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软件技术基础第四次上机作业

软件技术基础第四次上机作业

软件技术基础第四次上机作业
软件技术基础第四次上机作业

软件技术基础第四次上机作业

1、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struct

{

char str[maxsize];

int len;

}seqstring;

void strPut(seqstring*);

void strDelete(seqstring*,int,int);

void main()

{

seqstring*S;

int i,m;

S=(seqstring*)malloc(sizeof(seqstring));

printf("输入串:");

gets(S->str);

S->len=strlen(S->str);

strPut(S);

printf("删除的开始位置:");

scanf("%d",&i);

printf("删除的字符个数:");

scanf("%d",&m);

strDelete(S,i,m);

strPut(S);

}

void strPut(seqstring*S)

{

int i;

for(i=0;ilen;i++)

printf("%c",S->str[i]);

printf("\n");

}

void strDelete(seqstring*S,int i,int m)

{

char temp[maxsize];

if(i<=S->len)

{

strncpy(temp,S->str,i-1);

strcpy(temp+i-1,S->str+i+m-1);

strcpy(S->str,temp);

if(i<=S->len)

if(i+m-1<=S->len)

S->len=S->len-m;

else S->len=S->len-i+1;

}

}

结果显示:

2、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const int maxsize=1024; typedef char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 }bitree;

bitree*creattree();

void preorder(bitree*);

void swap(bitree*);

void main()

{

bitree*pb;

pb=creattree();

preorder(pb);

printf("\n");

swap(pb);

preorder(pb);

printf("\n");

}

bitree*creattree()

{

char ch;

bitree*Q[maxsize];

int front,rear;

bitree*root,*s;

root=NULL;

front=1;rear=0;

printf("按层次插入二叉树,虚节点输入'@',已结'#'束输入:\n");

while((ch=getchar())!='#')

{

s=NULL;

if(ch!='@')

{

s=(bitree*)malloc(sizeof(bitree));

s->data=ch;

s->lchild=NULL;

s->rchild=NULL;

}

rear++;

Q[rear]=s;

if(rear==1)root=s;

else

{

if(s&&Q[front])

if(rear%2==0)Q[front]->lchild=s;

else Q[front]->rchild=s;

if(rear%2==1)front++;

}

}

return root;

}

void preorder(bitree*p)

{

if(p!=NULL)

{

printf("%c",p->data);

if(p->lchild!=NULL||p->rchild!=NULL)

{

printf("(");

preorder(p->lchild);

if(p->rchild!=NULL)printf(",");

preorder(p->rchild);

printf(")");

}

}

}

void swap(bitree*p)

{

bitree*t;

if(p!=NULL)

{

t=p->lchild;

p->lchild=p->rchild;

p->rchild=t;

swap(p->lchild);

swap(p->rchild);

}

}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设计 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人: 2012年6月28日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1、开发背景 (3) 1.2、编写目的 (3) 1.3、运行环境 (3) 1.4、项目任务书 (3) 二、项目流程 2.1、基本流程 (3) 2.2、概要设计 (6) 2.2.1、局部E-R图 (6) 2.2.2、全局E-R图 (9) 2.3、逻辑设计 (10) 2.3.1、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10) 2.3.2、二维关系表 (10) 三、数据库的实施与运行 四、小结 五、参考教材书

一.需求分析 1.1开发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知识的需求也不断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书籍就渐渐成为人们获取并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图书馆就自然而然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的一定的地位,如何科学的管理图书馆不但关系到读者求知的方便程度,也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开发一套完善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就必不可少了。 1.2编写目的: 本需求的编写是为了研究图书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途径和应用方法。同时它也是进行项目策划、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基础,是维护人员进行内部维护,信息更新,验收和测试的依据。 1.3 运行环境 编程环境:Microsoft Visual Basic 做前台,SQL Sever 做后台 1.4 项目任务书 项目名称:图书管理系统软件 项目开发者:王颖龚思敏魏嫽嫽张宇秦黎阳 用户:各同学 图书馆管理系统需要有能够及时地查询书库中图书的库存量,以便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服务,提供借阅信息,但是不能更改数据,无信息处理权,即可以打印清单,浏览数据等,管理权限由系统管理员掌握分配。这个也是图书馆的总体需求。 能够提供外界进行查询,无特殊权限限制,面向所有用户。 图书馆各项数据信息必须保证安全性和完整性,网络系统设有通信,程序,网络三级权限和口令管理,确保系统的安全。这个是对数据的安全考虑的。 系统管理员根据市场图书行情定时的整理系统数据库,对图书的借阅情况,读者的管理情况,书库的增减等均可由计算机执行,并将运行结果归档。 这个是从数据的整理角度考虑。 二、项目流程 2.1 、基本流程 以图书管理系统为对象,经过可行性分析和初步需求调查,抽象出该图书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下面,结合该实例具体情况,给出对读者、图书查询,图书管理员管理的具体需求。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学时数:40 学分数: 2.5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先修课程:《C语言》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执笔者:沈晓峰编写日期:2015年3月审核人(教学副院长):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二年级本科生 课程类别:学科拓展课程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针对工科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拓展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软件设计领域的基本素质,基本方法和设计理念。授课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验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软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课堂理论教学要求和学时安排(32学时) 1)C程序设计(4学时) (1)C语言回顾,指针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使用(2学时)。 (2)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学时)。 2)数据结构(20学时)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2学时):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线性和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2)线性数据结构(9学时):理解表、栈、队列等线性数据结构的概念,存储方式及基于不同存储方式的相关操作的实现方法。 a.理解表的概念及顺序表的存储特点,掌握其创建、插入、删除等实现方法(2 学时); b.掌握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方法(2学时); c.理解栈的概念及结构特点,掌握顺序栈及链栈的出栈、入栈操作的实现方法 (2学时); d.理解队列的概念及特点,掌握顺序、循环队列的创建、出队、入队、判空、判满等操作。掌握链队列的创建及出队、入队(2学时); e.理解数组的概念及二维数组的存放方式,掌握对称矩阵及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1学时)。

西电《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大作业答案解析

说明 每个实验题目含有一个main函数和一些函数,与实验题目相关的基本运算的函数定义和main函数定义的代码在附录以及对应的文件夹中给出,供上机实验参考使用。对于每个题目,只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算法,补充函数定义,然后对程序进行编译、调试。

实验一线性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线性表的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运算 3.能够利用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完成线性表应用的运算 二、实验内容 1.设有一个线性表E={e1, e2, … , e n-1, e n},设计一个算法,将线性表逆置,即使元素排列次序颠倒过来,成为逆线性表E’={ e n , e n-1 , … , e2 , e1 },要求逆线性表占用原线性表空间,并且用顺序表和单链表两种方法表示,分别用两个程序来完成。(文件夹:顺序表逆置、单链表逆置) 2.已知由不具有头结点的单链表表示的线性表中,含有三类字符的数据元素(字母、数字和其他字符),试编写算法构造三个以循环链表表示的线性表,使每个表中只含有同一类的字符,且利用原表中的结点空间,头结点可另辟空间。(文件夹:分解单链表) 实验二栈和队列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栈和队列的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 2.掌握栈和队列的基本运算 3.能够利用栈和队列的基本运算完成栈和队列应用的运算 二、实验内容 1.设单链表中存放有n个字符,试编写算法,判断该字符串是否有中心对称的关系,例如xyzzyx是中心对称的字符串。(提示:将单链表中的一半字符先依次进栈,然后依次出栈与单链表中的另一半字符进行比较。)(文件夹:判字符串中心对称) 2.假设以数组sequ[m]存放循环队列的元素,同时设变量rear和quelen 分别指示循环队列中队尾元素的位置和内含元素的个数。编写实现该循环队列的入队和出队操作的算法。 提示:队空的条件:sq->quelen==0;队满的条件:sq->quelen==m。(文件夹:循环队列)实验三串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的顺序存储结构 2.掌握串的基本运算及应用 二、实验内容 1.串采用顺序存储结构,编写朴素模式匹配算法,查找在串中是否存在给定的子串。(文件夹:模式匹配) 2.若S是一个采用顺序结构存储的串,利用C的库函数strlen和strcpy(或strncpy)编写

重庆邮电大学-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耿道渠)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顺序表的操作 班级学号姓名 第9 周星期 2 、5,6 节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顺序表结构的实现方式; 2、掌握顺序表常用算法的实现; 3、熟悉利用顺序表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4、参照给定的顺序表的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顺序表的常见算法,领会顺序表结构的优点和不足。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静态数组存储结构的顺序表,要求编程实现如下任务:(1)建立一个顺序表,首先依次输人整数数据元素(个数根据需要键盘给定)。 (2)删除指定位置的数据元素(指定元素位置通过键盘输入),再依次显示删除后的顺序表中的数据元素。 (3)查找指定数据的数据元素(指定数据由键盘输入),若找到则显示位置,若没有找到则显示0。 2、使用顺序表实现一个电话本的管理程序,电话本中的每条记录包括学号、姓名、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四项。要求实现菜单、初始化、添加、删除和显示等功能。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一次编写C++,感觉力不从心,回去多看看PPT。

五、实验心得体会: 对顺序表的一些常用语句不熟悉,对顺序表的整体思路理解不深刻以后要加强练习 附:源程序(自行编写或修改的程序。若为修改程序请注明修改部分的功能,若为书上实例则可不附。)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2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um; typedef struct { string student_number; string name; string tel; string home_phone; int id; } TEL; void shuaxin(TEL *); void delet(TEL *);

软件开发课程设计

合肥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排序算法的实现系统学生姓名高圣泽 学号 20085869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08-1 指导教师王琦王青山 2011 年 06 月 07 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对此次数据结构大型作业内容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与编写大型软件代码的能力。通过与同组同学的合作,锻炼协作的能力。以及本系统实现了各种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1.课程设计的题目及简介 题目:排序系统 简介:本系统实现了9种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2.设计说明及需求分析 本系统有以下十个功能模块,分别有switch 下的几个case 后语句函数来实现。 菜单界面设计图:

模块设计图:

3.概要设计 (1)直接插入排序: Straight Insertion Sort(IS)是一种简单的基本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插到已排序好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1的有序表。 (2)折半插入排序: Binary Inserting Sort(BI)是在直接插入的基础之上针对记录数量很大时引入的排序方法,首先用折半查找法在有序表中找到正确的插入位置,然后移动记录,空出插入位置,再进行插入。 (3)希尔排序: Shell’s Sort(SS)先将整个待排序记录序列分割成

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子序列不是简单的逐段分割,而是将相隔某个“增量”的记录组成一个子序列,所以关键字的较小的记录不是一步一步的前移,而是跳跃式前移,从而使得在进行最后一趟增量为1的插入排序时,序列已基本有序,只是做少量比较和移动即可完成排序。 (4)冒泡排序: Bubble Sort(BS)每相邻两个记录关键字比大小时,大的记录往下沉。每一遍把最后一个下沉的位置记下,下一遍只需检查比较到此为止,到所有记录都不发生下沉时,整个过程结束(没交换一次,记录减少一个反叙数)。 (5)快速排序: Quick Sort(QS)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通过一趟快速排序将待排序的记录组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前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枢轴记录的关键字小;后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枢轴记录的关键字大,数轴记录得到了它在整个序列中最终位置并被存放好,为一趟快速排序。第二趟再分别对分割成两部分的子序列,再进行快速排序,这两部分子序列中的枢轴记录也得到了最终在序列中的位置而被存放好,并且它们又分别分割出独立的两个子序列……递归,不断进行下去,直到每个待排序的子序列中只有一个记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在何处? 信息定义之一: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客观实体、现象、关系进行描述的数据。 信息定义之二: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实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 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数据定义: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实体或事物的属性值,即指人们听到的事实和看到的景象。 我们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即得到人们需要的信息。 信息和数据的关系可以归结为: 1.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 2.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 3.信息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1.2信息有哪些基本属性? 信息的基本属性有: 1.事实性。 2.等级性。 3.可压缩性。 4.可扩散性。 5.可传输性。 6.共享性。 7.增值性和再生性。 8.转换性。 1.3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是: 1.高速自动的操作功能。 2.具有记忆的能力。 3.可以进行各种逻辑判断。 4.精确高速的计算能力。 1.5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哪几部分? 目前最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学说认为由五部分组成: 1.人员 2.数据 3.设备 4.程序 5.规程 1.6什么是计算机硬件?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硬件:泛指实际存在的物理设备,包括计算机本身及其外围设备。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机、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微机的系统总线。 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的文档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它时所必须的数据。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 软件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它与硬件的关系如何?

第一阶段:高级语言阶段 特点:这一时期,编译技术代表了整个软件技术,软件工作者追求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方面表现能力强的高级语言。但在这一时期内,编译系统主要是靠手工编制,自动化程度很低。 硬件关系:此时期计算机的硬件要求仅能用机器指令来编制可运行的程序。 第二阶段:结构程序设计阶段 特点:在程序的正确性方面,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使程序的可靠性提高了。 程序设计方法论方面,提出由顶向下法和自底向上法。使程序模块 化,使问题的复杂性和人的思维统一起来了。 出现了软件生产管理。 硬件关系:磁盘问世,操作系统发展,非数值计算应用发展,通信设备完善,网络发展,集成电路发展等使软件复杂性增加产生软件危机,在此背景下发展了软件技术。 第三阶段:自动程序设计阶段 特点:向集成化、一体化发展。出现了软件开发环境。程序设计基本方法进一步改进。 硬件关系: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以及高分辨率终端的出现,为个人计算机发展提供了条件,再加上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研究的发展,使程序设计进入成熟期。 第二章 2.1 什么是数据结构?它对算法有什么影响? 数据结构是指同一数据对象中各数据元素间存在的关系。 对算法是影响:算法的实现必须借助程序设计语言中提供的数据类型及其运算。一个算法的效率往往与数据的表达形式有关,因此数据结构的选择对数据处理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部分,它对程序的质量影响很大。 2.2何谓算法?它与程序有何区别? 广义地说,为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就称为“算法”。计算机算法是通过计算机能执行的算法语言来表达的。 和程序的区别:一个程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对数据的描述,即数据结构。 (2)、对操作的描述,即算法。 所以算法是程序的一个要素。 2.3 何谓频度,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说明其含义。 频度:在某个算法中某个语句被重复执行的次数就是此语句的频度。 时间复杂度:是用来估算一个算法的执行时间的量,以算法中频度最大的语句来度量。 空间复杂度:指在算法中所需的辅助空间的单元,而不包括问题的原始数据占用的空间。 2.6 数据的存储结构主要有哪两种?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数据的存储结构:向量和链表。 本质区别: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资料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300084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非计算机专业) 学时数:40 学分数: 2.5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先修课程:《C语言》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执笔者:沈晓峰编写日期:2015年3月审核人(教学副院长):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二年级本科生 课程类别:学科拓展课程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针对工科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拓展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软件设计领域的基本素质,基本方法和设计理念。授课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验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软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课堂理论教学要求和学时安排(32学时) 1)C程序设计(4学时) (1)C语言回顾,指针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使用(2学时)。 (2)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学时)。 2)数据结构(20学时)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2学时):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线性和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2)线性数据结构(9学时):理解表、栈、队列等线性数据结构的概念,存储方式及基于不同存储方式的相关操作的实现方法。 a.理解表的概念及顺序表的存储特点,掌握其创建、插入、删除等实现方法(2 学时); b.掌握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方法(2学时); c.理解栈的概念及结构特点,掌握顺序栈及链栈的出栈、入栈操作的实现方法 (2学时);

d.理解队列的概念及特点,掌握顺序、循环队列的创建、出队、入队、判空、判满等操作。掌握链队列的创建及出队、入队(2学时); e.理解数组的概念及二维数组的存放方式,掌握对称矩阵及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1学时)。 (3)非线性数据结构(5学时):了解典型非线性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存储和访问方式。 a.理解二叉树、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概念及基本性质(1学时); b.掌握二叉树的三种遍历算法、树和二叉树的转换方法(2学时); c.理解图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掌握图的邻接矩阵、邻接图存储方式(2学时)。 (4)结构查找和排序(4学时):理解查找和排序的基本概念,掌握三种查找(顺序、二分、分块)和三种排序(简单插入,简单选择和冒泡)方法和实现。 3)操作系统(8学时)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学时):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发展的历 程和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2)处理机管理(4学时);理解进程、进程的状态、描述方式、进程控制的手段, 进程的同步和互斥,进程通信和死锁等基本概念,理解进程调度的相关方法。 (3)作业管理(2学时):理解作业、作业的状态、描述方式、作业控制的手段,等 基本概念,理解作业调度的相关方法。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理解一个用户作业提交给计算机之后,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来执行该用户作业的基本流程。 2、实验安排(8学时) 共设置5组实验,分为上机实验和课外实验两部分:上机实验包括两个实验,课外实验包括3个实验,详细实验内容见实验教学大纲。 三、考核方式 课程最后成绩构成包括:期末考试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 实验部分的考核包含上机实验和课外实验,实验成绩采用实验出勤、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和实验程序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给出。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 《软件技术基础》,黄迪明,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参考资料

软件开发课程设计

S2——JavaScript客户端验证和页面特效制作(JavaScript) 1、技术简介 讲解HTML语法,会使用页面的表格,框架、DIV进行页面布局;使用各种表单控件,并能完成常见的表单验证任务;能实现浏览器端的各种常见动态效果,如:熟悉DOM各种元素的属性方法,HTML+JS元素的定位和查找,HTML+JS实现树形菜单的展开和关闭,HTML+JS层的隐藏、显示、弹出特效,HTML+JS浮动广告、弹出广告窗口效果。 2、课程内容及简介 章节名称简介备注 第一章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掌握js脚本的基本结构;JavaScript基 本语法;变量的定义与赋值,数据类 型与转换函数等,运算符和控制语句; 灵活运用高级语法---自定义函数function Script 第二章DOM编程-window对象会运用DOM模型查找某个HTML元素;会使用window对象的open()方法制作不同风格样式的广告窗口;会使用window对象的setTimeout()方法和Date对象制作日期显示效果。 第三章DOM编程-document对象会使用document对象的getElementById()方法访问DIV层对象;会使用document对象的getElementsByName()方法访问表单元素;会使用DIV对象的样式属性控制层的隐藏和显示。 第四章CSS样式特效会使用style样式的相关属性动态改变边框颜色;会使用className类名属性动态改变按钮背景图片;会使用display显示属性实现层或图片的隐藏/显示和切换特效 第五章基本的表单验证技术会使用DOM模型的层次关系方问元素;或使用表单事件和脚步函数实现表单验证;会使用String对象、文本框控件的常用属性和方法实现客户端的验证 第六章表单验证的相关事件和辅助特效会使用图片代替提交按钮实现表单提交;会使用onKeyDown事件检查用户输入的特殊字符;会使用DIV的innerHTML或者innerText动态显示内容;会使用多个DIV动态隐藏或显示内容 第七章表单验证的高级特效会使用下来列表控件实现省市级联功能;会使用数组优化省市级联功能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沈被娜课后习题答案较全

第一章信息与计算机 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在何处信息定义之一: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客观实体、现象、关系进行描述的数据。信息定义之二: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实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 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数据定义: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实体或事物的属性值,即指人们听到的事实和看到的景象。我们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即得到人们需要的信息。信息和数据的关系可以归结为: 1. 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 2.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 3. 信息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信息有哪些基本属性 信息的基本属性有: 1. 事实性。 2. 等级性。 3. 可压缩性。 4. 可扩散性。 5. 可传输性。 6. 共享性。 7. 增值性和再生性。 8. 转换性。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是: 1. 高速自动的操作功能。 2. 具有记忆的能力。 3. 可以进行各种逻辑判断。 4. 精确高速的计算能力。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哪几部分 目前最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学说认为由五部分组成: 1. 人员 2. 数据 3. 设备4. 程序 5. 规程 什么是计算机硬件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硬件:泛指实际存在的物理设备,包括计算机本身及其外围设备。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机、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微机的系统总线。 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的文档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它时

所必须的数据。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软件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它与硬件的关系如何 第一阶段:高级语言阶段特点:这一时期,编译技术 代表了整个软件技术,软件工作者追求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在 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方面表现能力强的高级语言。但在这一时期内,编译系统主要是靠手工编制,自动化程度很低。硬件关系:此时期计算机的硬件要求仅能用机器指令来编制可运行的程序。 第二阶段:结构程序设计阶段特点:在程序的正确性方面,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使程序的可靠性提高了。程序设计方法论方面,提出由顶向下法和自底向上法。使程序模块化,使问题的复杂性和人的思维统一起来了。出现了软件生产管理。硬件关系:磁盘问世,操作系统发展,非 数值计算应用发展,通信设备完善,网络发展,集成电路发展等使软件复杂性增加产生软件危机,在此背景下发展了软件技术。 第三阶段:自动程序设计阶段特点:向集成化、一体化 发展。出现了软件开发环境。程序设计基本方法进一步改进。 硬件关系: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以及高分辨率终端的出现,为个人计算机发展提供了条件,再加上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研究的发展,使程序设计进入成熟期。 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包含那几项 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 1. “媒体”的概念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信息存储的实体,其二是表现信

软件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 1.如何理解虚拟机的概念? 答:虚拟机就是在裸机上扩展一层软件,将硬件实现细节隐藏起来,使用户能够更方便、更灵活使用的计算机。 2.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多道程序设计就是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主要优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3.试述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并比较它们的区别。 答:分时系统是指能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的系统。实时系统是指能够及时响应随机发生的外部事件,并在严格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对该事件处理的系统。实时系统对系统响应速度要求更高,可靠性要求更高。(或者说明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各自特点) 4.一般从哪几方面对操作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 1)可靠性 2)方便性 3)效率 4)可维护性 5)可移植性 5.试说出几种你所熟悉的操作系统名称,并说明其特征。 答:Linux特征:支持多用户、多任务,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设备独立性,系统安全性能高,良好的可移植性。 Windows特征:支持多用户、多任务,具有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强大的内存管理功能,可靠性高,操作简单。 6.根据你试用计算机系统的经验,说明操作系统的作用。 答: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有效地组织计算机系统的工作,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方便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从而起到连接计算机和用户的接口作用。 7.如何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用于管理网络通信和共享资源,协调各主机上任务的运行,并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有效的网络接口,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服务。 8.如何理解进程的概念?进程与程序的区别是什么?进程与作业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答:进程是一个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或程序段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执行过程,他是系统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 区别:1)经常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执行程序的动态过程,它因创建而产生,因调度而执行,因撤销而消亡。而程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进程运行的静态文本。 2)进程能真实地描述并发执行,且具有并发性,而程序没有。 3)一个进程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 4)程序可以作为一种软件资源长期保持着,而进程则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暂时的,是动态地产生和终止的,它不具有存储性。 作业和进程的联系两者静态描述的结构相似,作业是由程序,数据和JCB组成,进程是由程序或程序段,数据,PCB组成。区别:作业是用户向计算机提交任务实体,而进程是完成用户任务的执行实体;一个作业可由多个进程组成,且必须至少有一个进程。作业一般用于批处理系统中,而进程用在所有多道系统中。 9.理解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和发生状态转换的原因。 答: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分别执行状态,就绪状态和等待状态。简单来说是由于CPU以及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试卷(含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试卷 姓名:学号:院系:班级: 考试时间:登录机器:试卷号: 一、选择题 (共 40 分) 1.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计算机应该归属于( )。 A ) 第一代 B ) 第二代 C ) 第三代 D ) 第四代 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A × 2. 在计算机内部,传送、存储、加工处理的数据和指令都是()。 A ) 拼音简码 B ) 八进制码 C ) ASCII码 D ) 二进制码 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C × 3. 与十六进制数BB等值的八进制数是( )。 A ) 187 B ) 273 C ) 563 D ) 566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 4. 计算机应用中,CAD是指()。 A ) 计算机辅助设计 B ) 计算机辅助教学 C ) 计算机辅助制造 D ) 计算机辅助测试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 5. 目前使用的“奔腾”型微机采用的逻辑器件属于( )。 A ) 电子管

C ) 集成电路 D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 6. 微处理器是把( )作为一整体,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制成的中央处理器。 A ) 内存与中央处理器 B ) 运算器和控制器 C ) 主内存 D ) 中央处理器和主内存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 7. 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比外存储器( )。 A ) 价格便宜 B ) 存储容量大 C ) 读写速度快 D ) 读写速度慢 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 8. 打印机在与主机连接时,应将信号线插在( )。 A ) 串行接口上 B ) 并行接口上 C ) 串并行接口上 D ) 任意扩展插口上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 9. 下面( )选项中的设备依次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A ) CRT、CPU、ROM B ) 硬盘、鼠标器、键盘 C ) 鼠标器、绘图仪、光盘 D ) 磁带、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 10.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是()。 A ) 集成性、交互性和音像性 B ) 实时性、分时性和数字化性 C ) 交互性、多样性、实时性、集成性 D ) 存储性、传输性、压缩与解压性 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 11. 将微机的主机与外设相连的是 ( )。 A ) 总线 B ) 磁盘驱动器 C ) 内存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三版)沈被娜 课后习题答案较全

第一章信息与计算机 1.1 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在何处? 信息定义之一: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客观实体、现象、关系进行描述的数据。信息定义之二: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实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 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数据定义: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实体或事物的属性值,即指人们听到的事实和看到的景象。我们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即得到人们需要的信息。信息和数据的关系可以归结为: 1. 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 2.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 3. 信息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1.2 信息有哪些基本属性? 信息的基本属性有: 1. 事实性。 2. 等级性。 3. 可压缩性。 4. 可扩散性。 5. 可传输性。 6. 共享性。 7. 增值性和再生性。 8. 转换性。 1.3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是: 1. 高速自动的操作功能。 2. 具有记忆的能力。 3. 可以进行各种逻辑判断。 4. 精确高速的计算能力。 1.5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哪几部分? 目前最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学说认为由五部分组成: 1. 人员 2. 数据 3. 设备 4. 程序 5. 规程 1.6 什么是计算机硬件?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硬件:泛指实际存在的物理设备,包括计算机本身及其外围设备。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机、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微机的系统总线。 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的文档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它时所必须的数据。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 软件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它与硬件的关系如何? 第一阶段:高级语言阶段特点:这一时期,编译技术代表了整个软件技术,软件工作者追求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方面表现能力强的高级语言。但在这一时期内,编译系统主要是靠手工编制,自动化程度很低。硬件关系:此时期计算机的硬件要求仅能用机器指令来编制可运行的程序。 第二阶段:结构程序设计阶段特点:在程序的正确性方面,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使程序的可靠性提高了。程序设计方法论方面,提出由顶向下法和自底向上法。使程序模块化,使问题的复杂性和人的思维统一起来了。出现了软件生产管理。硬件关系:磁盘问世,操作系统发展,非数值计算应用发展,通信设备完善,网络发展,集成电路发展等使软件复杂性增加产生软件危机,在此背景下发展了软件技术。 第三阶段:自动程序设计阶段特点:向集成化、一体化发展。出现了软件开发环境。程序设计基本方法进一步改进。硬件关系: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以及高分辨率终端的出现,为个人计算机发展提供了条件,再加上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研究的发展,使程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资料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300084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非计算机专业) 学时数: 40学分数: 2.5 开课学期:第4 学期 先修课程: 《C 语言》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执笔者:沈晓峰编写日期:2015 年3月审核人(教学副院长):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二年级本科生课程类别:学科拓展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针对工科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拓展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软件设计领域的基本素质,基本方法和设计理念。授课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验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软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课堂理论教学要求和学时安排(32 学时) 1) C 程序设计(4 学时) (1)C 语言回顾,指针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使用( 2 学时)。 (2)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 学时)。 2)数据结构(20 学时)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2 学时):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线性和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2)线性数据结构(9 学时):理解表、栈、队列等线性数据结构的概念,存储方式及基于不同存储方式的相关操作的实现方法。 a. 理解表的概念及顺序表的存储特点,掌握其创建、插入、删除等实现方法(2 学时); b. 掌握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方法( 2 学时); c. 理解栈的概念及结构特点,掌握顺序栈及链栈的出栈、入栈操作的实现方法 (2 学时); d. 理解队列的概念及特点,掌握顺序、循环队列的创建、出队、入队、判空、判满等操作。掌握链 队列的创建及出队、入队(2 学时); e. 理解数组的概念及二维数组的存放方式,掌握对称矩阵及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 (1 学时)。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计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学051 学号200332225232 学生姓名方明 同组成员李亮 指导教师魏远旺

目录 一、可行性报告┉┉┉┉┉┉┉┉┉┉┉┉┉┉┉┉┉1 二、需求说明书┉┉┉┉┉┉┉┉┉┉┉┉┉┉┉┉┉3 三、总体设计说明书┉┉┉┉┉┉┉┉┉┉┉┉┉┉┉5 四、详细设计说明书┉┉┉┉┉┉┉┉┉┉┉┉┉┉┉13 五、程序源代码┉┉┉┉┉┉┉┉┉┉┉┉┉┉┉┉┉24 六、课程设计体会┉┉┉┉┉┉┉┉┉┉┉┉┉┉┉┉27 七、参考文献┉┉┉┉┉┉┉┉┉┉┉┉┉┉┉┉┉┉27

第一章可行性报告 1.1 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1.1 固定资产 财政部颁发的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是这样对固定资产下定义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这应该是固定资产的准确定义。 1.1.2 固定资产的具体标准如何确定 判断固定资产的具体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时间标准,二是价值标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人民币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1.1.3 固定资产如何分类 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按其所有权划分,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按来源渠道划分,可分为外购的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接受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以非货币资金换入的固定资产,改建扩建新增的固定资产,盘赢的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按使用情况划分,可以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按其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划分,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指经营性租赁),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2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及开发计划 本项目主要是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与软件工程的理论相结合,完成本项目的开发。本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目标是达到软件工程课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1.2.1 定义: *数据流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 ─我所认识的计算机专业对专业的最初认识1. 1.1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使当代社会的 经济、政治、军事、科研、教育、服务等方面在概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已经并还将产生极为深念和技术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刻的影响。目前,计算机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随着计算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逐渐成为技术及科学领域的核心。因而,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 的普及,其应用领域逐渐广泛,计算机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2最初的认识虽然对于这个专业刚开始的时候不了解它具体是干什么的,但是 从小就对于计算机十分感兴趣,因此在高考完填报志愿时就报了这个专业。进入大学之后,看到培养计划发现这个专业应用还是挺多的,但是因此让自己更加的对以后的职业感到很迷茫,不知道究竟是该干什么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慢慢地找到方向,并为之努力的。因此说对于计算机专业还是抱有很大的热情的。 2.学习的方法 2.1培养对专业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情,学好自己的专业首先就要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呢?可能阅读专业书籍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自己来说有点困难,也很枯燥,那么不妨先从科普书籍看起。科普书籍是了解理论、获得应用知识最好的途径。相信不少理工科的同学被量子物理和相对论搞得头昏脑胀过。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与抽象的数学模型之间存在思想意识上的鸿沟。然而要是读读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你就会被书中有趣的故事和例证所吸引,从而对抽象的理论有了感性的认识——即使仍然没有读懂,你也至少了解了这个学科研究的领域和目标是什么,也必然有所收获。 2.2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学好数学 大学计算机专业对数学的要求较高,其重要性不必多言。数学令不少同学头痛,除了其“繁”与“难”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这些抽象理论的实际应用方向。与本科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相比,计算机专业的数1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

软件技术基础试题(含答案)

《操作系统》 选择题: (bs30)1. 分页式存储管理的主要特点是(B)。 (A) 要求作业全部同时装入内存(B) 不要求作业装入到内存的连续区域 (C) 要求扩充外存容量(D) 不要求处理缺页中断 (bs30)2. 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D)。 (A) 被选中占有处理机(B) 等待某一事件(C) 等待的事件已发生(D) 时间片用完 (bs30)3.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D)。 (A) 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多个程序(B) 在分布系统工程中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C) 在一台处理机上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D) 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bs29)2. 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A )。 (A) 时间片用完(B) 等待某一事件(C) 等待的事件已发生(D) 被选中占有处理机(bs29)4. 以下(D)不是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 (A) 高可靠性(B) 及时响应(C) 高效性(D) 通用性 (bs28)3. 任何两个并发进程之间( A )。 (A) 可能存在同步或互斥关系(B) 一定存在同步关系 (C) 一定彼此独立无关(D) 一定存在互斥关系 (bs28)4. 以下的哪个特征不是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B)。 (A) 分时性(B) 独占性(C) 交互性(D) 多路性 (bs27)2. 以下(D)不是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 (A) 高可靠性(B) 及时响应(C) 中断管理(D) 独立性 (bs27)3. 若当前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时,该进程应转变为(B)状态。 (A) 运行(B) 就绪(C) 等待(D) 完成 (bs26)3. 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要经过(D)调度后才能真正执行。 (A) 作业调度(B) 作业调度和设备调度(C) 进程调度(D) 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 (bs25)1. 把高级语言的源程序翻译成二进制代码的过程称为:(A)。 (A) 编译(B) 连接(C) 运行(D) 重定位 (bs25)2. 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D)。 (A) 地址分配(B) 地址连接(C) 地址调用(D) 地址变换 (bs25)4.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 动态性和并发性(B) 顺序性和可再现性 (C) 与程序的对应性(D) 执行过程的封闭性 (bs24)2. 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存储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D)。 (A) 编译(B) 连接(C) 运行(D) 重定位 (bs24)3. 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B)分配。 (A) 虚拟(B) 共享(C) 独占(D) 物理 (bs24)4. 允许用户把若干作业提交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D)。 (A) 分时操作系统(B) 实时操作系统 (C) 网络操作系统(D) 批处理操作系统 (bs24)5. 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B)。 (A) 被选中占有处理机(B) 时间片用完 (C) 等待的事件已发生(D) 等待某一事件 (bs23)2. 任何两个并发进程之间( D) (A) 一定存在互斥关系(B) 一定存在同步关系 (C) 一定彼此独立无关(D) 可能存在同步或互斥关系

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三

姓名:吴振国学号:2011019190006 上机实验三 题目一: 一、程序流程说明 (1)创建一个链栈,(2)编写输出,进栈出站函数,(3)编写主函数 二、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LEN sizeof(node_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node_type; typedef struct { node_type *top; int length; }lstack_type; lstack_type *create_list(void) { lstack_type *p;

p=(lstack_type *)malloc(sizeof(lstack_type)); p->top=NULL; p->length=0; return(p); } void print(node_type *head) { node_type *p; printf("Now ,those records are:\n"); p=head; if(head!=NULL) { do{ printf("%4d",p->data); p=p->next; } while(p!=NULL); } } int push(lstack_type *lp, int x) { node_type *p; p=(node_type *)malloc(LEN);

if(p!=NULL) { p->data = x; p->next = lp->top; lp-> top = p; lp->length++; return(1); } else return(0); } int pop(lstack_type *lp) { node_type *p; int x; if(lp->top==NULL){ printf("stack is underflow"); return(0); } else{ x = lp->top->data; p = lp->top; lp->top = lp->top->next; lp->lengt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