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路施工图设计

公路施工图设计

公路施工图设计
公路施工图设计

公路施工图设计

摘要

本毕业设计为公路施工图设计。福白公路起于福田寺,止于白螺,是一条平原区二级公路,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60km/h,设计里程约7.1km。本毕业设计要求基于实测地形图以及相关的补充资料,根据道路勘测设计基本原则以及路基路面工程基本理论,综合考虑当地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过程进行独立作业,主要包括路线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路基处理方案设计,各项技术指标均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本设计运用纬地 5.88道路设计软件进行道路路线设计。本设计标段全线总长7304.526m。该路线包含3个平曲线,最大半径340m,最小半径270m;9个竖曲线,最大半径18200m,最小半径12600m;1座沿途构造物桥梁。路基宽度10m(土路肩0.75m×2,硬路肩0.75m×2,行车道3.5m×2),双向两车道。不设超高路段的行车道及硬路肩路拱横坡采用2.0%,土路肩路拱横坡3.0%。设计填方总量35782m3,挖方总量36530m3,填挖基本平衡,且路基稳定性好,不需设置挡土墙,主要采用植物防护。

本设计运用HPDS路面设计软件进行路面结构设计。路面材料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选用沥青混凝土材料。路面上面层采用4cm厚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6cm厚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20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垫层采用20cm 厚的水泥粉煤灰碎石。

关键词:施工图设计;平原区二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沥青路面设计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of the

Fu Bai second-class highway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construction diagram design of Fu Bai second-class highway. It connects Futiansi and Bailuo, which is located in plains. It is a two-lane, two-way road, and the design speed of road is 60km/h. The line of design length is about 7.1km. The graduation thesis asks for measured topographic map, it i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Road Survey and Design and Subgrade and Pavement Engineering. It needs to synthetically consider the local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o have a independent operation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process. Main including alignment design,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and subgrade design. All index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levant specification.

The 5.88 road design software is applied for road route design. The line of design length is 7304.526m, containing 3 plane curves, which maximum radius is 340 meters and the minimum radius is 270 meters. And 9 vertical curves, which maximum radius is 18200 meters and the minimum radius is 12600 meters. Roadbed width is 10m (earth shoulder is 0.75m × 2,hard shoulder is 0.75m × 2 , carriageway is 3.5m × 2), and freeway is two lanes. The no superelevation sections were designed and hard shoulder’crown slope is 2%, earth shoulder’ crown slope is 3%. Designed to fill the total square is 35264m3, the excavation total square is 39229m3.Filling and digging remaining balanced. Subgrade is very stable, and it is unnecessary to set retaining walls and use plant protection measures.

HPDS pavement design software is applied for road structure design. The pavement material is with asphalt concrete structure, selec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material. The top layer with thickness of 4cm fine grained asphalt concrete AC-13, the following layer adopts 6cm grain type asphalt concrete AC-20. Pavement is made of 20cm cement stabilized macadam , and cushion is made of 20cm cement flying-ash gravel pile.

Key words: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second-class highway located in plains;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cross section design;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目录

1 绪论 .......................................................................................................................................... - 7 -

1.1概述....................................................................................................................................... - 7 -

1.2我国公路现状....................................................................................................................... - 7 -

1.3设计基本情况....................................................................................................................... - 8 -

1.3.1地形、地貌................................................................................................................ - 8 -

1.3.2水文、气象................................................................................................................ - 8 -

1.4主要技术指标....................................................................................................................... - 8 -

1.5设计依据............................................................................................................................... - 8 -

2 路线设计..................................................................................................................................... - 10 -

2.1概述..................................................................................................................................... - 10 -

2.2选线..................................................................................................................................... - 10 -

2.2.1选线的一般原则...................................................................................................... - 10 -

2.2.2选线的步骤.............................................................................................................. - 11 -

2.3平面设计............................................................................................................................. - 11 -

2.3.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 11 -

2.3.2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与连接.................................................................................. - 12 -

2.4平曲线设计......................................................................................................................... - 12 -

2.4.1直线.......................................................................................................................... - 13 -

2.4.2平曲线...................................................................................................................... - 13 -

2.4.4平曲线要素计算...................................................................................................... - 15 -

2.5纵断面设计......................................................................................................................... - 16 -

2.5.1纵断面设计内容...................................................................................................... - 16 -

2.5.2纵断面设计原则...................................................................................................... - 17 -

2.5.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 17 -

2.5.4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 ...................................................................... - 17 -

2.5.5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的常见组合形式 .................................................................. - 18 -

2.5.6各项设计指标.......................................................................................................... - 18 -

2.5.7竖曲线要素计算...................................................................................................... - 21 -

2.6.1横断面设计的定义.................................................................................................. - 22 -

2.6.2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 23 -

2.6.3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 23 -

3 路基设计..................................................................................................................................... - 2

4 -

3.1路基宽度的确定................................................................................................................. - 24 -

3.2路基边坡............................................................................................................................. - 26 -

3.3路拱横坡............................................................................................................................. - 26 -

3.4排水设计............................................................................................................................. - 26 -

3.5超高设计............................................................................................................................. - 27 -

3.5.1超高横坡.................................................................................................................. - 27 -

3.5.2超高过渡方式.......................................................................................................... - 27 -

3.6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 27 -

3.6.1土石方计算.............................................................................................................. - 28 -

3.6.2土石方调配.............................................................................................................. - 28 -

3.7路基稳定性验算................................................................................................................. - 29 -

3.7.1概述.......................................................................................................................... - 29 -

3.7.2边坡防护与加固...................................................................................................... - 29 -

4 路面设计..................................................................................................................................... - 30 -

4.1概述..................................................................................................................................... - 30 -

4.2路面结构的设计原则......................................................................................................... - 30 -

4.3路面结构的设计流程......................................................................................................... - 30 -

4.4路面类型与结构................................................................................................................. - 31 -

4.4.1路面结构.................................................................................................................. - 31 -

4.5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 32 -

4.5.1设计资料.................................................................................................................. - 32 -

4.5.2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 - 33 -

4.5.3设计方案.................................................................................................................. - 37 -

5 桥梁设计..................................................................................................................................... - 41 -

5.1设计标准............................................................................................................................. - 41 -

5.3桥面铺装............................................................................................................................. - 41 -

5.4桥梁布置............................................................................................................................. - 41 -

6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 43 -

6.1概述..................................................................................................................................... - 43 -

6.2环保原则............................................................................................................................. - 43 -结论............................................................................................................................................... - 45 -致谢............................................................................................................................................... - 46 -参考文献........................................................................................................................................... - 47 -

1 绪论

1.1概述

交通运输事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基础产业之一,是联系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世界经济的发展证明,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必须实现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同时交通运输的现代化程度,既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公路运输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具有如下特点: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不需中转可以实现“库到库”的直接运输,节约时间和减少中转费用,减少货损;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适用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有较强的随意性;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明显。

由于公路运输的这些特点,使公路运输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改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以铁路运输为中心的局面。公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最为活跃的一种运输方式,并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2我国公路现状

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一直以来承担着我国大部分的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公路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路网整体水平和公路通过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及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出台,我国公路建设于2009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10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逐渐趋向正常年度增长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1年,全国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4,464.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分地区看,西部地区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206.23亿元,所占比重为3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分别完成投资5,547.67亿元、3,710.32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38.4%和25.7%。西部地区投增速明显高于东部

和中部,资金投向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

1.3设计基本情况

1.3.1地形、地貌

该道路位于平原地区,高度起伏不大,有时有轻微的起伏和倾斜。沿线多为耕地,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另外还分布有很多河塘。地形地貌并不复杂,较容易设计线路。

1.3.2水文、气象

本地区有一条较大的河流,但区段内灌溉渠交错,并没有很大的沟渠。河流一般情况流量受季节影响及人工调度影响较大。检测表明沿线河流水质对道路不具有侵蚀性。

路线经过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寒夏热。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气候以7、8月份最热,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1.4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标准的确定是一项科学性极强、涉及因素广泛的工作,是公路勘察设计的前提条件。技术标准主要依据公路网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对于平原区二级公路,除考虑这些重要因素外,还要着重从路线走廊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等方面入手,从实际出发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

1.5设计依据

主要参考规范如下: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F10-2006);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TD33-201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 路线设计

2.1概述

道路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等组成的线形人工构造物,是三维的空间实体。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和几何构成。在工程设计中,一般将三维空间实体分解表达为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

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最根本的问题。路线方案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道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营效益,还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国家的路网规划、国家的政策和国防要求等。因此,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公路的等级、在路网中的作用、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结合铁路、航空、水运、管道的布局和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等,从所有可能的方案中,通过调查、分析、比选,确定一条最优路线方案。

无论是公路还是城市道路设计,都要受到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设计者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际资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设计出一条符合一定技术标准、满足行车要求、工程造价最合理的路线。在设计的顺序上,公路一般是尽量顾及纵、横断面平衡及横断面稳定的前提下线确定平面线形,城市道路一般根据道路性质、交通量及交通组织等情况先进行道路横向布置,然后综合考虑平、纵面的合理安排。

2.2选线

2.2.1选线的一般原则

选线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种因素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1)选线应根据公路的性质和任务,综合考虑沿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和远景规划,正确处理好远期与近期的关系,使路线在路网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2)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3)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4)选线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等。

(5)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6)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查清其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7)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

2.2.2选线的步骤

一条道路的起点、终点确定之后,在起终点间有许多种路线选择,选线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

首先确定起终点的位置,根据地形图上的地形地貌及相关的设计资料确定两点间路线的基本走向。接着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一些细部点,如沿线房屋、农田等地点要重点控制。然后连接控制点,初步完成路线布局。最后本着方便出入,少占田地,路线短,填挖少且平衡的原则,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以定出道路的中线。

由此可见,选线是一个调查范围由大到小,工作深度由粗到细的工作过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2.3平面设计

2.3.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尽量地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3)除了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该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4)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5)平曲线应该有足够的长度。如果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

过短,会来不及调整驾驶操作,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6)应避免连续急转弯的线形,保证平曲线的足够长度并尽量选取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7)路线设计是立体线形设计,在选线时即应考虑平、纵、横面的相互组合与合理配合,避免将凸形竖曲线的顶部与凹形竖曲线的底部置于平曲线的起点或拐点处。

2.3.2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与连接

平面线形的几何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这三种基本线形要素可以组合得到很多种平面线形的形式。

直线与圆曲线之间的连接。路线的行车平顺性要求直线与曲线彼此协调,路线直、曲的变化应缓和匀顺,平面曲线的半径、长度与相邻的直线长度相适应。过长的直线段慧使驾驶人员感到疲倦,同时也是肇事的原因之一,只有在道路所指方向地平线处有明显目标时才允许采用长直线段。

曲线与曲线之间的组合。曲线之间的组合应该使线形连续均匀,没有急剧的突变。其中圆曲线之间的组合有同向曲线、反向曲线和复曲线三种方式,还有因地形地质条件制约,自然展线困难时所设置的回头曲线。

平面线形三要素的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基本形、S形、卵形、凸形、复合形和C形。

2.4平曲线设计

在平面线形中,基本线形是和汽车的行驶状态相对应的,具有如下的几何性质:

(1)直线:曲率为零,汽车车身轴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的夹角为零。

(2)圆曲线:曲率不为零的常数,汽车车身轴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的夹角为固定值。

(3)缓和曲线:曲率为变数,汽车车身轴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的夹角为变数。

现代道路的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线形——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所构成的,我们称之为“平面线形几何三要素”。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两种。

2.4.1直线

为保证线形的连续性和行车舒适,在相邻曲线之间应有一定的直线长度。直线的运用应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协调与配合,其长度不宜过长;农田、河渠规整的平坦地区、城镇近郊规划等以直线为主体时,宜采用直线线形;特长、长隧道或结构特殊的桥梁等构造物所处的路段,以及路线交叉点前后的路段宜采用直线线形;双车道公路为超车所提供的路段宜采用直线线形。

同向曲线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对于低等级公路(V≤40km/h)在受到地形条件及其他特殊情况限制下,可适当放宽此要求,但不得小于设计速度的3倍。若不设置直线,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低速路都可在同向曲线间插入的大半径曲线或将两曲线做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曲线。

反向曲线是指转向相反的相邻两曲线,在反向曲线之间,为满足设置超高、加宽的需要,应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两倍为宜。在受到限制的地点也可将两反向缓和曲线首尾相接,但被连接的两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宜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长度要求如下表2.1。

表2.1 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2.4.2平曲线

在道路设计中,无论转角大小,都应设置平曲线,而圆曲线又是平曲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圆曲线具有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环好、线形美观、易于铺设等特点。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宜采用缓和曲线进行过渡,消除视觉上的不连续感觉,使线形平顺、圆滑、顺适,增加线形的美学效应及行车安全感。具体规范要求如

下表2.2。

表2.2 圆曲线半径及长度要求

本设计中含有3个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为1500m,半径小于1500m 的圆曲线与直线之间采用缓和曲线过渡,具体参数如下表2.3。

表2.3 本设计曲线参数

JD2

K3+095

.188

68.59

3

27025.44055 3.572

17°16′55.3″JD3

K5+451

.413

119.5

69

340

124.65

5512.605

30°16′27″JD4

K7+304

.526

2.4.4平曲线要素计算

道路平面线形的基本组合为: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如图2.1。

图2.1“基本型”平曲线

其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如下:

切线增长值:

3

2

2240

s s

L L

q

R

=-

内移值:

24

3

242384

s s

L L

p

R R

=-

缓和曲线角:

180

2

s

L

R

β

π

=

切线长:()

2

T R p tg q

α

=++

平曲线长:0(2)2180

s L R L π

αβ=-+

外距:()sec 2

E R p R α

=+-

切线差:2J T L =- 式中: α—转角(°);

Ls —缓和曲线长(m); R —圆曲线半径(m)。 对JD1进行平曲线要素计算:

()192.7192

T R p tg

q α

=++=; ()sec 5.2942

E R p R α

=+-=;

2384.928180

s L R L π

α

=+=。

直缓点桩号:ZH=K1+197.220-192.719=K1+004.501 缓圆点桩号:HY=ZH+100=K1+104.501 曲中点桩号:QZ=ZH+384.928/2=K1+196.965 圆缓点桩号:YH=HZ-100=K1+289.429 缓直点桩号:HZ=ZH+384.928=K1+389.429

以此方法计算JD2、JD3、JD4,具体结果见设计图纸《直线、曲线及转角表》。所得结果和纬地5.88软件计算出的结果一致,表明软件计算出的结果可用。

2.5纵断面设计

2.5.1纵断面设计内容

纵断面反映的是路线纵坡的变化以及路中线位置地面的起伏,还有设计线与原地面线的高差等情况,它再与路线平面和公路横断面结合起来,就可以完整地表达出路线作为空间曲线而应该具有的立体线形效果。

纵断面设计主要包括纵坡以及竖曲线的设计。在纵断面设计中,首先绘制路线经过地带的纵断面地面线,再依据平面选线所确定的控制点及其高程和填挖平衡经济点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等因素,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试定坡度线,再用横断面图检查和调整,确定纵坡值、竖曲线半径,进行设计,以及计算

设计高程及填挖高度。

纵断面设计主要就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沿线的自然条件以及构造物的控制标高等,确定合适路线的标高以及各坡段的坡度和坡长,再设计竖曲线。

2.5.2纵断面设计原则

(1)应该满足纵坡以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纵面线形要与地形相适应,线形设计应该平顺、圆滑、在视觉保持连续,最主要的是保证行驶安全。

(2)纵坡均匀平顺。变坡点处要尽量设置大半径竖曲线,并且尽量避免取极限纵坡值,如有缓和坡段应配合地形布设,在垭口处纵坡要尽量放缓,还有越岭线应尽量避免设置反坡段(在升坡段中的下坡损失)。纵坡起伏也应缓和、坡长以及竖曲线长短也应适当。

(3)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的各类自然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如地形条件、土壤情况、水文状况、气候影响等;沿河线的路线标高应在设计洪水位的0.5m以上,并计入壅水高度以及浪高的影响;稻田低湿路段还应要有最小填土高度的保证。对于桥梁的标高,应在桥涵设计洪水频率的洪水位以上。

(4)纵断面与平面的组合设计应满足要求。纵断面的设计应与平面线形以及周围地形景观相协调,应能考虑到人体视觉及心理上的要求,要按照平、竖曲线相协调(特别是要“平包竖”)以及半径的均衡来确定纵断面的设计线。

(5)应尽量保证填挖平衡,争取移挖作填,以求节省土石方量,来降低工程造价。

(6)视觉上能够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要保持视觉上的连续性。

2.5.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1)在视觉上能够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线的连续性。

(2)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

(3)选择合适的合成坡度,以保证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配合,避免使驾驶员产生驾驶疲劳,减缓其紧张程度。

2.5.4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

(1)小半径的平曲线的起终点不得设在或接近凸型竖曲线的顶部或凹

型竖曲线的底部。

(2)长平曲线内不得设置短的竖曲线;长竖曲线内不得设置短的平曲线。

(3)避免凸型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型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4)避免短的平曲线与短的凸型竖曲线组合。

(5)避免驾驶者能在行驶视野内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曲线或竖曲线。

(6)避免平曲线与竖曲线错位的组合。

(7)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合。

(8)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回旋曲线相重合。

2.5.5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的常见组合形式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设计直接关系到线性流畅以及工程经济,由于众多因素的制约是不容易设计好的。

(1)平曲线和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这种组合是使平曲线和竖曲线相互对应,竖曲线的起终点落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平包竖”。

(2)平、竖曲线的半径应保持均衡。平、竖曲线的线形,其中一方大而平缓时,另一方切忌不能形成多而小。

(3)明、暗弯与凹、凸竖曲线的组合。明弯与凹形曲线及凸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比较符合驾驶员的心理反应和视觉反应。

2.5.6各项设计指标

(1)纵坡

最大纵坡是指在进行纵坡设计时,各级公路所允许采用的最大纵坡值。它是纵坡设计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最大纵坡的控制将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运输成本以及工程造价。

各级道路的最大纵坡一般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定的。

公路最大纵坡按下表控制:

表2.4 最大纵坡表

纵坡过大对行车造成极大的危害,汽车沿较大坡度上坡行驶时,因要克服较大阻力需增大牵引力,若坡长过长,汽车水箱可能出现开锅、汽阻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使发动机熄火,使驾驶条件变坏;下坡行驶时,制动次数增加,制动器容易发热失效,容易引发车祸。当道路泥泞时,问题更加严重。

最小纵坡:为保证路基的排水,防止水分渗入路基,特别是长路堑、低填方或横向排水不畅通的路段,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当必须设置平坡时,应进行边沟的纵向排水设计,以利于路面排水。在弯道上,为使行车道外侧边缘不出现反坡,设计最下纵坡不宜小于超高允许渐变率。

本设计采取的最大纵坡为0.46%,最小纵坡为0.26%,经验证均满足合成坡度的要求。

(2)坡长

各级公路的最小坡长应不小于下表规定。

表 2.3 最小坡长表

各级公路的最大限制坡长如下表。

表 2.4 最大坡长表

本设计中最大坡长950米,最小坡长530米。查上表可知均满足技术要求。

(3)竖曲线最小半径要求

在纵断面的设计中,竖曲线设计要受到许多因素限制,其中有三个因素决定了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即最小半径需要满足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以及行驶视距的要求。

所以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需考虑:

①限制离心力,使得不会过大;

②汽车在夜间行使时,前灯照射的距离;

③保证跨线桥下的视距要求。

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需考虑:

①失重不致过大;

②保证纵面行车视距要求。

表2.5 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长度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 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 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 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5.1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5.2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农村公路 设计速度: 15km/h困难段10km/h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1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 15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 150m 最大纵坡: 12% 最短坡长: 40m

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黑洛公路(K590-K593+500)段施 工图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年级:2008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30 日

摘要 黑洛公路是黑龙江省公路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它连接了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采用二级公路设计标准,全长740km。它的建设对完善黑龙江省内公路交通网,促进公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沿边地区早日脱贫致富,促进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市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本设计根据沿线地质、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黑洛公路外业勘测资料,参照交通部颁发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完成K590—K593+500段施工图设计。 本次设计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包括:应用纬地道路辅助设计软件HintCAD5.88、绘图软件AutoCAD2004、办公软件Offices2003等,对黑洛公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路基、路面、排水工程、附属工程、平面交叉及沿线设施等进行了施工图设计,并绘制出相应表格和图纸,确定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结构层厚度,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关键词 路线设计;路基;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

Abstract Heiluo road is one of the key projec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t connects the Heihe city and the Daxinganling city . Its design speed is 40km/h, which adopt three-stage highway design standard. The full-length is 740 km. The meaning of its construction to the consummation of the road network, is promoting along the route area economy development, bringing poverty area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ecome rich soon, and promoting crosswise relation between the city group of the northeas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ich is significant.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field operation survey data, as well as along the route natural condition including geology, terrain, hydrology and the related technical standard, which i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 Commun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we can complete the K590to K593+500section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s fully used in this design. This design uses the latitude path assistance design software HintCAD5.8, cartography software AutoCAD2004, office software Offices2003 and so on. Meantime this design also completes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which includes the highway route, the roadbed, road surface, drainage work plan cross ,the attached project and the facility along the route and so on, and draws up the corresponding graph and form. Through to designing of the Asphaltic concrete pavement an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I ensure that thickness on each Structural layer and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by the high-quality, efficient, economic and rational principles. Key words Route design,Roadbed,Asphaltic concrete pavement,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施工图设计说明(公路模板)

路线设计说明 一、相关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本次设计严格按照《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总体规划(2011-2020)》进行施工图设计。同时,根据多次省、市领导对该项目的指示、意见和建议以及青海省交通部门专家的咨询意见,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区道路建设方案的会议纪要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文件的编制基本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进行文本及设计图纸的编制。同时,考虑到本项目为青海省交通厅代建项目,所以在设计中充分征求青海省交通部门意见、相关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公路交通部门规范要求,同时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对设计说明及图纸进行补充。 二、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 (一)路线走向及平面布设 1、本工程为新建道路,平面线形按照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并保持道路线形顺畅,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要求。 拟建二号路位于平安县境内,二号路与规划的兰新客运铁路专线及南绕城高速公路并行,二号路路线全长。二号路起点、终点均与现状109国道相接,道路全线线形基本与南绕城高速平行。 二号路路线走向大致呈东西向,道路全线按照城市道路Ⅱ级主干道进行设计,设计车速40km/h。本次设计西起三号路,东至一号路,全长,道路全线共设交点17个,全线设平曲线15处,最小圆曲线半径30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最大圆曲线半径,最小平曲线长度。 K0+000~K1+200段利用现状109国道(现状宽12m,沥青混凝土路面)向北侧进行拓宽改造,K1+200~K3+080段与南侧兰新客运专线平行,K3+080~K3+540段下穿客运专线,经政府部门与高铁相关部门协商,因高铁沿开发区中部全线穿越,孔跨跨径为30m,采用双向行车时,路幅布置在两桥墩之间,能充分保证路幅宽度及行车安全。相关同意道路选线将桥墩置于12m中央分隔带内,并考虑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高铁桥墩及高压线塔 K3+540~段平面线形基本与南侧南绕城高速平行,终点与1号路及109国道相接。K5+230~K6+000段穿越330KV的高压走廊,此段考虑到建设用地要求,经政府部门与电厂相关部门协商,同意将铁塔置于道路中央分隔带内。因中央分隔带设置宽度10m,能够保证铁塔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沿线前后跨沟五次,相应的布设桥梁。 2、路线采用坐标及高程 路线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平安县城建坐标系,路线高程控制测量采用1985年国家基准 下穿客运专线 高压走廊 南绕城高速

郑开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

1 / 11

2 / 11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毕业设计任务书 (2010-11-24 11:17:00) 分类:毕业设计 标签: 交通运输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布置图 施工图设计 教育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郑开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 二、课题目的和意义 3 / 11

毕业设计是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是对学生在大学几年所学知识的全面检查。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如何进行公路施工图设计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公路施工图设计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施工图设计文件所包含的内容及文件的编制办法等,为今后从事公路工程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毕业设计,既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工作 1.确定路线的具体位置(含平、纵、横); 2.计算路基超高、加宽,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及调配,确定取土坑及弃土堆的位置; 3.排水系统设计(含结构物类型及尺寸); 4.防护工程设计(含坡面防护、支挡工程等的结构类型及尺寸); 5.路面结构设计; 6.小桥涵结构设计及布置; 7.交叉口设计(含形式选择、结构类型及尺寸、布置图); 8.沿线设施及环境保护设施设计; 9.料场调查; 10.各项工程数量计算及统计,征地、拆迁数量计算; 4 / 11

11.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施工图预算。 四、施工图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及编制办法 公路设计图设计文件通常由十三篇组成,本设计只要求完成其中主要的六篇。 第一篇总说明书 包括任务的依据及测设经过,路线起终点位置及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的描述。对设计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技术手段以及材料、设备、工艺等说明其理由。此外还包括平纵面缩图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等。 第三篇路线 包括路线设计说明、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直线曲线转角表、用地图、用地及青苗补偿表、拆迁建筑物表、拆迁电力电讯及其它管线设施表、砍树挖根数量表、排水清淤及耕地填前夯实数量表、水准点表等。 第四篇路基路面及排水 包括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排水系统布置图及排水一般结构设计图、防护工程设计图、路面结构设计图、路基设计表、断面高程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路面工程数量表、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数量表等。 第五篇桥梁、涵洞 包括桥涵设计说明、桥梁布置图、桥梁结构设计图、涵洞布置图、涵洞结构图、涵洞工程一览表及工程数量一览表等。 5 / 11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组成内容及编制深度要求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内容及编制深度要求 1 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批复等依据文件。 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情况,如有改变初步设计的内容时需说明改变部分的内容、原因和依据。 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设计概要 工程范围、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平纵线形设计技术要点。 设计横断面及与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的配合关系。 路基、路面、挡墙及涵洞等工程设计。 1)路基设计及边沟、边坡特殊设计。 2)路面结构设计包括:设计标准、设计弯沉值、结构组合型式及采取的技术措施(含主、辅路及人行步道)。 3)挡墙及涵洞采用通用图或特殊设计。 4)雨水口布置及道路路面排水措施。 5)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6)照明工程设计。 7)环境工程设计。 8)其它设计情况。 9)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等情况。 10)需要特殊说明的问题。 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拆迁、征地、迁移障碍物等。 2)管线升降、挪移、加固、予埋与其它市政管线的协调配合。 3)新技术、新材料等的施工方法及特殊路段或构筑物的做法和要求。 4)重要或有危险性的现况地下管线(电力、电信、燃气等应有准确位置和高程),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 5)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2 施工图预算 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有无施工图预算委托。 3 工程数量和材料用量表 4 设计图纸 平面总体设计图:比尺1:2000~1:10000,内容同初步设计要求。 平面设计图:比尺1:500~1:1000,包含规划道路中线与施工中线坐标、平曲线要素、机动车道、辅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肩)及道路各部尺寸、港湾停靠站、人行通道或人行天桥位置尺寸,道路与沿线相交道路及建筑进出口的处理方式,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的位置与尺寸,桥隧、立交的平面布置与尺寸,各种杆、管线和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和尺寸,拆迁房屋、挪移杆线、征地范围等。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说明 1.0 遵循的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9)《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 (10)《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 (1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3)《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 (1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 (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1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17)《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053-94); (1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 (19)《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 054-94); (20)《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 (2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2000); (2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95); (23)《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060-98); (24)《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99); (2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2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7)国颁《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 50162-92); 此外,参照执行我院制定的工作大纲及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有关会议纪要、协议。 2.0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依据初步设计的批复意见“同意采用路基两侧加宽的设计方案,每侧加宽8米。加宽后的路基宽度为42米,计算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双向八车道。路面结构:4厘米厚沥青玛蹄脂(SMA-13)+6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变级配)+8厘米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变级配)+36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进行设计。沥青混凝土表面层采用SMA,符合本项目大交通、重轴载的特点,具有较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抗低温开裂性能和优异的抗滑性能;在沥青混凝土中、下面层的选择上,传统的AC-I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具有孔隙率较小,密实性能较好等特性,但由于细集料较多,级配呈悬浮型,高温稳定性较差,同时也易于引起泛油、涌包、车辙等破坏现象。根据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展趋势并结合本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及重载交通的实际情况,虽然Superpave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该设计方法在我省应用还缺乏经验,不宜在本项目中大规模使用,而对传统AC-I型密级配进行改善,适当减少靠近最大粒径的粗集料和细集料中较细部分的比例,控制矿粉比例,适当增加中间档次的粗集料(如5~10mm、10~15mm)所形成的S型级配属于嵌挤密实型级配,具有适宜的孔隙率,渗水性小,不但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而且表面还具

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 省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加强高速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与管理,保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和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审查要点。 第2条施工图审查分为政策性审查和技术性审查。技术性审查实行“双审制”,即先由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咨询单位进行初审并提交书面初审报告,再由业主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议审查,并形成专家审查意见。 第3条政策性审查的主要容是: 1.是否按照规定实行了勘察设计招投标; 2.设计单位承担的工程是否在其资质等级和业务许可围; 3.设计文件的有效签署是否符合规定; 4.有无出卖或出借图签、图章和印章等扰乱设计市场秩序的行为; 5.设计文件是否齐全; 6.设计合同是否有效; 7.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减灾防灾、土地使用等规定; 凡是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图纸,一律不予受理,退回上报单位。 第4条技术性审查的主要要求: 1.主要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应符合初步设计批复意见;

2.设计文件深度及容应符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以下简称《编制办法》); 3.勘察设计文件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各项技术规的情况; 4.设计方案应符合安全、耐久、环保、经济、美观、节约、和谐的原则,并综合处理好相互关系; 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须达到《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要求,并能满足设计要求; 6.桥梁、隧道及立交工程主要结构物的计算结果执行现行规要求的情况; 7.工程实施方案应最大限度保护社会公众利益; 8.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审查的其他容。 第5条提交施工图审查的资料必须包括: 1.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及批复文件; 2.完整的工程勘察报告、测量资料等基础资料; 3.全套施工图(含主要结构计算书并注明计算软件的名称); 4.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报告书即批复文件,其它专题报告,如:安全性分析报告、通航论证报告、行洪分析报告等及审查需要提供的相关附件、协议等资料。 5.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审查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如行洪分析报告、通航论证等。 第6条审查要本着科学、客观、公正和负责的态度,通过必要的现场踏勘和设计沟通,对全套施工图文件进行系统审查,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和优化建议方案。技术复核要采用与设计不同的软件计算,优化建议要提出明确的技术措施及改进方法,作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概述 高铁商务区山韵佳苑D区位于山韵路、规划新锡路、镇北路和吼山浜围合的区域,D区共包括16栋18F住宅楼和4栋配套用房。其中D区一期建设10#~16#住宅、配套用房1、配套用房2、配套用房4和车库A、车库D。 根据甲要求,山韵佳苑D区一期室外市政沥青道路及小区部停车位(为沥青路面结构)属于本次设计围,绿地、硬铺装道路部分、人行道及曲径(步道)根据景观设计确定,计入景观施工围。 本图坐标为市城市坐标系,标高采用1985年高程基准。 2、设计依据规 1)《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2012) 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3)《市政工程勘察规》(CJJ56-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CJJ 169-201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J G10-2006) 6)《公路路基设计规》(JTJ D30-2006)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JGJ50-2001) 8)《透水砖》(JC/T 945-2005) 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1-2008) 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 11)《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GBJ50092-96)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0]202号) 13)《混凝土路缘》(JC899-2002) 3、路面 3.1 技术指标 (1)道路性质:场地主要道路参照城市支路标准。 (2)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为10年 (3)设计荷载:BZZ-100 (4)路基压实度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3.2 道路横坡 本工程道路横断面路拱分为单向坡和双向坡两种,6m以上(包含6m)的道路为双向坡,路拱横坡坡度1.5%,坡向向路外;6m以下的道路为单向坡,路拱横坡坡度1.5%,具体横断面坡向详见平面设计图。 3.3 路面结构 (1)完全在地下室围外路面结构: A. 6m以上(包括6m)车道结构: 3.5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C Ld=45 K≥95%) 粘层油 4.5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K≥95%) 0.6cm 油封层 18cm 水泥稳定碎(K≥95%) 18cm 12%灰土(K≥93%) 15cm 5%灰土(Ld=380、K≥92%) 15cm 5%灰土(K≥92%) 15cm 5%灰土(K≥90%) 土基压实K≥87% B. 6m以下车道结构: 3.5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C Ld=62 K≥95%) 粘层油 4.5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K≥95%) 0.6cm 油封层 15cm 水泥稳定碎(K≥95%) 15cm 12%灰土(K≥93%) 15cm 5%灰土(Ld=380、K≥92%) 15cm 5%灰土(K≥92%) 15cm 5%灰土(K≥90%) 土基压实K≥87% C、汽车停车位结构: 同相邻车道结构(停车位横坡坡向详见道路平面图)。 (注: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和质量验收规》CJJ1-2008要求,对路床顶面及各结构层弯沉进行控制。)

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河南,为河南驻马店置地?森林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 、设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5132-9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 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 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CJJ1-2008) 5. 业主提供现场资料及设计要求等。 三、设计范围 1. 此公园道路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工程: 1) 主、次入口道路; 2) 公园环道; 3) 滨河游道; 4) 林荫小道 四、公园道路的分类 1 按使用功能分类护林防火、生产、游览环道:主要以车行为主,两侧或一侧可设人 行道,以 满足公园消防和人行的要求,此本园道路宽度4.5?8m公园主、次入口道路和公园环道。 滨河景观游道:主要以人行为主,必要时可通过环卫用小型垃圾运输车,此 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3m滨河游道。 景区林荫小道:主要以人行为主,部分路段宽度 2.5?3m,公园小型游览工具自行车等可以通过,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2m或1.5m公园人行小径。 2、按技术标准分类 森林公园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干线、支线、人行道三类。 2.1 干线:为森林公园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外部干线按相应的国家公路等级进行设计。内部干线路基宽度一般按 5.0~7.0m 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2 支线: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支线路基宽度一般按 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 2.3 人行道: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可根 据自然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阶梯式道路。人行道宽度一般按 1.0~3.0进 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3 按面层材料分类 3.1 花岗岩:主要用于主、次入口道路地面铺装,一般车行为主时,花岗岩设置为50厚;花岗岩铺装还用于园路镶边及分段,此时花岗岩厚度一般设为20 或30 厚。 3.2混凝土砖或透水砖:主要用于支线道路铺装,规格为200x100x60,混凝 土砖或透水砖必须质地密实,质感细腻。 3.3水洗石:主要用于人行小径铺装,一般粒径为?5-8 ,颜色为米黄色或白 色。

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3.《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 4.《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 5.《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6.《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72-2009) 7.《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2006) 8.《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XG1—2006) 9.《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A25280—2010) 10.《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 11.《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DB510100/T 129—2013) 12.《四川省旅游标志标牌设置标准》 13.《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译法》 14.《成都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南》 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08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18.现行有关材料标准 2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包含:1、广州路交通工程;2、海口路交通工程;3、海南路交通工程4、兴隆湖十四号路交通工程5、广西路交通工程;以及与本项目相交道路的交叉口100m 范围内的标志牌. 道路等级:1、广州路城市主干路;2、海口路城市支路;3、海南路城市次干路4、兴隆湖十四号路城市主干路5、广西路城市次干路。主干路安全设施等级按A级配置设计。次干路、支路安全设施等级按B级配置设计。 设计车速:主干路主车道60Km/h,交织段集散车道30Km/h;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支路设计速度30Km/h。 车道宽度:主车道3。5m,集散车道3.25m,交叉口渠化段进口车道3。25m。 2.1交通标志 2.1.1设计原则 1.道路上的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根据交通管理法规及有关标准,正确地设计与设置 标志。 2.标志的设计应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及其构成,计算行车速度,平、纵面线形,桥涵、隧 道等构造物的位置,投资与自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3.标志的设置不得侵占道路建筑限界。标志牌不应侵占路肩,应确保净空高度。 4.标置的设置数量应平衡、均匀,避免信息过载或疏漏,重要信息可重复设置。在 某些情况下,应根据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划分层次,保障重要标志的位置。在路况较好的长直路段也应设置一些提示性的标志。 5.以不熟悉该道路及周围路网体系的道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充 分考虑整个路网和该道路之间的关系。 6.在设置交通标志时,应注意与交通标线的配合使用.交通标志的设置还应周围环境 等其它沿线设施的协调配合。 7.道路全线应采用统一的设置标准、版面规格,在特殊情况下,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 与统一性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交通标志的可读性和视认性。 8.交通标志的版面设计应以驾驶人员在计算行车速度下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信息 为基本原则,同时力求使版面美观、醒目。 9.交通标志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充分满足功能要求、尽量考虑美观、统一规格并降 低造价”的原则. 2.1.2设计内容 2.1.2.1交通标志种类 本设计交通标志主要有四种:

城陵矶高速公路施工图勘察设计

招标编号:2018司-服务-询价-17 城陵矶高速公路施工图勘察设计 咨询技术服务 询价文件 采购人: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 2018年3月

总说明 一、供应商的响应文件应按照本文件的要求编制,需完整反映本文件的要求和内容。 二、询价文件中提到的时间除有特别说明外,均指北京时间;询 价文件中提到的货币单位除特别说明外,均指人民币元。 三、询价文件中所有复印件均指彩色扫描件或彩色复印件。

目录 第一章询价采购公告 附件:响应文件的评审办法 第二章询价须知 询价须知前附表 询价须知正文 一、说明 二、询价文件 三、响应文件 四、响应文件的递交 五、成交结果信息公布与授予合同 六、其他规定 第三章合同格式 第四章采购需求 第五章响应文件组成

第一章询价采购公告 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拟对城陵矶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图勘察设计 咨询技术服务进行公开询价采购,特邀请有兴趣的潜在供应商询价。 1.项目基本情况 城陵矶高速公路已由湖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湘发改基础[2017]521号),初步设计文件已经省交通运输厅批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项目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主线全长7.34km,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 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全线共设特大桥1127.8m/1座,大桥2120m/7座,中桥42m/1座,互通式立交2处,涵洞8道,通道12道,主线收费站2处。 本次招标共一个标段,采购预算上限为27.90 万元,供应商自行报价,合 同为固定总价合同。评审办法采用最低价法。 2.供应商资格要求 2.1供应商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包含公路 工程技术咨询与服务或工程技术咨询服务或技术咨询)(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供应商为企业的,还应具备组织机构代码证,按照“三证合一”或“五证合一” 登记制度进行登记的,可仅提供营业执照副本,下同;供应商为依法允许经营的事业单位的,应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最近5年(指递交响应文件截止之日前一日回溯5年)至少完成过1条高速公路的初步勘察设计或 施工图勘察设计,或1条高速公路的初步勘察设计监理咨询或施工图勘察设计监 理咨询,或1条高速公路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评审,或1条高速公路的技术咨询服务(设计优化、核查)业绩(上述合同的技术服务范围必须至少同时包括 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安全设施等专业),并在人员、设备、资金 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服务能力。 2.2本次询价不接受联合体。 2.3单位负责人1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2、管理关系3的不同单位(即利益相 关企业),不得同时投本项目,否则其所有响应均将被否决。 1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 负责人。(招标文件中所列“单位负责人”均作本条所释) 2控股,是指出资额(持股)占股本总额50%以上或虽不足50%,但依出资额或所持股 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或者国有企事业单位 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招标文件中所列“控股” 均作本条所释) 3管理关系,是指不具有出资持股关系的其他单位之间存在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招标文件中所列“管理关系”均作本条所释)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一标段K0+000~K2+600) 一、工程概况 垫江县明月大道贯通垫江县城区南北区域,位置走向与桂溪北路(即渝巫路) 平行,相当于垫江县骨架路网体系中的“外环线”。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 位于垫江县桂溪镇,南接长安大道延伸段,北接天圣制药厂。设计起点位于长安 大道平交口,先后与南阳路、机关路、温泉路平交后,终点位于明月大道C连接 线平交口,道路全长6111.834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 为32米;中间有明月大道B连接线与北转盘平交,道路全长513.656米,为城 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0米;明月大道C连接线与明月大道 平交,道路全长1381.143m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 40米,终点接渝巫路。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垫江县县域城市的交通网络体系,缓解城区内 部的交通压力,极大地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也为周边地块的开发进程起着积极的 推动作用,对整个垫江县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标准 2.1 设计依据 (1)与业主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 (4)业主提供的《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业主提供地质勘察报告 (6)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路幅宽度的函》 (7)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 程初步设计预审意见的通知》 2.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2.2.1国家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2.2交通部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2.2.3建设部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 2.2.4地方规范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1999年) 2.3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2010年10月,该工程正式立项,并由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责任公司担任项目业主。受业主委托,我院开展了垫江县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新建道路工程设计项目。2011年4月我院提交了方案初步文本。2011年4月25日,我院向业主及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设计,之后多次与业主及垫江县规划局进行接洽,逐步完善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 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各项方案设计工作,在2011年6月我院提交了方案设计正式文本。2011年7月18日,我院再次向垫江县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文件。2011年8月垫江县规划局下发了《评审会议纪要》垫江规划纪要〔2011〕11 号文,原则上同意该工程设计方案。 2011年10月,项目业主委托重庆市涪陵地质勘察工程公司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11月中旬我院收到业主提交的地勘资料后,开展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的初步设计工作。为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项目设计组根据各专业特点,在征求各专业设计意见后,对设计进度、设计内容、文件编制要求、主要技术标准、设计原则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为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11月底提交了初步设计文件,201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评审,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2.4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道路设计总说明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证书编号:审定: 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丙级审核: 法定代表人:复核: 技术负责人:设计: 项目负责人: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总目录 总目录

第一篇总论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2)建设单位:东兰县发展和改革局 (3)设计单位:广西建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编号:XXX;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丙级; (4)项目建设地点:花香乡花香村,距离县城50.0km。 (5)建设规模:道路总长562.069m,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勘测设计委托合同;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8)《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 2、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1)公路等级—按《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设计。 (2)计算行车速度:20km/h。 (3)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4)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 (5)最大纵坡:14.98 % (6)设计洪水频率:新建桥涵及路基按25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7)图中坐标、高程系统均为假设。 二、工程概况 路线起点位于花香乡花香村弄吉屯,终点巴吉屯。路线全长562.069m。 主要工程量:挖土石方2091m3,填土方1346m3,混凝土路面1997.2m2。详见下表: 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沿线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 1、地形 本路线通过地域地形较陡,高差大。 2、地质构造 测区内多以风化石为主,地表覆盖厚0.5-1.5m,未存在不良的地质构造。 3、地震

相关主题