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军民融合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军民融合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军民融合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军民融合

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大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是体现大国地位和国家综合国力 的重要标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卫星导航技术,其在军队作战和指挥 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应用领域大多集中在军事、公共安全和特殊 行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和强制推行。2012 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标志着 北斗导航产业在民用领域迈出重要步伐,北斗导航由过去"以军为主",开始走向军民融合深 度发展。 1. 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北斗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卫 星导航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工程,其投入力度、建设周期和技术难度超乎寻常,仅仅依靠 军事应用和政府投入,往往难以持续。美国 GPS 在建设初期,主要局限于军用领域,但到了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认识到其巨大的民用价值,开始推动民用发展,经过多年努力,走出 了一条从"以军带民"到"以民养军"的良性发展之路。反观,俄罗斯的 GLONASS 系统,几乎与GPS 系统同时建设,但由于军民融合程度不够,重军用轻民用、重建设轻使用,尽管有国家 强制推广应用,但始终无法摆脱对国家投入的高度依赖,20 世纪 90 年代受俄罗斯经济困局 影响,国家一时无法对 GLONASS 系统进行持续投入,整个系统建设发展受到影响。当前,我 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处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打开广阔的民用市场,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子,"以民养军",利于保持系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根据 2013 年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 中长期发展规划》:到 2020 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 4000 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 场的贡献率达到 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 80% 以上。 2. 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军队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重要 途径北斗系统提供的是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这些天基 时空基准,是开展军事行动、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础,也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北 斗系统在民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可以在市场规模效益的作用下,极大地促进导航技术创新、降低终端采购成本,反过来扩大其在军用领域的普及和应用。GPS 最早出现在战场上,是 20 世纪 90 年代的海湾战争,当时,一部 GPS 终端价格在上千美元左右,高精度的甚至达到十 几万美元,高昂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GPS 在军用领域的大面积使用。后来,GPS 转向 民用市场之后,技术快速创新发展,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为在军用领域大范围推 广和应用创造了条件。2003 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精确制导导弹上都配备 GPS。另外,美军还为地面部队配备了十万多台精确轻量级 GPS 接收机,至少每 9 个人,即一个班就 有一部。现在,美军在阿富汗战场上,几乎每个士兵都配备有 GPS 终端。从这个角度来说, 导航产业生在军用领域,长成壮大在民用领域。当前,我军正处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发 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北斗导航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利于用好军需和民用两个市场,不 断提高北斗导航技术和产品质量,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3. 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涉及基础测绘、国土规划、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被 认为是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引领第三次 IT 革命的新兴产业。当前,从世界卫星导航应用 的发展趋势来看,导航应用正从车辆应用为主转向与通信融合的个人消费为主;从经销应用 产品为主转变为运营服务为主。这种转变改变了以往卫星导航产业的应用偏于狭隘,只可在 特定领域使用的局面。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北斗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地方政府也把北斗导航技术及应用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 升级的重要抓手。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建立与北斗卫星导航相关的产业园 区二十多个,有些地方还根据本区域经济和科技、人才优势,建立了北斗导航应用产业联盟,设立了专项支持资金,加大对北斗导航产业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这进一步加快了地方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

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现状研究报告》的内容,具体内容: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在长时间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过程的重大成果。2017年1月,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成立... 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在长时间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过程的重大成果。2017年1月,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将加大军民融合深度的推动力度,其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作为我国军工大省,四川是唯一一个被要求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地区。而位于四川省的唯一科技城绵阳,可以说是我国军民融合资源最富集、基础最坚实的地区之一。目前绵阳科技城确定了军民融合主攻方向,正积极创设创新驱动先行市和军民融合示范市,想要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必须要清楚认识绵阳军民融合发展所处现状,探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以此找到一条适合绵阳的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1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的意义 (1)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绵阳科技城以军民融合为切入点,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构建服务军民深度融合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范围和领域,以军队保障社会化拉动

内需,实现强军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据统计,近1年来绵阳科技城新增军民融合企业83家,总数达446家,实现军民融合产业产值1690亿元,增长12%,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七成。 (2)积累军民融合发展绵阳步伐。绵阳的军民融合先一步发展将为推动全国军民融合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绵阳经验,促进全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探索路径、形成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域。 2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1)创新转化体系。绵阳努力攻克军民二元格局,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着力推进三大创新城建设,构建三类转化平台。目前绵阳拥有18家国防科技院所,14家高等院校,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77家,建成了1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6家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25个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4个,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653%,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首屈一指。一直以来,绵阳深入探索科研院所改革,并且率先启动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有效整合军民科技资源;初步探索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民企参军四种模式,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2)产业培育体系。绵阳一方面坚持推进以核技术应用、空气动力、信息安全、北斗导航、航空发动机等军民融合重点产业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绵阳推进项目落地与园区建设,加快3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建设,建好磁性材料产业园、核技术应用产业园等10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抓重点项目落地。目前,绵阳已经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8个省级开发区和13个专业园区。 (3)人才集聚体系。为激励优秀人才落户科技城,绵阳科技城争取到六

园区规划成都打造双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

园区规划成都打造双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前瞻产业研究院

成都打造双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 日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其中,将通过推进“省部军”协同机制落地、转化一批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加强军民融合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等举措,实施军民融合成果转化行动。 一、定位军民融合双流特色产业园区优势明显 双流拥有中物院成都基地等7所军工科研院所、经市级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37家,在全省10个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中双流占有3席,是成都市“1+N”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双流完成了军民融合产业园概念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园区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正加快编制。明确了产业园以“产城一体”为建设目标,重点发展军民融合的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构架以产业链为核心,创新体系、人才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链4体系”生态圈。 “军转民”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民参军”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优势民口企业已经进入军队、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核心配套体系。创新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了西南技术与军民融合产权交易中心、双银创促中心、西南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合。

在要素保障方面,实现项目土地要素保障,实现项目供地1878亩。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启动园区13条道路建设和园区人才配套公寓、综合管廊等配套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启动4000余亩空港中央公园生态绿地建设。制定支持发展政策,保障创新人才、技术和资金要素供给。 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2017年园区共引进澜至电子智慧家庭终端芯片及车联网信息系统、九芯微集成电路IP核研发等19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25亿元。2017年,累计完成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亿元,园区总收入达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50亿元。 二、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双流区将进一步抢抓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用好双流三大“战略性资源优势”,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动力、转换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中优、聚焦南拓,坚持产城一体、公园城市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处理好全域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园区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积极推动“军转民”。深度对接军工单位,推动军工电子、核技术等领域“军转民”发展。建立军民信息交流平台和军民供需对接机制,促进军民成果转化。大力支持“民参军”。培育一批优质军民融合民口企业,逐步提升民口企业参军能力,支持军工科研成果向民口企业转移转化,从而实现由零部件加工等一般配套生产向分系统、全链条生产的整体提升。

重庆市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研究

企业经营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02期(总第454期) 1 引言 1.1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对应急产业,政策法规建设稳步推进,相继出台《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重要文件,鼓励充分利用军工技术优势发展应急产业,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2017年度)》等文件中,也对应急产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进行了部署。重庆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把推进应急产业的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 1.2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必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突发事件易发频发,防控难度不断加大。重庆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叉汇集城市,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涝灾害、旱灾等灾害频发,在隧道打通、爆破等过程中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017年共发生地质灾害228起,直接经济损失2721.40万元。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2017年重庆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01起,一般道路共发生道路运输事故528起、死亡554人;发生火灾5471起,死亡12人,受伤29人,直接财产损失8552.2万元。发展应急产业是保障公共安全和建设应急体系的重要支撑,能够使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相互补充,促使应急管理向专业化、社会化转变,形成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灾难的能力,减少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失,不断加大的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需求,是提高公共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 1.3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顺应当前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的趋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在应急产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不断扩展,多技术融合创新成为推动应急产业向高精度、高可靠、信息感知、智能应急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应急产业行业交叉的特点推动应急产业与机械装备、医药卫生、轻工纺织、信息通信、交通物流、保险租赁等协同发展,探索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培育应急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应急应战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国家提出发挥国防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军工技术向应急领域转移转化,发展高技术应急产品和装备。 2 军民融合应急市场前景分析 2.1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市场容量分析 未来军民融合将会呈现以下几点发展趋势:一是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世界大势;二是“军转民”转型升级,将在实现军工经济民用效应产业化、规模化和释放国防储能的实践中确立新的生长点;三是军民协调创新作为军民融合的主要推手,将大大增强国防军工的发展动力。目前,许多军转民、民参军的产品重点集中在防爆、特种设备、核事故处理等应急产品。预计到2020年,我国军费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民参军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164亿元,市场规模潜力巨大。近三年来我国应急产业产值规模年均增长速度在20%左右,高于同期工业经济平均增速。据预测,我国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潜力巨大。 2.2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市场供需分析 发达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应急智能装备发展较为成熟,应急信息装备、调度指挥装备、监测监控装备、抢险救援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生命探测装备、遥感探测装备等应用已经成熟,正在向智能化、快速化、成套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德国的消防装备和危化品处置装备,美国的搜救装备和溢油处置装备,瑞士的医疗救援装备,美国、日本的工程救援装备,瑞典的破拆装备,俄罗斯的破冰除雪装备,荷兰的大功率供排水装备等,都是在各国应急救援中频繁使用的先进应急装备,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而目前,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占GDP比重仅0.3%。工程救援装备、安置保障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等产品已经基本成熟,国产化率可达80%-100%。应急通信指挥装备得到广泛应用,应急医疗救援装备实现了模块化和标准化,道路救援、航空救援、工程救援等应急服务业态发展迅速。 3 国内外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3.1 国外应急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应急产业发展主要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发展起步较早,产业链较完整且高度市场化。美国应急产业发展多依附于其他产业,虽然应急产业链囊括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电子商务、咨询服务、教育培训及保险等,但相关企业很多不以应急产品或服务供应为主业,应急产业发展多依附于建筑、煤矿生产、食品和药品生产等。英国应急产业主要集中在救灾阶段且种类齐全,从医疗急救箱、个人防护用品、切割工具,到体积较大的急救车辆、临时居所、救生筏,再到救援直升机等,可满足水陆空各个层次的救援需求,但在应急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发展较浅。日本应急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融合发展态势,应急产品和服务融入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下转163页) 重庆市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研究 华晶晶,范雨晓,杨旭光 (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 401336) [摘 要]军民融合应急产业是以应用于突发事件处置为主线,把零散在相关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归集起来进行规划部署,是紧随时代需求、关系民生的新兴产业,其产业完备程度是衡量城市应急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重庆市加快推进 军民融合和应急产业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全市“6+1”工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论文将结合军民融合背景下 重庆市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剖析重庆市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应急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军民融合;应急产业 [中图分类号]F426.4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25 -153-

福建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

福建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 福建省人民政府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推进综合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总体要求,积极打造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通道和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加快构建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为我省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规划依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闽政〔2016〕12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意见》(闽政〔2014〕23号)编制,明确了“十三五”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未来五年我省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是制定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相关政策、行业规划和安排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的基本依据。 本规划基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第一章跨越发展新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战略部署,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累计完成投资突破5700亿元,顺利实现“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目标,“两纵三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全省交通总体适应、局部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 一、公路网络更加健全。累计完成投资3490亿元,公路总里程达10.46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超过1.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000公里,新增2600公里,形成“三纵六横”骨架网。建成普通干线公路3800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