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对前两节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加强了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能用学科间的实际题例,数学知识间的综合应用题例,使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一步解释、说明实际问题。加强数形结合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画出它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指出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情况。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探索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细心体会图像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合作讨论,探索交流中,发展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能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反比例函数与其它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通过选用具有现实生活背景,与学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层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法: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最终能够结合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回顾与思考: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通过课件展示表格,并找学生回答)

2.引入:实际上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

我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利用铺垫木板的方式通过了一片烂泥湿地。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 (m 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Pa )将如何变化?

函数

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 图象形状

k>0

位置

增减性 k<0

位置

增减性

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

(1)用含S的代数式表式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

(2)当木板面积为0.2m2时,压强是多少?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

(4)在平面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请利用图象对(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问题(1)(2)学生举手回答,其余问题可讨论后回答。

特别是问题(3)(4)老师和学生一起要对不同的方法和所画图象进行点评,使学生明白每种方法的区别以及画图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解:(1)利用物理中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因此P是S的反比例函数,即P=600/S(S>0)

(2)P=3000pa

(3)至少0.1m2

(4)列表:

描点,连线 注意:

一是画函数图像的三个步骤,二是画出的图象应符合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也就是列表时应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可根据图像的性质回答相关的问题。

(5)问题(2)是已知图像上某点的横生标为0.2,求该点的纵坐标。

问题(3)是已知图像上点的纵坐标不大于6000,求这些点所处的位置及它们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由图象可得S ≥0.1m 2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会用实际问题中的一个量来求另一个量,进一步发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做一做

(1)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①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

解:∵IR=U(U 为定值),把点A (9,4)代入,得U=36.

O

S/m

2

p/Pa 0.2

0.4

0.6

2000

4000

6000

∴蓄电池的电压U=36V.这一函数的表达式为:I=36\R

②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电流不得超过10A,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解:由题意得: 36\R ≤10 ∵R >0 ∴R ≥3.6Ω 当I ≤10A 时,R ≥3.6Ω.所以可变电阻应不小于3.6Ω.

【设计意图】通过从形到的数的应用,让学生体会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充分挖掘图象中的信息,从而求出函数表达式,进而解决问题。 (2)如下图,正比例函数y =k 1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 2

k x

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 的坐标为3 ,23. ①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解:把A 点坐标3 ,23分别代入y=k 1x,和y=

2

k x

解得k 1=2.k 2=6;所以所求的函数的表达式为:y=2x,和y= — ② 你能求出点B 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解:由题意可得方程组 解得 3 或 x=3y=3 y=3-

所以, 点B 坐标是(3-,3-) ③ 点A 和点B 的位置有什么样的关系? 解:两交点关于原点对称。

此题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请小组代表黑板上板演。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使学生掌握了解一次函数与反比例

x

6 y=2x

y=6

x

函数的组合图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同时老师要强调结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相交,两交点关于原点对称。

(三)巩固练习

1.已知矩形的面积为10,若长与宽分别为x,y,则y与x之间的函

2.某汽车的功率P为一定值,汽车的行驶速度v(m s)与它所受的牵引力F(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这辆汽车的功率P为多少?并写出函数解析式。

(2)当它所受的牵引力为900N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3)如果汽车所爱的牵引力不小于1500N,

那么v在什么范围内?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并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

A B C D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与困惑?

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来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1)观察图象法 (2)关系式计算法

2.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 两交点关于原点对称

3.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

(五)布置作业

习题6.4第1、2、3题

板书设计:

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设计合集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x k y =,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 在分母上,且x 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 ;看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由于x 在分母上,故取x ≠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 的取值范围,因为k ≠0,且x ≠0,所以函数值y 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 =kx (k ≠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x k y =(k ≠0)还可以写成1-=kx y (k ≠0)或xy =k (k ≠0)的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第一课时)教案01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第一课时) 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 授课教师:柯胜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后,在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中首次提到了分段函数的有关知识。课本紧紧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引出分段函数的概念,进而指出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像等。是对前面几节知识的再认识,又是函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非常好的节点,回归了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数学学习理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课时安排和说明 参照课本与教学大纲,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第二节为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第一课时主要是给出分段函数的概念,进而研究其定义域、值域、图像与最值问题,最终将分段函数应用到生活实际,会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这一节可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分段函数感性认识,不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运用分段函数有关知识描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分段函数的图象和基本性质,进而得出利用分段函数描述实际问题是这一堂课的突破口。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利用分段函数描述实际问题,依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把分段函数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学生对分段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段函数模型加以解决。 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分析: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为此,在教学中要顾及全局,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 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有关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以致用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完整版)反比例函数教案

9.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反比例函数; (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概括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函数是描 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索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小学里学过的,两个变量满足什么条件时成反比例关系吗?你能写出下列例子中的等式吗? 1.当路程s 一定时,时间t 与速度v的关系 2.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的关系 3.当三角形面积S 一定时,三角形的底边y 与高x的关系 学生通过回忆已学知识回答:如果两个量x和y满足xy=k(k为常数, k ≠0)那么x、y就成反比例关系. 现在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例子。 活动一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着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1)你能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t吗?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3)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 (4)时间t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吗?是正比例函数吗? 引导学生回忆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有关的概念,引出新知:反比例函数. 二、引导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表达式 活动二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个面积是64002 m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则a与b的关系式为_____. 2.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列车平均速度为v(km/h),全程运行时间为t(h),则v与t的关系式为_____ 3.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8,它的底边长y与底边上的高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 4.实数m与n的积是—200,m与n的关系式为_____ 【讨论、交流】 1. 函数关系式 6400 a b =、 1463 v t =、 16 y x =、 200 m n =-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它们与正比例函数关系式有什么不同? 3.你能仿照y=kx的形式表示一下上面函数的一般形式吗? 结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的,形如 (k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 注:(1)有时反比例函数也写成y=1 kx-或k=xy的形式. (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本章总体设计介绍 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基础上抽象出的重要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前面已学习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为后继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本章教学建议 1.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意义的理解,教学中提供直观背景。 2.创设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函数的图象,自主地对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作出直观描述。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关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教学时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知识背景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让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考察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1.反比例函数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节课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形式,明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例题和列举的实例可以丰富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由于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并逐步加深理解.教学中要提供直观背景展现反比例函数的经验来源,在获得反比例函数概念之后,经验背景

将成为概念的某种直观解释或实际意义,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提供思考或研究问题的方向.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新课讲解;第三环节:课堂练习;第四环节:课时小结;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word教案

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2)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3)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0x 处的函数值0()f x ; (4)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5)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 分段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 教学难点 (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很多城市的生活用水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城市制定每户月用水收费(含用水费和污水处理费)标准: 那么,每户每月用水量x (3 m )与应交水费y (元)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出来? 由表中看出,在用水量不超过10(3m )的部分和用水量超过10(3m )的部分的计费标准是不相同的.因此,需要分别在两个范围内来进行研究. 解决: 分别研究在两个范围内的对应法则,列出下表:

书写解析式的时候,必须要指明是哪个范围的解析式,因此写作 () 1.6,010,2.812,10.x x y f x x x ? … 这个函数与前面所见到的函数不同,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需要用不同的解析式来表示. 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需要用不同的解析式来表示的函数叫做分段表示的函数,简称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各个不同取值范围的并集. 如前面水费问题中函数的定义域为(]()()0,1010,0,+∞=+∞. 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0f x 时,应该首先判断0x 所属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把0x 代入到相应的解析式中进行计算. 如前面水费问题中求某户月用水8(3 m )应交的水费()8f 时,因为0810<<,所以 ()8 1.6812.8f =?=(元) . 注意 分段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仍然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只不过这个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需要用相应的解析式来表示. 例1 设函数()221,0,, 0.x x y f x x x -??==?>??…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2,0,1f f f -的值. 分析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各不同取值范围的并集.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0f x 时,应该首先判断0x 所属的取值范围,再把0x 代入到相应的解析式中进行计算. 解 (1)函数的定义域为(]()(),00,,-∞+∞=-∞+∞. (2) 因为 ()20,∈+∞,故 ()2224 f ==; 因为 (]0,0∈-∞,故 ()02011f =?-=-; 因为 (]1,0-∈-∞,故 ()()12113f -=?--=-. 练习3.3 1.设函数 ()221,20,1,0 3. x x y f x x x +-

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的对应关系的重要 数学模型。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章前图和实际生活中旅游的实例提出问题: 合肥到北京的铁路全长约1080km,一列火车从合肥开往北京,以9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求: (1)列车行驶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2)列车距离北京的路程s 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请学生完成,教师评析,并出示思考题(见教材P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 /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2 m 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4 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完成,教师归纳:上述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n S x y t v 4 1068.1,1000,1463?=== 这三个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用一个一般式来表示吗? 二、探究新课 1、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让学生把这些式子与已学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是x 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 2、试试眼力 下列哪些式子表示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 值是多少? . 2)8(,)7(,32 )6(,123)5(,3)4(,16)3(,5)2(,4)1(1-=-=-===+=- ==x y x y x y xy x y x y x y x y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完整版)第26章_反比例函数_全章教案

10 26.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电阻R、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k为常数,k 0)的形x 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 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 某村有耕地346.2 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

2 有耕地面积 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 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 创新提高: 例 1 . (补充) 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 y 3x (2) y 2 (3) xy = 21 x (4)y 5 (5) y 1 3 x 2 x 例 2 . (补 充) 当 m 取什么值时,函数 y 2 (m 2)x 3 m2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 .苹果每千克 x 元,花 10 元钱可买 y 千克的苹果,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 为 2.若函数 y (3 m )x 8m2是反比例函数,则 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 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 教学目标

函数应用举例教案

【课题】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 (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 (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0x 处的函数值0()f x ; (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 (1)分段函数的概念;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 (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设计】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的实例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供给学生素材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发现、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形成知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3 m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2,0,1f f f -的值. 巡视 指导 动手 求解 交流 掌握 的情 况 30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分段函数的作图 因为分段函数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内,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所以作分段函数的图像时,需要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要依次作出自变量的各个不同的取值范围内相应的图像,从而得到函数的图像. 说明 讲解 思考 理解 记忆 建立 分段 函数 的数 形结 合 35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2 作出函数()1, 0, 1, x x y f x x x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本章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 并感受现实世界存在各种函数以及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内容: 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什么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0k x y y k k x y x =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为常数的形式那么称是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形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因此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双曲线; 位置 当k >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 <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增减性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当k >0时,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k <0时,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图象的发展趋势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无限接近于x ,y 轴,但永远达不到x ,y 轴,画图象时,要体现出这个特点。 对称性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任意一组变量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xy =k 。 3、填表分析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 (3)xy =21 (4)2 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 2.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

11.1 反比例函数 盐城市初级中学周咏梅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材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反比例关系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逐步从对具体的反比例函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抽象的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性认识.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内容的学习,也是继续学习其他各类函数的基础.另外,其中蕴涵的类比、归纳、对应和函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终身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在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渗透类比、归纳、对应、函数、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探索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练习时,设计学生编题比赛,从学生所编的题中选题作为学生练习,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 飞驰的列车 (展示图片)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变化的量,比如:在乘坐火车时,你就能观察到许多变化的量.这是南京到上海的部分列车时刻表,观察表中的数据,思考:表中有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变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一一辆列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以速度v(km/h)行驶,行驶时间为t(h),行驶路程为s(km). (1)若速度v=160(km/h),行驶路程s(km)与行驶时间为t(h)之间的关系式为s=160t. (2)若列车已经行驶了80km,继续以v=150(km/h)的速度行驶t(h),行驶总路程s(km)与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s=150t+80.(3)若南京到上海总路程约301km,行驶速度v与行驶t(h)的关系式为vt=301 . 我们利用数学表达式描述了这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表达式,这里有你熟悉的函数吗? (3)中v,t的积为定值,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如果两个量的乘积一定,那 么这两个量成反比例,能把它写成函数形式吗?v=301 t ,那么v是t的函数吗?

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教案

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 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数学组 教师:陈学军班级:15春数控1班课时安排:1课时 课程分析 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是专业建设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部分,应与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立足于为专业课服务,解决实际生活中常见问题,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强调数学的应用性,以满足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应用为主,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突出应用性的理念。 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在本课程中的地位: (1)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分段函数在科技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2)本节所探讨学习分段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上应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正确的数学化理性思维的同时,形成一种意识,即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材分析 教材使用的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分段函数内容安排在第三章函数的最后一部分讲解。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熟知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对函数性质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分段函数,同时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接下来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作了良好铺垫。由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求得分段函数此部分知识以学生生活常识为背景,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分段函数作图可以略讲由学生自己完成。 学情分析 (1)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这些基本初等函数图像和性质,对函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在本学期对函数知识又进一步系统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为学习分段函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层面:学生对函数具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能够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通过分段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什么是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质。 教学目标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参考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象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是为了应用. [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究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 Ⅱ. 新课讲解 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 N,那么 (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 例函数吗?为什么? (2)当木板画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 至少要多大?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完整升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教案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内容:1.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 2.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 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类比 启发 教学辅助:多媒体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探究问题 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 ),全程所用时间t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和n 的值。 (3)y 与x+1成反比例,当x =2时,y =-1,求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4) 已知y 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2.求x =1.5时y 的值. (5)如果是的反比例函数,是的反比例函数,那么是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三、练习:P21 1——4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另见练习卷 板书设计: 例1 例2 例2 解: 解: 解 练习 练习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情境1: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s =vt ) 当一个长方形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什么关系? [备注] 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当中的关系式学生都列得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讨论出: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如xy =m (m 为一个定值),则x 与y 成反比例。 这一情境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作铺垫。 情境2: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六章《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 2.本节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比例函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并感受现实世界存在各种函数以及如何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后续学习各类函数的基础,它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以及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又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函数所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后,又一次学习函数,根据变量间的不同变化情况让学生认识了另一种函数——反比例函数.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思维的完备性、深刻性、实践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但尚待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也有限,对函数的意义的理解、数量变化规律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抽象的表达式中的变量的取值理解不深.因此,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应注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背景知识,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同时充分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举例、说理、交流等形式,内化、升华、巩固其知识,让学生揭示规律,形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函数所反映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四、教学重点 1.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2.能够准确判断反比例函数. 五、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含义.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

课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灵活用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方法. 【学习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回顾: 1.利用数学公式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例如当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就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当体积一定时,长方形的底面积与高成反比例. 2.利用物理学公式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物理学中许多公式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例如p =F S (p 表 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例.U =IR(U 表示电路的电压、I 表示电流、R 表示电阻),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例.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阅读教材P 14~P 15“动脑筋”,完成下面的内容: P 14动脑筋,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 (1)用含S 的代数式表示p 是p =F S ,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 (2)当木板面积为0.2m 2时,压强是2250Pa ;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 ,木板面积至少要0.075m 2;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略) (5)请利用图象对(2)和(3)做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归纳:在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转化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用函数的思想解决这类问题,另外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

《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反比例函数 第一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x k y =,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 在分母上,且x 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 ;看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由于x 在分母上,故取x ≠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 的取值范围,因为k ≠0,且x ≠0,所以函数值y 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 =kx (k ≠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x k y =(k ≠0)还可以写成1-=kx y (k ≠0)或xy =k (k ≠0)的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6.1反比例函数 姓名:马永祥工作单位:门源一中 学科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学生曾在小六(下)学过“反比例”,在七(下)学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八(上)学过“函数及一次函数”。对“反比例”、“函数”等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来讨论反比例函数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这里的学习奠定了较好基础。学好它,将为后继学习(如二次函数等)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领悟新知——自主探究、内化新知——拓展应用、升华新知——反馈评价、巩固新知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教学用具:课件、反馈评价表等。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六、教学评价设计 “反比例函数”反馈评价测试题 一、选择题(10分×3=30分) (1)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y=2x+1 B、y=0.75x C、x:y=18 D、

xy= -1 (2)下列函数中,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y=5/x B、y=0.4/x C、y=x/2 D、xy=2 (3)如果y=(m+1)x m是反比例函数,那么m的值是() A、1 B、-1 C、±1 D、无解 二、填空。(45分,对一个答案计5分) (1)在函数①xy=π②y=5-x ③y=-2/x ④y=2a/x (a为常数,a≠0)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有 (填序号),并分别写出其K的值:。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完成下表 x -3 -1 1 3 y 三、解答题。(15分×3=45分) (1)菱形的面积一定时,菱形的两条对角线m 和n属于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计划修建铁路1200km,那么铺轨天数y是每日铺轨量x(km/d)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3)已知y+2与x-3成反比例,当x=1时,y=2;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word教案1.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课题】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 (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 题.能力目标: (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x0处的函数值 f ( x0 ) ; (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 (1)分段函数的概念;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 (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 (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设计】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的实例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供给学生素材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发现、探究、讨 论、交流等活动中形成知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90 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问题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很多城市的生活用水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城市制定每户月用水收费(含用水费和污水处理费)标准:

用水量 不超过 10 m3 超过 10 m3 部分部分 收费(元/m3) 污水处理费(元/m3 ) 那么,每户每月用水量x (m3)与应交水费y (元)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用函数解析 式表示出来? 分析 由表中看出,在用水量不超过10(m3)的部分和用水量超过10(m3)的部分的计费标准是不相同的.因此,需要分别在两个范围内来进行研究.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任务一:阅读课本找到以下概念 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需要用不同的解析式来表示的函数叫做分段表示的函数,简称分段函数. 任务二:小组讨论分段函数的定义域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各个不同取值范围的并集. 如前面水费问题中函数的定义域为0,1010,0,. 任务三:分段函数的函数值 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 f x0时,应该首先判断x0所属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把x0代入到相应的解析式中进行计算. 如前面水费问题中求某户月用水8(m3)应交的水费 f 8 时,因为0810 ,所以 f 8 1.6 812.8 (元).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分段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仍然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只不过这个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 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需要用相应的解析式来表示.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代表讲解) 例 1 设函数 y 2 x 1, x 0, f x 2 , x 0. x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 f 2 , f 0 , f 1 的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