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共有六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和敌人勇敢斗争的事迹来描述的。
二、说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课前完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与敌人英勇、顽强、机智地作斗争的英雄品质。
4、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反复”这种写法的表达作用。
三、说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分析文章关于还乡河景色的描写,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难点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并受到熏陶。
四、说教法学法
1、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
受最深的是什么” 。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
2、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
学时,可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融入到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中,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
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可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教师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
五、说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六、说教学流程
1、激情导入揭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雨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雨来的内心世界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小英雄?齐读课题《小英雄雨来》。
[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2、下面我们先看看完成预习案的情况一下
3、指明学生读这节课[ 学习目标]
4、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完成探究一] [ 完成探究二] [ 完成探究三]
[ 完成探究一] 老师点拨:给每段加上小标题方法:①根据课文内容列标题,可以是一个短句子;②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③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学生上板展示,点评,总结出加小标题的方法(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 、“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追问学生:“有志不在年高。”是什么意思?(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 完成探究二] 面对敌人,雨来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1、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反复”这种写法的表达
作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有什么作用?反复描写,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读者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正因为他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雨来才能做出掩护李大叔的
举动;正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鼓舞着雨
来,成为雨来的信念、意志、动力,是雨来与敌人做斗争的精神支柱,雨来才能面对鬼子的软硬兼施,宁死不屈,可以说,正是爱国主义的信念,给了雨来战胜敌人的勇气和意志。下面让我们像雨来那样充满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朗读好这句话。
3、再读课文重点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 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读使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4、完成[ 当堂检测] 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5、写一篇读后感。
[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丛,相互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有时语
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反应了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及文章脉络机构,这堂课,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八、说课后反思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为掩护交通
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学生读。教学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
1. 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英雄” 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与日本鬼子作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也是乐此不疲。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美丽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
2. 让学生广泛搜集课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雨来是一个英雄,但不仅仅是一个人,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3. 这篇课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学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评价说:“这篇文章写得有骨头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领悟这种写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这句
话。但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同时,这个写作特点的渗透不够,感觉没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样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自然而有效地渗透写作指导,将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