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推荐精选】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原子结构 原子核导学案

【推荐精选】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原子结构 原子核导学案

【推荐精选】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原子结构 原子核导学案
【推荐精选】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原子结构 原子核导学案

原子结构原子核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光谱

(1)光谱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

λ

=R?

?

??

?

1

22

1

n2,(

n=3,4,

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n为量子数。

3.玻尔理论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

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 ν=E m -E n 。(h 是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4.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氢原子的能级 能级图如图1所示

图1

(2)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 =1

n

2E 1 (n =1,2,3,…),其中E 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 1

=-13.6 eV 。

②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 n =n 2

r 1 (n =1,2,3,…),其中r 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 1=0.53×10

-10

m 。

知识点二、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

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2.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

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

物质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3)三种射线: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γ射

线。

(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②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作示踪原子等。

③防护:防止放射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3.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分类

α衰变:A Z X→A-4Z-2Y+42He

β衰变:A Z X→A Z+1Y+0-1e

两个典型的衰变方程

①α衰变:238 92U→234 90Th+42He;

②β衰变:234 90Th→234 91Pa+0-1e;

(3)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知识点三、核力、结合能、质量亏损

1.核力

(1)定义:

原子核内部,核子间所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2)特点:

①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②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m之内;

③每个核子只跟它的相邻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2.结合能

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3.比结合能

(1)定义: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

(2)特点:

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4.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

,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和要小Δm ,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ΔE =Δmc 2

知识点四、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核反应方程 1.重核裂变

(1)定义: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而分裂成几个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的过程。

(2)典型的裂变反应方程:

235 92

U +10n→8936Kr +144 56Ba +31

0n 。

(3)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 (4)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及其相应的质量。 (5)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核反应堆。

(6)反应堆构造:核燃料、减速剂、镉棒、防护层。 2.轻核聚变

(1)定义:两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轻核聚变反应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2)典型的聚变反应方程:

21

H +31H→42He +1

0n +17.6 MeV

考点精练

考点一 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理论 1.定态间的跃迁——满足能级差

(1)从低能级(n 小)――→跃迁

高能级(n 大)―

→吸收能量。 h ν=E n 大-E n 小

(2)从高能级(n 大)――→跃迁 低能级(n 小)―

→放出能量。 h ν=E n 大-E n 小

2.电离

电离态:n=∞,E=0

基态→电离态:E吸=0-(-13.6 eV)=13.6 eV电离能。

n=2→电离态:E吸=0-E2=3.4 eV

如吸收能量足够大,克服电离能后,获得自由的电子还携带动能。

对应训练

1.[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多选)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轨迹。其中一个α粒子在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α粒子在b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B.α粒子出现较大角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接近原子核时受到的库仑斥力较大

C.α粒子出现较大角偏转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D.α粒子出现较大角偏转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α粒子在接近金原子核的过程中,斥力越来越大,做负功;在远离金原子核的过程中,斥力越来越小,斥力做正功。

答案BD

2.[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解析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能量减少,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

3.[能级跃迁]如图3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E1为基态,若氢原子A处于激发

态E2,氢原子B处于激发态E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原子A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B.原子B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C.原子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

D.原子B能够吸收原子A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

解析原子A从激发态E2跃迁到E1,只辐射一种频率的光子,A错误;原子B从激发态E3跃迁到基态E1可能辐射三种频率的光子,B正确;由原子能级跃迁理论可知,原子A可能吸收原子B由E3跃迁到E2时放出的光子并跃迁到E3,但不能跃迁到E4,C错误;A原子发出的光子能量ΔE=E2-E1大于E4-E3,故原子B不可能跃迁到能级E4,D错误。

答案 B

规律方法

解答氢原子能级图与原子跃迁问题应注意

(1)能级之间发生跃迁时放出(吸收)光子的频率由hν=E m-E n求得。若求波长可由公式c=λν求得。

(2)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

(3)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的两种求解方法。

①用数学中的组合知识求解:N=C2n=n(n-1)

2

②利用能级图求解:在氢原子能级图中将氢原子跃迁的各种可能情况一一画出,然后相加。

考点二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1.衰变规律及实质

(1)α衰变和β衰变的比较

(2)γ射线:γ射线经常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产生的。 2.三种射线的成分和性质

3.半衰期的理解

半衰期的公式:N 余=N 原? ??

??12t /τ

,m 余=m 原? ??

??12t /τ

。式中N 原、m 原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

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N

、m

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t

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

对应训练

1.[放射现象](多选)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解析 原子序号大于等于83的元素都能发生衰变,原子序数小于83的有的也能发生衰变,选项A 错误;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决定,与外界温度无关,选项B 正确;放射性来自于原子核内部,与其形成的化合物无关,选项C 正确;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能量最高,穿透能力最强,选项D 正确。

答案 BCD

2.[半衰期的理解及应用][2015·山东理综,39(1)](多选)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解析因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则可知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半衰期,即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 700年,选项A正确;12C、13C、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由于质量数不同,故中子数不同,选项B错误;根据核反应方程可知,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电子,即发出β射线,选项C正确;外界环境不影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选项D错误。

答案AC

3.[射线的性质及特点]将能够释放出α、β、γ射线的放射性物质放在铅盒底部,放射线穿过窄孔O射到荧光屏上,屏上出现一个亮点P,如图4所示。如果在放射源和荧光屏之间加电场或磁场,并在孔O附近放一张薄纸,则图中四个示意图正确的是()

图4

解析α、β、γ射线穿过窄孔沿直线前进射到荧光屏上,打出一个亮点P。在小孔附近加一张薄纸能将α射线挡住,这是因为α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弱。γ射线是能量很大穿透能力很强的电磁波,在电场和磁场中不会偏转,仍沿原方向前进,打在荧光屏上的P

点。而β射线是带负电的电子流,穿透能力也较强,能够通过薄纸,并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根据它的受力情况可知D图正确。

答案 D

4.[衰变与动量、电磁场的综合](多选)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处于匀强磁场中,由于发生了衰变而在磁场中形成如图5所示的两个圆形径迹,两圆半径之比为1∶1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5

A.该原子核发生了α衰变

B.反冲原子核在小圆上逆时针运动

C.原来静止的核,其原子序数为15

D.放射性的粒子与反冲核运动周期相同

解析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即反冲核及放射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均做匀速圆周

运动,轨道半径r=mv

qB

,因反冲核与放射的粒子动量守恒,而反冲核电荷量较大,所以其

半径较小,并且反冲核带正电荷,由左手定则可以判定反冲核在小圆上做逆时针运动,在大圆上运动的放射粒子在衰变处由动量守恒可知其向上运动,且顺时针旋转,由左手定则可以判定一定带负电荷。因此,这个衰变为β衰变,放出的粒子为电子,衰变方程为M Q A→M′Q′B+0-1e。由两圆的半径之比为1∶16可知,B核的核电荷数为16。原来的放射性原子核的核电荷数为15,其原子序数为15。即A为P(磷)核,B为S(硫)核。由周期公式T

=2πm

qB

可知,因电子与反冲核的比荷不同,它们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不相

同,反冲核的周期较大。

答案BC

方法技巧

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

设放射性元素A Z 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Z′Y。

(1)反应方程:A Z X→A′Z′Y+n42He+m0-1e。

(2)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列方程A=A′+4n,Z=Z′+2n-m。两式联立解得:n

A -A ′

4

,m =

A -A ′

2

+Z ′-Z 。

[注意] 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是由质量数的改变先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的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再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考点三 核反应方程与核能的计算 1.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2.核能

(1)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出现质量亏损Δm ,其能量也要相应减少,即ΔE =Δmc 2

。 (2)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相应的质量增加Δm ,吸收的能量为ΔE =Δmc 2

3.核能释放的两种途径的理解 (1)使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

(2)较小的核结合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加,都可以释放能量。 4.核能的计算方法

书写核反应方程 →计算质量亏损Δm →利用ΔE =Δmc

2

计算释放的核能

(1)根据ΔE=Δmc2计算,计算时Δm的单位是“kg”,c的单位是“m/s”,ΔE的单位是“J”。

(2)根据ΔE=Δm×931.5 MeV计算。因1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所以计算时Δm的单位是“u”,ΔE的单位是“MeV”。

对应训练

1.[核反应类型的判断](多选)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238 92U→234 90Th+42He是α衰变

B.14 7N+42He→17 8O+11H是β衰变

C.21H+31H→42He+10n是轻核聚变

D.8234Se→8236Kr+20-1e是重核裂变

解析α衰变是放射出氦核的天然放射现象,A正确;β衰变是放射出电子的天然放射现象,而B项是发现质子的原子核人工转变,故B错误;C项是轻核聚变,D项是β衰变现象,故C正确,D错误。

答案AC

2.[核能的理解](多选)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C.铯原子核(133 55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 82Pb)的结合能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解析由原子核的结合能定义可知,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子时所需的最小能量为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A正确;重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大于轻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因此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衰变前的结合能,选项B正确;铯原子核的核子数少,因此其结合能小,选项C正确;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错误。

答案ABC

3.[核能的计算]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A.(m1+m2-m3)c B.(m1-m2-m3)c

C.(m1+m2-m3)c2D.(m1-m2-m3)c2

解析由质能方程知,该反应释放核能ΔE=Δmc2=(m1+m2-m3)c2,故C对,A、B、D均错。

答案 C

4.[核能与动量守恒的综合]现有两动能均为E0=0.35 MeV的21H在一条直线上相向运动,两个21H发生对撞后能发生核反应,得到32He和新粒子,且在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完全转化为32He和新粒子的动能。已知21H的质量为2.014 1 u,32He的质量为3.016 0 u,新粒子的质量为1.008 7 u,核反应时质量亏损1 u释放的核能约为931 MeV(如果涉及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为21H+21H→32He+11H

B.核反应前后不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C.新粒子的动能约为3 MeV

D.32He的动能约为4 MeV

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21H+21H→32He+10n,则新粒子为中子10 n,所以A错误;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释放能量,亏损的质量转变为能量,仍然满足能量守恒定律,B错误;由题意可知ΔE=(2.014 1 u×2-3.016 0 u-1.008 7 u)×931 MeV/u =3.3 MeV,根据核反应中系统的能量守恒有E kHe+E kn=2E0+ΔE,根据核反应中系统的动量

守恒有p He-p n=0,由E k=p2

2m ,可知

E kHe

E kn

m n

m He

,解得E kHe=

m n

m n+m He

(2E0+ΔE)=1 MeV,E kn=

m He

m n+m He

(2E0+ΔE)=3 MeV,所以C正确,D错误。

答案 C

随堂检测

1.(2016·江苏单科)贝克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A.14 6C→14 7N+0-1e

B.235 92U+10n→139 53I+9539Y+210n

C.21H+31H→42He+10n

D.42He+2713Al→3015P+10n

2.[2015·福建理综,30(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210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83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3.(多选)氢原子能级如图6,当氢原子从n=3 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6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

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

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D.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

4.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如图7所示,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半径R k-与Rπ-之比为2∶1。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图7

A.1∶1 B.1∶2C.1∶3 D.1∶6

参考答案

1.解析 A 属于β衰变,B 属于裂变,C 是聚变,D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选A 项。 答案 A

2.解析 γ射线是光子流,故A 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半径减小,绕核运动的动能增大,故B 正确;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聚变,故C 错误;100克210

83Bi 经过10天即2个半衰期还剩下12

2×100克=25克,故D 错误。

答案 B

3.解析 由玻尔的能级跃迁公式E m -E n =h ν=h c λ得:E 3-E 2=h c λ1,E 2-E 1=h c

λ2

,又

λ1=656 nm ,结合能级图上的能级值解得λ2=122 nm<656 nm ,故A 、B 均错,D 对;根据C 2

3=3可知,一群处于n =3能级氢原子向低级跃迁,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3种,故C 对。

答案 CD

4.解析 由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知

R =mv Bq =p

Bq ∝p , p k -p π-=21

。 即p π-=1

2

p k -。

又由动量守恒定律p k -=p π0-p π-。 得p π0=p k -+p π-=3

2p k -。

p π-p π0=1

3

。 答案 C

原子核的组成(Z导学案)

原子核的组成(导学案) 会考标准 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 b 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a 一、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请填写如下原子构成图: 2.原子的核电荷数与质子数(Z )、中子数(N )、电子数、质量数(A)之间存在着某些等量关系,试用文字形式表达出这些等量关系。 质量数= 核电荷数= 阳离子:(Z A X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 阴离子:(Z A X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___ 3.Z A X 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有相同 的原子统称为元素,如原子数为1的原子都统称为 元素;因此,同一元素的原子之间 一定相同, 不一定相同; 人们又把具有一定 和 的一种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如 。 把 相同 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如 。 5. 性同位素的应用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 。 6. 用符号填空: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 (1)原子种类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2)元素种类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3)核电荷数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4)相对原子质量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5)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决定。 电性 电性 电性 电量 原子电量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 , A 、 B 、 91 C D 、148 2.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 A 、136 B 、50 C 、86 D 、222 3.某微粒用 n+,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B 、所含中子数=A-Z C 、所含电子数=Z+n D 、质量数=Z+A 4.与OH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 、NH 3 B 、HF C 、NH 2- D 、F 5.已知A n +离子有m 个电子,它的质量数为A ,则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 、m+n C 、A-m-n D 、A+m-n 6.有五种微粒 它们属于几种元素() A 、2 C 、4 D 、5 7.某元素B 的核电荷数为z ,已知B n-和A 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 元素 的原子序数用Z 、n 、m 来表示,应为() A 、Z+n-m B 、Z-n+m C 、Z-n-m D 、Z+m+n 8.比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的原子少1个电子而又多1个质子的微粒是() A 、Na + B 、Na C 、Mg 2+ D 、Mg 9.下列关于质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是决定元素种类的基本粒子 B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子数保持不变 C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D 、1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与1个电子的相对质量相等 10.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 A 、Al 3+ B 、Mg 2+ C 、Be 2+ D 、H + 11.X 、Y 、Z 和R 分别代表四种元素,若a X m+、b Y n+、c Z n-、d R m-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 排布相同,且m>n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 –c = m –n B.b –d = m + n C.a>b>d>c D.a>b>c>d 中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 2.Fe 、Fe 2+、Fe 3+是 元素的三种粒子,它们的 数相同,它 们所带的 数不相同。

高中物理第19章1原子核的组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第19章1原子核的组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 [学习目标] 1.知道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2.理解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重点)3.掌握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重点)4.掌握质量数、电荷数和核子数间的关系.(重点) 一、天然放射现象及三种射线 1.天然放射现象 (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某些物质具有放射性. (2)①放射性: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 ②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③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 (3)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放出射线. (4)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命名为钋(Po)和镭(Ra). 2.三种射线 (1)α射线: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速度可达到光速的 1 10 ,其电离能力强,穿透能力较差, 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 (2)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速度很大,可达光速的99%,它的穿透能力较强,电离能力较弱,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3)γ射线:呈电中性,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10 m以下,它的电离作用更小,但穿透能力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或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二、原子核的组成 1.质子的发现(如图所示) 2.中子的发现(如图所示)

3.原子核的组成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统称为核子. 4.原子核的符号 5.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它们互称同位素.例如,氢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的强度可以人工控制.(×) (2)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都是自发的现象.(√) (3)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4)原子核的核子数等于质子数.(×) (5)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位置上,而质量数不同的元素叫同位素.(√) 2.(多选)天然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线包括三种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张厚的黑纸能挡住α射线,但不能挡住β射线和γ射线 B.某原子核在放出γ射线后会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 C.三种射线中对气体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 D.β粒子是电子,但不是原来绕核旋转的核外电子 [解析]由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点可知,α射线穿透本领最弱,一张黑纸都能挡住,而挡不住β射线和γ射线,故A正确;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光子,不会使原核变成新核.三种射线中α射线电离作用最强,故C正确;β粒子是电子,来源于原子核,故D正确.[答案]ACD 3.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166 67Ho在医疗领域有重要应用,该同位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32 B.67 C.99 D.166

高中化学选修导学案:原子结构(人教版)

4月12日学科高中化学年级高二作者 课题1-1-1 原子结构(1)课时 1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链接】 原子模型的发展史: 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古希腊原子论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___________________ (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_______ ___________(1926年) 【自主学习】 一、原子的诞生 ________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________,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仅有________种。 二、能层与能级 1.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________的,按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电子分成不同的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示相应的1~7能层。各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 2.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________,还可以分成________。在第n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________。 能层… 符号… 电子离 核远近 电子能 量高低 能级… 最多容纳电子……

数 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3.不同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三、构造原理 即电子排布的能级顺序 1.比较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2.比较不同能层的相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3.是不是能层越高,能级的能量一定越高? 4.观察构造原理图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的顺序是: 四、电子排布式 1.电子排布式表示方法: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的排布的电子数。

原子的结构(1)导学案

原子的结构(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情况。 2、知道原子及原子中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3、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 阅读第53、56页,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的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什么? 二、互动冲浪: 1、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是否带电?若带电,是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 2、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不同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是否相同? 4、已知下列原子的质量,计算其相对原子质量 O原子质量为2.657x10-26千克Fe原子质量为9.288x10-26千克

三、总结提升 1、用框图形式表示原子的构成情况,并标明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原子 2、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__ _____ =_____________ 3、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A、相对原子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 4.分析表可获得的信息有: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氢101 碳666 氧888 钠111211 氯171817 (1) (2) (3) 四、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空间主要被原子核所占据 2.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同类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3.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___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__,核电荷数是______。 4.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5.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不是g或kg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原子核的组成、核力和核能(2)导学案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十八、原子和原子核(3) 原子核的组成、核力和核能 【目标】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和核力的概念 2、理解核能的概念,知道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导入】 一、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核质量数A=质子数Z十中子数N。 二、核反应 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的过程叫做核反应.常见的核反应分为衰变、人工转变、裂变和聚变等几种类型. 三、核力:核子之间的引力. 1、核力与核子是否带电无关,质子与质子间、质子与中子间,中子与中子间都可以有核力作用. 2、是一种强相互作用. 3、是一种近程力(当两个核子间距r<2×10-15m时才发生作用).只有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四、核能(原子核的结合能) 1、核能.克服核力做功,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吸收的能量,或若干个单个核子在核力作用下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叫原子核的结合能,简称核能. 例如1 1H+ 1 n→2 1 H+△E (△E=2.22 MeV)

2.核能的计算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2或△E=△m c2;其单位有两种选择方法: (1)m或△m用“kg”,c用“m/s,”则 E(或△E)的单位为“J” (2)m或△m用“u”(原子质量单位),则E(或△E)的单位用uc2,根据1u相当于931.5 MeV能量公式变为 E=m × 931.5 MeV或△E=△m ×931.5 MeV;E(或△E)的单位为“MeV”.3.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1)重核的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核时要释放能量,这种核反应叫裂变. 铀核裂变的反应为:235 92U+ 1 n→139 54 Xe+95 38 Sr+ 21 n +217MeV 在一定条件下,如铀块大于临界体积时,裂变反应是链式反应,会放出大量能量.原子弹爆炸是激烈的裂变反应.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也是利用裂变反应.(2)轻核的聚变: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变化.例如氘核和氚核聚合成氦 核.2 1H+3 1 H→4 2 He+1 n+17.6MeV (几百万度)使核外电子脱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接近到10-15 mm以下距离内,聚变称为热核反应.氢弹是利用热核反应制造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太阳内部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 【导研】 [例1]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u或反夸克d)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由u和d组成B.π+由d和u组成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章节: 3.2 课题: 原子的结构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主备人:_________ 审核:初三化学组 授课人: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 . 初步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 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课前复习】 1、分子和原子的含义: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自主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看课本图3-9和50页内容,填空:⑴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⑵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⑶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带 电,核外电子带 电,它们所带的电荷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 核电荷数= = ⑸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 ②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 ,一般的氢原子无 ⑹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你有什么发现? 每个质子(中子)的质量都 电子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I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填写下图空格。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阅读课本第54页,讨论下列问题。 ①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一电子层,第二电子层,最外层分别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本P54,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写在下图括号里: ①核电荷数 ②原子核 ③电子层 ④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⑤中子数 ⑥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画出碳、硫、钙及氧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II 感悟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资料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 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并讨论它们的结构有什么规律。 ⑴根据资料1,填空: ①此表纵行排列的依据是 ;此表横行排列的依据是 ; ②稀有气体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了解离子的形成 1.通过氯化钠的形成,了解离子 阅读课本第55页图3-13,了解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形成过程。 装 订 线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导学案

滨海县第二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____ 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表。 学习重点和难点: 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电的___________和核外带_____电的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核由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质子带______电,中子________电。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号—Ar。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上。 三、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 1、核内质子数=核外_______数=_______数 2、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数+ ______数 二、课堂活动 复习旧知识: 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学习新知识: (一)、原子的构成 1、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2、教师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 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 3、师生总同总结出正确的原子构成。 4、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 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5、请找出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6、 7、师生同共总结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子结构模型》导学案1

《原子结构模型》导学案 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2.初步认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能用n、l、m、m s这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 运动状态。 3.了解原子轨道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知识体系梳理 一、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 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①道尔顿,1903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②葡萄干布丁”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③核式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⑤量子力学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2.氢原子光谱 人们常常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光或发射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得到所谓的光谱,光谱分为⑥连续光谱和⑦线状光谱,氢原子光谱为⑧线状光谱。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基本观点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⑨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⑩不辐射能量。可理解为行星模型,这里的“轨道”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层。 ②定态假设:玻尔原子结构理论认为同一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完全相同。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而且能量是量子化的,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各电子层能量差具有不连续性,即E3-E2≠E2-E1。 ③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 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但不能解决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问题和多原子复杂的光谱现象。 二、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可以用原子轨道来描述,而每个原子轨道由三个量子数n、l、m共同描述。 1.主量子数(n) 主量子数(n)的取值与电子层符号的对应关系 主量子数(n):1、2、3、4、5、6、7等,电子层符号:K、L、M、N、O、P、

高中原子核的组成学案教案

高中原子核的组成学案 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原子核的组成 编写:吴维根 审核:陶海林 【知识要点】 1.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称为天然放射现象。 种类 组成 速度 贯穿本领 电离本领 氦核42He (正电) 10c 很小(空气中射程为几厘米) 很强 电子01e (负电) c 较强(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 较弱 高频电磁波 (中性) c 很强(能穿透几厘米的 铅板) 更小 天然放射线可以通过磁场或电场进行分离、鉴别 3.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________与__________组成,质子与中子统称为 。 (2)核子数=质量数,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 (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 。 4.原子核的表示方法:A Z X :Z :代表原子核的__________。A :代表原子核的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甲、乙、丙三束,如图所示,其中 A .丙为氦核组成的粒子流 B .乙为比X 射线波长更长的光子流 C .乙为比X 射线波长更短的光子流 D .甲为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流 例2.关于原子核210 83Bi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127个质 子 B .核外有83个电子, C .核内有83个质子,127个中子 D .核内有83个质子和210个核子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 B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跟核外电子数相等 C .用粒子轰击氮等元素的原子核都可以打出质子,人们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D .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跟质子质量之比都大于核电荷数,因而原子核内还存 在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 【课堂检测】第一课件网 1.可见光和射线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见光的衍射现象没有射线的衍射现象明显

【推荐精选】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原子结构 原子核导学案

原子结构原子核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光谱 (1)光谱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 λ =R? ? ?? ? 1 22 - 1 n2,( n=3,4, 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n为量子数。 3.玻尔理论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

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 ν=E m -E n 。(h 是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4.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氢原子的能级 能级图如图1所示 图1 (2)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 =1 n 2E 1 (n =1,2,3,…),其中E 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 1 =-13.6 eV 。 ②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 n =n 2 r 1 (n =1,2,3,…),其中r 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 1=0.53×10 -10 m 。 知识点二、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 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2.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 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 物质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3)三种射线: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γ射 线。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5.1 原子核的组成-学案设计(无答案)

原子核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 (3)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想一想:贝可勒尔等科学家发现了射线后,揭开研究原子核结构的热潮,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有怎样的规律?又有哪些应用呢? 填一填:某些物质因能发射射线而具有放射性,能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称为天然放射现象,这些射线包括高速粒子流α射线和β射线,高能光子γ射线;其中α射线的的电离能力最强,γ射线的贯穿能力最强,大量的实验表明:射线来自原子核内部,这说明了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 点一点: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等核子组成的,质子数决定了原子核的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以及该元素的化学性质,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了原子核的质量数。 二、典例剖析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 B.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 C.α粒子不同于氦原子核 D.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粒子强 点评:本题考查了粒子的性质及电磁波波长的比较等基本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发现X,α,β,γ射线,经研究知道,X,γ射线均为电磁波,只是波长不同。可见光,红

外线也是电磁波,波长从短到长的电磁波波谱要牢记。另外,β射线是电子流,α粒子是氦核。从α,β,γ三者的穿透本领而言:γ射线最强,α射线最弱,这些知识要牢记。 【达标检测】 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叫_____________,具有这种性质的元素的原子序号大于或等于_____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___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 2.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射线会分成三束,其中有两束发生了不同的偏转,说明这两束_____________,另一束则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这三种射线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原子核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统称为_______________。原子核所带的电量总是质子电量的_________倍,所以通常用质子数表示原子核的电量,叫原子核的_______________;而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目叫原子核的_______________。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而不同_______________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它们互称为_______________。 4.现在,科学家正在设法寻找“反物质”。所谓的“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据此,反α粒子的质量数为___________,电荷数为___________。 5.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 ( )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 C.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6.下列关于三种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就是α粒子流 B.β射线就是高速中子流 C.β射线就是高速电子流 D.γ射线就是光子 7.关于24 1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表示一个原子 B.它表示一个原子核 C.它表示原子核中有个12质子 D.它表示原子核中有个12核子 8.某种元素的原子核符号为A Z X,则 ( ) A.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Z B.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核子数为A C.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Z D.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A-Z 9.关于质子和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选修3-519.1原子核的组成导学案

1原子核的组成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天然放射性 =3活动与探究i i?如图所示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 放射器 请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 2?阴极射线和B射线都是电子流,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S3迁移与应用i 一放射源放射出某种或多种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为原来的3, 而当用1 cm厚的铝板放在放射源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小到几乎为零。由此可 3 知,该放射源所放射出的() A .仅是a射线 B .仅是B射线 C.是a射线和B射线 D .是a射线和丫射线 --------------------------------------- 曲名H币体*痛 三种射线的比较方法 1 . a射线是a、氏丫三种射线中贯穿本领最弱的一种,它穿不过白纸。 2.要知道三种射线的成分、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 3.要知道a、氏丫三种射线,a、B是实物粒子,丫射线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员。 二、原子核的组成[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4a4558855.html,] =3活动与探究2 1.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他又用a粒子作“子弹”轰击氮原子发现了质子,因此他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那么他是怎么样推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呢? 铀235的 原子核 2.一个铅原子质量数为207,其核外电子有多少个?中子数又有多少个? =3迁移与应用2

一个原子核为283Bi,关于这个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127个质子[来源学科网" B .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83个质子 C.核内有83个质子,127个中子

D .核内有210个核子 1 ?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存在着定量关系,即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解题时要注意应用。 2?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的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分布的情况,进而决 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 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 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这样的原子核 互称同位素。 3?原子核的电荷数不是它所带的电荷量,质量数也不是它的质量。 当堂检测 1?最早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科学家为( A .卢瑟福 B .贝可勒尔 C .爱因斯坦 D .查德威克 2?已知288Ra 是288Ra 的一种同位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 B .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 C .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D .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 3 ?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 A . 丫射线的贯穿作用 B . a 射线的电离作用 C . B 射线的贯穿作用 D . B 射线的中和作用 4?下面关于B 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高速电子流 B. B 粒子是放射出来的原子内层电子 C. B 粒子是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 D .它的电离作用比较弱,但它的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5.如图中P 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 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 c 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 a 为a 射线、b 为B 射线 B. a 为B 射线、b 为丫射线 C. b 为谢线、c 为a 射线 D. b 为a 射线、c 为丫射线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来源学科网Z|X|X|K ] 活动与探究1: [来源学科网] a 、b 、 1. 答案: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移动的铝板的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 的放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 将这种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相应的装置, 使之自动地控制 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 离,达到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目的。 2. 答案:阴极射线和B 射线都是电子流,但它们的来源不同,阴极射线来自于阴极原

高中物理-原子核的组成学案

高中物理-原子核的组成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及放射性元素。 2.知道三种射线的特性,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3.通过核结构模型的探究,经历过程与体会方法。 【重点难点】 1.三种射线的性质和原子核的组成。 2.两种核子的发现过程及特征。 【课前预习】 1.天然放射现象 (1)定义:放射性元素___________地放出__________的现象。 (2)射线种类: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种射线的性质及其本质见下表(请填补空格内容) 2.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____________的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分布的情况,进而决定了这种元素的____________性质。 (2)质子数__________而中子数____________的元素互称同位素。它们有相同的________性质。(3)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并非原子核的组成。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_______,后来他的学生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又发现了________。

【预习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β射线的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 B .红外线的波长比X 射线的波长长 C .α粒子不同于氦原子核 D .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射线强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原子带负电 B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跟核外电子数相等 C .用α粒子轰击氮、氟、钠、铝等元素的原子核都可以打出质子,因此人们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D .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跟质子质量之比都大于核电荷跟质子电荷之比,因而原子核内还存在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 3.关于天然放射三种射线的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只放出α射线 B .可能只放出β射线 C .可能只放出γ射线 D .不可能同时放出两种射线 4.下列关于原子的质量与质量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就是质量数 B .原子的质量有单位,而质量数无单位 C .原子的质量数所对应的质量总比原子的真实质量要小些 D .原子的质量单位可以是千克(kg ),也可以是u (1u=271.660610kg -?) 参 考 答 案 【课前预习】 1.(1)自发,射线; (2)αβγ射线,射线,射线 (3)20e e ,-,,偏转,与α射线对比反向偏转,不偏转 2.(1)电子,化学; (2)相同,不同,化学; (3)质子,中子 【预习检测】 1.BD 2.CD 3.AB 4.BCD

原子结构导学案..

18.1 电子发现 【学习目标】 1.了解阴极射线及电子发现的过程 2.知道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的实验及理论推导 3.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初步了解原子不是最小不可分割的粒子。【学习重点】 阴极射线的研究 【学习难点】 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理论推导 【自主学习】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_____________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直到1897年物理学家____________发现了带_________电的____________,从此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神话。 一、阴极射线 图18-1-1 1.演示实验:如图18-1-1所示,真空玻璃管中,K是金属板制成的______,接在感应线圈的______上,金属环制成的______A,接感应线圈的______,接通电源后,观察管端玻璃壁上亮度的变化. 2.实验现象: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在类似的实验中看到了玻璃壁上淡淡的______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______. 3.实验分析:荧光的实质是由于玻璃受到______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这种射线被命名为__________. 二、电子的发现 1.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探究 (1)让阴极射线分别通过电场或磁场,根据______现象,证明它是________的粒子流并求出了其比荷. (2)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粒子的__________相同,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 (3)结论:粒子带______,其电荷量的大小与________大致相同,而质量________氢离子的质量,后来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______.2.汤姆孙的深入探究 (1)汤姆孙研究的新现象,如__________、热离子发射效应和β射线等.发现,不论__________、β射线、________还是热离子流,它们都包含______. (2)结论:不论是正离子的轰击、紫外光的照射、金属受热还是放射性物质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共三课时)

学案主人 主人班级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课 题 3-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学习重点 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学习内容 学习笔记 一、练习反馈 二、自学讨论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和 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质子带 ,中子不 。 3、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内的 ,也等于核外 的数目。 三、交流提升 目标一:原子的组成: 1、用框图形式表示原子的构成情况,并标明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原子 目标二:原子中各微粒的关系 2、原子不显电性:原子序数=核电荷数=__ __ ___ =____ _________。 3、分析左表可获得的信息有: (1) ; (2) ; (3) ;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学案序号:10 备课人: 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目标三:原子核的体积和质量 4、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 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 ; (2)现象②: ; (3)现象③: 。 四、梳理巩固 五、达标抽测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空间主要被原子核所占据 2、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同类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学后反思: (带 电) (带 电) 带 电 带 电

《原子核的组成》导学案2

《原子核的组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及放射性元素。 2. 知道三种射线的特性,知道原子核的组成,会正确书写原子核符号。 3. 通过核结构模型的研究,经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体会物理研究方法。 重点和难点:1天然放射现象;2?三种射线的特性及本质。3.原子核的组成。 【自主预习】 一、天然放射现象 1 ?天然放射现象: (1)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 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 可使被黑纸包裹的照相底版__________ 。 ⑵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 ①放射性:物质_________ 的性质。 ②放射性元素:具有_________ 的元素。 ③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是 __________ 元素,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 放射性。 (3)天然放射性元素:能_________ 发出射线的放射性元素。 2?三种射线: (1) a射线实际上就是_________ ,速度可达光速的 ________ .。其________ 能力强,________ 能力较差,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__________ 就能把它挡住。 (2) B射线是高速______ ,它速度很大,可达光速的99%,它的_________ 能力较弱,穿透能 力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__。 (3) 丫射线呈电中性,是能量很高的___— _____ ,它的—_____ 作用更小,但穿透能力更强, 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________ 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二、原子核的组成 1. 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质子是用a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的一种新的带正电的粒子。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子:原子核内存在着一种与质子非常接近,但是不带—的粒子,这种粒子叫做中 子。中子是由_________ 发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