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瘢痕疙瘩病理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瘢痕疙瘩病理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瘢痕疙瘩病理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瘢痕疙瘩病理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瘢痕疙瘩病理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瘢痕疙瘩是继发于皮肤损伤后,导致机体纤维母细胞增殖、凋亡平衡被打破,导致胶原过度沉积在真皮及皮下组织。目前,临床上对于K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多与细胞和细胞、细胞与细胞因子及不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有关,上述平衡中任何一项被打破了均会引起KD形成。患者发病后临床上表现为过度生长,侵犯临近组织,并且患者发病后呈瘤样增生,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健康。目前,临床上对于瘢痕疙瘩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见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伯雷霉素等、放疗及激光治疗等。本文将以瘢痕疙瘩病理机制为起点,分析临床瘢痕疙瘩常用的治疗方法、优缺点等,为临床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方法,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1 病理机制

瘢痕是皮肤损伤后进行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属于是一种不具有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功能的异常组织。当人体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fribroblast,FB)分泌胶原蛋白的能力将会短暂性丧失,临床表现为合成能力的提升,降解能力的下降,导致胶原蛋白呈现出一种病态趋势发展,增加了病理性瘢痕发生率,即: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s,HS)或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在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疾病具有种族差异性、瘤样增生,单身不会引起退行性变化,单纯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同时,瘢痕疙瘩多发生在青年人群中,多为瘢痕体质,并且该疾病发病部位缺乏规律性,多发生在前胸、背部、肩部、耳垂等。文献报道显示:瘢痕疙瘩患者发病早期,瘢痕疙瘩为粉红或紫红色,发病晚期则表现为苍白色,与周围正常皮肤存在明显的界限。疤痕疙瘩发病机制复杂,诱因较多,多与机体内分泌紊乱、患者年龄、好发部位等有关,多数患者伴有外伤、皮肤疾病等,不仅会影响功能障碍、外观破坏,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瘢痕疙瘩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学对瘢痕疙瘩的病理机制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1.1 遗传学机制

流行学调查研究显示:瘢痕疙瘩在不同种族、不同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有色人群发生率为1/5,白色人种发病率为1/15。同时,瘢痕疙瘩多为单发性的,部分患者为多发性的,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国外学者研究显示:瘢痕疙瘩的

家族发生率为3%,且对一个五代瘢痕疙瘩大家族中14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瘢痕疙瘩属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国内学对4个瘢痕疙瘩家族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染色体检测数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属于是单基因疾病,其遗传方式更加符合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则。国外最新研究显示:在2P23、7P11染色体上均发现瘢痕疙瘩的易感位点,并且经过卫星分析发现候选基因。由此看出: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但是临床上对于瘢痕疙瘩的遗传方式、遗传特点等尚不完全知晓,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2 分子生物学机制

文献报道显示:(1)Fas。Fas蛋白属于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能诱导细胞凋亡,属于介导凋亡信号中传导通路中相对比较重要的蛋白质,能直接参与细胞的增殖、凋亡整个过程。国内学者研究显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与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常低于正常组织皮肤中的成纤维细胞。国内学者[7]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及基因检测技术对15例瘢痕疙瘩患者Fas全基因编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Fas基因外显子6、8、9存在明显的基因突变,由此看出:Fas 基因突变可能与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的功能缺陷有关。(2)P53。P53属于是一种抗癌基因,属于是一种蛋白调节基因,能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具有维持细胞基因稳定、诱发细胞分化和凋亡等作用。国外学者研究显示:瘢痕疙瘩中P53的表达主要以核周方式在边缘增生部位排列,其水平的异常将会造成瘢痕疙瘩边缘增生部位细胞增生。(3)其他。国内学者研究显示:瘢痕疙瘩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多种基因,并且不同部位瘢痕疙瘩中既存在相同的基因,又存在差异性基因增殖基因受体PAR-1级增殖抑制的黑色素瘤分化的相关基因-7可能直接参与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

1.3 组织学机制

文献报道显示:在瘢痕疙瘩中I型胶原蛋白发生率,低于III型胶原蛋白发生率(P<0.05)。国外学者研究显示:I/III型胶原蛋白的比值明显增高,主要是由于瘢痕疙瘩在生长过程中能诱导一氧化氮酶的过度增生及表达,导致I型胶原蛋白水平的提高。

2 治疗

文献报道显示:瘢痕疙瘩能在损伤后数周或数月内迅速发展并持续性生长,

但是不会发生恶性病变,容易对患者的外貌、生理及生活质量等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多,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注射治疗、术后加压治疗及激光治疗等,不同治疗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具体如下。

2.1 以手术为主的联合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于瘢痕疙瘩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单纯的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复发率较高(复发率达到40.0%-100.0%),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手术治疗后会刺激创面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异常分泌。因此,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联合其他方式治疗,包括:放疗、皮质类固醇药物注射、加压治疗及硅酮凝胶片敷贴等。传统瘢痕疙瘩切除术多采用间断氏缝合,实现对合切口,该缝合方式虽然美观,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难易度较低。因此,临床上患者瘢痕疙瘩切除后均充分游离切口两侧的皮瓣,实现减张缝合,并且患者术后联合使用抗瘢痕增生药物,从而有助于降低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率。

2.2 以瘢痕内注射局部治疗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瘢痕疙瘩患者中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等,药物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效果。国内学者对236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曲安奈德瘢痕局部注射治疗,对患者进行1-3年随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具体方法对于患者预后均有明显的改善价值。国外学者对耳廓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楔形切除术中注射曲安奈德,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近年来,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药物瘢痕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但是,临床上患者在选择糖皮质激素时应该根据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尽可能使用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药物。国外学者对150例瘢痕疙瘩患者病灶内注射曲安奈德和5-Fu,结果显示:药物的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复发率。(2)博来霉素。博来霉素属于是一种细胞毒性的抗肿瘤药物,该药物治疗瘢痕疙瘩时不仅能改善病灶外形,还能有效的改善机体瘙痒、疼痛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学者对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效果不佳的114例瘢痕疙瘩患者注射博来霉素,结果结果患者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有助于改善瘢痕的厚度、柔软性、红斑、瘙痒及疼痛。(3)A型肉毒毒素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药物,用于瘢痕疙瘩中能抑制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的释放,实现松

弛肌纤维目的。由于瘢痕疙瘩多生长在皮肤张力相对较高的位置,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使用有助于降低瘢痕部位组织张力,降低瘢痕疙瘩发生率。国外学者进行了一次实验,对瘢痕疙瘩患者分别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和类固醇激素,连续注射8周,结果显示:2种治疗药物在临床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使用能获得更加的主观体验。

此外,除上述瘢痕注射药物外,还有其他药物在瘢痕疙瘩中均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包括:平阳毒素、秋水仙碱等,药物均能抑制瘢痕疙瘩纤维细胞的增殖,降低胶原蛋白水平,从而促进胶原蛋白的降解。同时,免疫调直机干扰素、曲尼司特、他克莫司等药物在瘢痕疙瘩治疗中均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3 瘢痕疙瘩放射治疗

数据报道显示:单一单用放射治疗疗效率为10.0%-94.0%,复发率达到50.0%-100.0%,主要是由于瘢痕疙瘩多为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对于放疗并不敏感,导致临床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普遍认为:瘢痕疙瘩患者术后给予放疗效果理想,临床复发率仅有 3.1%,治疗和外观满意度为88.6%和77.1%。国外学者对术后72h患者采用10Gy单剂量放射治疗,对患者进行20个月随访患者未见复发,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耐受性。目前,临床上对于瘢痕疙瘩患者术后放疗起始时间尚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应该在术后24-48h内,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但是,对于瘢痕面积较大者术后过早的进行放疗容易造成切口不闭合,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植皮治疗,该类患者宜在术后14d 开始放疗。国内学者进行了一次实验,结果显示:瘢痕疙瘩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不同放射剂量放疗,结果显示:高剂量放射剂量能取得理想效果,但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耐受性,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放疗剂量,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但是,临床上对于瘢痕疙瘩患者术后何时放疗、放疗剂量等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均需要进一步研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且临床上对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美观,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瘢痕疙瘩治疗方法相对较多,包括:以手术

为主的联合治疗、以瘢痕内注射局部治疗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放射治疗、激光治疗、冷冻疗法治疗及其他治疗等,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治疗时应该根据每一位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瘢痕疙瘩注射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注射治疗方法 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导致自己的身上遭受一些伤害 留下伤口,有的人就算很浅的伤口都会留下疤痕,这就是疤痕体质在作怪,疤痕体质很容易留疤所以护理方法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瘢痕疙瘩需要选用注射治疗的方法来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瘢痕的药物非常多,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皮质激素类药物。此外,还有多肽生长因子、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自由基制剂、维甲酸类、抗组织胺类以及抗肿瘤药物等。应当认识到,药物治疗只是瘢痕综合治疗中的一个有机的环节,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尤其是对于瘢痕疙瘩的患者来说,更是如 此。 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几类,其中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抗休克等功能,并且具有明显的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目前,抗瘢痕增生最为有效的一种糖皮质激素是去炎松-A(triamcinolone

acetonide,其它常见的翻译名称还有曲安舒松、曲安奈德、去炎舒松、康力克通-A等),商品制剂名为康宁克通(Kenacort),是目前最常用的瘢痕内注射的皮质激素类药物。一般认为,去炎松-A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胶原蛋白的降解、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其治疗瘢痕的作用。 曲安奈德(康宁克通A )用曲安奈德1ml(40mg),加2%利多卡因2ml ,患处消毒后,从瘢痕边缘以近乎与周围皮肤表面平行的方向进针,将药物均匀、缓慢注射于皮损内直至肿胀发白,约0.3ml/ cm2 ,如瘢痕面积较大1支药不够注射全部瘢痕则对瘢痕进行分次治疗。最初每2周注射1 次,以后间隔时间适当延长,4次为1 个疗程。治疗满1个疗程后2~4周判定疗效,并随访半年。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糖尿病、溃疡病、结核病及有感染倾向者禁用。 治疗前应了解患者的病史,凡有发热、结核、抵抗力下降的不应注射以免引起感染扩散。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除了不要将药液

病理性骨折病人护理

病理性骨折的护理常规 概念:是机体有病变的骨骼因轻微外力或在正常活动中所发生骨结构及其连续性的中断。 常见病因 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 2、骨质疏松,老年、各种营养不良和内分泌等因素可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股骨颈、肱骨上端及桡骨下端骨折较为多见。 3、内分泌紊乱由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导致骨的脱钙及大量破骨细胞堆积,骨小梁纤维组织所取代 4、骨的发育障碍有多种属于这类的先天性骨疾患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 术前护理 1、心理准备:最有效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强病人的控制感。进行术前教育安排病人参加娱乐活动等。 2、环境准备:病房温度18—22摄氏度,相对湿度50%-60%. 3、身体的准备:帮助病人完善各种检查。 4、皮肤的准备:手术备皮原则上超出切口范围四周个15cm以上。 5、呼吸道准备:戒烟练习深呼吸、咳嗽等 6、胃肠道准备: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及误吸,也可以预防消化道手术中的污染。 术后护理 1、要用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 2、患肢固定后,应注意病人全身情况,是否有呼吸困难,局部肿胀和固定过紧的情况,及时纠正。 3、密切注意患肢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如观察局部的皮肤颜色、温度和知觉,以及手指和足趾的运动变化。 4、固定后,要抬高患肢。搬动患肢时,要多加小心,妥善扶托,避免脱们和骨折端移位。 5、患肢的皮肤,每周擦洗1次。在允许的情况下,给病人翻身,以防褥疮发生。 6、及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根据"动静结合"的原则,在患肢固定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做一些轻微的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 1、初期,患肢疼痛、肿胀,骨折断端不稳定,只做一些轻微的肌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亦可做握拳或单一关节的屈伸活动。 2、骨折中期(3~4周)疼痛基本消失,肿胀消退,骨折端已有纤维性连接,骨痂开始出现,骨折部日益稳定,X线显示有骨痂形成时,除继续做上述运作外,可做多关节的屈伸活动或协同动作。允许下地时,练习步行。股骨骨折时,在牵引或在其他外固定条件下可双手支撑、作臀部抬起的动作,并适当地屈伸髋膝关节。 3、骨折后期,已接近临床愈合时,局部软组织恢复正常 出院指导 1、骨折一般需要静养三个月以上,勤按摩,力量不要太大,捏,揉,按压,点按就可以了; 2、只要每天进行了必要的按摩和护理工作,基本就可预防静脉血栓和褥疮形成. 3、另外还需要注意,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和加快身体的康复.

瘢痕疙瘩的治疗体会

瘢痕疙瘩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8-04-25T14:40:57.9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作者:李卫卫 [导读] 围绕手术切除展开的多种联合治疗方法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实用,治疗路径可控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烧伤整形科辽宁大连 116031)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根治技术。方法:选择40例不同部位的瘢痕疙瘩进行以术前注射+手术切除+术后放疗为主的联合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诊12个月—22个月,无复发。其中,5例放疗后2个月出现切口处色素沉着,半年后减轻;4例1个月后出现切口缘瘢痕增生,经早期局部注射及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的干预,4个月后消退。随访期内未发生皮肤萎缩或恶性肿瘤。结论:采用术前注射+手术切除+术后放疗为主的联合治疗,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实用,治疗路径控制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211-02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2017年共收治瘢痕疙瘩患者40例。其中,耳部瘢痕疙瘩8例;前胸瘢痕疙瘩15例;肩部瘢痕疙瘩10例;背部瘢痕疙瘩7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病程5~10年。 1.2 治疗方法 术前注射:术前2个月开始进行瘢痕疙瘩内多点注射曲安奈德(40㎎曲安奈德+2%利多卡因2ml,使局部变白为止),每月一次。目的使瘢痕疙瘩缩小、软化,增加组织的可塑性。 手术切除: (1)对于较小的瘢痕疙瘩(宽度小于2㎝,周围皮肤组织比较松弛)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继发缺损直接拉拢缝合。注意事项:①根据瘢痕的形状、皮纹的走向在瘢痕组织外数㎜处设计切口线,以便能将瘢痕组织一次性切除(切除瘢痕后的继发缺损比实际瘢痕面积增大30%)。②缝合前必须将皮下脂肪层从深筋膜上作广泛的潜行分离,以减少缝合后的张力,应分层缝合。先缝合深筋膜减张,再缝合真皮与皮下脂肪交界处,线头埋入组织深部而不向外凸出,最后缝合皮肤。 (2)较大的瘢痕疙瘩采用瘢痕内切除。将瘢痕核心切除,保留部分瘢痕皮肤,分层次对位缝合。一般分2~3次才能彻底切除,两次手术间隔为6个月。注意事项:①瘢痕四周也须有足够的松弛组织,否则在拉拢缝合时可使邻近组织器官移位,造成畸形。②前几次手术切口应设计于瘢痕范围内,以免在正常皮肤上形成新的瘢痕。③较大的瘢痕行分次切除时,也可先切除一侧瘢痕,这样在缝合时创缘一侧为正常皮肤,愈合好,不致术后发生切口开裂。 术后放疗:术前请放疗科会诊,取得放疗科的认同。术后18~24小时内进行首次放疗,照射部位以缝合切口为中心向外扩大0.5~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放疗的方案:400cGy一日一次,连续4天;500cGy一日一次,连续3天; 800cGy一次。术后处置:观察是否出现皮肤急性反应,伤口有无感染,切口是否延迟愈合;7天后拆线,术后常规局部外用硅酮类抗瘢痕药物,随诊一个月一次。 2.结果 40例患者随诊12个月~22个月,无一复发。 3.讨论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损伤后的病理性瘢痕愈合,其侵袭性生长和永生性类似于肿瘤,常以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值和胶原大量合成为特征,表现为局部皮肤纤维组织增生,并蔓延至伤口外。发病通常出现在局部损伤后1年左右,诱因包括外科手术、撕裂伤、纹身、烧伤、注射、动物咬伤、疫苗接种、粉刺及异物反应等,许多患者的原发病史可能被忘记。瘢痕疙瘩的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的皮面、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触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痒、痛症状明显,早期表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晚期多呈苍白色,有时有色素沉着,与周围正常的皮肤有明显的界限。病变范围大小不一,从2~3㎜丘疹到大的片状。其形态呈多样性,可以是较为平坦的、有规则边缘的对称性突起,也可以是不平坦的、具有不规则突起的高低不平的团块,有时像螃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又称蟹足肿)。其表面为萎缩的表皮,但耳垂内瘢痕疙瘩的表皮可以接近正常皮肤。大多数病例为单发,少数病例呈多发性。瘢痕疙瘩出现后,可以持续性、连续地、迅速地生长,也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无自性消退、软化现象。瘢痕疙瘩一般不发生挛缩,病变内可因残存的毛囊、腺体而产生炎性坏死,或因中央部出血而导致液化性坏死,恶性变曾有报道,但发生率很低。它不但影响美观,而且会引起明显的瘙痒和疼痛,病程较长多伴随终身,好发于耳垂、前胸、肩峰、上背及面部有胡须处等部位,以妇女胸前部最为常见,少见于眼睑、前额、手掌、外生殖器等部位,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壮年,是正处于皮肤张力强、代谢旺盛、激素分泌活跃的年龄段。瘢痕疙瘩的治疗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有许多共性,然而又有许多不相同的特性,某些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在瘢痕疙瘩的治疗中效果却很不理想。临床上曾沿用瘢痕增生的治疗方式来治疗瘢痕疙瘩,如外用抗瘢痕药物、局部加压、注射、激光照射、放射治疗、冷冻治疗等,疗效不太明显;而对于瘢痕增生来说立竿见影的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竟高达50%~100%,且复发病变范围更大、生长更快,治疗难度大大增加。医学界对瘢痕疙瘩的手术治疗有投鼠忌器之感,故不积极主张手术治疗,因此瘢痕疙瘩的治疗成了摆在整形医生眼前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们科室近几年对40例瘢痕疙瘩患者实施以术前注射+手术切除+术后放疗为主的联合治疗,并坚持术后随诊观察,采用动态治疗的指导思想,防治结合,经1年至近2年的观察无1例复发。围绕手术切除展开的多种联合治疗方法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实用,治疗路径可控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荟元,鲁开化,郭树忠,主编.新编瘢痕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4:15-19、34-37. [2]蔡景龙,主编.瘢痕整形美容外科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3:432-438、758.

骨科问答题

骨科问答题 骨折治疗中的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项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1.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 2.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3.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祖国医学将其归纳为:①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相结合,②筋骨并重: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并进,③内外兼顾;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兼顾,④医患合作:医疗措施及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 骨折的专有体征有哪些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骨折早期并发症有哪些 在临床有时骨折本身并不严重,而骨折伴有、引起的重要组织、器官的损伤(并发症),常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甚至危及病人生命。骨折治疗过程中

出现并发症将影响骨折治疗效果。根据并发症发生的时间,骨折并发症分为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1)血管损伤。临近骨折的大血管可被刺破或压迫,引起肢体循环障碍,从而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如肱骨髁上骨折可损伤肪动脉,股骨跺上骨折可损伤动脉。(2)神经损伤。对骨折患者应检查患肪的运动和感觉,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如舷骨干骨折可损伤挠神经。 (3)休克。多为创伤直接造成失血过多引起,多见于骨盆、大腿等血液丰富酌部位骨折,另外肋骨骨折端刺破肝脏、脾脏也可以引起大出血,导致病人出现休克。 患者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甚至表情淡漠、意识模糊以至昏迷,应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 (4)感染。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较为严重,很容易发生感染,导致骨髓炎、败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5) 内脏损伤。构成人体体腔的骨如果发生骨折,由于暴力损伤或骨折端刺伤,可造成脏器损伤。如肋骨骨折,骨折端刺破肺脏、肋间血管可能造成气胸、血脑;下胸壁骨折可造成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可刺破膀脏、尿道、直肠。 (6)脂肪栓塞。多发生于成人,为骨髓中的脂肪滴进入破裂的血管内,堵塞在肺、脑,引起肺或脑血管脂肪栓塞。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发纪、昏迷、休克,甚至突然死亡。脂肪栓塞是骨折持有的严重并发症,一般不易早期做出诊断,一旦发生难以救治,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7)骨筋膜室综合征。人体的前冒和小肠有一特殊结构叫骨筋膜室,室壁是弹性较差的结缔组织,室内包裹着骨、肌肉、神经等。如果这个地方的骨发生骨折,血液聚集在骨筋膜室内,造成局部压力升高,压力高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使动脉阻断,最终导致肌肉挛缩、坏死,坏死组织分解后会导致休克、肾功能

瘢痕疙瘩偏方大全

瘢痕疙瘩偏方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增殖和透明变性引起的间叶性肿瘤,是常见的损容性疾病。本病中医学称为“蟹足肿”、“锯痕症”等。多因先天素质不足,或因外伤、热毒入侵肌肤,导致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阻滞经络而成。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大法。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内服方剂治疗瘢痕疙瘩 1.大黄虫丸 【资料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大黄(蒸)5克,黄芩60克,甘草90克,桃仁、杏仁、虻虫、蛴螬各l00克,芍药120克,干地黄300克,干漆30克,水蛭100枚,?虫50克。 【制法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丸小豆大。每服5丸,温酒送下,每日3次。 【功效】活血祛瘀。 2.五灵脂丸 【资料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药物组成】五灵脂1500克。 【制法用法】研细末,炼蜜丸,每丸3克。每次0.5~1.5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功效】活血化瘀。 3.化瘢方 【资料来源】《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药物组成】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 【制法用法】先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人余药,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行气活血散结。 4.软皮丸 【资料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药物组成】川芎、炮姜、桂枝、丹参、桃仁、木香、当归各等份。 【制法用法】研细末,炼蜜丸,每丸重9克。每服l丸,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功效】活血通络。 5.活血逐瘀汤 【资料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药物组成】丹参15克,乌药6克,白僵蚕、三棱、莪术、自芥子、厚朴、橘红、土贝母各9克,沉香1.5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 6.桃红四物汤加减 【资料来源】《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青皮、归尾各6克,赤芍、党参各l0克,三棱、莪术各4.5克。黄芪、皂刺、茯苓各12克,甲珠、枳壳、广木香各4.5克,土鳖虫9克。 【辩证加减】瘢痕初起,色泽鲜红,病浅加茜草、鬼箭羽、忍冬藤、石楠藤,瘢痕色泽暗红,病甚加水蛭、全蝎、猪牙皂角、土贝母、煅牡蛎。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理气,解毒软坚。 【疗效参考】治疗大面积烧伤愈合后早期瘢痕瘙痒《中国临床康复》(2004,32:7214)治疗

骨科简答论述修订稿

骨科简答论述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简答题 1慢性骨髓炎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什么 答案:慢性骨髓炎的手术适应证: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均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禁忌证:①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期间不宜手术,如积脓时宜切开引流;②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未充分形成者。 2 急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措施有哪些 答案:凡有下列表现均应想到有急性骨髓炎的可能:①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表现;②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不愿活动肢体;③该区有一个明显的压痛区;④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因X 线表现出现甚迟,不能以X线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局部分层穿刺具有诊断价值。 1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答案: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分类有:①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②稳定性爆破型骨折;③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④Chance骨折;⑤屈曲-牵拉型损伤;⑥脊柱骨折脱位。 2脊髓损伤的病理分型有哪些 答案:按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分为:①脊髓震荡;②脊髓受压;③脊髓挫伤与出血;④脊髓断裂。 3脊髓休克与脊髓震荡有什么区别 答案:脊髓震荡是最轻微的脊髓损伤,而脊髓休克一般发生在较重的脊髓损伤后。虽然它们均可立即发生损伤平面以下的弛缓性瘫痪,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但脊髓震荡并无病理变化发生,只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而脊髓休克是脊髓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2~4周后这一现象可根据脊髓实质性损害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因此,脊髓休克与脊髓震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1骨关节结核治愈的标准有哪些 答案:骨关节结核治愈的标准为:①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良好;②局部症状消失,无疼痛,窦道闭合;③X线表现为脓肿缩小乃至消失,或已经钙化,无死骨,病灶边缘轮廓清晰; ④三次血沉都正常;⑤起床活动已一年,仍能保持上述四项指标。 1手外伤的治疗原则。 答案:①早期彻底清创,争取达到创口一期愈合;②正确处理深部组织损伤,尽可能一期修复肌腱、神经,骨折和关节脱位以及影响手部血循环的重要血管损伤应立即修复;③采用直接缝合、皮肤或皮瓣移植,力争一期闭合创口;④正确的术后处理。 2断指再植的手术原则。 答案:①彻底清创;②重建骨的连续性,恢复其支架作用;③修复肌腱;④修复血管,重建肢体血循环;⑤修复神经;⑥闭合创口;⑦包扎固定。 1髋关节后脱位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 答案: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特点为:①有明显外伤史,通常暴力较大;②关节明显疼痛,不能活动;③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④大粗隆上移表现;⑤可有坐骨神经损伤的表现。 2股骨颈骨折的常用分类有哪些 答案:股骨颈骨折的常用临床分类:①按骨折线的部位,可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②按X线表现骨折线的方向,可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③按移位程度,可分为不完全骨折、无移位的完全骨折、移位骨折。 3产生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产生半月板损伤所必须有四个因素:膝半屈、膝内收或外展、重力挤压和旋转力量。

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

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 转自王氏中医 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后,抱着试度看的心情,先用家中的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的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看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是又买了一并九度的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末感染的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的。 1.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实验里面的化淤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我自己买了一些,准备做实验用.丹参是个 不错的药物,这两味中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

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药的最 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 2.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1500克。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主治:瘢痕疙瘩。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3.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入余药,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连者可日服3-5次 4.中医强调通过内服中药调理机体阴阳以治其本,中医的内治法主要有三:其一、内服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等的“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止痒法”;其二、内服党参、淮山药、生地、熟地等的“养阴易气、养血润燥法”;其三、内服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等的“活血化淤、软坚散

病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病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材料主要来自自患病人体(人体病理材料)和实验动物以及其他实验材料如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实验病理材料)。 (一)尸体剖检 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体剖检(autopsy)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恰当,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而且还能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可通过大量尸检积累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为研究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为发展病理学作贡献。显然,尸检是研究疾病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人体病理材料则是研究疾病的最为宝贵的材料。 (二)活体组织检查 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这是被广泛采用的检查诊断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组织新鲜,能基本保持病变的真像,有利于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和组织培养等研究。对临床工作而言,这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诊断和进行疗效判断。特别是对于诸如性质不明的肿瘤等疾患,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动物实验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以便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对之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研究,例如可以分阶段地进行连续取材检查,以了解该疾病或某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经过等。此外,还可利用动物实验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响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人体观察之受限和不足,但动物与人体之间毕竟存在种种差异,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套用于人体,这是必须注意的。

病理性骨折诊断详述

病理性骨折诊断详述 *导读:病理性骨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1、询问伤情 包括受伤原因、时间、地点、受伤时身体姿势及何部先着地,如有创口或出血,还应询问创口处理经过,是否用过止血带及上止血带时间。 2、全面体检 注意有无休克、软组织伤、出血、检查创口大小、形状、深度及污染情况。有无骨端外露,有无神经、血管、颅脑、内脏损伤及其他部位的骨折。对严重伤员必须快速进行。 3、X线检查 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如开口位(上颈椎损伤)、动力性侧位(颈椎)、轴位(舟状骨、跟骨等)和切线位(髌骨)等。复杂的骨盆骨折或疑有椎管内骨折者,尚应酌情行体层片或CT检查。 应与各种骨折相鉴别诊断: 1.单纯骨折单纯骨折属于前臂尺桡骨双骨折的一种分型。前臂尺桡骨双骨折分型:1 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2 按部位分近段骨折,中段骨折,远段骨折;3 单纯骨折或粉碎骨折。 2.自发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自发性骨折,就是没有明显的外

伤史的骨折。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占平常骨折病人的50%以上。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和内分泌的改变,造成骨钙缺失,骨质也就显得疏松,骨骼由此变得脆而易裂,容易发生骨折。冬季老人骨骼中的钙容易丢失,加重了骨质疏松进程,使得骨骼强度下降,因此这种自发性骨折尤其常见于冬季。 3.骨裂裂纹骨折是众多骨折中症状比较轻微的一种,因而常常被忽视。但是,小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是有可能演变成大问题的。裂纹骨折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治疗,也会发生移位,造成比较大的麻烦。 裂纹骨折又称骨裂,由于没有明显的移位,因而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一般是由于直接的打击、撞击等造成的。裂纹骨折可以通过石膏固定或小夹板固定来治疗,伤处可快速愈合,而且通常不会留下后遗症,治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轻松的。 所谓“骨裂”,是老百姓的说法,在医学上称为裂纹骨折。骨折在教科书上的定义是,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破坏。 骨折的程度分为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包括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完全骨折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骨垢分离。 骨裂缝在医学上称为裂纹骨折,属骨折类型中的一种。在临床上,无明显移位的裂纹骨折最常见,它一般由直接的打击伤,轻微的

瘢痕疙瘩病理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瘢痕疙瘩病理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瘢痕疙瘩是继发于皮肤损伤后,导致机体纤维母细胞增殖、凋亡平衡被打破,导致胶原过度沉积在真皮及皮下组织。目前,临床上对于K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多与细胞和细胞、细胞与细胞因子及不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有关,上述平衡中任何一项被打破了均会引起KD形成。患者发病后临床上表现为过度生长,侵犯临近组织,并且患者发病后呈瘤样增生,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健康。目前,临床上对于瘢痕疙瘩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见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伯雷霉素等、放疗及激光治疗等。本文将以瘢痕疙瘩病理机制为起点,分析临床瘢痕疙瘩常用的治疗方法、优缺点等,为临床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方法,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1 病理机制 瘢痕是皮肤损伤后进行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属于是一种不具有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功能的异常组织。当人体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fribroblast,FB)分泌胶原蛋白的能力将会短暂性丧失,临床表现为合成能力的提升,降解能力的下降,导致胶原蛋白呈现出一种病态趋势发展,增加了病理性瘢痕发生率,即: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s,HS)或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在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疾病具有种族差异性、瘤样增生,单身不会引起退行性变化,单纯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同时,瘢痕疙瘩多发生在青年人群中,多为瘢痕体质,并且该疾病发病部位缺乏规律性,多发生在前胸、背部、肩部、耳垂等。文献报道显示:瘢痕疙瘩患者发病早期,瘢痕疙瘩为粉红或紫红色,发病晚期则表现为苍白色,与周围正常皮肤存在明显的界限。疤痕疙瘩发病机制复杂,诱因较多,多与机体内分泌紊乱、患者年龄、好发部位等有关,多数患者伴有外伤、皮肤疾病等,不仅会影响功能障碍、外观破坏,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瘢痕疙瘩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学对瘢痕疙瘩的病理机制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1.1 遗传学机制 流行学调查研究显示:瘢痕疙瘩在不同种族、不同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有色人群发生率为1/5,白色人种发病率为1/15。同时,瘢痕疙瘩多为单发性的,部分患者为多发性的,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国外学者研究显示:瘢痕疙瘩的

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2-11-14T15:18:40.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陈国玲[导读] 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陈国玲(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铁人医院钻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63001)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前者是指车祸、跌伤、爆炸等所致的骨折;后者是指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1 病因 1.1直接暴力外力直接撞击,暴力作用于骨骼,使直接受击处骨折,多伴有广泛的皮肤和软组织损伤。 1.2间接暴力暴力接触身体后,经传导、杠杆、扭转作用使受击点远隔部位发生骨折,如跌倒时手掌着地致锁骨骨折,下肢跌倒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致髌骨骨折。 1.3积累劳损骨骼某处长久地承受一种持续应力,该处可能发生疲劳性骨折,如长途行军致第 2.3跖骨颈骨折等。 1.4骨骼疾病因骨骼局部结构破坏或脆弱,正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如骨髓炎、各种骨肿瘤所致骨折。 2 方法 2.1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骨折治疗的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复位就是用手法或手术使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固定就是用外固定方法(小夹板、石膏绷带、牵引等)或手术切开内固定方法将骨折稳定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以良好的对位对线关系达到牢固愈合;骨折复位与固定后,为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舒缩活动的恢复,应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 2.2骨折的愈合过程与标准经过正确的处理,如果没有并发症,成人骨折需3~4个月可达到良好愈合的效果。 3 护理 3.1急救护理 3.1.1抢救生命病人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窒息、休克、大出血、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时,应及时配合急救,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压迫止血、给氧输液等处理。同时注意观察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3.1.2保护伤口开放性骨折用无菌敷料或现场最清洁的布类包扎伤口,以免继续污染;外露骨端一般不进行现场复位,以免细菌侵入。 3.1.3妥善固定凡有骨折或疑有骨折的病人,均应给予临时固定处理,以免骨折端移动加重损伤,同时可减轻搬运中的疼痛,有利于防止休克。四肢长骨固定应超过骨折两端关节,固定物一般使用预制的夹板,但现场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棍、木板、书本等。在无材料可取时上肢可固定于胸部,下肢固定于健侧下肢。 3.1.4迅速转运病人经初步抢救和包扎固定后,应迅速平稳地转送医院,以便及时正规地治疗。病情复杂者,应有医护人员陪送。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 3.2.1.1搬运注意保护患肢应采用三人平托法,以保持病人身体轴线平直。 3.2.1.2体位四肢手术后应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或预防患肢肿胀。手术后有石膏外固定者应用枕头、沙袋等衬垫妥当。肢体位置以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尽量舒适为原则。 3.2.2病情观察观察患肢血液循环,随时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肢端麻木。检查局部皮肤的温度、颜色、感觉及活动度。 3.2.3防止意外伤害加强基础护理,为病人提供方便、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以防止病人由于躯体活动受限发生跌倒等意外伤害。 3.2.4功能锻炼骨折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恢复患侧肢体的正常功能,从而恢复独立生活。而实际病人却往往因为惧怕疼痛或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不敢或难以进行功能锻炼。因此护士应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宣传锻炼的意义及方法使病人意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了解各关节的功能位功能位是指关节保持的位置可以发挥最大功能的姿势。在骨折的治疗中病人被动体位或肢体固定要保持功能位,以减少并发症发生。腕关节:背伸20°~30°。肘关节:屈曲90°。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外旋15°。踝关节:0°(即足与小腿呈90°)。膝关节:屈曲5°。髋关节:前屈15°~20°、外展10°~20°、外旋5°~10°。一切功能活动都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逐步修复,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到强。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上肢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强负重,步行能力为主。功能锻炼以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原则。锻炼后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肿胀较重伴有疼痛,应抬高患肢,减少活动,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如果肿胀疼痛加重,经对症处理无明显好转并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或骨折部位突发疼痛时,应暂停锻炼,并进一步检查,谨防发生新的损伤。功能锻炼应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外展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动;踝部骨折的足跖屈活动等。 具体锻炼方法可分为3个时期: 1)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局部肿胀疼痛,骨痂尚未形成,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加之外固定限制,妨碍患肢和关节的活动。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每天数次,每次5~20分钟。上肢肌肉锻炼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下肢肌肉锻炼的方法是用力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以及用力使踝关节背伸,趾屈及伸屈足趾。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正常活动。此期制动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观察伤口情况,使用有效抗生素,开放性骨折加用TAT注射治疗3处理,以免导致不良后果。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2)骨折中期伤后2周后至8~10周,局部疼痛消失,肿胀消退,骨折部日趋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等长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运动强度、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可逐步增加,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每天2~3次作关节的全范围活动。 3)骨折后期此期骨愈合已较坚固,已达临床愈合,外固定已解除。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活动和负重,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和肢体正常力量。

复发性瘢痕疙瘩两种疗法的比较

复发性瘢痕疙瘩两种疗法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5-08-20T11:33:10.680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作者:王斌胡银娥瞿伟 [导读]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皮肤科美容中心河南开封 475000 手术切除+术中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术后早期放疗是治疗复发性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皮肤科美容中心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结合术中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术后放疗治疗复发性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55例复发性瘢痕疙瘩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55处瘢痕疙瘩(手术+ 曲安奈德注射+ 放疗),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术中注射曲安奈德,术后每周1次,连续4-8次,术后24h内行放疗,连续5天;对照组:20例31处瘢痕疙瘩(手术+ 放疗),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术后24h内行放疗,连续5天。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45%、77.4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手术切除+术中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术后早期放疗是治疗复发性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关键词】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放疗;曲安奈德 瘢痕疙瘩是皮肤组织损伤后,大量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所引起,常超出原有损害范围。瘢痕疙瘩的复发问题已成为困扰患者和医生的一个难题。我们采用术中注射曲安奈德加术后早期放疗治疗复发性瘢痕疙瘩, 取得很好疗效,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诊治的复发性瘢痕疙瘩患者55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瘢痕疙瘩术中曲安奈德注射加放疗组(实验组)和瘢痕疙瘩术后放疗组(对照组)。实验组35例55处病损,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4-69岁;病损大小约1cm*1.2cm-4cm*9cm;对照组20例31处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16-67岁;病损大小约0.5cm*0.5cm-3cm*11cm。 1.2 治疗方法均以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沿瘢痕疙瘩病灶边缘外约0.3cm切开皮肤至皮下脂肪层切除病灶,沿皮下脂肪层游离切口周围皮肤组织,达到减张目的,5-O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5-0丝线间断缝合皮肤组织。实验组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 从切口真皮处多点进针, 边进针边注药至切口周围皮肤苍白,每次最大不超过40mg,术后每周1次,共4-8次。两组均于术后24小时内行放疗,采用6MeV电子线照射,照射范围自切口向外放1cm,照射剂量: 连续5天,每天1次,4Gy/次,总量20Gy。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痛痒症状消失,瘢痕皮损处全部变平、变软,肤色正常,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者;显效:痛痒等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瘢痕处皮损软化60%-70%,皮肤变平,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无效:自觉症状改善或未改善,瘢痕外观、质地未见明显改善,或治疗达标后1年内复发者。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 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两组疗效比较实验组治愈38处,显效9处,无效8处;痊愈率69.09%, 有效率85.45%;无效率14.55%,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8处,无效7处;痊愈率51.61%, 有效率77.42%,无效率22.58%;实验组组的痊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瘢痕疙瘩(keloi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一些生长因子的活性增加致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同时细胞外基质(EMC)中存在大量异常的蛋白多糖引起胶原结构紊乱而形成瘢痕增生[1]。目前多主张采用综合治疗。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约在45%-100%[2],术后行放疗已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损伤后24小时内, 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最活跃, 此时行放疗使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明显受抑制, 胶原纤维明显减少, 疤痕形成受抑制;射线还可以促进胶原纤维的成熟,并加快其分解,使瘢痕得以变平变软, 从而能控制瘢痕疙瘩的复发。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实验组的治愈率与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分析原因如下: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时,切口边缘的皮肤内注射曲安奈德就是为了减轻切口处的炎症反应,抑制炎症细胞向伤口部位趋化,减少局部促纤维化细胞因子释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降低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抑制肉芽组织生长,还能稳定肥大细胞浆颗粒膜,减少组织胺等炎症递质释放,减轻变态反应,从而抑制瘢痕再生[3];另外曲安奈德能使瘢痕疙瘩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血供减少;同时曲安奈德对成纤维母细胞DNA合成起直接抑制作用,能促进细胞凋亡,调控免疫应答,加速胶原分解,起到软化平复瘢痕的作用,并且可以较长时间维持疗效[4]。有报告指出术中联合应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加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肯定[5]。 综上所述,瘢痕疙瘩通过手术切除,术中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术后放疗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并对患者随访1年以上, 认为此方法在治疗复发性瘢痕疙瘩方面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Al-Attar A, Mess S, Thomassen JM, et al. Keloid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J]. 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7(1):286-300. 2.Lutgendorf MA,Adriano EM,Taylor BJ.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keloid scars [J].Obstet Gynecol,2011,118(2Pt 1):351-356. 3.Leventhal D, Furr M, Reiter D.Treatment of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rch Facial Plast Surg,2006,8(6):362-368. 4.王伟丽, 蔡丽敏.得宝松局部治疗瘢痕疙瘩的开放性研究[ J] .中国麻风病皮肤病杂志, 2003 , 20(20):86 -89 . 5.白冰,张玉龙,张米娜.手术切除联合注射曲安奈德加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 22 (20 ):2015-2017.

骨科问答题

188.试过骨折的局部表现。 骨折的局部表现可分为两类: ⑴骨折的专有体征:①畸形;②反常活动;③音擦音或骨擦感。 ⑵骨折的其他表现:①疼痛与压痛;②局部肿胀与瘀斑;③功能障碍。189.骨折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骨折的急救措施主要有: ⑴一般处理:首先抢救生命。 ⑵创口包扎:用绷带压迫包扎止血或止血带止血。 ⑶妥善固定:就是用妥善方法把骨折的肢体固定起来,常用的是夹板。 ⑷迅速转运:送往有条件的医院。 190.治疗骨折的原则有哪些? ⑴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 架作用; ⑵固定:是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 ⑶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 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 僵直等并发症。 191.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 骨折的并发症有:⑴休克;⑵感染;⑶内脏损伤;⑷重要动脉损伤;⑸脊髓 损伤;⑹周围神经损伤;⑺脂肪栓塞;⑻坠积性肺炎;⑼褥疮;⑽损伤性骨化;⑾创伤性关节炎;⑿关节僵硬;⒀缺血性骨坏死;⒁缺血性肌挛缩。 192.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⑴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至晚期,感觉消失,再无疼痛。 ⑵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痛。 ⑶患室表面皮肤略红,皮温稍高,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⑷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若不及时处理,将发展成缺血性肌挛缩,其主要临床表现为:①由疼痛转为无痛;②苍白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④肌肉瘫痪;⑤无脉。 193.手外伤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除遵守一般创伤的处理原则外,尚有以下特殊原则: ⑴早期正确的急救处理; ⑵早期彻底清创,一般应争取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 ⑶正确处理深部组织损伤; ⑷早期闭合伤口; ⑸正确的术后处理,如术后将手固定于功能位,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应用 抗生素等。 194.断肢(指)的急救包括哪几个方面? 断肢(指)的急救包括止血、包扎、保存断肢指及迅速运送等四方面。 195.断肢(指)急救中如何保存断肢(指)? 断肢(指)的保存可用干燥冷藏的方法,即用无菌或清洁敷料包扎好,放入 塑料袋中再放在加盖的容器内,外周充以冰块,但勿使断肢指与冰块直接接触,以防冻伤。不要用任何液体浸泡断肢(指)。 196.关节脱位的特征及复位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疤痕疙瘩治疗的好方法

疤痕疙瘩治疗的好方法 文章目录*一、疤痕疙瘩治疗的好方法1. 疤痕疙瘩治疗的好方 法有脂肪注射法2. 疤痕疙瘩治疗的好方法有化学去皮法3. 疤 痕疙瘩治疗的好方法有打孔凿切除法4. 疤痕疙瘩治疗的好方法有激光擦皮法5. 疤痕疙瘩治疗还可以使用偏方治疗*二、疤痕疙瘩产生的几个过程1. 渗出阶段2. 胶原阶段3. 成熟阶段*三、疤痕疙瘩的预防方法 疤痕疙瘩治疗的好方法 1、疤痕疙瘩治疗的好方法有脂肪注射法由脂肪损失而造成 的很深的疤痕可以通过脂肪注射法进行治愈。有时候称之为脂注射。在进行这种治疗时,脂肪通过外科手术由身体的另一部位取得,冲洗干净后,注入疤痕处,使疤痕的脂肪增长。这种治愈的效 果通常可持续6至12个月。 2、疤痕疙瘩治疗的好方法有化学去皮法轻度或者表面去皮——只是轻轻除去皮肤细胞的最上层——用三氯乙酸或者a-羟 基酸处理。对于很严重的粉刺,医生们使用苯酚去皮法,这通常要由整容外科医生实施全身麻醉。对于一般的疤痕,你可以让医生 进行三氯乙酸去皮法处理。这些去皮对于坑状疤痕的治愈效果是很好的。 3、疤痕疙瘩治疗的好方法有打孔凿切除法这种治疗方法对

于生有窄而深的“碎冰锥”状疤痕是非常有效的。医生使用一个圆形的包干成型切割刀状的凿子将疤痕切除,然后将边缘缝合在一起。 4、疤痕疙瘩治疗的好方法有激光擦皮法这种治疗方法是使用二氧化碳激光器打磨皮肤。与擦皮法不同,激光擦皮是一种相对来说不会出血的皮肤磨光方法。但是与擦皮法相同,激光治疗也有它的缺点——如果使用不当,会产生新的疤痕,或者不均匀色斑。 5、疤痕疙瘩治疗还可以使用偏方治疗 5.1、疤痕疙瘩如果不治疗最后会变的很硬,所以一些偏方会让疙瘩变软,然后最终消失。用五灵脂若干,把它磨成粉末,然后用蜂蜜和成丸状,每天吃两次,活血化瘀的效果特别好,同时也能软化疤痕。 5.2、柴胡、川芎、香附、穿山甲各九克,当归和熟地各需要十二克,赤芍九克,枯草十五克,梨树根五十克,在一起熬,直到汤汁浓郁为止,每天喝两次,会让人感觉很舒畅,气血顺了,疤痕也会慢慢消退。 5.3、有些人的疤痕疙瘩的地方会很痒很痛,可以用丹皮和三七粉,还有石膏、防风、丹参等在一起研磨,制成药膏,直接擦在疙瘩上,可以让疙瘩变的软一些,还会抑制疙瘩继续长大,更有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