费标准与主导运营商进行竞争,还对后者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使用户流向新公司。1994年联通成立后,正是凭借这种资费优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联通拥有资费优势并借此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实力依然比较弱小,不能对当时的中国电信构成威胁,所以两者倒也能平安相处,爆发价格战的情况甚少。 然而,近年来联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叫板中国移动、与之在移动市场一决高低的实力。面对联通带来的竞争压力,看到联通由于享受到了不对称管制带来的资费政策而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中国移动也只好在资费上下功夫,降低资费以使联通失去价格优势。而联通为了抢占竞争的主动权,只得进一步下调资费。双方竞相折价,恶性价格战自然就不可避免,而移动资费高额的利润也给他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由此可见,不对称管制对资费的管制引导了运营商把竞争的焦点放在资费上,促使他们把资费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而导致恶性价格战的发生。因此,不对称管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第9章产业关联 9.1 复习笔记 考点一:产业关联概述(见表9-1) 表9-1 产业关联概述

考点二: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1.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及其理论依据(见表9-2) 表9-2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及其理论依据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形态 投入产出表反映了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投入来源及其产品去向,包括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两种结构形态。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用实物单位来计量投入和产出的产品数量。 假设国民经济由n个生产产品的产业组成,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物,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可以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并且还有部分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和出口)。表9-3表示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表9-3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其中,X ij表示j产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i产业产品的消耗量,也称i产业产品分配到j产业的流量;Y i表示i产业的最终产品数量;X i表示i产业的总产品量;n表示划分的产业数。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可以分成两部分: ①左边中间产品部分是基本部分,称为产业间产品的流量表。这一部分里的数字表示在

本期生产的且在本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了的产品量。这些消耗量数字实质上反映的是产业间的物质技术联系,数字的大小由产业的工艺技术结构决定。 ②右边第二部分是最终产品部分,是本期生产而不再加工,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在各个用途上的分配主要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 横向来看,每一行的数字表示该产业生产的产品分别作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数量。对于每一个产业,由于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根据表9-3,可得线性方程组: 1112111 212222212n n n n nn n n X X X Y X X X X Y X X X X Y X ++???++=??++???++=?? ??++???++=?L 纵向来看,每一列的数字表示该产业生产所必需的从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产业购进的中间产品的数量,以及最终产品的数量,每一列的各个数字由于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优点:计量值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适用于研究国民经济中主要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情况,以及产品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缺点:每列的数字不能加总,不能得出每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投入)总量;统计资料收集较为困难,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记录用货币计量的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毛附加价值及总产值,如表9-4所示。表9-4中,X ij 表示j 产业生产过程中消耗i 产业产品的价值量,Y i 表示i 产业最终产品的价值量,X i 表示i 产业的总产值,D i 表示i 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V i 表示i 产业的劳动报酬,M i 表示i 产业向社会提供的纯收入。 表9-4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四章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 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答:进入壁垒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进入壁垒按其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扰。 2.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 答: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如果一个产业不存在经济利润,那就不可能有新企业进入这一产业,讨论这一产业的进入壁垒问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3.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答:在位企业要成功进入阻扰,除了投资成本满足必需的条件之外,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在位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 (1)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 (2)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在位企业的粗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 (3)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 4.退出壁垒的种类有哪些? 答:退出壁垒包括以下四种: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成本、战略性退出壁垒、政府和社会壁垒。 5.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是两种主要的进入壁垒,最主要的差别是形成成因不同。 (1)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不受企业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社会法律制度、政府政策及消费者偏好所形成的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和政策性因素。

王俊豪 产业经济学(第一版)所有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是如何界定的? 答:(1)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2)通常将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答: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产业组织研究向完全竞争模型中加入现实世界的磨擦系数,如不完全信息、进入壁垒、交易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政府行为等,以便深入地分析市场中的企业如何组织以及它们如何在现实中进行竞争。研究产业结构是为了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3.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答:国际学术界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的分歧。在国内,一般认为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其中,产业组织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而产业结构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产业演化规律、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产业区域布局等。 4.简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答: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两大部分具有不同的理论渊源,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产业组织理论可追溯到亚当·斯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夫人等。梅森及弟子贝恩等人完整地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在哈佛学派名满天下的同时,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形成了有别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二十世纪70年代后,引入博弈论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产业结构理论可追溯到威廉·配第,逐渐形成了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 5.产业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 答:产业经济学涉及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等多项内容。总体而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方法的集合。最基本研究方法乃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两种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博弈论分析、计量经济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区别在于,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 1.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包括: (1)知识与技术创新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两个方面。技术革命往往是新的产业诞生的导火索。科学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重大发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促进作用日趋增强,如:现代技术发展使得生产过程中的硬性流水线向柔性生产线转变,促使产业结构迅速走向服务化。 (2)自然资源禀赋 一国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而矿产资源则直接影响采掘工业、燃料动力工业以及重工业的结构。但自然资源不是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相对的,它对产业结构的制约会由于科技进步和国际贸易而得到缓解。自然资源禀赋在一国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同的:在初、中期阶段,其影响与作用更大;当初级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被制造业取代,完成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时,其作用与影响趋于减小。 (3)需求结构 需求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此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个人消费结构、投资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中间和最终需求的比例、净出口等因素均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4)人口规模与结构 人口规模具有数量与质量两个维度。人口数量是指一国某一时点上的人口总量。质量是指在既定人口总量中不同的构成。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劳动时间的延长、劳动参工率的提高和移民。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来源于人力资本投资。在自然资源与资本存量既定的条件下,人口规模的大小决定资源禀赋的相对丰裕程度,从而成为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限制条件。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人口数量的贡献;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变为劳动力质量。 (5)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一般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变动,会对进出口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引起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动。在封闭经济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而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促进产业的国际转移。 (6)其他因素 一国资本的积累程度、国际投资规模、经济体制、产业政策、历史条件等,都会对一国的产业结构造成影响。 2.简述不同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征。 答:根据钱纳里对经济增长与结构演变的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结构,可以按照人均GDP水平将不同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农业经济时代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经济时代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时代发达阶段)、六个等级,将其和钱纳里-塞奎因的标准产业发展模式联系起来,得到下表。 表10-1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政策)【圣才出品】

第14章产业结构政策 1.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情况,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制定并实施的有关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方式、产业间及产业部门间比例关系,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的综合。 (1)基本含义 ①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是指导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即通过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的合理化、高度化与高效化; ②产业结构政策制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③产业结构政策是一个政策体系,其中包含支柱产业政策、主导产业政策、幼稚产业扶植政策和衰退产业援助政策等; ④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 ⑤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主体是企业,也包括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合力。 (2)主要任务 增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以便调节供给结构,缓解供求矛盾,实现经济持续、稳步、高质量的快速增长。 (3)根本问题 研究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与再配置。

2.简述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一般说来,产业结构政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产业结构政策具有明确的指导性,给企业指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方向,指明具有发展前途和面临衰落的产业,防止决策的盲目性和造成资源投入的浪费;财政、银行、外贸、法律等部门根据产业政策的指导,正确决定所采取的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对不同产业和企业的投融资实行差别化的政策措施。 (2)产业结构政策具有时序性和动态性,由于收入水平随经济增长从低到高的时序性,需求、生产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呈现一定时序性,因而相应的产业政策也具有时序性。经济发展和经济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其内容和形式,因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政策可能存在根本性差异。 (3)产业结构政策具有体系的协调性,产业间存在各种投入产出关系,生产活动又和流通、消费、技术进步等其他经济活动形成相关关系,因此不同的产业政策存在相互关联,一个有效的产业政策体系本身也是相互协调的。 3.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主导产业政策、支柱产业政策、幼稚产业扶植政策和衰退产业援助政策。 (1)主导产业政策 主导产业是指对未来产业结构系统的发展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政策针对主导产业采取相关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政策: ①产业环境协调政策:对主导产业与产业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解除主导产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减少约束条件的消极影响,特别是要减少各种行政壁垒的负面影响。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布局与集群)【圣才出品】

第11章产业布局与集群 1.简述古典区位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空间分布、组合与优化的规律。古典区位论主要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孤立国圈层理论) ①中心思想:农业经营方式取决于自然条件和运输两方面因素。 ②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简单的孤立国;在中央有唯一的城市;农业土地经营方式和农业部门地域分布随距离城市市场远近而变化,其变化取决于运费的大小;市场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者工资、资本利息在孤立国是均等的;交通费用与距离市场远近成比例变化。 ③具体分析:对离城市任何一点距离而言,由于不同农业生产所得利润不同,于是地租报价也不同,使用权由报价最高者获得。因此,从平面的角度来看,围绕中心城市的农业区位布局将形成一个“杜能环”:离城市最近的第一圈为自由式农业圈,主要生产易腐难运产品,如蔬菜、鲜奶等;第二圈为林业圈,生产建筑用材、木炭等;第三圈为轮作式农业圈,轮作谷物、饲料作物;第四圈为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牧草、休耕轮作圈;第五圈为三圃式农业圈,种植粗放作物;第六圈为畜牧业圈,主要生产畜产品。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①中心思想: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 ②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

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 ③理论核心:该理论研究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运费区位法则、劳动力区位法则和集聚法则。a.运输区位法则:企业布局成本首先考虑运费成本最低的位置,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b.劳动力区位法则:原材料和成本的追加运费小于节省下来的劳动力费用,可以放弃运费最小的地点,选择有低廉劳动力的地方。c.集聚法则:由于集聚,使得集聚节省下来的成本小于运费节省的成本或是劳动力节省的成本,则集聚因素成为关注重点。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以最低成本或最节省运输费用来实现产业利润最大化,他们均不考虑市场销售因素和消费因素等问题。 2.简要叙述正六边形市场区形成机制。 答: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表明市场最终会形成六边形的产业市场区。 (1)理论假定 在均质无差异平原地带,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造成需求量递减。 (2)形成机制 由于距离与产品价格成正比,与需求量成反比,因此在最初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随着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逐渐形成了以六边形产业市场区为基本单位的市场网络。市场网络有两种地域分异: a.在各市场区的集结点,随着总需求的滚动增大,逐步成长为大城市,且所有市场网都交织在大城市周围,如图11-1所示。

王俊豪 产业经济学(第一版)第十章复习题答案

第十章产业结构的演进 1. 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技术创新、人口规模、经济体制、自然资源禀赋、资本规模、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等是一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制约因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所依赖的外界自然条件。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土地状况、矿藏总量及分布、水资源、气候等)对一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需要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而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需求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相对应的。国际贸易是在开放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的。一般来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进出口结构的变动,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动。 2. 简述不同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征。 答:(1)不同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同产品结构特征、生产组织特征。比如,重工业化是工业结构演进中的一个阶段,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演进,即进入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它表明工业体系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高级复杂、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阶段过渡,意味着工业结构日趋高级化。 (2)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也决定了主导产业群的序列更替性,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主导产业也不同,特定时期的主导产业,是在具体条件下选择的结果。一旦条件变化,原有的主导产业群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会弱化、消失,进而被新的主导产业群所替代。 3.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有哪些?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案例参考答案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陷阱”? 1.试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谈谈企业应采用一次性投入方式(一次到位),还是逐步投入、滚动发展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答: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发展或一次投入的方式。这是因为,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汽车产业中特定企业的适度规模。对特定企业来说,如果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同时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能够跟得上,那么可以采用一次投入(一次到位)的方式。如果市场狭窄、规模扩张的难度很大(这对中国很多汽车企业是一个现实),或者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跟不上,那么应该选择逐步投入、滚动发展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2.企业进行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那些约束条件? 答: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的约束条件有两方面:(1)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市场需求(在某一产业中,在一给定时间的某一点,能以最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是受市场需要该产业产品的规模限制)、资源条件(如零部件配套供应情况,熟练劳动力供应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等。(2)企业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总体上说,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影响着特定企业的规模经济决策。即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著,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小型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 第三章中国钢铁业的集中度 1.导致中国钢铁业低集中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与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比较、与我国历史比较,都会发现目前我国钢铁业集中度偏低。原有钢铁企业间的重组困难、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的迅速增长是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的直接原因。钢铁业需求规模快速膨胀、改革开放是集中度下降的外部原因。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社会经济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从而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微观层次的单个企业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宏观层次的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中观经济学则以中观层次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因此也称为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以及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1)产业的概念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产业的一般性定义是: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2)产业分类法及其特点 ①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方法。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创造的是有形物质财富,第三次产业创造的是无形财富。 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的属性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产业。第三次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指

饮食业、旅馆业、修理业、娱乐业)等。 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以联合国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为分类标准,从大项、中项、小项、细项四个层次对产业进行分类,每一项都有统一规定的统计编码。特点是划分全面,经济统计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强。 ③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以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分类法。该方法可以确定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性质,能够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 消费资料产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有75%以上用作消费资料的产业,包括食品、纺织、皮革、家具等产业;资本资料产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有75%以上用作资本资料的产业,包括冶金、金属材料、机械、化学等产业;其他产业,包括橡胶、木材、造纸、印刷等产业。 ④生产要素分类法。它是根据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者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它将所有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该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即一个国家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反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越大,则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同时,该方法也可用来反映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转化,最后过渡到以知识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⑤产业周期分类法。它是根据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产业划分为幼小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淘汰产业等。这种产业分类法有利于企业制定投资或转产决策;同时,也有利于政府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产业政策,以扶持幼小产业,促进产业成长,指导衰退产业和淘汰产业中的企业及时转产。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三章复习题答案

第三章市场集中度 1. 简述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答: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都表示少数大企业占有了较大部分资源的现象,都对市场竞争状态有一定影响。但是二者所描述的范围与意义不同。 一般集中度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的企业所占比重的指标。意味着少数大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经济事务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中卖者或买者的集中程度,直接影响特定市场的竞争状态和效率。需要指出的事,一般集中度并不必然与市场集中度相关,也就是说较高的一般集中度并不意味着市场竞争性的缺失。 2. 辨析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市场集中度描述市场的集中程度,而产业集中度描述产业的集中程度。大多数人认为产业与市场是同义语,那么产业集中度就是市场集中度。部分人认为产业集中度特指供给方面“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的企业群中大企业的集中程度,此时产业集中度不同于市场集中度。不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的企业相互间转换产品品种的能力较强,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业集中度对市场集中度有较大的影响。 3. 使用多种集中度指标,试计算某产业集中度。 答:略举几例如下:

4. 试列举一些高集中度产业、中等集中度产业和低集中度产业。 答: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学期,不同学者对划分高集中度产业、中集中度产业、低集中度产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大型民用客机、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属于高集中度产业,服装制造、采掘等产业属于中等集中度产业,餐饮、酒店服务等产业属于低集中度产业。 5.试列举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市场集中度的某一产业,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下表描述了2003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粗钢产业集中度。韩国、意大利等国粗钢产业集中度很高,印度、德国、巴西、日本等国较高,而中国很低。 各国之间市场容量的差异以及影响企业规模的其他因素是导致各国产业集中度出现一定差异的根本原因,例如技术原因或者基本条件包括市场规模、规模经济、稀缺资源、市场增长速度等,政府政策包括反垄断法、专利执照关税配额、并购政策、管制政策等,企业战略包括兼并、限制性行为、产品差异化等。 6.以某一行业为例,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变动趋势及主要原因。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绩效)【圣才出品】

第8章市场绩效 1.何为市场绩效? 答:(1)定义 市场绩效是指在特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产量、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的条件下市场运行的实际效果、效率和最终实现经济活动目标的程度。 (2)方法 通过对市场结构及企业行为的分析,评价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程度。 (3)实质 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率,表示最终实现经济活动目标的程度。 (4)目标 目标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条件下,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最重要、最具综合性的目标是社会福利。而社会福利可分为很多方面,具体包括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公平、稳定与安全、进步等多层次和多方位的目标。其中,反映市场绩效优劣的重要指标是资源配置效率。 2.市场绩效的衡量标准有哪些? 答:目前被普遍用来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有三个,即收益率、价格-成本加成(勒纳指数)和托宾q。

(1)收益率 收益率是一种衡量每1元投资盈利多少的方法。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收益或利润指的并不是会计利润,而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机会成本,计算公式为:π=R-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资本成本 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基本的定量指标是产业间是否形成了平均利润率。收益率越高,超额利润越多,市场越偏离完全竞争状态,资源配置效率越低;收益越接近正常利润,超额利润越趋近于零,市场越接近完全竞争状态,资源配置效率越高。 (2)价格-成本加成(勒纳指数) 为了避免有关收益率计算的问题,许多经济学家使用价格-成本加成,即勒纳指数,来衡量市场绩效。勒纳指数是以垄断势力强弱来衡量市场结构、反映产业绩效量度的指标,其表示的是当市场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计算方式如下:L=(P-MC)/P 式中,L为勒纳指数;P为价格;MC为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表示为: MR=P(1+1/ ) 式中,MR为边际收益;P为价格;δ为需求的价格弹性。 MR=MC时,企业的利润最大,则勒纳指数L可以表示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