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征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征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征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征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征

1日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演进

1.1分散管理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开始成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开始了近代化的政治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在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掀起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军事、交通等。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启航。到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前,日本已经步入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列。在交通运输方面,日本的交通运输业在二战以前就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加大了改善各地交通运输基础条件的力度,已经开始兴建新式铁路和公路。“1872年,第一条铁路——东京(新桥)至横滨(樱木町)间的铁路通车;到了1914年,日本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000km”。因此,日本在二战前已经有了遍布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有了连接南北的铁路干线。高架列车是日本重要的运输工具,铁路上已经有了近现代化的电车机车,城市已经有了地铁。当时,日本船只可以航行到世界各地,已经有了先进的飞机制造工业,并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受当时历史发展阶段的制约,二战前日本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还很不健全,在交通运输管理上甚至没有法定的组织管理机构。二战前的很长一段时期,日本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分散在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弊端严重妨碍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

1.2集中管理时期(1943—2001年)

1943年,日本成立运输通信省,下设铁道总局、海运总局、汽车局、航空局、港湾局等专业机构,把相关职能进行了归拢,将不同运输方式集中在一个部门进行管理,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统一协作和综合协调等方面并没有真正实现统一管理。但是,自1943年成立运输通信

省以来,日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即通过职

能整合,逐步建立起各种运输方式充分融合的综合运输体系。1945年,运输通信省又改组为运输省,但基本框架变化不大。经过战后的经济

恢复,到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基本已经基本完全恢复。随着社会

经济的日益复苏,日本的交通运输业很快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高速

发展。为改变这种现象,日本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长期经济发

展规划中,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第一位的重要任务。日本在20世纪初

就开始编制国土综合规划,并每隔9年修订一次,结合本国国土资源

空间布局,对包含交通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这也

决定了日本交通运输发展的综合协调、统一管理的发展趋势。1960年

12月,池田内阁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指出:“今后必须谋求

完善下列各项设施:公路、港湾、铁路、机场等运输设施……。”相

对应地,在政府投资上,日本政府也对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

优先安排。1955年,日本在制定国家规划时提出了“综合交通体系”

的概念,在很大水准上影响了此后日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

方向和重点。从1943年到2001年,在运输通信省总体框架基本不变

的情况下,日本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也进行过多次内部调整,调整的

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强化横向的综合协调。在2001年成

立国土交通省之前,“运输通信省内设有海上交通局、汽车交通局、

港湾局、海上技术安全局、铁道局和航空局”。在这一架构之下,与

交通运输相关的全部行业管理和大多数的规划管理、设施建设、政策

法规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都由运输通信省负责,但公路的规划建设和

公路交通管理则属于建设省的职责,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不同运

输方式之间的协同发展。

1.3协同发展时期(2001年以来)

20世纪70—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生产成本

的提升,使世界上消费投资渐趋萎缩,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发展造成

了很大冲击,尤其是对日本这样一个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因为

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日本国内物流成本提升,包括原材料采购、产

品运输等价格都大幅提升,进而推高了商品的价格,导致通货膨胀。

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告别了战后高速发展的阶段,进

入低速发展时期。国际市场的不景气,再加上居民提升生活质量的需

求日益增长,日本产业发展进入到了以节约能源和扩大内需为导向的

结构调整阶段。同时,人口和产业持续向城市聚集,东京城市圈的人

口过度集中,国土发展不均衡,能源、环境、空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制约进一步增强。在此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日本开始探索新一轮的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交通运输政策的价值导向,也逐步转向通过集中、统一化的管理,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2001年,日本启动了新一轮

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央层级的政府机关进行了精简和改编,形成了“1府、1委、12省厅”的总体架构。在此次改革中,为促使有限的国土

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与开发,日本将原有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了

合并,包括运输通信省、建设省、国土厅及北海道开发厅等,成立国

土交通省,对其业务范围也相对应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整合和扩充,基

本涵盖了包括道路、港湾、河川、国土、都市、住宅、政府办公设施

的建设与维护管理等在内的多项职责。国土交通省下设本省和外局,

是负责日本交通运输管理的职能部门。在本省的内部部局中,综合政

策局由原运输通信省的运输政策局与建设省的建设经济局合并而成,

海事局由原运输通信省的海上交通局与海上技术安全局合并而成,海

上保安厅和海上气象厅仍作为外部局。同时,地方支局也进行了合并:运输通信省的5个港湾局和建设省的8个地方建设局合并为8个地方

整备局。此后,日本交通运输管理的方向和重点,一直是增强不同运

输方式及不同管理领域的协调统一管理,实现以最小的行政成本达成

最高的行政效率,使日本国内有限的土地、海洋、空间资源得到最有

效的利用。纵观日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形式上看,组织结构设置更加注重提升行政效能,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趋向;从

效能上看,通过行政资源的整合和工作流程的科学设计,提升了工作

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综合分析日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由分散

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的原因,可以看出,因为在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城乡结构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日本在包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所

有变革中,主导思想基本上是围绕着提升决策的高效性而展开,意在

使日本有限的土地、海洋、空间等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布局和最有效的

利用。所以,日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立足于促进

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目标,依据本国的优势资源和特殊地理位置,

为形成一个综合协调的国家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在这

种改革理念的导向下,日本逐步从分散式的交通管理向集中式的大交

通管理推进,逐步将实现“大交通”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以增强各

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和政策整合,进而达到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提升

国土资源利用效能的目的。

2中央一级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2001年日本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国土交通省作为“超大交通”的综合管理部门,主管全国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国土交通省在内阁12个省中规模最为庞大,在日本的中央政府各机关

人员编制中排名第二,事权范围不仅包括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

不同运输方式的管理,还负责建筑、国土、旅游等相关工作。在组织

机构上,国土交通省下设本省和外局,其中本省由内部部局、施设等

机关、特别机关和地方分支部局组成,外局由船员劳动委员会、海上

保安厅、海难审判厅、气象厅等部门组成。本省的核心部门是内部部局,包括13个职能部门。“施设等机关主要有国土交通政策研究所、

国土技术政策综合研究所、国土交通大学校、航空保安大学校;特别

机关有2个,分别是小笠原综合事务所和国土地理院;地方分支部局

包括4个,分别是地方运输局、地方航空局、地方整备局、航空交通

管制部、北海道开发局。”

3不同运输方式的管理体制

3.1道路交通

按照日本的《道路法》,国家的公路分为三个级别,即国道、地方

(都道府县)公路及市镇村公路。相对应地,日本的公路管理体制也

分为三级,即国土交通省、道路局和地方公团,中央政府管理机构是

国土交通省及其内部部局下设的道路局,地方层面的管理机构是地方

政府管理机构和相关地方道路公团,实行垂直管理。在中央层面,国

土交通省负责道路交通的统一管理。道路局作为职能部门,主要负责道路发展政策、法规的制定、修订及相关的维护、监督等工作,重点是干线公路网的规划、建设和养护管理,同时对地方政府和道路公团参与管理国家公路负有指导协调职责。在地方层面,高速公路管理的主体是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和地方道路公团,其他参加管理的主体包括警视厅和属地警察。道路公团是负责收费道路(高速自动车国道及一般收费道路)建设、管理的特殊法人,是由政府出资组建的收费公路综合管理机构,包括1956年成立的日本道路公团、1959年成立的首都高速道路公团、1962年成立的阪神高速道路公团及1970年成立的本州四国联络桥公团。2005年道路公团民营化改革后,日本道路公团已经按地域改造为“东日本高速道路株式会社、中日本高速道路株式会社和西日本高速道路株式会社,首都高速、阪神高速、本州四国联络桥等3家道路公团改建为首都高速道路股份公司、阪神高速道路股份公司及贯通本州四国高速公路股份公司”。另外,在日本道路公团的委托下,日本的汽车联盟、属地消防急救队也可参与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划成立的都道府县管理机构,在道路管理上主要是对本辖区内的道路建设、规划、养护等方面的事务进行管理。

3.2水路交通

在中央层面,国土交通省下设负责水路交通管理的机构(图3)。其中,本省中主要包括综合政策局、河川局、港湾局、海事局,外局中主要有海上保安厅、船员劳动委员会和海上审判厅等。日本水路交通管理部门和机构职能的界定十分清晰,综合政策局主要负责包括水路交通在内的宏观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规划发布等;港湾局具体负责日本沿海及内河港口的规划、建设、日常维护和管理等事务;在航运管理上,履行相对应职责的机构主要涉及河川局、海事局、海上保安厅、港湾局等,其中海上保安厅的职能范围包括海上治安管理、海上安全管理、海难中的人命财产救助、海上交通执法、海洋环境保护和海上防灾等。

3.3铁路交通

日本第一条铁路于1872年开通。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正式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实用高速铁路的国家,在当时居于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的最高水平。19世纪末之前,日本的铁路交通管理一直实行铁路国有化的政策,但国有化也带来了职工退休养老负担过重、财政赤字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因为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运输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运输量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为了使铁路系统摆脱资金困扰,日本在1987年实施了国家铁路民营化的改革。在国家铁路民营化的改革中,重点是重构政府与铁路的关系,进一步确立政府在国家铁路投资建设中的责任。通过颁布专门的铁路改革法及其他相关配套法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包括对国家铁路的投资、补贴和铁路运输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同时,此次改革的另一个特征是为政府减负,大幅度地缩减政府对盈利性铁路亏损的补贴。同时,铁路实行市场化发展模式,以市场化原则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改造,同时改革运价、财务等制度。在投资主体上,推进多元化发展,采取重组、上市等多种形式,更多地吸纳和运用社会资本促进国家铁路发展,形成全社会投资和经营铁路的新格局。

3.4民航

日本的航空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二战后的日本航空业起步于一片“废墟”,但却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就跻身于世界大航空业之列,很大水准上得益于政府的扶植、保护和支持。经过60余年的发展,日本如今已形成高度现代化的航空产业,航线覆盖全球,经营多元化,实施立体化管理。二战后,日本在运输通信省下设置了航空保安部,主要职责是航空安保及飞行设备的维护。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航空保安部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1949年6月,航空保安部升格为航空保安厅。1950年12月,航空保安厅又转移到运输通信省下成为航空厅,并于1952年成为运输通信省的内局。在2001年日本政府机构改革中,日本成立国土交通省,航空局作为国土交通省的内设部局主管航空运输。当前,日本对民用航空实行两级政府管理体制。第一个

层次是国土交通省航空局。国土交通省航空局设有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交通政策审议会航空分科会、监理部、飞行场部、技术部和管制

保安部等部门,主要负责民航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等工作。第二

个层次是东京和大阪两个地方航空局,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土交通省航

空局的法令、通知和政策,负责区内民用航空事务的管理和小规模航

空企业的申请、起飞等的审批。日本对航空运输企业实行经营许可制度,根据日本《航空法》的规定,申请人提出航空事业的申请,管理

部门进行经济和安全审查,只要符合要求即给予许可。因此,在日本,任何人要经营航空运输服务,应当从国土交通省得到许可,国土交通

省民航局航空事业课负责审批航空公司的经营许可,飞机安全课负责

审批航空公司的安全许可。

4日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

1)中央一级行政管理机构规模庞大,职能领域覆盖面宽。

日本被称为正在实施“超大交通”的国家,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职

责范围在世界上都非常罕见。在中央层面,国土交通省是在对之前的

运输通信省、国土厅、建设省、北海道开发厅等四个省厅进行整合的

基础上建立的,组织规模庞大,办公人员众多,事权范围广泛,管辖

范围包括公路、铁路、国土、港口、航空、海事等,甚至超出交通运

输的范围,诸如住宅、气象、旅游等。不仅如此,即使在同一领域的

行政管理上,日本也充分体现了统一、集权的特点。如在水资源的管

理上,国土交通省一个部门即可完成从政策、规划到工程实施等多环节、多层面的管理工作,内设的水资源部负责长期性、综合性政策及

规划的策划、研究和推进,河川局负责境内河流的管理、资源的综合

利用及水利开发工程的实施,下水道部负责下水道政策的制定、执行

和监督。日本致力于发展“超大交通”,有其内在的动力需求。“日

本是一个群岛国家,全境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

3000个小岛组成,国土狭小,国土面积约为我国的1/26,人口约为我

国的1/10,但人口密度较大,是我国的2.5倍,其中城市人口约占其

人口总数的76%。”因为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国土狭长,资源贫乏,

如何对经济结构和产业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集约高效地利用有

限的资源、能源,减少因缺乏统筹协调而造成的交易成本,以提升可

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日本在制定包含国土、交通、建设等规划

中考虑的首要问题。鉴于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

地位和作用,且交通运输发展与国土资源综合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

方面息息相关,日本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业的规划和发展,甚至把促进

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增强不同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提

出来。因此,日本从很早就开始探索中央层面对交通运输的集中管理,并在“大交通”导向下逐步加大各种运输方式的整合和统一管理的力度。应该说,日本在探索实践“大交通”管理体制、提升交通运输行

政管理效能方面特征鲜明,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2)对不同运输方式实施统一管理,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1943年之前,日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的职能较为分散,有多个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交通运输管理,缺乏整体层面上的统筹部门对其实施统一

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严重地妨碍了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和

协调发展,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也难以实现优势互补和综合协作,从而

影响了中央层面宏观管理和调控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在这种背景下,

日本于1943年成立了运输通信省,基本导向是由过去的分散管理走向

集中管理,通过职能整合,逐步建立起各种运输方式充分融合的综合

运输体系。此后,日本在交通运输发展的实践中十分注重各种运输方

式之间的协调与衔接,并且在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法律法规、规划

等方面都给予了保障。1955年,日本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提出了

“综合交通体系”的概念,并在之后对综合交通体系和综合运输政策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日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也一直

是强化不同运输方式的集中、统一管理,持续探索中央一级统筹管理、各种运输方式协调衔接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在2001年开始运行

的政府机构架构之中,国土交通省由原运输通信省与建设省、国土厅

及北海道开发厅合并而成,其中运输通信省的原运输政策局与建设省

的建设经济局合并成立综合政策局;运输省的海上交通局与海上技术

安全局合并成立海事局;海上保安厅和海上气象厅仍作为外部局,由

国土交通省管辖。同时,地方支局也进行了合并:运输省的5个港湾

局和建设省的8个地方建设局合并为8个地方整备局。此次改革后,

在国土交通省中,与交通运输行政相关的部门包括:综合政策局、道

路局、铁道局、汽车交通局、海事局、港湾局、航空局,以及船员劳

动委员会、海上保安厅、海滩审判厅三个外局。此次改革是日本历次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中幅度最大的一次,真正在管理上实现了“超

大交通”,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战略规划、基础设施、运输装备、

标准规范等方面的衔接提供了体制保障。原来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存有

的诸如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等协调难题得

到了有效解决。

3)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

日本属君主立宪政体,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地方

公共团体是独立法人,其基本原则是“凡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

行政工作都尽可能由居民身边的地方公共团体来处置”。因此,日本

从中央到地方总体呈扁平化管理,层级较少,幅度较大,地方公共团

体与中央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较大的自主权。地方公共团体的自治事

务可分为公共事务、委任事务和行政事务,非自治事务只能通过“机

关委任事务”的方式予以处理。在交通运输管理上,地方公共团体与

国土交通省及其下设部门一起履行涉及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方面的职能。虽然日本在交通运输管理上

实施大部制,国土交通省的职权范围很宽,中央统筹集中的空间也很大,但并不影响地方职权的行使,反而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央和地

方的关系和职责划分,进一步调动了地方参与交通运输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因为国土交通省的超大规模,涉及太多的利益群体,为了抑制

其权力的过分增长,日本迎合行政体制改革中强化地方权力的方向,

将地方建设局与地方港湾建设局进行整合,成立了地方整备局,在全

国8个地方(东北、关东、北陆、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岛)分别设立,将国家公路、河流的管理职能更多地通过地方自治的方式

来履行。地方整备局的职能范围很宽,涉及管辖区域内的财政预算、

经营许可及公共事业规划等,而且在决策上不受国土交通省管制,可

独立决断。在地方交通运输行政政策制定及管理决策上,地方整备局的决定居于优先位置。

5日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借鉴与启示

1)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配置交通运输资源,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交通运输业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要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内部与外部、宏观与具体等辩证关系,不能仅靠一个部门、一个群体之力,必须“跳出交通看交通”,使之成为国家战略,凝聚各方力量,协同解决其发展问题。尽管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在冷战结束后,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日本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且在长时间内全面萧条,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到达了十分艰难的发展阶段。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开始思考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调整和改革问题。在交通运输的发展与改革中,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均衡发展被提上议事日程,并在实践中持续得以强化。2001年日本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成立了国土交通省,体现了日本政府对土地资源利用与交通运输统筹发展的高度重视。此后,日本的综合运输进入全面建设和实施阶段,具体体现在理论研究的深入、管理体制的完善、政策措施的具体化,以及制定和实施全面的综合运输建设规划等方面。目前,在使交通运输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前提下,日本已建成了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贯穿全国,海陆空布局合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统筹协调,运输装备和服务水平国际领先。日本交通运输的跨越式发展,在很大水准上得益于“超大交通”管理体制的实施。因为国土资源条件和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限制,日本很早就开始重视交通运输的集约发展和协调发展,从理念到实践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符合交通运输发展内在规律的发展道路,并逐步把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在改革与发展中持续突破旧体制的阻力和障碍,构建“大交通”管理体制,为交通运输

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因此,实现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

置和有效运用,要在战略层面把交通运输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整体考虑,凝心聚力,强

化整体规划和部门协同。

2)持续建立健全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是巩固交通运输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成果的基础和保障。

如同其他改革一样,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是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和

管理方式的转变,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保障,这种转变和创新就

会带来操作上的随意性,很难付诸实践并长期坚持。在交通运输行政

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日本十分注重及时颁布、制定、修订与管理

体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事权划分及不同管

理主体的权责范围等方面,尽可能地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且尽

量细化相关内容,使交通运输管理主体和参与主体在实践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巩固体制改革成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国有铁路法》、《航空法》、《道路运输法》、《海上运输法》、《道路整备

紧急措置法》等多项法律法规,涉及交通运输建设、管理、运营、服

务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每次大幅度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后,日

本都及时制定或修订一批法律法规,对新体制的运行予以保障。这是

各方管理主体在短期内就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的重要原因。日本的

交通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多,而且十分细致,大到交通政策、发

展规划、机构设置、机构变更、管理者的责任、交通参与人的义务等,小到严禁在驾车时使用手机等行为细则,只要有需要,都可以在法律

条文中予以体现。如日本的《航空法》中,对设立航空公司的经济和

安全方面的条件及审批的程序都有比较明确和具体的规定,把经营许

可管理的诸多细节问题都纳入了法律规范的层次,有利于增强航空公

司的经营许可条件和行政审批程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准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完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系的核

心内容。

科学界定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职能及边界,是确保交通运输行政管理

体制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准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是每个国家包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

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导向。就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而言,日本十分注重

对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投资与

建设,也十分注重从国家层面强化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不同管理部门

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统筹管理,但交通运输资源的配置主要靠市

场调节,而不是行政干预。如在货物运输上,2004年2月日本修订了《道路运输法》,规定不再对每条客运线路发放执照,而改为对每家

企业发放许可证,班次和发车时间也不再审批,由企业向道路运输局

备案。另外,日本货运价格通过运输经营者和货主自行协商,由企业

定价,向道路运输局备案即可。但对于道路运输中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由警察负责监管,道路运输局或其下设机构对违规违法人或企业

进行调查处理。借鉴日本交通运输管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位,在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加快完善交通运输行

政管理体制,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和边界,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市场

准入条件,转变管理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主

要是减少投资项目审批和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将政府“不该管、放得下”、市场“接得住、管得好”的事项逐

步转移给市场。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征

生产保障系统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1706 生产保障系统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生产保障系统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根据《金属非金属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保证生产保障系统的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生产保障系统管理制度,重点关注提升运输、供配电、通风、防排水和防灭火等系统。 二、建立提升运输系统管理制度,关注安全保护装置和信号装置,提升运输能力满足生产要求,安全设施符合安全规程要求,运行可靠。 三、建立供配电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制度,供电系统应设漏电保护装置,地面电力设施应装置避雷装置。地面及井下供配电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要求。供配电系统应可靠运行。

交通运输制度

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按照行业和事故分类规定,公司重特大安全事故包括:交通事故、伤害事故、火灾事故。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通讯联络组、处置救援组、后勤组,其组织机构和职责如下: (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和本公司发生的重特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监督公司各职能部门对重特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职责履行情况。 (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本公司各职能部门救援力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各部门对本预案的具体落实,下达领导小组指令,负责的传递、上报。 (三)通讯联络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节假日行政值班人员安排及夜问值班人员安票,保证突发事故时的通讯联络杨通和信息传造,及时有效上放下达各项救援抢险指令。 (四)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抢险救报物资的计划采购和配备,抢险救援车辆的维护保养,迅速及时地准备、发放抢险救援器材,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五)救援处置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公司突发安全事故治安事故的救援及处置工作,迅速准确地实施救援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一)报告和报警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应急通讯联络组、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技安员以及夜间、节假日值班人员一旦发现交通、治安、火灾事故报告,应立即向公司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如发生重大火灾等事故要在第一时间向119报警。 (二)实施救援

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迅速下达抢险救援指令和要求,救援处置组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维持现场秩序,组织救授器材和车辆及时到位。按照领导小组及相关领导的指令和要求实施救援工作或配合专业教援单位实施教援,并随时保持通讯畅通,报告救援情况和接受上级部门指示。 (三)上报事故材料 抢险救援工作结束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事故原因、抢险救援情况,善后处置和后续文字材料。 三、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日常工作 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办公室在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对各小组执行本制度所规定的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好救援队伍、教援器材和对援救人员进行培训的演练工作,并随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四、安全生产事故上报 (一)车辆发生一般擦挂小事故,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规定,由事故双方自行协商,交管部门出具快速处理通知书,通知保险公司,责任驾驶员自行处理,事后通知公司备案。 (二)车辆发生较为严重的碰撞事故,责任驾驶员应马上通知交通部门到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同时通知保险公司、驾驶员对事故处理有困难时,通知公司技安员到现场协助处理,处理结果公司备案。公司安全生产小组应对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排除事级隐患,在公司安全学习会上对事故进行通报。

交通运输保障应急管理制度

交通运输保障应急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公司运输应急能力组织和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故的运输能力,维护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以及分工明确、协调一致、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运输能力保障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公司运输小组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做好运输应急运输能力的组织、救援和保障工作,完成伤员、应急物资的运输保障任务,把突发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平急结合、预防为主。 2.把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高度重视运输应急保障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预案演练、宣传和培训工作,做好有效应对矿井突发事故的各项保障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联动协调。 4.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矿井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由行政科具体负责,分级响应、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充分发挥运输应急保障机构的作用。 5.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科室协作。

6.明确应急管理机构职责,建立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和响应程序,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与其他科室密切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的矿井运输应急保障机制。 三、纪律要求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随时与应急小组保持联系或电话畅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车辆调度及时到位。 2.执行应急任务的车辆,必须是经检测合格、车辆技术状况达标,按规定投保各项保险,且配持有效从业资格证件的驾驶员,方可执行应急任务。 3.指令性储备运力,车辆技术状况和驾驶人员资格除符合第二条要求外,在应急状况下,应在指定地点集结待令,驾驶人员不得外出,随时准备接受应急任务。

运输管理制度

运输管理制度 一、企业情况概述 河北宏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汽车传动齿轮轴、导向杆及转向节三类零部件生产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下设三家全资子公司,企业资产总值为56亿元,在册员工1500人,拥有8名博士、6名硕士及本科学历人员450名,主要进口加工设备300台。企业凭借科技及人才优势,使得企业的三类产品长期占有55%的市场份额。在企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则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公司在针对汽车组装企业的准时制看板配送计划的运输需求,逐步暴露出了企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车辆不能合理调度。由于缺乏车辆的调度系统及车辆管理办法,使得企业为了满足运输的及时性需求,出现空车半载或者车辆临时电话协调的现象,使得企业的通讯费和车辆运费增加。2.运输过程缺乏监控。现有企业由于缺乏车辆运输过程中的管理系统,所以车辆在发出后,只能通过电话问询来掌握车辆的运行轨迹和到货时间等情况,除了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无法实现车辆运输的准时制的控制。3.运输制度的不完善。运输制度建设是企业物流管理的基础和依据。由于运输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在日常的运输管理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执行参照和控制。 三、企业进行有效运输管理的理论依据 企业要想实现成本收益,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运输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可以提高企业效益总值。企业如何能进行有效的运输管理,主要还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1.运输的车辆控制。运输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运输的车辆控制。实现有效的车辆控制必须从车辆的车型、吨位的基础管理和车辆的维修、保养的维修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控制,结合车况情况,达到综合调配车源,减少空载、半载及空车返程现象的发生,降低车辆的运费成本。2.运输的成本控制。物流系统的核心是运输,运输所占的成本,一般是企业的物流成本的一半以上,所以控制物流的运输成本是物流成本控制的重

运输公司管理制度

安全责任制度 一、为了加强公司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组织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二、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操作规程,抓好管理工作。不定时上路对公司车辆的安全检查和驾驶员的资格检查。 三、各科室负责人,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公司规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把安全生产牢记在心,凡发现隐患必须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 四、安全抢险小组,安全保卫组、流动保障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各小组建立好台帐,每月向公司办公室报送每月安全隐患报表。 五、加强对公司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教养工作。

公司“一岗双责”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公司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性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实行安全生产管理“一岗双责”制度。 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行公司主要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既然是公司的管理者,又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直接组织指挥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二、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按照“谁主管,谁牵头”,“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负责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负责组织指挥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三、分管车辆、技术、财务、运销等其他工作的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

从业人员安全学习教育制度 为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把安全工作、安全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一、从业人员和驾驶人员每年不低于一次的集中教育培训,培训要有计划、安排、签到考勤,汇总造册归档。 二、培训内容主要学习《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组织重大案件剖析和个案分析。 三、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体会,掌握政策法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四、每月15日开展公司安全生产例会,要求全体车主、业主、驾驶员参见,车辆在外或有特殊情况不能到会的应事前向技安员请假,否则视为缺席。 五、凡无故不参加的车主、业主和驾驶员,每人每次扣50元,此款在其安全保证金内扣除,在年审时兑现,否则不予办理签章手续。 六、凡未参加例会的车主、业主、驾驶员由车队长会同技安员负责组织补课或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受教育面必须达到100%。

车辆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目的是为了加强靖边宇航商贸有限公司运输车辆及其分包商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彻实履行 本公司向CSPC所做的承诺,严格执行CSPC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相关标准,以预防为主,持续提高 道路运输安全和服务质量。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靖边宇航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靖边宇航商贸有限公司)及其分包商。 3.驾驶员管理 驾驶员是道路运输活动的行为主体,其健康状况、安全意识及驾驶技能等是导致道路运输 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驾驶员管理是道路运输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驾驶员应遵守交通法规、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行车安全。 3.1驾驶员的要求 无论是靖边宇航商贸有限公司驾驶员还是其分包运输公司驾驶员都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才 能任职。 1)已上岗的,25岁以上,60岁以下;对新招聘的,25岁以上,45岁以下; 2)健康状况良好,并适合驾驶。 3)对于所要求驾驶的车辆车型,具有有效证件(如驾驶证、危险作业从业资格证、汽车列 车证等)。 4)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上 5)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职业素质 6)无重大责任事故记录 7)驾驶经验: a)对于运输非危险品,至少有驾驶拖挂车 2年以上的经验; b)对于运输危险品,至少有驾驶拖挂危险品罐车1年以上的经验; 驾驶员个人档案的建立:包括驾驶证、身份证、危险作业从业资格证、汽车列车操作证等复印 件各一份,同时驾驶员还必须提供一份有效的身体健康体检报告(不超过3个月),在正式上岗 前报运输部或HSE部存档备案。 3.2驾驶员培训 靖边宇航商贸有限公司所有驾驶员(包括其分包公司)在上岗前都必须接受中信公司相关部 门对其进行的培训,培训包括靖边宇航商贸有限公司HSE管理手册、产品安全培训、个人防护及健康卫生以及驾驶车辆技巧和道路运输安全等方面,只有通过培训并且合格的驾驶员才能正式上 岗;同时靖边宇航商贸有限公司还将对驾驶员进行不定期的安全培训,但每季度至少有1次;各分包公司可以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由安全管理员或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增加相应的安全培训,并 保持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必须在完成培训后2个工作日内交一份由靖边宇航商贸有限公司HSE部门备案;具体的表格如:附件3培训记录表CITIC-HSE-YSB-003 3.2.1培训内容有: 1)基础培训: a) 道路运输安全法规;HSE管理体系;应急反应计划及程序 2)产品安全培训 a) 产品的安全数据表(MSDS)如附件2; 3)个人防护及职业卫生知识 a) 急救知识;防护用品的使用;酒精及药物政策;疲劳管理以及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

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法规类别】公路运输 【发文字号】交公路发[2015]54号 【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 【发布日期】2015.04.13 【实施日期】2015.04.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交公路发[2015]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 为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全面推行现代工程管理,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现就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完善市场机制、创新管理模式

和政府监管方式、落实建设管理责任为重点,改革完善建设管理制度,建立与现代工程管理相适应的公路建设管理体系,为促进公路建设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完善公路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公路建设法治化,做到依法建设,依法管理,依法监督。 责权一致。明确公路建设项目相关主体的责权,做到责权对等、责任落实。 科学高效。整合项目管理职责,减少管理层级,创新管理模式,推行专业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和建设管理水平。 公开透明。健全和规范公路建设市场,加强政府监管,规范权力运行,铲除公路建设中滋生腐败行为的土壤和条件。 二、完善公路建设管理四项制度 (三)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公路建设项目法人由项目出资人和项目建设管理法人组成。项目出资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项目建设管理法人是经依法设立或认定,具有注册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负责公路项目的建设管理,承担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等法定责任。 公路建设项目应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对于目前由地方政府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直接负责建设管理的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项目,应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监管与执行分开的原则,逐步过渡到由公路管理机构履行建设管理法人职责,或通过代建方式由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 按照项目投资性质,政府作为出资人的,应依法确定企业或事业单位作为建设管理法人;企业作为出资人的,应组建项目建设管理法人。项目建设管理法人应具备与项目建设管理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并承担项目建设管理职能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当项目建设管理法人不具备相应的项目建设管理能力时,应委托符合项目建设管理要求的代建单位进

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上海盛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 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总则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大事,为了加强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安全管理, 消除各种隐患, 防止行车事故的发生, 提高运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本公司的运输工作实际情况, 制定本制度。本公司属下各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及所有从事道路货物运输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一章管理机构及工作职责 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主要工作职责是: 1、宣传和贯彻政府颁布的安全法规、条例、规定, 组织各项活动、技术培训。 2、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实际制订的安全工作计划和有关管理措施,修订本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考核标准并负责组织实施。 3、组织召开安全会议, 总结、分析各阶段的安全生产情况, 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布置和检查公司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学习。 5、负责驾驶员的安全考核、培训及安全奖罚,参与公司重大生产、交通事故的调处及善后工作。 6、负责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建档管理以及有关牌证的换发、年检审业

务的组织、管理事项,并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统计和各阶段工作总结。 7、培训驾驶员掌握汽车基本原理, 及对交通事故有一定的分析水平和现场处理能力。 驾驶员的岗位职责: 1、遵守交通法规和操作程序, 抵制违章行为, 维护交通秩序, 确保安全行车。 2、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 提高安全行车意识和技术水平。 3、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遵守劳动纪律, 服从指挥, 按时、按质完成运输任务。 4、遵守车辆管理和保修制度, 自觉做好车辆" 三清例保" 工作,保持车辆、轮胎、附属装备、随车工具的整洁及车辆、证件齐全和完好。 5、熟悉车辆性能、熟练驾驶技术,学习先进经验,掌握行车规律。 6、服从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人)的指挥和检查,接受上级布置的有关任务和培训。 第二章安全生产业务操作规程 货物运输的流程: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道路运输管理 体制改革的意见 豫政办〔2011〕14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深化我省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水平,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人民群众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转变机构职能、创新管理方式、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为主线,明确职能职责,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加强和规范管理队伍建设,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促进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二)改革目标。建立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统一规范、监管有力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设置,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道路运输管理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和应急运输,实现道路运输管理与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精简高效、积极稳妥的原则;二是坚持管办分离、事企分开的原则;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四是坚持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原则。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使其依法承担道路运输业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管理工作,剥离其承担的生产经营性职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推进依法治运,强化道路运政执法管理,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打击非法营运,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 (二)理顺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全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设为省、省辖市、县(市)三级,为同级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事业单位。整合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管理机构和运政执法机构,实行道路运输管理统一政令、统一管理,各省辖市、县(市)原则上只设一个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设区的省辖市,所辖的区确需设立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由省辖市政府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县(市)政府根据辖区道路运输发展情况和工作需要,可在重点乡镇设立县(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派驻机构。 (三)规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设置。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明晰工作权责。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能、名称、级别和人员

车辆运输管理规定

车辆运输管理规定 一、产品运输防护管理规定 1 承运司机接到产品运输通知任务后,立即检查车辆状况,备齐防护雨布等,清扫车辆,保持车辆干净整洁。然后将车辆开至指定产品运输地点(库区)待装产品。 2 产品在装车过程中,承运司机要清点数量,并指导装车人员对产品进行整理堆放整齐,不能超出车箱外和超车辆载重量。 3 长途运输和阴天时的短途运输,皆要盖好防护雨布。 4 装车完毕,承运司机再检查车辆状况及产品防护情况,确认无误后,通知保管员开货物进出验收卡及出门证后送货到目的地。 5 在行车途中,承运司机要精心驾驶,避免路边障碍物挂破产品包装,下雨天时要检查雨布是否遮盖好。 6 产品运送到目的地后,卸车时,要清点数量,对破包、短件做好记录,并交目的地接收人员签收。 二、车辆运输管理规定 为确保全公司物资运输有效的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l 厂内平板车、装载机、归口财务部(物资)进行管理,各类车辆司机必须服从财务部(物资)的统一领导。 2 财务部(物资)接供应、销售等发(收)货运单后,应及时组织落实车辆,车辆承运司机接受任务后履行其职责。 3 司机职责 3.1 货运车 3.1.1 司机在接到出(运)货物任务后,根据本车所调配的货物量,到指定库区

等待装货,装货前应对车辆大箱进行检查滞扫,以确保整洁。 3.1.2 通知保管员开具货物进出验收卡及数量,装卸工装车完毕后,要进行整理,司机进行清点后,确认无误后,在货物进出卡上签字,领取发货出门证。 3.1.3 司机在运输途中要精心驾驶,避免道边树木挂破(掉)货物,到站后卸货要进行清点检查,对破包、短件要做好记录,交发货员交签字、验收。 3.2 装载机 3.2.1 司机必须按时上、下班、服从领导。 3.2.2 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厂区道路卫生管理规定》,确保厂区道路卫生清洁,并服从生产部临时安排的工作。 1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保证交通运输中人身、货物、车辆的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国内国外航运、海运、河运、铁路、公路运输过程中人身、货物、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3.职责 3.1 催交储运部负责海外项目设备运输过程中安全管理; 3.2 社会事务部、汽车队负责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3.3安全监察部、机械管理部对交通安全管理履行协助、监督、指导职责; 3.4各项目部负责工作范围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4.过程描述 4.1 一般要求 4.1.1各运输责任部门要宣传和贯彻当地国家各项有关运输安全法规、条例、规定和公司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措施,定期组织安全学习,抓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4.1.2牢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部门主任是运输工作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分析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根据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结合工作实际,作出安全风险评价。 4.1.3 按实际情况设置兼职安全员,做好安全宣传和安全防范措施工作。 4.1.4 做好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保险事宜。 4.2 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规定 4.2.1驾驶员管理 4.2.1.1必须按所在国家要求持证上岗,遵守交通法规和操作规程,抵制违章行为,维护交通秩序,确保安全行车。 4.2.1.2 积极参加各项安全学习及活动,提高安全行车意识和技术水平。 4.2.1.3 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服从调度指挥,按时、按质完成运输任务。 4.2.1.4 遵守车辆管理和保修制度,自觉做好车辆"三清例保"工作,保持车辆、轮胎、附属装备、随车工具的整洁及车牌、证件齐全和完好。 4.2.1.5熟悉车辆性能,熟练驾驶技术,学习先进经验,掌握行车规律,努力完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2.1.6履行车队工作程序,做好车辆交接班工作。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快捷方便的要求,对于交通运输业提出来了新的挑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广泛采用新技术能够将综合协调不同运输方式使得运输过程的统一化。有效增加交通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因此,发展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提高我国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有我国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本文主要介绍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特点,发达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交通;运输;综合 0 引言 交通运输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商业模式的各个重要环节都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网络就像生物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社会对于交通运输的理解和需求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从前单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高效、安全、经济的交通运输要求。随着改革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经济圈之间的建设与交流,都对交通运输提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在硬件方面存在运输网运输能力差、装备技术水平低的问题,软件方面存在有交通运输法制建设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运输企业规模小和功能结构单一、市场次序混乱、交通安全问题亟待改善等问题。但随着国家对于交通运输的日渐重视我国的铁路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高铁和动车网已经全面铺开,同时高速公路建设已取得很大成果、航空和水运等运输方式也得到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要求做好统筹规划、合理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做到便捷、高效、安全,处理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互补与衔接,发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目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也逐步完成,学术界对于综合运输体系研究也逐渐加深。总结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长途、全程、无缝、连续的运输过程等几大特点。而实现这些特点的技术和组织关系就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长途就是指较长距离的运输,,往往需要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全程则是指运输过程直接到达。无缝则是指,实体运输过程与信息网络、信息查询系统实现无缝链接,方便客户查询物流信息,其技术包括技术装备、系统组织模式、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处理、监管制度等构成。连续指的是,运输生产及其有关方面实现不间断地作业。 世界范围内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运输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广泛采用新技术能够将综合协调不同运输方式使得运输过程的统一化。有效

车辆运输管理制度及流程

车辆运输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明确司机的利益与公司的效益的密切关系,提高司机的工作责任心,特定如下制度。 一、车辆运输工作流程 1.调度员负责接收用户信息 2.调度员按照发车计划给司机下达运输任务; 3、司机按调度的发车计划到搅拌站主楼装车,集控室出具一式五联的《供货单》交付司机; 4.实施运输、质量的监督与审核 (1)司机负责监督混凝土装卸工作,并对运输质量负责;(2)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问题时,司机应立刻通知有关人员进行解决。 5.交付 (1)司机将混凝土按指定时间、指定地点交给指定人员;(2)用户在《供货单》上签字盖章,自留一联; 6.结算 (1)司机负责带回经客户签字确认的《供货单》并交给调度员; (2)调度员负责对《供货单》进行核对、统计、转交财务部(会计);

(3)财务部记帐后在结算期限内与用户进行统一结算。 二、车辆运输管理办法 1、各承运司机必须按公司生产调度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运输任务,每发生一次未按要求承运的车辆,一律按《公司奖惩制度》进行罚款。如因个人原因不能及时到达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的,不仅赔偿损失而且视情节暂停运输,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 2、承运司机的运输车辆在途中出现车辆故障和交通肇事等问题,不能按要求到达目的地。在出事后30分钟内必须打电话向公司调度和车队队长汇报详细情况,尽快采取措施。 3、承运司机必须保管好各票据并按规定及时传递各种票据,否则根据情节进行处罚,对严重影响正常工作者当月不予发放业务提成。 4、各承运司机必须根据公司生产调度下达的指令,准时到达指定地点,进行装卸车,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如有违反,将按规定处罚。 5、各承运司机接受处罚后,必须在下次装车前按规定及时将罚款交公司财务部,如果承运司机不能按时上缴罚金,生产调度不分配任务,并在运费中扣除。 6、运输问题处罚标准 (1)承运司机未按要求时间把货送到用户手中,影响用户使用,每晚一次罚款200元;

运输系统管理制度

编号:SM-ZD-20410 运输系统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运输系统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露天矿运输矿(岩)石的汽车,应采取尾气净化措施。 2﹑严禁超载运输,严禁自卸汽车运载易燃、易爆物品;驾驶室外平台、脚踏板及车斗不应载人。不应在运行中升降车斗。 3﹑陡长坡道的尽端弯道,不宜采用最小平曲线半径。弯道处的会车视距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分设车道。急弯、陡坡、危险地段应有警示标志。 4﹑雾天或烟尘弥漫影响能见度时,应开亮车前黄灯与标志灯,并靠右侧减速行驶,前后车间距应不少于30m。视距不足20m时,应靠右暂停行驶,并不应熄灭车前、车后的警示灯。 5﹑冰雪或多雨季节道路较滑时,应有防滑措施并减速行驶;前后车距应不小于40m;拖挂其他车辆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有专人指挥。 6﹑山坡地方的弯道、坡度较大的填方地段以及高堤路

交通运输管理制度

交通运输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1、驾驶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资格证后,方可独立驾驶车辆。实习驾驶员除持有实习驾驶证外,应有正式司机随车驾驶。严禁无证驾驶。 2、行车前严禁饮酒,行车及加油时不准吸烟、饮食和闲谈,驾驶室必须按核定人数乘坐,严禁超员乘坐。 3、每次行车前必须检查刹车、方向盘、喇叭、照明、信号灯等主要装置是否齐全完好,消除隐患。 4、行车时车辆的时速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前后两车应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 5、严格遵守公安部、交通部《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 6、禁止在雨天、雪、雾天、夜间盲目行驶。夜间行车前,应预先检查灯光,并特别注意指挥信号和施工信号。 7、严禁盲目强行涉水。汽车涉水后,必须连续轻踏制动踏板,待制动效能恢复后,方可再正常行驶。 8、严禁机动车挂空档或踩离合器溜坡。下长坡、陡坡前,应试踏制动器是否有效,下险峻山坡前,须停车检查转向系、制动系及轮胎等。下坡时应挂档,利用发动机阻力控制车速。下坡使用制动器时间较长久时,应停车休息以便制动鼓自然冷却,严禁向高温的制动鼓泼水。 9、认真做好出车,途中和回厂例检,发现问题,及时报修。修理时,必须挂好排档,拉紧手制动,垫好三角木,以确保安全。在修理中凡接触易燃物品,必须随时注意防火。 10、及时做好车辆清洁、保养工作。 二、安全生产和岗位责任制 1、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行业管理和群众监督。 2、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强化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积极推广兄弟单位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 4、加强源头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综合运用自检、普检、抽检、互检等多种方式,及时排查各类安全事故隐患。 5、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企业安全生产的情况,预测和安排下一步安全生产的工作意见。 6、抓好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和驾驶员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档案。 7、定期开展以安全生产活动是否符合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内部审核,定期评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定期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认真听取各部门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三、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一)监督检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 1.制定明确的各岗位安全工作职责,且在醒目位置给予公布。 2.监督检查公司与各职能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状,与驾驶员签订道路行车安全生产责任书,与经营者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3.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情况。 (二)监督检查从业驾驶人员的资质 1.监督检查驾驶人员的聘用审核和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检查驾驶员管理基础档案实行“一人一档”情况,检查对违章和事故驾驶员处理情况。 2.监督检查驾驶员的记分管理情况,要对情节严重、素质差,安全意识不强经常出事故的驾驶人员进行解聘,优化驾驶人员队伍,提高驾驶员整体素质。 3监督检查对于超速、超载、疲劳、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驾驶人员予以解聘的情况。 (三)监督检查车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检查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检查车辆二级维护、技术评定、交警年审、承运人责任险的投保工作。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新版)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66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 (新版)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交通活动越来越频繁,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每况日下,如何有效进行交通安全管理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为背景,从立法,建立新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数据库,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础的研究,增加资金的投入等方面对提出了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u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250-0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公路行驶的汽车数量日渐增多,造成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越来越严重,交通安

全已经成为当前形势非常严峻的一个问题,交通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公害[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多达120万,超过5000万人在交通事故中身受重伤。造成目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包括多种,而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体系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缺乏和不足是最主要原因。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能较好地满足当前交通道路的发展要求。因此,如何有效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 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逐步形成了公安、交通等多部门管理的局面,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道路交通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存在冲突。自《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开始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与之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所指定的相关规章存在这一定的冲突[2]。例如,对于

车辆运输管理制度

车辆运输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矿井车辆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根据矿领导安排,结合王家塔煤矿实际情况,特对出入井车辆及人员乘车作以下规定,望各单位及所有员工认真执行。 第一条运输车辆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 和《王家塔煤矿车辆运输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非防爆车辆禁止入井。 第三条车队是运输车辆管理的具体执行部门,负责全矿车辆的运行管理。其职责: 1、负责健全各项车辆管理制度以及各个岗位的岗位责任制,以及车辆管理工作的资料整理。 2、负责所有车辆的派遣和日常管理,包括车辆日常运行、完好检查、维护保养、备件计划和大修计划的申报以及督促区队车辆定期维护保养。 3、负责对所有车辆和司机的技能培训和行车路线的制定,并及时绘制和更换行车路线图,包括对司机的监督管理和违章处罚。 4、负责矿属所用车辆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车辆的运行成本,是辅助运输节能减排的第一责任单位。对违规车辆和违规单位有处罚权,是辅助运输安全运行的第一责任单位。 第四条驾驶员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辆驾驶证C证以上(C证只允许驾驶皮卡车),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防爆无轨胶轮车司机资格证》后方可驾驶车辆。驾驶车辆时司机必须携带驾驶证复印件和防爆无轨胶轮车司机资格证原件。

第五条加强对司机的安全教育及规范操作的检查。提高驾驶水平及安全知识,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驶、带病上岗,确保上岗人员精神状态良好。 第六条新聘用驾驶员由车队组织进行车辆理论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跟车、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车队队长与驾驶员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 第七条入井车辆驾驶员必须证件齐全,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操作熟练,严格遵守车辆管理制度,做到文明驾驶,安全驾驶。 第八条驾驶员必须配戴自救器、安全帽和矿灯,穿工作衣,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严禁带烟火入井,严禁私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严禁公车私用。 第九条车辆在井下巷道运行时,发生突发故障或撞坏井下设施管线时,驾驶员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积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严禁肇事逃逸。 第十条驾驶员在井下行车时,前方道路存在安全隐患,如巷道顶板冒顶、片帮、地裂、积水较深、路面结冰等危险情况时,应及时汇报调度室并严禁通行。 第十一条驾驶员在驾驶车辆前应认真检查车辆完好情况,若车辆存在问题应及时向车队汇报维修,严禁驾驶不完好车辆入井。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辅助运输管理办法,认真驾驶以防将车辆蹭、刮、碰伤。损坏车辆将按规定处罚。 第十二条所有出入井车辆,司机必须向调度室汇报:车辆使用单位、车号、司机姓名、用途。 第十三条车辆行驶路线规定:

道路运输管理制度汇编

道路运输管理制度 汇编

道路运输管理制度汇编榆林市绥德县创力商贸公司

目录 第一部分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1) 第二部分运输企业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8) 第三部分运输企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5) 第四部分安全学习制度及从业人员技术培训计划 (19) 第五部分劳动防护及车辆清洗消毒制度 (20) 第六部分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23)

榆林市绥德县创力商贸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一、安全委员会 (一)主任:郭建军 副主任:曹建波 成员:郭喜春 (二)安全委员会调整后,应报上级相关管理部门备案。 二、工作职责 (一)贯彻国家颁布的安全防火有关法令、法规;贯彻上级关于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的各项指示。 (二)监督检查本企业执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法规、标准的落实情况。 (三)监督检查本企业各项安全防火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和组织开展安全防火工作的检查。 (四)监督落实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 (五)负责研究制定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及预算、划拔,并负责监督检查整改工作的落实。 (六)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全面负责人身伤亡事故、火灾、爆炸、毒害等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七)监督与检查本企业安全、保卫、消防、环保、职业病菌防治工

作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的实施与完成情况。 (八)对本企业各种运输车辆做好定期检查,做好车辆保养、年检工作。 (九)定期研究分析和改进职工条件,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现场急救用品,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措施。 (十)负责本企业安全工作奖励与处罚。 三、企业安全管理 (一)企业领导必须按照国家对易燃液体货物运输安全管理规定。选定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工,并按相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保障运输车辆、装卸设备技术状况良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二)按规定悬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发放的标志灯、标牌,车厢和底盘必须平整完好,栏板牢固,并携带性能相关的灭火器材,配备导除静电设备和装有防火帽。夜间运输气体货物时,必须接通三角顶灯电源。罐(槽)车口盖必须关严,防止明火。罐(槽)内不得沾有油脂污染物及强碱残留物。 (三)进入装卸作业区,不准随身携带火种,不准穿带有铁钉的工作鞋和穿着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关闭通讯工具。装货过程中如设备失灵、易燃液体溢出时,应擦净后人工将车推出作业区,禁止使用起动机发动车辆。 (四)装卸过程中,车辆熄火,切断电源。钢桶盛装的易燃液体,不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要点

2014年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要点 ????~年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要点 ???? ~年是北京市交通体制改革后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第一年,也是市运输管理局成立后打基础、建机制、抓管理、树形象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非常繁重,市领导和全市人民对此高度关注,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市交通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年我局运输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 大、xx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这一主线,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业规范,积极探索以特许经营和信用信息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监管方式,大力推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面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等优化服务措施,抓好涉及交通运输治理工程的重点工作落实,不断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为首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按照上述基本思路,~年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业规范(一)抓好3项立法前期工作。一是完成《北京市轨道安全管理办法》的报送和论证工作,争取市政府上半年发布施行;二是做好《北京市公共交通条例》、《北京市停车管理办法》、《北京市水域游船管理办法》等3个法规草案的拟订和立法准备工作;三是根据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工作结果,提出修改建议,做好《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北京市包装托运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力三轮车客货运输业管理办法》等涉及许可主体和程序变更规章的捆绑修改工作。(二)制订、修订行业规范。重点做好16个行业管理规范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制订13个,修订3个)。具体是:制订《出租汽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修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检测标准》;制订《出租汽车车身颜色规范》;制订《运输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办法》、《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办法》、《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信用考核办法》等10个行业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公共交通电汽车驾驶员从业资质条件》;修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办法》、《游船船舶检验办法》。(三)开展工作调研。积极完成交通委组织的有关调研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7项调研工作:一是上半年重点抓好一个郊区县卫星城客运交通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会同各郊区县交通局提出卫星城客运交通公交线网规划建议。二是开展公共交通线路发展和客运站功能规划的调研,为客运市场规范发展提供依据。三是抓紧停车收费调研,适时提出停车收费价格调整规范建议。四是按照《市区货运需求调查方案》,继续做好市区货运需求专项调查,为解决市区小、快、专需和客车运货、黑车运货问题打下基础。五是开展汽车检测/维修(i/m)制度调研,研究建立网络管理系统,为在北京市实施检测/维修(i/m)制度做好准备。六是根据我市费改税工作进度安排,会同有关部门搞好出租汽车运营价格体系的调研和论证,制定出租汽车调整运价方案并稳妥推行,促进出租企业的健康发展。七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做好出租汽车管理体制与机制调研工作。(四)完善行业规划。一是根据市政府、市交通委关于我市交通行业总体规划部署,结合市场需求,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北京市综合交通规划》、《北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