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汉语教学论

对外汉语教学论

对外汉语教学论
对外汉语教学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引言

【课堂互动】

1、你选择对外汉语专业的初衷是什么?

2、有人说“对外汉语教学只不过是…小儿科? ,只要会说汉语就可以当对外汉语教阿师”,对此你有何看法?

一、学科名称:【了解】

1、“对外汉语教学”

(1)定义: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对母语非汉语的海外华人的汉语教学);(82年提出)——《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2)评价:

①迄今使用最为广泛的名称;

②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涵盖在国外的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Chinese Teaching)

(1)评价:

①优点:弥补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局限性;

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容易与国内的母语教学相混淆(故,常在前加“世界/国际”予以限制)(2)各国各地的具体叫法:

美国——中文教学;日本——中国语教学;台湾——华语\文教学;

【课堂思考】:

“华文\语教学”和“(国际\世界)汉语教学”的英文翻译都是“Chinese Teaching”,请问这两者之间有否区别?

【参考答案】:

前者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海外华裔子弟,他们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学习内容除了汉语言以外还包括大量的中国文化传统知识;

而后者则主要是非华裔的汉语教学,学习内容以语言为主体;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CSL)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1)评价:

①优点:准确地反映了学科性质,既包括了在中国国内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又包括了在国外的汉语教学。

②不足: A.名称太长,使用不太方便;B.包括了对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4、对外汉语教育学Chinese Education to Foreigners

【课堂思考】:“教育”与“教学”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教育”不同于“教学”,教育可以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在教学论中主要指学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活动,

而“教学”则通常专指课堂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5、汉语国际教育(国际汉语)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

二、重要的术语【识记】

1、“第一语言” 和“第二语言”

first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1)【思考】:命名理据:根据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

(2)各自定义:

①“第一语言”:就是人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②“第二语言”:是指在人们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在应用语言学领域里,通常把第一语言之外的语言统称为第二语言。

2、“母语”和“外语” mother tongue foreign language

(1)母语:从亲属的角度,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

(2)外语: 从国别的角度,一般指外国的语言。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这一组术语通常是根据民族界限来区分的。

(1)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

【注】:一般而言,“本族语”与“母语”可通用;但严格地说,“本族语” ≦“母语”

(2)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语言。

【注】: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4、目的语(target languange):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课堂判断】:

①母语就是第一语言。

②外语就是第二语言。

③对于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生而言,汉语都是他们目的语。

【课堂拓展】什么是“双语”或“多语”现象?

【参考答案】:是指这样的一种情况: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二语言,而且这些与第一语言一样,都达到了熟练运用的程度。

三、对外汉语不是“小儿科”【理解】

首先,教学对象主要是外国人,学生个体情况较复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国内的语文教学有所不同;

其次,已有的母语规则的负迁移;

再次,汉语言自身的特点;

1、关于“迁移”:【识记】

原本是心理学上的术语,后来被借用到语言学里。

(1)“负迁移”:是指“已经学习或掌握的知识、技能对于即将学习、或者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所产生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2)“正迁移”

2、汉语自身的特点【回顾】(对比印欧语言)

(1)语音方面:

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有四个声调:音节界限分明、音乐性强、抑扬顿挫

(2)词汇方面:

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②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③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来构成新词;

(3)语法方面:

①以语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

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③词类和句法成分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四、对外汉语教师应备的素质【理解】

四个字——“能说会道”

1、“能说”:

(1)普通话标准;

(2)外语口语流利;

2、“会道”:

(1)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

总结:本节的知识点

一、学科名称;【了解】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华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学、国际汉语

二、几个重要术语;【识记】

第一\二语言、母语和外语、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目的语、正\负迁移

三、对外汉语不是“小儿科”;【理解】

对象特殊、负迁移、汉语特点

四、对外汉语教师的应备素质;【了解】

能说﹢会道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体系及发展概况

【知识目标】

1、对外汉语的学科性质;【理解】

2、语言学的学科分类;【了解】

3、对外汉语的学科归属;【识记】

4、语言教学的研究内容;【理解】

5、对外汉语的理论基础;【识记】

6、对外汉语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征;【了解】

7、对外汉语的教学类型和教学阶段;【了解】

8、国内汉语教学的现状与趋势;【了解】

一、对外汉语的学科性质:【理解】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1、技能课、工具课;

2、文化因素的教学是为语言教学服务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1、不同于汉语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

2、有自身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

再次,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1、受第二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制约;

2、也受汉语自身规律的制约;

最后,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课堂思考】:

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有哪些?

提示:可从语言的三要素角度来思考:(1)语音;(2)词汇;(3)语法;

此外,由于汉字属于意音文字,不同于音节文字,所以汉字也是学习的难点。

参考答案:

1、语音方面,四声以及特殊的音变(变调、轻声和儿化)几乎是所有外国学生的难点。部分国家的学生在区分翘舌和平舌音(韩国学生)、送气和不送气音(英美学生)、以及u和ǖ(日本学

生);

2、词汇方面,同义词、近义词以及各种熟语(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是外国学生学习的普遍难点。另外,在进行汉外词汇翻译时,同中有异的地方也是留学生们容易犯错的地方。

3、语法方面,上节课也提到了,实词的多功能性(即:词类与语法成分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

应关系)、量词、虚词、语序以及各种特殊的句式和结构等都是留学生的难点。

4、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笔画多、结构复杂,难认、难写、难记。

二、语言学的分类:【了解】

三、对外汉语的学科归属:【识记】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的基本属性,显而易见地应属于语言学范畴,更确切地说是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

↙↘

汉语教学外语教学

↙↘

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中国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人的汉语教学

【补充】:关于“应用语言学”

1、定义:狭义:特指第二语言教学。

广义:是指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

2、研究内容:

语言教学

语言规划

本体语言学同现代科技的关系

广义的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内容。

四、对外汉语的理论基础【识记】

1、语言学(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

2、教育学;

3、心理学;

4、文化学;

5、社会学;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四个层面:【拓展】

五、语言教学的研究内容【理解】

六、对外汉语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征【了解】

七、对外汉语的教学类型和教学阶段【了解】

(一)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

1.汉语预备教学?a是最早的教学类型;

2.汉语进修教学?a是非学历教育;

(1)汉语短期强化教学— 1到8周;(2)汉语长期进修教学— 0.5年到3年

3.汉语言本科教学—始于1978年

下设汉语言文化、商务\经贸\旅游汉语等方向。

(二)国外的汉语教学:

1.少儿教学

2.大学教学

3.其他成人教学

【补充】关于“学历教育”:

1975年,北京语言学院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

1986年,北京语言学院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

1997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补充】关于“师资建设”:

1983年,北语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1997年,北语建立带有对外汉语研究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专业。

2007年,24所大学试点招收“国际汉语教育硕士”

(三)对外汉语的教学阶段【了解】

1、教学阶段划分的依据:

(1)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2)便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2 、各教学阶段的名称:

(1)初级阶段:

①教学对象:汉语零起点或HSK未达到五级的学生;

②教学目标:使其汉语水平达到HSK五级。

语言知识的学习:语音、词汇、汉字和语法

语音方面,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全部声、韵、调及其配合规律,发音基本正确。

词汇与汉字方面参照:《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语法方面参照:《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

言语技能:听、说、读、写、译

交际范围主要是基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和学习场合。

③课程设置:

必修课是围绕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来设置的,一般是初级汉语综合课、初级汉语听力、初级汉语口语、初级汉语阅读、初级汉语写作等;

选修课可以围绕语音、汉字、语法、说话等方面的训练来设置,如汉语语音入门、汉字入门、语法练习、看图说话、写作入门等。

④教学原则:

各阶段共有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

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尽量避免使用学生的母语或其他媒介语。

初级阶段原则:

注重基本语言要素的教学;

听、说、读、写并重,听、说领先,教学活动交际化。

(2)中级阶段

①教学对象:达到HSK五级、六级和七级水平的学生

②教学目标:达到HSK八级水平

③课程设置:围绕进一步提高学生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

必修课是实现本阶段教学目的的根本保障;

选修课用以满足部分学生补差补缺或个人兴趣。

④教学原则

A.重视语用规则的教学;

B.注重语段篇章教学;

C.增加主观性练习量。

(3)高级阶段

①教学对象:达到HSK八级的水平

②教学目标:使之达到HSK十一级水平。

③课程设置:

必修课:“高级汉语综合课” 、“高级汉语阅读”、“高级汉语写作”、“高级汉语口语”、“高级汉语视听”等。

选修课:如“翻译训练”、“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修辞”、“中国概况”等。

④教学原则

A.继续贯彻以言语技能训练为核心;

B.加大交际文化知识教学的力度;

C.加强语段、语篇训练;

D.加强教学材料和训练真实性。

【补充】:关于“HSK”(超级链接)

1、定义:

HSK是汉语水平考试(hàn yǔshuǐpíng kǎo shì)的缩写。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2、等级:四等11级

四等是:基础、初等、中等、高等

11级是:1—3 3—5 6—8 9—11

八、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与趋势【了解】

(一)国家加强领导和管理

(二)体制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

1、教学体制多层面、多渠道、多层次:

(1)学历教育日趋完整;

(2)非学历教育类型多样;

2、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1)国内高校、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数量逐增;(2)“汉语热潮”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三)HKS进一步推广,研发力度加强;

1、HSK主干考试影响力渐大;

1990年,HSK正式在国内推广,1991年推向海外。每年6月和10月各举行一次(国外考试委托当地高校或学术机构承办。)

2、HSK专项考试正在研发中;目前,已经确定的专项考试有:

南师大研发的HSK(少儿)北大研发的HSK(商务)

首都师大研发的HSK(文秘)上海师大研发的HSK(旅游)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更加广泛;

(五)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汉语中心

(六)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改善和扩充对外汉语本科专业;

2、培养更多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3、继续搞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七)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

(八)教材开发有了新突破

(九)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评优工作

目前在教学研究上存在的问题【了解】

①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尚无重大建树;

②在教学实践上尚无重大突破;

③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有待于现代化;

④研究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⑤从业人员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时间难以保证;

⑥在社会上有广泛、深刻影响的本学科研究成果不多。

就总体情况而言:

A.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非普遍教授语言”。

B.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学科。

C.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是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

第二节知识点【总结】

1、对外汉语的学科性质;【理解】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思考】: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有哪些?

2、语言学的学科分类;【了解】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超级链接)

3、对外汉语的学科归属;【识记】应用语言学

4、语言教学的研究内容;【理解】几个核心、两个基本

5、对外汉语的理论基础;【识记】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现代教育技术

6、对外汉语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征;【了解】

7、对外汉语的教学类型和教学阶段;【了解】国内、国外;初、中、高级;教学大纲;HKS

8、国内汉语教学的现状与趋势;【了解】九大现状、六大问题、持续发展孔子学院

第二章语言与文化

知识目标:

1、语言的定义和特征【了解】

2、文化的定义、分类及特征【了解】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理解】

4、语言交际文化的体现;【理解】

5、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掌握】

第一节语言

一、语言是什么?【理解】

(1)从属性,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

(2)从功能上看,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从结构上看,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它包含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要素。

【思考】:

(1)低等动物界有语言吗?

(2)除了语言以外,人类还有哪些其他的交际手段?

(3)点头以及感冒时的咳嗽和打喷嚏是语言吗?

二、语言的特征:【理解】

1、符号性和系统性;

2、任意性和线条性;

3、稳定性和发展性;

4、传承性和交际性;

5、民族性和地区性;

第二节语言与文化

一、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除了语言本身还要学习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交际能力中所包括的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均与文化密切相关。

第二,对外汉语教学要培养的交际能力实际上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需要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指导语言教学。

第三,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一般都要求更多地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甚至要学习专业性的文化知识。

二、文化的定义与分类

(一)定义

在古汉语中,“文化”的基本含义是文治教化,跟“威武”相对。

英语中的culture来源于拉丁文cutura,原义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

还有些学者认为,“文化”是特定发展阶段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二)分类

1、黎天睦(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

大写字母C文化:即正式文化,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

小写字母c文化:即普通的社会习惯。

2、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

观念文化(心态文化):主要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如宗法制度、姓氏制度、婚姻制度、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官制、兵制等等。

器物文化(物态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体存在,如园林、住宅、服饰、烹饪、器具等等,它们是人的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

行为文化: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3、张占一(从语言教学的角度):

知识文化(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主要指经济、政治、地理学、历史学、文艺等。交际文化(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主要指暗含在语言内的文化因素。

三、文化的特征民族性、社会性、系统性、阶段性

四、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掌握】

(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分割;

(二)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三)语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语言交际文化

“语言交际文化”就是这种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一)词汇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二)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三)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六、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1、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2、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

3、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4、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5、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

(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掌握】

1、观光期

2、挫折期

文化休克(Cutural shock)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

3、逐渐适应期

第三阶段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期,语言熟巧就在这一时期出现。布朗把这一时期叫“文化关键期”。(Cultura critical period)

4、接近或完全复原期

(三)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1、尊重不同的文化

2、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3、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4、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5、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第三章第二语言习得

第一节学习和习得

一、“学习”和“习得”learning acquisition

1、定义:【识记】

“习得”:是指在周围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某种能力;

“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通过老师的专门指导,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得某种能力。

2、克拉申的观点【了解】

(1)习得是无意识的过程,学习是有意识的过程;

(2)不但幼儿有语言习得,成年人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也有语言习得;

(3)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和习得两者相互独立、毫不相干。

(4)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和习得缺一不可,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的作用是用来监调自己的语言。

【相关评价】:

观点(1)、(2)被广泛认同;观点(3)遭批判。观点(4)影响较大。

“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拓展】

克拉申认为成年人语言学习成绩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运用监控方法。可能的监控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过度地使用,这样往往会使语速放慢,表达不流畅,破环语言思维的正常进行;

第二种是很少使用,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者不太懂得语言规则,改正自己的错误时全凭感觉,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的学生有机会接触自然的语言环境,往往采用这种方法,他们出错的机会可能要多一些。

第三种是使用适当,语流仍然是通畅的,但由于使用了自动监调的方法,出现错误的机会并不多。

3、学习和习得的区别【理解】

(1)动机不同:

“习得”是生存本能的要求,是潜意识行为;

“学习”则是满足各种目的,是有意识行为。

(2)环境不同:

“习得”是在自然环境中,一般是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

“学习”则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中,有可能有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也可能没有。

(3)方式不同:

“习得”主要靠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来掌握;

“学习”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4)时间、效果不同:

“习得”所需的时间长、效果好;

“学习”所需的时间相对短些,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二、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1、定义:【识记】

(1)语言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2)语言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注】:掌握语言知识(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足一种内在的能力,而掌握语言交际能力则是一种外在的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外化。

2、构成因素【了解】

(1)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

①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文字)

②语用规则:就是根据语境对谈话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

(2)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

①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

②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

【注】: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

语言规则语言规则+语用规则

3、习得语言\言语的过程:【理解】

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

【注】:语言≠言语

临时语言能力:通过语言要素的传授获得的

永久语言能力:通过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操练而获得的

无论是习得一种言语现象,还是习得一种语言,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外化和内化的过程:

首先是临时语言能力的外化,转化为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进而是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内化,转化为永久语言能力。

【知识点】总结:

1、“学习”的“习得”的定义及区别;(补充了克拉申的“监控假说”)

2、“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3、习得语言\言语的过程;

第二节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

一、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理解】

1、喃语阶段(半岁到一岁)

2、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4、电报句阶段(两岁到两岁半)

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了解】

1、刺激—反应论

2、先天论

3、认知论

4、语言功能论

(三)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与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比较【掌握】

1、共同点

(1)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

(2)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联系

(3)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样几个阶段。(4)语法习得有一定的顺序。

(5)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2、不同点

(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

(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

(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了解】

(一)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看:都要遵循教学规律、按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型;

2、从学的方面看: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相似;

(二)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零起点——基本掌握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环境氛围不同:(天然—缺乏)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无迁移—有迁移作用)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耳濡目染—文化冲突)

5、教学对象不同:(本国儿童—外国\族成年人)

6、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基本一致—各不相同)

7、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

8、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同

【补充】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1、以培养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3、以集中进行强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

4、尤为重视基础阶段的教学;

5、注重语言对比;

6、存在母语对目的语的负迁移作用;

7、离不开文化教学

第三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一、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谁都无法否认。二语习得被普遍描绘成克服一语影响,逐步用目的语特征取代一语特征,并大致接近操母语者言语的过程。

对比分析作为一种跟理论密切结合的系统的方法,开始于20世纪中期。

(一)对比分析的概念和目的【识记】

1、概念:是指把两种语言进行共时比较,从而确定其异同点的分析方法。

2、目的:为了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所可能造成的影响,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

(二)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识记】

语言学基础: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对比分析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基于对语言有如下三点认识:

第一,各种语言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

第二,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都是可以描述的;

第三,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迁移的根源。

以上三点认识便成了对比分析的理论前提。

对比分析引入了迁移理论:

当母语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母语的某些经验,对目的语的习得产生启发作用,便发生了正迁移。当母语的某些特点、原有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程度上对习得目的语产生干扰或抗拒作用,便发生了负迁移。

学习目的语时要尽量利用正迁移,克服负迁移。为克服负迁移,应通过对比分析,着重找出可能发生母语负迁移的项目,在教学中做到“对症下药”

值得注意的是,对语言之间异同点的比较,应该是系统和全面的,要对两种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系统的比较。即使进行个别的或局部的对比分析也应该有系统的全局的观点,否则就容易顾此失彼。

另外,对比要有统一的标准、概念和术语,无论是在语音层面、词汇层面,还是语法层面,都要尽量确立对比的基础。

(三)对比分析的步骤与方法【了解】

对比分析一般按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

1.描写——以同一语法体系为依据,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详尽和准确的描写(description)。尤其两种语言间存在细微差别的部分要尽量描写细致。

2.选择——在不同的语言层面选择(selection)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则或结构进行对比。有一种假设认为,语言间形式或意义相近但不相同的语言项目,尤其是微殊的语言项目最易成为学习的难点。

3.对比——在对比(contrast itself)中准确找出两种语言关系中的特殊点。这取决于参照点的有效性,即具有可比性。

4.预测——预测(prediction)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和难点。

(四)对对比分析的评价【了解】

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有利于预测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

第三,有利于选择测试项目。

第四,有利于发现单语研究中发现不了的问题。

第五,对比分析所强调的对语言形式的细致分析,是每一个语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可以作为语言教学的资源和背景,在语言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局限性:

第一,对比分析只重视学生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作用,认为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迁移的根源,而忽视了语内迁移作用以及社会和心理等许多因素所产生的迁移作用。

第二,对比分析重视语言的形式,而忽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第三,对比分析虽有利于预测学生的语言错误,但对比分析对语言的错误的预测也并非完全有效。

二、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识记】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将语言错误分成失误和偏误两种。

失误(mistake):不成系统的、偶发的和无规律的,是在情绪紧张、思维混乱、交际中突然改变话题等特殊情况下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偏误(error ):只有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才会有的,是成系统的、多发的和有规律的。学

习第二语言的人只有经过反复纠正偏误,他所使用的第二语言才能逐渐接近语言的标准。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对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某种偏误产生的阶段性,等等。

偏误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使第二语言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目前中介语理论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共识:

第一,中介语是介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虽含有母语和目的语的因素,但又不属于两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

第二,中介语系统中包含了大量的偏误,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正确因素。

第三,从总体上看,中介语是一个随着学习的发展逐渐向目的语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出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偏误,绝大多数没有发展到固化的程度,是属于发展中的偏误。

三、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

(一)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识记】

“中介语”概念最早是由赛林格(L.Selinker)在1972年提出。

中介语: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独立、动态的语言系统。该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与母语和目的语两者都不相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不断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母语——中介语——目的语。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鲁健骥于1984年首次引进了中介语理论,先后发表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分析》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1987)。

(二)中介语的特征【理解】

1.可塑性:即中介语的语言规则不断修正。

如:他是高。他高。他很高。

2.动态性:中介语的规则是以渐进方式逐步扩展的,并总是处于这种状态中。

What you want What do you want

What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注】:过渡不是一下子完成的。

3.系统性:中介语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套规则。

如:他是高。

第四章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知识目标】:

1、了解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2、识记各种流派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特点;

3、理解各种流派之间的主要差异,并能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一、语法翻译法

(一)定义: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盛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二)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官能心理学

(三)教学原则:

1.以语法为中心,强调系统地语法学习

2.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

3.学习者运用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四)评价:

优点:

1.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奠定了科学外语教学的基础;

2.重视语法教学。

3.重视培养学习者充分利用自己母语作书面翻译的能力和学习者阅读能力的培养。

不足:

1.过分强调语法学习。

2.过分依赖母语。

3.过分注重书面翻译。忽视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

二、直接法

(一)定义: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不用母语,不用翻译,而是直接用目的语与客观事物相联系的教学法。

(二)历史背景:社会原因及临近科学发展的影响

(三)主要代表人物:贝力子、叶斯珀森、帕默、韦斯特、艾克斯利

(四)基本原则

1.直接联系原则

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3.以模仿为主原则

4.句本位原则

5.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

6.以当地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

(五)教学方法及过程

教师做动作,用动作配上目的语词语和句子展示教学内容教师反复领读词语和句子,并正音。操练看课本读汉字抄写句子。

(六)评价

优点:

1、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加深学生感知印象;

3、强调直接运用目的语进行教学。

缺点:

1、忽视了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

2、排斥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思考题:

比较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主要差异。

1.语法翻译法用母语进行教学,母语和外语互相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直接法教学中尽量不用母语,不用翻译,直接用外语讲练外语。

2.语法翻译发重视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而直接法主张外语教学应该从口语而不是从书面语入门,应在听说的基础上学习读写。

三、听说法

(一)定义:听说法——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用耳先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

(二)历史背景产生于20世纪美国,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军队在短期内培养大批掌握外语口语能力的军人。

(三)主要代表人物弗里斯、拉多

(四)理论基础

1.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2.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刺激(S)—反应(R)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公式:刺激(S)—反应(R)—强化

(五)、主要特点:

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六)、教学过程

口授语言材料模范记忆练习句型练习对话读、写练习(七)、评价

意义:1.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2.重视听说训练,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

3.把句型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

4.听说法教材的出版

缺陷:1.过分注重语言结构形式,忽视内容和意义

2.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

四、视听法

(一)定义: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其代表人物是:古根汉、吉布里纳

(二)产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是当时法国运用的一种对外国成年人进行法语短期速成教学的方法。

(三)理论基础

1.语言学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2.心理学理论基础心理学关于感觉、知觉的论述

(四)主要特点

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五)教学过程

语言材料的展示及感知

理解和记忆

练习和运用

(六)评价

长处:

1.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语言学习的感觉的感觉器官,通过语言和形象的结合,使学习者能直接地把所学语言同实际情景联系在一起,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2.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使语言学习同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在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不足:

1.过分强调语言材料的整体模仿学习,缺少分析和归纳的东西。

2.强调口语的训练,忽视了阅读训练。

3.更重视形式,因而从交际内容出发的要求往往不能很好地达到和实现。

思考:

听说法和视听法的异同点?

同:都重视口语教学、强调模仿;都重视句型教学、注重形式,排斥母语;

异:视听法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

视听法将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而听说法进行句型操练时脱离上下文语境。

2、视听法和听说法相比较,进步的地方在哪?

广泛地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设备,使语言和形象紧密结合。

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从日常生活情景需要出发,选择安排语言材料,比听说法更能符合学生言语交际的需要

五、自觉对比法

自觉对比法——在同母语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经过大量地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熟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与直接法对立,是古典的语法翻译法的继承和发展。

(一)产生的背景盛行于20世纪40年代的苏联

(二)理论基础

1.教育学理论基础

2.语言学理论基础

3.心理学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

(三)基本原则

1.用母语讲解外语

2.实践要有理论指导

3.理解地模仿

4.文字为基础,四会并重

5.典范的文学语言作为学习的材料

(四)评价

贡献和功绩在于:

1.引进了对比这个概念,形成了既翻译又对比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翻译法。

2.对外语教学的重大问题,都做了系统的研究。

不足之处:

1.夸大了外语课的政治作用,混淆了外语教学与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的界限。

2.重视外语知识和理论而忽视其工具作用。

思考:功能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以语言功能和意念为纲,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正确运用语言的同时还注意运用的得体性。

2.语言教学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学习目标选择语言材料,并努力使教学过程交际化。

3.强调语言交际的目的,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保持一定的容忍度。

4.重视专业外语教学,突出不同领域、范围所需目的语的特点,使教学更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也使学习者的精力和注意力相对集中,以求最高的学习效率。

六、认知法

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法体系。

(一)产生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高级外语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理论基础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S——(AT)——R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理论”——人们利用语言的规则,从有限的、基本的语言单位狗构成无限数量的、复杂的语言的系统

奥斯贝尔两种“学习”理论:——机械性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三)基本原则

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四)教学过程

1.语言的理解阶段

2.语言能力培养阶段

3.语言运用阶段

(五)评价

贡献在于:

1.把认知心理学理论、当代语言科学引进外语教学的方法体系,使之更加科学。而运用心理学理论来论述外语教学,是认知法对外语教学法最大的贡献。

2.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主体的认知心理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走向更为有效的发展道路。

不足之处:如何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还比较模糊;用认知法教外国人学外语的实践并不多。

七、功能法\交际法

功能法——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代表人物:威尔金斯,范埃克、亚历山大、威多森。

代表教材:《跟我学》

语言功能(function):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所要实现的目的,如表劝诫、介绍、请求、询问等。意念(notion):人们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如表示时间、空间、存在、数量、指代等方面的意念。(一)产生的背景欧共体的成立,需要尽快培养大批具有欧共体成员国的语言教育。

(二)理论基础

1.语言学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

2.心理学理论基础

(三)基本原则

1.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

2.以功能意念为纲,考虑交际要素

3.教学过程交际化

4.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四)教学过程

展示语言材料学习和操练自由交际及表达

(五)评价

主要特点及长处在于:

1.以语言功能和意念为纲,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正确运用语言的同时还注意运用的得体性。

2.语言教学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学习目标选择语言材料,并努力使教学过程交际化。

3.强调语言交际的目的,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保持一定的容忍度。

4.重视专业外语教学,突出不同领域、范围所需目的语的特点,使教学更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也使学习者的精力和注意力相对集中,以求最高的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语言功能和意念的范畴十分广泛,很难确定。

2.语言功能和结构在教学中的结合是一个大问题。

3.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十分宽容。这对于培养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得体性,未必有

益。

【补充】第二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

1、20世纪50年代,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深受语法翻译法影响。典型教材是《汉语教科书》。

2、20世纪60年代,侧重听说训练,将直接法与语法翻译法相结合。典型教材是《基础汉语》和《汉语读本》。

3、20世纪70、80年代,强调听说领先,深受听说法影响。典型教材是《汉语课本》、《基础汉语课本》、《初级汉语课本》。

4、20世纪80年代以后,呈现多样化趋势: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法:

A.核心原则:交际性原则

B.典型教材:《实用汉语课本》

(2)结构、功能和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

A.具体做法:以结构为基础,以功能为目的,文化因素融合在语言教学中

B.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3)科学综合的教学法

第五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知识目标】:

1、理解“总体设计”的含义和意义;

2、识记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1、什么是对外汉语的总体设计?

是根据各种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下,对教学对象、目标、内容、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定,以便指导其他环节这三大环节并使之成为一个科学、统一的整体的重要步骤。

补充: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识记】

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成绩测试

按教育性质划分:①预备教育;②进修教育;③本科教育;④对外汉语硕士博士教育

2、语言测试的类别;【识记】(水平、成绩、诊断、潜能)

(1)水平测试:

目的: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原则: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

内容:不关心测试对象的特点和他们学习的过程,它关心的是学习者在目的语上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

编制者:专门机构。

(2)成绩测试

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课型的测试,所以又叫课程测试。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目的:评估个别学习者自身学业成就,评估教师的教学成效,为教学提供反馈。

内容: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有密切的关系,测试的内容不应该超过教材、教程或大纲的范围。类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

编制者:任课教师或教学主管。

(3)诊断测试

目的: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诊断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和改进。

内容:学什么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

形式:小测验

编制者:任课教师

(4)潜能测试(学能测试或素质测试。)

目的:检查测试对象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预测学生是否具有第二语言学习能力。

内容:一般根据测量学生的模仿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需要来确定。测试用的语言必须是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语言,并在教学之前进行测试。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一、回顾现代汉语和语言学中关于语音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回顾)

(一)、语音的含义及属性:

1、含义:“语音”是由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1)物理属性:是指所有的声音包括语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都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个要素。

<思考1>:在语音的四要素中,哪一个要素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答案:)音色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因为它可以区分不同的语音,而音高、音强、音长都必须依赖于音色才能起作用。

<思考2>:在不同的语言中,各要素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同的,那么在汉语和英语中仅次于音色排在第二位的要素各自是什么?

(答案:)汉语既有字调又有句调(语调),其中“字调”是指单字的读音(即“声调”),句末的字调要受到语调的影响,但由于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所以语调就必然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只能把字调稍加改变,而不能完全改变字调。再加上声调在汉语中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我要买“杯”子。和我要买“被”子;这是一个“私”人问题。

和这是一个“死”人问题。)而声调又是由音高决定的,所以在汉语中仅次于音色的居于第二位的要素是音高;

英语也有音高的变化,但是音高的变化是以句子为载体的,所以严格地说英语没有字调,只有句调(升调和句调)。但是在英语中重音非常却重要,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e.g.con ‘duct重音在后,是一个动词表示引导、带领的意思,而‘conduct重音在前,则是一个名词,表示行为、举止的意思。)而重音是由音强决定的,因此在英语中仅次于音色居于第二位的要素是音强。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说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更注重音高的变化;而英语是一种重音语言,更注重音强的变化。

(2)生理属性:

是指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语音。(比如说元音和辅音)。

(3)社会属性: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用于表达一定的意义,用于社会交流。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一套语音系统。

(二)、语音单位:音节、音素、音位

(三)、汉语语音简介:声母、韵母和声调

<思考3>:汉语的辅音有多少个?声母有多少个?

(答案:)汉语的辅音有22个,声母有21个,因为“ng”这个辅音只能做韵尾不能做声母。<判断4>:汉语的韵母都由元音构成。(×)

(答案:)汉语的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但也有一部分里面包含辅音。哪一部分?根据韵母的组成,我们可以将其分成: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其中带鼻音韵母就包含了“n”和“ng”这两个鼻辅音。

<思考5>:在特定的情况下,汉语的声调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大家回忆一下汉语音变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变调、轻声和儿化。)具体的怎么个变法,不清楚的下去查一下现代汉语

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相结合;

1、“音素教学”

(1)定义:是指从音素入手,教好每一个音素的发音后,再过渡到词组、句子和会话练习。(2)做法:在入门阶段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参考,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地语音教学。

(3)代表教材:《汉语教科书》、《基础汉语》和《基础汉语课本》

(4)评价:

①强调对语音系统的基本训练,有利于打好语音基本功,代表了20世纪50—60年代语音教学的指导思想,对于今天的对外汉语教学仍有很大影响。

②但是忽视了汉语语音教学的交际性和艰巨性,因为即使能准确地发好每一个单音也并不一定就能在语流中正确地发音。

2、“语流教学”

(1)定义:从会话入手,一开始就教句子,在会话练习中纠正音素。

(2)做法:不设相对集中的语音教学阶段,只是在刚开始的时候用很短的时间将《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所有声韵调先过一遍,然后再把语音教学与词汇、语法和课文相结合,强调在语流中细水长流地进行语音教学。

(3)代表教材:《初级汉语课本》

(4)评价:

弥补了音素教学的不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汉语语音基本功的操练。

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将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相结合,具体做法是:

首先,以交际为出发点,在有意义的交际语流中,让学习者首先对语音和声调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然后,通过分解练习抽出语流中的音素特别是对学生难以掌握的语音和声调要进行集中操练,狠抓语音基本功;

最后,再回到词、句子和会话中进行练习,巩固音素,让学生在语流中掌握汉语语音及音变现象。

(二)、以技能训练为主,知识讲解为辅;

首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他们准确听音和发音的能力;

其次,技能的训练离不开知识的讲解。

(比如:ba 和pa,一个不送气,一个送气,在汉语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做法:(1)参照语言对比难度;

<思考6>:如果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次序先教美国学生zh 、ch、sh,然后教z、c、s这样是否合适?

(答案:)不合适,因为汉语和英语中都有s这一个辅音,而z、c的发音部位与s相同,学习难度也不是很大,但zh 、ch、sh是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没有的,而且发音部位也与s不同,所以应该先教s,然后教z和c ,最后教sh、zh 、ch。这样既照顾到了发音部位由舌尖前到舌尖后,又照顾到了发音方法由不送气音到送气音,体现了由易到难,以易带难的教学原则,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参照语言发展难度;

<思考7>:如果按照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顺序来教学生学习汉语是否合适?(答案:)通过对中国幼儿习得声调的顺序考察以及对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研究,我们发现两者的习得顺序一样:第一声→第四声→第二声→第三声。这可能是由于第一声是高平调,声带松紧没有变化,最容易控制;而第三声是降升调,声带先紧后松,再由松到紧,最难控制。

这样教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减少两个声调的混淆。教学中发现学生学第三声时常常将上升的部分发得太长,跟第二声相似。如果先将第二声掌握到一定程度,再学第三声,可能效果会好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对外汉语教学简论考试试题

2010年北京工商大学对外汉语教学 简论考试试题 (答题纸上只写答案) (写明序号、班级、姓名) 一、根据短文写教案(共40分) 目的:测试教学者对汉语词汇、语 法教学等所掌握的教学方 法运用的熟练程度。 要求:1.找出你认为重要的一个语 法点和一个词语。 2.编写一个大概10分钟左右的 教案(只写教学步骤)。 3.用3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详 细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同一个季节里 A:中国南北气候差别很大。 B:是啊,北方下大雪的时候,广州到处都开着鲜花。 A:听说新疆有的地方,有时一天的气温变化也很大。 B:我听说,那有句俗话说:“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A:真有意思。我要是在那儿,恐怕每天都会感冒的。 B:在中国,气候最好、最舒服的地方要数昆明了,那儿四季如春。A:可不是吗?要不然怎么叫它“春城”呢?

B:寒假我打算去上海,那儿气候怎么样? A:上海的冬天又湿又冷。 B:每天我都看电视的天气预报,上海气温比北京高多了。 A:北京虽然天气冷,可是屋子里很暖和。 B:上海冬天没有暖气吗? A:很多地方没有,人们常常觉得外面比屋里暖和。 B:真的吗? A:真的,去年冬天我去过一次。B:你这么一说,我都不想去了。A:别,还是去吧,大的宾馆都有暖气的。

B:听说那儿不常刮风。 A:这倒是,不过下雨比较多,出去一次,也许会把鞋弄脏的。 B:这又是一个麻烦。 A:那是小事。我想,上海的风味菜你一定喜欢吃。 B:那我秋天去吧。 二、论文(共60分) 题目: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要求:层次分明,论述详略得当,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文案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填空:2*5 1、汉语教科书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3、语言学的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历史比较语言学学派:琼斯;结构主义语言学学派:索绪尔;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乔姆斯基;功能主义语言学学派:韩礼德 4、英●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5、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建立教学论的开始。 6、习得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刺激——反应论,斯金纳;先天论,乔姆斯基;认知论,皮亚杰;语言功能论,韩礼德;社会相互作用论,贝鲁姆。 7、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名词解释:5*4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5、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因此从1982年提出一直使用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更能为大家所接受的表达法。 6、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或称“临界期”假说。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

2017.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汇总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一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一致时,学习者会很快掌握第二语言,这种迁移被称为。 2.教师教了“把”字句,给学生讲了“把”字句的基本规则,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掌握了,哪些还弄不清楚,以便进行恰当的补救。这样的测试是。 3.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和。 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5. 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提出的。 6. 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 7. 在课堂教学中,若干个教学步骤组成一个。 8. ICCAI 指的是汉语辅助教学。 9.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 10. 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的教学法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汉语教科书》B.《汉语课本》 C《基础汉语课本》D《学汉语》 12. 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外部因素中,哪一项不涉及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 A.语言环境 B.学习氛围 C.学习者的个性 D.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13.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精心整理打印版-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 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 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

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这一名称能统指以上各名称,但名称太长不上口。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前言 一、本大纲的制定 对学习者来说,其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基本言语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高级阶段则是交际能力逐步熟练的过程,是使语言成为言语习惯、言语行为的过程。在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中,更需要课堂教学的交际化,这一认识是我们多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总结。在20多年的课堂教学和教材缩写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仅理解和掌握某些词汇和言语知识是不够的,如:课文练习中的词语解释、理解重点词、近义词辨析、联词写话等练习对扩大词汇量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使用起来常常出现偏误,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语法、语义、语境的有机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编制了这部包括功能、意念、情景、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大纲《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下称《大纲》),以作为对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和规范。 二、中高级功能顶目的分类及功能大纲的等级特性 《大纲》在选择功能项目时充分考虑了交际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汉语的功能项目浩繁、复杂,功能项目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此,我们所选取的功能项目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筛选出来的。 《初级功能大纲》(杨寄洲主编)共选用121个功能项目。根据中高级阶段学习者的交际需

要,本大纲在《初级功能大纲》基础上有所增补,扩展为152项,归纳为7大类。这7大类是: l.社交活动中的表达功能; 2.对客观情况的表述; 3.对理性认识的表达; 4.对主观感情的表达; 5.对道德情感的表达; 6.表达使令; 7.交际策略的表达。 本大纲中的许多功能项目与《初级功能大纲》是共同的,其差别体现在言语形式的简单与复杂及出现的先后顺序上。有些较简单的言语形式,由于重音、语调乃至语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功能会产生变化。在中高级阶段,由于学习者的语感能力增强,对这样的言语形式,只要教师稍加提醒和引导,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我们的大纲中没有将其全部列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自行补充完善。 另外,许多功能项目用以表达的言语形式繁多,不能在初级阶段不加控制地给予学习者,需要合理地分配在不同阶段。我们的选择和分配依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编制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超纲部分浮动在20%左右。 语段和语篇所表达的功能近年来在教学中引起普遍关注。我们在编写《大纲》的过程中力图在这方面有所加强,哪怕是点滴的,或许还没被语言学界普遍承认的,只要对教学有利,也编入了《大纲》。但语段的功能多数不是单一的,选择起来难度较大。我们的做法是确定其语义中心或焦点,以此定位其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再加以调整。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1、语言四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和文字。 2、言语技能:听、说、读、写和 译 。 3、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性和得体性 。 4、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 和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5、知觉的特性:组织性、整体性 和恒常性。 6、中介语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塞林克_。 7.功能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_.。 8.目的在于妥善地将学习者按程度分班或编组的测试叫___分级测试 ____。 9.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深度的焦虑,这一阶段称为跨文化交际的_挫折_阶段。 10.文化的属性有民族性、社会性、_系统性_和阶段性。 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外语教学,又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练习时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记忆性(感知性、应用性)练习。 3.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 4.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5.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提出的, 6.新中国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 7.一般来说,在留学生课程中综合课是主干课程。 8.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9.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0.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1、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 2、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 和成绩测试。 3、课程设计 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连接总结设计、教材编写的

论初级对外汉语教学顺序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初探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习得顺序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认识医学院目的语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特点,吸收借鉴对外汉语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摸索适合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授课)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即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强调听说,先语后文,科学测评。希望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留学生早日、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实现方便留学生学习生活、辅助临床实践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先语后文字本位组合汉语 随着汉语走向世界的进程不断加快,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来华的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区域,而且在数量上也较少。现在来华留学生多是来自不同国家内单一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就来我校巴基斯坦学生来说,他们同为巴基斯坦人,同讲官方语言乌尔都语,都能熟练掌握英语,汉语基础都为零。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都不吃猪肉,有着相似的婚恋观……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认识医学院目的语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特点,吸收借鉴对外汉语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摸索适合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授课)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即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强调听说,先语后文,科学测评。希望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留学生早日、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实现方便留学生学习生活、辅助临床实践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第二语言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一国家,同一母语背景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迅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高度关注,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国别化工具书的编纂、国别化的教学词表的制定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国别化教学目前还没有探索出好的方案。 就语言本身而言,语言是思想、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多项折射,包含着文化的深层奥秘,语言也是一种世界观的含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语言都要经历诞生、成长、兴盛、衰微、消逝的过程。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是思维在语言上的反映,文化也正是由于有了语言而得以表达、保持、发展和传播。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就得用心帮助他们掌握好汉语,熟练掌握汉语发音、听写等基本技能。 在这一点上,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许多学者都达成了广泛共识。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罗常培先生已意识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写成《语言与文化》一书。美国语言教授萨丕尔也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近些年更是不乏对语言与文化二者关系的研究。比如,朱瑞平先生认为“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是文化赖以构建和传承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而语言本身又是文化的积淀,是文化的映像,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由美国教育部门以及多个外语教学协会共同研制的国家外语课程标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中更是提出5C的核心主题,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之术语解释

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 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 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 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 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 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 特点:(1)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2)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3)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4)中介语的偏误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 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 80年代的新发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形势。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 "任务"指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 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 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 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 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 “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 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 —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 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 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爱教学原则和教 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 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 以 , 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语言学习和获得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对语言教学至关重 习者的情感因素( 或个体因素), 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 , 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 持综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

基础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1

基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1.学科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 2.各自独立的学科(或学科分支),有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3.和对外汉语教学关系最直接的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一.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Stern: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一般模式:基础理论;应用型理论;实践型理论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1)吕必松:(1996)基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法。 (2)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结构 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崔永华:(1997)学科支撑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刘珣:(2000)理论基础(七大学科); 学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研究 教育实践: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教育;未来汉语师资的教育。 (一)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 1.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提供指导 2.认识语言本质和二语习得过程的本质 3.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4.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 (二)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 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第二语言教学以语言为教学内容;语言学研究语言是什么,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怎么教和怎么学,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和影响是多方面、深刻的,也是根本性的。

二、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启示:a 音义联系;b 语言系统及各分支系统;c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启示:a 教学应以言语为对象,培养言语技能。 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和自觉掌握。 (3)语言具有生成性 启示:a 教学目的: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用有限的材料表达丰富的思想。 b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communication:传递与获得信息。 启示:a 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b 技能训练。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反映思维,影响思维。 启示:a 教学中介绍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b 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用语目的语。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 启示:教授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 启示:a 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b 二语教学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c 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和规律有助于 提高教学效率。 二、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 (1)古代语言学三大中心:中国、印度、希腊 (2)近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1)历史比较语言学德国Historical and Commparative Linguistics 琼斯(W.Jones)1786 揭开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拉斯克(R.Rask)、格里姆(J.Grimm)、葆朴(F.Bopp); 施莱赫尔(A.Schleicher)19世纪中“谱系树”理论; 洪堡特(W.Humboldt)19世纪下半叶普通语言学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 a)定义:“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b)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c)教学类别和模式也属于教学范围。 2.学科 a)作为一个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包括教学,而且包括跟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研究。 b)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至少涉及四个方面:语言层面、心理层面、教育层面和技术层面。 3.事业 a)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民族的事业。 b)任务:加快孔子学院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教材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 构建全球汉语网络平台; 改革与创新汉语考试。 二、第一语言和本族语的关系 1.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2.母语:传统上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 3.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三、习得理论包含哪几个方面 1.强化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斯金纳 c)内容:儿童学习说话就是对环境或成人话语作出合适的反应,反应正确就会得到奖励,使之受到强化并形成语言习惯。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2.传递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奥斯古德 c)内容:内在刺激产生的内部反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媒介如何表现不在眼前发生的事,以及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3.内在论 a)理论依据:心灵主义 b)代表人物:【美】乔姆斯基 c)内容:儿童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使其能对所接触的语料进行处理。当儿童发现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并将之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时,就可以创造性的应用语言了。 4.认知论 a)理论依据: b)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 c)内容:儿童的语言发展,就是天生能力和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认知活动和语言活动相互促进。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

对外汉语教学法题库

对外汉语教学法题库 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和教育学理论。 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 别是、、、。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以教师为。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和。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为中心,以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结合,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和。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和。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和。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 15、直接法是作为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 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 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 等。等。 、、 20、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 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 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 。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试题。 ①语言的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 语言交际能力。 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于法国。《新概念英语》是这种教 学法的典型教材。 ③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 ④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所以形成各种流派,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 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产生了重要作用外,及 其他相邻学科的发展及研究成果也对其产生了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引言 【课堂互动】 1、你选择对外汉语专业的初衷是什么? 2、有人说“对外汉语教学只不过是…小儿科? ,只要会说汉语就可以当对外汉语教阿师”,对此你有何看法? 一、学科名称:【了解】 1、“对外汉语教学” (1)定义: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对母语非汉语的海外华人的汉语教学);(82年提出)——《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2)评价: ①迄今使用最为广泛的名称; ②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涵盖在国外的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Chinese Teaching) (1)评价: ①优点:弥补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局限性; 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容易与国内的母语教学相混淆(故,常在前加“世界/国际”予以限制)(2)各国各地的具体叫法: 美国——中文教学;日本——中国语教学;台湾——华语\文教学; 【课堂思考】: “华文\语教学”和“(国际\世界)汉语教学”的英文翻译都是“Chinese Teaching”,请问这两者之间有否区别? 【参考答案】: 前者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海外华裔子弟,他们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学习内容除了汉语言以外还包括大量的中国文化传统知识; 而后者则主要是非华裔的汉语教学,学习内容以语言为主体;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CSL)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1)评价: ①优点:准确地反映了学科性质,既包括了在中国国内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又包括了在国外的汉语教学。 ②不足: A.名称太长,使用不太方便;B.包括了对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4、对外汉语教育学Chinese Education to Foreigners 【课堂思考】:“教育”与“教学”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教育”不同于“教学”,教育可以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在教学论中主要指学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活动, 而“教学”则通常专指课堂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5、汉语国际教育(国际汉语)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 二、重要的术语【识记】 1、“第一语言” 和“第二语言” first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1)【思考】:命名理据:根据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 (2)各自定义:

考试参考资料-2014年4月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考试模拟题(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

2014.04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分,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2 5、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选项,每题1分。 1.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 C )。 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2.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 A )。 A 80年代初 B 80年代中 C 80年代末 D 70年代末 3.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B )。

A 母语教学 B 外语教学 C 第二语言教学 D 对外汉语教学 4、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C )。 A中介语理论 B认知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5、 LAD假说中LAD的意思是( B )。 A语言学习规律 B语言习得机制 C语言辅助机制 D语言进步机制 6、驱使人们活动的动因和力量是( C )。 A态度 B情感 C动机 D意志 7、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 B )。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8.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 A ) A听说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9、以下不属于任务教学法的主要特点的是( D ) A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 B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C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 D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10、以下不属于听说法缺点的一项是:( C ) A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C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 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_考点归纳_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 ①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cc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章 教学大纲的类型及定义(结果式大纲)P28~31:::: ①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容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 纲和过程式大纲。所谓结果式大纲主要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所谓过程式大纲主要是对学习的任务和教学的程序的描述,重点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本身,侧重语言教学的过程。结果式大纲又可以分为组合型(传统的语法大纲)和分解型(意念—功能大纲);过程式大纲又可分为任务型(学习的角度)和程序型(教学的角度)。 ②语法大纲是传统的大纲类型;功能-意念大纲(主要容是功能<即使用语言的目的>和意 念<即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项目)是另一个主要的大纲类型;任务大纲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的大纲类型。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制的具体原则 综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限定性原则,系列性原则,导向性原则。P34~35 《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主要特点 ①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理论和语法知识。②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 的描写,同时又注重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③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④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⑤根据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需求,对理论语法的容和结构作相应的繁简处理,选取和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⑥不要求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而是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①汉语言专业教育,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②汉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