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古文翻译

庄子·养生主

庖丁替文惠君宰牛。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关节

都发出哗哗的响声。进刀割解时发出豁豁的响声,没有不合音律的:既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

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文惠君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我开始宰牛的时候,看不到牛身可以进刀的空隙。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只看到牛的筋骨结构)。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看,视觉停止了而思维在活动。依照(牛身体)天然的组织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空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从不曾碰触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割断筋肉;普通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因此,十九年来,我的刀

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因此集中到一点,动作因此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牛体豁豁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于是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而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厨师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

谏太宗十思疏

我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

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仁义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他就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以节俭来戒除奢侈,道德不能常常丰厚,情感不堪欲望驱使,这也如同砍伐树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源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却德

行衰减。开头

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 大概是因为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的感情轻视别人。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胡、越那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臣民,用严厉的声威震慑臣民,最终也不过是苟且免罪而不会感念皇上的恩德,外表恭顺而心里不服。凡是能引起臣民怨恨的事不在大小,值得畏惧的是百姓。百姓就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作为君王,对此应当特别慎重。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能在遇见自己所爱好的事物时,就想到应该知足,自我戒备;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应适可而止让百姓休养生息。想到君位高而危险,就应该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担心因骄傲自满而招来损失,就该有像江海容纳千百条河流那样的度量;喜欢游玩,就该想到国君一年只可打猎三次的礼制。作为游乐的限度;担心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担心言路堵塞,被蒙蔽视听,就要想到敞开胸襟,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担心有献媚邪恶的人在自己身边,就要想到端正自己,除去邪恶的人:有所赏赐,就应考虑不能自己一时偏爱而不恰当的给予奖赏;有所惩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意气用事而滥用刑罚。总括这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一切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威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都能受重用那军臣之间相安无事,可尽享闲游之乐,可頣养天年享有神仙一般的长寿,(皇上)弹琴奏乐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多言语,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何必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务,让聪明的耳目受到劳累,有损于无为的大道呢?

答司马谏议书

安石陈述: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里以为跟您交游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政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持的政治主张太多不一致的缘故。即使我想强作解释,终究也是不被理解。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回复,不再替自己一一辩解了。又考虑到您以厚意看待我,在书信往来中不应简慢无礼,因而我今天详细说明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大概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中,特别注重“名义”(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道哩也就清楚了。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认为我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滋生事端、与民争利、拒绝劝告,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在朝廷上讨论修订,再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去执行,不能认为是侵夺了官吏的职权:推行发扬古代贤君的政治主张,以便兴利除弊,不能认为是惹事生非;替国家理财,不能算是与民争利;驳斥荒谬的言论。责难巧言谄媚的人,不能认为是拒绝劝告。至于埋怨指责的人很多,那是本来早就料到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因循苟安、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又大多以不关心国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为美德。皇上却想改变这种现状,而我又不顾政敌的多少,想尽力去帮助皇上与他们对抗,那么众人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当年盘庚迁都的时候,群起怨恨的是老百姓,不仅仅是朝廷士大夫。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责备而改变迁都计划,这是由于他考虑这样做是适宜的,然后采取行动,因为他自己认为做得对而没有什么要改悔的缘故。

如果您责备我在位很久了,没有能够帮助皇上做一番大事业,以此造福人民,那我知罪。但如果说今天应当什么事也不必干,只是墨守前人的作为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会面的机会,内心对您不胜敬仰。

凡取用兽皮制作的衣服,统统叫作皮衣。贵重的用貂、狐的皮为料,便宜的可取用羊、麂的皮,价格的等级约有百种之多。

貂产在辽东边境地区及朝鲜国。它们中间貂鼠喜好吃松子,我国东部少数民族的人每每于夜间在树下侦候观察,抑制住呼吸悄无声息地射取它。一只貂的皮,见方不满一尺,积累六十多张貂皮,仅仅能够做成一件貂皮衣。穿貂皮衣的人,站立在风雪之中,比呆在屋里的人还觉得暖和;灰尘进入眼中,用貂皮一擦灰尘就出来了,所以它很贵重。貂的颜色有三种,一种是白色的叫银貂,一种是纯黑的,一种是黯黄的。

大概说来狐和貉也产在燕、齐、辽、汴各个地方。纯白色的狐腋皮衣的价格同貂皮衣相类似,黄褐色的狐皮衣,相当于貂皮衣的五分之一,防御寒冷温暖身体的功用不如貂皮衣。一般说来,东北一带的狐,取毛时要看一看它的底部是不是青黑的颜色,内地的狐要看吹开时能否见到白色,用这种方法区分质量的好坏。

羊皮衣,母羊皮贱小羊皮贵。怀在腹中的叫胞羔,初生的叫乳羔,长到三个月的叫跑羔,长到七个月的叫走羔。胞羔、乳羔皮做出来的皮衣没有膻味。古代羔皮衣是大夫穿的,现在西北的旧官僚也认为它很贵重。老羊大羊的皮用芒硝鞣制过后做成皮衣,皮衣的质地很笨重,

那是贫穷的人所穿用的罢了。然而那些都是绵羊皮做的。如果南方短毛的皮用硝鞣制后,那去了毛的兽皮像纸一样薄,只可用作画灯罢了。穿羊皮衣的人,腥膻的气味,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气味都散去了),南方不习惯的忍受不了。然而当寒冷的程度逐渐消减的时候,皮衣也就没什么用了。

麂皮去掉毛,用芒硝鞣制过后做成袄和裤,挡风轻便:做成袜、靴就更好了:这种东西除广东南部有很多以外,中原地区荆州一带是买卖这种东西较集中的地方。麂皮还可以防御蝎子造成的祸患,北方人制作皮衣以外,还割成一条一条的用来沿被子的边,那么蝎子自然会远远离开。

虎、豹皮的花纹非常美丽,将军用来炫耀自己的威武尊严;狗和猪的皮最廉价最低级,仆役(脚夫苦力)用来做鞋靴穿。西北各民族喜欢水獭皮,用它来做毛织呢绒衣服衣领上的装饰。东北“尚黄旗”女真族人,走遍深山,越过国境,射取来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可以得到相当可观的价钱。不同地方的特产,如金丝猴(的皮),皇帝用来做帽套;猞猁皮皇帝用来做袍子,这些都不是内地的东西。人类用兽皮做衣服,这些就是大概的情况,当然,各地的特产不可能都做详尽地描述。

垓下之围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军队和诸侯的军队把他

们重重包围。到了夜晚,听到刘邦的军队在四面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项羽十分吃惊,说:“难道刘邦已经全部占领了楚国吗? 不然为什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于是夜间起来,在军帐中饮酒。他身边有个美人叫虞姬,因受到宠幸幸而常常跟随在他身边;他有一匹骏马取名为骓,常常骑着它。于是项羽就激越悲愤地唱起了悲壮的歌曲,自己作了一首诗曰:“力量大得能搬动大山啊豪气压倒一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拿你怎么办!” 他边唱几遍,美人虞姬也跟着唱。项羽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流,随从也都哭了,没有一个人敢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羽就骑上马,部下壮士骑着马跟随奔驰的有八百多人,当夜冲破了汉军的包围,纵马向南奔逃。到天亮时,汉军才发觉此事,派统率骑兵的将领灌婴带五千骑兵去追赶他们。项羽渡过了淮河,这时能跟的上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逃到阴陵,迷失了道路,就去问一个农夫,那农夫欺骗他说:“向左方走。”项羽向左走,却陷进了大片的沼泽地中,因此刘邦的军队也就追赶上他们了。于是项羽就又引领着手下向东奔驰,等到东城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汉军追赶的骑兵却有数千人。项羽估计自己已经没有脱身的机会,就对他手下的骑兵说:“我起兵反秦到今天已经八年了,亲自参加了七十多次战斗,所到遭遇的敌军都被我击破,所攻击的敌人没有不降服的,未尝战败,于是就称霸于天下。然而今最终被困在此地,这是老天爷有意要我灭亡,并不是用兵打仗的错误。今日一定要拼死一战,我愿意为诸位痛快地打一仗,定要要取得三次胜利,为诸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汉旗。使诸位明白,确实是老天爷有意要我灭亡,并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把手下骑兵分为四队,向着四个方向。刘邦的军队重重包围着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拿下汉军的一个将领来,随即命令四队骑兵从山上奔驰而下,约定打到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喊着奔马也而下,刘邦的军队都望风溃散,于是项羽就斩杀了汉军一个将领。这时,赤泉侯杨喜还是统率汉军骑兵的将领,他追赶项羽,项羽瞪圆双眼,大声呵斥,杨喜和他的马都十分惊恐,吓得倒退了好几里路。项羽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个地方会合。汉王的军队不知道项羽究竟在哪一处,就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又骑马奔驰,又斩杀了汉军的一个都尉,并杀了几百个士兵。然后重新把他的骑兵聚集起来,仅仅损失了

两个骑兵。于是对他的骑兵说:“怎么样?”骑兵都折服士地回答:“真像大王说的一样!”

于是项羽就想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移船靠岸等待,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百姓有几十万,也足以让你称王了。请大王赶快上船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王的军队赶到,是没有办法渡过的。”项羽笑着说:“天意要我灭亡,我还渡江干什么? 况且我当初带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发,今日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怜悯我而尊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项籍我心中难道就不羞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个忠厚之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从未遇到过对手,曾在一天内跑过一千里路,不忍心杀了它,把它送给你吧。”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里拿着短兵器与汉军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了汉军数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处。回头看到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道:“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面对项羽,指着他对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羽于是说:“我听说刘邦悬赏千金要我的人头,并封为万户侯,我就把这个人情送给你吧。”于是就白杀了。王翳取了头,其余的骑兵争相践踏争夺项羽,互相砍杀的有几十人。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兵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项羽身体的一部分。五个人把抢到的肢体凑在一起,都吻合。所以分项羽的地为五部分,封吕马童为中水候,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仿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帝的眼睛好像有两个眸子,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眸子。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子孙吗?他的兴起是多么突然迅速啊!秦朝统治无道,陈涉首先发难,四方豪杰蜂拥而起,相互兼并争夺的人多得数不过来。而项羽并非有什么可以凭借的东西,却能趁机从民间起义。三年的时间,就率领着五国诸侯灭亡掉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政令由项羽发出,并自称为西楚霸王;政权地位虽不能长久保持,然而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事情。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思归楚地,放逐义童而自立为王,他却怨恨诸侯背叛自己,(要让诸侯不背叛他)实在是困难啊。项羽自我夸耀征战之功,强逞个人的才智而不学习古人,说是要立霸王的功业,想用武力来整顿天下,五年终于失败亡国,自己也死于东城,仍然不觉悟,也没有一点自责,这实在是太错了。他却用“天意要亡我,并非用兵打战的罪过”作

为借口,岂不是很荒谬吗?

张中丞传后叙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的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以文章而自负,这篇传记十分写得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毒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他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他却能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许远城破后被俘,只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后人才能智慧低下,不能完全了解他们父亲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向叛军说了屈服的话。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在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抗而不投降呢?当他被包围而仍固守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他们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散布说国家己亡,皇上已不在。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援兵却仍然死守,人吃人将要吃光,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期了。许远不怕死也是很明白的了!哪有城破、自己的部下都己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的?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

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别守城,城池的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拿这个理由来污蔑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部器官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拉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先从某一处开始。旁观者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先受侵害和先断裂的地方,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像张巡、许远所成就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不能免遭指斥,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当张巡、许远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最终不来救援,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将要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实现。以张巡、许选的贤明,他们对死守睢阳城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睢阳城,捍卫李唐王朝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覆没的士兵,来迎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阻挡了叛军的攻势,天下没有灭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四周都是。不追究这些人的罪责,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公,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等同于逆乱者,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

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的睢阳城知。亲自到双庙去祭祀张巡和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守城时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欣赏南霁云的勇敢和豪壮,不听他求救的要求,却想强行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慷慨陈词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这美食,从道义上说不忍心这么做;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就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向寺庙的佛塔,那支箭射中佛塔上的砖,有一半箭柄没入砖内,他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支箭.作为我誓言的标记。”我在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还指点

着讲给我听。城破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随即被绑走,将要斩首;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回应。张巡对南霁云呼喊说:“南八,男子汉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南霁云笑道:“我本想留着性命有所作为的;您既然这样说,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屈服。

张籍说:有一个人叫于嵩,年轻时跟随过张巡;等到张巡起兵抗击叛军,于嵩曾在围城之中。我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过于嵩,那时他已六十多岁了。因为张巡的提携,于嵩起先曾做临涣县尉,他喜欢学习,没有什么书不读的。我那时还小,简单地询问过张巡、许远的事迹,了解得不够详细。于嵩说:张巡身高七尺有余,胡须长得活象天神。他曾经看见于嵩在读《汉书》,就对于嵩说:“你怎么老是在读这本书?”于嵩说:“没有读熟呀。”张巡说:“我读书不超过三遍,终生不会忘记。”就背诵于嵩所读的书,一卷背完不错一个字。于嵩很惊奇,以为张巡是碰巧熟悉这一卷,就随便抽出另外一卷来试他,他都象刚才那样能背诵出来。于嵩又拿书架上其他书来试问张巡,张巡随口背诵,十分流利。于嵩跟随张巡时间较长,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张巡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阳时,士兵将近万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户,张巡只要见过一次问过姓名,以后碰见没有不认识的?张巡发起怒来,胡须总是张开的。等到城破后,叛军绑住张巡等几十人让他们坐着,将要把他们处死。张巡起身转过脸,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跟着站起来,有的哭了起来。张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哭得不能抬头看他。张巡被杀时,脸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许远是个宽厚的长者,相貌也和他的内心一样质朴;和张巡同年出生,但时间比张巡稍晚,称张巡为兄,死时四十九岁。于嵩在贞元初年死在毫宋一带。有人传说他在那里有块田地,有个武人把它强夺霸占了,于嵩打算到州里去告状,却被武人所杀。于嵩没有儿子。这些都是张籍说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闲暇的时候,就缓步而行,漫无拘束地游览,每天与那些同伴登上高山,钻进深林,走遍曲折萦回的溪涧。凡是有幽僻的泉水、古怪嶙峋的岩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被我找到的。到达后就拨开野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靠在对方身上睡觉,睡觉后做起梦来。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后就起来,起来就回家。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特姿态的,都已被我游赏遍了,但还不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寺西边的亭子上,瞭望西山觉得它不同寻常。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著染溪,砍去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野草,一直到达西山的最高处才停止。我们攀援着登上山,随意张开两腿伸直坐在地上纵情游赏,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像聚集在我的坐席之下。它们高低不平的形势,虚空深邃、深陷低凹,有的像蚁穴外隆起的土堆,有的像洞穴。身在尺寸之地,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景物,(远处的山川景物全都)簇聚集结,堆叠在眼下,没有什么能隐藏在我的视线之外。青山白水萦回缭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这之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特立不群,与那些低矮的小土丘不一样啊。多么辽阔广大啊,仿佛己与天地间的浩气融合为一,找不到它的尽头;多么广大无边啊,仿佛与造物主同游,而不知道它的穷期。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开怀畅饮渐入醉境,不知道太阳落山了。苍茫的暮色,从远处来临,慢慢地到眼前才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心神凝聚在山水景色中,形体似乎消散了,与自然万物浑然融为一体。这样以后我才意识到我过去不曾游赏过山水,真正的游赏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记录此事。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登西台恸哭记

当初,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建立府署,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奔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告别。又过了一年,鲁郡公因被俘经过张巡和颜杲卿曾经往来的地方,慷慨悲歌写诗纪念他们的忠义,自己也终于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追随张、颜英烈壮烈殉国。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

我自恨死后手中没有东西可以奉献给鲁郡公,与他相见于地下,只记得与他告别时的言语,每当想到这些情景时,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与我们分别时那地方的情状恰巧相似时,就令我徘徊留连,顾盼周览,悲痛异常但不敢哭泣。又过三年,我经过苏州——苏州是鲁郡公刚开始建立府署时府治所在地,我望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又过了四年,我再次在越王台为他哭泣。又过了五年,即今天,我在严子陵钓台又设祭大哭。

昨天,我与友人甲、乙及丙四人相约,第二天聚会。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然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边的僧房内休息。只见坏墙枯井,好像进入坟墓一般。回到船中,与船夫一道置办了祭祀用具。过了一会,雨停了,我们登上西台,在荒亭的角落安放了牌位,拜了两拜,跪伏在地。祝诵完毕后。又大哭三声,又拜了两拜,才起立:我又想起自己年轻时,经过这里一定要来祠堂瞻拜。起初来的时候,是陪着先父一起来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对着江山和故人,依恋不舍,如有所失。于是又对着东方,哭拜不止。这时,有云从西南边飘来,浓郁蒸腾,云气逼近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

于是我用竹如意敲着石块,用楚歌来招魂:“魂灵啊,你早上要飞往何方?晚上归来时,关塞一片昏黑。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嘴,却能吃到什么?”唱完歌,竹如意与石块都碎裂了,于是大家就相对感叹。我们又登上东台,抚摸着青石,然后回到船中休息。船夫起初为我们的痛哭感到惊奇,说:“刚才有元军巡逻船在此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因此就摇船到河中心,设酒举杯相劝,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傍晚,下起雪来,风又很冷冽,船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在友人乙家。夜里又写诗怀念古人。第二天,风雪更大了,我和友人甲在江边分手,只和友人丙一同回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才到家。这以后,友人甲寄来书信与告别的诗歌,信中说:“我回去的那天风急浪高,船奋猛向前行驶,过了很久才渡过河。过河之后,真相信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壮伟。”我说:“唉!自从阮籍死后,空山之中已有千余年没有哭声了。至于说到神灵的相助,固然不能确知;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件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

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季汉月表》,就像他的《秦楚之际月表》。现在也许没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世一定会有了解我心意的人。在这里我应该记下来,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将来把它附在《季汉月表》之后。今天是先父登严子陵钓台后的第二十六年。先父名某字某,他登台那年是乙丑年。

徐文长传

一天傍晚我坐在陶望龄家的楼上,随意抽下书架上的书,拿到一卷名为《阙编》的诗集,纸质粗糙,书写拙劣,墨质低劣,字迹模糊不清。稍稍靠近灯下读它,读了没几首,不自觉

地惊跳起来,马上叫陶望龄,问:“《阙编》是什么人写的,是现在的人,还是古人?”陶望龄说:“这是我同乡徐文长先生写的。”两个人激动得跳起来,在灯下一边阅读一边惊叹,一边惊叹一边阅读,把陶家已经睡着的书童仆人都惊醒了。我活了三十年,才刚刚知道中国有个叫文长先生的人唉,怎么我们的相识竟是这么晚呢!因此,把我从浙江人那里所听到的事情,依次编写,写成《徐文长传》。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的秀才,名声很大。薛蕙在绍兴主持考试时,认为徐渭有奇才,有国士的风范。然而徐渭却命数不好,屡次科考总是失败。胡宗宪中丞听说他后,请他到他的幕府中做幕僚。文长每次去见胡公,都身着布衣,头戴黑巾,纵情地谈论天下之事。胡公非常高兴。这时,胡公统率着好几个边镇的部队,威振东南,披甲带盔的将士(在胡公面前)都跪着说话,象蛇一样爬着走路,不敢抬头,而文长以胡公手下秀才的身份狂傲地对待他,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与杜甫。适逢胡公挪到一只白鹿,嘱托文长写一个表章(上奏皇上)。表章递上去后,嘉靖皇帝看了很高兴。胡公因此而更加惊叹徐渭的才华,一切公文奏章,都请他写。

文长以才略过人自负,喜好奇异的计策谋略,谈用兵之道大多被他说中,他看当时的士人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然而终究没有施展才能的际遇。文长既然在官场一再失意,于是就放浪形骸,肆意喝酒,纵情于山水,游遍齐鲁、燕赵之地,看遍北方的沙漠。他一路上所看到的奔腾横亘的高山,呼啸汹涌的海水,迷漫遮天的黄沙,变幻莫测的云彩,怒号的狂风:倒地的大树,幽静的山谷,繁华的都市,各种各样的人物鱼鸟,一切令人骇怪惊奇的形态事状,逐一在他的诗里表达出来。他胸中又有不可磨灭的勃勃生气,英雄无用武之地、投靠无无门的悲愤,所以他写的诗,似怒似笑,如水在峡谷中奔走轰鸣,如种子破土而出不可遏制,如寡妇在半夜哭泣一样凄凉,如游子作客他乡寒夜而起一样无奈,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别具匠心,有称雄文坛的气概,不是那些像妇人似的侍从文人所敢仰望的。他的文章有不凡的见识,风格沉郁而法度严谨,不因为模拟而损伤自己的才华,也没有因为议论而伤害了文章的格调,与韩愈、曾巩是同一类人物。文长既然向来不与世时俗合拍,当时所谓

文坛的主要风云人物,文长都骂过他们,认为他们是奴才,因此,他的名声出不了浙江,可悲呵!他喜欢写字,笔意奔放像他的诗一样,苍劲中透着妩媚姿态,就像欧阳修所说的“艳丽美好的女子老了自有余韵”。有时候还有余力,他还画些花鸟画,都超然飘逸有情致。

最终因为猜疑而杀害了他续娶的妻子,关到监狱被判处死刑。张元汴太史全力解救,才得以出狱。晚年,他的愤懑越来越深,装疯也越来越厉害。达官贵人登门拜访,他会拒绝不让他们进门。时常带着钱到酒店,招呼那些地位低下的差役与他一起饮酒。有时拿着斧头击破自己的头,血流满面,头骨都折断了,揉摸可以听到声音。有时拿尖利的锥子锥自己的两耳,刺进去一寸多,竟没有死。陶周望说:徐文长晚年的诗更加奇特,没有刻本,都藏在家里。与我同年科考的人在浙江做官,我托他抄下来,现在还没有拿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阙缔》两种而已;然而,文长最终因为当时郁郁不得志,满怀怨愤地死去了。

我说:文长先生一生命运不好,于是就得了疯病:疯病一直未痊愈,于是犯案进了监狱。古今文人牢骚不满穷困苦难的,没有像文长先生这样深重的。即使如此,胡公是世不多见的豪杰,嘉靖皇帝是英明的国君:在幕府中胡公给他特别的礼节待遇,是胡公理解文长啊;《献白鹿表》上奏后,皇帝高兴,这是皇帝理解文长啊。只是先生生前没有显贵发达。文长先生诗文成就杰出,一扫近代诗文的繁冗陈旧习气,百代之后,历史自有定论,怎么说是怀才不遇呢?梅客生曾寄信给我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奇特,他的人比他的诗还奇特。”我说:文长没有什么是不奇异的:因为什么都城奇异,所以也就什么都不顺利了。可悲呵!

前赤壁赋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在赤壁下游赏。清凉的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劝客人饮酒,一边吟诵着《陈风·月出》的诗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弥漫着着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随意漂流,漂流在万顷碧波上。江面是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邀游,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超脱人世而独立,变成神仙登上了仙境。

这时候,酒喝得高兴极了,就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是:“桂木做的棹啊,术兰做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迎着江面浮动的月光。我的情怀是多么悠远啊,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的曲调伴奏起来。箫声呜呜,像是哀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婉转悠扬,像那延绵不断的丝线。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直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箫声会这么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吗?这里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互相环绕,山林茂密,一片苍翠,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对着江面酌酒痛饮,执着长矛吟诵诗篇,本来是一代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麇鹿为朋友,驾着一叶小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米。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邀游,与明月一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在这悲凉的秋风中借箫声的余音寄托哀愁’。”

我说:“你也知道那流水和月亮的道理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

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消失或增长。如果从它们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竟然连一眨眼的工夫也不会存留;如果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还羡慕什么呢?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其主宰,假如不是我所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悦目的颜色,获取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不会竭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与你们可共享的。”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吃完了,酒杯和盘子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翻译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

大学语文-文言文译文

寡人之与国也孟轲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

2、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

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 《樊迟、仲弓问任》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老子》二章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晏子对齐侯问》译文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和谐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了,百姓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豳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得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能总是‘相同’,就和这些道理是一样的。”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资料讲解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翻译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

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 12.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题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翻译】君子不能瞬间离开了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要这样。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那一种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累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那种气就会疲软了。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姜氏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不如早一点给她安排一个地方,不要使得他们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否则就难以对付了。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 【译文】于是乘坐着车,高举着他的剑,探望他的朋友说:“孟尝君以我为客。”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译文】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壮大诸侯,使天下有才干的人远离秦国而不敢往西,停止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译文】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买货的门路,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销售的途径,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一样,日日夜夜,永无休止,不用召唤他们自己就会赶来,物产不用征求,百姓自己就能生产出来。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做不道德和不正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取其咎,你姑且等着看吧。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 【译文】孟尝君就派人送给冯谖母亲吃的和用的东西,不使她感到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歌抱怨了。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译文】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发出木材来(供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商人流通这些财物(供他们选购)。这难道还需要政令教导、征求人们按期集会来完成吗?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做老百姓父母官的,主持政治,却不免于率领禽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大学语文 语文背诵和翻译

翻译: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一个人本身的行为端正,即使他不下令,别人也会奉行,一个人本身行为就不端正,即使他下达命令,别人也不会遵从。或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因此,太山不拒绝细小的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弃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们的深邃;当帝王的不驱赶老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3.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四是看作品中不同的表现方式,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律。 4.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家先在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中;读者却是先看作品,然后才深入作家内心。或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触动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背诵: 1.子曰: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 2.“正气歌”全文不带序; 3.“采薇” 4.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 5.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别赋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学常识: 1.《冬至之晨杀人记》是林语堂的一篇幽默小品 议论文三大要素:论点(正确性,鲜明性,新颖性);论据(确凿性,典型性,论据与论点的统一性);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非攻》即非难、反对对别国的攻伐,是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之作,其主要思想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该书的特点是思想严密,逻辑性强。语言质朴。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后习题简答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 后习题简答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通过对事物原理的推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在开篇就提出“三纲八目”,“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纲目结合的目标设计理念,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自我塑造的人格模式和追求远大理想的人格修养路径。为广大知识分子设定了一种治国平天下的世界观。也就是说,树立远大志向,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不修养人格,不陶冶情操,不树立远大理想,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理想、志向。对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只有树立了远大志向,才有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志存高远,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联,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联系下面一题“第一”共同理解) 如何修身? 第一,立德、远志。《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有德,才能有大智慧、大胸怀,方能志存高远。由此可见,大学生欲进行人格修养,必须立德,必须志存高远。为了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大学》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那些也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儒生士子倾其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古人尚且如此,则今天的大学生更应该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将个人的兴衰荣辱、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通过砺志法,志存高远,激励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三,正心诚意。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大学语文翻译题讲述讲解

语文翻译题总结 (考整句翻译,不单独考字词。) (各个符号划分的版本翻译侧重各有不同,我整理的是按课本划分的标点符号)论语 学而(节选)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这样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同时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仪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里仁(节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 孔子说:“富和贵是人们想要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道得到它,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与贱是人们厌恶的,但如果不用正道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离开了仁德,凭借什么成就名声?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是违背仁德的,在急遽苟且之时也必定这样,在倾覆流离

之际也必定这样。” (按逐字严谨翻译只能这样了,有点不顺,但这次考试应该偏严谨一些,按教授的风格。) 阳货(节选)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翻译: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在日常的为人处世中实行这五种品德,就称得上是仁了。”(子张)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有显著成效,慈惠就足够来使人愿意出力。” (百度上面的翻译太泛了,是按照课本和老师的来,禁不起推敲) 补充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1),可以观(2),可以群(3),可以怨(4)。迩(5)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题及答案(强烈推荐)

一、文史知识部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入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使 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 法。“风”、“雅”、“颂”、“赋”、“比、”“兴”也被称为“诗经六义”。 2、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在楚地民歌和巫歌的基础上创造 了“楚辞”这一诗歌形式。其著名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是我国古代文学积极浪漫主义的典范。 3、先秦散文中用散文写的史籍称历史散文,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左传》(编年体兼传记体)、《国语》(国别)、《战国策》(国别);诸子百家写的散文称诸子散文。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有《论语》、《孟子》、《庄子》。 4、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等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达到史传文学的高峰。其中基本体例“本纪”、“世家”、“列 传”“书”“表”也被称为“史记五体”。 5、乐府原来是负责采集和整理民歌管理音乐的机关。乐府诗因此而得名。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重要阶段的产物。《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6、建安文学是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初这一时期的文学,其主要作家 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和女诗人蔡琰(文姬)。 7、东晋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篇大多数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而且形成一种平淡醇美的独特艺术风格。名篇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大学语文第十版的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不知有没有这回事?”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像是冲着您说的。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孟子说:“有人向大王禀白道:‘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齐宣王说:“不,不会。” (孟子紧接上去说:)“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使禽兽沾恩,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齐宣王问:“不肯做和不能做,从外表上说来,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要人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他对人说:‘我不能做。’这的确是不能做。叫一个人为长辈按摩,他对人说:‘我不能做。’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不属于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这类事情;您不行王道,属于为长辈按摩一类的事情。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诗》里面说过:‘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这不过是说拿自己的一片爱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能够推广恩泽就能保有天下,否则,就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保护不了。古代那些圣明的国君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只不过是善于推己及人罢了。现在大王您的恩泽能够泽被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好处,这又是为什么呢?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凡是物体,没有不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请大王您掂量掂量吧! “难道大王您要兴师动众,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冒着生命的危险,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一、《庄子·养生主(节选)》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偏》十一篇,《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偏》庄子后学所作。《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中心论点) 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4、视为止,行为迟。 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二、《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最典型政治家。字玄成,河北人,唐初政治家。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于史,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作《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帝位将会聚集高耸至天般的的险峻,所以皇帝应该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3、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道德不经常丰厚,性情不堪欲望驱使。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大凡众多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德性就衰减了。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人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湖、越那样遥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8、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岂可忽乎?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 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对此应当特别慎重。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9、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统治天下的人,真能在遇见自己所爱好的事物时,就想到应知足,自我戒备。10、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将要有所兴作时,就想到应克制自己,以安定人民的生活。 1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想到地位高的危险,就应该谦虚并加强自我休养。 12、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担心因骄傲自满而招来损失,就该有像江海容纳千百条河流那样的度量。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后习题简答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通过对事物原理的推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在开篇就提出“三纲八目”,“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纲目结合的目标设计理念,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自我塑造的人格模式和追求远大理想的人格修养路径。为广大知识分子设定了一种治国平天下的世界观。也就是说,树立远大志向,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不修养人格,不陶冶情操,不树立远大理想,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理想、志向。对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只有树立了远大志向,才有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志存高远,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联,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联系下面一题“第一”共同理解) 如何修身? 第一,立德、远志。《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有德,才能有大智慧、大胸怀,方能志存高远。由此可见,大学生欲进行人格修养,必须立德,必须志存高远。为了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大学》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那些也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儒生士子倾其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古人尚且如此,则今天的大学生更应该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将个人的兴衰荣辱、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通过砺志法,志存高远,激励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三,正心诚意。

大学语文UNIT3翻译

You cannot teach a man anything. You can only help him discover it within himself.你无法教会一个人任何事。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去发现自我 Each human being is born as something unique,something that never existed before. 每个人从生下来就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Each person is born with what he needs to win at life. 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为了赢得生活 A normal person can see,hear,touch,taste,and think for himself. 一个普通的人能看,能听,能感觉,能品味,能思考人生Each has his own unique potentials----his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他的能力和局限Each can be an important,thinking,aware,and creatively productive person in his own right---a winner.每个人出生的一些独特的,前所未有之存在的东西。每个人从生下来就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每个人出生的,他需要在生活中赢得。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为了赢得生活一个正常的人可以看到,听到,触觉,味觉,并认为自己。一个普通的人能看,能听,能感觉,能品味,能思考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他的能力和局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他的能力和局限每个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有思想,知道,富有创造力的人,在他自己的权利---赢家。 The words"winner"and"lost"have many meanings. When we refer to a person as a winner, we do not mean one who defeats the other person by dominating and making him lose. Instead a winner is one who responds genuinely by being trustworthy, responsive,both as an individual and as a member of a society. A loser is one who fails to respond genuinely.的字眼是“赢家”和“迷失”有很多含义。当我们提到一个人,我们作为一个胜利者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击败了其他人占据着统治地位,而且使他失去。相反,一个胜利者是谁响应真诚守信,有求必应,无论是作为个人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失败者是一个未能真正回应。 Few people are winners or loser all the time. It's a matter of degree. However,once a person has the capacity to be a winner,his chances are greater for becoming even more so.少数人是赢家或输家所有的时间。这是一个程度的问题。然而,一旦一个人有能力成为赢家,更成为他的机会是更大的。 Achievement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winners; genuineness is. The genuine person realizes his own uniqueness and appreciates the uniqueness of others.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为优胜者;真实性。真正的人实现自己的独特性和赞赏他人的独特性。 Winner is not afraid to do his own thinking and to use their own knowledge. He can separate facts from opinions and does n’t pretend to have all the answers. He listens to others, evaluates what they say, but comes to his own conclusions. 胜利者是不怕做自己的思维,并运用自己的知识。他能够区分事实与观点,不假装知道所有的答案。他倾听他人,评估他们在说什么,但谈到自己的结论。 A winner is flexible. He does not have to respond in known, rigid ways. He can change his plans when the situation calls for it. A winner has a love for life. He enjoys work, play, food, other people, and the world of nature. Without guilt he enjoys his own accomplishments. Without envy he enjoys the accomplishments of others.成功者是灵活的。他没有在已知的,僵化的方式回应。他可以改变他的计划的情况时,它调用。成功者对生活的热爱。他享受工作,娱乐,食品,其他人,和大自然的世界。没有内疚,他享受自己的成就。他喜欢不羡慕别人的成就。 A winner cares about the world and its peoples. He is not separated from the

广东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

广东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 (这些内容是我通过各年专插本试卷、样卷、冲刺题、培训资料整理出来的,除非突然改变指定教材,不然可以适应于每一年专插本考试。红色部分为往年考过内容,所以考到的机率比较小,但不代表不会考,还是要认真复习,背诵,只要真正记住这些内容,考卷这部分很容易拿满分的。祝各位考试成功!)《民贵君轻》【《孟子》】(重要篇目)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大王您如果不怪罪年岁不好,这样天下的百姓都会到您这里来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 【译】百姓为尊贵,国家次之,君主为轻。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与尓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翻译:交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遗愿。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翻译: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吗?3.《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出处、默写、翻译) 翻译:《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楚天千里青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秋水》【《庄子》】重点篇目 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翻译】以为天下的所有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这里。 东面 ..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方位词作动词,向东面。 以为莫己若者。 【翻译】认为没有比上自己的。 语句出处: 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兴叹)-《秋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贻笑大方)-《秋水》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多于水乎?【翻译】 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因河水上涨而自我夸耀一样吗?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只以为博。 《孔子论修身》【《论语》】考默写或翻译 出默写并翻译的有①②③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迷惑。殆:危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古文翻译 庄子·养生主 庖丁替文惠君宰牛。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关节 都发出哗哗的响声。进刀割解时发出豁豁的响声,没有不合音律的:既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 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文惠君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我开始宰牛的时候,看不到牛身可以进刀的空隙。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只看到牛的筋骨结构)。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看,视觉停止了而思维在活动。依照(牛身体)天然的组织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空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从不曾碰触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割断筋肉;普通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因此,十九年来,我的刀

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因此集中到一点,动作因此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牛体豁豁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于是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而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厨师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 谏太宗十思疏 我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 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仁义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他就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以节俭来戒除奢侈,道德不能常常丰厚,情感不堪欲望驱使,这也如同砍伐树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源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却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