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通用技术教案常见的技术图样

高中通用技术教案常见的技术图样

高中通用技术教案常见的技术图样
高中通用技术教案常见的技术图样

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一)

一、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语言,在设计活动过程中,经常用以表达设计观点、呈现设计方案,是表达设计思想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是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具体应用,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形式,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的关键,它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等组成了设计过程。所讲的内容都是在空间思维层面上的,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挑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创造力的机会。内容包括正投影与三视图、形体的尺寸标注、机械加工图、剖视图和线路图。这一节的线索是:正投影与三视图―――形体的尺寸标注―――机械加工图、线路图。

由于技术图样能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并能提供生产所需的技术资料,绘图简便,适合于交流。采用正投影法得到的正投影图,既能如实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且作图方便。三视图、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是较常见的技术图样,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本节对这些图样作了介绍。技术图样中都有尺寸标注,所以本节将形体的尺寸标注列入课文内容。由于机械加工图中,通常利用剖视图表现零件的内部,所以本节也介绍了剖视图的基本知识。以使学生能够掌握一般技术图样的投影方法,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并能了解一般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中的符号的含义及表达方法,并能识读它们。在本节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态度,注重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立体几何,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形体的表达能力,通过对三视图形成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平面的三视图与实物的立体图之间自由的转换,并且能够表达出来。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

2)让学生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学会标注简单的尺寸。

3)让学生了解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所用符号的意义及表达方法,能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和线路图。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形成感受设计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养成细致、严谨的良好习惯。

2)学会运用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所用符号的含义及表达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培养形成在设计活动中用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2)通过学习逐渐掌握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所用符号的含义及表达方法,能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和线路图。

四、重点、难点:

重点:

正投影与三视图,形体的尺寸标注,机械加工图、剖视图和线路图的识读。

难点:

三视图与轴测图相互转化。

五、教学策略:

技术图样是表达设计的一种形式,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入手,使学生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接着通过一些按例、图示等介绍三视图的画法及尺寸标注。作为常见的技术图样的机械加工图、剖视图和线路图,对于它们的符号的含义以及如何识读,本节也作了简单的介绍。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

课题引入:

(一)引入新课

用手电筒照射粉笔盒,在墙壁上得到影子,改变物体与光源、墙壁的相对位置,观察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用幻灯片提问:物体的影子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反映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特征与大小。引入新课《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

(二)进行新课

1、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介绍几种投影

(1)、投影的概念:在电灯光的照射下,形体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这里灯光称为投影中心,光线称为射线,平面H称为投影面,这种得到形体的投影方法,称为投影法。

——光源的出发点称为投影中心;

——投影中心与物体上各点(如图中的A、B、C)的连线称为投影线;

——接受投影的面,称为投影面;

——过物体上各点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交点称为这些点的投影。

——所有投影线都交于投影中心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所有的投影线都互相平行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投影中心距物体无限远时,可以认为投影线平行,因此太阳光可以认为是平行光)。如下图所示:

平行投影又分为斜投影和正投影两种。当投影线倾斜于投影面时,称斜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时,称正投影。

工程图样一般都是采用正投影。

下图表示了空间点A,空间直线BC及空间平面图形DEF在投影面H上的正投影及其画法:过空间点做投影面的垂线,垂足就是点的投影。连接相应的点的投影,就是线和平面图形的投影。

2)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1)真实性:

如下图,根据投影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当直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直线段与它的投影及过两端点的投影线组成一个矩形,因此,直线的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当平面图形平行于投影面时,不难得出,平面图形与它的投影为全等图形,即反映平面图形的实形。由此我们可得出:平行于投影面的直线或平面图形,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线段的实长或平面图形的实形,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真实性。

(2)积聚性:

同样,我们也看到,当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时,过直线上所有点的投影线都与直线本身重合,因此与投影面只有一个交点,即直线的投影积聚

成一点。当平面图形垂直于投影面时,

过平面上所有点的投影线均与平面本

身重合,与投影面交于一条直线,即投

影为直线。由此可得出:

当直线或平面图形垂直于投影面

时,它们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一

点或一直线,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积聚

性。

(3)类似性:

我们还看到,当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不反映实长;当平面图形倾斜于投影面时,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为原图形的类似形。注意:类似形并不是相似形,它和原图形只是边数相同、形状类似,圆的投影为椭圆。(如下图)

正投影的这三个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直线、平面、形体等投影的基础。

讨论:物体的影子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反映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特征与大小?

问题:在正投影中,一般一个视图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

如下图中三个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的视图完全相同。因此,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和大小,必须有几个不同投影方向得到的视图。

所以:根据对投影三要素与投影物体位置关系的讨论,可以发现为确定物体结构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2)、视图的概念: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所绘制出的机件的图形,称为视图。

3)三视图的形成:

正面投影称为主视图,水平投影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统称为机件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1)、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3)、去掉投影轴

(4)、物体三视图的对应关系

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度相等,且相互对正,即"长对正";

正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度相等,且相互平齐,即"高平齐";

俯视图与左视图的宽度相等,即"宽相等"。

在三视图中,无论是物体的总长、总宽、总高,还是局部的长、宽、高(如上面的棱柱)都必须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对应关系。因此,这"九字令"是绘制和阅读三视图必须遵循的对应关系。(5)、物体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主视图的上、下、左、右对应物体的上、下、左、右;

俯视图的上、下、左、右对应物体的后、前、左、右;

左视图的上、下、左、右对应物体的上、下、后、前;

4)三视图的识读

可视轮廓线用实线,不可视轮廓线用虚线。

同一平面内的形体分割线不是轮廓线。

投影的三要素:物体、投影线、投影面

[案例分析]

如何通过分析形体结构来绘制三视图?(教材p121)

提示:a.叠加型

弄清物体的基本组成;

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b.切割型

弄清物体的原形;

切去部分的形状;

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学生活动:已知物体三视图的外轮廓,构思该物体

构思过程:

案例分析:阅读课本122页案例分析,楼房的结构与三视图,并理解其内容。

三视图案例

1、正六棱柱

正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S

A B C A B C A/C

B

2、正三棱锥

课堂练习:

①完成给出的形体的三视图; 评价:

(1)学生互评,并指出其错误;

(2)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根据学生的错误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强调。

三个投影面展开后的位置对应着三个视图的位置,三个视图的位置关系是一定的。我们再来回头看看刚才画的笔筒的三视图,有同学把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画在一条水平线上,不符合三

S

● A

● B

● C

● S S

投影面展开的规律,请大家改正三个视图的位置。

②分组探究。每组同学相互合作,利用正投影方法完成下列物体(每件物体有二件模型,每组选择一件)的投影并画出三视图并用实物展台展示结果。

问题:形体的视图只能表达其形状和结构关系,能不能表示形体各结构块的真实大小?

2、形体的尺寸标注

1)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八个字):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2)尺寸标注基本规则: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所注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要标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如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3)尺寸组成的三要素

如下图所示,一个完整的尺寸一般应包括尺寸数字、尺寸线、尺寸界线和表示尺寸线终端的箭头或斜线。

(1)尺寸数字

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2)尺寸线

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一般也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当有几条互相平行的尺寸线时,大尺寸要注在小尺寸外面,以免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相交。在圆或圆弧上标注直径或半径尺寸时,尺寸线一般应通过圆心或延长线通过圆心。尺寸线的终端有两种形式,如图所示:箭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图样,图中的b为粗实线的宽度;斜线用细实线绘制,图中的h为字体高度。圆的直径、圆弧半径及角度的尺寸线的终端应画成箭头。在采用斜线形式时,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必须互相垂。

(3)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应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并超出尺寸线的终端2mm左右。

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二)

4)尺寸标注举例

(1)标注角度

尺寸界线应沿径向引出,尺寸线画成圆弧,圆心是角的顶点,尺寸数字应一律水平书写,一般注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必要时也可按右图的形式标注。

(2)标注圆直径尺寸

表示直径的符号是?

A、图形较大时直接在圆内标注如下图:

B、圆形较小时在圆外标注如下图

(3)标注半径

半径的符号是R

A、圆弧的半径尺寸一般应按这两个例图标注。

B、大圆弧:在图纸范围内无法标出圆心位置时,可按左图标注;不需标出圆心位置时,可按右图标注。

C、小尺寸圆弧:

(4)线性尺寸的注法

尺寸线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尺寸界线应与尺寸线垂直(必要时才允许倾斜),并应超出尺寸线2—3mm。

A.水平方向尺寸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字头向上;

B.垂直方向尺寸注写在尺寸线的左方,字头向左;

C.倾斜方向尺寸注写在尺寸线的斜上方,字头向着斜上方;

D.当出现在30范围内标注尺寸时,应按引出标注。

学生活动:

找出下图中那些是尺寸界限,那些是尺寸线,那些是尺寸数字?

展示形体尺寸标注的示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开拓视野)。

学生活动:

(1)课本126页马上行动,在书上标注所给图形的尺寸?

(2)讨论:常见空间几何体,如正六棱柱、正三棱锥、圆柱、圆锥、球体的尺寸如何标注?

3.机械加工图:

1)工程图样(习惯上称图纸)的作用。

工程技术上,把用以按图加工、按图施工的图叫做工程图样。

按规定绘制的工程图样,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构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材料和制造、安装、装配、施工、检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因此,工程图样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表达和交流设计思想的一种重要工具,是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

根据表达的内容不同,工程图样可以是零件的机械加工图,可以是机械装配图,可以是工艺流程图,还可以是平面布局图,线路原理图等等。但我们这里主要介绍机械加工图。

2)机械加工图的组成。一张完整的机械加工图一般应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基本视图。它是工程图样的主体,是完整、清晰表达加工零件的外形、相对位置等要素的三视图或者其中某一个或两个视图。

辅助视图。为了能更加完整地表达物体内部或某一局部的位置的形状,经常采用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或者某一特定方向的视图,来对基本视图加以补充。这些视图统称为辅助视图。其中剖视图也可用在基本视图中,这时的剖视图就不是辅助视图了。

尺寸标注。这是机械加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绘制工程图样的重要环节,没有尺寸标注的图纸,不能成为加工的依据,因此也就不能成为机械加工图纸。

技术要求。是用简短的文字或符号在图纸上表示出对工件的某些特殊要求。如表面光洁度、热处理要求等。

标题栏。这也是一张图纸必须有的内容。在标题栏中,一般要标注零件名称、设计单位、设计者、设计日期、图纸比例、零件所用材料等。有的标题栏上还有图纸修改的记录。

3)绘图标准简介。

在第二章,设计的基本原则中,我们曾经介绍过设计的规范性原则。绘制工程图纸是设计工作的一部分,它要遵守的规范就是“绘图标准”。绘图标准是国家推荐标准,其代号为:GB/TXXXX-XXXX,GB,是国标的意思。T是推荐的意思。T后面的XXXX表示标准的编号,后面的XXXX,表示标准制定或修改的年份。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制图标准中的有关内容。

(1)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93)

标准规定有5种规格,A。A1、A2、A3、A4。其中A4最小,尺寸为210×297。单位为mm。

图纸的格式有两种,即需要装订和不需要装订两种。下图所示的是需要装订的图纸格式。

(2)标题栏。标题栏是图纸中必须有的内容。标题栏的位置和大小,也有规定,不能随意画。下图表示的是制图作业用的标题栏的尺寸规定。

(3)比例。

比例,是指图中图形的大小与实物实际大小之比。准确的说是,图纸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线性尺寸之比。绘制图样时,应首先选择标准推荐的比例。它们是:

缩小:1:1.5,1:2,1:2.5,1:3,1:4,1:5,1:10。

放大:2:1,2.5:1,4:1,5:1,10×n:1

(4)字体。

标准要求,在图纸上的文字必须:字体端正,笔划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

汉字要用规范的简化字;提倡用仿宋体。

数字和字母提倡用斜体。

(5)图线

图形中采用的各种型式的线条称为图线。标准规定,图线的型式及应用如下表。

(6)尺寸标注

标准中对尺寸标注做了详细的规定,内容很多,不在这里一一介绍,现只就几个常用的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和标注方法介绍如下。

基本规则:

A、机件的真实大小以图样上标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和绘制的准确度无关;

B、图样中的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不在图中注出;

C、尺寸标注的要求是:

正确:即标注的方法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完整:尺寸标注要齐全,不遗漏,不重复。

清晰:尺寸标注要整齐,便于阅读和查看。

合理:尺寸标注要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4. 剖视图

一般地,假想采用剖切平面的方法剖开物体,将处于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剖视图的主要特征是在被剖面上要充填表示机件材料的剖面线。

剖切平面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包含内部结构如孔、槽的轴线,或物体的对称面;

(2)平行于相应的投影面。

在画剖视图时,应注意:

(1)物体被剖开后,用粗实线画出物体的剖面轮廓及剖切平面后的可见轮廓;

(2)采用剖视图后,应省略不必要的虚线,只有对尚未表达清楚的物体结构才画出虚线;

(3)由于剖切平面是假想的,因此在一个视图上取剖视,并不影响其它视图的投影;

(4)剖面需按规定画出与物体材料相应的剖面符号,金属材料的剖面符号为与水平线成45°角的一组平行细实线。

5.线路图:

一般是指电子线路图。

概念:电子线路图一般是指用图形符号和线段组成的电子工程用的略图,包括电路原理图、接线图和逻辑图等。电子设备或装置的电路原理图是用元器件的图形符号及它们之间的连线来表示。

识读线路图的方法:首先,要认识图中的元器件符号,知道它代表的元器件;

其次,弄清元器件符号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

最后,确定信号是如何流通的。

6.其它工程图样: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工程图样依据表达的内容不同,可以有很多种,如大家知道的有房间布局图、平面规划图等,教材上提到的线路图,也是工程图样的一种。

7.工程图样的绘制:

1)人工制图。

在计算机绘图技术出现以前,工程图纸的绘制是全由人工进行的。首先是由设计人员在绘图纸上用铅笔画出正规的设计图纸,这种图纸称为原图。然后由设计人员或专门的描图人员把原图用墨汁描绘在透明的描图纸上(习惯上称为硫酸纸)作为复制的底图,再将底图铺在重氮盐感光纸上,用玻璃晒图板夹紧,在阳光或强灯光下暴光,最后用氨水熏制成白底深色线图。这个过程称为“晒图”。也有用其他化学感光纸用同样的方法复印成浅蓝色底深蓝色线的图纸,这种图纸习惯上称为“蓝图”。由于大批的工业产品都是根据“蓝图”而生产出来的,所以人们把“蓝图”作为是美好思想或规划的代称。

2)计算机辅助制图。

计算机的问世及广泛应用,促进了现代图形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绘图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制图,它将传统的图纸数字化,用数据文件定义产品并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同时设计和计算相结合,设计结果实时显示,产生了全新的图形处理技术。

采用新的图形处理技术,设计和修改都可以在CAD系统中完成,不但修改方便迅速,还可以充分利用以前的设计成果,省去重复的部分和绘制标准件的麻烦。同时,设计的结果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当中,以数据文件的形式保存,需要时可以直接送绘图仪绘制,而图形的复制仅仅是文件的拷贝而已。

现在的很多CAD系统都支持三维造型的功能,且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采用三维设计。工作对象越复杂,采用三维设计的优越性就越突出。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看到设计的三维立体效果,通过旋转等可以在各个方向进行观察,并进行动态的修改。这是手工绘图所根本不能及的。在建筑上,设计人员可以在屏幕上提前看到大楼建成后的模样,甚至可以进入建筑物的内部进行观察,寻找不满意的地方并立即改正。避免建成后的遗憾或返工。

我们的教材上以选学的形式简单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内容。因为它需要对制图软件的学习,在我们这个课程中就不作进一步的介绍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学有关软件,进行操作练习。

[小结]

1.正投影原理;

2.三视图的形成;

3.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4.根据提供的形体的三视图,能想出形体的空间形状;

5.了解一般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中符号的含义及表达方法,并能识读它们。

[作业]

1.教材p128,任选一形体,画出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尺寸自定)

2.根据老师在课件中提供的三视图,想出其形状,并用正等测法绘制出来。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课程题目〗 信息需求的确定及信息的来源 〖课程标准〗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材〗《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了解信息与载体的涵义。 2.了解信息的主要类型。 ◆技能性目标 1.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绘制信息需求表。 ◆情感性目标 1.结合当前信息社会,能够辨证地认识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问题解决式,由教师结合主题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准确地开展活动,同时,随着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

经过师生有效地交流和讨论加以解决,再通过具体的评价,最终实现主题任务需求。

〖信息需求样表〗 信息需求表 信息来源类型表 〖课后练习〗 1.林华同学所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神舟七号”飞船的黑板报,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相关素材()。

①上互联网②咨询相关专家③查阅相关报刊④参观航天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某同学想知道“地球自转方向”,通过网上搜索查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顺时针旋转,二是逆时针旋转,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判断哪种结果是否正确比较好( )。 A、查找的是否专业的、权威的、可信度高的网络科学数据库。 B、查询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的结论多的就是正确的。 C、网站界面设计的是否美观,界面设计的好的数据比较准确。 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准确。

高中通用技术 1.3《技术的未来》(2)教案

技术的未来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技术的未来 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课时:共1课时 作者:刘洪艳(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畅想中,在交流讨论中,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3)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技术的未来进行畅想交流、案例分析和技术对未来的发展的辩论,初步掌握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通过总结和联系,使学生对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技术的未来有整体的认识,把学生快乐地、理性地带进技术世界。 四、教学方法 讨论、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模块的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对于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上海)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2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三、课程目标. 6 四、内容标准. 7 信息技术基础. 7 算法与程序设计. 10 多媒体技术应用. 13 网络技术应用. 16 数据管理技术. 19 人工智能初步. 21 五、实施建议. 24 教学建议. 24 评价建议. 26 教科书编写建议. 32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34 六、案例. 35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坚持如下三点:第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第二、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第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包括六个模块。 必修部分只有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着重强调在大众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建议该模块在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 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直观图片、详实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 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

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 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并回答案例分析:

PS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1.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了解Photoshop 工作界面;了解窗口的大小调整 重、难点:工具箱 教学过程: 一、启动Photoshop 首先确认计算机中已经安装了Photoshop中文版软件,下面介绍该软件的启动方法。【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案例小结】 掌握软件的正确启动方法是学习软件应用的必要条件。其他软件的启动方法与Photoshop 的基本相同,只要在【开始】/【程序】菜单中找到安装的软件并单击即可。 二、Photoshop 工作界面 下面介绍Photoshop 工作界面各分区的功能和作用。 【命令简介】 在工作区中打开一幅图像,Photoshop 的工作界面如图所示。 Photoshop 界面按其功能可分为标题栏、菜单栏、属性栏、工具箱、状态栏、图像窗口、控制面板和工作区等几部分,下面分别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1、标题栏位于界面的最上方,显示为蓝色的区域,其左侧显示的是软件图标和名称。当工作区中的图像窗口显示为最大化状态时,标题栏中还将显示当前编辑文档的名称。标题栏右侧的按钮,主要用于控制界面的显示大小。 2、菜单栏位于标题栏的下方,包含Photoshop 的各类图像处理命令,共有10个菜单。每个菜单下又有若干个子菜单,选择任意子菜单可以执行相应的命令。 3、属性栏位于菜单栏的下方,显示工具箱中当前选择按钮的参数和选项设置。在工具箱中选择不同的工具时,属性栏中显示的选项和参数也各不相同。例如,单击工具箱中的【横排文字】工具后,属性栏中就只显示与文本有关的选项及参数。在画面中输入文字后,单击【移动】工具来调整文字的位置,属性栏中将更新为与【移动】工具有关的选项。 4、工具箱位于界面的左侧,包含各种图形绘制和图像处理工具。当将鼠标光标放置在工具箱上方的蓝色区域内,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即可移动工具箱的位置。单击工具箱中最上方的按钮,可以将工具箱转换为单列或双列显示。 5、状态栏位于图像窗口的底部,显示图像的当前显示比例和文件大小等信息。在比例窗口中输入相应的数值,可以直接修改图像的显示比例。 6、图像窗口是表现和创作Photoshop作品的主要区域,图形的绘制和图像的处理都是在该区域内进行。Photoshop 允许同时打开多个图像窗口,每创建或打开一个图像文件,工作区中就会增加一个图像窗口。 7、工作区是指工作界面中的大片灰色区域,工具箱、图像窗口和各种控制面板都处于工作区内。为了获得较大的空间显示图像,可按Tab键将工具箱、属性栏和控制面板同时隐藏;再次按Tab键可以使它们重新显示出来。 8、控制面板默认位于界面的右侧,在Photoshop 中共提供了21种控制面板。利用这些控制面板可以对当前图像的色彩、大小显示、样式以及相关的操作等进行设置和控制。将鼠标光标移动到任一组控制面板上方的灰色区域内,按住左键并拖曳,可以将其移动至界面的任意位置。 三、退出Photoshop 退出Photoshop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最新高中全套课本清单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 首先,高中有以下课程: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高考科目,都有学分) 体育,美术(或音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分科目) 心理,自习,班会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九门课共有课本(必修和选修)共111本,清单如下书名价格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 7.6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 7.1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 8.70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必修4 8.70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必修5 8.70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1-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6.0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1-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5.60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2-2)*外国小说欣赏 4.8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2-1)*中国小说欣赏 6.0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2-3)*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6.4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3-2)*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7.10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4-1)*语言文字应用 9.2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5-1)*先秦诸子选读 5.60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新闻阅读与实践 4.8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7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5.90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模块*影视名作欣赏 8.4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演讲与辩论 3.9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文章写作与修改 4.55 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民俗文化 4.70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1 7.25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2 8.70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3 8.90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4 8.90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5 6.70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选修1-1 7.05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选修1-2 5.70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选修2-1 7.45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选修2-2 7.30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选修2-3 6.50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选修3-1*数学史选讲 7.40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3.90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选修3-4*对称与群 3.85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3.85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选修4-2*矩阵与变换 5.05 人教版课标高中数学(A版)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3.45

(完整word)高中通用技术教案方案的构思方法

方案的构思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方案构思的几种常用方法; 2、能灵活地运用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进行方案的构思; 3、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中台灯和相框的方案构思实践活动,感受设计的快乐,培养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第2时的内容。方案的构思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技术产品设计中最有挑战性而又最能表现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环节。在整个模块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方案的构思方法”这一节总共有三个内容:设计分析、方案的构思方法、方案的比较和权衡。本课时是在上课时进行了“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构思”,并形成多个方案,为后面“方案的比较和权衡”作准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设计分析”阶段,同学们在脑海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了,但是这些想法还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也是不具体的。怎样把这些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设计想法变为能看得到的、比较完整的具体方案呢?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构思方法,但这些方法不能只是讲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通过学生自亲参与方案的构思过程中来体会和运用。方案的构思方法有很多,教材上介绍了四种方法: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和奇特性构思法。其实介绍哪种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方案的构思。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设置了四个台阶式构思方法“画”—“仿”—“移”—“破”,并设计了相应的构思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方案的构思方法,并有效地进行方案的构思。 本课时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亲身参与方案的构思,体会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在方案的构思中综合运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对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了一定理解; 2、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的作用,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实现的目标; 3、对构思方案有一定畏难情绪,对方案的构思方法还不是很清楚; 4、在设计分析阶段对设计对象有了一些想法,有一定创造冲动和较大创造潜能 本课时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对“方案构思”的畏难情绪,合理安排好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四、基本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基本思路遵循“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到生活去” 设计作品赏析------构思方法学习------方案构思实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贯彻以下理念: 方案构思并不难; 相信自己的创造潜能; 交流和合作是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品质,要敢说善听。 五、基本教学策略 1、在开篇展示构思巧妙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设计作品(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2、设计台阶式(由易到难)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进行构思,并形成方案,享受到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3、对学生在方案构思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亮点进行及时有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对方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课题: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 教材版本及章节:《信息技术》第三版第三章第四节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如何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来确定搜索的关键词 (2)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网页、图片、文字和文件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下载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与我国的传统艺术相结合,唤起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利用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方法,网页、图形、文字、文件等信息的下载 教学难点:文字的保存和文件的下载 2、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将学习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但这种联系又有别于以往我们熟悉的事物,而是一种并不为学生所了解的事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基于上述理论,在学习信息搜索的时候,我们采用“皮影艺术”这样一个不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本节课的讲解内容,然后介绍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以及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来搜索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方法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了解更为详细的信息,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可以通过关键字的调整,搜索到更为具体的信息。 在确认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后,再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我们要组织一个班会活动,介绍有关皮影艺术的一些情况,并且需要一些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说明,应该如何来搜集资料呢?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把搜索到的资料保存起来?然后讲解有关网页、图形、文字的不同的保存方法。之后继续提出问题:为了增加大家对皮影艺术的感官感受,有同学认为应该下载一个皮影戏来让大家欣赏一下,那么这个又该如何来下载呢?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小组派出代表来演示如何下载文件,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给出一定的评价。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在学习了网络下载的有关知识的同时,我们对于我国的传统艺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3、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我们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前进。影视技术的不断改进,数码产品的不断更新,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艺术,也逐渐在被人们遗忘。我们海宁是盛产皮革的地方,皮革除了用于穿着和饰品之外,也是制作皮影的原材料,皮影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逐渐处于消亡的边缘了。然而庆幸的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让我们能有机会与传统艺术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 (2)新课讲授 ①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信息 A、搜索引擎的概念 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百度、雅虎、搜狐等)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通用技术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一、选择题(共33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下列产品不属于标准件的是 A、 B、 C、 D、 2、()公共场所中,常有人忘记关闭水龙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大部分公共场所安装了具有红外线感应装置的水龙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下列对该设计的分析恰当的是 A、设计是一种创新,应该不受任何限制 B、该设计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 C、设计时要强调多功能,功能越多越好 D、该设计主要反映水龙头使用时候的某些限制条件 3、()在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紧接着制定设计方案为 A、收集信息-方案构思-设计分析-方案呈现-方案筛选 B、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 C、设计分析-收集信息-方案构思-方案筛选-方案呈现 D、收集信息-方案构思-方案筛选-设计分析-方案呈现 4、()没有采用方案构思方法中的模仿法的是 A、根据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B、根据苍蝇的结构,制作出了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C、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 D、人们利用红外敏感材料造出夜视镜。

5、( )U 盘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外形发生了一系列的更新修改,金士顿品牌下的一款U 盘,其与传统U 盘在外观造型上有所差别,手握处做了一个凹陷处理,且尾部是一个可传入钥匙孔的圆环,从而使此款U 盘在使用时更加方便,那么,设计中的凹陷处理和尾部圆环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什么目标? A 、舒适、健康 B 、舒适、高效 C 、安全、健康 D 、舒适、安全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技术语言是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B 、技术语言有图样、图标、模型、符号等种类,但具有言简意赅、通俗直观的共性。 C 、各种技术语言的灵活应用构成了对设计的完美表达。 D 、人的肢体语言不属于技术语言。 7、( )下列四个立体图形中哪个是正等轴测图 8、( )不同的技术语言适用于不同的应用范围,具有不同的功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口头语言在交流各自的设计想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时最常用。 B 、技术图样能克服普通语言的障碍,直接明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它包括表格、草图、效果图等。 C 、网络语言实现了远程的设计交流。 D 、必要的文字说明能弥补图样的不足。 9、( )三视图中完整的尺寸标注应包括 A 、尺寸界线 B 、尺寸线 C 、尺寸数字 D 、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数字 10、( )在图纸上绘制物体的三视图,其中能反映出物体长和宽的视图是 A B C D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三篇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三篇 【导语】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篇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该年级的学生至少初中三年都接触过信息技术课,大多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用 2分钟的时间阅读本节课开头的一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在游客生命处于危机的时刻,他们利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救助? 学生1:手机。 学生2:利用手机的微弱信号,发出求救信息才得以脱险。 师生一起总结:这段材料说明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信息技术课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让学生了解早期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3、让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4、让学生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5、让学生知道并掌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模型;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步骤: 一、导课 同学们,说到计算机网络,大家感到这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名词,其实在现代的 信息化时代里,计算机网络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就学习 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一些知识。 二、学习新课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计算机网络已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多个终端接入到单个主机.它的出现和发展时期

为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初 第二代:以分组交换网络为代表的网络:包括LAN, MAN, WAN),它的出现和发展时期大约是20世纪70-90年代. 典型的代表是目前Internet网的前身ARPANET.如后面 示意图。 第三代:标准化网络:包括:ISO/OSI-RM(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式互连参考模型第四代:网络互联:各种类型的网络全面互联,并向宽带化、高速化、智能化方向 发展。例如:在Internet环境下,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或者网络只要遵守tcp/ip 协议,都可以连入网中相互通信,共享资源。 1 信息技术课教案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将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软件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的系统。他们具有:1各计算机是独立自主的,其运行不依赖于其他计算机2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物理实现的 3用来实现网络通信、资源管理和网络服务的专门软件 4计算机之间能够利用各种通信手段进行相互通信,并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 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 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目的性 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过程:1、提交申请;2、受理;3、初审;4、公布;5、实质审查;6、授权。 三、技术的未来(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考试要求:理解(b))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改进产品的性能。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①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做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③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①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②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实用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③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色彩、造型、视觉效果、包装等,强调感觉的需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课题:统计分析数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期中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数据筛选、数据排序、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期中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培养学生运用EXCEL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意识,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根据条件筛选数据。 2、多种关键字数据排序。 3、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 分类汇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用EXCEL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及分类汇总操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通过对学生提出一个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任务,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情景中的任务产生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该问题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使学生掌握用EXCEL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及分类汇总操作,而且使学生更知该操作的实用性。在对任务的操作中,若学生不会的可以查看学习资源:如点击任务边上的帮助视频、看教材、上网查询(已搜集了几个网址)或者请教同学、老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读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操作,而且培养了他们合作精神,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操作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评价本班的期中成绩情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和环境] 1、教学对象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三章“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初识、建立、编辑、美化工作表。 2、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学生一人一机,能上互联网。 3、教学准备 课前把甲、乙、丙、丁4张其中考试成绩表(内含有8个任务)、1张高一年级学生档案表、3个帮助视频,全部拷入学生机上。如下图是甲班其中考试成绩表及8个任务布置示意图。 1、在Sheet1数据列表上筛选出“”“总分”高于650的记录。 2、将以上筛选结果复制到Sheet2中,并将Sheet2重命名为“数据筛选”。 3、在Sheet1中清楚筛选结果。

高中通用技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教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通用技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和模型制作过程。对于控制系统方案的设计不要求学生能形成详细的设计方案,只需形成初步方案,重要的是让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知道怎样通过分析被控对象的基本特性,确定被控量、控制量,从而形成控制系统的设计框图,对于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制作和实施,课标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开环要求能制作一个完整的简单的控制装置,对于闭环控制系统,只要求学生根据简单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案进行模拟实施,学会调试运行,提出改进方案。 本课要解决的重点是:亲历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和模型制作过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使用过设计的技术语言对设计的过程和方案进行描述; (2)经历了几个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熟悉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模型或原型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3)设计制作中具体技术和专业知识(如电子、电路及机械控制知识等)有所欠缺,给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简单的被控对象的基本特性,能确定被控量、控制量,采用逆推法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形成初步的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案。 2. 能根据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制作一个控制装置;或者根据简单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案进行模拟实施,学会调试运行,提出改进方案。 四、教学重点 设计一个控制系统应明确的问题,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控制系统应明确的问题的分析,控制系统设计的思想方法。 六、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小组合作。 七、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相关图片资料、技术试验工具、材料等。

高中信息技术 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高中通用技术《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教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通用技术《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技术与设计2》的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的第三节“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包括“功能模拟方法”和“黑箱方法”两部分内容。功能模拟方法是以功能行为的相似性为基础建立模型,用模型模拟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一种方法。教材首先以“加热炉温度的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的比对案例来说明功能模拟方法。温度能自动控制的加热炉系统在上一课时是已经分析探讨过的案例。在这里重提就可以很好的与“手工控制加热炉”配对比较。但考虑到“加热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所以在上课时不采用这个案例,而是改用“人工驾驶与自动驾驶汽车”的案例做比对。教材在后面又举了根据模型与人脑在功能行为上相似而实现对人脑的模拟的“国际象棋人机对弈”案例,从而使功能模拟方法更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黑箱方法”部分教材使用“中医看病”“挑西瓜”等贴切生活的案例把黑箱方法分析得非常的清晰明了。教材引用这些生活化的案例就一子就把理论与人的距离拉近了,陌生感也没有了。利用黑箱方法事物进行分析,可使许多繁杂的问题简单化,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材内容的顺序编排也是比较合理的。在前几课时分别介绍了“控制”“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干扰因素”“反馈”等内容,而这些都是学习探讨功能模拟方法与黑箱方法的前提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此前,学生学过了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对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是学习本节的前提基础。“人工驾驶汽车”“中医看病”“挑选西瓜、椰子、电视机”以及“机器人”都是学生熟悉的案例,正是以这些熟悉的案例做分析铺垫,才有可能降低理解难度。本课主要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功能模拟方法与黑箱方法的思想的,但对于功能模拟方法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实施教学时需要想办法去突破。 三、教学目标 通过“汽车全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的类比分析理解功能模拟方法和“挑椰子”“判别计算机性能”等案例的分析,了解黑箱方法的应用。知道功能模拟方法与黑箱方法都是研究控制系统的常用方法,了解功能模拟方法与黑箱方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懂得功能模拟方法与黑箱方法在控制领域的重要作用;将功能模拟方法特别是黑箱方法有意识的渗透到今后的问题分析当中。 四、教学重点 功能模拟方法与黑箱方法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中应用。 五、教学难点 1. 功能模拟方法的理解。 2. 功能模拟方法与黑箱方法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中应用。。 六、教学方法 教授、案例分析、任务驱动。 七、设计思想 1. 设计理念 功能模拟方法是仿生学中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在控制领域应用广泛,它也为人工智能研究的提供了科学方法。在平时进行方案构思时采用的模仿法与本课探讨的功能模拟法很相近,模仿法的范畴更大一些,这一点在上课时是一定要学生清楚的。本节教学的主体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种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思想方法,最终能对两种方法做简单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就必须尽可能的多使用案例,且是学生熟悉的案例,案例既有文字性也有图片式的。 2.教学策略设计 先以“人工驾驶汽车”的方向控制问题做导入,分析汽车的行驶方向是如何受到控制的,接着投影“全自动驾驶汽车”案例,比较前后两种行驶方向的控制,知道“全自动驾驶汽车”中控制器代替了人脑的转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学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第三课数据统计与分析 执教: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工作表的特征和功能; (2)知道用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工作表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 (2)能利用公式或函数来进行数据的统计; (3)会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管理数据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统计、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灵活的使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把工作表中函数的应用确定为重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函数的搜索和对数据整体的分析。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在11岁~12岁。他们思

维活跃,且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普遍薄弱。其学习动机主要是兴趣型,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较浓。但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许多操作已比较熟练,但知识不全面;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了解较少;少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四、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的分析。 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更好的发挥。教学策略的设计注重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求知欲; 2、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引导学生通 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借助多媒体优势设计巩固练习,使练习具有典型性、生动 性、目的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