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诗经》、苏轼、元稹、潘岳、沈约及国外作者悼亡诗,详细译文、赏析、对比阅读。

《诗经》、苏轼、元稹、潘岳、沈约及国外作者悼亡诗,详细译文、赏析、对比阅读。

《诗经》、苏轼、元稹、潘岳、沈约及国外作者悼亡诗,详细译文、赏析、对比阅读。
《诗经》、苏轼、元稹、潘岳、沈约及国外作者悼亡诗,详细译文、赏析、对比阅读。

《悼亡诗研究课题》

作者:吴亭慧

巫悦

郭欣璐

(惠州一中)

悼亡诗导语:

“我们都是红尘中人,一定承受着尘世之苦”法国味道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这样的花,大概是岁月在任何人脸上都会留下年轮,相濡以沫。感情无论在什么东西上都留下痕迹,穿越空间。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怀着怎样的心情?昨日夫妻举案齐眉,现在生离死别,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所以革命勇士林觉民《与妻书》有这样的感慨“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继承着《绿衣》而来,苏轼,元稹,潘岳,沈约等一起陷入悲痛之中,如果亡者能听到这样的诗句,相信一定会幸福的泪流满面。诗人写下诗,也是痛苦的暂时释放。

1、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译文: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面子黄色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住我不忧伤?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上衣黄色的下衣。愁肠百转新千结,何时才能忘掉这忧伤?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牵手来缝制。我思念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细葛布啊细葛布。夏天的衣裳在秋天穿上,自然觉得冷。我思念我的亡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一个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的男人。看到故人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抑制住的情感,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女人面对失去丈夫感性的居多,孟姜女失去丈夫,她的眼泪能够摧毁长城,白娘子与许仙分离,可以发下誓言让雷锋塔倒西湖水干。也有这样一位女子哭悼亡夫:

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译文:

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处?

葛藤生长覆丛棘,蔹草蔓延在坟地。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息?

牛角枕头光灿烂,锦绣被子色斑斓。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作伴?

夏季白日烈炎炎,冬季黑夜长漫漫。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黄泉。

冬季黑夜长漫漫,夏季白日烈炎炎。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阴间。

《绿衣》《葛生》比较阅读

1.相同:诗经的叠章,强化情感抒发。

《绿衣》中的“绿兮….兮”“心之忧矣”“我

思故人”和《葛生》中“予美亡此,….”之类。

2.影响:皆为悼亡诗之鼻祖。

对于《葛生》今人认为此篇“不仅知为悼亡之

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

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

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

而《绿衣》晋潘岳《悼亡诗》很出名,其实在

表现手法上是受《绿衣》影响的。如其第一首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

挂犹在壁”、“寝兴何时忘,沉忧日盈积”等,

实《绿衣》第一、二章意;第二首“凛凛凉风

起,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寝兴目存形,

遗音犹在耳”等,实《绿衣》第三、四章意。

再如元稹《遣悲怀》,也是悼亡名作,其第三

首云:“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全由《绿衣》化出。可见此诗在表现手法上实

为后代开无限法门。

3.不同:

①情感:女性悼亡之作,凄凄低语,听起来十分沉重。

而男性给世人的印象一贯坚强,当真正的悲情

流露,一发不可收拾,这样反而加重了分量。

先秦之时就已经是男尊女卑,男人顶天立地。

他这般暴露自己也知道会惹人耻笑,但是他压

抑不了,忘却不了。

②手法:《绿衣》多用起兴手法,以绿衣裳引我的忧伤。

《葛生》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

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

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对后一

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

第三章皆认为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

“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细细玩味文辞,“葛

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

义,都既有兴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

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也有对眼

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绘,不妨说是“兴而比而

赋”。而后使用比兴手法: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

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

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

③结构:《葛生》取得如此出色的艺术效果,与诗的特

殊结构很有关系。陈仅评曰:“此诗五章,前二

章为一调,后二章为一调,中一章承上章而变之,

以作转纽。…独旦?二字,为下…日?、…夜?、…百岁?

之引端。篇法于诸诗中别出一格。

《绿衣》只是简单的重章叠句。

2、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据记载:当年北宋进士王方将自己年仅16的爱女王弗嫁给了年少才俊的苏轼,才子佳人,珠联璧合。王弗为人“敏而静”,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诗词赏析,苏轼都能从王弗那里得到不同的惊喜。

可惜红颜如花,流年似水,人生最难躲开的却是命运的无常。虽然拥有了绚烂的开始,却没能走向隽永的结局,王弗的病逝将两人十一年的幸福终结于此。“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在王弗去世后的第四年里,苏轼续弦,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偶尔的恍惚中他似乎又能看到曾经的幕幕往事。

王弗祭日十周年,苏轼梦魂相绕,夜半惊醒。他惶惶四顾,王弗对镜梳妆的样子已经消失了。伸手一拭,双鬓已经被眼泪浸润。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他的沉痛难忍。

苏轼深情一片的样子被身后的王闰之看在眼里。她能体会到苏轼的轻叹,和感受到自己泪花落地的声音。她是一个韶华已逝的村姑,苏轼中年后颠沛流离,她一路陪伴,无怨无悔25年。岁月毕竟一条脉脉流淌的河,当苏轼好不容易从旧梦中走出,伸手想要抓住眼前的光阴时她却悄然离去。她的早逝让苏轼在遍地落英中。再次看到岁月的沧桑与残酷。

白描:生死一别已经十年,王弗化作思念,淌进他的血液,于是思念上了瘾,,越想不去思念,王弗的温柔典雅

却又挥之不去,于是日日夜夜都是折磨。想到妻子的

孤坟远在千里,她是否孤独呢?此刻孤独的自己没法

和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

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你不在,这

人世间都是苦难。时,空,生死都难以跨越,只好乞

诸梦中相会。

虚实结合:梦中见到妻子,还是以前的光景,相对无言泪落千行。醒来后呢?这现实的巨大落差………

尾句作者感慨,对方也会如此为怀念自己而悲伤

的吧。以景结情,余音袅袅。

祭亡妻同安郡君文

维元佑八年,岁次癸酉,八月丙午朔,初二日丁未,具位苏轼,谨以家馔酒果,致奠于亡妻同安郡君王氏二十七娘之灵。

呜呼!昔通义君,没不待年。嗣为兄弟,莫如君贤。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从我南行,菽水欣然。汤沐两郡,喜不见颜。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10年后,苏轼去世,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王闰之终于和苏轼合葬一处。

元稹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遣悲怀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译文:

你委身下嫁于我这个任何事情都不顺遂的家伙。(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

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你买酒,你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你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你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出神。

而今呢?我已经有了荣华,却少了你一道共享。频繁的祭奠愿安息。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你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而你做过的针线活不舍得施舍却又想逃避。

每看到你的婢仆,想到你,对婢仆也平添哀怜啊。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

我们同贫贱共患难,永诀未享荣华,悲甚!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译文:

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

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巧比曲喻: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

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元稹、苏轼比较阅读

相同:多白描。苏轼的词真实情景,明白如话,而元稹的诗用笔干净《遣悲怀》追忆妻子生前艰苦处境和夫妻情

爱,再写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这样的朴素

自然却表达出了真挚的情感。

不同:①朝代的不同。从时间上说元稹是唐代诗人,苏轼是宋代大家。这决定了潘岳首创悼亡诗体下,影

响了元稹。他的《遣悲怀》是继承也是发展,独

执牛耳,以致后人难以为继。

②体裁上的不同。接上,因此苏轼改用词的形式表现,反成悼亡词的首创,具有古诗和律诗难以产生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悬的艺术魅力。

③内容上的不同,元稹重在回忆,由回忆写哀思,

后《离思》则是重在比较,而苏轼是通过梦境与情节表现哀思。

④表现手法的不同。元稹多用典:第一首以东晋宰

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意说对方委身下嫁,第三首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离思》中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暗喻手法高绝。或巧比曲喻,失去心爱的她不想看别的花,别的女人了,更比较下显其哀思之深。而苏轼多虚实结合,将眼前,梦境,未来融为统一。

⑤特点:元稹比苏轼更细腻,而苏轼的词更悠长,

构思精巧,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起伏,下片写梦中悲喜,末三句写梦后叹。情节有起有伏,感情有喜有悲。而元稹的诗一悲到底,第三首中诗人故作达观,却透露无子丧妻之苦。从绝望中有了希望,系于夫妇同葬,但是死者已矣,既虚无缥缈,过去的一切也无法补偿。最后逼出

一个无可奈何的方法:终夜开眼报答你的未展眉!

诗情越转越悲。另有一番风景。

3、为薛台悼亡(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

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

月冷空房不见人。

译文:

一边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夜晚手拉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园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没有看见任何人。

4、沈园二首(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作者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

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红酥手》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沈园二首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

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赏析:

他这次重回阊门思念伴侣的感慨。“阊门”,苏州城的西门。说他再次来到阊门,一切面目皆非。因为前次妻子尚在,爱情美满,便觉世间万事都是美好,这次妻子已逝,存者伤心,便觉万事和过去截然不同。即与我同来的人,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

我像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白发苍苍,老气横秋;又像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不知所止。寂寞之情,溢于言表。词的过片“原上草,露初晞指死亡。晞,干掉。古乐府<薤露>有:“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用草上露易干喻人生短促。下片接着:“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二句,写面对着故居新坟,他感慨万千,既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雨打南窗,声声添愁。如今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裳呢?这词末二句,应是全词的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地方。“旧栖”、“新垄”、“空床”、“听雨”,既善于描出眼前凄凉气氛典型环境,也抒发了寂寞痛苦深情。从末句“挑灯夜补衣”的典型细节往事描写上,可见妻子勤劳贤慧,对丈夫温存体贴。这种既写今日寂寞痛苦,复忆过去温馨,终见夫妻感情深厚,情意令人难忘。回肠荡气,十分感人。

西方

在西方,悼亡诗也被译成挽歌,哀歌,是哀悼个人之死,群体之死,乃至整个人类之死的诗作。

如弥尔顿的《黎西达斯》(Lyidas,1637)是诗人对同学、密友爱德华·金(Edward King)的哀悼之作。金和弥尔顿就读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两人都是诗人、学者和有事业心的好青年,是校方精心培养的牧师人才。金在163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在原校深造,准备做牧师,不幸的是,金于1637年夏天利用暑假去爱尔兰访友,在威尔斯港外船破人溺。弥尔顿非常伤心,写下了这首哀歌,其前面部分如下:

Yet once more,O ye laurels,and once more,

Ye myrtles brown,with ivy never sere,

I come to pluck your berries harsh and crude,

And with forced fingers rude

Shatter your leaves before the mellowing year.

Bitter constraint,and sad occasion dear,

Compels me to disturb your season due;

For Lycidas is dead,dead ere his prime,

Young Lycidas,and hath not left his peer.

翻译:我再一次来,月桂树啊,/ 棕色的番石榴和常青藤的绿叶啊,/ 在成熟之前,来强摘你们的果子,/ 我不得

已伸出我这粗鲁的手指,/ 来震落你们这些嫩黄的叶子。/ 因为亲友的惨遇,痛苦的重压,/ 迫使我前来扰乱你正茂的年华;/ 黎西达斯死了,死于峥嵘岁月,/ 年轻的黎西达斯,从未离开过本家。(朱维之译)

通过对亡友的哀悼,弥尔顿似乎成熟了许多,在结尾处暗示出要告别以前的诗歌创作风格,准备走向革命战斗的诗歌新草地:

And now the sun had stretched out all the hills,

And now was dropped into the western bay.

At last he rose,and twitched his mantle blue:

Tomorrow to fresh woods,and pastures new.

翻译:夕阳西下,把群山的影子拉长,/ 射进西边深山中的凹地。/ 他终于站起来,抖抖蓝色的斗篷,/ 明天将奔向清鲜的树林和新的草地。(朱维之译)

又如莎士比亚《无事生非》中的一段歌,这是阿拉冈亲王唐佩德娄的仆人巴尔萨泽的一段唱词。歌的特点是反复重复一些词句:Sigh no more,ladies,sigh no more,Men were deceivers ever;

One foot in sea,and one on shore,

To one thing constant never.

Then sigh not so,

But let them go,

And be you blithe and bonny,

Converting all your sounds of woe

Into Hey nonny,nonny.

Sing no more ditties,sing no mo

Of dumps so dull and heavy;

The fraud of men was ever so,

Since summer first was leavy.

Then sigh not so,

But let them go,

And be you blithe and bonny,

Converting all your sounds of woe

Into hey nonny,nonny.

(William Shakespeare:Much Ado About Nothing,Act II,Scene III)

翻译:别再叹气,小姐们,别再叹气,/ 男人总是要欺骗;/ 一脚在海里,一脚在陆地,/ 永远不会专一不变。/ 那么就别长吁短叹,/ 让他们去胡搅乱干,/ 你自己要欢天喜地,/ 把你的哀声一变 / 而为“海侬呢,海侬呢。”//别再唱歌,别再唱 / 这样沉闷悲苦的歌;/ 男人的欺诈总是

中国古代十大悼念诗词

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译文】: 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 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 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 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背景】: 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衣 ——诗经·邶风#

诗经名句

诗经名句 文章类型:诗词赏析文章来源:天诺时空 诗经名句赏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翻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2.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翻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翻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翻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翻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翻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翻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翻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翻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和玉器媲美。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翻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翻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翻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1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翻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1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翻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5.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翻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6.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翻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17.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翻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8.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翻译: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19.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翻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20.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40个经典诗经名字欣赏x

40个经典诗经名字欣赏 / 中国自古就有取名寻《诗经》出处的传统,一个气质优雅,出自经典、拥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好名字,会让人平添几分敬意。如果你想为宝宝取个文雅的好名字,又不想自己钻到故纸堆里费尽心机地查找,就看看这篇好名字大全,为你参谋一下!男孩和女孩取名大全为你筛选了40个男孩和女孩的好名字,全部出自《诗经》经典名篇,在这里你一定能够为宝宝找到一个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好名字!如果细心一点,你还能从中发现好多“大名鼎鼎”的名人的名字呢。 1、朝宗百川归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 2、管彤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3、孔阳十分鲜明耀眼。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4、清扬形容女子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5、震烨烨:火盛,明亮,引伸为“光辉灿烂”。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十日之交》“烨烨震电”。 6、周翰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源自《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7、斯年形容长远的年代,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大雅·下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8、煦涵意为滋润养育。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张说《大唐祀封禅颂》:“菌蠢滋育,氤氲涵煦。 9.星轩指轩辕星官。古代以其中一颗大星为女主的象征。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10.星阑指夜将尽。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南宋谢灵运《夜发石关亭》诗:“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11.若飞若飞,形容快捷迅速,像飞一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木兰辞》:“关山杜若飞”。 12.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诗:“属我嵫景半,赏尔若光初。” 13.星驰形容速度很快。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14.胜蓝比喻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15.馨逸香气喷溢。适用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兰熏麝越,自成馨逸。” 16.腾起升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初去之日,唯见白云腾起,从暮至旦,如是数十处。” 17.腾文呈现文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唐李白《明堂赋》:“冠百王而垂勋,烛万象而腾文。” 18.腾扬翻腾上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曹丕《济川赋》:“濞腾扬以相薄,激长风而

元稹诗词选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一作:画箧)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离思五首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兔丝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春鸠 春鸠与百舌,音响讵同年。如何一时语,俱得春风怜。 犹知化工意,当春不生蝉。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 芳树 芳树已寥落,孤英尤可嘉。可怜团团叶,盖覆深深花。游蜂竞钻刺,斗雀亦纷拏。 天生细碎物,不爱好光华。非无歼殄法,念尔有生涯。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 清池养神蔡,已复长虾蟆。雨露贵平施,吾其春草芽。 种竹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分流水 古时愁别泪,滴作分流水。日夜东西流,分流几千里。 通塞两不见,波澜各自起。与君相背飞,去去心如此。 和乐天秋题牡丹丛 敝宅艳山卉,别来长叹息。吟君晚丛咏,似见摧颓色。欲识别后容,勤过晚丛侧。

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

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六年春遣怀八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在元和六年(811年)春为其原配妻子韦丛写的一组悼亡诗。这八首诗写得曲折有致,情真意切,沉痛感人。六年春遣怀八首元稹 其一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 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 其二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高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其三 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 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 其四 婢仆晒君馀服用,娇痴稚女绕床行。 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其五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傍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其六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 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其七 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 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 其八 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 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元和四年(809年)七月,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去世,死时年仅二十七岁。韦丛死后,诗人陆续写了许多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六年春遣怀八首》是他在元和六年(811年)春写的一组悼亡诗。 翻译 其一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身处贬所,睹旧日衣物而伤情。活着的我是受伤的鸟仿佛笼中之鹤,辞世的你是沉埋的剑化成泉下之龙。你裁制的棉被枕头都还存在,还有衣裳可是裁制人不见了。这是诗人于元和六年春写的一组悼亡诗,当时正被贬江陵。 其二 元稹的诗平易浅切,这在其他题材的诗歌中,艺术上往往利弊得失参半。但就这首诗而论,这种平易浅切的风格倒是和诗所表达的内

诗经离骚名篇名句精选赏析

诗经离骚名篇名句精选赏析

诗经名篇欣赏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 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或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名篇欣赏 1.关雎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1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雎鸠和鸣声。雎(jū)鸠:水鸟名,即鱼鹰。 一名王雎。相传这种鸟雌雄有固定配偶,古人称为贞鸟。 ②洲:水中陆地。③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丽的样子。 淑:品德善良。④君子: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好逑(qiú求):好的配偶。逑,配偶。⑤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荇(xìng杏)菜:一种水生 2

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原文和赏析

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原文和赏析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仿佛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周南·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一章四句是总述,写小伙子“在河之州”由关雎之声而引

起对漂亮苗条的姑娘的爱慕之情。“睢鸠”预示着男女感情的和谐专一。 第二章八句写求爱、思恋过程,“君子”想追求“淑女”,但却“求之不得”,陷入了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八句主要是写抒情主人公的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和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诗写一个妇人思念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她想象丈夫执殳前躯,气概英武,颇有一些骄傲之感,但别后刻骨的相思却是够受的。在她寂寞无聊的生活里,那相思不但丢不开,甚至倒成为她宁愿不丢开的东西了。 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久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有好处的资料。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励志名句赏析及翻译

诗经励志名句赏析及翻译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中有很多经典名句,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诗经励志名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这些诗经励志名句及翻译! 诗经励志名句赏析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让我时刻放心上。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9.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译: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①[投]这里指赠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报]回赠。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①[临]来到。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①[靡]没有谁。②[鲜(xiǎn)]少。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中国古代十大悼亡诗

中国古代十大悼亡诗 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葛生 ——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译文】: 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 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 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 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背景】: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衣

诗经离骚名篇名句精选赏析

诗经名篇欣赏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或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名篇欣赏 1.关雎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1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雎鸠和鸣声。雎(jū)鸠:水鸟名,即鱼鹰。一名王雎。相传这种鸟雌雄有固定配偶,古人称为贞鸟。②洲:水中陆地。③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丽的样子。淑:品德善良。④君子: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好逑(qiú求):好的配偶。逑,配偶。⑤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荇(xìng杏)菜:一种水生植物,花叶浮水丽,嫩叶可食。⑥流:顺着水流之势去采。⑦寤:醒着。寐:睡着。⑧思服:思念。⑨悠哉:思念又深又长的样子。⑩辗转反侧:即翻来覆去,卧不安席。(11)友:亲爱。(12)芼(mào冒):选择。 导读 《关雎》是《诗经》首篇,历来学者都很重视,自汉以来的多数学者认为是歌颂“后妃之德”。但就该诗本义来说,这是一首一位青年炽热地追求一位美丽善良

《诗经》名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在河的中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我曾经对你说过,我愿意握着你的手,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下面是元稹菊花古诗 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 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 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 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 无人不晓,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 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
1/5

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 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 字写赏菊兴致之浓, 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 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 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 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 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 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 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 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 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 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 《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 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 但用笔巧妙, 别具一格, 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 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 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 绘具象之后, 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 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2/5

决绝词元稹

决绝词元稹 引导语:《古决绝词》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词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词。古决绝词 唐元稹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 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 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 对面且如此,背面当可知。 春风撩乱伯劳语,况是此时抛去时。 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 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 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 噫春冰之将泮,何予怀之独结。 有美一人,于焉旷绝。 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 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 矧桃李之当春,竞众人而攀折。 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皑皑之如雪。 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 已焉哉,织女别黄姑。 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 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 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 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 生憎野鹤性迟回,死恨天鸡识时节。 曙色渐曈曈,华星欲明灭。 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时彻。 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天公隔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情感世界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好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从考证了,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元稹死因 元和六年(811年),裴垍去世,元稹为了谋求仕进,转而依附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出入于魏弘简宅第,为时论所鄙。元和九年(814年)严绶奉命讨伐淮西吴元济,宦官崔潭峻随作监军,元稹随军前往。元和十四年(819年)穆宗即位之初大赦。元稹就因回朝述职的崔潭峻之荐,被提升为库部郎中、兼“知制诘”,参与诏书的草拟。 唐朝诗人元稹长庆元年(821年),元稹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为朝臣所轻视。一日中书省同僚一起食瓜,武儒衡一面挥扇驱蝇,一面斥叱:“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听了脸色大变。是年(821年)十月,裴度上表抨击元稹与知枢密魏弘简阻挠讨伐幽州军事,稹出为工部侍郎。

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诗

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诗 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出自《离思五首》(其四),为大诗人元稹悼念亡妻韦丛之作,以至美之景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不尽情思久藏心底,因与韦丛的相识而使其自此对其他女人不屑一顾。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然而,韦丛去世后两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 潘岳《悼亡诗》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明月何胧胧。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睹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慙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此诗为悼念亡妻杨氏而作(共三首),作者乃西晋潘岳,即美男子潘安。诗中哀思淋漓倾注,可见其情自深。 杨氏(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卒于元康八年(298年),此诗应作于299年。此后其小女金鹿夭折(《金鹿哀辞》),外甥杨绥又辞世。在这种时候,潘岳居然再婚了。对亡妻同样深情至深的还有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苏轼对亡妻之思念不可谓不深入肺腑。该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然而在此七年之前(1068年),苏轼便已迎娶王闰之。王弗,青神进士王方之女,才女,16岁与东坡结发。26岁逝世。她死后三年,苏轼迎娶了她的堂妹,22岁的王闰之。王闰之陪伴东坡走过了人生最重要的25年,死后二人合葬。 当然还有小苏轼26岁的王朝云,苏轼的红颜知己,他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1096年),即先于苏轼病逝。被贬南方,随侍左右的是谁,《卜算子》词,幽人独往,暗含的是谁?再读《江城子》,深入肺腑的思念,已让人无由再问。 杨氏,也是豪门出身,嫁给了锦帽华服,风采倾城的美男子潘安。帅哥是靠不住的,何况是郑果盈车的帅哥。所以“轻躁”、“好利”的轻薄才子,死于八王之乱,留给后世无限感叹。杨氏死后不久,潘安转眼就携了新人笑。他更坦承自己对女人的爱只是因为她们的美色。也因此,美男子的称号比他的诗名更有影响力。让人忘了是他开创了悼亡诗的先河。一世繁华也罢,昙花一现也罢,谁不知悼亡诗中,是凄凉的哀愁。多少烟花般的过往,洗不去陪伴他颠簸于官道的途中那个熟悉的身影。韦丛,太子少保韦夏卿小女,没有势利,没有贪婪,没有嫌弃,20 岁下嫁元稹。 27 岁辞世。这年元稹 31岁。也是这年,他在成都认识了薛涛,一个大他 11 岁但懂他诗的女人。于是有了举世闻名的《莺莺传》,即后世戏曲《西厢记》。誓不再娶的元稹,宦游各地的情史,以及他走政治路线的门阀婚史,长期为人诟病。说他可以在彻底的欢娱之后彻底地放弃,一生都是高尚君子。而那些曾与他情深似海的女人,在短暂的欢娱之后,无一例外地在蒙羞的寂寞中度过余生。我们没有理由让丧妻的人不再续弦,没有理由苛责誓不再娶的决心一定维持百年,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曾经沧海的元稹,他最初的美好,是永远的韦丛。

元稹的诗有什么样的特点

元稹的诗有什么样的特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 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 犍十四世孙。小编整理的元稹的诗的特点,供参考! 元稹的诗有什么样的特点 元稹和白居易 是好朋友,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文学主张与白居易相近,提 倡杜甫 “即事名篇, 无复倚傍”的精神, 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写过一些 《乐 府古题》和《新题乐府》,借用乐府的体裁,自出新意,借以“讽当时之事,以 贻后代之人”。他还写过不少古诗 和律诗,其中也有讽刺现实的,称作“古讽”、“律讽”。此外,他还写过 不少古今体艳诗和悼亡诗,言浅情深,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他的《离思诗其四》、《遣悲怀三首》都是其悼亡诗中的名篇。其中诗句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 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 元稹的诗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在诗歌 形式上, 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 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 韵同而意殊。 有《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 100 卷。 元稹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 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 腐 朽,但深度广度都不及白居易。诗的风格与白居易相近,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 一、元稹生平简况 元稹,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 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 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 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
1 / 11

元稹悼亡诗

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⑴,自嫁黔娄百事乖⑵。顾我无衣搜荩箧⑶,泥他沽酒拨金钗⑷。野蔬充膳甘长藿⑸,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⑹,潘岳悼亡犹费词⑺。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⑻。[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⑷泥:软缠,央求。⑸.藿:豆叶。⑹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⑺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⑻同穴四句:希望死后与妻同葬一处。又希望来世再为夫妻。但这些希望都难以实现。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彻夜难眠,以刻骨铭心的苦苦思念来弥补她生前所经受的艰难困苦。[2] 译文 其一:她如同谢公最小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了我这样的贫士百事都不顺遂。见我身上没有替换的衣衫,她到处搜寻翻箱倒柜。我款款地缠着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的金钗将酒换回。用豆叶一类的野蔬充饥,她却吃得十分甘美;没有柴薪,她就靠古槐的落叶作炊。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独自享受着荣华富贵;却只能常请僧道来超度亡妻,多献丰厚祭品聊表我一片情意。其二:往昔我们戏言过身后的事情,今天都一一来到了眼前。她穿过的衣裳施舍给别人,早已没剩下几件;她留下的针线,我封存起来不忍看见。想着我们旧日的情意,对婢仆也格外爱怜;感慨她跟我受尽贫苦,梦中我为她送去钱财。我知道夫妻永诀人人都一样地伤怀;像我们这样的贫贱夫妻,百样事便能有百种悲哀。其三:我独自闲坐愁思万端,悲叹她困顿的平生和我孤凄的目前;人寿有限,一生能有多少时间!行善的邓攸没有儿子,想来想去知道是命中注定;潘岳写下哀切动人 的悼亡诗篇,可惜死者并不能知情。夫妇同穴的夙愿是多么渺茫,要实现已没有什么希望;若打算结缘于来世,更加是虚幻的梦想。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苦苦地把她思念;这样来报答她的厚恩,补偿她生前愁眉未展的遗憾。[3]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