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庸之道》课堂实录

《中庸之道》课堂实录

授课:温州市教师教育院谷定珍老师

实录批注:龙湾中学宋登水老师

地点:龙湾中学

时间:2009年12月11日上午

【投影】

批:批评

注:注解

脂砚斋:《红楼梦》

毛总岗:《三国演义》

金圣叹:《水浒传》

师:大家把这些记在书上。(生记)

师:翻开课本26页,读《孔子人格的伟大意义》最后一段。(生读)读得很好,不过有个缺点,过快了一些,大家把“极高明而道中庸”划起来。

【批注】从孔子的人格入题,高瞻远瞩,立足点高。

【投影】

老子(前580年)

释迦牟尼(前565年)

孔子(前551年)

师:把屏幕上三位人物对应刚才的三种生命价值。第一位是(生答老子),第二位是(生答释迦牟尼)。他们这三位距离现在都是二千五百年,按道理讲,人类是进化发展的,但是今天我们吃惊地发现我们对二千五百年前的先人却望尘莫及,马克思研究过人类的童年时代思想,他说让后人无可攀越。这三位是先行者、智者。

师:我曾问朋友,在这个时期西方有没有哲人。(生答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我们有没有听说过西方国家提出过打倒苏格拉底呢?中国却有打倒孔家店,这事很怪,令人悲叹。我们曾经奉为大圣先师又非常卑劣地称“孔丘”、“孔老二”?如果你能读上中文系或哲学系,这是个很好的课题。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孔子在中国的遭遇(播放图片)大概是什么时代?(生答文化大革命。)但是大家读过历史知道文化大革命之前,五四运动提出过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主要有三位:胡适、鲁迅、陈独秀。

【批注】创设的情境具有感染力,发人深省。

【投影】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 似的脸来。【投影】

鲁迅《华盖集·通讯》

“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所以中国人倘有权力,看见别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数’作他护符的时候,多是凶残横恣,宛然一个暴君,做事并不中庸;待到满口‘中庸’时,乃是势力已失,早非‘中庸’不可的时候了。一到全败,则又有‘命运’来做话柄,纵为奴隶,但又往往无往而不合于圣道。这些现象,实在可以使中国人败亡,无论有没有外敌。要救正这些,也只好先行发露各样的劣点,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来。”

师:在鲁迅的笔下,中庸之道是个褒义词吗?慢慢读。

师:如果我们打倒孔家店是起哄的话,那么鲁迅为什么也犯这种错误?大家记住,鲁迅的话是对的,我们不能再走极端了,那些伪孔子们如何利用孔子的话,鲁迅要撕开这些人的面具。

师:大家把书翻到69页,《中庸之道》的内涵,划出一些词语。

【批注注】正确理解中庸之道的涵义比教懂这篇文章重要得多,谷老师注意到伪孔子们的可恶,启发很大。

师:孔子的想法与时代有联系,你们遇到了一个好时代,遇到了一个正确评价孔子的时代,过去谁要说《论语》、《中庸之道》就是反动,大家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

【批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德育教育,显得很自然。

师:何为真正的中庸之道呢?大家把屏幕上的字读一遍。

【投影】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师:把其中红色的字再读一遍。(生读)只有致中和,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批注】用《中庸》里的话来阐述中庸之道绝对有力度,无出其右者。

【投影】

图片:致中和酒广告

【投影】

图片:故宫中和殿

师:中间四个字“允执厥中”,在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句,大家找找。(生找)不过中间“厥”变成了“其”其实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我们学过“思厥先祖父”,“厥”就是“其”。

【批注】中华文化深入每一个细节。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读第一段。(生读)

师:读错了,再读。(生再读)

师:民鲜久矣,鲜读xiǎn,在《论语》什么地方出现过这个字?考考大家的实力,有没有同学知道?(生不知)

师:“巧言令色,鲜矣仁。”大家记在“鲜”的旁边,这叫批注法。

师:“其至矣乎”,这句话中有用的一个词是什么?(生答“至”,)“至”有达到极点的意思,(师画“至”的象形文字。)“到”为什么是dào呢?因为“刂”是声旁。

师:“中庸之为德也,至”,这样意思就清楚了,说“至矣”是加强语气,说“其至矣”是更加强语气,说“其至矣乎”语气就更强烈了,由此可见,古文中的语气词与语气是成正比的。大家再读一遍。(生读)

师:这句话说了中庸之道的地位,是哪个词?(生答“至”。)也说了中庸之道的状况,是哪个句子?(生答“民鲜久矣”。)

师:你们自己朗读第一节及以后的内容。

(生大声朗读文章)

【批注】谷老师注意了读的训练,穿插了语气词的体会。

用形象的图画来讲解,既表现了老师的说文解字的功底,又强化了教学的效果。此绝非吾辈浅薄之徒所能为也。

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得多好啊!“和”加一个字就是“和平”。【投影】

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和”字造型

【投影】

奥运会开幕式片段:诵读《论语》

大家看这些人在干什么?(生答朗读《论语》。)大家知道第一句话是什么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师:还记得刘欢跟一个洋妞唱的那首歌吗?(生念“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师:他的歌词抄袭了孔子的话,二千五百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为奥运会写下了主题歌。现在有些同学要到美国、英国留学,我们不要忘了自己的中华文明。【批注】联系奥运会,开阔学生视野,也充分说明儒家思想被现代人重视了。【投影】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谷园:也,句中逗号]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谷园:一语出,振聋发聩!曾有多少人打着革命的旗号祸国殃民,却标榜“左派”!]

【投影】

“也”

句中,如逗号: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句末,如句号:

乡愿,德之贼也。

师:“也”在古代汉语中其实是一个标点,现代汉语中的“也”的意思,在古文中用哪个字?(生答“亦”。)

【批注】“也”字的单独解释,从文字到文章,从文章到文化。

【投影】

子曰:“子得中行[谷园:即中庸也,北大著名学者名张中行,原名“仲衡”,晚年作章曰:“中行无咎。”妻为杨沫,作《青春之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谷园:太过,不及,均不可取也,故应中行。] 【批注】批注法的解读,老师做好了表率。

【投影】

有子曰:“礼之【谷园: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和为贵【谷园:“和为贵”,影响世界!】。

先王之【谷园:的】道,斯【谷园:代指“和为贵”】为美,小大由之【谷园:代指“和为贵”】。

【投影】

中华民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酷爱和平。“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讲话)

【板书】

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

和为贵

好恶不同

【批注】和为贵思想的运用。

师:有一句话这样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伏尔泰说的,伏尔泰出生1694年,就算他出生就说这句话,距离孔子说“和而不同”有二千二百

年。

【批注】和而不同的运用,从先人思想中发现智慧。

师:《中庸之道》的内容,编者开头介绍了中庸的地位、状况,内容在后面介绍。“过犹不及”有些同学不太理解,他们说我跟朋友吵架了,这是过,但还没有和好,这是“不及”都一样啊!其实我们可以以一个图形来表示,(老师画一个圆圈。)圈的终点在这,超过这个终点和没到这个终点是不是一样呢?(生答一样)【投影】

“之”的用法

1.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之于天下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2.助词(的)

先王之道,斯为美,……

3.代词(多作宾语)

小大由

之。

师:表示“这”意思的词语还有哪些?譬如兹、斯、是、此、其。原来各国各地的方言不一样,但是也可以交流,所以大凡发音相同的词语意思也相同。清朝有人提出,“音同义同”,很有道理。

【批注】“之”的用法,注重虚词。虚词的用法,加以类推,方便学生学习,这也是说文解字的功力。

【投影】

1、划线《中庸之道的内涵》

2、尝试批注,找老师还没批注的段落动笔批注。

(学生尝试批注,几分钟之后)

师:请大家交换课本,看看其他同学的批注。

【投影】

费孝通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师:请大家齐读一遍。

师:再读一遍。

【批注】结尾既是对中庸的阐释,也算是对批注法的阐释。

师:最后请大家下去后写好批注、心得。

【批注】有讲有练,学以致用。

【宋登水总评】谷老师这堂课容量非常大,如山阴道上,目不暇给。听后反思,每一个环节都张弛有度,整堂课浑然一体。谷老师从文化立足,算是《论语》学习的最高境界,吾辈讲课仅从文章入手,恐是我们自己的高度不够吧,特别是谷

老师揭开了“伪孔子”们的面纱。本人惭愧之极,听此课以前,并没有发现其实自己未能触摸到孔子的真正思想,许也算被伪孔子思想蒙蔽着吧。谷老师讲解文言虚词的方法让人叹为观止,形象、生动、吸引力强,说文解字的功底当然令吾辈难及。不过,真应该成为一个努力的方向,如果文言虚词的学习都这么充满趣味,我们的学生还会感觉语文课堂枯燥吗?还会为这些虚词而头痛不已吗?谷老师对中庸之道本身的理解非常深刻,所以能从生活中发现中庸之道思想的存在,融古今为一体,这些元素的融入感觉不像有些年轻老师为了作秀延伸拓展的内容,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联想。批注法的引导,谷老师首先做出了表率,也让学生动手去尝试,批注就这样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整堂课,文字、文章、文化,逐层深入,不露痕迹。听完这节课后,才猛然觉得,谷老师不仅给我们的学生上了一堂《论语》课,给我们老师也上了一堂《论语》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