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及周学时备注

ⅠⅡⅢⅣ

学位基础课09_002011 英语36 2 2

12学

分09_002012 政治理论36 2 2

09_002013 教育学原理36 2 2

09_002014 课程与教学论36 2 2

09_002015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

36 2 2

09_002016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36 2 2

专业必修课09_012011

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

材分析

54 3 3

10

学分09_012012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

分析

54 3 3

09_012013

中小学数学发展前沿

专题

36 2 2

09_002017 教育测量与评价36 2 2

专业选修课09_012008 数学教育心理学36 2 2

8

分14_012015 数学学习心理学36 2

09_012009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54 3 3

14_012017 数学高考试题动向研

36 2 2

14_012018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36 2 2

14_012014 数学教学论专题研究36 2 2

09-012017 数学方法与解题研究36 2 2

14_012023

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

36 2 2

09_002018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36 2 2

09_002019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36 2 2

09_002020 中外教育简史36 2 2

09_002021 教育政策与法规18 1 2

实践

教学

09_019002 108 6 3 3 关于实践教学(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第二学期最后3周在校内进行教师岗位培训,使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写好教案、能够辅导和答疑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为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学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专业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12011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目的:

《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现行数学课程的目标、数学课程内容标准、数学教材编制的原则、教材的内容结构、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等等。本课程要结合数学或者数学教学实例,解读数学课程目标;选取若干内容领域,向学生展示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如何把握教材编制中的螺旋上升原则。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以及对数学教材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论的基本概念、数学课程的演变历史、制约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数学课程的类型和编制原则、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结构体系、数学教材的特点、实施中应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以及结合数学课程改革,对有关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具体教材内容分析研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李玉琪.数学课程概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2.

课程编号:012012 课程名称: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总课时:54 学分:2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Ⅱ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旨在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的要素、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学设计的各种模型;并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各种模型的利与弊。另外本课程强调结合特定的数学教学案例,训练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案例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数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现代数学教学设计导论为设计指导思想和技术,对数学教学的概念、原理、习题这三大内容的设计以及常见的数学教学模式为进行分析,同时讨论问题解决教学、数学建模教学等教学设计,配以大量的案例分析,以指导研究生专业成长、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养。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何小亚,姚静.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2.钱佩玲.走进课堂: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案例与评析(下册),高等教育出版

课程编号:012013 课程名称: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目的:

课程《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旨在向学生介绍数学学科领域各个主要分支的研究状况、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同时让学生学会从高观点下看学校数学(中等数学),了解作为科学的数学如何转变为学校数学;学会将学校数学与所谓的日常数学结合起

来,感受数学对其他领域的影响以及其他领域对数学发展的推动。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转换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与中小学数学相关的现代数学的核心思想,数学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发展,我国数学课改的重大争鸣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张奠宙,李士錡.数学教育研究前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等期刊以及优秀硕博论文。

课程编号:012014 课程名称:数学教育心理学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Ⅰ

教学目的: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数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初步理解基本的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数学教育心理学观念,为从事数学教育工作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科教学论(数学)专业的研究生,所以教学内容将体现重在基本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了解基本知识和教育心理学观念的培养,并结合当前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实际需要,探讨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问题。

教学内容:

介绍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若干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为基本线索,从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分析入手,论述了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等的学习与教学,并对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的迁移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观点,并最后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上。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曹才翰、章建跃等.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喻平. 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012015 课程名称:数学学习心理学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I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数学教育学学科体系(数学学习心理学、数学课程论与数学教学论)的三大支柱课程之一,是数学数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它为数学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理论的建设提供心理依据,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弥补我国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忽略学情分析的弊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对象——学生因素分析的重要性,数学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心理学的精典理论概要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数学学习的记忆与迁移;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思维及其规律;数学能力等,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的地认识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掌握数学学习的研究方法,更深刻地理解数学课程、教材的编制规律,更好地实现数学课程实施的理想效果。

教学内容:数学学习与数学教育、数学课程;数学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心理学的精典理论概要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数学学习的记忆与迁移,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思维及其规律;数学能力;数学学习心理发展专题选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数学学习心理学》.孔凡哲,曾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2. 《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林崇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12月

3. 《数学教学心理学》.张英伯,曹一鸣.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4.《数学教育心理学》.曹才翰,章建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课程编号:012016 课程名称:数学教育研究方法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Ⅰ

教学目的: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性、目的以及方法;学会利用各种研究方法对数学教育现象、规律、各种实践背后所隐含的因果线索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术规范;增强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教育实践研究的意识,提高独自进行扎根教育研究的能力和信心。

教学内容:

数学教育研究的目标与现状;数学教育研究的选题;数学教育研究的设计;数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包括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实验研究的方法、以及质的研究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等。利用各种研究方法对数学教育现象、规律、各种实践背后所隐含的因果线索进行分析研究,数学教育论文写作规范,了解学术规范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3.张国杰,王光明.数学教育研究与写作析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王光明.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课程编号:002017 课程名称:数学高考试题动向研究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1

教学目的:

数学高考试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好问题。研究高考数学试题能学习命题教师的创新思维,体会“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准确把握《考试大纲》的要求。研究高考试题对精选例题、习题、考题有用,对抑制题海战术有利,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益。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特别是在《考试大纲》的说明样题中,可以选择一些构思精巧、立意新明、背景深刻、情境新颖、设问巧妙的试题作为研究对象,一些优秀试题可以作为教学的例题、练习的习题、测试的考题,有的好题目可以作为研究性教学的问题.

教学内容:

主要讨论试题的功能,价值趋向,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题结构等都作了动向分析,它是广大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今后学生学习要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加强综

合能力的训练.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历年的高考试题

课程编号:012018 课程名称: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学史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与中学数学相关的专题,并着重从数学教育的角度,以数学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为线索,探讨数学教育与教学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介绍数学文化的内涵、特点、数学文化的价值、数学文化的内容等,进一步探讨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有关系,以及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的价值。

教学内容:

数学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包括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数学史的分期标准、数学史的研究内容、数学史的研究方法;与数学育相关的数学史专题知识;数学文化的内涵、特点、数学文化的价值、数学文化的内容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并进一步探讨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有关系。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武锡环.数学历史与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2.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方延明.数学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张奠宙.20世纪数学经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012019 课程名称:数学教学论专题研究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I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数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它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论发展的历史、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与意义,了解现代数学教育发展概况,以及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概要,数学课程理论及其发展;数学教学理论及其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论发展史及研究的对象与特点,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意义;现代数学教育发展概况;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概要;数学课程理论及其发展;数学教学理论及其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3. 《数学教学论》.张伯英,曹一鸣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4.《新编数学教学论》,涂荣豹,王光明,宁连华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6月.

课程编号:012020 课程名称:数学方法与解题研究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2

教学目的:

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叫做数学法方法。数学方法论是以数学方法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数学方法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本课程收在学习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展开解题方法的研究。目的在于为研究数学学习的认识规律创造客观的条件,掌握数学发明、发现的鉴定法则,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认识论的研究。

教学内容:

一般科学方法与数学解题,数学证明,史学模型方法与解题,数学发现的方法----含推理。并在各种数学方法的介绍中,都以相关的问题的典型范例为实践素材,是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数学方法论》,《数学奥林匹克解题研究》等

课程编号:012021 课程名称: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Ⅱ

教学目的:

教学案例研究是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技能、掌握课堂教学研究方法和提升课堂教学研究能力的实践性课程,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教学案例研究的内涵以及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掌握数学教学案例的研究特点与方式;通过对典型课题教学案例深度分析研究,明确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特色课堂教学理念与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能力和新课程的实施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案例研究的内涵及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数学教学案例的研究特点与方式;典型课题教学案例深度分析研究,即,精选名校一线教师的优秀典型课题教学课例,并围绕数学课堂教学的6个环节,即: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的设计与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所选课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及课改精神,并对教学各层面深入剖析,从理论高度进行综合提升。精彩的教学现场呈现与反思,发人深省的教学细节分析,不失时机地提升教学智慧,可为学生认识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教好新课程提供生动的范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涂荣豹,宁连华,徐伯华,张英伯,曹一鸣.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2.《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数学)》.孔企平,夏志芳.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

3.《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鲍建生,王浩,顾冷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课堂教学新方式及其课堂处理技巧:基本方法与典型案例》.孔凡哲.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10.

5.《中学数学经典教学方法》.涂荣豹,宁连华.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6.《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王尚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7.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我们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独有的触角去搜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活动生成于学生生活,只有在真实的世界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如果学到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难道不是无效的吗?实践活动很重要。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活动课的选择上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玩中发现并掌握问题。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针对这一特点,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活动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进而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友谊。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法与过程。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活动要求: 1、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调控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对教学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大全

课题:定义与命题(一) 授课教师:朱成敏教材:浙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并了解给一些名称下定义的常用方法; 2.让学生了解命题的含义; 3.让学生掌握命题的结构,能够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让学生了解类比的思维方法; 过程性目标: 5.让学生经历术语定义产生的过程,在通过类比、完成填空的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6.让学生经历“命题”这个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命题的含义,能够区分“命题”与“正确的命题(真命题)”; 2.理解命题的结构,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学生活动的组织.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发现探究小组合作主体性讲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引入新课 创设“幸运52”的场景组织学生活动。 (第一关:幸运抢答) 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数学名词。 例如: 它是一种方程; 它是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 它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 (答案:一元一次方程) (引入定义) (设计说明:用“幸运52”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及早融入课堂,积极思考,也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贯穿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初步经历给名词下定义时候逐步明确的过程,最终清楚的表述就是名词的定义。)

二、探究一些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 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例如: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是“数轴”的定义; (2)“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是“全等图形”的定义。 学生活动一:(小组活动) 如何给术语下定义: 学生单独学习一段材料,小组共同作答。 阅读材料: 1.选出下列图形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A ) (B ) (C ) (D ) 选C ,原因如下: 共同点:都是三角形。 不同点:C 选项没有直角,而其余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由此把A 、B 、D 选项归为一类,叫做 “直角三角形”。 定义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填空作答: 2.选出下列式子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A )0122 =++x x (B )532=+ (C )a a a 2223 -=-+ (D )t t 53=- 选( ),原因如下: 共同点:都是 不同点: 由此把 选项归为一类,叫做“ ”。 定义为: 的 叫做 。 3.请设计一个类似的问题,要求能够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小结:请同学谈体会,如何给名词下定义。 (设计说明: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给名词下定义的过程。为了真正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考虑了以下问题:a.把活动的设计成左右的对比模式,让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习材料进行类比的思考;b.让学生在进行讨论之前先进行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再与别人交换意见,产生思维的碰撞,以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评价方案最新稿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评价方案 郑州市金水区凤凰双语小学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不断以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了更好的在常态教学中认真解决课程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激励每一个学生努力完成学业,实现课程育人的教——学——评一致性,我们紧紧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课程学习内容和认知水平评价参照”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际,特制定我校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二、评价维度。 梳理二年级下学期课程学习内容和认知水平评价参照表,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平均分物与操作活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余数并探索除数和余数的关系。经历

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集合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掌握初步的测量的技能。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可以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 2、数学思考: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问题解决: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尝试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情感态度: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三、具体措施及权重。 本次评价将采取过程性评价、活动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种方式来开展。 过程性评价权重80%,终结性评价20%。 (一)过程性评价,权重80% 1、平时教学评。权重50% (评价手段: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平时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价工具:定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评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评析 建阳二中蒋剑虹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教学对象(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下面我就结合张长文老师的这堂片断教学课,来谈一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一些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教学思路设计,二是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是指:对所教内容的认识(课标要求、这段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的作用、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学生以往的活动经验等),对整堂课设计的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方法与措施,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分散难点等)。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但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追求教学思路设计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 我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新课程教学总体思路设计:一要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之前,“导”学是教学之重点。二要把组织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活动作为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担任起活动的指导者。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不能放松。五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看一看张长文老师关于“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教学设计思路。 《平行线的性质》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按照“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形成认识——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为了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首先利用大屏幕出示了学生所感兴趣实际问题---汽车在赛道上行驶拐弯的拐角问题,然后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抽象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平行线性质的几何模型,针对这个几何模型,利用学生手中的学案,精心设计四个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在学生充分思考与交流的基础之上,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效果,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平行线的性质,形成了认识,加深了印象,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从推理能力来说, “说理”对于七学生来讲还较为陌生,不知应该说什么,根据什么,得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性质1对性质2、3进行说理、论证。为了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还精心编排了一些填空题。对于例题的安排,目的在于想让学生再次体会如何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探究题的安排,是希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力争“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杜红卫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 x 。 这组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能够很快的得到答案。由于边长都非负,所以学生的第一反应说出的都是这组数的算术平方根,因为教师设计要讲平方根,所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 程,并强调,然后取正舍负,再由这四个例子进行抽象概括出平方根与算数平

二年级下册数学项目评价方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游考方案 游考背景: 改革评价方式,以游考的形式在活动中评价学生学习状态,以趣味游戏代替笔试,真正减轻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差异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差异,实施差异,发展差异,让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活动展开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培养学生自信乐学的学习品质。 游园活动内容: 活动项目一:——玩转计算 【活动方式】:学生在相应时间内口头完成数的计算以及运算顺序 【活动准备】:题目单 【活动内容】: 1.全对优秀、对4个良好、对3个合格 9600—600 = 54 ÷6 = 6×8 = 900+600 = 73÷8= 2.全对优秀、对2个良好、对1个合格 师: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不要求学生说得数) 56-(30+12) 60+40÷8 (25-18)×8 3.依据学生表述酌情给等级 说一说竖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把13根小棒平均分成四份,可以用如下算式表示。 13÷4=3 (1) 问题:其中12表示什么? 4.观察黑板上的1、2年级参加本次“乐考”人数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问题设置:1.共有多少人? 2.三班比二班多多少人?

活动项目二:——我爱思考 【活动方式】:学生按题目要求完成口头填空 【活动准备】:题目单 【活动内容】: 1.全对优秀、对4个合格、对3个合格 1、37>()×9,括号里最大能填()。 2、÷……6÷9=…… 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大是() 3、比一比,在○里填“>”、“<”或“=”。 6889○6988 3千克○3900克 8×9○87-28 4.动手操作,抽签方式(2选1) 【活动准备】:抽签罐1个,抽签条10张,分别是数字0-9,计数器一个,题目单。 评分要求:评审老师酌情给评 【题目1】:抽四张组成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选取其中一个数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 评分要求:评审老师酌情给评 【题目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000+100+9,并读出这个数,这个数接近的整千数是()。一个一个地数,接着往后数两个数。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活动方案 一、研究背景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而数学恰恰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教材内容大都是数字、概念、定量刻画等,比较抽象,没有语文教材中生动或感人的故事情节。有些人认为这门课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会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差,成绩下降。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对直观教学兴趣浓厚,而淡薄于抽象讲解;对知识的学习即时兴趣浓厚,而缺乏兴趣的持久性;对单纯解题兴趣浓厚,而淡薄于算理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对知识的外部联系感兴趣,而淡薄于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乐于书本知识单纯学习,而淡薄于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因为小学生天真、活泼、求知欲望强,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数学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便有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九月 (,) 学习相关文献,制定实施设计方案和计划。 我组选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专题研究作为主题,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广泛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另一方面,从调查学

情入手。长期跟踪调查班内学生的学习行为、心里状态、个人兴趣。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第二阶段实施指名了方向。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十月、十一月 这一阶段主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调查研究与个案分析。 (1)调查学生喜爱的学科,从学科的内容、性质上找途径。 (2)调查学生喜欢的教师。了解在学生心中什么样的老师更受欢迎。 (3)调查学生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4)调查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并跟踪观察,定期开展研讨交流。 这些调查分析研究为这个阶段的深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将调查得来的结论运用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阶段:归纳阶段十二月 经过一、二阶段研究小结,把相关数据、典型材料、个案分析、经验总结收集归拢、重组整合、分类推理,,对总结材料的论点、论据进行充分的推敲考证,确保结题。 三、预期成果 通过课题的开展,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扩展他们的学习和思维空间,使其感受到学习及其成长的快乐,实现自我超越,提升自己生命价值和意义。教学上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构建出一种适用的、高效的、现代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数学教师和高水平的学生。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示例 为了说明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准确地陈述教学目标,现以“有理数的加法”一节为例,详细地说明教学目标的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设计 1.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 (1) 能准确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并知道哪哪些问题是属于有理数的加法。 (2) 能按法则把有理数的加法分解成两个步骤完成:① 确定符号;② 确定绝对值。 (3) 熟练、准确地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2.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导出过程及本身所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1)能解释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 (2)能懂得初步的算法思想; (3)学会“观察——归纳”的思维方法。 3.初步感受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体验用矛盾转化的观点认认识问题;培养严谨、认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都是由具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组成的。因而,完成了上述方面的教学设计之后,就应着手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直接操作的部分,应该按照具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同时,应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它主要包括:导入设计、教学情境设计、提问设计、练习设计、讨论设计和小结设计。 案例 充 要 条 件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 2. 能在判断中正确运用以上概念,并为今后用等价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逻辑基础.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用幻灯投影); (1)若1≥x ,则12≥x ; (2)若22y x =,则y x =; (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5)若0=ab ,则0=a ; (6)若方程)0(02≠=++a c bx ax 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则042 >-ac b .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生:(1)、(3)、(6)是真命题,(2)、(4)、(5)是假命题. 师:对于命题“若p ,则q ”,有时是真命题,有时是假命题。你是如何判断其真假的? 生:看p 能不能推出q ,如果p 能推出q ,则原命题是真命题,否则就是假命题. 师:很好!对于命题“若p ,则q ”,如果由p 经过推理能推出q ,也就是说,如果p 成立,那么q 一定成立。换句话说,只要有条件p 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 的成立,这时我们称条件p 是q 成立的充分条件,记作p ?q . (二)讲授新课 (板书充分条件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就说p 是q 成立的充分条件. 师:请用充分条件来叙述上述(1)、(3)、(6)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评价方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评价方案 评价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检测 参与研讨教师:于晓燕王兴霞晓 第一部分:编写设计说明 一、编写的命题思想 本次数学检测,以“突出双基,体现课标,注重应用,兼顾能力”为原则进行命题,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从概念、方法、计算、应用等方面加以检测,题型力求多样,容丰富,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灵活性大,既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又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考查。试题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结构 本次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主要分三类: 1、基本概念题: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等。 基本概念题的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数与代数,包括表除法、万以数的认识、万以的加法和减法、估算等知识。二是空间与图形的容包括平移、旋转、锐角、直角和钝角等。 2、计算题:包括表除法、万以的加法和减法 3、解决问题:知识点包括小括号的应用、表除法的应用、统计、估算等有关知识等。 分值分配:基本概念题、计算题、解决问题三部分之间的分值基本控制在40%—25%—35%。其中,数与代数所占分值为60——65%,空间与图形所占的分值为25——30%,统计与概率知识为10%,符合小学数 学三大板块所占的比例。 测试时间为60分钟。 第二部分书面评价方案 一. 我会填。 1、5×8=()我用的口诀是()。 2、3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 3、按规律填一填。 4、在○里填上“>”、“<”或“=”。 1570○14703×8÷6○8÷4×2 2800克○3千克 5、2364是一个()位数,读作()。 6、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方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方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方案活动时间:第12周地点:学校 参加对象:全体数学教师主持人:教研组长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促进教师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二、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校教学教研组的情况,有很多优秀数学骨干教学的带动,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数教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认真学习《数学课程》; 2、根据教研活动主题,主讲教师要确定研究课的内容,说课时间,上课时间和听课的时间; 3、上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以吸引学生和听课教师; 4、教研组成员,先通过听上课教师说教材,说教学活动课程,大家根据讲课教师内容的呈现,从各自的认识和数学经

验出发,给他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让他及时的调整数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学资料及教学用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活动时间:11月14日:15:15—15:55 地点:四(1)班 活动步骤与具体地注: 1、教研组长向组员明确本次教研活动任务; 2、由执教者说课; 3、观摩研讨课:四(1)班:《运算定律》。 各个教师分工做好观摩记录: (1)李汶娟:记录数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 (2)张文武: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和人数; (3)李艳: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人数; (4)秦敏:记录学生的各种反映,各种表现的学生; (5)熊艳:讲课教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与采取措施的处理办法。 4、教师评课并进行摘录: 组织教研组成员对照《教学课程标准》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动对本堂课进行记录、分析、评议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阶段: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 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三)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

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姚明投进了x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际问题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渗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点燃学习新知识的“导火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而且“会学”“乐学”。) 2.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概念思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 师:那到底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翻开书本,请同学们把这个概念划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和我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师:根据概念,你觉得二元一次方程应具备哪几个特征? 活动:你自己构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快速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①x2+y=0 ②y=2x+4 ③2x+1=2-x ④ab+b=4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打印版)

【中学数学 教案】 2:[单选题]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他认为学习是: A:“R(反应)—S(刺激)”的过程 B:“S(刺激)—R(反应)” C:“S(刺激)—O(中介)—R(反应)”的过程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 先向学生呈现要学习的原理,然后再用实例说明原理(有时要予以逻辑证明),从而使学生掌握原理的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A:这是一种发现学习B:这是一种接受学习C:这种学习适合年龄较小的学生参考答案:B 4:[单选题]联结主义"试误说”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哥伦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是: A:布鲁纳B:桑代克C:奥苏贝尔参考答案:B 5:[单选题]数学习题的选择与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A:简洁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奇异性原则;思维性原则。B:严谨与量力而行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C:目的性原则;阶梯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参考答案:C 2:[判断题] 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一般为: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例证→引导学生分析出每个例证的属性→抽象出共同本质属性→形 成初步概念→概念的深化→概念的运用。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 由原理到例子的学习是指先向学生呈现要学习的原理,然后再用实例说明原理(有时要予以逻辑证明),从而使学生掌握原理的学习。这是一种接受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 概念同化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指的是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发生作用,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某种变化。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 奥苏贝尔为了使学生同化新知识得以顺利进行,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理论,主张架设"认知桥梁”,为新知识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输入”找到一个"固着点”。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概念同化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指的是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发生作用,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某种变化。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 数学习题的选择与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阶梯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 中学数学活动课是指通过讲授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与他人进行数学合作与交流,从而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答案:错误 5:[判断题]数学原理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数学原理的客观陈述,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根据各种关系做出相应的反应。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概念同化的教学过程:提供定义―解释定义、突出关键属性―辨别例证、促进迁移一运用概念。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数学概念学习可以分成了解、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4种水平。答案:正确 4:[判断题] 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包括:学生数学学习起点情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因素分析等方面的工作。答案:正确 5:[判断题] 由原理到例子的学习是指从若干例证中归纳出一般结论(原理)的学习。这是一种发现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错误 以下三题,任选作一题. 1.简述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 2.简述数学原理学习的本质。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2016年春季学期上坝小学数学 教研活动方案 针对我校的实际,结合上学期县局抽查所反馈的情况,部分教师反映新教材教学内容和练习题型的呈现方式上存在着困惑,下学期我们把以解决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为切入口,新教材的使用为研究取向,确立“算法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两个专题的研究。提高对多媒体设备运用的意识,以提高我校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基本情况: 全校是一个有一到六年级,共12个班的小学。全校共有12个数学老师,多媒体设备接触比较多的情况下,制定以下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学科实际,努力适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求得新发展。以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着眼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术全面、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 三、工作目标: 1.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更新教师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适应当代教育的形式。 2.通过计划、有目的的教研活动,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和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 3.通过探讨解决“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大教学问题。 4.认识和提高对多媒体在当代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5.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 四、成立数学科教研组 组长: 组员:全体数学教师 五、实施方案: 1.示范课。以校为单位继续开展二次备课(按照进度完成两周),备课组研讨课包括上课、听课、说课和评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校教研活动中让从事数学教学的骨干老师上一堂展示课,展示课内容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部分内容为主的新授课和练习课,并且同样以此作为课例,进行多阶段的反思。活动目的以骨干教师的课为引领带动全校尤其是青年教师多种课型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2.针对骨干教师的课由年轻教师学习并上一节研讨课,全校教师共同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3.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新增加的板块,《数学广角》的内容不列入期末考试的范畴所以有的教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学科:数学年级:九年级 课题名称:完全平方公式(1)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三)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 3.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2)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3)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共5页文档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每个学科,每个教师都不能置身之外,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改革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 新课改实行以来,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新的教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新的评价体系等,这些革新都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因素,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他们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注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些都要在教学中加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任何改革措施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也就是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括的方面有很多,需要教师进行全面思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笔者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机械地进行学习,不能发挥主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一点是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实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课堂气氛的生动活泼,能够让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不明显,完全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进行学习,这样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一些互动的环节或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另外,教师要该改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显这一点,减少讲解的时间,针对某些类型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最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一点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有些一题多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加以利用,鼓励学生考虑不同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跟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对教学方法

二年级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二年级数学综合素质评价 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小学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数学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思考的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参照“课程标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数学学习水平评价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评价具体建议如下: 一、定量评价 1、笔试(100分) (1)评价内容:主要考核概念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思考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评价标准参见学校提供的试卷。 (3)评价方法: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期末占60%,平时占40%。 (4)评价人员:教师。 2、口算(5分)

(1)评价内容:考查口算能力,主要是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口算内容根据教材而定。 (2)评价方法:编制3~5套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选取一套试题。期末测试。 (3)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直接写得数。全对的为5分,每错2题减分。 (4)评价人员:教师。 3、实践操作(5分) (1)评价内容: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内容根据教材的实践操作内容而定。 (2)评价方法:教师提供给学生若干实践操作的内容,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每月检测一次,每位学生一学期只要参加一次检测。教师要作好记录,保留资料。 (3)评价标准:操作正确、方法科学合理、程序规范。实践操作方法具有多样性或创造性的可给予加分。 (4)评价人员:教师。 二、定性评价 1、数学表达(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