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1.科斯三大定理的内容,证明,意义。

科斯第一定理

内容:无交易成本时,法律上的初始产权界定无论如何界定,都不影响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

交易成本可以简单理解为生产成本之外的、为达成交易所要负担的成本。当然,你可以设想为谈判、上法院、请律师等为捍卫产权所要花费的成本

科斯第二定理

内容:在正的交易成本前提下,法律上初始产权的界定,会影响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推论:在正的交易成本前提下,法律或法院应当将初始产权界定给能够带来社会总产出最大化的一方。

例证:思想实验

假定农夫和养牛者在毗邻的土地上经营,耕种这块土地所收获的谷物的纯收益为2美元;再假定在土地之间没有任何栅栏的情形下,牛群规模的扩大就会增加农夫的谷物损失(具体说来,扩大牛群规模的边际收益为3美元)。

Case 1:假设养牛者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

此时在这块土地上放牧牛群的收益为3美元。

若农夫赶走牛群来耕种这块土地,所收获的谷物收益为2美元,但由于他必须赔偿养牛者3美元,收益将为负值(2-3=-1),因此他将不会赶走牛群、侵入这块土地来种植谷物,土地产权的最终拥有者仍是养牛者。

结论:法律若将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给产出较高的养牛者,社会总产出达到了最大化。

Case 2:假设农夫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

农夫耕种的净收益为2美元。

若当养牛者在农夫邻近的土地上经营时,扩大牛群规模会带来谷物损失。依照法律规定,养牛者将支付损害赔偿费2美元。

那么,养牛者会不会扩大牛群规模呢?

养牛者或者通过没有成本的法律制裁,或者直接与农夫商议,拥有这块土地事实上的产权,获得1美元的纯收益。因此,扩大牛群规模是有利可图的。

结论:法律若将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给产出较低的农夫,社会总产出仍达到了最大化

简化假定为诉讼费用4美元(败诉方承担)

Case 3:假设养牛者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

此时在这块土地上放牧牛群的收益为3美元。

农夫会考虑,若将牛群赶走、在这块土地上种植谷物,会获得谷物收获的纯收益2美元;但他必须支付养牛的净收益3美元、并承担诉讼费用4美元,损害赔偿费将是7美元,显然所获利润为负(2-7=-5)。因此农夫不会侵犯养牛者的土地产权。

结论:整个社会净收益为3美元,达到了最大化。

Case 4:假设农夫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

农夫耕种的净收益为2美元。

养牛者若放牛进田,净收益为3美元,但将支付损害赔偿谷物纯收益2美元和诉讼费用4美元,所获利润为负(3-6=-3),因此不会侵占农夫的耕田。

结论:在正交易成本条件下,社会总产出的净收益为2美元(与前面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相比,没有达到最大化)。

科斯第三定理:

从效率角度看,并不存在普适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办法!

有些外部性问题市场和企业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有些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的直接管制。

意义:

1、权利(规则)的清楚界定(此时交易成本为零),是达致市场交易、从而保证市场效率的先决

条件;

2、但当交易成本不为零时(这意味着,产权不能清楚界定时),经济的制度、法律的制度就非常重要

3.科斯的远见还在于:不仅法律对效率影响重大,而且法律本身,同样是经济选择的产物。引申含义:当界定产权本身成本高昂时,还不如不界定(模糊产权理论的提出)。

2.请问你如何理解产权概念,功能?现实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

产权:指人与人之间关于物的法律关系;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让渡权。产权是排他性、可转让的使用权!)

产权这一制度安排,最终要解决的是“谁说了算”问题。

因此,产权可理解为:

关于财产的

最终决定权

剩余分配权或控制权

承担风险的责任

产权的分割,保证了社会分工及合作性生产组织的形成,有利于专业化比较优势及规模经济的产生,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泉

私人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相对产权,绝对产权。

产权的社会功能:

产权的功能,源自资源的稀缺性:

只要资源稀缺,就对产生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或竞争;

功能之一:提供激励和约束:产权的激励功能是通过利益机制得以实现的,如果产权受到威胁和没收,就会造成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功能之二:外部性内在化

产权界定清楚,人们可以将不能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或收益进行交易,有助于达致产出最大化。例,排污权交易,全球碳排放市场

功能之三:资源配置功能案例;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产权的起源

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

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

公地的悲剧问题是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

“公地”是人类赖依生存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公共资源。

场景:一群牧民同在一块公共草场上放牧。

某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

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上演——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

所有牧民破产。

个人的理性导致集体的无理性

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心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

抢猫大战

前不久电视上说,上海、江苏等地的家养猫(全国没有猫养殖场)被偷来运至广东,宰杀下菜。

法律可并没有说,不准宰杀猫。

再说,这是地方文化、民俗传统。

有大量爱猫人士,放弃睡眠、放弃生活,与猫贩子直面斗争。还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可是姚明说过的)。

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而在于,猫的产权难以界定、保护、实施清楚

学四楼宿舍用电,用水制度。

3.企业包括哪几种组织形式?科斯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威廉姆森资产专用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个人业主制企业:是由单个资本家出资,完全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这种企业在法律上称为自然人企业。

合伙制企业:由多个作为自然人的资本所有者共同投资,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利润的企业。

股份公司制企业:资本的股份化和自由转让;出资者的有限责任;企业具有独立于出资人的人格

交易成本决定组织结构:例子:一个工厂(组织)的工人,可以由计件或计时工资的办法支付其工资:如果测定和监督的成本(交易成本的一种类型)为零,那么不管哪种做法,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但在上述成本大于零情况下,如果测定产量的成本相对较低,就很可能实行计件工资。”

(注意:计件工资,就是市场交易的方式)

科斯企业理论:间接定价理论

市场机制有成本: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由价格机制协调,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在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在许多地方并不适用。如果一个工人从部门Y流向部门X,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

利用价格机制有成本: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看来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

“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

企业家不得不在低成本状态下行使他的职能,这是鉴于如下的事实:他可以以低于他所替代的市场交易的价格得到生产要素,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通常也能够再回到公开市场。

既然企业由于市场运行成本的存在而引入,因此科斯认为,企业在如下情况下将趋于扩大:“1、组织成本越少,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多,成本上升得越慢。

2、企业家犯错误的可能性越小,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多,失误增加得越少。

3、企业规模越大,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下降得越大(或上升得越小)。”

最终,企业将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威廉姆森资产专用性理论的前提:

关于交易的三个维度:

交易发生的频率

交易的不确定性的程度和种类

资产专用性程度

基本结论:经济组织与技术结构匹配

涉及高度专用性资产、交易频率高时,适合于在企业内部进行(因为高度专用性的资产交易意味着交易双方有很强依赖性,若采用市场体制,处在不利地位的一方就要面临很大被“要挟”而遭受损失风险)

当资产具有通用性,由独立企业面对大量买者的需求组织,大规模生产成本很低、生产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时,作为买者的企业,从外部购买的费用要低于自己生产的费用,就会宁愿通过市场购买,而不自行生产(当产品的专用性提高时,该费用差额消失,此时,交易就会由市场转入企业)。

交易费用的节省,是企业产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重要动力

市场作为一种交易管理机制,在四种基本条件综合相互作用时,会失灵:

第一、人们的理性有限;

第二、机会主义行为(人的损人利己特点);

第三、未来不确定性(缔约后会机会主义);

第四、小数目条件(市场上角色数目越小,市场机制越不灵)。

市场交易管理机制失灵时,企业制度应运而生

应该根据交易的不同属性,采取相应的治理结构,以降低事前和事后的交易成本;

【威廉姆森认为,市场交易的特点是,人人为己;而企业内部交换特点是,交换双方的利益基本一致,故企业作为一种治理结构而存在

影响或决定交易成本的因素

有关市场的环境和交易技术的因素(交易因素)

资产专用性

不确定性

潜在交易对手的数量和交易发生的频率

与交易人相关的因素

有限理性

机会主义倾向

市场结构与交易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或垄断竞争市场,交易成本较小

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交易成本较大

从交易成本角度来说,

当资产通用时,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成本大于市场治理的成本;

但随着资产专用性的提高,交易对治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治理结构的成本越来越高,

均衡时的组织出现在,内部组织的治理成本等于市场治理的成本时。

目的总成本最小化,是比较不同治理结构原则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诺斯都列举了哪些实例说明了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制度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

制度变迁:指某种制度安排,经过人们的修正、完善、更改、替代、转换、废除、创立、创新等各种方法,而演变为另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亦称制度变革、制度变化、制度更新;

广义的制度变迁,包括制度起源。

从制度创新的主体角度,制度创新可以分为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自愿性制度创新或自发的制度创新。

强制性制度变迁

政府凭借国家的力量,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管其社会成员是否愿意,所进行的制度创新都带有强制性,所以,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制度创新也称为行政性制度创新或强制性制度创新。

诱致性制度变迁

是指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往往是在制度主体的一致同意的、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

强制性制度变迁却常常是在制度主体非一致性同意,即存在异议或反对者、非全部自愿的基础上,由某种行政权力作为强制力进行的,

两者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前者绝对地、始终地优或劣于后者。

诱致性制度变迁有时是政府或国家力量默许、默认的情况下进行的,或在政府的精心安排但不是直接发动下,用获利的机会去诱导人们去自发地变革旧的制度,创设新的制度。

案例一:航运计时钟

早期航运者不能确定他们的实际位置,是海洋运输和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这需要有两个座标即纬度和经度的知识。

为了寻求方法,葡萄牙的亨利亲王召集了一批数学家,他们发现测定,太阳在中天的垂线可产生所需要的关于纬度的知识。不过,测定经度就比较困难,因为需要一台在远洋期间保持精确度的计时钟。

西班牙:悬赏1000金克朗。

荷兰:10万弗罗林

英国:1万至2万镑不等。

这笔奖金最终到18世纪由约翰·哈里森获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耗尽了半生精力!精确测定轮船位置给社会带来的收益,按减少了轮船的损失和降低了贸易成本来衡量,是巨大的。

突破究竟发生得多早,在于有无承诺保证发明者获得相关的收益。当然,他也要承担研究的高成本和发现一项成果的不确定性。

付给数学家报酬和提供奖金,是刺激努力出成果的人为办法;而一项专为包括新思想、发明和创新在内的知识所有权而制定的法律,则可以提供更为经常的刺激。

没有这种所有权,便没有人会为社会利益而拿私人财产冒险。

案例2:海运业的大发展

1600-1850年间,世界海洋运输业在技术上并没有发生诸如轮船替代帆船这样的重大变化,但海洋运输的生产率却有了很大提高。

为什么?

诺斯研究后发现,海盗和私人武装的威胁提高了贸易成本,并缩小了贸易的范围。

解决办法之一,是行贿。英国采取这种露骨的办法防止了北非海盗多年在地中海的劫掠。行贿是“有效的”,因为在地中海自由贸易的收入增益总的说来,足以超过为使国家境况改善

而付出的贿赂,而且这种办法有时比海上保护所费便宜。

另一些国家这时采用护航的办法来保护运输,有的还部署了海上巡逻队。

海盗的最终消失,则是舰队在国际上实施所有权的结果。

案例3:羊主团的特权

随着人口增长,西班牙的土地日渐匮乏。增进农业效率的社会收益率提高了,但私人收益并没有提高,因为国王早已授予羊主团以其惯用的方式在西班牙放牧他们羊群的专有权。

小心准备和种植谷物的地主,可能已料到迁移的羊群随时会吃掉或践踏坏他的庄稼。在这种情况下,形式上的所有者,并不享有对其土地的专有权。

西班牙国王为什么不废除羊主团的特权?为什么不允许无条件继承地(fee-simple)享有完全的土地所有权?除非创建新的制度安排所带来的私人收益可能超过成本,否则新的制度安排是不会提出的…

不过不能保证说:政府会保护增进效率的所有权(即经济活动的私人收益率相对于社会收益率提高),它完全可能阻挠经济增长的业已受到保护的所有权,因为对其有利。

只有当经济组织有效率时,经济增长才会发生。

均衡制度的变迁,由对与经济增长相联系的、更为有效的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所引致。

制度变迁的需求:如果预期的收益超过成本则一项制度安排就有可能被创新。

若生产有规模效应,那么公司经营总比个人经营获利更大,如果通知产品在两个地方常见有差价,那么低买高卖的套利行为就会存在。

为了提高规模经济,从交易费用的节省获利、将外部性内在化、降低风险无论是资源还是政府安排都要被创新。

制度变迁的需求主要围绕着规模经济、外部性和风险规避。

规模经济:主要存在与技术层面,例如炼油厂,有一项先进设备,但是非常贵,大企业能买而小企业买不起,此时购买了该设备的大企业有了更高的产量和更低的成本,进而就有了更低的价格。而小企业没有任何变化,仍是之前的成本、产量和价格。这时大企业在与小企业的竞争中就存在优势。

在过去的个人业主制和普通合伙经营的企业中,企业的融资受到限制。企业的规模扩张也就不能很好的进行,因而企业不能很好的达到规模效应。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出现,是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大胆创新,打开了企业获得资本的限制。创新者就有机会获取规模经济中的利益。

外部性:指有些成本或收益对于决策单位来说是外在的事实。换言之,外部性的这些成本或者收益有多大与公司经营的好与坏没有直接关系。是公司的决策层所无能为力的存在。而将外部性尽可能的内在化是制度变迁的另一大需求。

例如,邻居就是生活中的外部性存在,与邻居处理好关系即将外部性尽可能内在化变为可控的,无疑会带来更好的收益

对风险的厌恶:这是制度变迁的需求的另一个来源,风险是在交易中不能预知的存在,是另一个刻意削减经济活动的因素,风险的存在让人缺少安全感,此时,规避风险的制度就被创新出来。例如:“保险”的出现使人可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而被人追捧。

制度变迁的供给: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提供部分制度变迁的供给,所谓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要相互适应就是这个意思。

同时政治家、企业家或其他人通过努力来引发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的供给无论是源于科技进步还是政治家努力都有很高的成本,故制度变迁被供给出来后就会带来外部效果和搭便车现象。这时,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外部效果和搭便车现象就成了维护利益的主要方式。

外部效果:因为制度创新并没有专利保护,任何人都能模仿,并降低他们的组织和设计的费用,因此创新者的报酬少于社会的制度创新带给全社会的报酬,换言之制度创新的密度和频率会小于社会实际需要的量。

而在制度变迁的供给中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减少外部效果和搭便车现象。

个人意识形态信念能弱化外部效果,当个人的意识形态与社会的意识形态有较大出入的时候,制度创新最有可能出现,因为这个时候外部效果最弱、搭便车的可能性最低。例如:改革开放前的小岗村的村民,他们的意识形态率先发生转变,而其他村子的村民意识形态的刚性,其他人不敢模仿他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所以在此时大胆引入制度创新的他们,在全国人民之前尝到了甜头。

制度变迁不能供给出来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意识形态刚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制度变迁,这导致了中国社会几十年都没有大的制度改革。同样也导致了苏联社会不能找出更好的制度来适应苏联社会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统治者的偏好也能抑制制度变迁的供给,例如清朝的统治者,固步自封在国内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而拒绝与外界交流,进而错过了在中国国内自发产生资本主义的机会。

官僚机构问题:但凡制度变革都会一定程度上损害既得利益者和官僚阶级的利益,所以旧官僚往往是阻碍制度变迁的一大因素。

集团利益冲突:集团利益冲突阻碍制度变迁的供给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共产党集团和国民党集团水火不容,互相都把对方视为心腹大患,尖锐的冲突导致了联合政府没能在中国建立。

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清朝时人们对科学认识非常局限,蒸汽机、发电机都是妖邪之物般的存在,没有了先进生产力的追求,先进的生产关系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

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最令人激动的领域,并被视为哥白尼式的革命。新制度经济学的革命使经济学的潮流从政策建议转向了经济解释,这种转变引起了对经济现象的重新认识和对研究目的的重新确认以及对效率含义的重新评价。由于关注范围的广阔和文献的庞杂,更主要的是由于其内部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别和异议,新制度经济学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明确统一的范式。因而适时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从总体上把握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脉络和发展方向,成为一项迫切而有价值的工作。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当回顾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必须将视角推向历史的纵深。 1.制度主义的先驱 制度经济学的先驱可以追溯到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包括大卫?休谟、亚当?弗格森和亚当?斯密(柯武刚和史漫飞,2002:39-40)。他们揭示出了运行中的经济,或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制度基础及其演化的性质。而涂尔干和孔德的社会学传统也是制度研究的重要起源(汪丁丁,2002:200-201)。特别是涂尔干在《社会学方法的通则》中将社会学定义为关于制度、制度发生和制度职能的科学,并给出了制度学的研究方法。孔德则保持了与经济学的密切联系,并通过英格拉姆等英国历史主义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埃克伦德和赫伯特,2001:343-344)。 理查德?琼斯在1833年的一篇演讲被霍奇森认为是制度主义方法论的源头(霍奇森,1984)。琼斯认为,如果经济学家认为可以从一个很小的一般假设集合出发,推导出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原理,他们就是自欺欺人,而以这种方式得出的一般原理也缺乏一般性。因此,经济学家不应通过抽象和演绎获得结论,他们必须“看和观察”(Look and See),把他们的研究建立在最广泛的历史和统计研究上。 对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全面批判始于德国历史学派。老的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威廉?罗雪尔反对将经济学作为狭隘定义和抽象演绎的政治经济学,而应与其他社会科学尤其是法理学紧密联系,但其原理并不具有广泛的普遍性,而仅仅适用于特定的时期和地点。作为青年德国历史学派的领袖,施莫勒用历史和人类文化学的方法处理各种主题,拒绝推理的作用,仅仅坚持在无限的历史变动中的客观和记录下来的东西。熊彼特将施莫勒视为美国制度主义之父。由于无法提供指导和限制人类日活动的原理,历史主义是一口无泉之井(埃克伦德和赫伯特,2001:211)。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历程、方法论和研究纲领 欧阳日辉 徐光东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不容忽视和令人激动的领域,但新制度经济学内部没 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范式。新制度经济学在坚持正统的新古典理论硬核的同时,不断修正新古典 理论的保护带。由于制度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新制度经济学的进步需要方法论上的多元论,或者说 对各种方法论的兼收并蓄。新制度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奥地利经济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充 分整合现有各个流派制度分析的资源,将被新古典抽象掉的不确定性、无知、错误预期和法律与制 度框架还原到现实中,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关键词:制度;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 Key Words: Institution;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Methodology 作者简介欧阳日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徐光东,国家发改委 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2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吧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制度分析的三种方法:①科斯,诺思的交易成本方法②布坎南托利森,塔洛克的寻租方法③奥尔森的分利集团方法。 4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①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来研究人。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②第二个假定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重复进行,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人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的,人不肯能无所不知。③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三个层析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5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一是人的因素:①有限理性②机会主义。二是与特定有关的交易因素:①资产专用性②交易的不确定性③交易频率。三是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6总量交易与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 7产权的功能:产权不是一项权利,而是一组权利,产权并不意味着享有者可以为所欲为,他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驶其权利,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各项交易实质上都是产权交易。①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②激励和约束③资源配置 8科斯定理:①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有利状态②在正常交易费用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③在正常交易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9企业制度的三种组织行形式:①业主制。②合伙制。③现代公司制 10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①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股份公司不同于业主制和合伙制的最主要差异在两方面一是所有权归属是典型的集体所有,即股权(所有权)结构分散化二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②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1股份公司通常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之间,以及三种不同的角色承担风险的所有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执行和承担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及高级管理层。2股份公司中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分离问题解决:两种途径①激励(年薪制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管理层收购)②约束-公司治理(内部通过设计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形成相互配合,协调制衡的机制。外部: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11公用地悲剧: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实质上是产权界定不清情况下每个人都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出现的集体悲剧 12寻租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一是把企业家引导到非生产性活动中,从而大大降低了一国科技竞争力二是产生了寻租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无谓损失。(寻租社会成本;①为获取和保持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持,即这些企业和个人向政府开展各种各种游说活动的支持费用,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②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③寻租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三是把社会精英集中到非生产性活动中,大大降低了一国未来的竞争实力 13为什么少数人的利益集团一般处于有利地位:大集团由于成本难以分担,个人贡献难以监察而造成的普遍搭便车行为阻止了集体行动的实现。小集团容易实现集体行动,一是成员数量少,相互之间易于监督,而且个人的行动对实现集体收益影响明显,有利于克服搭便车的行为。二是因为成员人数少,联系机密,社会激励与社会压力能有效控制搭便车行为,三是成员人数少,较之实现的集团总利益,集团的总成本更小,个人在集团收益所占的份额可能大到足以弥补由他个人提供全部集体收益所付出的成本,从而激

江西财经大学新制度经济学试卷二教学内容

试卷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人格化交易:从本质上讲是将经济活动范围限制在熟人圈里,进行重复的面对面交易。 2.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3.中心签约人:是指企业所集中的要素各项交易契约中,在所有的要素交易契约中都出现的契约人。 4.“敲竹杠”问题,就是当人们一旦做出专用性资本关系投资后,担心事后重新谈判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契约条款或担心由于他人的行为使他的投资贬值。 5.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B.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 2.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 A.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 3.某化工厂将其有毒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从而造成对他人的损害,这种外部性是()。B.公共外部性 4.“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制度安排本身是有成本的。至于选择何种制度安排取决于制度生产的成本与由此带来的收益的比较。”这是() D.科斯第三定理 5.在委托代理理论中,交易双方在交易协定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被称为()D.道德风险6.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与契约和治理结构匹配的理论,对于经常进行的通用资产的交易,与之最匹配的治理结构是()A.市场治理 7.在科斯看来,企业契约至少具有三种不同于市场契约的新特点,但不属于的是()D.市场契约是新古典契约,而企业契约是关系型契约。 8.根据团队生产的定义及理论,下面哪种情况是团队生产() C.一个老板雇佣若干工人生产皮鞋的工厂 9.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A.提供激励与约束 10.在诺思看来,国家统一掌握暴力进行制度提供的好处主要是()A.克服搭便车和带来规模收益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12分) 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产权的不同界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2.对契约不完全的主要原因,交易费用经济学将其归结为关键变量的不可证实性,新产权学派则将其归结为有限理性。

新制度经济学_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概念: 制度(诺思):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型塑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式规则(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规则(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和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 概念: 理性: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 (1)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2)有限理性 (3)机会主义倾向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1)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 (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 第三章 概念: 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联系或网络、准则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协会成员相互利益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能对经济绩效产生作用。 合作剩余: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合作、建立产权制度时的总产出与不合作时总产出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是制度的红利。 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游戏中,有两个对策者,他们可以有两个选择;合作或背叛,每个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导论 1.新制度经济学的三个假定:①人的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②有限理性,人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但人的智力确实有种有限的稀缺资源;③第三个假定是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2.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下问题:(1)制度的构成和制度的起源;(2)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包括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3)制度、产权与国家理论;(4)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自科斯以后,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里,到处可以看到制度、交易成本和经济成果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交易费用 3.交易费用的概念:交易费用被认为是使用价格机制的代价。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定契约、实施监督以保证契约的条约得以履行,在成功地进行一项交易之前,要花代价做这些事前的工作,这就是交易费用。 4.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以及资产专用性。 5.交易费用分为两类:一是由制度或体制的差异引起的交易费用。一是由测量商品或劳务的标准及技术变化引起的交易费用。

6.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市场和企业是相互替代而不是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代替市场实现交易。(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4)企业在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管理费用。(5)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惟一动力。 第三章:产权 7.产权的定义:产权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决定了每个人相对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8.产权的分类:从产权的形式上来看,主要有共有制和私有制之分。9.产权的特征:(1)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5)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6)产权的延续性与稳定性。10.科斯定理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臵,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这也被称为“科斯中性定理”;第二个层次,在正常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科斯定理”。 第四章: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期末课程论文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姓名:郭兆凯 学号:20125587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试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制度的构成、运行和演化,通过探究,去发现制度是如何影响经济运行活动,新制度经济学摒弃了传统的假设,即制度是外生,进而强调制度重要性。本文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发源于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的两篇巨著,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之后在哈耶克、布坎南、斯蒂格利茨等人的努力下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完整理论体系。 二、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的定义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此并无统一的说法。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德姆塞斯把交易费用定义为“交换所有权的成本”。阿罗则把交易费用说成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斯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诺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而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 深入分析交易费用的产生原因和决定因素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问题,对此,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和诺斯都做过分析。 威廉姆斯认为发生在市场间和企业内的资源转移意义上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两种,即合约签订之前的“事前”交易费用和签订合同的之后的“事后”交易费用。关于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威廉姆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是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诺斯是从广义上理解交易费用的。即是说,在他看来,交易费用主要由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以及政治型交易费用。而针对市场型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诺斯是从商品的多维属性和特征、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交易的人格化特征等来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两位学者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认识不尽相同,可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不一致,他们的分析实际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助于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决定因素。 2.企业理论 一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基石,主要是这篇论文解释了关于企业的起源以及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他的企业理论着重点是把企业当做是一种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组织出现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科斯给出的解释是:“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生产

制度经济学知识点

交易成本(科斯《企业的性质》提出) 价格机制的运行并非没有成本(科斯) 一、交易费用的内涵 产权经济学的观点: 交易费用:指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 二、交易费用的成因 有限理性: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的行为特征。 机会主义:经济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随机应变,投机取巧,有目的、有策略的利用信息。 此时,怎样采取措施遏止机会主义也就有了经济意义,当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成本。 资产专用性:是用来描述资产的可调配性的,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经营价值的条件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 资产专用性划分为五类:地理区位的专用性、人力资产的专用性、物理资产专用性、完全为特定协约服务的资产以及名牌商标资产的专用性。 与交易相关的资产的专用性越强,则交易关系的持续性就越重要 交易的不确定性:当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很高时,交易双方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就无法预期到,因而也就很难把未来的可能事件写入合约中。 交易频率:专用的治理结构需要成本,因此,必须有足够多的交易频率才能够回购投资成本。 三、应用:交易费用与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会达到这样的一点: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市场上完成这笔交

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 哪些因素会导致企业规模变化 原因一:管理的成本变化 原因二:市场交易的成本变化 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将许多纵向生产阶段之一内化为企业的一部分。 交易费用问世前:技术决定论和市场缺陷论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解释纵向联合现象,认为纵向联合的基本动力仍是现有的和潜在的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越高,市场交易的潜在费用越大,纵向联合的可能性就越大。 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动因 产业环境动因:供应商议价能力 产业环境动因: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路径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不完全理论理性:诺思认为,人的理性不完全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经济活动交易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单选 BBBCDCB 简答题 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2、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NIE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1) NIE对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研究所使用的是“经济学”方法。 (2) NIE重点研究的是“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NIE不仅要对所有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共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十分关注经济生活中对经济绩效至关重要的一些具体制度(如产权、契约、企业、国家等)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 5、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有何修证和扩展? (1)对经济人假设的扩展——人既有利己主义的一面,也有利他主义的一面 (2)从合理利己到机会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 (3)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7、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有什么联系? A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的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禀赋三大结构,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 B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C 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不能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变迁根据。 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威廉姆森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8、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差别: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 创新: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4:04.7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杨佳鑫 [导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不同于凡勃伦,康芒斯,加尔布雷斯的传统制度经济学的学派诞生了,即新制度经济学。它最早由美国人威廉姆森提出,但普遍的看法是由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的发表而开始的。 (渤海大学经法学院,辽宁省锦州市) 一,综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不同于凡勃伦,康芒斯,加尔布雷斯的传统制度经济学的学派诞生了,即新制度经济学。它最早由美国人威廉姆森提出,但普遍的看法是由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的发表而开始的。这一学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与分析制度的构成与运行,并去发现这些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迎合了当代人主流经济学派研究的方法,并于九十年代随着科斯和诺斯的相继获得诺奖而盛行。新制度学派将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中扩展了第四个要素——制度,从该学派现如今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到,制度作为额外的生产要素来考虑是十分必要的。 新制度经济学核心内容包括有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组织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下面我将分别从各个核心理论方面来谈对制度的认知。 二,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也称交易成本,基本思想是由科斯提出来的,后来由威廉姆森,诺斯,张五常等人加以完善的。这是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有限理性人”概念的提出者西蒙建议将信息不对称,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除此之外,加上机会主义以及资产的专用型这两个因素,就明确了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当今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不完全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由此给企业效益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会耗费一定的费用来减少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而费用的多少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获得信息的可靠性。 科斯的原创性贡献,使经济学从零交易费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从而获得了对现实世界较强的解释力。经过威廉姆森等人的发挥和传播,交易费用理论已经成为新制度经济学中极富扩张力的理论框架。引入交易费用进行各种经济学的分析是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目前,正交易费用及其相关假定已经构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环境的新制度环境,正在影响许多经济学家的思维和信念。 三,产权理论 产权(property rights)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产权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是该学派的基石。产权能界定人们在经济中如何受益受损以及得到补偿,并帮助一个人形成与其他人交易时的预期。另外,产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限性,它要受到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制约。个人认为,这一点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明显的例证,我们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是国家和集体所有的,所以个人才会为了一己之利去肆意的破坏我们的土地使用制度,尤其是农用耕地面积不断的被占用,已经直接逼近了耕地红线。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核心定理——科斯定理是这样定义的,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市场交易不论产权如何界定都会使效益最大化。但是我们都知道,真实的市场中,交易费用是不可能为零的,所以,在存在正的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产权的界定将成为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四,组织理论,制度变迁理 组织理论(organization theory)包含企业和国家的组织理论。诺斯曾指出,西方世界的兴起就在于发展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组织理论中我们重点研究的是企业理论,关于企业理论的研究当然要数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中的贡献了,文中指出,市场机制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企业同样也是。但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企业家组建企业组织来支配流通资源的手段是可以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的。其中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中常常存在的现象。 作为制度的制定者,人普遍具有双重动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的特点,从而也必然会存在缺陷。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有一下三方面的假设,首先,人类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同时追求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最大化;其次,人具有有限理性特点;最后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这三点假设使得古典经济学基本前提中完全理性人的概念进一步准确,贴近实际,同时相较于马克思构筑的人人舍己奉公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更具有现实基础。 制度总是随着经济状况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制度的变迁往往都是由于利益的诱导,比如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于自身生存下去的利益所诱导。现存的制度如果没有被替代,就必然有其一定的合理之处,存在即合理。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制度变迁理论涉及制度变迁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问题、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径依赖等。其中,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并且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所以,制度变迁的国家必须不断解决路径依赖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自己对制度变迁的态度:制度变迁还是应该以不断改进的较小成本的方式进行,因为当代社会已经没有那么足够大的收益去掩盖掉大规模制度变迁成本的环境了,所以制度变迁逐步缓慢的进行即可。现代社会以及不可能再有很大成本的制度变迁的能力了。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存在是必然的,对制度的不断理解与认知,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新制度经济学的世界里,我们要从经济学大家们的理论中汲取到制度之精华之处,抓住生产函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我们以后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分析思路。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1答案

5.三边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 6.制度耦合:指的是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为了实现其核心功能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激励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制度耦合的情况下,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矛盾,没有互相冲突和抵制的部分,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制度结构的整体功能。 二、问答题(5*10=50) 1.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治理? 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1’ 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有两条途径或思路:即激励和约束。对公司经理代理问题的“约束”思路,即“公司治理”。1’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叫做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另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外部的各种客观力量,叫做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2’ 加强内部治理,就是以更恰当的方式组织好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相关的审计委员会,争取有责任心的大股东对公司的关注,保证企业的报告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提供和披露系统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保证经营者很好地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尽到作为代理者的义务。3’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包括一般少数股东以及潜在股东、资本市场、股票交易所等,以及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监督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外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迫使经营者自律和自我控制。3’ 2.威廉姆森是如何分析交易费用决定因素的? 威廉姆森主要是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1’ 1.人的因素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人”,而是“契约人”。“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而具体表现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正是“契约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产生。3’

新制度经济学 复习 要点 总结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科斯革命:科斯在微观经济学中增加一个新的成本分类,这个新的理论被接受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不能像完全理性一样时刻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制度变迁:新制度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 路径依赖: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变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理性: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通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互惠制度:互惠互利的制度,即一种双方承担义务的制度,一方做出给予的另一方必须给予相应的回馈。交易费用:指交易成本在完成一笔交易费用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产权: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外部性: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动后果的不一致性。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种契约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项活动,并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活动。 资产专用性: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以改变为他用,如果要改为其他用途,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剩余索取权:是一项索取剩余的权利,也就是对资本剩余的索取,即经营者分享利润。 剩余控制权: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的所有权。 寻租: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行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所获得更多的报酬。 利益集团:一个由拥有某些共同目标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构成的组织实体。 诺斯悖论: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利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安全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路径依赖:参与人一旦获得优势地位,便可以通过信念的维持来确定旧有制度。 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公地灾难;如果不确立私有产权而是采取共有产权的形式的话,必然会导致对这种物品或资产的过度利用,出现“公地灾难”。公地灾难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 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它的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及其政府。 诺思悖论; 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存在着许多重要差别,这些差别不仅表明二者具有对立性而且表明二者具有互补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也有着许多共同点或相通性。因此,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努力实现二者的科学综合,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构造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区别;科学综合 从总体上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又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二者的比较分析进而实现二者的科学综合,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研究对象:具体制度与根本制度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的内容既包括有形制度也包括无形制度、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其中有形制度包括政府、公司、工会、家庭、垄断集团、社会组织。无形制度包括国家制度、企业制度、产权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规则等。正式制度包括人们有意识创设的行为规则。非正式制度是指导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则、价值信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 马克思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建立其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对整个社会结构——社会制度进行解剖。社会制度既包含生产方式及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结构,也包含同一定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马克思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一定的生产方式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本质上就是制度经济理论,马克思采用的是制度分析方法,马克思是较早地把制度纳入经济分析中的理论家。在马克思经济学说中,制度范畴的内涵就是社会形态的“生理学结构”,它包含着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作为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的社会形式的财产制度与劳动制度,这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作为生产关系主要内容的生产过程的管理制度与生产成果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派生制度。三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等制度,这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所产生并决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制度”分为狭义的制度和广义的制度,狭义的制度是指经济制度,这是仅限于经济领域内的制度;广义的制度是指整个社会制度,即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这是存在于经济、政治领域的社会制度。 在马克思的制度结构框架中,各个制度因素之间不是平行的、彼此孤立的,而是层层递进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制度包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这两个基本结构因素,而在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政治结构这两个基本结构因素内部,又包含了许多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如,在社会经济结构内部存在着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两个子系统;在社会政治结构内部存在着法律、国家和意识形态等子系统。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结构细致缜密,涵盖并详细界定了各种制度内容,科学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以一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探讨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意识形态等制度因素之间唯物主义的辩证关系。在马克

制度经济学期末复习整理习题

制度经济学 1、制度与制度安排 2、交易成本和外部性内化的成本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产权经济学大师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在鲁宾逊一个人的世界里,产权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类社会中,人们才必须相互尊重产权。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影响和激励行为,是产权的一个基本功能。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安排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代表人物是诺斯,他强调,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总之,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制度变迁理论涉及制度变迁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问题、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径依赖等。 科斯的原创性贡献,使经济学从零交易费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从而获得了对现实世界较强的解释力。经过威廉姆逊等人的发挥和传播,交易费用理论已经成为新制度经济学中极富扩张力的理论框架。引入交易费用进行各种经济学的分析是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目前,正交易费用及其相关假定已经构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环境的新制度环境,正在影响许多经济学家的思维和信念。一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是由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这篇文章所开创的。 4、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其实关于自我增强机制(self-reinforcingmechanisms)和路径依赖的研究,最早是由阿瑟(W。BrianArthur,1988)针对技术演变过程提出的。诺思把前人

新制度守则经济学习题

精心整理 第一章导论 1.科斯最早“发现”并提出交易存在费用是在下列哪一篇文章() A.《社会成本问题》B.《企业的性质》 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D.《联邦通讯委员会》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 A.西方发达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 B C.全球化 D 3 A.新制度经济学B C.旧制度经济学D 4 A.理性选择B C 5 6 B.机会主义行为假设 7 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这句话是谁说的() A.科斯B.诺思 C.拉坦D.配杰威奇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 1.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三类,以下不属于其分类的是()

A.管理的交易B.限额的交易 C.馈赠的交易D.买卖的交易 2.交易费用是“所有那些在鲁宾逊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在这种经济中,既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亦没有任何种类的经济组织。……简言之,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这句话是哪位新制度经济学家说的() A.诺思B.张五常 C.阿罗D.威廉姆森 3.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 A.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 B.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 C.市场型交易费用+ D.政治型交易费用+ 4 A.交易的不确定性B.资产专用性 C.交易的人格化特征D 5 外的是() A.人的有限理性B C 6 A D.由第三方实施的非人格化交易 7 () A.内生交易费用B.管理型交易费用 C.外生交易费用D.政治型交易费用 第三章科斯定理 1.科斯定理最早是在以下哪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 A.《社会成本问题》B.《企业的性质》 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D.《联邦通讯委员会》 2.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这一区域内的所有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福利都造成了影响的外部性是()。 A.代内外部性B.代际外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